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5545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5545A
CN116015545A CN202211598895.4A CN202211598895A CN116015545A CN 116015545 A CN116015545 A CN 116015545A CN 202211598895 A CN202211598895 A CN 202211598895A CN 116015545 A CN116015545 A CN 116015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data
audio
data
play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88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建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88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55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5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5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音频播放技术领域,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方法包括:接收目标音频数据;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因此,本申请可以在不检测该目标音频数据的质量的情况下,而是在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就指示该第二设备继续发送后续要传输的音频数据。避免因数据传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发送端重复发送该目标音频数据而延误后续的音频数据的发送。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播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用户拥有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蓝牙耳机的技术也跟着快速进步。为了方便用户工作和生活,用户习惯使用蓝牙耳机播放用户终端的音频数据,如何提高音频数据的传输效率是目前对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音频数据;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音频数据。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接收到目标音频数据之后,如果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从而第二设备收到确认信息之后,可以继续发送后续的音频数据,也就是说,可以在不检测该目标音频数据的质量的情况下,而是在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就指示该第二设备继续发送后续要传输的音频数据。避免因数据传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发送端重复发送该目标音频数据而延误后续的音频数据的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操作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流程的交互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用户拥有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蓝牙通信的技术也跟着快速进步。目前,为了方便用户工作和生活,某个电子设备可以与外部设备蓝牙连接,以便用户能够控制该电子设备向所连接的设备发送数据。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无线音频播放设备、显示器等内部设置有蓝牙模块且能够与其他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交互数据的设备,该无线音频播放设备可以包括蓝牙耳机或蓝牙音箱等。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与蓝牙耳机连接之后,如果电子设备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频文件,电子设备会将该该音频文件发送至蓝牙设备。示例性地,以电子设备和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为例,蓝牙连接可以包括基于蓝牙通信协议建立的蓝牙通信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蓝牙连接可以包括建立蓝牙物理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蓝牙连接可以包括建立蓝牙逻辑链路,例如ACL(Asychronous Connect ion Or iented);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立蓝牙连接也可以包括在前述链路的基础上建立音频传输协议或其他的数据传输协议,例如蓝牙音频传输模型协定(Advanced Aud io Di str ibut ion Profi le,A2dp)和免提协议(Hands-free Profi le,HFP)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连接建立完成不包括建立某些音频传输通道,例如同步面向连接链路(Synchronous Connect ion Or iented,SCO)和CIS等,而是有相关音频业务时或预设条件下才建立SCO或CIS等音频传输通道,也就是说,建立蓝牙连接时不会立马建立音频传输通道,而是等待有业务触发时才建立相应的音频传输通道以进行相关业务的传输。可以理解的,不同的蓝牙通信方式适用的蓝牙协议可能不同,因此对应建立的通信链路和相关传输协议可能会存在差异,可以参考相关蓝牙标准的规定,相关蓝牙连接中一些过程也可以参考相关蓝牙标准的规定,也可以随相关标准的变化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断开蓝牙连接可以与建立蓝牙连接相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二者中的蓝牙连接也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建立蓝牙连接可以是建立ACL等逻辑链路,但是断开蓝牙连接可能是断开逻辑链路和上层通信协议。一般来说,断开底层链路后上层协议也会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断开蓝牙连接可以理解为断开两个设备之间的所有蓝牙通信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断开蓝牙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断开上层协议。在一些实施例中,断开蓝牙连接意味着两个设备之间不能基于蓝牙链路进行点对点的传输。
如图1所示,在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之间建立完蓝牙连接之后,电子设备的音频播放模块(Aud io)将待播放的音频文件解码之后得到该音频文件对应的多个脉冲编码调制(Pu l se Code Modu l at ion,PCM),即PCM数据,然后,将该PCM数据放入PCM数据队列,为了便于PCM数据的传输,需要基于电子设备和蓝牙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的蓝牙协议所支持的编码格式对该PCM数据编码,以得到编码后的数据,例如,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 io Layer I I I,MP3)、高级音频编码(Advanced Aud io Cod ing,AAC)、Windows媒体音频(Windows Med ia Aud io,WMA)等有损编码方式,还可以是无损压缩可以包括无损音频压缩编码(Free Loss less Aud ioCodec,FLAC)等无损编码方式。
该编码后的数据可以命名为音频数据,然后,将音频数据写入数据队列中,电子设备基于该数据队列中的各个音频数据的顺序依次发送每个音频数据。通常,电子设备会将该数据队列中的队列头的数据向蓝牙耳机发送,在该队列头的数据成功发送至电子设备之后,蓝牙耳机将该队列头的数据删除,位于该队列头之后的邻近数据成为新队列头的数据,等待电子设备的发送。蓝牙耳机在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时候,会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到该音频数据,例如,校验所接收到的音频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如果确定正确接收到该音频数据,则发送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接收到ACK之后,确定允许发送新数据,删除编码队列头的数据,按照前述的方式继续发送编码队列内的音频数据。如果蓝牙耳机确定未成功接收到该音频数据,则发送无应答字符(negat ive acknowledgment,NAK),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该NAK判定当前不允许发送新数据,蓝牙耳机未成功接收到该音频数据,所以,会再次发送一次,直至接收到该音频数据对应的ACK。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电子设备在发送数据A的时候,由于目前只有在接收到ACK的情况下,才会继续发送数据A之后的数据B,而如果接收到NAK,会重复发送数据A,会导致电子设备多次发送设备A,而导致电子设备分配更多的时间片给蓝牙模块,而导致Wi-Fi等其他的通信方式的时间片降低,造成其他通信的性能被降低,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并未限定音频播放设备当前同时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数量,下面针对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至少两个电子设备为例,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假设该音频播放设备为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如图2所示,蓝牙耳机210可以同时连接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其中,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设备。
