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9055B -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9055B
CN116049055B CN202210580172.5A CN202210580172A CN116049055B CN 116049055 B CN116049055 B CN 116049055B CN 202210580172 A CN202210580172 A CN 202210580172A CN 116049055 B CN116049055 B CN 116049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voltage
interface
por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0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9055A (zh
Inventor
赵满平
黄宗伟
高伟
郭博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01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9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9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9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9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9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in response to measured battery parameters, e.g. voltage, current or temperature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接口,与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用于利用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与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耦接的电压分压电路,用于利用CC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器,以及与电压分压电路和控制器相连接的电压电路,电压电路用于被控制器控制运行时,为CC引脚提供上拉电压;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并利用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如此,可实现对外接设备的类型的识别。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配置有接口,以接入有线耳机、充电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OTG)等外接设备。常见的有线耳机可分为模拟耳机和数字耳机。常见的充电器又分为普通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和PD充电器。因此,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种类繁多。
不同种类的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后,电子设备需启动不同功能。为此,外接设备接入到电子设备接口,电子设备需要识别外接设备的类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目的在于实现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时,识别外接设备的类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接口,用于接入外接设备;与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用于利用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与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耦接的电压分压电路,用于利用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器,以及与电压分压电路和控制器相连接的电压电路,电压电路用于被控制器控制运行时,为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提供上拉电压;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并利用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用于指示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值。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电子设备接口接入外接设备,触发电路可生成第一触发信号,电压分压电路可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利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如此,可实现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压分压电路包括:与电子设备接口的第一CC引脚相连接的第一电阻,与电子设备接口的第二CC引脚相连接的第二电阻;第一电阻未连接第一CC引脚的一端,以及第二电阻未连接第二CC引脚的一端,用于连接控制器;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的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的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压电路;第一电阻和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以及第二电阻和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均用于连接控制器,向控制器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压分压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控制器,负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控制器,负极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用于向控制器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触发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地;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的公共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控制器,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压电路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DO的输入引脚用于接入电源,LDO的输出引脚用于连接电压分压电路,LDO的使能引脚用于连接控制器;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LDO的接地引脚相连,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LDO的使能引脚相连;第九电阻,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的输出引脚,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LDO的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于连接LDO的输出引脚,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DO的使能引脚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控制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或电源管理单元PMU。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之后,还用于:设置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为高阻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利用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时,用于:控制器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大于第一数值,控制器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普通充电器或PD充电器;控制器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大于第一数值,电子设备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快速充电器;控制器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位于第一范围,控制器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或者,控制器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位于第二范围,控制器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其中,第二范围内的数值,小于第一范围内的数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设置有电子设备接口,用于接入外接设备。