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1709B - 双锁杆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双锁杆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1709B
CN116031709B CN202310132744.8A CN202310132744A CN116031709B CN 116031709 B CN116031709 B CN 116031709B CN 202310132744 A CN202310132744 A CN 202310132744A CN 116031709 B CN116031709 B CN 116031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lock
unlocking
electronic lock
lock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27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1709A (zh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27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1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1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包括:驱动单元、传动机构、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轴和绕固定轴可旋转地连接的摆臂构件,驱动单元带动摆臂构件往复旋转摆动;摆臂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与第一锁杆连接,第二摆臂与第二锁杆连接;所述传动机构配置为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在各自的预定移动路径上反向移动。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的一带二模式电子锁结构,通过双锁杆的集成设计,将充电座的AC充电端和DC充电端都带有锁止功能,并且对汽车充电座尺寸影响很小,同时通过设置解锁装置可实现应急解锁。

Description

双锁杆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锁杆电子锁。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兴起,电动汽车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电动汽车产业各界人士的重视,电子锁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电子锁是充电枪和充电座的锁合的重要设备,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电子锁配置情况:交流充电系统的电子锁布置在充电座内,直流充电系统电子锁布置在充电枪内,用户对充电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充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充电过程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但现有的充电枪大多数都是交流充电系统的单锁杆的电子锁,无法实现一把汽车充电电子锁具备锁定直流和交流两款充电枪功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锁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双锁杆电子锁。
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包括:驱动单元、传动机构、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轴和绕所述固定轴可旋转地连接的摆臂构件,驱动单元带动所述摆臂构件往复旋转摆动;所述摆臂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锁杆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锁杆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配置为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在各自的预定移动路径上反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二锁杆平行设置,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固定轴轴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包括第一卡合凹部,所述第二锁杆包括第二卡合凹部,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杆移动,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卡合凹部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成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之间的夹角大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上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锁杆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锁杆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为:2/1~1/2。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盖对应所述固定轴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柱,所述摆臂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通过所述限位柱限位。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扇形锥齿轮,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外轮廓上设有台阶,所述扇形锥齿轮非齿面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面上。
优选地,所述扇形锥齿轮两侧边的夹角大于等于120°。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齿轮还包括花键轴,所述花键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大径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构造成与所述花键轴可拆卸连接的齿轮组件。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和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大径端设有沿所述第二锥齿轮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中心设有与所述花键轴匹配连接的花键孔。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的输出齿轮,以及在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齿轮。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驱动单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锁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锁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孔之间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还包括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面为解锁表面,所述解锁装置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解锁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复位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进而复位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外的按压部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构造成沿与所述固定轴轴线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所述解锁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下,所述解锁表面与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预设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解锁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设置的第一解锁臂和第二解锁臂,所述解锁表面包括第一解锁表面和第二解锁表面,所述第一解锁臂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一解锁表面,所述第二解锁臂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二解锁表面,所述第一解锁臂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二解锁臂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摆臂。