CN116088223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8223A
CN116088223A CN202310093703.2A CN202310093703A CN116088223A CN 116088223 A CN116088223 A CN 116088223A CN 202310093703 A CN202310093703 A CN 202310093703A CN 116088223 A CN116088223 A CN 116088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3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晓兰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37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8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8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导光板承载于背板,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及开口至少位于出光面的第一孔,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置于导光板背离背板的一侧,光学膜片具有入光面,入光面邻近于出光面设置并用于接收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光学膜片具有贯穿入光面及与入光面相背设置的表面的第二孔;及胶框,胶框部分设置于光学膜片背离导光板的一侧,并用于和背板配合以收容固定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其中,胶框或背板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孔及第二孔内,以对导光板及光学膜片进行限位,可以有效防止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从而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做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部品之一,其功能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显示装置的品质。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的适用场景也在逐步扩大,对于汽车车载显示领域,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震动,所以对背光模组的结构震动可靠性试验、晃动声响问题有较高的要求。
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塑胶框以及背板等组成。为了满足背光模组的结构可靠性,现行设计通常是采用双面胶将所有光学膜片固定在导光板上,导光板通过双面胶固定在反射片上,反射片再通过双面胶贴附在背板上。该设计存在以下缺点:采用双面胶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出现暗影等显示不均的问题;贴附双面胶于光学膜片上的过程中无对位基准,且双面胶的尺寸通常较小,不易作业,增加作业时间;采用双面胶固定光学膜片,无返工性,一旦光学膜片粘接了双面胶,若发现对位不准或需返修的情况,光学膜片与双面胶粘接的位置会褶皱,使得光学膜片无法二次利用。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承载于所述背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及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孔,所述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邻近于所述出光面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导光板出射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具有贯穿所述入光面及与所述入光面相背设置的表面的第二孔;及
胶框,所述胶框部分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用于和所述背板配合以收容固定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胶框或所述背板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内,以对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子限位部,所述第一子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内,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为透明材质;及
第二子限位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材质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材质包括聚碳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材质为透明橡胶,所述透明橡胶的硬度为:40~60A;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掺杂有多个反射粒子,所述多个反射粒子用于对入射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光线进行反射。
其中,所述胶框包括框体本体及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框体本体,所述第一孔为盲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具有长度范围H1,所述导光板具有厚度范围H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长度范围H1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范围H2满足:H2>H1≥H2×0.5。
其中,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所述第一孔为通孔,且贯穿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表面,且所述背板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显露设置于所述背板邻近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背板的凹槽内。
其中,所述凹槽具有深度范围H3,所述背板具有厚度范围H4,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H3与所述背板的厚度范围H4的关系满足:所述H3≤H4×0.4。
其中,出光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及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背设置,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弯折相连,所述第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弯折相连;
所述限位部邻近于所述第三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三边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的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一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部的另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二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边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三边具有穿过所述第三边中心位置的中心线,且所述中心线与所述出光面共面;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的又一者设置于所述中心线所在的位置。
其中,所述胶框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框体本体邻近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距离范围D1,所述距离范围D1满足:0.2mm≤D1≤0.4mm。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限位部贯穿于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导光板,代替双面胶左右限位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导光板,从而不会影响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避免出现暗影等显示不均问题,且使得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导光板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对位,减少作业时间,且所述限位部通过对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导光板的限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背光模组应用的显示装置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从而有效提高所述背光模组的可靠性及使得所述背光模组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对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显示面板,11-背板,12-导光板,13-光学膜片,14-胶框,15-限位部,16-发光单元,17-反射板,18-双面胶,111-背板本体,112-凹槽,121-出光面,122-第一孔,131-入光面,132-第二孔,141-框体本体,142-凸起部,151-第一子限位部,152-第二子限位部,1211-第一边,1212-第二边,1213-第三边,121a-中心线,1521-反射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对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1、导光板12、光学膜片13及胶框14。所述导光板12承载于所述背板11,所述导光板12具有出光面121及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出光面121的第一孔122,所述出光面121用于出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1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入光面131,所述入光面131邻近于所述出光面121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贯穿所述入光面131及与所述入光面131相背设置的表面的第二孔132。所述胶框14部分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13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并用于和所述背板11配合以收容固定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其中,所述胶框14或所述背板11包括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及所述第二孔132内,以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 LED)显示器、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器等,可以理解地,所述背光模组10还可以为应用于其他显示装置1中,所述背光模组10的应用场景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背光模组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下式或侧入式背光模组10。直下式背光模组10是将发光光源(例如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10是将背光源灯条设置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11边缘处,灯条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2,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13,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背光模组10为侧入式为例进行示意,侧入式背光模组10的工艺制造成本较低且同时能够打造比较轻薄的显示装置1机身。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1、导光板12、光学膜片13及胶框14,所述背光模组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包括发光单元16及反射板17等其他组件,可以理解地,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其他组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
