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4280A -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4280A
CN116084280A CN202310072203.0A CN202310072203A CN116084280A CN 116084280 A CN116084280 A CN 116084280A CN 202310072203 A CN202310072203 A CN 202310072203A CN 116084280 A CN116084280 A CN 116084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ope
buckling
cover plate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22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大燕
杜海龙
韩玉
罗小斌
郑健
马文辉
高丰
吕中玉
唐睿楷
曹璐
林广泰
周广铭
朱宗裕
宁显东
李世俭
张程
王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22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4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4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多组索有序穿索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其中扣索排线装置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索绳穿过的盖板孔,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上的盖板孔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大大缩短各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施工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多组索有序穿索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和2所示,传统大跨径拱桥斜拉扣挂施工采用塔上张拉式扣索鞍,由于索绳70数量较多,各索绳70交错复杂,各索绳70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6,导致施工过程复杂、耗时较多。同时,塔上安装索绳70穿过扣索孔道6属于高空作业,若耗时较多,会导致高空暴露时间过长,也增大了施工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各扣索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导致耗时较多,增大施工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索绳穿过的盖板孔,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在设计时,盖板孔与塔上张拉式扣索鞍上的扣索孔道对应设置,在安装时,先将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索绳与盖板组件相对固定,之后在剩余盖板孔内穿梭其余索绳,索绳穿出盖板孔一段长度,以上工序可以在地面或安全的平台上安装,之后,拉动盖板组件和各索绳形成的整体,使得盖板孔对准对应的扣索孔道,将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在此过程中,由于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索绳穿出盖板孔一段长度,以避免索绳脱离盖板孔。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上的盖板孔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大大缩短各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施工风险。
优选地,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板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槽,所述下盖板上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槽围成所述盖板孔。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螺栓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板孔包括第一盖板孔和第二盖板孔,所述第二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盖板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盖板孔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孔位于所述盖板组件的两端。先固定所述盖板组件两端头的索绳,再在中间第一盖板孔中穿插索绳对准扣索孔道时,不容易穿错索绳。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孔直径为D1,所述第二盖板孔直径为D2,0.5mm≤D1-D2≤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孔与相邻所述第二盖板孔之间设置有所述螺栓组。
优选地,所有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扣索鞍系统,包括如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所述盖板组件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所述盖板孔内穿设有索绳,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与索绳相对固定,所述盖板孔用于与扣索孔道对应设置。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在设计时,盖板孔与塔上张拉式扣索鞍上的扣索孔道对应设置,在安装时,先将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索绳与盖板组件相对固定,之后在剩余盖板孔内穿梭其余索绳,索绳穿出盖板孔一段长度,以上工序可以在地面或安全的平台上安装,之后,拉动盖板组件和各索绳形成的整体,使得盖板孔对准对应的扣索孔道,将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在此过程中,由于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能够与索绳相对固定,索绳穿出盖板孔一段长度,以避免索绳脱离盖板孔。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上的盖板孔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大大缩短各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施工风险。
优选地,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还包括扣索鞍装置,所述索绳为尾索或扣索,所述扣索鞍装置包括底座、扣索基座、尾索基座、尾索过绳滑轮组和扣索过绳滑轮组,其中,
所述扣索基座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扣索基座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扣索穿过的扣索孔道,所述扣索孔道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一空隙;
所述尾索基座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尾索基座与所述扣索基座间隔设置,所述尾索基座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尾索穿过的尾索孔道,所述尾索孔道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与尾索相配合,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设置于所述扣索基座远离所述尾索基座的一侧;
