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8158A -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8158A
CN116068158A CN202111285248.3A CN202111285248A CN116068158A CN 116068158 A CN116068158 A CN 116068158A CN 202111285248 A CN202111285248 A CN 202111285248A CN 116068158 A CN116068158 A CN 116068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
fibrinogen
preset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5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聪
石建超
郭文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dray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Shen Mindray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dray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Shen Mindray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dray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Shen Mindray Medic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dray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52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8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8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05Determining clotting time of bloo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凝血分析仪,包括样本制备装置、样本检测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以Clauss法为基础,在Clauss检测方法获得纤维蛋白原浓度后,对该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判断,如果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结合衍算法修正该方法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

Description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背景技术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简称FIB),又称凝血I因子,在凝血反应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再自发聚合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然后在血纤维稳定因子(FXⅢa)等凝血因子的作用下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是二期止血的重要因子。临床上存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两种与纤维蛋白原相关的异常病症,可能导致病患出血风险。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简称低纤),致病原因可能是遗传性合成不足、病理、药理等原因,该病症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但是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并没有异常。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简称异纤),其纤维蛋白原结构存在异常,遗传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原因。纤维蛋白原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进行检测。
通常,凝血分析仪使用Clauss(凝血酶)法检测血液样本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具体的检测流程为,将血浆稀释一定倍数后获得血液样本,加入高浓度凝血活酶(FIIa)促使血液样本进行凝固,检测凝固所需时间,进而根据凝固时间从预设的标定曲线中确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可以理解的是,标定曲线记录的是血液样本的凝固时间与血液样本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对应关系。
然而,Clauss法无法识别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在此病症下所检测得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以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凝血分析仪,包括:
样本制备装置,用于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
样本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用于采集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使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并由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凝血分析仪,包括:
样本制备装置,用于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
样本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用于采集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使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并由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及光变化量;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若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得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反应液由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混合后制备得到,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
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
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得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反应液由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混合后制备得到,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及光变化量;
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若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
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凝血分析仪,以Clauss检测方法为基础,在Clauss检测方法获得纤维蛋白原浓度后,对该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判断,如果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结合衍算法修正该方法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凝血分析仪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凝血分析仪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项目测得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结果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情况统计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凝血分析仪主要用于血液样本凝血项目的测试,以得到血液样本的凝血测试结果,凝血测试的其中项目之一为检测纤维蛋白原(FIB)的浓度。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出血相关病症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一项依据指标。目前,凝血分析仪主要使用Clauss法检测血液样本的纤维蛋白原浓度,Clauss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最低检出值低,因此通常作为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从检测对象角度来看,该检测方法实质上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其无法区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果血液样本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该方法检测得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比真实值偏低,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人在相关研究中发现,衍算法也可以用于检测纤维蛋白原浓度,与Clauss法不同的是,其本质上是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抗原量获得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因此可以区分以上两种不同的纤维蛋白原血症,特别是对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其检测获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通常是准确的。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凝血分析仪,结合衍算法对其使用Clauss检测方法测量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流程进行改进,以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结果准确性。
以下结合图1-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凝血分析仪进行说明。见图1,其示出了凝血分析仪的一种结构示意,具体包括:样本制备装置10、样本检测装置20及控制装置30。
