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5590A -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5590A
CN116085590A CN202310020186.6A CN202310020186A CN116085590A CN 116085590 A CN116085590 A CN 116085590A CN 202310020186 A CN202310020186 A CN 202310020186A CN 116085590 A CN116085590 A CN 116085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onnecting pipe
equipment body
pist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01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85590B (zh
Inventor
姚光东
吴雨
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guang Zhongj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guang Zhongj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guang Zhongj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guang Zhongj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01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5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5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85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5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5/00Engine beds, i.e. means for supporting engines or machines on found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3/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bility for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7/00Suction cups for attaching purposes; Equivalent means using adhes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智能设备管理技术领域。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板,减震板与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设备本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吸盘本体,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本体产生吸力与撤除吸力的气动组件,气动组件上连接有握把,减震板上固设有齿条板,齿条板滑动连接在设备本体上,设备本体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置有与齿条板啮合连接的动齿轮;本发明可避免设备放置在桌面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且有效提高设备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掉落受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成熟之际,BIM技术的运用也更是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794191.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该设备可使信号传输更加的稳定和高效。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缺陷,将该设备由把手握持放置在工作台面时,设备底部缺少减震部件,使得设备若随意放置在台面时会出现设备与桌面碰撞过度,对设备内部的精密零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且该设备放置在桌面上,缺少固定,易受碰触而掉落在地面上,使设备损坏,同样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设备本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吸盘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本体产生吸力与撤除吸力的气动组件,所述气动组件上连接有握把,所述减震板上固设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滑动连接在设备本体上,所述设备本体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与齿条板啮合连接的动齿轮,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上缠绕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绕线辊的一端穿过减震板并连接有擦拭板,所述擦拭板滑动连接在减震板上,且所述擦拭板与减震板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元件。
优选的,所述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设备本体上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通过连杆连接有内管,所述连接管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形成气动腔,所述气动腔与吸盘本体相连,所述连接管与内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内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内管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活塞的顶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握把相连。
