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2060A - 车辆用灯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2060A
CN116022060A CN202211308365.1A CN202211308365A CN116022060A CN 116022060 A CN116022060 A CN 116022060A CN 202211308365 A CN202211308365 A CN 202211308365A CN 116022060 A CN116022060 A CN 116022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ngle
light distribution
preceding vehicle
distribu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83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雄大
黑须宽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22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2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灯具系统。在前行车辆成为死角而检测车辆的检测部无法检测相向车辆等的情况下,防止对相向车辆等产生眩光。车辆用灯具系统具有:第1和第2前照灯,它们分别安装于本车辆(41)的前方左侧和前方右侧;车辆检测装置,其配设于本车辆(41)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检测存在于本车辆(41)的前方的前方车辆;以及配光控制装置,其根据检测出的前方车辆的左右外缘的位置来控制第1和第2前照灯的配光,在检测出前行车辆(42)作为前方车辆时,配光控制装置以形成对从车辆检测装置观察的前行车辆(42)的死角不产生眩光的遮光区域的方式,控制第1和第2前照灯的配光。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背景技术
现已存在通过ADB(自适应远光系统:Adaptive Driving Beam)配光控制来抑制对相向车辆等前方车辆产生眩光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基于因检测前方车辆的检测部与前照灯的设置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视差角度来修正前照灯的照射区域的车宽方向内侧,并根据由检测部检测出的角度对前照灯的照射区域的车宽方向外侧进行配光控制,由此扩大遮光区域,防止眩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7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同一车道上存在前行车辆的情况下,有时该前行车辆成为死角而检测车辆的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相向车辆或者其他前行车辆。在该情况下,无法通过上述技术进行配光控制,无法防止对相向车辆等产生眩光。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前行车辆成为死角而检测车辆的检测部无法检测相向车辆等的情况下,防止对相向车辆等产生眩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具有:第1前照灯和第2前照灯,它们分别安装于本车辆的前方左侧和前方右侧;车辆检测装置,其配设于所述本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检测存在于所述本车辆的前方的前方车辆;以及配光控制装置,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前方车辆的左右外缘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的配光,在检测出前行车辆作为所述前方车辆时,所述配光控制装置以形成对从所述车辆检测装置观察的所述前行车辆的死角不产生眩光的遮光区域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的配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前行车辆成为死角而检测车辆的检测部无法检测相向车辆等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相向车辆等产生眩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前照灯的配光控制的图,(a)是表示以检测角度对左右的前照灯进行配光控制的图,(b)是表示以视差修正角度对左右的前照灯进行配光控制的图,(c)是表示以视差修正角度对左前照灯进行配光控制,以检测角度对右前照灯进行配光控制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配光控制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照灯的配光控制的图,(a)是表示左前照灯的配光控制的图,(b)是表示右前照灯的配光控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改变了前行车辆距离的情况下的修正角度的计算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配光控制系统2生成并输出用于控制车辆用灯具3的配光状态的信号(以下称为“配光信号”)。车辆用灯具3具有作为第1前照灯的左前照灯L-HL以及作为第2前照灯的右前照灯R-HL。车辆用灯具3例如由矩阵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从矩阵LED射出的光经由透镜向车辆的前方投影,从而形成远光、近光等。对于呈矩阵状排列多个的LED,通过按照配光图案控制各LED的发光,能够控制光的照射范围。此外,车辆用灯具3除了由矩阵LED构成以外,例如也可以由DMD(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rror Device)、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MEMS(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等构成。
配光控制系统2构成为包括摄像头(摄像装置)21、图像处理装置22、配光控制装置23。
摄像头21用于拍摄本车辆的前方,其被安装于车辆的前端侧的车宽中央的位置、例如前窗的中央上部。摄像头21由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OS)、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摄像元件构成。摄像头21相当于对存在于本车辆的前方的前方车辆(前行车或相向来车)进行拍摄来检测前方车辆的车辆检测装置,其拍摄的图像数据从摄像头21向图像处理装置22输出。
图像处理装置22对从摄像头21输入的图像帧数据执行用于识别对象车辆的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装置22通过执行将图像数据二值化、进行轮廓检测等图像处理,来检测对象车辆的灯(前照灯或尾灯)的位置。
配光控制装置23取得图像处理装置22的图像处理结果,并根据该结果生成用于向车辆用灯具3供给的配光信号,该配光控制装置23构成为包括车辆角度检测部31、遮光区域确定部32和配光信号输出部33。该配光控制装置23例如通过在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实现。
车辆角度检测部31基于来自图像处理装置22的图像处理结果,以本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通过角度求出对象车辆的灯(前照灯或尾灯)的两端位置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车辆角度检测部31求出从本车辆观察的对象车辆的右端的角度和左端的角度。