样本制备装置10,用于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具体地,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可以称为原始血样,在本实施例中,原始样本包括血浆。样本制备装置10将血液样本与凝固试剂混合后可得到反应液。凝固试剂可以理解为触发凝固反应的试剂,也可以称为触发试剂。凝固试剂可以包括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用试剂、PTT(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用试剂、APTT(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用试剂中的任意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血液样本中还需要添加稀释液和混合试剂得到反应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样本制备装置10具体包括反应容器和加注装置,其中,加注装置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添加凝固试剂等,反应容器用于盛装血液样本与凝固试剂的混合液,例如反应容器可以是反应杯、试管或样本管等等。混合液即反应液。具体来讲,通常血液样本放置于反应容器中,反应容器放置在处于孵育位的孵育装置,加注装置将凝固试剂加入到反应容器的血液样本中,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的混合物形成了反应液。当然,如果先放置凝固试剂在反应容器中,然后再向反应容器中放置血液样本,也应当理解为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凝血分析仪还可以包括样本进给装置、反应容器管理装置、试剂承载装置、转移装置及孵育装置等等。其中,样本进给装置用于反应液的自动传输,反应容器管理装置用于反应容器的自动进给及丢弃等。试剂承载装置用于装载凝血反应中需要使用的各种试剂,如稀释液、混合试剂、凝固试剂等等。可选地,试剂承载装置可以是可转动的试剂盘或轨道传输装置等等。转移装置用于反应容器的转移,例如,将反应容器从孵育装置转移至样本检测装置上。孵育装置用于反应容器内血液样本和/或凝固试剂的孵育加热,例如,在进行凝血反应之前,可以将盛装有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的反应容器转移至孵育装置上进行孵育,以完成既定条件下的孵育过程。此处的既定条件可以包括既定的温度条件(如37摄氏度)以及既定的时间(如5分钟)。
样本检测装置20用于采集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
样本检测装置20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使用光源照射反应液,并由受光部件采集照射反应液后的光(如透射光和/或散射光)的信息,受光部件所采集信息也可以称为光学信息。具体地,可以在加入凝固试剂后的设定时长内,应用光源照射反应液,获取光源照射反应液后的散射光和/或透射光的光学信息。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光学信息可以是光变化量、光吸收量等。
需要说明的是,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用于确定反应液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的确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并不局限于光学检测法,因此样本检测装置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光学检测法之外的其他检测部件,例如双磁路磁珠法、电化学法等用于获得反应液凝固反应过程相关信息的其他检测部件。但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光学信息也可以用于确定凝固时间,因此该相关信息也可以包括上述受光部件所采集的光学信息。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凝血分析仪具体可以包括反应杯装载部件210、进样部件220、样本分注部件230、试剂承载部件240、试剂分注部件250、测定部件260、处理单元270及机壳280。
反应杯装载部件210用于供应并运载空反应杯。凝血分析仪通过向空反应杯中加入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以制备、孵育和测定反应液,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反应杯装载部件210可以将空反应杯加载到预定位置,样本分注部件230从进样部件220中吸取血液样本后排入到上述预定位置上的空的反应杯。
进样部件220用于调度待进样的血液样本,样本分注部件230用于吸取血液样本并排放到反应杯中,试剂承载部件240用于承载试剂容器,试剂分注部件250是用于从试剂承载部件240承载的试剂容器中吸取试剂并排放到反应杯中,试剂分注部件250可以由试剂针来实现。测定部件260用于承载反应杯并对反应杯中的反应液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是,测定部件260检测之前可以由孵育样本或试样的反应部件对反应杯中的试样进行孵育。样本检测装置20可以具体由测定部件260实现,即测定部件260可以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控制装置30可以具体由处理单元270实现,处理单元270可以执行如图3所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
控制装置30,可以是处理器、控制器等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单元部件,其配置为执行如图3所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流程。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一种检测流程包括步骤S301-S305。
S301:根据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并根据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前已述及,样本检测装置可以使用光学检测装置、双磁路磁珠装置或电化学装置等获得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控制装置30可以进一步使用样本检测装置获得的相关信息确定反应液的凝固时间。本申请实施例以相关信息为光学信息为例对凝固时间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光源照射反应液后的光(如透射光和/或散射光)可以被受光部件采集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受光部件采集到的信息可以是光强信息。样本检测装置20的受光部件与控制装置30通信连接,受光部件采集到的光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30,进而控制装置30根据该信息确定反应液的凝固时间。前已述及,反应液中添加有触发凝固反应的试剂,凝固时间表示的是从反应液产生凝固反应的开始时间点至凝固反应的终止时间点的一段时长。凝固时间可以记为CT(Coagulation Time)。
需要说明的是,凝固时间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获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几种计算方式以供参考:
方法1:阈值法。首先,根据受光部件采集的光的信息具体是光变化量绘制光变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光变量,然后,取变化量的某百分比如50%、70%、36%等处所对应的时间为凝固时间。具体例如,获取凝固反应起始时间点和终止时间点的光通量(或吸光度差),计算光通量(或吸光度差)变化50%所对应的时间点,以该时间点和起始时间点之间的一段时长作为凝固时间。
方法2:导数法。首先,根据受光部件采集的光的信息绘制凝固反应过程的光通量曲线或者吸光度曲线,以凝固反应过程的光通量曲线或者吸光度曲线对时间求导获取一阶微分曲线或二阶微分曲线;以一阶微分曲线的最大值、二阶微分曲线的最大值或二阶微分曲线的最小值对应的时间作为凝固时间。
方法3:模型法。预先创建全局模型函数,将受光部件采集到的光的信息如光通量或吸光度输入全局模型函数以得到全局模型函数输出的凝固时间。
控制装置30可以使用以上任意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凝固时间,当然获得凝固时间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此,控制装置30也可以采用其他计算方法如积分面积比等获得凝固时间。
另外,控制装置30还可以在本地存储或者从其他设备处获得预先绘制的标定曲线,该标定曲线的横坐标为凝固时间,纵坐标为纤维蛋白原浓度,也就是说标定曲线反映的是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凝固时间的对应关系。在获得凝固时间后,从该标定曲线中获得该凝固时间对应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了便于与其他标定曲线区分,该标定曲线可以称为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且为了便于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区分,本步骤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可以称为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概括来说,本步骤是按照Clauss法测得纤维蛋白原浓度,该纤维蛋白原浓度也可以称为FIB浓度或FIBc浓度。
S302: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步骤S303。
具体来讲,本步骤目的是要判断反应液对应的血液样本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的情况,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如果病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异常则Clauss法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会非常低,因此可以预先设置浓度检测阈值对Clauss法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判断。为了便于描述,该阈值可以称为预设浓度阈值。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浓度阈值可以是根据临床上考察病患是否出血的阈值设置。当然该设置仅仅是示例说明,还可以根据临床经验设置为其他数值。
基于上述理论说明可知,如果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表明血液样本可能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症,也表明Clauss法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准确值,因此触发后续步骤确定准确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衍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低纤和异纤两种纤维蛋白原血症,本申请实施例后续步骤将结合衍算法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来调整Clauss法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S303:根据受光部件采集的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根据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前已述及,样本检测装置20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该光学检测装置采集的光的信息可以发送至控制装置30,由控制装置30根据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光变化量可以记为dH。