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与扣索相配合,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设置于所述尾索基座远离所述扣索基座的一侧;
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和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配置为: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的扣索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相配合;
所述尾索基座和扣索过绳滑轮组之间设置有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尾索相配合;
所述扣索基座和尾索过绳滑轮组之间也可设置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扣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扣索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
当所述扣索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
所述扣索一端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并穿过所述扣索孔道后连接有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所述扣索基座相抵接;
所述尾索一端绕过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并穿过所述尾索孔道后连接有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与所述尾索基座相抵接;
当所述扣索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
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的扣索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相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上的盖板孔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大大缩短各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施工风险。
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上的盖板孔使得各索绳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大大缩短各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穿梭扣索孔道的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塔上张拉式扣索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扣索与扣索孔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扣索鞍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扣索鞍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附图4中A-A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附图6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扣索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扣索鞍系统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扣索鞍系统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扣索孔道、扣索滑轮、尾索孔道、尾索滑轮的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包括盖板组件72,所述盖板组件7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索绳70穿过的盖板孔73,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
在设计时,盖板孔73与塔上张拉式扣索鞍上的扣索孔道6对应设置。
如图5-9所示,所述盖板组件72包括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所述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通过螺栓组74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板75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槽77,所述下盖板76上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二弧形槽78,所述第一弧形槽77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槽78围成所述盖板孔73,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连接件为螺栓组74或者锚钉,根据各索绳70的几何尺寸,设置盖板孔73的大小,然后通过螺栓组74锚住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以压住两端的索绳70,再穿梭其余索绳70,使得各索绳70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6的孔位,需要注意的是,两端的索绳70并不一定指最外侧的索绳70·。
所述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两端的索绳70能够被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压住。
所述盖板孔73包括第一盖板孔710和第二盖板孔79,所述第二盖板孔79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盖板孔79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盖板孔710直径。
通过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夹住两端头索绳70,再通过其余的第一盖板孔710穿梭剩余索绳70,便可实现各索绳70精准对位,极大提高了索绳70的对准效率和精度,避免各索绳70位置定位不准,导致与扣索孔道6对位困难,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所述第二盖板孔79位于所述盖板组件72的两端。先固定所述盖板组件72两端头的索绳70,再在中间第一盖板孔710中穿插索绳70对准扣索孔道6时,不容易穿错索绳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孔710与相邻所述第二盖板孔79之间设置有所述螺栓组74。