遮光区域确定部32基于由车辆角度检测部31求出的从本车辆观察的前方车辆的右端的角度和左端的角度,确定作为本车辆的左前照灯L-HL的遮光区域的第1遮光区域以及作为右前照灯R-HL的遮光区域的第2遮光区域,并计算用于确定照射范围的配光参数。
配光信号输出部33基于由遮光区域确定部32计算出的上述参数,生成并输出用于车辆用灯具3的配光控制的配光信号。接收到该配光信号的车辆用灯具3控制各LED的点亮熄灭,以实现由配光信号确定的光的照射范围。
下面,对配光控制进行说明。图2的(a)至(c)表示在本车辆41行驶的车道上存在前方行驶的前行车辆42,并且在对向车道上存在作为与本车辆41和前行车辆42不同的车辆的相向车辆43的状况下的配光控制。本车辆41和前行车辆42在纸面上从左向右行驶,相向车辆43从右向左行驶。在本车辆41的右侧前方设置有右前照灯R-HL,在左侧前方设置有左前照灯L-HL。在本车辆41的前方中央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对本车辆41的前方进行拍摄。车辆角度检测部根据由摄像头拍摄到的前行车辆42的后部的图像,求出从摄像头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和左端的检测角度。相向车辆43由于前行车辆42的存在而位于不被摄像头检测到的死角的范围。基于在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和左端的检测角度,对本车辆41的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进行配光控制。为使得不对前行车辆42造成眩光,以在遮光区域和该遮光区域的两侧分别形成照射区域的方式,对前照灯R-HL、L-HL进行配光图案的控制。基于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检测角度对遮光区域的右端进行控制,基于前行车辆42的左端的检测角度对遮光区域的左端进行控制。在此,仅示出了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检测角度与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遮光区域的右端的边界线、即该遮光区域与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并对遮光区域的右端和右侧照射区域进行说明。
图2的(a)表示以使得形成本车辆41的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照射角度与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一致、即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与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平行的方式进行配光控制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右前照灯R-HL的边界线位于比前行车辆42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前行车辆42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前行车辆42的眩光。另外,右前照灯R-HL的边界线位于比相向车辆43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相向车辆43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相向车辆43的眩光。但是,由于左前照灯L-HL的边界线位于前行车辆42上,因此比边界线靠行进方向右侧的区域成为照射区域,会对前行车辆42造成眩光。
图2的(b)表示求出从摄像头观察的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角度与从前照灯R-HL、L-HL观察的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角度之差即视差,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由此对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进行配光控制的情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位于比前行车辆42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前行车辆42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前行车辆42的眩光。另外,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位于比相向车辆43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相向车辆43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相向车辆43的眩光。然而,右前照灯R-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位于比相向车辆43靠内侧的位置,右前照灯R-HL的光照射到比边界线靠相向车辆43侧的区域,会对相向车辆43造成眩光。
图2的(c)表示对于左前照灯L-HL,通过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来进行配光控制,而对于右前照灯R-HL,不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地进行配光控制的情况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均位于比前行车辆42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前行车辆42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前行车辆42的眩光。另外,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均位于比相向车辆43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相向车辆43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相向车辆43的眩光。然而,遮光区域会形成为比所需程度更大,例如,在相向车辆43的后方,人44要横穿道路的情况下,由于要横穿道路的人44存在于遮光区域,从而可能产生驾驶员无法视觉确认到该要横穿道路的人44的情况。
对此,为了避免上述不良情况,根据图3对本发明的配光控制进行说明。在此,与图2同样地,仅示出了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检测角度与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遮光区域的右端的边界线、即该遮光区域与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并对遮光区域的右端和右侧照射区域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对于左前照灯L-HL,通过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来进行配光控制,而对于右前照灯R-HL,假定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通过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修正来进行配光控制。由此,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均位于比前行车辆42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前行车辆42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前行车辆42的眩光。另外,右前照灯R-HL和左前照灯L-HL的右侧照射区域的边界线均位于比相向车辆43靠外侧的位置,比边界线靠相向车辆43侧的区域为遮光区域,能够防止对相向车辆43的眩光。而且,对于右前照灯R-HL,以假定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而设定遮光区域的右端的方式,通过对由车辆角度检测部求出的检测角度进行修正,从而进行配光控制。因而,在不使得遮光区域形成为比所需程度更大的情况下能够使照射区域为最大,在相向车辆43的后方存在要横穿道路的人44的情况下,驾驶员也能够视觉确认到该要横穿道路的人44。