如图3所示,在蓝牙耳机210已经与第一设备101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设备102期望与蓝牙耳机210建立蓝牙连接,第二设备102作为新设备需要获取蓝牙耳机210的蓝牙地址,则蓝牙耳机210进入配对状态,以便第二设备102可以扫描到蓝牙耳机210。蓝牙耳机210进入配对状态并且与第一设备101断开连接,然后,第二设备102开始扫描蓝牙耳机210,例如,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扫描请求,该扫描请求内携带有第二设备102的蓝牙地址,蓝牙耳机210响应该扫描请求,基于该第二设备102的蓝牙地址发送扫描响应至第二设备102,第二设备102解析该扫描响应,获取到蓝牙耳机210的蓝牙地址,然后,第二设备102基于蓝牙耳机210的蓝牙地址发送连接请求,蓝牙耳机210响应该连接请求建立与第二设备102的蓝牙连接。但是,此时蓝牙耳机210虽然与第二设备102建立了连接,但是,蓝牙耳机210与第一设备101的蓝牙连接断开。
所以,在蓝牙耳机210与第二设备102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210与第一设备101曾经建立过蓝牙连接,即第一设备101与蓝牙耳机210已经有连接记录,因此,蓝牙耳机210可以不必进入配对状态,此时有两种方式将第一设备101再与蓝牙耳机210连接上:蓝牙耳机210在与第二设备102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蓝牙耳机210自动回连第一设备101;另外,还可以是用户在第一设备101上再次点击连接蓝牙耳机210。
经过上述操作,就能够实现蓝牙耳机210同时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保持蓝牙连接,即一拖二场景。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针对蓝牙耳机同时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上述提及的因NAK导致某个数据在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被多次重复发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是上述的蓝牙耳机,当然,也可以是蓝牙音箱等其他的能够播放音频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该方法包括:S401至S402。
S401:接收目标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同时连接有多个电子设备,其中,在连接多个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是音频播放设备通过一种通信协议与多个电子设备连接,例如,音频播放设备通过蓝牙通信协议同时连接多个电子设备,还可以是音频播放设备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例如,音频播放设备通过蓝牙连接一个电子设备且通过Wi-Fi连接另一个电子设备。因此,该第一音频设备可以是与音频播放设备连接的任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设置有数据队列,该数据队列作为该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队列,该发送端按照预设发送顺序依次发送该数据队列内的音频数据。如表1所示,该数据队列的一种表达方式。
表1
序号 音频数据
1 数据1
2 数据2
n 数据n
则该目标音频数据为该数据队列中的一个数据,该数据队列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02: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目标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确认信息可以是前述的ACK。
可以理解的是,音频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目标音频数据之后,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示例性地,与音频播放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在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身份标识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因此,音频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目标音频数据的时候,也同时能够接收到该目标音频数据对应的身边标识,基于该身份标识能够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对应的发送端的身份。
在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之后,若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则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指示第二设备继续发送该目标音频数据之后的待发送的音频数据。为便与描述,可以将目标音频数据命名为第一音频数据,将数据队列中位于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顺序之后的音频数据命名为第二音频数据。则在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之后,若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则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指示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音频数据。所以,在发送端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设备的情况下,音频播放设备可以直接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发送端,指示发送端发送第二音频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音频数据可以是发送端的音频数据发送顺序中位于第一音频数据之后的数据,例如,以前述表1为例,假设第一音频数据为数据1,则第二音频数据为数据2,因此,在第二设备发送数据1之后,音频播放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1后,可以不必对该数据1校验或者不必确定该数据1的质量,而直接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响应该确认信息继续发送数据2。避免因数据传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因无法及时成功的接收到确认信息而重复发送该第一音频数据而延误第二音频数据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条件用于表征该发送端处于通信通道传输质量低于预设质量的状态和/或处于第一播放模式,其中,若发送端处于通信通道传输质量低于预设质量的状态,则表示该发送端和音频播放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的数据传输质量不佳,例如,该通信通道的带宽过低,那么发送端使用该通信通道发送数据的时候,容易导致数据发送不成功,则基于图1的逻辑,可能会导致发动端多次重复发送该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预设条件用于表征该发送端处于通信通道传输质量低于预设质量的状态,示例性地,预设条件为传输带宽低于阈值,也就是说,音频播放设备和发送端之间的通信通道的传输带宽低于阈值,其中,该阈值可以是基于实际情况设定的值,例如,音频播放设备和发送端之间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满足使用需求的最低带宽,或者,该阈值可以是音频播放设备和发送端之间的通信通道的默认带宽。也就是说,当音频播放设备和发送端之间的通信通道的传输质量可以是因为外界干扰而导致传输质量下降,也可以是通信通道的传输带宽被降低而导致通信通道的传输质量下降。例如,在发送端电量不足时被降低传输带宽,或,在发送端和其他端一起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的时候,该发送端被降低传输带宽。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预设条件还可以是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也就是说,发送端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端处于第一播放模式。该发送端在第一播放模式下,发送端处于对音频数据的发送质量要求不高的状态,即对发送实时性的需求程度高于对发送质量的需求程度的状态。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发送端处于第一播放模式是指,发送端处于音频播放的业务中,并且指示播放待播放音频数据的播放设备以低于音量阈值的音量播放发送端发送的音频数据或不播放发送端发送的音频数据。因此,第二设备处于第一播放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被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后以第一播放音量播放或不播放,其中,第一播放音量低于音量阈值。该音量阈值可以是一个较小的数值,如果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音频数据的播放音量低于该音量阈值,则用户无法正常听到该音频,即无法被用户的听觉感知,如果播放音量大于或等于音量阈值,则能够被用户正常听到。例如,该音量阈值可以是15分贝,则第一播放音量可以是小于15分贝的音量值,例如,为0分贝。
