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4304B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14304B CN116014304B CN202310323444.8A CN202310323444A CN116014304B CN 116014304 B CN116014304 B CN 116014304B CN 202310323444 A CN202310323444 A CN 202310323444A CN 116014304 B CN116014304 B CN 1160143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 pole
- assembly
- utmost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袋、电极组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包装袋包括: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本体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收容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收容腔连通,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第一开口,第一极柱组件将第一开口封闭,第一极柱组件和本体绝缘,第一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柱组件,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第二开口,第二极柱组件将第二开口封闭,第二极柱组件和本体绝缘,第二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极柱组件,本申请提出的电化学装置节约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的空间,提高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也迅速扩展,已经从最初的手机、摄像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扩展至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大功率高能量要求的大型电动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软包电池绝大多数采用极耳直出的结构,电芯头部封装区域空间利用率低,严重阻碍了电芯能量密度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改善了电池头部封装区域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袋、电极组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包装袋设置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所述包装袋包括: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或同一侧,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将所述第一开口封闭,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所述本体绝缘,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将所述第二开口封闭,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和所述本体绝缘,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本申请中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在密封收容腔的同时还充当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节约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的空间,提高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拓宽了电化学装置的应用范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腔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收容腔的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开口,以便于分别安装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卷绕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卷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卷绕部的另一端,所述卷绕部呈绕卷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围成贯穿式的所述收容腔,以形成本体。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卷绕部包括聚丙烯层、金属层和尼龙层,所述聚丙烯层、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尼龙层依次叠置,所述金属层的长度既大于所述聚丙烯层的长度又大于所述尼龙层的长度,所述金属层的长度超出所述聚丙烯层及所述尼龙层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形成卷绕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卷绕部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或圆形,所述矩形或圆形截面为中空结构,卷绕部的中空部分为收容腔,收容腔用于为电极组件提供安装空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第一绝缘粘接件、第一基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绝缘粘接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第一基体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粘接件且插接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绝缘粘接件面向所述收容腔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粘接件将所述第一限位部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
和/或,
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第二绝缘粘接件、第二基体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绝缘粘接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第二基体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粘接件且插接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绝缘粘接件面向所述收容腔的表面,所述第二绝缘粘接件将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设置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分别密封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还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建立了电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厚度为0.8~2毫米,和/或,