优选的,所述吸盘本体上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滑动连接在连接管的底壁上且与气动腔相连通,所述滑动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所述吸盘本体上还套接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的底壁和吸盘本体的顶壁相连。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设在减震板上的第一连管,所述设备本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管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内连接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滑动连接在第一连管内,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与第一连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连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一腔体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孔。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固设在减震板上且远离第一连管一侧的第二连管,所述第二连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管,所述第二连管与第三连管之间相连通,所述设备本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管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设备本体上开设有用于第二连管滑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滑动连接在第三连管内,所述第三活塞与第三连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元件。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管相互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二腔体相互连通的第二气孔。
优选的,所述减震板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握把对设备本体进行搬运转移,当设备本体移动至指定工作桌面时,工作人员将设备本体向桌面放置;
S2、设备本体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在下放至桌面时,减震板率先与桌面接触,随后工作人员不再通过握把对设备本体上拉,设备本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移;
S3、设备本体相对减震板下移时,第一连管收缩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活塞对第三弹性元件挤压,第三弹性元件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避免设备放置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减震组件工作时,第二活塞将第一连管内的空气挤压至第一腔体并通过第一气孔排出,可对吸盘本体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
S4、设备本体相对减震板下移时,第二连管收缩在第二滑槽内,第三活塞对第四弹性元件挤压,第四弹性元件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且减震组件工作时,第三活塞在第三连管内下移,使第二连管内部变为负压,进而使第二腔体通过第二气孔对吸盘本体下侧的灰尘杂质进行抽取,在减震板两侧均采取气动除尘的方法,且一侧吹气,一侧吸气,使灰尘杂质向着一个方向移动;
S5、在减震组件工作时,减震板与设备本体相互靠近期间,齿条板滑动在设备本体内且与转动杆上的动齿轮啮合,使转动杆转动并带动绕线辊对拉绳收卷,使拉绳拉动擦拭板对桌面上粘附的灰尘杂质进行高效清理;
S6、随着设备本体的下移,设备本体底侧的吸盘本体与桌面相贴,随后使用者不再对握把握持,握把在被拉伸的第一弹性元件的拉动下复位下移,第一活塞在内管中下移,使气动腔变为负压并通过进气阀抽取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使设备本体牢牢固定在桌面上;
S7、当需要将设备本体再度移动时,使用者手部置于握把与设备本体之间,对握把作用力使握把远离设备本体,第一活塞在内管中上移,第一活塞将气动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阀排放至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对桌面的吸力,即可对设备本体再次转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通过使握把与气动组件相连,在撤除对握把的拉力后,气动组件将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的空气抽吸,使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连接固定,当握持握把时,气动组件将空气排放至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与桌面的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无需使用者对吸盘本体进行按压,只需取放设备时对握把操作即可实现吸盘本体的解除或固定,有效提高设备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掉落受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通过在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减震组件,可避免设备放置在桌面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内部元器件受损。
3、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通过减震组件工作时,第二活塞将第一连管内的空气挤压至第一腔体并通过第一气孔排出,可对吸盘本体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吸盘本体对桌面连接固定时,吸盘本体或桌面上粘附有灰尘,影响设备的固定效果。
4、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通过减震板两侧均采取气动除尘的方法,且一侧吹气,一侧吸气,使灰尘杂质向着一个方向移动,避免两侧均吹气或吸气,导致吸盘本体下侧的空气出现对流,使灰尘杂质不易远离吸盘本体下侧区域,降低对灰尘杂质的清理效果。
5、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通过在减震组件动作时,齿条板滑动在设备本体内且与转动杆上的动齿轮啮合,使转动杆转动并带动绕线辊对拉绳收卷,使拉绳拉动擦拭板对桌面上粘附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影响吸盘本体对设备本体的固定作用,有效提高设备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掉落受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且气动除尘以及擦拭除尘相配合,可实现对灰尘杂质的高效处理,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气动除尘处理,使得桌面上仍残留有一些难以清理的杂质,另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擦拭除尘,导致吸盘本体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中仍残留有灰尘杂质,使得吸盘本体下移时将这些杂质灰尘覆盖在其中,影响吸盘本体对设备本体1的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气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D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减震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设备本体的外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