因此,预设条件包括传输带宽低于阈值和处于第一播放模式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在发送端(即第二设备)满足该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音频播放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该发送端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后,不必对该第一音频数据校验,直接发送确认信息至发送端,指示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一音频数据之后的第二音频数据。
为了解决该一拖二场景下所存在的该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是上述的蓝牙耳机,当然,也可以是蓝牙音箱等其他的能够播放音频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该方法包括:S501至S506。
S501:接收目标音频数据。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播放设备同时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例如,该音频播放设备为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同时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可以通过该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音频数据,也都可以向该音频播放设备传输音频数据。
S502:判断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是不是第二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在第二设备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之前,第二设备被设置为满足前述的预设条件,例如,该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被设置为低于阈值和/或该目标设备被设置为第一播放模式。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则第一设备被设置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设备被设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但是,并不限定该只能是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示例性地,假设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具有音频播放业务,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在播放音频文件,二者播放的音频文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并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通过音频播放设备播放所播放的音频文件的声音信号,则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两个设备同时使用音频播放而造成数据传输的干扰,则会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降低,即该第二设备与音频播放设备之间的第二蓝牙通信的传输带宽被设置为低于阈值,第一设备与音频播放设备之间的第一蓝牙通信的传输带宽保持大于或等于阈值,使得音频播放设备会分配更多的带宽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以保证第一设备的音频数据播放的播放实时性和播放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具有音频播放业务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在第二播放模式下播放各自所需播放的音频文件,例如,第一设备播放第一音频文件,第二设备播放第二音频文件,则音频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和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时候,将两个音频数据融合之后播放。从而用户通过该音频播放设备,能够在第一音频文件的音频背景里听到第二音频文件的音频,或在第二音频文件的音频里听到第一音频文件的音频。其中,第二播放模式与第一播放模式相反,即在发送端处于第二播放模式下,发送端发送的音频数据被音频播放设备以第二播放音量播放,其中,该第二播放音量大于或等于音量阈值,例如,该第二播放音量可以是80分贝,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具有音频播放业务场景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其中之一处于第一播放模式,另一个处于第二播放模式,具体地,后续将通过几个示例分别阐述。
因此,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均执行音频播放业务的场景下,将第二设备设置为满足预设条件,将第一设备设置为不满足预设条件。如前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向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音频数据的时候,会同时将该第一设备的第一身份标识和第二设备的第二身份标识发送至音频播放设备,音频播放设备在检测到接收到目标音频数据之后,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对应的身份标识为第一身份标识还是第二身份标识,如果该目标音频数据的身份标识为第二身份标识,就能够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
S503: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
如果S502的判断结果为音频播放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是第二设备,也就是说,音频播放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发送目标音频数据,则音频播放设备可以直接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如果S502的判断结果为音频播放设备当前接收到的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不是第二设备,则由于当前连接的两个设备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以,如果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不是第二设备,则可以判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一设备,则执行S504。
S504:判断所述目标音频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
假设该目标音频数据为目标音频数据,如果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是第一设备,而第一设备不满足预设条件,所以,基于默认的处理方式,需要判断该目标音频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其中,该判断所述目标音频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的实施方式为,获取该目标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判断该数据质量是否低于预设质量,如果低于预设质量,则判定目标音频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其中,该数据质量可以是指数据的完整性,即音频播放设备对目标音频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得到校验结果,该校验结果可以是指目标音频数据的完整度,如果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完整度大于完整度阈值,则判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高于预设质量,即判定该目标音频数据被正确接收,如果该目标音频数据的完整度不大于完整度阈值,则判定该目标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即判定该目标音频数据未被正确接收。
S505:发送重传信息至第一设备。