下面,对上述的配光控制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此,为了容易理解,分为图4的(a)和(b),根据图4的(a)说明左前照灯L-HL的配光控制,根据图4的(b)说明右前照灯L-HL的配光控制。
在图4的(a)中,在设从摄像头21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检测角度为θd,设从摄像头21到前行车辆42的距离为L1,设摄像头21与左前照灯L-HL的车宽方向安装位置差为L2,设摄像头21与左前照灯L-HL的前后方向安装位置差为L3,设左前照灯L-HL的遮光区域的右端的角度即视差修正后的照射角度为θlc的情况下,照射角度θlc由下式表示。
tanθlc=(L1*tanθd+L2)/(L1-L3)...(1)
可根据上式求出照射角度θlc,通过按照求出的照射角度θlc对左前照灯L-HL进行实施了视差修正的配光控制,能够防止对前行车辆42的眩光。
接着,在图4的(b)中,设从摄像头21到前行车辆42的右端的检测角度为θd,设摄像头21与右前照灯R-HL的车宽方向安装位置差为L2,设摄像头21与右前照灯R-HL的前后方向安装位置差为L3,设相向车辆43的车宽为L4,设车道之间的宽度为L5,设从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到摄像头2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L6,设右前照灯R-HL的遮光区域的右端的角度即修正后的照射角度为θrc。关于假想为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中的、假想为处于最接近本车辆41的距离L6的相向车辆43,可使用检测角度θd、相向车辆43的车宽L4、车道间的宽度L5通过下式表示距离L6。
L6=(L5+L4/2)/tanθd...(2)
另外,照射角度θrc可由下式表示。
tanθrc*(L6-L3)=L5+L4/2-L2...(3)
若将式(3)的L6置换为式(2),则成为如下所示的情况。
tanθrc*{(L5+L4/2)/tanθd-L3)}=L5+L4/2-L2...(4)
在此,由于假定相向车辆43存在于死角,因此无法检测相向车辆43的车宽L4。因此,对于相向车辆43的车宽L4,预先设定固定值。但是,若按照小型车将相向车辆43的车宽L4设定为过小的值,则修正后的角度θrc将被设定为较小的值,遮光区域的范围变小。于是,在车宽更宽的大型车作为相向车辆43存在于死角的情况下,会对该相向车辆43造成眩光。另外,关于设定车道间的宽度L5,既可以通过从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等取得信息来求出,也可以预先设定固定值。
在图5中示出按照上式,针对改变了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的情况下的右前照灯R-HL,假定了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的修正角度的计算结果。图5表示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为10米至80米之间的每5米的检测角度θd、修正角度θrc、修正量θd-θrc。随着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变大,检测角度θd、修正角度θrc、修正量θd-θrc都变小。例如,在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为20米时,修正量θd-θrc为0.34度,与此相对,在距离L1为30米的情况下修正量θd-θrc为0.24度,在距离L1为40米的情况下修正量θd-θrc为0.18度。即,在进行修正直至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成为20米的情况下,将前照灯的分辨率设为0.34度即可,但在进行修正直至距离L1成为30米的情况下,则需要使前照灯的分辨率适应至0.24度,而在进行修正直至距离L1成为40米的情况下,则需要使前照灯的分辨率适应至0.18度。因此,也可以对于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设定规定的距离作为基准值,在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比该基准值小的情况下,进行假定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的修正,在与前行车辆42的距离L1为该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假定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的修正。在不进行假定了存在于死角的相向车辆43的修正的情况下,也可以取而代之,实施对左前照灯L-HL进行的基于摄像头21与左前照灯L-HL的设置位置差的视差修正。由此,能够根据前照灯的分辨率的规格进行本发明的修正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防止对存在于对向车道的相向车辆43的眩光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本车辆41在行驶车道上行驶的情况下,能够同样地应用于在超车车道上行驶的前行车辆。在该情况下,将相向车辆43置换为该前行车辆即可。另外,在本车辆41在超车车道上行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在行驶车道上行驶的前行车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左前照灯L-HL形成的遮光区域的右端,通过对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来确定,对于右前照灯R-HL形成的遮光区域的右端,假定在死角存在相向车辆43,通过对检测角度进行修正来确定。与此相对,在应用于在行驶车道上行驶的前行车辆的情况下,对于右前照灯R-HL形成的遮光区域的左端,通过对检测角度进行视差修正来确定,对于左前照灯L-HL形成的遮光区域的左端,假定在死角存在行驶于行驶车道上的前行车辆,通过对检测角度进行修正来确定。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左侧行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海外等右侧行驶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左右反转来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21拍摄车辆来进行车辆检测,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或者在此基础上,使用LiDAR(光探测和测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毫米波雷达、声纳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及与其等同的范围。
标号说明