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锁杆或所述第二锁杆沿所述预定移动路径移动到最大预设移动距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解锁表面到所述第一摆臂的接触面或所述第二解锁表面到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等于0。
优选地,在所述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解锁表面和所述第二锁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解锁臂的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解锁臂的延伸末端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锁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摆臂的中点到所述第二摆臂中点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解锁部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的材质不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材质为SUS304、45钢、40Cr、65Mn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的材质为POM、PA-GF15、PA6-GF30、PBT+ASA-GF30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扇形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传动比为1~11.67。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功率为0.5W~16 W。
由此,通过计算,传动比在此区间能够满足输出速度的要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的一带二模式电子锁结构,通过双锁杆的集成设计,将充电座的AC充电端和DC充电端都带有锁止功能,并且对汽车充电座尺寸影响很小,同时通过设置解锁装置可实现应急解锁。
2、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传动机构的固定轴和上盖的限位柱实现传动机构与壳体的限位。
3、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通过设定摆臂构件绕固定轴旋转,实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可独立上锁、解锁功能。
4、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的通过设定解锁装置的解锁表面到第一摆臂和/或第二摆臂之间的距离实现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的预设移动距离。
5、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的通过设定第一解锁臂或第二解锁臂的解锁表面到第一摆臂或第二摆臂的接触表面具有第二距离,以及第一解锁臂的解锁表面与第二解锁臂的解锁表面之间第三距离,实现解锁臂的解锁功能。
6、本发明的双锁杆电子锁的通过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一下壳体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的第一密封圈,以及解锁部与壳体之间设置的第二密封圈使壳体达到IP67。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中双锁杆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沿X轴方向剖视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中第二锁杆处于最大移动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摆臂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摆臂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摆臂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第一锥齿轮与花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第二锥齿轮与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第一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解锁装置中解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解锁装置中按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扇形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传动比对电子锁速度的影响;
图14为本发明双锁杆电子锁不同输出功率对电子锁速度和异响的影响。
图中标示如下:
1-驱动单元、11-驱动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连接轴、14-花键孔、
2-传动机构、21-固定轴、22-第一摆臂、23-第二摆臂、24-旋转轴、25-折弯部、26-凹槽、27-安装孔、28-第一锥齿轮、29-扇形锥齿轮、210-台阶、211-花键轴、
3-第一锁杆、31-第一卡合凹部、
4-第二锁杆、41-第二卡合凹部、
5-壳体、51-下壳体、52-上盖、53-限位柱、
6-解锁装置、61-按压部、62-解锁部、63-推杆、64-平板部、
65-弹性件、66-环形凹槽、67-第一区段、68-第二区段、69-台阶孔、610-卡接槽、611-第一解锁表面、612-第一解锁臂、
613-第二解锁臂、614-密封槽、615-第二解锁表面。
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包括:驱动单元1、传动机构2、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
所述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固定轴和绕所述固定轴21可旋转地连接的摆臂构件,驱动单元1带动所述摆臂构件往复旋转摆动;所述摆臂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连接,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2配置为在所述驱动单元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在各自的预定移动路径上反向移动。
本发明采用的是一带二模式电子锁结构,通过双锁杆的集成设计,将充电座的AC充电端和DC充电端都带有锁止功能,并且对汽车充电座尺寸影响很小,具体包括驱动单元1,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包括固定轴21和绕固定轴21可自由旋转的摆臂构件,且所述摆臂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第一摆臂22与第一锁杆3连接,第二摆臂23与第二锁杆4连接,固定轴21固定在下文描述的壳体5内。
本发明将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的路径定义为预定移动路径,将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解锁位置定义为初始位置。
