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5641A -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5641A
CN116065641A CN202211437885.2A CN202211437885A CN116065641A CN 116065641 A CN116065641 A CN 116065641A CN 202211437885 A CN202211437885 A CN 202211437885A CN 116065641 A CN116065641 A CN 116065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waterproof board
anchor
prestressed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78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冰
许跃湘
马俊星
陈粉召
高源�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78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56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5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5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7/00Repair of damaged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4Means for ancho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or bulk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钢锚板、钢板带,通过在渗水变形区内纵横交错均布多个预应力锚杆及非预应力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使得变形的原防水板完全恢复后再使用非预应力锚杆固定维持,然后通过钢板带加强固定维持效果,最后在锚杆及钢板带上覆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本发明结构加固防水板渗水变形更快捷高效且修复质量持久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建筑物地下室因潮湿渗水,地板、防水板局部甚至全部出现翘曲、变形开裂、渗水和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渗水漏水部分清理后重新进行铺设施工,工程量大且处理效果不佳,特别是正在使用中的公共建筑,长时间停止使用进行施工显然是使用方难以接受的。
因此,需要有更快捷高效且修复质量有所保证的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和漏水处理方式方法解决这一建筑施工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钢锚板、钢板带,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为钢筋混凝土锚杆,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的下部竖直向下灌浆锚固在工程性质达标的地基层内,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的上端钢筋头部伸出原防水板顶部表面,钢锚板为外轮廓四方内设圆孔的钢板,钢锚板的圆孔套设在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上端钢筋的头部,钢锚板受预应力压紧压平原防水板使原防水板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的上端钢筋头部弯折焊接固定连接钢锚板的上表面,使得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钢锚板进而防止原防水板再次变形,工程性质达标的地基层指工程性质好,能够为锚杆提供足够的锚固;
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纵横均布原防水板的变形区域,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间隔交错布设,原防水板的变形区域的最外一圈锚杆均为非预应力锚杆;钢板带分别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张拉锁定的钢锚板后将原防水板变形区域内的全部钢锚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原防水板的变形区域内的局部裂纹、裂缝内注浆有环氧树脂柔性注浆液;原防水板的变形区域上表面铺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完全覆盖锚杆钢筋头、钢锚板和钢板带。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为单根钢筋,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上端部设有螺纹,螺纹上配有螺母锚具;通过螺母螺纹配合能够压紧钢锚板进而实现对预应力锚杆周围渗水变形的原防水板恢复平整。
优选的,所述非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为2至4根钢筋点焊成束,钢锚板套设在非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上端并受预应力压紧压平原防水板使原防水板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非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上端的2至4根钢筋均匀分叉后弯折并焊接连接钢锚板;通过非预应力锚杆将恢复平整的渗水变形的原防水板维持加固,使之不再出现变形。