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第一触发信号由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第二触发信号由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该电压分压电路与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耦接,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用于指示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值;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电子设备接口接入外接设备之后,电子设备可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电子设备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并利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可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如此实现了在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时对外接设备类型的识别。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电子设备接收第二触发信号,电子设备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之前,还包括:电子设备设置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为高阻状态。
本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设置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为高阻状态,可以避免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连接的器件带来的分压,影响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包括:电子设备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的电压信号或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大于第一数值,电子设备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普通充电器或PD充电器;电子设备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大于第一数值,电子设备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快速充电器;电子设备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位于第一范围,电子设备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或者,电子设备判断出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位于第二范围,电子设备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其中,第二范围内的数值,小于第一范围内的数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充电器的连接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ype-C接口的内部引脚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数字耳机的连接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移动存储设备的连接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模拟耳机的连接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PD充电器的连接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普通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速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通过转接头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耦接”可以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性连接的方式。
电子设备配置有接口,以接入有线耳机、充电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OTG)等外接设备。常见的有线耳机可分为模拟耳机和数字耳机,模拟耳机支持模拟信号,数字耳机支持数字信号。常见的充电器又分为普通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和PD充电器,PD充电器可以理解成是采用PD快充协议的充电器。因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种类繁多,且不同种类的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后,电子设备需启动不同功能。因此,外接设备接入到电子设备接口,电子设备需要识别外接设备的类型。
目前,电子设备利用其配置的PD芯片识别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但因PD芯片成本较高,电子设备利用PD芯片识别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不利于实现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的追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以较低成本的分立器件实现对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类型的识别。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也可分为:有线耳机、充电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等。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器200的连接图。图1中,充电器200可以为普通充电器或快充充电器,并且,充电器200的接口通常为USB接口21,该USB接口21通过连接线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电子设备接口通常为Type-C接口。因此,连接线的一端为USB接口,用于插入充电器200的USB接口21,另一端为Type-C接口,用于插入电子设备接口。
图2提供了Type-C接口的内部引脚图。Type-C接口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如图2所示,Type-C接口的A面和B面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VBUS引脚(用于提供USB电压,引脚4和引脚9)、CC引脚(引脚5,A面标记为CC1、B面标记为CC2)、D+引脚(A面为引脚6,B面为引脚7)、D-引脚(A面为引脚7,B面为引脚6)、SBU引脚(引脚8为备用引脚,A面标记为SBU1,B面标记为SBU2)、以及四个GND引脚(用于接地,A面和B面的引脚1和引脚12)。图1所示的充电器200中,其Type-C接口的CC1引脚、CC2引脚通过56KΩ电阻上拉到电源(VBUS电压), 并且,VBUS引脚可输出5V电压。通常情况下,普通充电器,其Type-C接口的一个CC1引脚通过56KΩ电阻上拉到电源(VBUS电压)。快速充电器,其Type-C接口的两个CC1引脚通过56KΩ电阻上拉到电源(VBUS电压)。
图3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与数字耳机300的连接图。数字耳机的接口31通常也为Type-C接口,该接口的CC1引脚或CC2 引脚通过5.1KΩ电阻下拉到地。
图4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与移动存储设备400的连接图。移动存储设备400的接口通常也为Type-C接口,该接口的CC1引脚或CC2 引脚也通过5.1KΩ电阻下拉到地。
图5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与模拟耳机520的连接图。模拟耳机的接口一般为3.5mm接口。但是,电子设备取消3.5mm接口,改用Type-C接口。如此,模拟耳机可通过转接头510接入电子设备接口。转接头510包括:Type-C插头51、插座端52以及连接Type-C插头51和插座端52的连接线53。Type-C插头51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接口,插座端52用于连接耳机。Type-C插头51中,CC1引脚和CC2引脚下拉到地。目前,部分模拟耳机,其接口也改成Type-C接口。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其接口的CC1引脚和CC2引脚也会下拉到地。