驱动单元1带动所述摆臂构件往复旋转摆动,当第一摆臂22带动第一锁杆3沿第一锁杆3的预定移动路径进行伸出或缩回时,第二摆臂23带动第二锁杆4沿第二锁杆4的预定移动路径进行与第一锁杆3相反的动作,同理,当第二锁杆4进行伸出或缩回时,第一锁杆3也与第二锁杆4进行反向动作;所以,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在各自的预定移动路径上反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长度设定在25mm-75mm之间,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有效行程在5mm-10mm之间。
由此,通过摆臂构件绕固定轴旋转摆动,使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带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移动,进而是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上锁和解锁。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3与所述第二锁杆4平行设置,所述固定轴2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锁杆3与所述第二锁杆4的轴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固定轴21设置。
具体地,在描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共同特征时,将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统称为杆件。本文将杆件轴线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延伸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固定轴21的轴线延伸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XY组成的平面定义为水平面,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与X轴平行,且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相互平行,固定轴21的轴线与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垂直。同时为了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可以沿移动路径往复移动又避免输出力的损耗,将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延伸方向垂直与固定轴21设置,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轴线方向垂直。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锁杆3轴线和第二锁杆4轴线与固定轴21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与固定轴21的位置关系,确定第一锁杆3、第二锁杆4、第一摆臂22、第二摆臂23以及固定轴21之间相互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往复移动。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锁杆3包括第一卡合凹部31,所述第二锁杆4包括第二卡合凹部41,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31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杆3移动,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卡合凹部41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杆4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一端的端面分别沿杆件轴线延伸方向设有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分别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布置,底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摆臂22夹持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底壁的形状为圆弧形且与第一摆臂远离固定轴一端的外表面轮廓相匹配,第一摆臂22的外表面外轮廓与底壁的距离大于等于零,当第一摆臂22在旋转时,避免与底壁摩擦产生阻力;当摆臂构件旋转带动所述第一摆臂22往复转动时,第一摆臂22或第二摆臂23分别推动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带动所述第一锁杆3或第二锁杆4往复移动。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远离固定轴一端的外轮廓为半圆形,且在半圆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工艺孔,设置工艺孔的目的是使其壁厚均匀,对产品成型更有利。因第二锁杆4的结构与第一锁杆3的结构一致,本发明不再单独附第二锁杆4的附图。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一端端面设置成凸起,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远离固定轴一端的外轮廓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陷空间。
由此,通过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上设置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实现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带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移动。
如图5-图7所示,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成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二摆臂23之间的夹角大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23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23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
具体地,将第一摆臂22所在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将第二摆臂23所在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成角度设置,且夹角大于90°。
如图5所示摆臂构件第一实施例,当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当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时,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即处于同一平面,当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不等时,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具有高度差,本附图显示的是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不等,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图中未体现。
如图6所示摆臂构件第二实施例,当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叉,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图6示出的是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距离不等的情况,而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距离相等的情况本说明书附图中并未出示。
以上两个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均不设置折弯部。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摆臂22与第二摆臂23之间夹角度数的不同,以及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到水平面的距离不同,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锁止。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上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25。
