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545A -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6545A
CN116056545A CN202310025750.3A CN202310025750A CN116056545A CN 116056545 A CN116056545 A CN 116056545A CN 202310025750 A CN202310025750 A CN 202310025750A CN 116056545 A CN116056545 A CN 116056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s
group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57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天宇
刘嵩远
尹晓楠
徐凌伟
郑双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Chengzhi Yonghua Displa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57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65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6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材料组合物包括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该有机材料组合物通过不同化合物的组合,既能够调节载流子输运平衡,又能够调节发光过程中能量传输的势垒,显著提升发光过程中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的效率以及改善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将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的混合主体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延长器件的寿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阴极、阳极和在阴极与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堆叠而成,通过在器件阴阳极两端施加电压,将电能转换成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简单等优异特性,是公认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主流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阴极与阳极之间可以具有多层有机发光材料,每一层包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等。其中,发光层通常采用主-客体掺杂结构,即将单个或多个客体发光材料以合适的浓度掺杂到主体材料中制备单色或白光器件。主-客体掺杂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避免发光材料近距离触碰而造成的无益的激子淬灭现象,并且具有多种材料混合的发光层可以展示不同传输材料的载流子输运特性,通过调节材料比例可以有效提高发光层内载流子的传输和分布平衡,提高载流子的复几率。
目前,主体材料种类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报导的高效率主体材料比较适用于制备红、绿、橙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目前用于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仍存在效率较低,以及在高亮度下器件效率快速衰减等问题。通过多层发光层结构可以调节载流子在发光层内的分布和激子复合区的位置,扩宽激子复合区域宽度,进一步提高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多发光层结构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主体材料,也可以选择单一主体材料,但是现有的单一主体材料在调节载流子输运平衡方面能力较弱,现有的混合主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过程中能量传输势垒较大,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较慢。因此,开发一种新的蓝色主体材料是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路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材料组合物包括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该有机材料组合物通过不同化合物的组合,既能够调节载流子输运平衡,又能够调节发光过程中能量传输的势垒,显著提升发光过程中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的效率以及改善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将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的混合主体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延长器件的寿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包括不相同的第一化合物与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与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9至9:1;
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11
所述Ar1、R21至R28、R31分别相同或相异,并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硫代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硫代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氰基、硝基、卤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硼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铝基、羰基、磷酰基、氨基、硫醇基、羟基、硒基、碲基、酰胺基、醚基以及酯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1、R21至R28、R31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1、R21至R28、R31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1、L2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1、L2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烷基或环烷基取代;
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中的任一者可具有至少1个氘原子,也可均不具有氘原子。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各自相互独立地选自下述式Ⅰ-1或式Ⅰ-2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21
所述Ar1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或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芳基;
所述R21至R28分别相同或相异,并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1、R21至R28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1、R21至R28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15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5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1、L2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1、L2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所述式Ⅰ-1或式Ⅰ-2所示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烷基或环烷基取代。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Ar1选自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22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3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32
中的任意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L1或L2选自单键、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33
中的任意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有机材料组合物还包括不同于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的第三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与第三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9:1至9:1:1,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Ⅱ所示: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34
所述Ar2、Ar3、R4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硫代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硫代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氰基、硝基、卤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硼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铝基、羰基、磷酰基、氨基、硫醇基、羟基、硒基、碲基、酰胺基、醚基以及酯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2、Ar3、R4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2、Ar3、R4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3、L4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3、L4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取代,所述第一化合物、所述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氢可以部分经氘取代或者全部经氘取代或者完全不经氘取代。
第三化合物为不同于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的蒽系化合物,优选的,第三化合物选自下述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41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选自下述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42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5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6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7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8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09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0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1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2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3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4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5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6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7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8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19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0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向;