所述背板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塑料、或其他复合材料等,可以理解地,所述背板11的材质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背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收容承载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等。
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发光单元1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所述背光模组10中提供光源。所述发光单元1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珠。所述发光单元16的数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多个,所述发光单元1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承载于所述背板11上。
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硅胶材料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导光板1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组成,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导光板12具有出光面121,所述出光面1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的设计。所述出光面12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矩形、或方形、或圆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设计,可以理解地,所述出光面121的形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导光板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利用激光雕刻等工艺形式制备导光点(图未示),所述发光单元16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导光板12后,可以利用所述导光板12的导光点来进行光线的扩散,并经由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进行出射。所述导光板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所述背光模组10中的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
所述导光板12承载于背板11,所述导光板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背板11设置,从而减少所述导光板12在实际产品应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且所述导光板12的热量可以通过背板11传播进行散热。所述背光模组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所述导光板12邻近所述背板11的一侧设置有反射板17,所述反射板1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所述背光模组10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2中来提高光线使用效率,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背板11之间设置有反射板17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所述反射板17的设置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
所述导光板12具有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出光面121的第一孔122。所述第一孔122的形状设计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或长方体,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孔122的形状设计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第一孔122的加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先进行导光板12坯板的制备,再在所述导光板12坯板上通过激光刻蚀或其他的工艺形式进行加工制备而成。所述第一孔122的加工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导光板12制备的过程中进行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孔122也可以为通过其他工艺流程制备而成,所述第一孔122的加工方式及工艺流程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第一孔122的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导光板12出光面121,具体地,所述第一孔12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盲孔(图2)或通孔(图3)的设计,当所述第一孔122为盲孔时,所述第一孔122的开口位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且所述第一孔122的深度范围小于所述导光板12的厚度范围,即所述第一孔122并非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进行设置。当所述第一孔122为通孔时,所述第一孔122具有两个开口,所述第一孔122的一个开口位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且所述第一孔122的另一个开口位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1一侧的表面,即所述第一孔122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设置。
所述光学膜片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扩散膜及增量膜等,其中,所述光学膜片13中的扩散膜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从而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可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所述光学膜片13的增量膜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提高光线透过率及增大亮度,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膜片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包括其他光学功能膜层,或者所述光学膜片13还可以为将多项光学功能膜层进行复合化及一体化设置,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具体构成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
所述光学膜片1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2设置。所述入光面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大致为平面。所述入光面13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入光面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矩形、或方形、或圆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设计,可以理解地,所述入光面131的形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入光面131邻近于所述出光面121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13入光面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进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入光面131贴合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设置为例进行示意,使得所述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可以直接经由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入射至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入光面131内,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并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还可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均匀和优良的光学效果。
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贯穿所述入光面131及与所述入光面131相背设置的表面的第二孔132,即所述第二孔132为贯穿于所述光学膜片13的通孔。所述第二孔132的形状设计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或长方体,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孔132的形状设计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第二孔132的加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先进行光学膜片13坯层的制备,再在所述光学膜片13坯层上通过激光刻蚀或其他的工艺形式进行加工制备而成。所述第二孔132的加工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光学膜片13制备的过程中进行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孔132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流程进行制备而成,所述第二孔132的加工方式及制备工艺流程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
所述胶框1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有机塑料,比如聚碳酸酯树脂(PC)等。所述胶框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13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所述胶框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6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从而使得所述胶框14可以与所述背板11共同形成收容空间,并用于和所述背板11配合以收容固定所述导光板12、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发光单元16等。