光变化量的计算方式也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几种方法作为示例以供参考:
方法1:两点法。光变化量由凝固反应过程的结束阶段的光强度L1与开始阶段的光强度L2的比率的对数得到,即A=log10(L1/L2)。
方法2:最大速率法。以凝固反应过程的光通量曲线计算吸光度曲线,使用三条吸光度曲线拟合、寻找合适的采样区间,在采样区间内计算吸光度差变化速率最大的拟合斜率值,根据该拟合斜率值确定光变化量。
方法3:一阶导数法。以凝固反应过程的光通量曲线或者吸光度曲线对时间求导获取一阶微分曲线,以一阶微分曲线的最大值作为光变化量。
控制装置30可以使用以上任意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光变化量,当然获得光变化量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能够实现的方式获得。
与步骤S302同理,控制装置可以预先获得另一标定曲线,该标定曲线表示的是光变化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确定出的光变化量从该标定曲线中查询得到对应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了便于区分,该纤维蛋白原浓度可以称为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该标定曲线可以称为第二预设标定曲线。
概括来说,本步骤是按照衍算方法获得纤维蛋白原浓度,该纤维蛋白原浓度也可以称为衍算纤维蛋白原浓度或dFIB浓度或der-FIB浓度。
S304:基于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具体地,在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后,基于两个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情况如大小情况、差值情况、比值情况等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即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根据比较情况所确定出的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是两个浓度中的任一浓度或者由两个浓度综合得出的一个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将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进行比较,预设比值阈值可以为但不局限于1.43-2.0中的任意数值。两个浓度的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的比较结果可以反映两种检测方法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准确度。基于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的比较结果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例如,若比值大于预设比值阈值,将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若比值不大于预设比值阈值,将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阈值,控制装置30进一步还可以生成用于提示血液样本为异纤样本的提示信息,并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提示信息。例如,提示信息为“怀疑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样本”。
S305:控制输出装置输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具体地,控制装置30可以与输出装置通信连接,将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发送至输出装置进行输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输出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人机交互屏或音响设备等能够实现显示或播放功能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输出装置可以集成于凝血分析仪,还可以独立于凝血分析仪设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凝血分析仪,以Clauss检测方法为基础,在Clauss检测方法获得纤维蛋白原浓度后,对该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判断,如果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结合衍算法修正该方法所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关于上述凝血分析仪的实施例需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样本检测装置20如果为光学检测装置,则光源和受光部件采集到的光的信息一方面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确定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在获得样本检测装置采集的光信息后计算得到光变化量,首先利用该光变化量计算得到反应液的凝固时间进而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在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后,再利用该光变化量确定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见,该种实现方式中,仅需要执行一次反应液制备过程以及凝固反应过程的检测过程,实现方式更加简单。
第二,样本检测装置20也可以集成多种类型的检测装置,其中光学检测装置用于采集光的信息从而确定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其他类型的检测装置采集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依据Clauss法由样本制备装置制备反应液以及由其他类型的检测装置对反应液进行检测得到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控制装置30利用相关信息得到反应液的凝固时间进而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且在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后,再触发样本制备装置重新制备反应液以及触发光学检测装置采集光信息,进而控制装置30利用该光信息得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见,该种实现方式中,需要触发两次反应液制备过程以及凝固反应过程的检测过程,实现方式更加灵活。
第三,发明人通过对几种常规的衍算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控制装置30可以采用APTT衍算、PTT衍算、PT衍算、FIB衍算中的任意一种衍算法测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衍算中,凝固试剂使用的是APTT测定用试剂,计算的凝固时间为APTT。PTT衍算中,凝固试剂使用的是PTT测定用试剂,计算的凝固时间为PTT。PT衍算中,凝固试剂使用的是PT测定用试剂,计算的凝固时间为PT。
与PT项目相比,APTT外源性凝血反应路径的凝血因子多,具体如APTT涉及PK、HMWK、FXII、FXI、FIX、FVIII、FX、FV、FII、FIB、FXIII等凝血因子,而PT涉及FVII、FX、FV、FII、FIB、FXIII,并且凝血机能异常最常见的血友病A/B/C—FVII/FIX/FXI全部包含在APTT路径。APTT衍算加注的液量比例与PT衍算相同,只是将PT项目的TF(组织因子)更换为接触因子例如鞣花酸、硅藻土、白陶土等,因此可以用于衍算得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但是,TT(凝血酶时间)测得的光变化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非常低,不具备衍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可能性。虽然FIB项目的光变化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线性相关系数非常高、测试的线性范围也更宽,但是有如下问题:第一,凝血酶差异对异纤诊断有影响:FIB项目直接加入的是牛凝血酶、拥有11个活性基团,PT项目使用外源性凝血路径激活样本中的人凝血酶、拥有10个活性基团,凝血酶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分解过程的不同,从而造成漏检或者误检;第二,FIB项目的光变化量在纤维蛋白原浓度很低的时候计算重复性较差,而PT项目中有磷脂等可以增强光散射的物质,光变化量的重复性优于FIB项目。这导致FIB衍算法仅在部分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情景下适用:即FIB试剂中的凝血酶能够分解样本中的纤维蛋白原但只是分解的速度很低情况下使用,但对于FIB衍算法无法计算凝固时间的场景即FIB试剂中的凝血酶无法分解样本中的纤维蛋白原无法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凝血分析仪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可以设置于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独立于控制装置。存储器可以预先存储预设浓度阈值、预设比值阈值等参数值,还可以存储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测量数据值。
在图2所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流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更加具体的检测流程。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流程可以包括步骤S401-S407。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30也可以配置执行图4所示的检测流程。
S401:使用Clauss法获取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样本检测装置20采集到Clauss法所需的相关信息后,控制装置30可以利用Clauss法计算得到纤维蛋白原浓度,即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FIBc。关于Clauss法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并不赘述。
S402: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03;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
S403:使用衍算法获取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关于步骤S402和步骤S403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并不赘述。