有机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上述有机材料组合物。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有机材料层为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上述有机材料组合物。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所述发光层还包括客体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有机材料组合物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还可以包括第三化合物,该有机材料组合物通过不同化合物的组合,能够调节发光过程中能量传输的势垒,显著提升发光过程中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的效率以及改善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之间的能量传输速度;将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的混合主体材料,可有效调节空穴和电子之间的传输平衡,避免能量复合中心偏离主体材料层,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延长器件的寿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采用混合主体发光层结构代替单一主体发光层结构,既平衡了发光层内空穴和电子的传输和分布以及更好的限制激子,又降低了发光层内激子与载流子的积累,降低效率滚降,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原料易得,适合于量产放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含有本发明的有机材料组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基板、2-阳极、3-空穴传输层、4-发光辅助层、5-发光层、6-电子传输层、7-电子注入层、8-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和对比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完整的说明本说明书而提供的,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可以变形为各种不同形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仅限定于以下详述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发光元件、显示面板及电子器件中,尤其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本发明的电子器件是包含至少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器件,该器件也可以包含无机材料或完全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层。电子器件优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集成电路(O-IC)、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有机发光晶体管(O-LET)、有机太阳能电池(O-SC)、有机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O-DSSC)、有机光学检测器、有机光感受器、有机场猝熄器件(O-FQD)、发光电化学电池(LEC)、有机激光二极管(O-laser)和有机等离子体发射器件。电子器件优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化合物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202,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11
将A202(3.98g;10mmol)和C202(2.12g;10mmol)加入甲苯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其中甲苯的体积为80ml,水的体积为20ml,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向体系中加入碳酸钾(1.65g,10mmol)与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73mg,0.1mmol),随后将反应体系加热至回流并维持6小时,降至室温后加冰水淬灭并分液,有机相过滤后使用无水硫酸镁除水,旋除有机溶剂后,粗产物过硅胶柱分离提纯。最终得到产物B-202:3.4g(收率:70%),MS(m/z)(M+):487。
化合物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296,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12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296(4.59g;10mmol)替换A202,将C296(2.12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296:3.61g(收率:66%),MS(m/z)(M+):547。
化合物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16,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13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16(3.9g;10mmol)替换A202,将C316(2.88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16:3.77g(收率:68%),MS(m/z)(M+):554。
化合物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29,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21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29(3.83g;10mmol)替换A202,将C329(2.93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29:4.75g(收率:86%),MS(m/z)(M+):552。
化合物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40,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22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40(3.83g;10mmol)替换A202,将C340(2.88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40:3.94g(收率:72%),MS(m/z)(M+):547。
化合物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66,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23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66(3.38g;10mmol)替换A202,将C66(2.88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66:4.37g(收率:87%),MS(m/z)(M+):502。
化合物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291,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24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291(4.63g;10mmol)替换A202,将C291(3.38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291:4.54g(收率:67%),MS(m/z)(M+):677。
化合物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06,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31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06(4.59g;10mmol)替换A202,将C306(2.12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06:4.54g(收率:83%),MS(m/z)(M+):547。
化合物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58,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32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58(3.41g;10mmol)替换A202,将C358(3.38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58:4.38g(收率:79%),MS(m/z)(M+):555。
化合物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化合物B-347,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33
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A347(4.09g;10mmol)替换A202,将C347(2.12g;10mmol)替换C202,最终得到产物B-347:4.37g(收率:88%),MS(m/z)(M+):497。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研究过程中实验过的一种化合物BH-1,其具体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4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研究过程中实验过的一种化合物BH-2,其具体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42
效果例1
性能评价
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在调节空穴和电子传输方面的性能,使用TOF法,对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的迁移率进行测试,具体的试验方法为:在ITO和阴极之间,蒸镀一层1微米厚度的有机材料组合物,有机材料组合物的具体配方如表1所示,在ITO和阴极上施加10V的偏转电压,通过计算空穴和电子经过材料的时间,计算相应的迁移率,通过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的比值确定空穴和电子之间的传输平衡,其值越接近于1,则传输越平衡,具体的测试或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43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51
由表1的数据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可有效调节空穴和电子之间的传输平衡,避免能量复合中心偏离主体材料层,能够满足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发光层的要求。
器件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阳极2、空穴传输区、发光层5、电子传输区、阴极8;其中,空穴传输区包括空穴传输层3和发光辅助层4;电子传输区包括电子传输层6和电子注入层7;发光层5为主体和掺杂客体组成,发光层主体可以为一种分子材料组成或多种分子材料组成。
以下实施例的阳极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阳极材料,如ITO、Ag或其多层结构。空穴注入单元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同时加入F4TCNQ、HATCN、NDP-9等进行掺杂。空穴传输单元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空穴传输材料。发光单元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发光材料,例如可以由主体材料和发射的客体材料掺杂构成,发射的客体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如芘类化合物,也可以为金属配合物(如金属Ir,Pt等)。电子传输单元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层采用本领域内常用的电子注入材料,如Liq、LiF、Yb等。阴极采用本领域内常用材料,如金属Al、Ag或金属混合物(Ag掺杂的Mg、Ag掺杂的Ca等)。
以下实施例中的电极制备方法和各功能层的沉积方法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例如真空热蒸镀或喷墨打印等,在此不再赘述,仅对制备过程中的一些工艺细节、测试方法补充说明如下:
器件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在形成于基板的ITO层(阳极)上,以10nm的厚度真空沉积HTL和F4TCNQ(HTL与F4TCNQ的质量比为97:3)形成空穴注入层;其次在上述空穴注入层上,以120nm的厚度真空沉积HTL形成空穴传输层;再次在上述空穴传输层上,以40nm的厚度真空沉积B-66,B-202与BD的混合物形成发光层,其中B-66,B-202作为主体(B-66与B-202的质量比为1:1)、BD作为掺杂剂,主体与掺杂剂的质量比为97:3;接着在上述发光层上,以35nm的厚度真空沉积ETL和Liq(ETL与Liq的质量比为1:1)形成电子传输层;然后在上述电子传输层上,以0.2nm的厚度沉积LiF来形成电子注入层,最后在上述电子注入层上,以150nm的厚度沉积铝(Al)形成阴极,制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各层材料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61
器件实施例2-50、器件对比例1-2
除了使用表2示出的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材料之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进行评价;
表2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62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71
效果例2
将器件实施例1-50、器件对比例1-2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标准方法测试,在J=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确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亮度,电致发光电流效率(以cd/A计量)和外量子效率(EQE,以百分比计量),其作为发光密度的函数从呈现郎伯发射特性的电流/电压/发光密度特性线(IVL特性线)进行计算,发光光谱。将寿命LT定义为如下的时间,在恒定电流J下工作时,亮度在该时间后从初始发光亮度L0降至特定的比例L1;J=50mA/cm2和L1=90%的表述是指在50mA/cm2下工作时,发光亮度在时间LT之后降至其初始值L0的90%,类似地,J=20mA/cm2,L1=80%是指,在20mA/cm2下工作时,发光亮度在时间LT之后降至其初始值L0的80%。
将器件实施例1-50、器件对比例1-2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具体的测试仪器及方法如下:亮度使用光谱扫描仪PhotoResearch PR-635测试;电流密度和起亮电压:使用数字源表Keithley2400测试;寿命测试:使用LT-96ch寿命测试装置;具体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81