图6示出了电子设备100与PD充电器600的连接图。PD充电器600的接口61通常为Type-C接口。该Type-C接口61也通过连接线接入电子设备接口。因此,连接线的两端均为Type-C接口。PD充电器600的接口61中,CC1引脚或CC2引脚会连接300uA电流源。
因不同种类的外接设备,其Type-C接口的CC引脚连接方式不同。因此,在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时,外接设备的Type-C接口的CC引脚和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连接,会在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处形成不同数值的电压,如此,可以基于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值,判断外接设备的种类。
图7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智能手表等设备。
以下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0,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以及显示屏18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智能传感集线器(sensor hub)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内部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一些实施例中,内部存储器120存储的是用于执行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的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中的指令,实现对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类别的识别。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通常为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例如图1绘示的充电器200,图6绘示的PD充电器600)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例如图4绘示的移动存储设备400)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例如图3绘示的数字耳机300,图5绘示的模拟耳机500),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80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8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8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8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8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8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图8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图。
图8展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和CC2引脚,通过电压分压电路801接入处理器。电压分压电路801还连接第一电压电路802和第二电压电路803。第一电压电路802用于为电子接口130的CC1引脚提供上拉电压,第二电压电路803用于为电子接口130的CC2引脚提供上拉电压。
具体的,电压分压电路80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开关管D1、开关管D2、开关管D3和开关管D4。其中:
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另一端作为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同理,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2引脚,另一端作为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也用于连接处理器。
电阻R3和二极管D1并联,电阻R4和二极管D2也并联。电阻R3和二极管D1并联的支路,一端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另一端通过电阻R5连接第二电压电路803。电阻R4和二极管D2并联的支路,一端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2引脚,另一端连接通过电阻R6第一电压电路802。
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二极管D3的正极作为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1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2引脚,二极管D4的正极作为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2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
一些实施例中,电阻R1,电阻R2,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为1KΩ;电阻R3和电阻R4的阻值为47KΩ。
第一电压电路802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电阻R9,电阻R10,电容C3,电容C4以及开关管3。其中:
LDO开启之后,用于输出稳定的电压。LDO可采用常见结构,其内部结构此处不展开说明。
LDO的引脚1为输出引脚,用于通过电阻R10接地,还通过电容C3接地。电容C3具有稳压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电容C3也可不设置。LDO的引脚1还用于连接电压分压电路801,具体连接电压分压电路801中的电阻R6,LDO的输出电压通过LDO的输出引脚输入到电阻R6。
LDO的引脚2为接地引脚。LDO的引脚2和引脚3,均通过开关管3接地。具体的,LDO的引脚2和引脚3均连接开关管3的输入端,开关管3的输出端接地。
LDO的引脚4为输入引脚,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电池(也可以理解成系统电源),且通过电容C4接地。电容C4也具有稳压功能,一些实施例中,电容C4也可不设置。
LDO的引脚5为使能引脚,用于控制LDO开启或关闭。LDO的引脚5用于连接电阻R9和开关管3的控制端,电阻R9未连接LDO的一端作为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可以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LDO的引脚5发送开启LDO的使能信号或关闭LDO的信号。LDO的引脚5接收到使能信号之后,开启LDO。LDO开启之后,LDO的引脚1有电压输出,通常可为1.2V;LDO的引脚5接收到关闭信号之后,LDO关闭,LDO的引脚1没有电压输出。
开关管3的控制端连接LDO的使能引脚,LDO的使能引脚接收使能信号时,开关管3也被使能信号触发导通。LDO的使能引脚接收关闭信号时,开关管3也被关闭信号触发截止。
一些实施例中,电阻R9的阻值为1.5KΩ,电阻R10的阻值为4.7KΩ。电阻R9也可是选择性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电路802可不包括电阻R9。
第二电压电路803和第一电压电路802的结构相同,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regulator,LDO),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1,电容C2以及开关管2。其中:
LDO的引脚1为输出引脚,用于通过电阻R12接地,还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具有稳压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电容C1也可不设置。LDO的引脚1还用于连接电压分压电路801,即连接电压分压电路801中的电阻R5,LDO的输出电压通过LDO的输出引脚输入到电阻R5。
LDO的引脚2为接地引脚。LDO的引脚2和引脚3均通过开关管2接地。具体的,LDO的引脚2和引脚3均连接开关管2的输入端,开关管2的输出端接地;LDO的引脚4为输入引脚,用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也可以理解成系统电源),且通过电容C2接地。电容C2也具有稳压功能,一些实施例中,电容C2也可不设置。
LDO的引脚5为使能引脚,用于使能LDO开启或关闭,用于连接电阻R11和开关管2的控制端,电阻R11未连接LDO的一端作为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可以通过第二电压电路803的GPIO_EN端口,向LDO的引脚5发送开启LDO的使能信号或关闭LDO的信号。LDO的引脚5接收到使能信号之后,开启LDO。LDO开启之后,LDO的引脚1有电压输出,通常可为1.2V;LDO的引脚5接收到关闭信号之后,LDO关闭,LDO的引脚1没有电压输出。
开关管2的控制端连接LDO的使能引脚,LDO的使能引脚接收使能信号时,开关管3也被使能信号触发导通。LDO的使能引脚接收关闭信号时,开关管2也被关闭信号触发截止。
一些实施例中,电阻R11的阻值为1.5KΩ,电阻R12的阻值为4.7KΩ。
