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4919A -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4919A
CN116074919A CN202111304720.3A CN202111304720A CN116074919A CN 116074919 A CN116074919 A CN 116074919A CN 202111304720 A CN202111304720 A CN 202111304720A CN 116074919 A CN116074919 A CN 116074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ath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47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春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47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9804 priority patent/WO20230783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4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通过更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路径,有利于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背景技术
在侧链路(sidelink,SL)中继(relay)网络中,远端(remote)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设备间接和网络设备通信。远端终端设备与多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均具有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链路上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包以提高远端终端设备通信的可靠性,或者,也可以在不同的链路上传输不同的数据包以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峰值速率。在sidelink relay网络中,如何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通过更新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路径,有利于确保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该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建立第二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前述测量结果,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中继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该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具体用于从该存储器中调用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组设备,该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模组,其中:该电源模组用于为该模组设备提供电能;该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该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该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该芯片模组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单链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一种多链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另一种多链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建第二路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通过其他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连接,进行数据通信。此时,前者可以称为远端(remote)终端设备,后者可以称为中继终端设备。远端终端设备具体通过中继终端设备提供的中继服务连接到接入网设备。
当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或通信质量较差(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低于RSRP阈值)时,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远端终端设备。
(2)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单链路通信
在sidelink relay网络中,通过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PC5接口实现中继通信。
如图1所示,为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单链路通信的场景示意图。由图1可知,终端设备101可以通过链路11与接入网设备102直接通信,远端终端设备103可以通过链路12与接入网设备102间接通信,终端设备101和远端终端设备103均是通过单链路与接入网设备102通信的。即在该场景中,每个终端设备通过单链路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并通过单链路与接入网设备通信。其中,终端设备101可以为远端终端设备。
其中,链路11为蜂窝网通信链路(Uu链路),即终端设备通过蜂窝网通信接口(Uu接口)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Uu接口是指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链路12由以下链路组成:接入网设备102与中继终端设备104之间的Uu链路,以及中继终端设备104与远端终端设备103之间的直连通信链路(PC5链路)。PC5链路是指PC5接口上的链路,PC5接口是指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即车、人、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短距离直接通信接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链路12可以称为间接链路。
(3)sidelink relay网络中的多链路通信
sidelink relay网络中,远端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多链路通信可以包括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多链路可以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Uu链路,还可以包括远端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的间接链路。如图2所示,远端终端设备201通过链路21和链路22与接入网设备202通信,其中,链路21为Uu链路,链路22为通过中继终端设备203与接入网设备202通信的间接链路。另一种情况,多链路可以包括多条不同的间接链路,即远端终端设备通过多个中继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如图3所示,包括间接链路31和间接链路32。间接链路31中,远端终端设备301通过中继终端设备303与接入网设备302通信。间接链路32中,远端终端设备301通过中继终端设备304与接入网设备302通信。
在间接链路中,中继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需要说明的是,中继终端设备除了提供中继服务以外,还可以具有终端设备的其他功能。远端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边缘终端设备、远程终端设备等。
在多链路通信中,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上传输相同的数据包,也可以在不同的链路上传输不同的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终端设备(如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该终端设备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还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为支持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eMTC)和/或支持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的终端设备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基站(base station,BS),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络中能够和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其中,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接入网设备可以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或其他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适用于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6G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网络等。
为了提高sidelink relay网络中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如图4所示,该中继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401、第一终端设备生成(或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其中,在路径更新之前,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路径进行中继通信。
其中,在图1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104,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103,第一路径为链路12。在图2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203,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201,第一路径为链路22。在图3中,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301,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设备303,第一路径可以为链路31,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设备304,第一路径可以为链路32。
可选的,S401在具体实现时包括:根据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总负载,此时,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可以包括用于中继服务的负载,以及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自身业务负载。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可以为该第一终端设备中用于中继服务的负载(如称为中继负载)。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load)可以通过以下一项或多项表征:第一终端设备中用于提供中继服务的PC5连接数,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远端终端设备的数量,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资源池使用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中继业务提供的自由带宽,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量。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其负载:第一终端设备中用于提供中继服务的PC5连接数,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远端终端设备的数量,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资源池使用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中继业务提供的自由带宽,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量,来自服务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指示信息(如称为指示信息1)。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中用于提供中继服务的PC5连接数越多,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越大;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远端终端设备的数量越多,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越大;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资源池使用率越高,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越大;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业务提供的自由带宽越小,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越大;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量越大,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越大。其中,该指示信息1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例如,该指示信息1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的等级,负载等级可以有2个或更多个,等级越高代表负载越大,反之亦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其负载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设备处于过载(overload)状态,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与该第一终端设备能提供的最大服务能力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比值。例如,随着第一终端设备服务的远端终端设备的业务增多,或第一终端设备自身的业务增多,超过了第一终端设备能提供的最大服务能力,第一终端设备处于overload状态,此种情况下,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负载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从而指示进行远端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的路径更新,由此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根据负载调整侧行链路的传输路径,以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处于overload状态下,无法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通信保障,通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更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路径,通过更新后的通信路径,有利于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预设阈值和预设比值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默认设置,或者,可以由网络配置,或者,可以由协议约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该一个或多个远端终端设备包括前述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设备进行中继通信,该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换言之,在路径更新之前,该第二终端数设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并进行中继通信。也可以理解为,该第二终端数设备可以通过前述图1所示的单链路方式接入网络,或者,可以通过前述图2或图3所示的多链路方式接入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S401为可选步骤。