如果确定该目标音频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则表征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音频数据未成功发送至该音频播放设备,所以,音频播放设备发送重传信息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响应该重传信息重新发送该目标音频数据至音频播放设备,直至音频播放设备成功接收到该目标音频数据或者目标音频数据的重传次数超过阈值。
S506: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一设备。
另外,如果该音频播放设备检测到该目标音频数据被成功接收到,则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基于该确认信息发送在目标音频数据之后的待发送的音频数据。
因此,结合上述S503至S506可以看出,针对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设备,音频播放设备未对该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做校验,而是在确定接收到该第二设备的音频数据之后直接发送确认信息至该第二设备,指示第二设备继续发送后续的音频数据。而针对未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对接收到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做检验,在确定该数据质量不低于预设质量的情况下,再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一设备,指示第一设备继续发送后续的音频数据,而在确定接收的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的情况下,发送重传信息至该第一设备,指示该第一设备重传该音频数据。
下面将采用示例,阐述上述的数据处理过程,其中,假设目标音频数据为第一音频数据,位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之后待发送的音频数据为第二音频数据。
假设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通过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音频文件,例如,第一设备播放第一音频文件,第二设备播放第二音频文件,并且第一设备处于第二播放模式,第二设备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且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满足预设条件的设备为第二设备,其处于第二播放模式下播放第二音频文件,则在所述第一设备在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下的设备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预设音频的情况下,音频播放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假设用户期望在同一时刻音频播放设备只发出第一设备的播放的音频文件的声音,第二设备播放的音频文件被静音播放,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都会被音频播放设备存储,但是,只有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会被音频播放设备播放出声音,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不会被播放设备播放出声音。
所以,音频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音频数据的时候,若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则存储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不播放该第一音频数据,且发送确认信息至第二设备,指示第二设备继续发送第一音频数据之后的第二音频数据,如果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一设备,如果该第一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指示第一设备重新发送该第一音频数据,如果该第一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质量,则以第二播放音量播放该第一音频数据,且播放的音量大于音量阈值,具体地,该第二播放音量基于第一设备的设定。因此,在第一设备的使用者在通过音频播放设备播放第一音频文件的情况下,音频播放设备静音播放第二音频文件,并且,音频播放设备只要能够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就会指示第二设备继续发送后续音频数据,而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只有在数据质量不低于预设质量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发送音频数据,所以,对于第一播放模式的第二设备,由于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并不会播放出声,也即不会被听到,所以,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质量如何,用户无法感知,因此,从用户听觉体验的角度考虑,可以不必对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校验,也不必只有在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不低于预设质量的情况下,才允许第二设备继续发送后续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作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设备,其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以及传输带宽低于阈值,而第一设备在第二播放模式下播放第一音频文件。如图6所示,假设第一设备为设备A,第二设备为设备B,设备A和设备B都处于音频播放的业务下,例如,设备A播放歌曲,设备B处于语音通话,或,设备A播放歌曲,设备B处于语音通话,或者,设备A和设备B都在播放歌曲。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同时播放音频的时候,为了避免两个设备播放的音频的混淆,则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一个设备设置为第一播放模式并且将该处于第一播放模式的设备的带宽降低,示例性地,将第二设备设置为处于第一播放模式并且传输带宽低于阈值。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通过蓝牙通信与音频播放设备连接为例,降低第二设备的蓝牙带宽,所以,音频播放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音频数据的时候,先确定当前是否已经将第二设备的蓝牙带宽降低,即音频播放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传输带宽是否低于预设阈值,如果第二设备的蓝牙带宽已经被降低,则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对应的发送端是否为第二设备,即是否为Mute设备,该Mute设备是指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下播放音频的设备。如果该第二设备的蓝牙带宽未被降低,则将该第二设备的蓝牙带宽降低,即传输带宽被设置为低于阈值,然后,再执行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对应的发送端是否为第二设备的操作。
如果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是Mute设备即第二设备,则直接发送ACK至第二设备,指示第二设备继续发送第一音频数据之后的音频数据,如果不是Mute设备,则表示发送第一音频数据为设备A,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如果是,发送ACK至设备A,设备A继续发送第一音频数据之后的第二音频数据,如果该第一音频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则发送NAK至设备A,设备A再次发送第一音频数据。
如图7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是上述的蓝牙耳机,当然,也可以是蓝牙音箱等其他的能够播放音频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该方法包括:S701至S703。
S701:接收第一音频数据。
S702: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
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S701和S702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703:若所述第二设备由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且所述第一设备由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所述目标缓存内至少存储有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该S703的执行步骤并不限定在S702之后,也就是说,在该第二设备被设置为满足预设条件之后,可以持续监测该第二设备是否由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如果是,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内的所有音频数据删除。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二设备处于预设条件下,由于未对该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进行验证,则在该第二设备切换至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播放该第二设备在处于预设条件的时间段内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而导致音频播放质量较差,所以,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发送的所有音频数据删除,从而避免播放该音频数据。