如图7所示摆臂构件第三实施例,为了满足摆臂构件可以带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在不同位置移动路径上移动,第一摆臂22和/或第二摆臂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弯部25,且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由此,通过设置折弯部25可以改变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摆动位置及方向,实现不同位置杆件的锁止。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为:2/1~1/2。
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锁杆3的轴线和第二锁杆4的轴线到固定轴21的轴线的距离不同,可以将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长度设计成相等,也可以按比例设计。当第一锁杆3的轴线到固定轴21的轴线距离大于第二锁杆4的轴线到固定轴21的轴线距离时,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大于1/1,发明人在保持其余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试验发现当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大于2/1时,摆臂构件旋转相同的角度,第二摆臂23带动第二锁杆4的移动距离不能达到锁止要求,同时又考虑整个双锁杆电子锁所的体积及杆件的受力情况,将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设定为小于等于2/1,发明人按同样的试验方式试验第二摆臂23与第一摆臂22的比值,得出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2,所以发明人将所述第一摆臂22与所述第一锁杆3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23与所述第二锁杆4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21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定为:2/1~1/2。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比值,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不同的锁止情况。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强度,同时也为了外形美观,在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两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轴线方向对称开设有凹槽26。
如图1所示,还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51和上盖52,所述固定轴21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壳体51的底壁上,所述上盖52对应所述固定轴21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柱53,所述摆臂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1并通过所述限位柱53限位。
具体地,双锁杆电子锁还包括壳体5,壳体5包括下壳体51和上盖52,驱动单元1、传动机构2均设置在下壳体内,将固定轴21固定在下壳体51的底壁上,在上盖52对应固定轴21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柱53,摆臂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旋转轴24,在旋转轴24沿旋转轴24轴线延伸方向设置有安装孔27,先将旋转轴24通过安装孔27套设在固定轴21上,再将限位柱53插入安装孔27内对摆臂构件在Z轴方向上进行限位,同时为了确保摆臂构件可以自由转动,固定轴21分别于限位柱53和安装孔27采用间隙配合,配合间隙小于等于1mm,如果配合间隙过大,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转动轨迹不规范,容易使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在移动时发生卡滞甚至损坏。
由此,通过设定连转轴24,以及旋转轴24与固定轴21和限位柱53的安装方式,实现摆臂构件绕固定轴21旋转,并带动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往复旋转。
如图5-图8所示,所述传动机构2的输入端是与所述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锥齿轮28;所述旋转轴2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啮合的扇形锥齿轮29,所述驱动单元1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8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旋转轴24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旋转轴24可绕固定轴21旋转,传动机构2还包括与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锥齿轮28,即第一锥齿轮28为传动机构2的输入端,在旋转轴24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扇形锥齿轮29,通过驱动单元1带动第一锥齿轮28旋转,第一锥齿轮28通过扇形锥齿轮29进而带动旋转轴24旋转。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锥齿轮28和扇形锥齿轮29啮合进而带动旋转轴24的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24的外轮廓上设有台阶210,所述扇形锥齿轮29非齿面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面上。
优选地,所述扇形锥齿轮29两侧边的夹角大于等于12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扇形锥齿轮29与旋转轴24的连接强度,在旋转轴24的外轮廓上设有台阶210,扇形锥齿轮29非齿面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面上,扇形锥齿轮29的小径端的表面轮廓与台阶210处的外表面轮廓匹配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轴24的外轮廓不设有台阶,扇形锥齿轮29的小径端的端面直接与旋转轴24的外轮廓固定。
本发明将第一锁杆3伸出时驱动单元1的旋转方向定义为正转,第一摆臂22带动第一锁杆3沿预定移动路径伸出,驱动单元1带动旋转轴24正转,实现第一锁杆3的锁止,驱动单元1带动旋转轴24反转,第一锁杆3完成解锁,当驱动单元1带动旋转轴24继续反转,第二摆臂23带动第二锁杆4沿移动路径伸出实现第二锁杆3的锁止。为了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均可沿着预定移动路径移动,扇形锥齿轮29的扇形夹角必须满足大于等于120°,即扇形锥齿轮29要覆盖旋转轴24径向外轮廓的1/3。
由此,通过在旋转轴24上设置固定扇形锥齿轮29的台阶210,确保扇形锥齿轮29与旋转轴24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限定扇形锥齿轮29的夹角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上锁与解锁。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齿轮28还包括花键轴211,所述花键轴211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28大径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锥齿轮28的大径端沿第一锥齿轮28轴线方向延伸的花键轴211。
由此 ,通过设置花键轴211实现与驱动单元1输出端的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锥齿轮28沿第一锥齿轮28轴线方向设有连接孔。
如图1、图9所示,所述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构造成与所述花键轴211可拆卸连接的齿轮组件。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11和与所述驱动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大径端设有沿所述第二锥齿轮12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轴13,在所述连接轴13的中心设有与所述花键轴211匹配连接的花键孔14。
具体地,将驱动单元1的输出端构造成与花键轴211可拆卸连接的齿轮组件,驱动单元1可以由电机和齿轮组件组成,也可以由气动马达和齿轮组件组成。