S404:判断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步骤S405;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
本步骤中的要求可以是第二纤维蛋白原是否为正常值。以PT衍算法得到的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为例,可以判断PT项目下得到的PT/Sec值是否在根据经验设置的正常值范围内。如参考图5所示的多个不同项目测得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第二行记录为PT/Sec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步骤可以省略执行。因为异纤虽然可以导致Clauss法检测的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但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影响衍算法测得的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准确性。以PT衍算法为例,导致FIB浓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低纤和异纤,异纤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因为低纤例如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0.4g/L时才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开始延长,但是纤维蛋白原浓度在低于1.0g/L时可能已经开始对病患进行紧急处理,因此病患通常不会出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
另外,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异常(主要是延长)的原因主要是,内源性凝血因子异常或狼疮抗凝物阳性(LA),但是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时不受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和LA影响,因此绝大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都不会影响到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因此本步骤也可以基于此原因省略执行。
但是,如果出现某些特殊情况例如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0.4g/L,则会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开始延长,进而可能导致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超出正常值,因此为了避免将非正常的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作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出,可以执行本判断步骤,以提高检测流程的全面适用性。
若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为异常值,理论上认为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信度较低,不推荐输出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因此可以执行步骤S407输出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S405:判断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比值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若否,则执行步骤S407。
为了便于说明,结合多个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情况对预设比值阈值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统计图的纵坐标为衍算法得到的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与Clauss法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即PT-der/FIBc),横坐标为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圆形和叉形图标分别表示异纤样本和正常样本的测量结果值。可以看出,异纤的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与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整体上大于某个阈值,因此可以根据该阈值设置预设比值阈值。
S406:将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S407:将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关于步骤S405-S407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并不赘述。
本实施例可以使用Clauss法获取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考察异纤的阈值,如果低于阈值则需要关联衍算法得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而综合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用于输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否则直接输出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流程适用场景更全面,可应用性更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凝血分析仪,该凝血分析仪的样本制备装置和样本检测装置可以参见上述说明,以下仅对该凝血分析仪的控制装置进行说明。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执行下述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流程:
根据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及光变化量;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若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与上述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流程不同的是,本流程中并不限定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时间顺序,只要是在需要结合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之前,检测得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即可。因此,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在使用Clauss法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后,直接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若是才触发衍算法得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或者,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7所示,步骤S701和步骤S702分别预先使用Clauss法和衍算法得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步骤S703再判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若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704基于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获得过程可以参照上述说明,此处并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被删除、修改或结合到其他步骤中)。
本文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文的原理可以反映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可读存储介质预装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任何有形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皆可被使用,包括磁存储设备(硬盘、软盘等)、光学存储设备(CD-ROM、DVD、Blu Ray盘等)、闪存和/或诸如此类。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形成机器,使得这些在计算机上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的指令可以生成实现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的方式运行,这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就可以形成一件制造品,包括实现指定功能的实现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一个计算机实现的进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可以提供用于实现指定功能的步骤。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所述。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和其任何其他变体,皆属于非排他性包含,这样包括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文章或设备不仅包括这些要素,还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不属于该过程、方法、系统、文章或设备的其他要素。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耦合”和其任何其他变体都是指物理连接、电连接、磁连接、光连接、通信连接、功能连接和/或任何其他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样本制备装置,用于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