连接管与内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本体;101、减震组件;102、气动组件;2、减震板;201、第一腔体;2011、第一气孔;202、第二腔体;2021、第二气孔;3、吸盘本体;4、握把;5、连接管;6、内管;601、第一活塞;602、第一弹性元件;603、拉杆;7、滑动管;701、隔板;7011、进气阀;7012、出气阀;702、第二弹性元件;8、第一连管;9、第一滑槽;901、第一导杆;902、第二活塞;903、第三弹性元件;10、第二连管;11、第二滑槽;111、第二导杆;112、第三活塞;113、第四弹性元件;12、第三连管;13、齿条板;14、转动杆;141、动齿轮;142、绕线辊;143、拉绳;144、擦拭板;145、第五弹性元件;15、橡胶垫;151、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3、图8、图10和图1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板2,减震板2与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101,设备本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吸盘本体3,设备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本体3产生吸力与撤除吸力的气动组件102,气动组件102上连接有握把4,减震板2上固设有齿条板13,齿条板13滑动连接在设备本体1上,设备本体1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上设置有与齿条板13啮合连接的动齿轮141,转动杆14上设置有绕线辊142,绕线辊142上缠绕连接有拉绳143,拉绳143远离绕线辊142的一端穿过减震板2并连接有擦拭板144,擦拭板144滑动连接在减震板2上,且擦拭板144与减震板2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元件145。
具体的,设备使用时,通过在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减震组件101,可避免设备放置桌面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1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在减振组件101工作过程中,减震板2与设备本体1相互靠近,齿条板13滑动在设备本体1内且与转动杆14上的动齿轮141啮合,使转动杆14转动并带动绕线辊142对拉绳143收卷,设置有两组拉绳143与擦拭板144的两侧相连,使拉绳143拉动擦拭板144对桌面上粘附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灰尘杂质影响吸盘本体3对设备本体1的固定作用,有效提高设备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掉落受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通过使握把4与气动组件102相连,在撤除对握把4的拉力后,气动组件102将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抽吸,使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连接固定,当再度握持握把4时,握把4相对设备本体1移动,气动组件102将空气排放至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3与桌面的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无需使用者对吸盘本体3进行按压,只需取放设备时对握把4操作即可实现吸盘本体3的解除或固定,有效提高设备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掉落受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7和图12,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是,气动组件102包括设置在设备本体1上的连接管5,连接管5内部通过连杆连接有内管6,连接管5内壁与内管6外壁之间形成气动腔,气动腔与吸盘本体3相连,连接管5与内管6之间相互连通,内管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601,第一活塞601与内管6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602,第一活塞601的顶部连接有拉杆603,拉杆603的另一端与握把4相连。
进一步的,吸盘本体3上连接有滑动管7,滑动管7滑动连接在连接管5的底壁上且与气动腔相连通,滑动管7内设置有隔板701,隔板701上设置有进气阀7011和出气阀7012,吸盘本体3上还套接有第二弹性元件702,第二弹性元件7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5的底壁和吸盘本体3的顶壁相连;进气阀7011和出气阀7012均为单向阀,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下移时,气动腔变为负压进气阀7011受力自动打开并对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进行抽取,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上移时,第一活塞601将气动腔内的空气排出,出气阀7012受力自动打开,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打开或关闭,受气体的压迫自动启闭。
具体的,使用者通过握把4握持设备本体1时,设备本体1在自重下朝下移动,第一弹性元件602被拉伸,第一活塞601置于内管6的上侧,当将设备本体1放置在桌面进行使用时,设备本体1底部的吸盘本体3与桌面接触后,第二弹性元件702可使吸盘本体3与桌面紧密抵接,随后使用者不再对握把4握持,握把4在第一弹性元件602的弹力拉动下下移,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下移,使气动腔变为负压并通过进气阀7011抽取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使设备本体1牢牢固定在桌面上,当需要将设备本体1再度移动时,使用者手部置于握把4与设备本体1之间,对握把4作用力使握把4远离设备本体1,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上移,第一活塞601将气动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阀7012排放至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3对桌面的吸力。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是,减震组件101包括固设在减震板2上的第一连管8,设备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第一连管8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9内,第一滑槽9内连接有第一导杆901,第一导杆90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塞902,第二活塞902滑动连接在第一连管8内,第二活塞902的底部与第一连管8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903。
进一步的,减震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管8相连通的第一腔体201,减震板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一腔体201相连通的第一气孔2011。