电子设备接口130的一个VBUS引脚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图8以电子设备接口的A面的VBUS引脚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为示例进行展示,当然,电子设备接口的B面的VBUS引脚也可以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接口130内的VBUS引脚均连通,图8展示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图中,电子设备接口130示例性的绘示了A面的一个VBUS引脚和B面的一个VBUS的,但均不构成对电子设备接口130的限定。
其中,触发电路804可被电子设备接口130的VBUS引脚的电压触发导通,并向处理器发送触发信号,以通知处理器电子设备接口130接入了外接设备。处理器接收触发电路801发送的触发信号之后,可检测外接设备的类型。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触发电路804包括:开关管1以及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电阻R8。其中,电阻R8未连接电阻R7的一端接地,电阻R7和电阻R8的公共端连接开关管1的控制端。开关管1的输入端作为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用于连接处理器,开关管1的输出端接地。
一些实施例中,电阻R7的阻值为47KΩ,电阻R8的阻值为100KΩ。
图8展示的开关管1、开关管2和开关管3均为N沟道MOS管。开关管1、开关管2和开关管3的控制端可以理解成N沟道MOS管的栅极G,输入端可以理解成N沟道MOS管的漏极D,输出端可以理解成N沟道MOS管的源极S。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开关管1、开关管2和开关管3均不限制于N沟道MOS管。一些实施例中,开关管1、开关管2和开关管3也可以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开关三极管以及开关等开关部件。
图8展示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图中,电子设备接口130可以理解成是图7展示的USB接口130。处理器可以理解成图7展示的处理器110。
需要说明的是,图8展示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图中,电压分压电路801、第一电压电路802、第二电压电路803以及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压分压电路801、第一电压电路802、第二电压电路803以及触发电路804也可以接入连接电源管理模块(power management unit,PMU)中的控制芯片,由PMU代替处理器执行处理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和PMU均可以称之为控制器。
图9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内部电路图。
图9展示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和CC2引脚,通过电压分压电路801接入处理器。电压分压电路801连接第一电压电路802。第一电压电路802分别用于为电子接口130的CC1引脚和CC2引脚提供上拉电压。
电压分压电路801与图8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电压分压电路801结构相同,区别在于:电阻R5和电阻R6均连接第一电压电路802,以节省成本。并且,第一电压电路802与图8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电压电路802结构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接口130的一个VBUS引脚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图9以电子设备接口的A面的VBUS引脚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为示例进行展示,当然,电子设备接口的B面的VBUS引脚也可以通过触发电路804连接处理器。触发电路804与图8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触发电路804结构也相同,此处也不再赘述。
由图8和图9展示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图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电压分压电路801、第一电压电路802、第二电压电路803、以及触发电路804,基本由分立器件构成(分立器件也可称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分立器件可以理解成是二极管、光电二极管、三极管、功率晶体管以及其他半导体器件的统称)。
分立器件属于低成本器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实现利用低成本的分立器件,实现对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类型的识别。
由前述内容可知: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可分为有线耳机、充电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等,以下结合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图分别对有线耳机、充电器以及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电子设备识别外接设备的类型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10展示了普通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1引脚或CC2引脚,可通过56KΩ电阻上拉到电源(VBUS电压), 并且,VBUS引脚可输出5V电压。示例性的,图10所示的普通充电器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中,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的CC2引脚通过56KΩ电阻R0连接VBUS引脚。
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通过连接线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之后,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的引脚,与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引脚对接。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VBUS引脚输出的5V电压,可传输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VBUS引脚,并经过触发电路804中的电阻R7和电阻R8,作用于开关管1的控制端。开关管1的栅源极电压大于0,开关管1被驱动导通,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输出电压到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GPIO_INT3端口输出的电压,可确定电子设备接口130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处理器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第一电压电路802发送使能信号,控制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之后,其输出引脚1输出1.2V的输出电压。
因普通充电器,其Type-C接口21中的CC2引脚通过56KΩ电阻连接VBUS引脚。VBUS引脚输出5V电压,电阻R4被二极管D2旁路。二极管D2上的电压大约为0.3V,LDO输出的1.2V的输出电压,累加二极管D2上的0.3V,可以得到大约1.5V的电压。如此,处理器通过电压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ADC2端口的电压大约为1.5V,其大于1.3V。
普通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中的CC1引脚悬空,处理器通过电压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ADC1端口的电压大约为1.2V,小于1.3V。
ADC1端口和ADC2 端口中,只有一个端口检测的电压大于1.3V,被认定接入的外接设备的线缆支持3A以下的通流能力。因此,处理器进一步推断出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普通充电器。
图11展示了快速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快速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1引脚和CC2引脚,均通过56KΩ电阻上拉到电源(VBUS电压), 并且,VBUS引脚也可输出5V电压。