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厚度为0.8~2毫米,实现密封收容腔的同时降低了对收容腔的占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极柱组件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以连接第一极耳和第一极柱组件,以及连接第二极耳和第二极柱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包装袋包括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本体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收容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收容腔连通。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第一开口,第一极柱组件将第一开口密封。第一极柱组件与本体绝缘设置,第一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柱组件并构成电性连接。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第二开口,第二极柱组件将第二开口密封,通过密封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将收容腔密封。第二极柱组件和本体绝缘,第二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极柱组件并构成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极耳堆放在电化学装置的头部,本申请中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在密封收容腔的同时还充当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节约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的空间,提高了电化学装置头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拓宽了电化学装置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卷绕部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第一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第二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与现有技术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对比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铝塑膜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得到的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铝塑膜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结构;
图2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本体成型过程中得到的电化学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100,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包装袋1、电极组件2、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包装袋1设置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用于提供收容空间,电极组件2收容于收容腔11。第一极耳3收容于收容腔11,第一极耳3的一端与电极组件2连接。第二极耳4收容于收容腔11,第二极耳4的一端与电极组件2连接。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包装袋1包括本体12、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本体12为包装袋1的主体部分,本体12设有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和收容腔11,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均与收容腔11连通。第一极柱组件13设置于第一开口111,第一极柱组件13将第一开口111密封。第一极柱组件13与本体12绝缘设置,第一极耳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柱组件13并构成电性连接。第二极柱组件14设置于第二开口112,第二极柱组件14将第二开口112密封,通过密封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可将收容腔11密封。第二极柱组件14和本体12绝缘,第二极耳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极柱组件14并构成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极耳堆放在电化学装置100的头部,本申请中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在密封收容腔11的同时还充当电化学装置100的正负极,节约了电化学装置100头部的空间,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头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拓宽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应用范围。
请参阅图2,图2中X轴所示的方向为本体12的长度方向,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分别位于本体12的两端,即第一开口111位于本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开口112位于本体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以便于分别安装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
请参阅图1,图1中X轴所示的方向为本体12的长度方向,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收容腔11贯穿本体12,以使收容腔11的一端的端口形成第一开口111,收容腔11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112,以便于分别安装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
对于上述本体12,请参阅图3,图3为本体12的展开结构示意图。本体12包括卷绕部121、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2呈片状,第一连接部122连接于卷绕部12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23呈片状,第二连接部123连接于卷绕部121的另一端。卷绕部121为本体12的主体部分,卷绕部121由片状卷绕形成。加工时,卷绕图3中的卷绕部121,使卷绕部121呈绕卷装,将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连接,以围成上述贯穿式的收容腔11。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拼接焊或胶水密封或纳米注塑。
对于上述卷绕部121,请参阅图4,卷绕部121包括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依次叠置,形成中间层材质为金属的卷绕部121。图4中X轴所示方向为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的长度方向,聚丙烯层121a的长度和尼龙层121c的长度基本相等,金属层121b的长度既大于聚丙烯层121a的长度又大于尼龙层121c的长度。金属层121b的长度超出聚丙烯层121a及尼龙层121c的部分位于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金属层121b的长度超出聚丙烯层121a及尼龙层121c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
对于上述卷绕部121,请参阅图2至图4,卷绕部121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或圆形,该矩形或圆形截面为中空结构,卷绕部121的中空部分为收容腔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成型后的本体12大致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并且圆柱和长方体具有上述收容腔11。
对于上述本体12,本体12的材料为铝塑膜,本体12的材质并不局限为铝塑膜。铝塑膜包括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依次叠置,其中,金属层121b的材质为铝。
本体12围成上述贯穿式的收容腔11的过程为本体12的成型工艺,现以铝塑膜为例,来阐述以铝塑膜为原材料来生产本体12的成型工艺,本体12成型工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方式。
成型工艺一:
步骤一、请参阅图4,图4中X轴所示方向为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的长度方向,图4中Y轴所示方向为聚丙烯层121a、金属层121b和尼龙层121c的厚度方向。去除铝塑膜长度方向两端的聚丙烯层121a和尼龙层121c,并使铝塑膜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裸露的金属层121b。其中,铝塑膜长度方向两端的裸露的金属层121b分别为图3中的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之间的部分为卷绕部121。
去除铝塑膜的聚丙烯层121a和尼龙层121c的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聚丙烯层121a和尼龙层121c沿X轴方向的两侧均去除5~10毫米。请参阅图3,沿铝塑膜的厚度方向(Y轴所示的方向)观察,聚丙烯层121a和尼龙层121c的去除区域相互重叠。
步骤二、请参阅图3,将卷绕部121卷绕成预设形状,并使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相互靠近。其中,预设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和长方体状,并且圆柱和长方体具有上述收容腔11。