请再次参考图6,以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且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为例,假设,当前的预设条件为设备B的蓝牙带宽被降低且处于第一播放模式,在设备B处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设备A正常发送音频数据并且被蓝牙耳机播放,设备B发送的音频数据被音频播放设备存储而不播放。在设备B退出预设条件,即在设备B恢复蓝牙传输的带宽和unMute状态的情况下,其中,该unMute状态是指第二播放模式。例如,触发该设备B退出预设条件的方式为,设备A停止播放音频。然后,蓝牙耳机清除已经接收的设备B发送的音频数据,避免在设备B处于预设条件的过程中发送的音频数据不合格而导致被播放。
音频播放设备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有音频数据删除之后,即将目标缓存清空之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继续发送还未发送的音频数据。还是以图6中的设备A和设备B为例,假设设备B在播放第一音频文件的时候,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括data1、data2、data3、data4、data5…data10,其中,data1、data2、data3是设备B在处于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当设备A停止播放,设备B的蓝牙带宽被恢复,即传输带宽大于阈值且处于第二播放模式下,蓝牙耳机将接收到的data1、data2、data3,并指示设备B继续发送该data1、data2、data3之后的数据,即未发送的音频数据,也就是说,蓝牙耳机此时从data4开始接受,由于设备B变为非预设条件,则设备A变成处于预设条件,则上述的目标设备变为设备A,则设备B发送的音频数据只有在数据质量不低于预设质量,蓝牙耳机才会发送ACK,否则就要发送NAK指示设备B重新发送。
当然,也可以是在设备B被切换为非预设条件之后,蓝牙耳机指示设备B重新发送该第一音频文件的音频数据,也就是说,若所述第二设备由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且所述第一设备由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之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将被清空的所有音频数据重新发送。以前述的data1、data2、data3、data4、data5…data10为例,指示设备B将data1、data2、data3重新发送,以及发送该data1、data2、data3之后的音频数据,也就是说,再次从data1开始发送所有的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音频播放设备可以为每个设备分配一个对应的缓存,示例性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第一缓存和第二缓存,第一缓存用于存放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第二缓存用于存放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则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的实施方式为,将音频播放设备的第二缓存清空,即目标缓存包括第二缓存。另外,考虑到第一设备此时由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即第一设备此时处于第一播放模式下播放音频,那么也可以将第一缓存内的音频数据清空,即将第一设备所发送的音频数据清除,这并不会影响用户对第一设备所播放的音频的听觉感受,即目标缓存还可以包括第一缓存和第二缓存。其中,前述缓存可以是音频播放设备内的aud io buffer。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播放的音频文件的播放优先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而如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优先级不同,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满足预设条件的设备的优先级较低,优先级的高低用于表征针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用户更希望收听到优先级较高的设备播放的音频。
所以,若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若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播放优先级;若所述优先级满足指定优先级条件,则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也就是说,在确定所接收到是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之后,需要确定该第一音频数据的发送端的音频播放优先级是否满足指定优先级条件,则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发送端,如果不满足,则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若所述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发送重传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指示所述第二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第一音频数据。
假设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且第二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则该指定优先级条件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播放优先级小于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频播放优先级。也就是说,相比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的播放优先级不高。其中,播放优先级与设备当前正在播放音频的音频文件的音频类型相关,例如,预先设定音频类型与音频播放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基于该优先级能够确定每个设备的音频播放优先级,该音频类型可以是音频文件的格式类型,例如,MP3、WAV等音频格式,另外,该播放优先级与设备当前正在播放音频的音频文件的应用程序相关,可预先设定各个应用程序与音频播放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例如,通话APP的音频播放优先级高于音乐类APP。
请参阅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800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1和发送单元802。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一音频数据。
发送单元802,用于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传输带宽低于阈值和处于第一播放模式的至少一种,其中,在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播放模式下,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被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后以第一播放音量播放或不播放,所述第一播放音量。进一步地,接收单元8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处于第二播放模式下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预设音频的情况下,接收目标音频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播放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被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后以第二播放音量播放,所述第二播放音量大于或等于音量阈值。
进一步地,发送单元80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不低于阈值的情况下,设置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低于阈值;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
进一步地,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包括删除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由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且所述第一设备由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所述目标缓存内至少存储有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数据。