快速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通过连接线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之后,快速充电器的Type-C接口21的引脚,与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引脚对接。快速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BUS引脚输出的5V电压,可传输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VBUS引脚,并经过触发电路804中的电阻R7和电阻R8,作用于开关管1的控制端。开关管1的栅源极电压大于0,开关管1被驱动导通,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输出电压到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GPIO_INT3端口输出的电压,可确定电子设备接口130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处理器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第一电压电路802发送使能信号,控制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之后,其输出引脚1输出1.2V的输出电压。
因快速充电器,其Type-C接口21中的CC1引脚和CC2引脚,均通过56KΩ电阻连接VBUS引脚,如前述普通充电器的内容,处理器通过电压检测模块,可以检测到ADC1端口的电压大于1.3V,ADC2端口的电压也大于1.3V。因此,处理器可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连接线支持5A的通流能力,进一步推断出该连接线连接的充电器为快速充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推断出电子设备接口接入的充电器为快速充电器时,也可通过电子设备接口的D+引脚和D-引脚,与快速充电器进行通信,以明确充电器支持的充电能力。
图12展示了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接口31通常为Type-C接口,该接口的CC1引脚或CC2 引脚通过5.1KΩ电阻R0下拉到地。示例性的,图12所示的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中,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通过5.1KΩ电阻R0下拉到地。
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31,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之后,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31的引脚,与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引脚对接。
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的CC2 引脚连接电阻R0下拉到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2 引脚也被通过电阻R0下拉到地,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2端口会输出低电平信号。处理器受低电平信号触发,设置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为高阻状态,并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第一电压电路802发送使能信号,控制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之后,其输出引脚1输出1.2V的输出电压。
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31的CC2 引脚连接电阻R0下拉到地,电阻R0的阻值为5.1KΩ。并且,电阻R4的阻值为47 KΩ,电阻R6的阻值为1 KΩ。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的输出引脚1输出的1.2V的电压,在电阻R4和电阻R6的48 KΩ的合并阻值,以及5.1KΩ的下拉电阻R0的作用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的电压为115mv左右,处于90mv-150mv范围内。
处理器的ADC模块检测到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电压处于90mv-150mv范围内(可理解成包括90mv和150mv两个端点),但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受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的Type-C接口31的CC2 引脚悬空的作用,其电压没有处于90 mv -150mv范围内。因此,处理器的ADC模块可确定电压分压电路801只有一个ADC端口的电压处于90mv-150mv范围内,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之后,可通过电子设备接口的D+引脚和D-引脚与外接设备进行通信,以进一步确定外接设备是数字耳机,还是移动存储设备。
图13展示了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通过转接头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3所示,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其接口的CC1引脚和CC2引脚会下拉到地。模拟耳机采用3.5mm接口,通过转接头接入电子设备接口,转接头的Type-C接口中的CC1引脚和CC2引脚也会下拉到地。
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51,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之后,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51,与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引脚对接。
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的CC1引脚和CC2 引脚下拉到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CC1引脚和CC2 引脚也被下拉到地,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会输出低电平信号。处理器受低电平信号触发,设置电压分压电路801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为高阻状态,并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第一电压电路802发送使能信号,控制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之后,其输出引脚1输出1.2V的输出电压。
受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51的CC1引脚下拉到地的作用,处理器的ADC模块检测到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电压基本为0,处于0-50mv范围内(可理解成包括50mv端点);同理,受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51的CC2引脚下拉到地的作用,处理器的ADC模块检测到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电压也基本为0,处于0-50mv范围内(可理解成包括50mv端点)。因此,处理器的ADC模块可确定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外接设备为模拟耳机或连接转接头的模拟耳机。
图14和图15展示了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中,CC1引脚或CC2引脚会连接300uA电流源。示例性的,图14和图15展示的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路示意图中,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连接300uA电流源。
如图14和图15所示,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61,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之后,PD充电器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61,与电子设备接口130的引脚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PD充电器属于特殊的充电器。通常情况下,PD充电器在Type-C接口的VBUS引脚没有电压输出。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一个CC引脚连接300uA的电流源,当PD充电器的控制芯片检测到Type-C接口的一个CC引脚的输出电压在0.3V-2.4V范围时,PD充电器才会在VBUS引脚输出电压,以启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
并且,PD充电器通常还包括开机和关机两种状态。因此,需要保证PD充电器在开机状态下和关机状态下,Type-C接口的VBUS引脚均有电压输出。
为此,电子设备内配置第一电压电路802,为电子设备接口的CC1引脚和CC2引脚提供上拉电压,以使得PD充电器在开机状态或关机状态下,与电子设备接口对接的PD充电器的一个CC引脚,均能够输出在0.3V-2.4V范围内的电压。
参见图14,关机状态的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处理器不会生成使能信号控制开启LDO。因此,LDO处于关闭状态,且开关管3也处于截止状态。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连接300uA电流源,300uA电流经二极管D2,1KΩ的电阻R6,以及4.7KΩ的电阻R10接地。二极管D2的电压大约为0.3V,电阻R6和电阻R10的电压大约为1.7V((1KΩ+4.7KΩ)×300uA)。因此,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大约为2.0V,处于0.3V-2.4V范围内。PD充电器则会在VBUS引脚输出电压(通常为5V)。