具体地,两端头螺栓组74之间第二盖板孔79大小与索绳70大小一致,能够紧紧压住索绳70,其余第一盖板孔710的大小略大于索绳70尺寸,以便于其余索绳70穿梭通过第一盖板孔710,如此第一盖板孔710既能够起到对位作用,又大幅降低索绳70穿过盖板孔73的难度。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盖板孔710直径为D1,所述第二盖板孔79直径为D2,0.5mm≤D1-D2≤5mm。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在设计时,盖板孔73与塔上张拉式扣索鞍上的扣索孔道6对应设置,在安装时,先将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索绳70与盖板组件72相对固定,之后在剩余盖板孔73内穿梭其余索绳70,索绳70穿出盖板孔73一段长度,以上工序可以在地面或安全的平台上安装,之后,拉动盖板组件72和各索绳70形成的整体,使得盖板孔73对准对应的扣索孔道6,将使得各索绳70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6的孔位,在此过程中,由于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索绳70穿出盖板孔73一段长度,以避免索绳70脱离盖板孔73。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72上的盖板孔73使得各索绳70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6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70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6,大大缩短各索绳70穿梭扣索孔道6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70穿梭扣索孔道6的施工风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
实施例3
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扣索鞍系统,包括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所述盖板组件7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所述盖板孔73内穿设有索绳70,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与索绳70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在设计时,盖板孔73与塔上张拉式扣索鞍上的扣索孔道6对应设置,在安装时,先将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索绳70与盖板组件72相对固定,之后在剩余盖板孔73内穿梭其余索绳70,索绳70穿出盖板孔73一段长度,以上工序可以在地面或安全的平台上安装,之后,拉动盖板组件72和各索绳70形成的整体,使得盖板孔73对准对应的扣索孔道6,将使得各索绳70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6的孔位,在此过程中,由于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索绳70穿出盖板孔73一段长度,以避免索绳70脱离盖板孔73。
如图10-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系统,包括多个索绳70、扣索鞍装置、和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扣索排线装置,其中:索绳70为扣索10或尾索11。
如图10所示,扣索鞍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间隔连接有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所述扣索基座2远离所述尾索基座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尾索11相配合的尾索过绳滑轮组4,所述尾索基座3远离所述扣索基座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扣索10相配合的扣索过绳滑轮组5,所述扣索基座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扣索10穿过的扣索孔道6,所述尾索基座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尾索11穿过的尾索孔道37,所述扣索孔道6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一空隙,所述尾索孔道37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二空隙,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
即扣索鞍装置包括底座1、扣索基座2、尾索基座3、尾索过绳滑轮组4和扣索过绳滑轮组5。扣索基座2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扣索基座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扣索10穿过的扣索孔道6,所述扣索孔道6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一空隙;尾索基座3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尾索基座3与所述扣索基座2间隔设置,所述尾索基座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尾索11穿过的尾索孔道37,所述尾索孔道37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二空隙;尾索过绳滑轮组4用于与尾索11相配合,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设置于所述扣索基座2远离所述尾索基座3的一侧;扣索过绳滑轮组5用于与扣索10相配合,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设置于所述尾索基座3远离所述扣索基座2的一侧;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和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配置为: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
尾索基座3和扣索过绳滑轮组5之间设置有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尾索11相配合。
扣索基座2和尾索过绳滑轮组4之间也可设置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扣索10相配合。
由于施工过程中,在风荷载作用下扣索时常会产生振动,造成扣索疲劳破坏,严重时产生突然脆断,施工风险大。基于此,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排线装置与扣索10相配合,每间隔50m左右布置一道,使得风荷载作用下,各扣索能够协同振动,显著减少施工风险。
如图11和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系统,所述扣索10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
当所述扣索10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
所述扣索10一端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并穿过所述扣索孔道6后连接有第一锁定装置23,所述第一锁定装置23与所述扣索基座2相抵接;
所述尾索11一端绕过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并穿过所述尾索孔道37后连接有第二锁定装置24,所述第二锁定装置24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抵接;
当所述扣索10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
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
底座1上设置预留孔17,可用于与下部扣索平台18进行稳固连接,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结构布置相同,均由多块板连接而成,用于尾索11或扣索10的张拉。
在使用时,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其中,第一安装状态适用于通用扣索鞍系统作为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使用,第二安装状态适用于通用扣索鞍系统作为通长式扣索系统。