所述胶框14或所述背板11包括限位部15,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设置于所述胶框14上(图2)或所述背板11上(图3)。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注塑或其他工艺形式在所述背板11及所述胶框14上制备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部15的工艺形式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制备所述胶框14或所述背板11后,再单独进行所述限位部15的制备,所述限位部15也可以为在所述胶框14或所述背板11的制备过程中一起加工制备而成,即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胶框14或所述背板1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部15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及所述第二孔132内,以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进行限位。相较于传统设计中,将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通过双面胶18进行粘结(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部15贯穿于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代替双面胶18左右限位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从而不会影响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学效果,避免出现暗影等显示不均问题,且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对位,减少作业时间,且所述限位部15通过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的限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在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从而有效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及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限位部15包括第一子限位部151及第二子限位部15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内,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132内,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不同。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内,当所述限位部15连接于所述胶框14时(图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内,当所述限位部15连接于所述背板11时(图3),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122内。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材质,从而使得光线可以穿透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使得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部分的光线传播不受影响,优选的,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可以与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光线自所述导光板12入射至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时依旧可以进行正常的反射和传播。
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132内。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材质,从而使得光线可以穿透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使得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部分的光线传播不受影响,优选的,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可以与所述光学膜层的材质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光线自所述导光板12入射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时依旧可以进行正常的反射和传播。
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不同,优选的,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与所述光学膜片13的材质一致或保持相近,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与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一致或保持相近,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不会影响光学膜片13所在位置的光学性能,使得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不会影响导光板12所在位置的光学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包括聚碳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为透明橡胶,所述透明橡胶的硬度为:40~60A;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掺杂有多个反射粒子1521,所述多个反射粒子1521用于对入射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光线进行反射。
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与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一致或相近,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聚碳酸酯(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也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聚碳酸酯(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举例而言,当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C)时,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材质也为聚碳酸酯(PC),当所述导光板12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时,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也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与所述光学膜片13的材质一致或相近,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橡胶(rubber)材质,从而与所述光学膜片13配合。
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40A、或50A、或60A,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只需满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范围在40~60A之内即可,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为50A。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在40~60A之内,从而防止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硬度过低而使得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处的支撑力度不够或容易产生变形,以及防止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过强而容易脆裂、或使得光学膜片13在晃动过程中与第二子限位部152接触时因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硬度过强而导致光学膜片13产生褶皱。
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掺杂有多个反射粒子1521。所述多个反射粒子1521用于对入射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52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光线的正常传输。所述反射粒子1521的掺杂浓度可以适应于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光学性能进行设置,从而与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光学性能相匹配,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均匀的光学出射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胶框14包括框体本体141及所述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框体本体141,所述第一孔122为盲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具有长度范围H1,所述导光板12具有厚度范围H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长度范围H1与所述导光板12的厚度范围H2满足:H2>H1≥H2×0.5。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141及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注塑或其他工艺形式在所述框体本体141上制备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部15的工艺形式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制备所述框体本体141后,再单独进行所述限位部15的制备,所述限位部15也可以为在所述框体本体141的制备过程中一起加工制备而成,即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框体本体141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122为盲孔,即所述第一孔122并非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其中,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具有长度范围H1,所述导光板12具有厚度范围H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长度范围H1与所述导光板12的厚度范围H2满足:H2>H1≥H2×0.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长度小于所述导光板12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导光板12厚度的二分之一,若第一子限位部151的长度过短,则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的固定效果不佳。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5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胶框14,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因而无需贯穿所述导光板12设计,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第一子限位部151也可以为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限位部15设置于胶框14上,并用于限位所述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对位,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在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所述限位部15与胶框14进行配合,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与所述导光板12的连接效果更加牢固,进而有效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的良率并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在工作运行中可以具备稳定的光学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背板11包括背板本体111及所述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11,所述第一孔122为通孔,且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及与所述出光面121相背的表面,且所述背板11具有凹槽112,所述凹槽112显露设置于所述背板11邻近于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5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背板11的凹槽112内。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所述背板11包括背板本体111及所述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注塑或其他工艺形式在所述背板本体111上制备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部15的工艺形式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制备所述背板本体111后,再单独进行所述限位部15的制备,所述限位部15也可以为在所述背板本体111的制备过程中一起加工制备而成,即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框体本体141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122为通孔,所述第一孔122贯穿于所述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1及与所述出光面121相背的表面。