齿轮组件第一实施例,齿轮组件由驱动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组成的一级齿轮传动,驱动齿轮11与驱动单元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锥齿轮12与驱动齿轮啮合,在第二锥齿轮12的大径端设有沿所述第二锥齿轮12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轴13,在所述连接轴13的中心设有与所述花键轴211匹配连接的花键孔14。驱动单元1通过驱动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28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24旋转。当第一锥齿轮28不设有花键轴直接而设置连接孔时,连接轴13的直接设置成与连接孔匹配的轴,不需要再设定花键孔14。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是由电机和齿轮组件组成,驱动齿轮11为锥齿轮,且驱动齿轮11的齿数少于第二锥齿轮12的齿数。
由此,通过设置驱动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实现对驱动单元1输出转数的减速,输出扭矩越大,并通过花键孔14与花键轴211的连接进而实现旋转轴24的旋转。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11、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连接的输出齿轮,以及在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齿轮。
齿轮组件第二实施例,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11、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连接的输出齿轮,以及在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齿轮。
由此,通过采用多级传动主要是提高驱动单元1的输出扭矩,相同扭矩的电机,如传动比越大,输出扭矩越大,反之,相同的输出扭矩,如果传动比越大,对电机的要求就越小,更有利于电机选型,可以选择小规格电机,对产品尺寸更有利;
如图1-3所示,所述下壳体51远离所述驱动单元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锁杆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锁杆4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3与所述第一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锁杆4与所述第二孔之间有第二密封圈。
具体地,在下壳体51远离驱动单元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穿过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锁杆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锁杆4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孔。同时,为了确保壳体1的密封性使其满足IP67的要求,在第一锁杆3与所述第一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锁杆4与所述第二孔之间有第二密封圈。
由此,通过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至少部分穿过下壳体,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使壳体1的防护等级满足IP67。
如图1所示,还包括解锁装置6,所述解锁装置6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为解锁表面,所述解锁装置6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解锁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复位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第二摆臂23,进而复位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至初始位置。
具体地,双锁杆电子锁还设有手动的解锁装置6,当双锁杆电子锁的驱动单元1失效无法带动第一锁杆3或第二锁杆4解除锁定状态时,可以通过解锁装置6使传动机构2的第一摆臂22或第二摆臂23复位,进而使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至初始位置。
更具体地,将所述解锁装置6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为定义为解锁表面,当有外力作用在解锁装置6时,解锁表面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抵接复位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第二摆臂23,进而使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复位至初始位置。
由此,通过设定解锁装置6以及解锁表面,实现手动解锁。
如图2、图11、图12所示,所述解锁装置6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5外的按压部61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的解锁部62;所述解锁部62构造成沿与所述固定轴21轴线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所述解锁装置6处于初始状态下,所述解锁表面与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d1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的预设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装置6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按压部61, 一个是解锁部62,按压部61设置在下壳体51的外部,解锁部62部分穿过下壳体51与按压部61固定连接,在按压部61和解锁部62之间还设有弹性件65,按压部61包括环形凹槽66,所述弹性件65的一端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凹槽66的底壁接触,所述弹性件65的另一端构造成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被压缩,以带动所述解锁部62移动并触发解锁动作;且所述解锁装置6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65自然伸长,在所述解锁装置6处于按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65处于最大压缩状态。
在所述解锁装置6处于初始状态下,所述解锁表面与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一摆臂22和/或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d1,且d1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的预设移动距离时,才能实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达到预设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弹力值为3N-15N。
通过计算和测试得出,当弹力值小于3N时,外力使解锁装置6处于按压状态的情况下,当撤销外力时,弹簧不能使解锁装置6自然弹回,当弹力值大于15N的时,外力作用到解锁装置6时,不能完成解锁,所以将弹簧的弹力值选择在3N-15N范围内。