如图11所示,具体地,当通用扣索鞍系统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扣索10一端绕过扣索过绳滑轮组5后穿过扣索基座2上对应的扣索孔道6,并通过第一锁定装置23固定,由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23与所述扣索基座2相抵接,故第一锁定装置23将扣索基座2作为承力基础进行扣索10张拉或固定;而且,尾索11一端绕过扣索过绳滑轮组5后穿过尾索基座3上的尾索孔道37,并通过第二锁定装置24固定,由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24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抵接,故所述第二锁定装置24将尾索基座3作为承力基础进行尾索11张拉或固定,以完成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的安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通用扣索鞍系统能够用于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
如图12所示,当通用扣索鞍系统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扣索10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后,在地面或者塔下平台进行张拉或固定,已完成通长式扣索系统的安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通用扣索鞍系统能够用于通长式扣索系统。
综上,通过各部件合理组装,确保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通用扣索鞍系统既能用于通长式扣索系统,也能用于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适配性,其具有施工快捷、成本低、周转性好等优点。
一种优选地方式,所述第一锁定装置23为用于张拉所述扣索10的第一张拉装置。
一种优选地方式,所述第二锁定装置24为用于张拉所述尾索11的第二张拉装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张拉装置或第二张拉装置为张拉千斤顶。
具体地,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腹板和顶板,底板、腹板和顶板形成箱型梁,箱型梁内部设置有筋板,腹板外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
所述底座1也可以为桁架结构。
具体地,所述扣索基座2靠近所述尾索基座3的侧面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扣索基座2包括第一箱型架25和第一孔架28,所述尾索基座3包括第二箱型架29和第二孔架30,所述第一箱型架25底部和所述第二箱型架29底部均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一箱型架25靠近所述第二箱型架29侧面与所述第二箱型架29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箱型架,使得第一孔架28位于整体箱型架的一侧,第二孔架30位于整体箱型架的另一侧。
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空隙贯穿所述第一箱型架25,所述扣索孔道6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孔架28上,所述第二空隙贯穿所述第二箱型架29,所述扣索孔道6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孔架30上。
所述第一箱型架25顶部设置有第一敞口,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扣索10穿过扣索孔道6作业,所述第一敞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减小第一敞口面积的第一板27,在完成作业后在所述第一敞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一板27,来保证第一敞口处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所述第二箱型架29顶部设置有第二敞口,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尾索11穿过的尾索孔道37作业,所述第二敞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减小第二敞口面积的第二板32,在完成作业后在所述第二敞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二板32,来保证第二敞口处的结构刚度和强度。
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孔架28与所述第一箱型架25通过螺栓组或销轴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箱型架25与第一板27通过螺栓组或销轴可拆卸连接。
所述扣索基座2也可以为桁架结构。
所述第二孔架30与所述第二箱型架29通过螺栓组或销轴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箱型架29与第二板32通过螺栓组或销轴可拆卸连接。
所述尾索基座3也可以为桁架结构。
扣索鞍装置,在作为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的一部分使用时,扣索10一端绕过扣索过绳滑轮组5后穿过扣索基座2上对应的扣索孔道6,并将扣索基座2作为承力基础进行扣索10张拉或固定;而且,尾索11一端绕过扣索过绳滑轮组5后穿过尾索基座3上的尾索孔道37,并将尾索基座3作为承力基础进行尾索11张拉或固定,以完成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的安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能够用于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
同时,本扣索鞍装置,在作为通长式扣索系统的一部分使用时,扣索10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后,在地面或者塔下平台进行张拉或固定,已完成通长式扣索系统的安装,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能够用于通长式扣索系统。
综上,通过各部件合理组装,确保扣索鞍装置既能用于通长式扣索系统,也能用于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适配性,其具有施工快捷、成本低、周转性好等优点。
扣索鞍装置,由于在使用时,扣索基座2承受扣索10端部张拉或固定的压力,尾索基座3承受尾索11端部张拉或固定的压力,故将所述扣索基座2靠近所述尾索基座3的侧面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箱型结构,其相比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单独间隔设置来说,形成的整体箱型结构整体刚度更好,抗变形能力更强,用料更节省,整体受力更合理。
在上述情况下,当通用扣索鞍系统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由于所述扣索基座2靠近所述尾索基座3的侧面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连接,里面扣索10和尾索11不好精准对位,很容易乱,故在尾索基座3和扣索过绳滑轮组5之间设置有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尾索11相配合。扣索基座2和尾索过绳滑轮组4之间也可设置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扣索10相配合。即可有效盖上以上问题。