S402、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路径更新可以由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触发。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其所提供中继服务的部分远端终端设备(或服务于该部分远端终端设备的各个接入网设备)或者所有远端终端设备(或服务于所有远端终端设备的各个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进行路径更新。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提供中继服务,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1和/或服务于终端设备1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1,并向终端设备2和/或服务于终端设备2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2。其中,第一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和/或服务于终端设备1的接入网设备更新终端设备1的通信路径,第一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终端设备2和/或服务于终端设备2的接入网设备更新终端设备2的通信路径。
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PC5-RRC、PC5信号(PC5-signalling,PC5-S)等信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403、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前述第一路径和该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前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S403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路径更新,路径更新后,可以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换言之,路径更新可以指路径切换,即由第一路径切换为第二路径。或者路径更新可以指新增用于中继通信的路径,即新增第二路径用于中继通信。例如,在图3中,若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301,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303,且第一路径为链路31,则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为中继终端设备304,第二路径可以为链路32。其中,第二路径可是新建的,也可以是原本已创建的路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二路径的数量可以为一条或多条。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路径和该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可以指: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路径和该第二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中可以传输相同数据,或者可以传输不同数据。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该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可以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中的通信连接处于连接状态,但是,第二终端设备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中的一条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选的,若第二路径的数量为多条,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若第二路径的数量为一条,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此时,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继续保持。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进行中继业务的传输,或者,也可以不通过该通信连接进行中继业务的传输,而是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不满足预设条件后,再通过该通信连接进行中继业务的传输。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在该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可通过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行中继业务的传输。
若第二路径为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新增的用于中继通信的路径,参见图5,新建第二路径的过程可以包括:
S501、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S502、该接入网设备根据该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
其中,第二路径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以及第三终端设备与服务于第三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因此,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而建立第二路径。其中,第三终端设备与服务于第三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原本已建立好。需要说明的是,服务于第三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与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指示信息与图4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403中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为同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和前述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同一消息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建立第二路径之前,还可以根据前述测量结果,从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即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测量结果后,可以根据测量结果,从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后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第三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该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可以为测量结果所指示的第二终端设备所测量的中继终端设备。测量结果可以如表1所示。此时,该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包括中继终端设备1和中继终端设备2。
表1测量结果
Figure BDA0003338590620000101
可选的,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优于,其他被测量的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高于预设信道质量阈值。以表1所示的测量结果为例,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从中继终端设备1和中继终端设备2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若信道质量信息1优于信道质量信息2,那么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1。其中,信道质量信息1优于信道质量信息2表示:相较于第二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2之间的信道质量,第二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1之间的信道质量更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负载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从而指示进行远端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的路径更新,由此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根据负载调整侧行链路的传输路径,以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满足预设条件(如第一终端设备处于overload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通信保障,选择新的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三终端设备)为该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且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较好,从而有利于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通过测量结果可获知第二终端设备所测量的中继终端设备,参见表1所示测量结果,可获知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了中继终端设备1和中继终端设备2。可选的,测量结果所指示的第二终端设备所测量的中继终端设备可以为满足高层和/或接入层标准的中继终端设备。其中,高层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鉴权、服务相关的信息,接入层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PC5接口的链路质量(PC5-RSRP)、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标识(ID)、小区标识(cell ID)等信息。
可选的,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三终端设备)可以广播relay发现信息,该relay发现信息可包括高层和/或接入层标准参数,远端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relay发现信息后,可以根据该relay发现信息所携带的高层标准参数,判断该远端终端设备是否满足高层标准,还可以根据该relay发现信息所携带的接入层标准参数,判断该远端终端设备是否满足接入层标准。
可选的,参见图5,在S5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11)第二终端设备执行测量,得到前述测量结果。进一步,向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该测量结果。相应的,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该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主动执行测量,也可以在接收到指示信息(记为第三指示信息)后,开始执行测量。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主动向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结果,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向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结果。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测量配置信息执行测量,该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存储于该第二终端设备本地,或者,可以由协议约定。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执行测量,即测量配置信息可以携带于前述第三指示信息中。在执行测量的过程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分别测量每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执行测量:方式1,中继终端设备周期广播relay发现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测量该relay发现信息的RSRP,作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方式2,第二终端设备广播服务请求信息,中继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请求服务信息后,向该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服务响应信息,第二终端设备测量该服务响应信息的RSRP,作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参见图5,若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开始执行测量,则在1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21)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获知需要进行路径更新。此时,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执行测量。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表示: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指示了第二终端设备需要测量哪个或哪些中继终端设备(即该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此时,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该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中继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
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表示: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仅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测量,而未指示需要测量哪个或哪些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此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自行确定测量哪个或哪些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其周围的中继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信息,判断是否进行路径更新。例如,若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信息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那么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进行路径更新。若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信息小于预设阈值,那么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不进行路径更新。
本申请中的“大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大于”,此时,“小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等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负载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从而指示进行远端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的路径更新,由此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根据负载调整侧行链路的传输路径,以提高远端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例如,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满足预设条件(如第一终端设备处于overload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通信保障。通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更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路径,通过更新后的通信路径,有利于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例如选择新的中继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为该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较好,从而有利于确保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60包括通信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
在一种设计中,通信装置60为第二终端设备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该情况下,通信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执行如下动作:
通信单元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调用通信单元601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信单元6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该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602用于根据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时,具体用于:调用通信单元601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前述测量结果,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602,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调用通信单元601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信单元601,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通信装置60为第二终端设备时,用于实现图4对应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60为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时,用于实现图4对应实施例中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设计中,通信装置60为第一终端设备,该情况下,通信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执行如下动作:
处理单元602,用于调用通信单元601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用通信单元601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通信装置60为第一终端设备时,用于实现图4对应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7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该通信装置70可以包括收发器701和处理器702。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3。其中,收发器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可以通过总线704或其他方式连接。总线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
存储器7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7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处理器7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7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可选的,该处理器70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一种示例中,当第二终端设备采用图7所示的形式时,图7中的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一种示例中,当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采用图7所示的形式时,图7中的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一种示例中,当第一终端设备采用图7所示的形式时,图7中的处理器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702,用于调用存储器7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用于执行图4对应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具体的,图6的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均可以通过图7中的处理器702调用存储器7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6的处理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7中的处理器702调用存储器7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6的通信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7中的收发器701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包括CPU、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介质(Read-Only Memory,ROM)等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的例如计算机的通用计算装置上运行能够执行上述方法所涉及的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以及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可以记载于例如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装载于上述计算装置中,并在其中运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装置70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有益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有益效果相似,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该芯片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该芯片,还用于根据该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用于根据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时,具体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还用于根据前述测量结果,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该芯片,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中,芯片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有关第二终端设备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介绍。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该芯片用于:
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中,芯片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有关第一终端设备的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其中,前述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前述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需要存储的数据。
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模组设备80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该模组设备80包括:通信模组801、电源模组802、存储模组803和芯片模组804。
其中,上述电源模组802用于为模组设备提供电能;上述存储模组803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上述通信模组801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对于芯片模组804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芯片模组804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模组804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芯片模组804,还用于根据该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模组804用于根据测量结果建立第二路径时,具体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模组804,还用于根据前述测量结果,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模组804,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前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芯片模组804,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中,芯片模组804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有关第二终端设备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的介绍。
对于芯片模组804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该芯片模组804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该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模组804具体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中,芯片模组804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有关第一终端设备的介绍。
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服务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建立所述第二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建立所述第二路径,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或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测量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释放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7.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或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或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或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13.一种模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模组,其中:
所述电源模组用于为所述模组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所述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芯片模组用于: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第二路径进行通信或者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进行通信;其中,在所述第二路径中,第三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1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15.一种模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模组,其中:
所述电源模组用于为所述模组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所述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芯片模组用于: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服务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路径更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路径中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终端设备。
CN202111304720.3A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Pending CN116074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4720.3A CN116074919A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PCT/CN2022/129804 WO2023078383A1 (zh) 2021-11-04 2022-11-04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4720.3A CN116074919A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19A true CN116074919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4720.3A Pending CN116074919A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4919A (zh)
WO (1) WO20230783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7491B2 (ja) * 2018-07-12 2021-11-17 Kddi株式会社 中継伝送路を含んだハンドオーバが実行され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438820B2 (en) * 2019-09-16 2022-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determination between rel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383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93B (zh)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86523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gap,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JP2018514139A (ja) D2d中継ノードの確定方法、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0872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72672B (zh) 一种采用d2d机制实现物联网设备路由优化的方法
CN104869527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28479B (zh) 分配无线电资源的方法、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US1170663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secondary network node and terminal
EP414242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17182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15398975A (zh)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的信令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1242339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4690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792438A (zh) 一种终端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99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其装置
WO202107817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074919A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CN111225412B (zh) 确定网络设备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2458B (zh) 一种基于双连接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7354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310269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
JP7448616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68013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141658B (zh) 一种基于5g nsa语音通话的载波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7955537A (zh) 波束训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