具体的,将设备本体1放置在桌面时,减震板2与桌面相抵,且设备本体1在自重下向减震板2处移动,使第一连管8收缩在第一滑槽9内,第二活塞902对第三弹性元件903挤压,第三弹性元件90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避免设备放置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1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二活塞902将第一连管8内的空气挤压至第一腔体201并通过第一气孔2011排出(第一连管8上可设置有用于进气和出气的单向阀,用于出气的单向阀与第一腔体201相连),可对吸盘本体3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吸盘本体3对桌面连接固定时,吸盘本体3或桌面上粘附有灰尘,影响设备的固定效果。气动除尘以及擦拭除尘相配合,可实现对灰尘杂质的高效处理,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气动除尘处理,使得桌面上仍残留有一些难以清理的杂质,另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擦拭除尘,导致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中仍残留有灰尘杂质,使得吸盘本体3下移时将这些杂质灰尘覆盖在其中,影响吸盘本体3对设备本体1的固定作用。
实施例4: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是,减震组件101还包括固设在减震板2上且远离第一连管8一侧的第二连管10,第二连管1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管12,第二连管10与第三连管12之间相连通,设备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1,第二连管1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1内,第二滑槽11内连接有第二导杆111,第二导杆111的底部连接有第三活塞112,第三活塞112滑动连接在第三连管12内,第三活塞112与第三连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元件113。
进一步的,减震板2上开设有与第二连管10相互连通的第二腔体202,减震板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二腔体202相互连通的第二气孔2021。
具体的,将设备本体1放置在桌面时,减震板2与桌面相抵,且设备本体1在自重下向减震板2处移动,使第二连管10收缩在第二滑槽11内,第三活塞112对第四弹性元件113挤压,第四弹性元件11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避免设备放置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1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三活塞112在第三连管12内下移(第二连管10上可设置有用于进气和出气的单向阀,用于进气的单向阀与第二腔体202相连),使第二连管10内部变为负压,进而使第二腔体202通过第二气孔2021对吸盘本体3下侧的灰尘杂质进行抽取,可对吸盘本体3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气孔2021处应设置滤网避免杂质入内,通过减震板2两侧均采取气动除尘的方法,且一侧吹气,一侧吸气,使灰尘杂质向着一个方向移动,避免两侧均吹气或吸气,导致吸盘本体3下侧的空气出现对流,使灰尘杂质不易远离吸盘本体3下侧区域,降低对灰尘杂质的清理效果。气动除尘以及擦拭除尘相配合,可实现对灰尘杂质的高效处理,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气动除尘处理,使得桌面上仍残留有一些难以清理的杂质,另一方面避免只通过擦拭除尘,导致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中仍残留有灰尘杂质,使得吸盘本体3下移时将这些杂质灰尘覆盖在其中,影响吸盘本体3对设备本体1的固定作用
实施例5:
参照图10,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是,减震板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上设置有防滑纹151。
具体的,减震板2上设置的橡胶垫15进一步提高减震板2的减震效果,且橡胶垫15上设置的防滑纹151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防滑能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握持握把4对设备本体1进行搬运转移,当将设备本体1移动至指定的工作桌面时,工作人员将设备本体1向桌面放置;
S2、设备本体1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101,在下放至桌面时,减震板2率先与桌面接触,随后工作人员不再通过握把4对设备本体1上拉,设备本体1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移;
S3、设备本体1相对减震板2下移时,第一连管8收缩在第一滑槽9内,第二活塞902对第三弹性元件903挤压,第三弹性元件90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避免设备放置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1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二活塞902将第一连管8内的空气挤压至第一腔体201并通过第一气孔2011排出,可对吸盘本体3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吸盘本体3对桌面连接固定时,吸盘本体3或桌面上粘附有灰尘,影响设备的固定效果;
S4、设备本体1相对减震板2下移时,第二连管10收缩在第二滑槽11内,第三活塞112对第四弹性元件113挤压,第四弹性元件11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三活塞112在第三连管12内下移,使第二连管10内部变为负压,进而使第二腔体202通过第二气孔2021对吸盘本体3下侧的灰尘杂质进行抽取,在减震板2两侧均采取气动除尘的方法,且一侧吹气,一侧吸气,使灰尘杂质向着一个方向移动;
S5、在减震组件101工作时,减震板2与设备本体1相互靠近期间,齿条板13滑动在设备本体1内且与转动杆14上的动齿轮141啮合,使转动杆14转动并带动绕线辊142对拉绳143收卷,使拉绳143拉动擦拭板144对桌面上粘附的灰尘杂质进行高效清理;
S6、随着设备本体1的下移,设备本体1底侧的吸盘本体3与桌面相贴,随后使用者不再对握把4握持,握把4在被拉伸的第一弹性元件602的弹力拉动下复位下移,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下移,使气动腔变为负压并通过进气阀7011抽取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使设备本体1牢牢固定在桌面上;