更优的,所述非预应力锚杆的内钢筋为2根钢筋点焊成束。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的混凝土灌浆为两次灌浆,两次灌浆的第一次灌浆高度为原防水板底部的原素砼垫板高度,两次灌浆的第二次灌浆高度低于原防水板上表面高度;第一次灌浆为预应力锚固提供拉力附着,第二次灌浆为恢复平整原防水板提供支撑并封堵锚杆孔。
更优的,所述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的第一次灌浆部的长度不小于锚杆孔直径的30-45倍;保证足够的锚杆拉力。
优选的,所述钢板带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钢板带的底部与原防水板上表面之间涂刷有A级结构胶粘剂。
更优的,所述钢板带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全部钢板带的底部与原防水板上表面粘贴完毕。
优选的,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底面与原防水板上表面之间还设有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
更优的,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底面与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之间还设有防潮层兼涂膜隔离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渗水变形区内纵横交错均布多个预应力锚杆及非预应力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使得变形的原防水板完全恢复后再使用非预应力锚杆固定维持,然后通过钢板带加强固定维持效果,最后在锚杆及钢板带上覆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本发明结构加固防水板渗水变形更快捷高效且修复质量持久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的锚杆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是预应力锚杆示意图;
图3是非预应力锚杆示意图;
图4是钢板带加固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5是非预应力锚杆钢筋弯折焊接示意图;
图6是防水加固修复示意图。
图中,1、预应力锚杆;2、非预应力锚杆;3、钢锚板;4、钢板带;5、原防水板;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7、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6,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钢锚板3、钢板带4,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为钢筋混凝土锚杆,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下部竖直向下灌浆锚固在工程性质达标的地基层内,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上端钢筋头部伸出原防水板5顶部表面,钢锚板3为外轮廓四方内设圆孔的钢板,钢锚板3的圆孔套设在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上端钢筋的头部,钢锚板3受预应力压紧压平原防水板5使原防水板5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上端钢筋头部弯折焊接固定连接钢锚板3的上表面,使得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张拉锁定钢锚板3进而防止原防水板5再次变形,工程性质达标的地基层指工程性质好,能够为锚杆提供足够的锚固;
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纵横均布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间隔交错布设,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的最外一圈锚杆均为非预应力锚杆2;钢板带4分别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张拉锁定的钢锚板3后将原防水板5变形区域内的全部钢锚板3连接为一个整体;
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内的局部裂纹、裂缝内注浆有环氧树脂柔性注浆液;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上表面铺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完全覆盖锚杆钢筋头、钢锚板3和钢板带4。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杆1的内钢筋为单根钢筋,预应力锚杆1的内钢筋上端部设有螺纹,螺纹上配有螺母锚具;通过螺母螺纹配合能够压紧钢锚板3进而实现对预应力锚杆1周围渗水变形的原防水板5恢复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为2至4根钢筋点焊成束,钢锚板3套设在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上端并受预应力压紧压平原防水板5使原防水板5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上端的2至4根钢筋均匀分叉后弯折并焊接连接钢锚板3;通过非预应力锚杆2将恢复平整的渗水变形的原防水板5维持加固,使之不再出现变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为2根钢筋点焊成束。