由此,通过对解锁装置6的第一预定距离的限定,可以满足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移动到最大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解锁部6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设置的第一解锁臂612和第二解锁臂613,所述解锁表面包括第一解锁表面611和第二解锁表面615,所述第一解锁臂612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一解锁表面611,所述第二解锁臂613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二解锁表面615,所述第一解锁臂612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摆臂22,所述第二解锁臂613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摆臂23。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部62包括推杆63和设置在推杆一端的平板部64,推杆63的另一端连接按压部61,弹性件65套设在推杆63上,解锁部还包括自所述平板部朝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67和朝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段68,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自所述第一区段67的表面倾斜延伸有第一解锁臂612,自所述第二区段68的表面倾斜延伸有第二解锁臂613,且第一解锁臂612和第二解锁臂613均朝向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设置。因在外力作用下第一解锁臂612推动所述第一摆臂22,第二解锁臂613推动所述第二摆臂23,第一解锁臂612的端面和第二解锁臂613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接触,第一解锁臂612的端面为第一解锁表面611和第二解锁臂613的端面为第二解锁表面615。
按压部61还设置有轴向贯通的台阶孔69,所述台阶孔69包括大孔和沿按压方向径向收缩形成的小孔,推杆63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孔匹配的径向凹陷的卡接槽610,小孔与所述卡接槽610卡接。
由此,通过外力作用在按压部61上,推动解锁部62进而带动第一解锁臂612和第二解锁臂613移动,使其第一解锁表面611和第二解锁表面615推动对应的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实现杆件的解锁。
具体地,所述第一解锁臂612与所述第一区段67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解锁臂613与所述第二区段68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第一夹角和/或第二夹角大于等于90°。
为了保证按压部61和解锁部62的强度,所述第一解锁臂612与所述第一区段67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解锁臂613与所述第二区段68之间均设有连接筋,在平板部64、第一区段67以及第二区段68的外表面上也设有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在按压部61的环形凹槽66的底壁上也均匀布置增加强度的筋板。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锁杆3或所述第二锁杆4沿所述预定移动路径移动到最大预设移动距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解锁表面611到所述第一摆臂22的接触面或第二解锁表面615到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等于0。
优选地,在所述解锁装置6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解锁表面611和所述第二解锁表面615同时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
具体地,以第二锁杆4沿预定移动路径伸到最大距离为例,所述第二解锁表面615到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具有第二距离d2,所述第二距离d2大于等于0,当d2为0时,第二锁杆4沿预定移动路径伸到最大距离,第二解锁表面615正好与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面接触,如果小于0,则第二锁杆4沿预定移动路径伸不到最大距离。第一锁杆4沿预定移动路径伸到最大距离时,所述第一解锁表面611到所述第一摆臂22的接触面与第二接触臂614的情况是一样的,本文不再赘述。
更具体地,当解锁装置6处在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解锁表面611和所述第二解锁表面615同时与所述第一摆臂22和所述第二摆臂23的接触,进而使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均处于原始位置处。
由此,通过设定第二距离d2的值,实现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均能达到最大预设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解锁臂22的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解锁臂23的延伸末端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锁杆3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锁杆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摆臂22的中点到所述第二摆臂中点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解锁臂612和第二解锁臂613能接触到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2进而推动第一摆臂22或第二摆臂23旋转,第一解锁臂22的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解锁臂23的延伸末端之间的第三距离d3要小于第一锁杆3的轴线与第二锁杆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第三距离d3等于所述第一摆臂22的中点到所述第二摆臂中点之间的距离,第一摆臂22和第二摆臂23的中点为受力最佳点。
由此,通过设定第三距离的范围,实现杆件解锁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解锁部62与所述下壳体5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具体地,下壳体52在杆件伸出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孔,解锁部62的推杆63部分穿过第三孔,在推杆63与所述第三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凹陷的密封槽614,在密封槽614和第三孔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由此,通过在第三孔和密封槽614之间设置的第三密封圈使壳体1的防护等级满足IP67。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卡合凹31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41的材质不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杆3和所述第二锁杆4的材质为SUS304、45钢、40Cr、65Mn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凹部31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41的材质为POM、PA-GF15、PA6-GF30、PBT+ASA-GF30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的强度,以及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的耐磨性和尺寸的稳定性,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与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采用不同的材质。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主要为金属材料,例如:SUS304、45钢、40Cr、65Mn,可以选择任一种材质。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采用的是具有耐磨性、重量轻、有较高的表面硬度的非金属材料,例如:POM、PA-GF15、PA6-GF30、PBT+ASA-GF30。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杆3和第二锁杆4与第一卡合凹部31和第二卡合凹部41采用相同的材质,均为非金属材料,例如:POM、PA-GF15、PA6-GF30、PBT+ASA-GF30。
优选地,所述扇形锥齿轮29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为1~11.67。
具体地,扇形锥齿轮29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为1~11.67。传动比=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传动比与从动轮转速成反比,即传动比越大从动轮的转速越小,传动比越小从动轮的转速越大,则会由于控制不精确容易发生异响。因此,发明人选择了不同的扇形锥齿轮29与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进行测试,观察1分钟内锁杆4锁止或开启动作完成的次数,小于40次为不合格,出现异响也为不合格,结果如附图13所示。