进一步地,删除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之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将被清空的音频数据重新发送。
进一步地,删除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之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继续发送还未发送的音频数据。
进一步地,发送单元80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被配置为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若所述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发送重传信息至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目标音频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音频播放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音频播放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音频播放设备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音频播放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 l Signa l Process 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 l d-Programmab 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 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 l Process ing Un 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 ics Process 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 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音频播放设备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10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 itory computer-readab le storage med 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10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10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音频数据;
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传输带宽低于阈值和处于第一播放模式的至少一种,其中,在所述第二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播放模式下,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被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后以第一播放音量播放或不播放,所述第一播放音量低于音量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处于第一播放模式,所述接收目标音频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在处于第二播放模式下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预设音频的情况下,接收目标音频数据,其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播放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被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接收后以第二播放音量播放,所述第二播放音量大于或等于音量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不低于阈值的情况下,设置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带宽低于阈值;
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设备由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且所述第一设备由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切换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状态,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所述目标缓存内至少存储有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之后,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将被清空的音频数据重新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音频播放设备的目标缓存清空之后,还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继续发送还未发送的音频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数据质量,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被配置为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若所述数据质量低于预设质量,发送重传信息至所述第一设备,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重新发送所述目标音频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同时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音频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音频数据的发送端为第二设备,发送确认信息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被配置为满足预设条件。
10.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211598895.4A 2022-12-12 2022-12-1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6015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8895.4A CN116015545A (zh) 2022-12-12 2022-12-1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8895.4A CN116015545A (zh) 2022-12-12 2022-12-1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5545A true CN116015545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32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8895.4A Pending CN116015545A (zh) 2022-12-12 2022-12-1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5545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9722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Pi-Fen Lin Wireless headset device capable of providing balanced stereo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60373899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Loose Cannon Systems, Inc. Portable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20170046123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providing sound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70214966A1 (en) * 2016-01-26 2017-07-27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Audio and video play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80289095A1 (en) * 2015-05-14 2018-10-11 Peclet Limited Helmet with audio features