所述背板11具有凹槽112,所述凹槽112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体或椭圆主体或长方体,优选的,所述凹槽112的形状可以为贴合于所述限位部15的形状进行设置。所述凹槽112显露设置于所述背板11邻近于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5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背板11的凹槽11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限位部15设置于背板11上,且所述限位部15部分收容于所述背包的凹槽112内,从而达到限位固定所述导光板12及光学膜片13的效果,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对位,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在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且所述限位部15设置于背板11上,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背板11,并通过所述背板11进行散热,进一步保障了所述背光模组10的安全可靠运行。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凹槽112具有深度范围H3,所述背板11具有厚度范围H4,所述凹槽112的深度范围H3与所述背板11的厚度范围H4的关系满足:所述H3≤H4×0.4。
所述凹槽112具有深度范围H3,所述背板11具有厚度范围H4,可以理解地,所述凹槽112的深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背板11厚度的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可以理解地,所述凹槽112的深度也可以为其他深度,只要满足所述凹槽112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背板11厚度的五分之二即可。所述凹槽112的深度范围小于等于背板11的五分之二,其中,优选的,所述凹槽112的深度等于或约等于所述背板11的厚度范围的五分之一,从而避免所述凹槽112的深度过浅,导致所述限位部15在所述背板11上的固定效果不佳,同时也避免因凹槽112的深度过深影响背板11的承载效果。举例地,所述凹槽112的深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0.2mm,在此基础上,所述限位部15收容于所述背板11的凹槽112内,使得所述限位部15在所述背板11上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不会对所述背板11的承载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进行稳定地限位,进而使得背光模组10在工作运行的过程,面对晃动和碰撞时依旧稳定可靠。
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出光面121包括第一边1211、第二边1212及第三边1213,所述第一边1211与所述第二边1212相背设置,所述第三边1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1211弯折相连,所述第三边12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1212弯折相连。所述限位部15邻近于所述第三边1213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三边12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15的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一边1211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一边12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部15的另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二边1212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二边1212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出光面121包括第一边1211、第二边1212及第三边1213,所述第一边12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近似于直边或曲边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二边12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近似于直边或曲边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三边12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近似于直边或曲边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第一边1211与所述第二边121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边12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边1212的长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相等或大致相等。
所述第三边1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1211弯折相连,所述第三边1213与所述第一边1211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大致为90°。所述第三边12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1212弯折相连,所述第三边1213与所述第二边1212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大致为90°。
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第三边1213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三边1213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所对应的方向均可以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进行限位。如果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显露于所述第三边1213,则所述限位部15显露于所述第三边1213的周侧面就无法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为其他数量,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设置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优选的,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为两个(图10)、或三个(图11),在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图10),具体地,两个所述限位部15的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一边1211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一边121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所对应的方向均可以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部15的另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二边1212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二边12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所对应的方向均可以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进行限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分别邻近于所述导光板12的第一边1211及第二边1212设置,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可以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不会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在保障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的同时,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0在发生碰撞及晃动时产生的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的错位问题,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保持均匀和稳定的光学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1。所述第三边1213具有穿过所述第三边1213中心位置的中心线121a,且所述中心线121a与所述出光面121共面。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15的又一者设置于所述中心线121a所在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示意,具体地,三个所述限位部15的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一边1211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一边1211之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所对应的方向均可以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部15的另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二边1212设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二边1212之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限位部15的周侧面所对应的方向均可以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进行限位。所述限位部15的又一者设置于所述中心线121a所在的位置,且所述限位部15与所述第三边1213之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5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且分别邻近于所述导光板12的第一边1211、第二边1212及所述第三边1213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所述限位部15可以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且不会对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在保障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的同时,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0在发生碰撞及晃动时产生的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的错位问题,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保持均匀和稳定的光学效果。
请参阅图2、图5、图6、图7、图8及图9,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所述胶框14包括凸起部142,所述凸起部142设置于所述框体本体141邻近于所述光学膜片13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142与所述光学膜片13之间具有距离范围D1,所述距离范围D1满足:0.2mm≤D1≤0.4mm。
所述凸起部14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框体本体141一体成型。所述凸起部142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Z字(图2)、或矩形、或梯形,可以理解地,所述凸起部142的形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限定。