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混凝土灌浆为两次灌浆,两次灌浆的第一次灌浆高度为原防水板5底部的原素砼垫板高度,两次灌浆的第二次灌浆高度低于原防水板5上表面高度;第一次灌浆为预应力锚固提供拉力附着,第二次灌浆为恢复平整原防水板5提供支撑并封堵锚杆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第一次灌浆部的长度不小于锚杆孔直径的30-45倍;保证足够的锚杆拉力。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带4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钢板带4的底部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之间涂刷有A级结构胶粘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钢板带4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全部钢板带4的底部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粘贴完毕。
进一步的,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底面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之间还设有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7。
更进一步的,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底面与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7之间还设有防潮层兼涂膜隔离层。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某市某艺术类美术馆,总建筑面积5500㎡,其中地上三层共2553㎡,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共2947㎡,美术馆地下一层及其夹层主要功能为设备用房、临时展厅、多媒体演示厅、多功能报告厅、修复室、办公室、藏品库房等;地上一层主要功能为展厅,并布置了值班、接待、书画教室等辅助用房;二层为书画展厅;三层为精品展厅。
该工程于2016年6月开始施工,2017年6月主体竣工,随后进入安装及装修阶段,就在同年11月份,美术馆地下室防水板遭受意外高水头水压冲击,其中地下室-7.000m标高处的多功能报告厅防水板局部出现翘曲、变形开裂、渗水和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原设计地下室外防水采用两道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
渗水原因分析,根据该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场地内地下水在地表下-12.0m才存在,项目用地内表层为杂填土0.5~1.2m厚,其下为岩层,由强风化1.0m~6.0m厚,其下为微风化组成,微风化岩层厚度未穿透。
据事后调查分析,整个项目位于丘陵山坡地带,美术馆从基坑开挖2016年6月开始到整个主体结构施工完工2017年6月都未曾见有地下水的出现。直到2017年11月突然地下见水,据分析水源可能来自山涧水系,也可能来自项目北侧高地的蓄水池的泄漏。水头高度约1.5m高,此水头高度与建筑地下室基础埋置在强风化岩层深度基本一致。此部分地下水由于在岩层内无处渗流,导致其聚集后产生对建筑的向上浮力。其浮力大小约1.5m*10KN/m3=15KN/m2,小于整个建筑物防水板基底压力(70KN/m2)。对于整个建筑物不会产生上浮,是安全的。但此浮力对于地下室的防水板会产生很大内力,尤其是对于大跨度的防水板会产生很大浮力和内力,这就是多功能报告厅处的防水板的变形、翘曲、开裂及渗水的原因。
加固方案,经过现场的踏勘和事故原因分析及推断,确定对美术馆地下室防水底板渗水现状进行如下加固处理,并分以下几项步骤,按流程进行加固和修复施工:
(一)建筑外围井点降水;
(二)地下室防水板结构加固;
(三)防水板的渗漏防水修复;
建筑外围井点降水;加固前首先对建筑四周边地下水进行降水排除,确保在美术馆建筑地下室防水板加固修复期间室内没有明水出现,降水采取井点降水方案。在建筑地下室外围四周设置降水井,井内采用水泵抽水到附近市政雨水井,此处关于室外降水方案和施工详细做法见施工方方案。
地下室防水板锚杆加固;工程地质及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场地位置属于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低丘陵地貌,场地内总体地势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本项目处于坡地的低处位置。
根据勘察报告探测结果,无宏观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区域相对稳定,适宜工程建设。场地土层分布如下:
第一层杂填土:厚度0.4~1.4米,工程性质较差;
第二层全风化花岗岩:芯呈砂砾状,厚度1.4~6.6米,工程性质较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第三层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质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00Kpa,其下无软弱层。勘察期间未见到地下水。
原结构基础概况;本实施例基础埋深-4m~-7m,地基表层杂填土已全部挖除,基底已到第二层全风化花岗岩层,本实施例采用了天然地基。基坑开挖现状与地质地勘揭示完全相符。
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加250mm厚混凝土防水板方案,四周混凝土挡土墙下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
其中防水板配筋为Φ12@200双层双向,P6抗渗等级。