所述扣索基座2也可以为桁架结构。所述尾索基座3也可以为桁架结构。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所述扣索孔道6和尾索孔道37交错设置;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上的滑轮与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滑轮交错设置,即扣索滑轮19与尾索滑轮20交错设置,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扣索滑轮19与尾索滑轮20之间不能偏离太多,以防止当扣索10同时与扣索过绳滑轮组5和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时,出现脱绳情况。
如图13所示,具体地,在设计理论上,扣索孔道6上扣索孔道中心线21与对应的扣索滑轮19上的扣索滑轮绳槽中心线33共线设置;尾索孔道37上的尾索孔道中心线22与对应的尾索滑轮绳槽中心线34,扣索孔道中心线21与尾索孔道中心线22相互错开,从而使得尾索11和扣索10相错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装配误差,扣索孔道中心线21与对应的扣索滑轮绳槽中心线33会存在少许偏差,尾索孔道中心线22与对应的尾索滑轮绳槽中心线34会存在少许偏差,只要其能实现尾索11和扣索10相错开的目的即可。
在施工时,由于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扣索鞍的长度是限定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故本申请所述的扣索鞍装置,在满足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的基础上,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之间距离会比较小,使得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之间空间也比较小,致使用于张拉尾索11或扣索10的张拉装置无法在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之间的空间内进行张拉作业,在此情况下,本申请所述的扣索鞍装置,绕过尾索过绳滑轮组4的尾索11前端穿过尾索基座3上的尾索孔道37后连接用于张拉尾索11的张拉装置,进行尾索11的张拉作业,此时用于张拉尾索11的张拉装置位于尾索基座3的外侧,从而具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张拉作业;另一端,通过所述扣索孔道6和尾索孔道37交错设置,配合以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上的滑轮与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滑轮交错设置,使得绕过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前端穿过相邻尾索11之间的空隙,之后再穿过扣索基座2上的扣索孔道6后连接用于张拉扣索10的张拉装置,进行扣索10的张拉作业,此时用于张拉扣索10的张拉装置位于扣索基座2的外侧,从而具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张拉作业;
综上,通过所述扣索孔道6和尾索孔道37交错设置,配合以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上的滑轮与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滑轮交错设置,使得尾索11或扣索10在空间上交错穿过,互不干涉,进而使得用于张拉尾索11的张拉装置位于尾索基座3的外侧,用于张拉扣索10的张拉装置位于扣索基座2的外侧,从而具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张拉作业,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既能用于通长式扣索系统,也能用于塔上断开式扣索系统。
同时,尾索11或扣索10在空间上交错穿过,相邻尾索1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之间扣索10的横向晃动,同理,相邻扣索10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之间尾索11的横向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尾索11或扣索10工作时的稳定性。
底板12上设置预留孔17,可用于与下部扣索平台18进行稳固连接,扣索基座2和尾索基座3结构布置相同,均由多块板连接而成,用于尾索11或扣索10的张拉。
如图4所示,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上间隔排列有多个扣索滑轮19,该多个扣索滑轮19弧形布置。
扣索10绕过扣索滑轮19来进行转向时,扣索10进出扣索滑轮19的入绳和出绳之间的转向角度有严格的限制,在扣索10直径不变的情况下,扣索滑轮19直径越大,转向角度就能够越大,但是,如果增加扣索滑轮19的直径,则会大大增加扣索滑轮19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导致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装置底座1会很高,整体结构较大,而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通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上间隔排列有多个扣索滑轮19,该多个直径较小扣索滑轮19弧形布置,共同形成能够与扣索10转动配合并满足扣索10进出转向角度的弧形滚动结构,从而有效降低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装置底座1的高度,从而减小扣索鞍装置的整体结构。
在沿尾索过绳滑轮组4至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方向上,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上间隔排列有多个尾索滑轮20,该多个尾索滑轮20弧形布置。
尾索11绕过尾索滑轮20来进行转向时,尾索11进出尾索滑轮20的入绳和出绳之间的转向角度有严格的限制,在尾索11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尾索滑轮20直径越大,转向角度就能够越大,但是,如果增加尾索滑轮20的直径,则会大大增加尾索滑轮20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导致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装置底座1会很高,整体结构较大,而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装置,通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上间隔排列有多个尾索滑轮20,该多个直径较小尾索滑轮20弧形布置,共同形成能够与尾索11转动配合并满足尾索11进出转向角度的弧形滚动结构,从而有效降低本实施例所述的扣索鞍装置底座1的高度,从而减小扣索鞍装置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方式,多个所述扣索滑轮19圆弧形布置。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能够借助所述盖板组件72上的盖板孔73使得各索绳70能够有序地穿梭对准扣索孔道6的孔位,从而使得各索绳70很难高效对准既有的扣索孔道6,大大缩短各索绳70穿梭扣索孔道6的时间,从而有效减小了索绳70穿梭扣索孔道6的施工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组件(72),所述盖板组件(7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索绳(70)穿过的盖板孔(73),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72)包括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所述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板(75)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弧形槽(77),所述下盖板(76)上对应贯穿设置有第二弧形槽(78),所述第一弧形槽(77)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槽(78)围成所述盖板孔(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组(74),所述上盖板(75)和下盖板(76)通过螺栓组(74)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孔(73)包括第一盖板孔(710)和第二盖板孔(79),所述第二盖板孔(79)能够与索绳(70)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盖板孔(79)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盖板孔(710)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孔(79)位于所述盖板组件(72)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孔(710)直径为D1,所述第二盖板孔(79)直径为D2,0.5mm≤D1-D2≤5mm。