步骤三、请参阅图2,将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连接,以形成本体12。其中,第一连接部122和第二连接部12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拼接焊或胶水密封或纳米注塑。
成型工艺二:
请参阅图11,将铝塑膜200折弯,以使铝塑膜200形成如图12所示的第一弯折部201和第二弯折部202,第一弯折部201和第二弯折部202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将图12中的第二弯折部202远离第一弯折部201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弯折部203,第三弯折部203与第一弯折部201平行。对第三弯折部203远离第二弯折部202的一端进行冲坑,以形成如图13所示的第四弯折部204和第五弯折部205。第四弯折部204与第二弯折部202平行。第五弯折部205可为平面或弧面,其中,第五弯折部205为平面时与第一弯折部201平行。
请参阅图13,将第五弯折部205远离第四弯折部204的一端折弯,以形成图14中的第六弯折部206。
请参阅图15,将第一弯折部201远离第二弯折部202的一端折弯,以形成第七弯折部207,第七弯折部207与第二弯折部202平行,第七弯折部207远离第一弯折部201的一端与第六弯折部206贴合。将第六弯折部206与第七弯折部207连接,以形成如图9所示的本体12。其中,第六弯折部206与第七弯折部207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热复合密封连接。
成型工艺三:
请参阅图16,将铝塑膜200折弯,以使铝塑膜200形成如图17所示的第一侧边301和第二侧边302,第一侧边301和第二侧边302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将图17中的第二侧边302远离第一侧边301的一端折弯,以形成如图18所示的第三侧边303,第三侧边303与第一侧边301平行。
将图18中第三侧边303远离第二侧边302的一端折弯形成如图19所示的第四侧边304,第四侧边304与第二侧边302平行。将图18中第一侧边301远离第二侧边302的一端折弯形成如图19所示的第五侧边305,第五侧边305与第二侧边302平行。
请参阅图19,使用黏合剂306粘接第四侧边304和第五侧边305,以形成如图10所示的本体12。其中,黏合剂306包括但不限于胶水。
对于上述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请参阅图1和图5,图1和图5中的X轴方向均为本体12的长度方向,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第一极柱组件13的厚度为0.8~2毫米,使得第一极柱组件13在密封收容腔11的同时降低对收容腔11空间的占用。
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第二极柱组件14的厚度为0.8~2毫米,使得第二极柱组件14在密封收容腔11的同时降低对收容腔11空间的占用。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为两种材质不同的金属片。
对于上述第一极耳3和第一极柱组件13,第一极耳3的另一端和第一极柱组件13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了第一极耳3,同时还使第一极耳3和第一极柱组件13之间建立了电性连接。
对于上述第二极耳4和第二极柱组件14,第二极耳4的另一端和第二极柱组件14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了第二极耳4,同时还使第二极耳4和第二极柱组件14之间建立了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8,其中,图8中上方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化学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下方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电化学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采用本申请结构的电化学装置100的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的厚度均为1.2毫米。以现有技术中长度为65毫米的电化学装置100为对照,其中,现有技术中长度为65毫米的电化学装置100的头部的极耳的长度L1为4.0毫米,且极柱的厚度L2为0.1毫米。因此,采用本申请结构的电化学装置100获得的空间收益为:(4.0+0.1-1.2-1.2)/65*100%=2.6%,即采用本申请结构的电化学装置100沿长度方向(图1中X轴所示的方向)可获得2.6%的收益,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拓宽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应用范围。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位于本体12的同一侧,以便于分别安装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
对于上述第一极柱组件13,请参阅图6,第一极柱组件13包括第一绝缘粘接件131、第一基体132和第一限位部133。
第一基体132大致呈板状,第一基体132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111的尺寸。第一限位部133位于收容腔11内,第一限位部133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尺寸,可避免第一限位部133从第一开口111滑出。第一基体132靠近电极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33连接,以实现固定。
第一绝缘粘接件131设置于收容腔11的内壁。第一基体132穿设于第一绝缘粘接件131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11,在固定第一基体132的同时还密封了第一开口111。第一限位部133与第一绝缘粘接件131朝向收容腔11的表面抵接,因此,第一限位部133与第一绝缘粘接件131紧密连接,并且,第一绝缘粘接件131将第一限位部133固定于收容腔11的内壁,以避免第一限位部133晃动。第一极耳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33。
对于上述第二极柱组件14,请参阅图7,第二极柱组件14包括第二绝缘粘接件141、第二基体142和第二限位部143。
第二基体142大致呈板状,第二基体142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112的尺寸。第二限位部143位于收容腔11内,第二限位部143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112的尺寸,可避免第二限位部143从第二开口112滑出。第二基体142靠近电极组件2的二端与第二限位部143连接,以实现固定。
第二绝缘粘接件141设置于收容腔11的内壁。第二基体142穿设于第二绝缘粘接件141且插接于第二开口112,在固定第二基体142的同时还密封了第二开口112。第二限位部143与第二绝缘粘接件141朝向收容腔11的表面抵接,因此,第二限位部143与第二绝缘粘接件141紧密连接,并且,第二绝缘粘接件141将第二限位部143固定于收容腔11的内壁,以避免第二限位部143晃动。第二极耳4的另二端连接于第二限位部143。
综上所述,包装袋1包括本体12、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本体12设有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和收容腔11,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均与收容腔11连通。第一极柱组件13设置于第一开口111,第一极柱组件13将第一开口111密封。第一极柱组件13与本体12绝缘设置,第一极耳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柱组件13并构成电性连接。第二极柱组件14设置于第二开口112,第二极柱组件14将第二开口112密封,通过密封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可将收容腔11密封。第二极柱组件14和本体12绝缘,第二极耳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极柱组件14并构成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极耳堆放在电化学装置100的头部,本申请中第一极柱组件13和第二极柱组件14在密封收容腔11的同时还充当电化学装置100的正负极,节约了电化学装置100头部的空间,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头部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拓宽了电化学装置100的应用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图未示),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100,电化学装置100的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包装袋、电极组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包装袋设置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袋包括: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将所述第一开口封闭,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所述本体绝缘,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将所述第二开口封闭,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和所述本体绝缘,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