S7、当需要将设备本体1再度移动时,使用者手部置于握把4与设备本体1之间,对握把4作用力使握把4远离设备本体1,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上移,第一活塞601将气动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阀7012排放至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3对桌面的吸力,即可对设备本体1进行再次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板(2),所述减震板(2)与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101),所述设备本体(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吸盘本体(3),所述设备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吸盘本体(3)产生吸力与撤除吸力的气动组件(102),所述气动组件(102)上连接有握把(4),所述减震板(2)上固设有齿条板(13),所述齿条板(13)滑动连接在设备本体(1)上,所述设备本体(1)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4),所述转动杆(14)上设置有与齿条板(13)啮合连接的动齿轮(141),所述转动杆(14)上设置有绕线辊(142),所述绕线辊(142)上缠绕连接有拉绳(143),所述拉绳(143)远离绕线辊(142)的一端穿过减震板(2)并连接有擦拭板(144),所述擦拭板(144)滑动连接在减震板(2)上,且所述擦拭板(144)与减震板(2)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元件(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102)包括设置在设备本体(1)上的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内部通过连杆连接有内管(6),所述连接管(5)内壁与内管(6)外壁之间形成气动腔,所述气动腔与吸盘本体(3)相连,所述连接管(5)与内管(6)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内管(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601),所述第一活塞(601)与内管(6)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602),所述第一活塞(601)的顶部连接有拉杆(603),所述拉杆(603)的另一端与握把(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3)上连接有滑动管(7),所述滑动管(7)滑动连接在连接管(5)的底壁上且与气动腔连通,所述滑动管(7)内设置有隔板(701),所述隔板(701)上设置有进气阀(7011)和出气阀(7012),所述吸盘本体(3)上还套接有第二弹性元件(702),所述第二弹性元件(70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5)的底壁和吸盘本体(3)的顶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01)包括固设在减震板(2)上的第一连管(8),所述设备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连管(8)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9)内,所述第一滑槽(9)内连接有第一导杆(901),所述第一导杆(90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塞(902),所述第二活塞(902)滑动连接在第一连管(8)内,所述第二活塞(902)的底部与第一连管(8)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9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管(8)相连通的第一腔体(201),所述减震板(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一腔体(201)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孔(20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01)还包括固设在减震板(2)上且远离第一连管(8)一侧的第二连管(10),所述第二连管(1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管(12),所述第二连管(10)与第三连管(12)之间相连通,所述设备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连管(1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1)内,所述第二滑槽(11)内连接有第二导杆(111),所述第二导杆(111)的底部连接有第三活塞(112),所述第三活塞(112)滑动连接在第三连管(12)内,所述第三活塞(112)与第三连管(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弹性元件(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2)上开设有与第二连管(10)相互连通的第二腔体(202),所述减震板(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二腔体(202)相互连通的第二气孔(20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2)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15),所述橡胶垫(15)上设置有防滑纹(15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握把(4)对设备本体(1)进行搬运转移,当设备本体(1)移动至指定工作桌面时,工作人员将设备本体(1)向桌面放置;
S2、设备本体(1)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101),在下放至桌面时,减震板(2)率先与桌面接触,随后工作人员不再通过握把(4)对设备本体(1)上拉,设备本体(1)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移;
S3、设备本体(1)相对减震板(2)下移时,第一连管(8)收缩在第一滑槽(9)内,第二活塞(902)对第三弹性元件(903)挤压,第三弹性元件(90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可避免设备放置时设备受到较大撞击,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避免设备本体(1)内部元器件受损;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二活塞(902)将第一连管(8)内的空气挤压至第一腔体(201)并通过第一气孔(2011)排出,可对吸盘本体(3)下侧与桌面上侧之间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
S4、设备本体(1)相对减震板(2)下移时,第二连管(10)收缩在第二滑槽(11)内,第三活塞(112)对第四弹性元件(113)挤压,第四弹性元件(113)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设备的下放力度进行减轻;且减震组件(101)工作时,第三活塞(112)在第三连管(12)内下移,使第二连管(10)内部变为负压,进而使第二腔体(202)通过第二气孔(2021)对吸盘本体(3)下侧的灰尘杂质进行抽取,在减震板(2)两侧均采取气动除尘的方法,且一侧吹气,一侧吸气,使灰尘杂质向着一个方向移动;
S5、在减震组件(101)工作时,减震板(2)与设备本体(1)相互靠近期间,齿条板(13)滑动在设备本体(1)内且与转动杆(14)上的动齿轮(141)啮合,使转动杆(14)转动并带动绕线辊(142)对拉绳(143)收卷,使拉绳(143)拉动擦拭板(144)对桌面上粘附的灰尘杂质进行高效清理;