需要说明的是,PD充电器的VBUS引脚输出的电压,也可传输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VBUS引脚,并经过触发电路804中的电阻R7和电阻R8,作用于开关管1的控制端。开关管1的栅源极电压大于0,开关管1被驱动导通,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输出电压到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GPIO_INT3端口输出的电压,可确定电子设备接口130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处理器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如前述内容,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大约为2.0V,即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的电压也大约为2.0V。
还需要说明的是,LDO的引脚2和引脚3通过开关管3接地,其目的在于:在LDO被关闭时,若不通过开关管3切断引脚2、引脚3与地的连接,电流源300uA的电流会通过LDO内部的泄放电路流入地,而不通过4.7 KΩ的电阻R10。如此,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的电压大约仅为0.6V(二极管D2的0.3V电压与1 KΩ的电阻R6在300uA电流作用下的0.3V电压之和)。一些PD充电器,在其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需要处于大于0.6V的电压范围内,VBUS引脚才会输出电压。如此,若LDO的引脚2和引脚3不通过开关管3接地,二是直接接地,会导致此种PD充电器的VBUS引脚无法输出电压。
参见图15,开机状态的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130,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电路802的GPIO_EN端口向第一电压电路802发送使能信号,控制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第一电压电路802的LDO开启之后,其输出引脚1输出1.2V的输出电压。
电阻R4会被二极管D2旁路,二极管D2的电压大约为0.3V。若LDO的输出电压一直稳定在1.2V,300uA的电流可经电阻R6,对电压R6带来0.3V的电压,如此,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大约为1.8V(1.2V+0.3V+0.3V)。若300uA电流经二极管D2,1KΩ的电阻R6,以及4.7KΩ的电阻R10接地,LDO的输出电压会由1.2V提升到1.4V左右(4.7KΩ×300uA),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则为LDO提升后的1.4V的电压,累加电阻R6的电压以及二极管D2的电压,通常大约为2.0V(1.4V+0.3V+0.3V)。也就是说: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大约为1.8V或2.0V,或者为1.8V-2.0V之间的数值,均处于0.3V-2.4V范围内。PD充电器也会在VBUS引脚输出电压(通常为5V)。
还需要说明的是,PD充电器的VBUS引脚输出的电压,也可传输到电子设备接口130的VBUS引脚,并经过触发电路804中的电阻R7和电阻R8,作用于开关管1的控制端。开关管1的栅源极电压大于0,开关管1被驱动导通,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输出电压到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GPIO_INT3端口输出的电压,可确定电子设备接口130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处理器启动内部的电压检测模块(也称ADC模块)运行,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如前述内容,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2以及PD充电器的Type-C接口的CC2引脚的电压大约为2.0V,即电压分压电路801的ADC2端口的电压也大约为1.8V或2.0V,或者为1.8V-2.0V之间的数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分压电路801和第一电压电路802,保证PD充电器在开机状态或者关机状态,其接口的一个CC引脚均能输出0.3V-2.4V范围内的电压,进一步保证VBUS引脚能够输出电压。VBUS引脚能够输出电压,可以触发处理器确定电子设备接口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还可以启动对电子设备的充电。
PD充电器接入到电子设备接口,处理器的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电压分压电路801的一个ADC端口的电压大于1.3V,处理器推断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的线缆支持3A以下的通流能力,电子设备采用电压5V、电流2A的充电方式进行充电。
基于前述内容,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S101、处理器生成使能信号以控制LDO开启。
电子设备开机之后,处理器会持续输出使能信号开启LDO。LDO开启运行的具体内容,可参见前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如前述图10、图11、图14和图15对应的实施例内容,处理器通过使能LDO开启运行,为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提供上拉电压。可以在电子设备接口接入了充电器类型的外接设备是,保证处理器的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以明确接入的外接设备属于哪种类型的充电器。
如前述图12和图13对应的实施例内容,处理器通过使能LDO开启运行,为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提供上拉电压,也可以在电子设备接口接入了数字耳机、移动存储设备、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或者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时,保证处理器明确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属于数字耳机、移动存储设备、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或者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中的哪一个。
S102、处理器判断是否接收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由电子设备接口的VBUS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
如前述图10、图11、图14和图15对应的实施例内容,普通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和PD充电器所连接的连接线的Type-C接口中,VBUS引脚通常会输出5V的电压。普通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和PD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接口,普通充电器、快充充电器和PD充电器所连接的连接线的Type-C接口的VBUS引脚输出的5V电压,会经过电子设备接口的VBUS引脚,作用于触发电路804。触发电路804在5V电压的作用下,通过GPIO_INT3端口向处理器发送触发信号(可以理解成触发电路804的GPIO_INT3端口输出的电压)。
处理器接收到触发信号,则执行步骤S105至步骤S106。处理器未接收到触发信号,则执行步骤S103。
S103、处理器判断是否接收到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由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
其中,如前述图12和图13对应的实施例内容,数字耳机、移动存储设备、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或者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的Type-C接口中,一个或两个CC引脚下拉到地。数字耳机、移动存储设备、采用Type-C接口的模拟耳机、或者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接入电子设备接口,因CC引脚下拉到地的原因,电压分压电路801的一个或两个GPIO_INT端口会输出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经过电压分压电路801的一个或两个GPIO_INT端口可传输到处理器。
处理器判断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执行步骤S104至步骤S106;处理器判断未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则退出本次流程。