从附图13可知,如果扇形锥齿轮29与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小于1,电子锁会出现异响,所以不合格;同时,扇形锥齿轮29与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大于11.67时,电子锁在1分钟内完成的锁止或开启动作不足40次,响应速度过慢也不合格;所以,发明人选用扇形锥齿轮29与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的传动比为1~11.67。根据上述测试发现,当扇形锥齿轮29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8的传动比为2.33时,传动最佳。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为0.5W~16 W。
具体地,所述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为0.5W~16W。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决定了电子锁的工作速度,功率越高,电子锁完成工作的速度越快,功率越小,电子锁完成工作的速度越慢甚至无法完成锁杆4的锁止工作。为了测试输出功率对电子锁工作的影响,发明人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的方法为选用不同输出功率的驱动单元1,电子锁其他结构相同,每个驱动单元1连续工作1分钟,记录电子锁完成工作的次数,次数大于等于40为合格,小于40为不合格。若在电子锁工作时出现异响也视为不合格。结果如附图14所示,当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小于1 W后,1分钟内电子锁完成的开关次数小于40次,速度太慢为不合格,所以发明人选择驱动单元1的最小功率为0.5 W,当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大于16 W时,电子锁受整体设计的影响,速度进入瓶颈期,无明显提升,同时还会出现异响,因此发明人选用的驱动单元1的输出功率为0.5W~16 W。具体可以为0.5 W、1W、2W、3W、5W、8 W、10 W、12W、13 W、15W、16W等。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文的双锁杆电子锁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当第一锁杆3上锁时,将电机旋转的方向暂定为正转,电机启动,电机输出轴带动驱动齿轮1进行正转,驱动齿轮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28旋转,扇形锥齿轮29通过与第一锥齿轮28啮合进而实现旋转轴24的旋转,使第一摆臂22向第一锁杆3伸出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锁杆3伸出,实现上锁。当第一锁杆3需要解锁时,电机反转,使第一锁杆3回到原始位置。当第二锁杆4需要上锁时,电机继续反转,过驱动齿轮11通过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28旋转,进而使第二摆臂23带动第二锁杆4伸出,实现上锁。当第二锁杆4需要解锁时,电机正转,进而实现第二锁杆4的解锁。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3)

1.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传动机构、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
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轴和绕所述固定轴可旋转地连接的摆臂构件,驱动单元带动所述摆臂构件往复旋转摆动;所述摆臂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锁杆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锁杆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配置为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在各自的预定移动路径上反向移动;
所述双锁杆电子锁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固定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上盖对应所述固定轴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柱,所述摆臂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并通过所述限位柱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二锁杆平行设置,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固定轴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包括第一卡合凹部,所述第二锁杆包括第二卡合凹部,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杆移动,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卡合凹部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杆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成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之间的夹角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摆臂位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上设置至少一个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长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锁杆的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轴线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锁杆连接点到所述固定轴轴线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为:2/1~1/2。
11.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扇形锥齿轮,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外轮廓上设有台阶,所述扇形锥齿轮非齿面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锥齿轮两侧边的夹角大于等于12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还包括花键轴,所述花键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大径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构造成与所述花键轴可拆卸连接的齿轮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和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大径端设有沿所述第二锥齿轮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轴,在所述连接轴的中心设有与所述花键轴匹配连接的花键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的输出齿轮,以及在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传动齿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驱动单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锁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锁杆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孔之间有第二密封圈。