S6、随着设备本体(1)的下移,设备本体(1)底侧的吸盘本体(3)与桌面相贴,随后使用者不再对握把(4)握持,握把(4)在被拉伸的第一弹性元件(602)的拉动下复位下移,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下移,使气动腔变为负压并通过进气阀(7011)抽取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的空气,使设备本体(1)牢牢固定在桌面上;
S7、当需要将设备本体(1)再度移动时,使用者手部置于握把(4)与设备本体(1)之间,对握把(4)作用力使握把(4)远离设备本体(1),第一活塞(601)在内管(6)中上移,第一活塞(601)将气动腔中的空气通过出气阀(7012)排放至吸盘本体(3)与桌面之间,解除吸盘本体(3)对桌面的吸力,即可对设备本体(1)再次转运。
CN202310020186.6A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085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0186.6A CN116085590B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0186.6A CN116085590B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5590A true CN116085590A (zh) 2023-05-09
CN116085590B CN116085590B (zh) 2023-07-07

Family

ID=8620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0186.6A Active CN116085590B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559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4547A (zh) * 2018-05-31 2018-10-12 朱本涛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用减震性能好的固定装置
CN212985782U (zh) * 2020-08-31 2021-04-16 安徽正威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洁式真空吸盘结构
CN213355120U (zh) * 2020-08-31 2021-06-04 天津市瑞鑫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使用的车篮贴标设备
CN214908228U (zh) * 2021-02-03 2021-11-30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稳定性好的护理托盘
CN114115485A (zh) * 2021-12-14 2022-03-01 江苏吉祥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撞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CN114541608A (zh) * 2022-03-22 2022-05-27 青岛盈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可调节减震底座
CN216923700U (zh) * 2022-01-05 2022-07-08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的设备
WO2023272907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抗震保护功能的录波仪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4547A (zh) * 2018-05-31 2018-10-12 朱本涛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用减震性能好的固定装置
CN212985782U (zh) * 2020-08-31 2021-04-16 安徽正威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洁式真空吸盘结构
CN213355120U (zh) * 2020-08-31 2021-06-04 天津市瑞鑫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使用的车篮贴标设备
CN214908228U (zh) * 2021-02-03 2021-11-30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稳定性好的护理托盘
WO2023272907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尘抗震保护功能的录波仪固定装置
CN114115485A (zh) * 2021-12-14 2022-03-01 江苏吉祥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撞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CN216923700U (zh) * 2022-01-05 2022-07-08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的设备
CN114541608A (zh) * 2022-03-22 2022-05-27 青岛盈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可调节减震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5590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85590B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4657696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棉纱加工用揉棉机
CN111957627A (zh) 一种墙板加工中除尘祛粉清洁装置
CN109260683B (zh) 一种篮球训练用内置升降排列存储设备
CN109864661A (zh) 一种餐桌快速清洁器
CN112371444A (zh) 一种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用多功能点胶装置
CN112806927A (zh) 一种高层玻璃清洁装置
CN208462408U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果实采摘器
CN116638813A (zh) 一种甾醇提取用压滤装置
CN206488589U (zh) 一种可快速干燥的转向机吸水装置
CN210537805U (zh) 一种关防风越冬保护装置
CN109352030A (zh) 一种建筑用吊顶辅助打孔设备
CN108523782A (zh) 一种儿科用诊室地面尿液清除设备
CN213375633U (zh) 一种侧流式风机风道除尘设备
CN207410811U (zh) 一种便携式的水果采摘器
CN207259654U (zh) 渔用单丝制造用多功能除水装置
CN219080926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扶梯
CN213491752U (zh) 一种新型体育设施用的保护性能好的防跌落护垫
CN215535980U (zh) 一种多功能的氧舱智能监控装置
CN213555254U (zh) 一种羽毛球场地用羽毛球捡拾装置
CN114303658B (zh) 一种适用于粮仓通气口便于调试的防护除尘装置
CN212527962U (zh) 一种便于橡胶加工设备的清理装置
CN206730416U (zh) 一种可移动的排球收集架
CN214198321U (zh) 一种智能wifi网络监控的多功能照明灯
CN215943773U (zh) 一种降低油茶饼中山茶油含量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