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腔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收容腔的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本体由铝塑膜弯折围合而成,以形成所述收容腔贯穿所述本体的结构;
所述本体包括卷绕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卷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卷绕部的另一端,所述卷绕部呈绕卷状,且由片状卷绕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胶水密封或纳米注塑连接,以围成贯穿式的所述收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包括聚丙烯层、金属层和尼龙层,所述聚丙烯层、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尼龙层依次叠置,所述金属层的长度既大于所述聚丙烯层的长度又大于所述尼龙层的长度,所述金属层的长度超出所述聚丙烯层及所述尼龙层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或圆形,所述矩形或圆形截面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厚度为0.8~2毫米,和/或,
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厚度为0.8~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极柱组件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是通过超声焊接或激光焊接固定。
6.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23444.8A CN116014304B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23444.8A CN116014304B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14304A CN116014304A (zh) | 2023-04-25 |
CN116014304B true CN116014304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603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23444.8A Active CN116014304B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14304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753113U (zh) * | 2018-01-27 | 2018-08-21 | 林州朗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利用率电化学器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81156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Toyo Aluminium Kk | 蓄電用容器、蓄電用容器集合体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CN108428810B (zh) * | 2017-02-15 | 2021-03-0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包装膜及软包电池 |
CN209217030U (zh) * | 2019-01-14 | 2019-08-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CN113330626A (zh) * | 2020-09-03 | 2021-08-31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5461421B (zh) * | 2021-09-17 | 2024-04-16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胶纸、包含该胶纸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216055080U (zh) * | 2021-10-26 | 2022-03-15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CN115149073A (zh) * | 2022-08-02 | 2022-10-0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2023
- 2023-03-30 CN CN202310323444.8A patent/CN1160143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753113U (zh) * | 2018-01-27 | 2018-08-21 | 林州朗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利用率电化学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14304A (zh) | 2023-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39592B2 (ja) | 段差構造を含む電池セル | |
CN102210053B (zh) | 堆叠的蓄电池 | |
CN110048068B (zh) | 二次电池 | |
US8999559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8258180B (zh) | 集流构件和电池 | |
JP2003115285A (ja) | 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及びリチウム二次単電池の接続構造体 | |
JP2006019292A (ja) |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
EP2052431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with top sealed portion of improved structure | |
JP7436116B2 (ja) | 電極タブ折り曲げ装置及び方法 | |
KR20200114784A (ko) |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 |
US20190013507A1 (en) | Stack-type battery | |
CN105938881B (zh) | 具有盖的可再充电电池 | |
KR20170021752A (ko) | 배터리 셀의 제조 방법 및 배터리 셀 | |
CN217544765U (zh) | 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US20190296388A1 (en) | Battery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 | |
KR101725901B1 (ko) | 계단 구조의 전극조립체에 대응하는 형상으로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 |
US9017850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100092860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210467900U (zh) |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 |
CN116014304B (zh) |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113661608A (zh) |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 |
CN218101461U (zh)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
CN212934723U (zh) | 一种方形电池及含有其的电动汽车 | |
CN2836245Y (zh) | 一种电池导出端子结构 | |
KR101746628B1 (ko) | 전극의 노출이 억제된 전지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