CN108769431A (zh) * 2018-07-03 2018-11-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089246A (zh) * 2018-08-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45739A (zh) * 2018-09-30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889957A (zh) * 2019-03-25 2019-06-14 北京昆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双向音频传输系统及其语音选歌方法
CN111224693A (zh) * 2019-11-27 2020-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耳机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050916A (zh) * 2021-04-09 2021-06-2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50917A (zh) * 2021-11-02 2022-02-15 北京恒安嘉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74538A (zh) * 2022-06-30 2022-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226080A (zh) * 2021-04-21 2022-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接收、发送方法、音频接收装置和音频发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79722A1 (en) * 2008-05-09 2009-11-12 Pi-Fen Lin Wireless headset device capable of providing balanced stereo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80289095A1 (en) * 2015-05-14 2018-10-11 Peclet Limited Helmet with audio features
US20160373899A1 (en) * 2015-06-22 2016-12-22 Loose Cannon Systems, Inc. Portable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20170046123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providing sound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70214966A1 (en) * 2016-01-26 2017-07-27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Audio and video play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8769431A (zh) * 2018-07-03 2018-11-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089246A (zh) * 2018-08-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45739A (zh) * 2018-09-30 2019-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889957A (zh) * 2019-03-25 2019-06-14 北京昆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双向音频传输系统及其语音选歌方法
CN111224693A (zh) * 2019-11-27 2020-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耳机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050916A (zh) * 2021-04-09 2021-06-2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26080A (zh) * 2021-04-21 2022-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接收、发送方法、音频接收装置和音频发送装置
CN114050917A (zh) * 2021-11-02 2022-02-15 北京恒安嘉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74538A (zh) * 2022-06-30 2022-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NSINGTON: "希望在多台设备上使用同一副耳机?试试可连接多台设备的音频切换器",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www.kensington.com/zh-cn/News-Index---Blogs--Press-Center/%E4%B8%AD%E5%9B%BD/%E5%B8%8C%E6%9C%9B%E5%9C%A8%E5%A4%9A%E5%8F%B0%E8%AE%BE%E5%A4%87%E4%B8%8A%E4%BD%BF%E7%94%A8%E5%90%8C%E4%B8%80%E5%89%AF%E8%80%B3%E6%9C%BA%E8%AF%95%E8%AF%95%E5%8F%AF%E8%BF%9E%E6%8E%A5%E5%A4%9A%E5%8F%B0%E8%AE%BE%E5%A4%87%E7%9A%84%E9%9F%B3%E9%A2%91%E5%88%87%E6%8D%A2%E5%99%A8/> *
ROY FRIEDMAN ET.AL: "On power and throughput tradeoffs of WiFi and Bluetooth in smartphones", 2011 PROCEEDINGS IEEE INFOCOM, 30 June 2011 (2011-06-30) *
黄强: "基于蓝牙的移动音乐播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April 2011 (2011-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956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bluetooth headphone
US81897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short voice message
JP7302006B2 (ja) Bluetoothデバイ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14079382A1 (zh) 语音传输方法、终端、语音服务器及语音传输系统
KR20070104968A (ko) 모바일 메신저 서비스 이용 중 음성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EP3273705B1 (en) Controlling bluetooth multimedia devices
JP2008131354A (ja) 音声送信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WO2021197317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
EP3745813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luetooth device
CN111527733A (zh) 控制双模蓝牙低能耗多媒体装置
CN105704338A (zh) 一种混音方法、混音设备及系统
CN110880949B (zh) 一种蓝牙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4598C (zh) 电子邮件自动发送方法及其移动终端和无线移动终端装置
US821398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TTY device for hard-of-hearing or speech-disabled pers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10224024A1 (en) Bluetooth audio system with low latency, and audio source and audio sink thereof
EP1179932A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w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signals
CN11601554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449208A (zh) 语音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51745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TW201101860A (e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4666776A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5160115A (ja) 電話装置
JP2007096982A (ja) 情報送信装置、送信条件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474575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87936A (zh) 语音对讲方法、对讲终端以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