所述凸起部142设置于所述框体本体141邻近于所述光学膜片13的一侧,所述凸起部142可以为用于压合所述光学膜片13并用于控制所述光学膜片13与所述胶框14之间的Z向间隙,可以有效控制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的上下晃动,进而有效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在震动、跌落时出现异响。
且所述凸起部142与所述光学膜片13之间具有距离范围D1,所述距离范围D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0.2mm、或0.3mm、或0.4mm,只要满足0.2mm≤D1≤0.4mm即可。所述凸起部142与所述光学膜片13之间具有距离范围,可以在所述凸起部142有效控制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的上下晃动,进而有效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在震动、跌落时出现异响的同时,可以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与所述凸起部142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进而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温度过高时具有体积变化空间,且在受到外力按压时不会发生轻易产生损坏及褶皱。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所述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20及所述背光模组10,所述背光模组1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20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20提供面光源。
该显示装置1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例如,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是车载显示装置1、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话、导航设备、电视机(TV)、车载音响本体、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等。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部15贯穿于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代替双面胶18左右限位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从而不会影响所述背光模组10的光学效果,避免出现暗影等显示不均问题,且使得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在安装过程中易于对位,减少作业时间,且所述限位部15通过对所述光学膜片13及所述导光板12的限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导光板12及所述光学膜片13在所述背光模组10应用的显示装置1发生晃动时产生的错位,从而有效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及使得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进而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1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承载于所述背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及开口至少位于所述出光面的第一孔,所述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邻近于所述出光面设置并用于接收所述导光板出射的光线,所述光学膜片具有贯穿所述入光面及与所述入光面相背设置的表面的第二孔;及
胶框,所述胶框部分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用于和所述背板配合以收容固定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胶框或所述背板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内,以对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子限位部,所述第一子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孔内,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为透明材质;及
第二子限位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材质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材质包括聚碳酸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材质为透明橡胶,所述透明橡胶的硬度为:40~60A;且所述第二子限位部掺杂有多个反射粒子,所述多个反射粒子用于对入射至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光线进行反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框体本体及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框体本体,所述第一孔为盲孔;所述第一子限位部具有长度范围H1,所述导光板具有厚度范围H2,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的长度范围H1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范围H2满足:H2>H1≥H2×0.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及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所述第一孔为通孔,且贯穿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表面,且所述背板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显露设置于所述背板邻近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背板的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深度范围H3,所述背板具有厚度范围H4,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H3与所述背板的厚度范围H4的关系满足:H3≤H4×0.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出光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及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背设置,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弯折相连,所述第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弯折相连;
所述限位部邻近于所述第三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三边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的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一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部的另一者邻近于所述第二边设置,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边之间具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具有穿过所述第三边中心位置的中心线,且所述中心线与所述出光面共面;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的又一者设置于所述中心线所在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框体本体邻近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距离范围D1,所述距离范围D1满足:0.2mm≤D1≤0.4m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
CN202310093703.2A 2023-01-31 2023-01-3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088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3703.2A CN116088223A (zh) 2023-01-31 2023-01-3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3703.2A CN116088223A (zh) 2023-01-31 2023-01-3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8223A true CN116088223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3703.2A Pending CN116088223A (zh) 2023-01-31 2023-01-3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82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5179A (zh) * 2024-01-11 2024-02-13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CN117555179B (zh) * 2024-01-11 2024-05-10 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出光角的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736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043276B (zh) 液晶显示器
KR100792777B1 (ko) 백라이트 구조
KR10128860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US7677783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point light source having light guide portion
US20080094855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point light sourc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CN103807664A (zh) 光源模块和制作光源模块的方法
US20080049449A1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the same
US20070147088A1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dual light guide plat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ame
WO2019029186A1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1435955B (zh) 集光片、包括集光片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CN1646854A (zh)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07511A (zh) 面光源装置
CN111881753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9076101A1 (zh) 侧面入射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608822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101950567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091796B2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4698677A (zh) 光学元件和包括光学元件的发光装置
US2009015414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775344B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CN115176197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705899B1 (ko) 에지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