防水板锚杆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采取岩石锚杆+粘贴钢板方式进行加固和修复防水板。共设计施工锚杆55根,详见下面设计锚杆平面布置图:
其中非预应力锚杆2共41根,预应力锚杆1共14根。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估算单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需要做如下计算:(1)杆体强度计算。(2)砂浆体与岩土层间的抗剪强度计算。(3)锚杆杆体与注浆体粘结强度计算。上述三者的计算结果取小值作为单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下面对该工程的锚杆计算如下:
受施工空间在地下室内的限制,本实施例拟采用小直径Φ100锚杆,抗浮水头高度按1.5m高设计,其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如下:
多功能宴会厅面积A=11.67m*17.1m*=199.6㎡,取200㎡
水浮力:F=200㎡*15KN/㎡*1.2=3600KN
锚杆数量:n=3600KN/70=51.4根,实际布置n=55根
抗拔承载力特征值:Nak=3600KN/55根=65.5KN
根据计算实际取Nak=70KN,筋体钢筋采用HRB400,fy=360N/㎡。
(1)、钢筋面积计算(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2条)
As≥(Kb*Nak)/fy=(2.0*70*10^3)/360=380mm2
可采用1根22的钢筋,As=380mm2
(2)、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3条)
La≥(K*Nak)/(π*D*frbk)
=2.4*70/(3.14*100*0.2)=2.68m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8.2.4条)
La≥(K*Nak)/(n*π*d*fb)
=2.4*70/(1*3.14*22*2.4)=1.01m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取单根锚杆入岩长度La≥3.50m。
固结体:本实施例选用30MPa水泥浆,强度等级满足设计及国家规范要求。
锚杆:分预应力锚杆1和非预应力锚杆2两种,全长粘结型非预应力锚杆2采用锚筋2φ16(HRB400),点焊成束;总数41根。如附图3所示。预应力锚杆1采用锚筋1φ22(HRB400),锚杆总数:14根。如附图2所示。
所有锚杆均采用水泥浆灌注,本实施例选用30MPa水泥浆,分二次灌注,灌注管的出口应插入距孔底300-500mm处,水泥浆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且确保从孔内顺利排水、排气。第一次注浆高度到原防水板5垫层底,预应力锚杆1施加预应力前灌注一次,预应力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注浆。
锚杆的平面布置及锚杆详图按照上述图中要求施工。其中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Nak=70KN控制。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a.非预应力锚杆2施工工艺流程: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钻孔→下锚→注浆拔管→二次注浆→封锚。b.预应力锚杆1施工工艺流程: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钻孔→下锚→注浆拔管→养护→锚杆张拉锁定→二次注浆→封锚。
锚杆施工工艺方法;1)锚杆成孔施工设备:成孔机具:由于钻孔施工受地下室空间限制,确定采用体积小、便携式全气动潜孔锤钻机成孔,开孔孔径Φ100一径到底,另配套空压机等设备。2)钻孔放线定位:按施工锚杆平面布置图放线确定孔位,做好标记和预检。3)锚杆成孔:安装锚孔钻机、调平、调立、稳固,启动空气压缩机,当气压达到一定压力时,潜孔锤形成旋转振动,开动钻机动力头进行冲钻。为防止偏孔,开孔时要采取慢速冲击;冲钻过程中采用匀速慢进,遇阻力大时潜孔锤向上提升,提升距离约0.30-0.50米,再次随旋转振动冲击进尺,孔深钻至一定深度后排除钻渣,直至孔深达到设计要求。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潜孔锤孔底通过气压清孔2-3分钟,随钻杆提升排除沉渣。
锚孔孔径100mm,孔径偏差不大于2cm,钻孔深度偏差不应小于设计深度1%,也不宜大于设计深度500mm,成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锚孔成孔后,连接空压机的风管置入孔内,由上往下,再由下往上反复冲洗,确保孔內没有渣土;
锚杆体加工制作及孔内安装:非预应力锚杆2体为2Φ16(HRB400),将主筋点焊成束;预应力锚杆1体为1Φ22(HRB400),为能在预应力筋端部施加预应力需要在预应力上端部采用带有能旋紧螺母的螺纹,并且螺纹要有足够的长度,以确保施加预应力时螺母的行程能使防水板变形复位。螺纹长度L≥350mm。
锚杆一次注浆: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管的出浆口应插入距孔底300-500mm处,浆液自下而上连续灌注。注浆管要边注边拔,拔管高度不超出孔内浆液面,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锚固段高度即原防水板5下的素混凝土垫层下表面高度。
防水板的清洗:待锚杆孔内锚固段一次注浆初凝后,开动注浆泵用清水冲洗锚杆孔内泥浆和整个室内防水板上的泥浆,尤其对防水板下部空鼓部位的泥沙应清洗干净。
防水板的防水修补:采用澎内传水泥基类注浆液类(PNC901)等柔性防水液注浆,填充防水板下方的空隙和裂缝。对锚杆钻孔周围在防水板下部局部进行防水修补。
预应力的施加:在预应力锚杆1锚固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按预应力锚杆1设计要求和布置安装钢锚板3即承压板、拧动螺母对自由段筋体施加预应力。按照从板的跨中位置锚杆开始向四周边锚杆施工顺序,预应力施加通过旋紧螺母人工完成,施加预应力应尽量保证14根预应力锚杆1应力施加均匀和同步,确保防水板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