8.一种扣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扣索排线装置,所述盖板组件(72)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所述盖板孔(73)内穿设有索绳(70),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盖板孔(73)与索绳(70)相对固定,所述盖板孔(73)用于与扣索孔道(6)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索鞍装置,所述索绳(70)为尾索(11)或扣索(10),所述扣索鞍装置包括底座(1)、扣索基座(2)、尾索基座(3)、尾索过绳滑轮组(4)和扣索过绳滑轮组(5),其中,
所述扣索基座(2)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扣索基座(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扣索(10)穿过的扣索孔道(6),所述扣索孔道(6)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一空隙;
所述尾索基座(3)连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尾索基座(3)与所述扣索基座(2)间隔设置,所述尾索基座(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尾索(11)穿过的尾索孔道(37),所述尾索孔道(37)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与尾索(11)相配合,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设置于所述扣索基座(2)远离所述尾索基座(3)的一侧;
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与扣索(10)相配合,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设置于所述尾索基座(3)远离所述扣索基座(2)的一侧;
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和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配置为: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
所述尾索基座(3)和扣索过绳滑轮组(5)之间设置有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尾索(11)相配合;
所述扣索基座(2)和尾索过绳滑轮组(4)之间也可设置所述扣索排线装置,该扣索排线装置与扣索(10)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扣索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索(10)具有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
当所述扣索(10)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
所述扣索(10)一端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并穿过所述扣索孔道(6)后连接有第一锁定装置(23),所述第一锁定装置(23)与所述扣索基座(2)相抵接;
所述尾索(11)一端绕过所述尾索过绳滑轮组(4)并穿过所述尾索孔道(37)后连接有第二锁定装置(24),所述第二锁定装置(24)与所述尾索基座(3)相抵接;
当所述扣索(10)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
绕过所述扣索过绳滑轮组(5)的扣索(1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空隙和第一空隙后与尾索过绳滑轮组(4)相配合。
CN202310072203.0A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Pending CN116084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2203.0A CN11608428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2203.0A CN11608428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4280A true CN116084280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2203.0A Pending CN116084280A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42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4917B (zh) 一种超大跨度多阶次预应力钢桁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20080197331A1 (en) High Load Connection System
CN116084280A (zh) 一种扣索排线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CN109653531A (zh) 一种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及配套张拉装置
CN209760863U (zh) 一种体外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器及配套张拉装置
WO2019074147A1 (ko) 와이어 권취 지지구조체 및 그 제작방법
CN102587572A (zh) 钢绞线拉索及其制作方法
CN115948986B (zh) 一种通用扣索鞍装置及通用扣索鞍系统
CN206693031U (zh) 一种承重绳并联式结构的大跨径悬索桥缆索吊承重系统
CN114592706A (zh) 一种钢结构辅助构件与主结构无损连接施工方法
CN211772873U (zh) 一种用于固定缆绳的夹持结构
CN219032933U (zh) 一种扣索鞍装置及扣索鞍系统
CN112647415B (zh) 一种提供拱肋侧转的拉索对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85069A (zh) 斜拉桥拉索塔端锚固装置和施工方法
CN116239029B (zh) 一种建筑大管道安装用装配式起重机
CN209583328U (zh) 一种适用试验塔井道的导轨支架固定装置
US4262616A (en) Sailing-boat mast
CN219365610U (zh) 一种拉线铁塔
CN214573342U (zh) 一种提供拱肋侧转的拉索对拉系统
CN113914474B (zh) 一种悬索桁架结构系统
CN212200081U (zh) 一种锚箱和钢管拱扣挂装置
CN219344138U (zh) 一种主动加固的门式钢架结构及其预紧结构
CN208564568U (zh) 一种用于风井负环管片拆除的中间钢构管片环
CN219034294U (zh) 一种装配式护栏
CN219711016U (zh) 用于拉索连接的张拉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