图16绘示了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一种执行顺序,但步骤S102和步骤S103的执行顺序,并不限于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和步骤S103可并行执行或先执行步骤S103后执行步骤S102。
S104、处理器设置电压分压电路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为高阻状态。
其中,为了避免电压分压电路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连接的处理器内部的部件带来分压,因此,将电压分压电路的GPIO_INT1端口和GPIO_INT2端口设置为高阻状态。
当然,步骤S104可以是可选性执行的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可不执行。
S105、处理器调用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电压分压电路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
S106、处理器利用电压分压电路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确定外接设备的类型。
电子设备接口接入不同类型的外接设备,电压分压电路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会不同,因此,处理器可通过识别电压分压电路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来明确外接设备的类型。
其中,不同类型的外接设备接入电子设备接口,电压分压电路的ADC1端口和ADC2端口的电压的具体数值,可参见前述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对应的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接口,用于接入外接设备;
与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相连接的触发电路,用于利用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
与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耦接的电压分压电路,用于利用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输出的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
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电压分压电路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电压电路,所述电压电路用于被所述控制器控制运行时,为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提供上拉电压;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所述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所述控制器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大于第一数值,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普通充电器或PD充电器;所述控制器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大于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快速充电器;所述控制器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位于第一范围,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或者,所述控制器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位于第二范围,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内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数值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分压电路包括:
与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第一CC引脚相连接的第一电阻,与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第二CC引脚相连接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未连接所述第一CC引脚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未连接所述第二CC引脚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
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
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压电路;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均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控制器输出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分压电路还包括:
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CC引脚的公共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CC引脚的公共端;
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二触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电路包括:
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地;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和所述第八电阻的公共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路包括: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所述LDO的输入引脚用于接入电源,所述LDO的输出引脚用于连接所述电压分压电路,所述LDO的使能引脚用于连接所述控制器;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LDO的接地引脚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LDO的使能引脚相连;
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的输出引脚,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LDO的输入引脚,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LDO的输出引脚,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DO的使能引脚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所述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DO的使能引脚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所述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或电源管理单元PMU。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之后,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为高阻状态。
11.一种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有电子设备接口,用于接入外接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一触发信号或第二触发信号时,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由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由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输出的电压得到;所述电压分压电路与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耦接;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CC引脚的电压值;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大于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普通充电器或PD充电器;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大于第一数值,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快速充电器;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或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位于第一范围,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数字耳机或移动存储设备;