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面为解锁表面,所述解锁装置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解锁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复位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进而复位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至初始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外的按压部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构造成沿与所述固定轴轴线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所述解锁装置处于初始状态下,所述解锁表面与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一摆臂和/或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面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预设移动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设置的第一解锁臂和第二解锁臂,所述解锁表面包括第一解锁表面和第二解锁表面,所述第一解锁臂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一解锁表面,所述第二解锁臂的端面构造成所述第二解锁表面,所述第一解锁臂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二解锁臂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摆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锁杆或所述第二锁杆沿所述预定移动路径移动到最大预设移动距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解锁表面到所述第一摆臂的接触面或所述第二解锁表面到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等于0。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解锁表面和所述第二解锁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臂的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二解锁臂的延伸末端之间的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锁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摆臂的中点到所述第二摆臂中点之间的距离。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2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的材质不一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的材质为SUS304、45钢、40Cr、65Mn中的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凹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凹部的材质为POM、PA-GF15、PA6-GF30、PBT+ASA-GF30中的一种。
3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传动比为1~11.67。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杆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功率为0.5W~16 W。
CN202310132744.8A 2023-02-20 2023-02-20 双锁杆电子锁 Active CN116031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2744.8A CN116031709B (zh) 2023-02-20 2023-02-20 双锁杆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2744.8A CN116031709B (zh) 2023-02-20 2023-02-20 双锁杆电子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1709A CN116031709A (zh) 2023-04-28
CN116031709B true CN116031709B (zh) 2023-08-08

Family

ID=8607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2744.8A Active CN116031709B (zh) 2023-02-20 2023-02-20 双锁杆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17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264A (zh) * 2016-04-13 2016-07-20 宁波生久柜锁有限公司 铁塔柜门电子锁
CN205777921U (zh) * 2016-05-13 2016-12-07 华煤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完全齿轮双向锁
CN207714945U (zh) * 2017-11-24 2018-08-10 广东埃德伟控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驾驶手套箱锁面板
CN109941132A (zh) * 2019-03-06 2019-06-28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座用双杆电子锁
CN211971459U (zh) * 2020-03-11 2020-11-20 嘉善美成创浦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梯层门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0215B2 (en) * 2015-04-30 2018-05-15 Bryan Michael Risi Actuating assembly for a latching system
KR101808547B1 (ko) * 2015-06-26 2017-12-1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264A (zh) * 2016-04-13 2016-07-20 宁波生久柜锁有限公司 铁塔柜门电子锁
CN205777921U (zh) * 2016-05-13 2016-12-07 华煤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完全齿轮双向锁
CN207714945U (zh) * 2017-11-24 2018-08-10 广东埃德伟控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驾驶手套箱锁面板
CN109941132A (zh) * 2019-03-06 2019-06-28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座用双杆电子锁
CN211971459U (zh) * 2020-03-11 2020-11-20 嘉善美成创浦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梯层门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1709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09355B1 (en) Scroll-type fluid compressor units
CN116031709B (zh) 双锁杆电子锁
CN110439377B (zh) 一种电子锁芯及其锁具
CN107553168B (zh) 工件定位装置
CN210105841U (zh) 锁止机构及锁芯
CN209800639U (zh) 离合器及其传动结构、闭门锁和锁
CN209585883U (zh) 智能锁
CN116191131A (zh) 电子锁
CN220113193U (zh) 冲击工具
CN113153982A (zh) 摆线柔轮减速器
CN218918705U (zh) 一种旋钮类开关抗扭结构及旋钮类开关
CN212642341U (zh) 往复机构、锁止机构及电子锁具
CN220889822U (zh) 一种传动壳的定位结构
CN220021788U (zh) 双锁杆电子锁
CN219892539U (zh) 双锁杆电子锁的解锁装置
CN219733045U (zh) 一种按压式执手装置
CN218338680U (zh) 按摩机芯及肩颈按摩仪
CN215332109U (zh) 一种电吸锁的开关结构
CN220469596U (zh) 能稳定自锁的紧凑型锁止结构
CN111877866A (zh) 往复机构、锁止机构及电子锁具
JPS59108889A (ja) スクロ−ル流体機械
CN219350836U (zh) 电子锁
CN220770000U (zh) 一种自锁机构和磨机
CN114754001B (zh) 双型线压缩机动涡盘防自转结构和涡旋压缩机
CN218625257U (zh) 一种少齿差减速器及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