非预应力锚杆2二次注浆:在完成所有预应力锚杆1的应力施工后,就可以对非预应力锚杆2进行二次注浆,砂浆要求同前并按设计要求完成对非预应力锚杆2封堵和锚筋锚固,在锚杆孔注浆口采用环氧树脂类砂浆将锚板粘贴牢靠密实。
预应力锚杆1二次注浆:完成非预应力锚杆2二次注浆及锚筋锚固后,这时非预应力锚杆2可以替代预应力的锚杆对防水板的应力。可以卸掉预应力锚杆1的锚具(锚板和螺母)释放掉先前的筋体预应力,二次注浆至防水板顶部,在锚杆孔注浆口采用环氧树脂类砂浆将锚板粘贴牢靠密实后再将筋体弯折焊接与锚板连为整体。如图5所示。
防水板的结构加固和防水修复:1.防水板的结构加固,采用钢板带4(-1800*100*5)按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布置方式,先将钢板带4下的防水板打磨、清洗、平整后涂刷A级结构胶粘剂将钢板带4粘贴加固在防水板上。待全部钢板带4粘贴完后,再将钢板带4与锚杆上的锚板焊接连为一整体。2.防水板防水修复:针对防水板上的局部裂纹、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类柔性注浆液进行注浆修复。在防水板结构加固,并对其裂缝进行注浆修复完成后,需要在防水板表面整体涂刷聚合物水泥基类(澎内传水泥基类PNC401)防水涂料两遍,总厚度1.0mm。四周上翻墙高0.5米。面层防水施工完毕后,采用300g丙纶施工防潮层兼做涂膜隔离层铺设一道。再在上面采用40mm厚C25细石混凝土材料做保护层兼做找平层,覆盖锚杆钢筋头和钢板带4,完成对防水板的加固和防水修复。至此才可在其上施工室内装修面层。
本实施例施工是从2017年11月开始,施工到2018年3月份全面完工,工程使用至今已有5年时间,地下室防水板没有再出现渗水现象。针对该工程地下室防水板的结构加固和防水修复,有以下优势特点:
1)采用小直径锚杆体系,单根锚杆应力小,对防水板的抗浮应力分布均匀。
2)预应力锚杆1和非预应力锚杆2同时采用,并对预应力锚杆1完成加固效果后进行转换,消除预应力为非预应力锚杆2。
3)采用二次注浆锚杆方式对锚杆的结构耐久性大大提升和增强。消除掉预应力锚筋自由段很难保护钢筋锈蚀耐久的不利因素。采用的锚杆体系即解决了防水板的结构加固,又加强了其抗浮抗拔能力。
4)采用粘贴钢板带4加固防水板对于钢板带4与锚杆承压板的相互连接可以发挥各自作用。使防水板抗浮和抗弯能力都有提升。
5)针对防水板的受损情况,采用裂缝注浆修复和防水板上的附加防水涂料是有效防水措施。
施工方面:
1)结合施工环境和空间限制采用了体积小、全气动潜孔锤钻机成孔设备,开孔孔径Φ100一径到底,孔深可达4m。该设备施工方便灵活、体积小适应于各类岩层钻孔施工。对于在已建建筑的地下室空间内施工,采用该设备即便捷,又可靠。
2)采用小直径钻孔锚杆按2m*2m间距均匀布置,便于防水板下空鼓中的泥沙清除,对防水板下防水层的损伤小,注浆修复也相对容易。
3)在防水板表面整体涂刷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材料,增强地下室防水板的防水性能,从实际使用5年时间来看效果不错,地下室防水板没有再出现渗水变形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通过在渗水变形区内纵横交错均布多个预应力锚杆及非预应力锚杆,采用预应力锚杆使得变形的原防水板完全恢复后再使用非预应力锚杆固定维持,然后通过钢板带加强固定维持效果,最后在锚杆及钢板带上覆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本发明结构加固防水板渗水变形更快捷高效且修复质量持久有效,因此本发明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钢锚板(3)、钢板带(4),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为钢筋混凝土锚杆,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下部竖直向下灌浆锚固在工程性质达标的地基层内,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上端钢筋头部伸出原防水板(5)顶部表面,所述钢锚板(3)为外轮廓四方内设圆孔的钢板,所述钢锚板(3)的圆孔套设在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上端钢筋的头部,所述钢锚板(3)受预应力压紧压平所述原防水板(5)使原防水板(5)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上端钢筋头部弯折焊接固定连接钢锚板(3)的上表面,使得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张拉锁定钢锚板(3)进而防止原防水板(5)再次变形;
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纵横均布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间隔交错布设,所述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的最外一圈锚杆均为非预应力锚杆(2);所述钢板带(4)分别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张拉锁定的钢锚板(3)后将原防水板(5)变形区域内的全部钢锚板(3)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内的局部裂纹、裂缝内注浆有环氧树脂柔性注浆液;所述原防水板(5)的变形区域上表面铺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完全覆盖锚杆钢筋头、钢锚板(3)和钢板带(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杆(1)的内钢筋为单根钢筋,所述预应力锚杆(1)的内钢筋上端部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配有螺母锚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为2至4根钢筋点焊成束,所述钢锚板(3)套设在