Figure BDA0004044835580000291
由表3的器件性能测试结果可知,与对比例器件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发光效率显著提高,寿命明显延长,说明将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的混合主体材料,可有效调节空穴和电子之间的传输平衡,避免能量复合中心偏离主体材料层,采用混合主体发光层结构代替单一主体发光层结构,既平衡了发光层内空穴和电子的传输和分布以及更好的限制激子,又降低了发光层内激子与载流子的积累,降低效率滚降,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材料组合物是性能良好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主体材料,能够满足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不相同的第一化合物与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与第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9至9:1;
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11
所述Ar1、R21至R28、R31分别相同或相异,并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硫代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硫代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氰基、硝基、卤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硼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铝基、羰基、磷酰基、氨基、硫醇基、羟基、硒基、碲基、酰胺基、醚基以及酯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1、R21至R28、R31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1、R21至R28、R31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1、L2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1、L2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烷基或环烷基取代;
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中的任一者具有至少1个氘原子,或均不具有氘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合物与所述第二化合物各自相互独立地选自下述式Ⅰ-1或式Ⅰ-2所示结构: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21
所述Ar1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或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芳基;
所述R21至R28分别相同或相异,并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1、R21至R28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1、R21至R28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15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5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1、L2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1、L2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所述式Ⅰ-1或式Ⅰ-2所示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烷基或环烷基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选自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22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23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31
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1或L2选自单键、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32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33
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组合物还包括不同于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第三化合物,所述第一化合物、第二化合物与第三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9:1至9:1:1,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Ⅱ所示: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34
所述Ar2、Ar3、R4相互独立地选自:氢、氘、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硫代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硫代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氰基、硝基、卤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硼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铝基、羰基、磷酰基、氨基、硫醇基、羟基、硒基、碲基、酰胺基、醚基以及酯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Ar2、Ar3、R4存在取代基时,所述Ar2、Ar3、R4的取代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羧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6~30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5~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0~30的稠环芳基、碳原子数为9~30的稠环杂芳基或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代基可以彼此连接形成脂肪环、芳环、杂芳环、稠环或杂稠环;
所述L3、L4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L3、L4存在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氘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取代,所述第一化合物、所述第二化合物、所述第三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氢可以部分经氘取代或者全部经氘取代或者完全不经氘取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选自下述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35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4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5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6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7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8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09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0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1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2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3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4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5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6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7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8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191
Figure FDA0004044835570000201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向;
有机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有机材料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层为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材料组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
CN202310025750.3A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ending CN116056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750.3A CN1160565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750.3A CN1160565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545A true CN116056545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5750.3A Pending CN116056545A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65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4889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467482B (zh) 一种基于二芳基酮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912431B (zh) 一种含萘的三芳胺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EP1499624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CN110330472B (zh) 一种蓝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9696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制法和应用
JP4865551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0551135A (zh) 一种含有氮杂五元并环的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
CN10977633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器件
WO2020211125A1 (zh) 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
Liao et a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tetraphenylethene type derivatives for blue tandem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11662190A (zh) 一种含芘或氮杂芘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19085759A1 (zh) 一种以氮杂螺芴和芳基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CN113549023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19196948A1 (zh) 一种以芳基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CN110577508B (zh) 一种以三芳胺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003019B (zh) 一种以均苯为核心的高迁移率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19196950A1 (zh) 一种以氧杂蒽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CN11059082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6156980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CN112679414B (zh) 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超厚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12106B (zh) 一种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6056545A (zh) 一种有机材料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003208B (zh) 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12480133A (zh) 一种以苯并螺蒽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