样本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用于采集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使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并由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配置为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体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的比较结果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体配置为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阈值,将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若所述比值不大于所述预设比值阈值,将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配置为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阈值,生成用于提示所述血液样本为异纤样本的提示信息,并控制所述输出装置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配置为判断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满足要求,且在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触发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固试剂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用试剂,所述凝固时间为凝血酶原时间;或,
所述凝固试剂包括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用试剂,所述凝固时间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
所述凝固试剂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用试剂,所述凝固时间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9.一种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样本制备装置,用于混合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得到反应液;
样本检测装置,至少包括光源和受光部件,用于采集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使用所述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并由所述受光部件采集的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控制装置,其配置为根据所述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及光变化量;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若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控制输出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体配置为在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前,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执行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凝血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控制装置,具体配置为在所述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后,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执行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步骤。
12.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反应液由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混合后制备得到,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
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
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光的信息确定光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
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的比较结果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比值与预设比值阈值的比较结果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包括:
若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阈值,将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若所述比值不大于所述预设比值阈值,将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确定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15.一种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反应液的凝固反应过程的相关信息,所述反应液由血液样本和凝固试剂混合后制备得到,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后的光的信息;
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凝固时间及光变化量;
根据所述凝固时间从第一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
若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输出所述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执行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光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光变化量从第二预设标定曲线中获得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否低于预设浓度阈值,且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触发执行基于所述第一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所述第二纤维蛋白原浓度获得目标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步骤。
CN202111285248.3A 2021-11-01 2021-11-01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Pending CN116068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5248.3A CN116068158A (zh) 2021-11-01 2021-11-01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5248.3A CN116068158A (zh) 2021-11-01 2021-11-01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8158A true CN116068158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9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5248.3A Pending CN116068158A (zh) 2021-11-01 2021-11-01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81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2558B2 (en)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coagulation analysis method
EP3076173B1 (en) Method for blood sample determination and blood sample analyzer
US5169786A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levels of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clotting factors and protein c
US9395298B2 (en)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US4252536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blood coagulation time
US10739360B2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blood specimen, and analyzer
JP4505045B2 (ja) 血液凝固時間の延長原因の判定法
EP3276356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verity of hemophilia and blood specimen analyzer
JP6444567B1 (ja) フィブリノゲンを決定する方法
US20210140985A1 (en) Development of novel automated screening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fviii inhibitors
JP2018205284A (ja) 血液検体の判定方法、血液検体分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002351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prothrombotic conditions
CN207636616U (zh) 凝血分析仪
CN116068158A (zh)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检测方法及凝血分析仪
CN111272678A (zh) 一种样本检测方法、凝血分析仪及存储介质
US200402196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factors
Sever et al. Portable optical coagulation analyzer based on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M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bleeding patient
JPS58172537A (ja) 光散乱測定装置
Calcoen et al. An abrupt rise of coagulation error messages on ACL TOP automated analysers
EP4303586A1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factor of prolonged coagulation time
US2022038179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coagulation factor activities
EP1473568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factors
CN111044736A (zh) 一种样本量判断方法及凝血分析仪、存储介质
CN116047043A (zh) 一种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仪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