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上端并受预应力压紧压平原防水板(5)使原防水板(5)的变形完全恢复平整后,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上端的2至4根钢筋均匀分叉后弯折并焊接连接钢锚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预应力锚杆(2)的内钢筋为2根钢筋点焊成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混凝土灌浆为两次灌浆,所述两次灌浆的第一次灌浆高度为原防水板(5)底部的原素砼垫板高度,所述两次灌浆的第二次灌浆高度低于原防水板(5)上表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杆(1)、非预应力锚杆(2)的第一次灌浆部的长度不小于锚杆孔直径的30-4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带(4)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钢板带(4)的底部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之间涂刷有A级结构胶粘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带(4)纵横焊接连接相邻两锚杆前,全部钢板带(4)的底部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粘贴完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底面与原防水板(5)上表面之间还设有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兼找平层(6)底面与聚合物水泥基类防水层(7)之间还设有防潮层兼涂膜隔离层。
CN202211437885.2A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Pending CN1160656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7885.2A CN116065641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7885.2A CN116065641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5641A true CN116065641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7885.2A Pending CN116065641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56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4142B (zh) 一种群桩改柱扩建地下室及其施工工法
CN103147442B (zh) 超深基坑压灌桩与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0473790C (zh) 一种建筑用塔吊基础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29163B (zh) 莲藕状分节扩张土层锚杆支护施工工艺
CN111576481A (zh) 一种隧道洞口明洞加固施工方法
Sokolov One of geotechnological technologies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oiler of the pit
CN107621412B (zh) 一种扩大头非金属抗浮锚杆快速拉拔试验装置
US10227749B2 (en) Landfill liner system
WO2024001680A1 (zh) 一种防水抗拔桩及施工方法
CN105970970A (zh) 一种近铁路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支护施工方法
CN113774917B (zh) 一种土石方开挖填方及边坡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方法
CN109537604A (zh) 一种利用螺旋桩锚杆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方法
CN112609703B (zh) 一种土钉墙支护施工工艺
CN106812153A (zh) 一种回填土上梁板式施工电梯基础施工工法
CN103306497A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00595397C (zh) 植筋和锚杆相结合的抗浮施工方法
CN218970097U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CN110512594B (zh) 旋挖钻机遇空洞成孔成桩的简易方法
CN116065641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结构
Zolotov et al. Application of energy efficient materials in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N115717397A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216239904U (zh) 一种既有建筑托换加固连接结构
CN115653027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板渗水变形加固方法
KR100795849B1 (ko) 자천공 네일을 이용한 자연석 질감을 갖는 절취면 시공방법
US10689869B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ructural repa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