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判断出所述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均位于第二范围,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接入所述电子设备接口的外接设备为模拟耳机或模拟耳机连接的转接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内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电压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口的电压信号和第二端口的电压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输出端口为高阻状态。
CN202210580172.5A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49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0172.5A CN116049055B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0172.5A CN116049055B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9055A CN116049055A (zh) 2023-05-02
CN116049055B true CN116049055B (zh) 2023-09-08

Family

ID=86122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0172.5A Active CN116049055B (zh) 2022-05-26 2022-05-26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9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6360B (zh) * 2023-08-15 2024-04-23 杭州凡诺电子有限公司 兼容集成电路总线接口和串行外围设备接口的电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3329A (zh) * 2018-01-17 2018-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475245A (zh) * 2016-12-20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即插即用设备的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664430A (zh) * 2018-05-21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20397A (zh) * 2018-07-02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20854A (zh) * 2017-10-31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 C接口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1609A (zh) * 2021-06-29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接口电路、电子设备及插入识别方法
CN113922465A (zh) * 2021-11-02 2022-01-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识别电路、接口识别方法及智能终端
CN215986443U (zh) * 2021-08-19 2022-03-08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ype C的CC检测功能电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245A (zh) * 2016-12-20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即插即用设备的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520854A (zh) * 2017-10-31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 C接口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93329A (zh) * 2018-01-17 2018-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664430A (zh) * 2018-05-21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20397A (zh) * 2018-07-02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41609A (zh) * 2021-06-29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接口电路、电子设备及插入识别方法
CN215986443U (zh) * 2021-08-19 2022-03-08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ype C的CC检测功能电路
CN113922465A (zh) * 2021-11-02 2022-01-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识别电路、接口识别方法及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9055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0722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arphone switching, earphone, and earphone system
US1047729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arpie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US941414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arphone and USB to share micro-USB interface
US101653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supply capability over an audio jack for mobile devices
CN107506353B (zh) 翻译盒子和翻译系统
CN109525012B (zh) 充电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937832B (zh) 一种充电线缆、充电线缆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3260105A (zh) 一种利用电子设备的电源向anc耳机供电的方法及设备
US201700133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ignal using the same
WO2018014471A1 (zh) 终端、终端外设、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数据传输系统
US11395059B2 (en) Master/slave switching method for wearable apparatus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2737566B (zh) 一种接口转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3051206A1 (zh) 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16049055B (zh) 电子设备接口的接入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185685A1 (zh) 充电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WO2021147416A1 (zh) 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充电盒和电子系统
CN116231815B (zh) 控制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54299B (zh) 电子设备
US1039738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a data communication via an audio connector
CN116055964B (zh) 扬声器电路及终端设备
US9832564B2 (en) Multi-pole earphone plug and adjustable multi-pole audio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959002A (zh) 插入检测电路、插入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203352579U (zh) 一种改进型对讲机
CN211909112U (zh) 一种有线耳机
CN114865804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智能功率放大器的供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