1:车辆用灯具系统、2:配光控制系统、3:车辆用灯具、21:摄像头、22:图像处理装置、23:配光控制装置、31:车辆角度检测部、32:遮光区域确定部、33:配光信号输出部、41:本车辆、42:前行车辆、43:相向车辆、44:人、L-HL:左前照灯、R-HL:右前照灯。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灯具系统,其具有:
第1前照灯和第2前照灯,它们分别安装于本车辆的前方左侧和前方右侧;
车辆检测装置,其配设于所述本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检测存在于所述本车辆的前方的前方车辆;以及
配光控制装置,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前方车辆的左右外缘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的配光,
在检测到前行车辆作为所述前方车辆时,所述配光控制装置以形成遮光区域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的配光,该遮光区域使得不会对从所述车辆检测装置观察的所述前行车辆导致的死角产生眩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中,
所述配光控制装置通过对从所述车辆检测装置到所述前行车辆的左右外缘的位置的检测角度进行修正,确定所述遮光区域的范围,
利用视差进行所述修正来确定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本车辆的前方左侧的第1前照灯形成的第1遮光区域的右端和所述本车辆的前方右侧的第2前照灯形成的第2遮光区域的左端,所述视差是从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到所述前行车辆的左右外缘位置的角度相对于所述检测角度的差,
假定在所述死角存在其他车辆而进行所述修正来确定所述第1遮光区域的左端和所述第2遮光区域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中,
所述配光控制装置通过对从所述车辆检测装置到所述前行车辆的左右外缘位置的检测角度进行修正,确定所述遮光区域的范围,
利用视差进行所述修正来确定所述遮光区域中的、所述本车辆的前方右侧的第1前照灯形成的第1遮光区域的左端和所述本车辆的前方左侧的第2前照灯形成的第2遮光区域的右端,所述视差是从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到所述前行车辆的左右外缘位置的角度相对于所述检测角度的差,
假定在所述死角存在其他车辆而进行所述修正来确定所述第1遮光区域的右端和所述第2遮光区域的左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系统,其中,
在所述前行车辆存在于距所述本车辆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时,所述配光控制装置利用视差进行所述修正来确定所述第1遮光区域和所述第2遮光区域的两端,所述视差是从所述第1前照灯和所述第2前照灯到所述前行车辆的左右外缘位置的角度相对于所述检测角度的差。
CN202211308365.1A 2021-10-25 2022-10-25 车辆用灯具系统 Pending CN1160220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725A JP2023063737A (ja) 2021-10-25 2021-10-25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JP2021-173725 2021-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2060A true CN116022060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8365.1A Pending CN116022060A (zh) 2021-10-25 2022-10-25 车辆用灯具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3737A (zh)
CN (1) CN1160220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3737A (ja) 202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3669B2 (ja) 車両用前照灯制御装置
JP5680573B2 (ja) 車両の走行環境認識装置
EP1513103B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EP3156283B1 (en) Illumination appartus for vehicle
JP5500265B2 (ja) 車両用配光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配光制御方法
EP3489086B1 (en) Controlling device for vehicle headlight,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ehicle headlight
WO2013080363A1 (ja) 車両用配光制御システム
JP5313638B2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2005350010A (ja) ステレオ式車外監視装置
US20210162916A1 (en) Vehicle light-projection controlling device, vehicle light-projection system, and vehicle light-projection controlling method
US11704910B2 (en) Vehicle detecting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system
CN114514143A (zh) 配光控制装置、车辆位置检测装置、车辆用灯具系统、配光控制方法以及车辆位置检测方法
CN111098776B (zh) 前照灯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11253222A (ja) 前方領域検出装置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US20230142677A1 (en) Vehicle headlight
CN114829198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照明系统的方法
US10870386B2 (en) Vehicle lamp
CN116022060A (zh) 车辆用灯具系统
JP5643877B2 (ja)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2013147111A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点灯制御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
US20240116428A1 (en) Vehicle headlight
JP2013079043A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点灯制御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
CN209776290U (zh) 车辆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CN209776291U (zh) 车辆检测装置以及车辆用灯具系统
CN114867639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照明系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