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9612A - 温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9612A
CN116009612A CN202211688927.XA CN202211688927A CN116009612A CN 116009612 A CN116009612 A CN 116009612A CN 202211688927 A CN202211688927 A CN 202211688927A CN 116009612 A CN116009612 A CN 116009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xternal circulation
heat transfer
transfer medium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89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磊
夏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x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x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x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x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89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9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9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9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含:内循环单元,所述内循环单元提供传热介质;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能够独立测控的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和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分别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第二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据此,能够独立地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

Description

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获得各方大力支持,各车企也在利好的环境下不断研发新结构电机及控制器。各种大功率、新结构的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对电机性能的测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效率。
现有技术中,在电机测试行业,常规的冷却方式是使用比例阀与换热器组合,直接对冷却液降温,再将冷却液通过串联方式依次进入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存在控温范围小、无法对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分别控制冷却条件的难题。
中国专利CN202210492338.8公开了一种电机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上述电机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当电机启动运行后,监测电机的电机温度;其中,电机上覆盖有降温装置;当电机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降温装置开启;周期性计算电机温度的温度变化值,基于温度变化值控制电机的转速。本发明能够避免电机温度过高而损毁,还可以使电机能够在保证温度不会过高的同时发挥出最大能效,提升了电机温度控制的可靠性。该方案增加了降温装置,虽然能扩大温控范围但是其温控范围还是手打电机覆盖降温装置降温能力的限制,并且增加了其他结构,对于电机测试来说造成了环境改变,不利于维持测试环境的单一性。
中国专利CN201210057682.0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驱动电机、电动水泵、电机散热器、电机控制器、加热器、管道及控制装置。该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加热器、电动水泵及电机散热器通过该管道依次连结形成一个循环通路,该管道内有冷却液在该通路中流动。该控制装置,设置于该加热器和驱动电机之间,该控制装置根据需要控制该加热器的工作。该方案直接对冷却液降温,再将冷却液通过串联方式依次进入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存在控上述控温范围小、无法对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分别控制冷却条件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于:温度控制范围较小,温度控制系统耦合性高、独立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的被控温器件独立的控制温度,且能够扩大温度控制范围。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目的在于实现被控器件的独立温度控制,扩大温度控制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含:
内循环单元,所述内循环单元提供传热介质;
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能够独立测控的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和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分别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第二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
优选地,所述内循环单元包含: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中存储传热介质;
加热器,加热器设置于储液罐处设置,通过加热器将储液罐中传热介质加热到第一温度,第一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并反馈控制加热器;
内循环泵,内循环泵能够将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泵出;
换热器,内循环泵出口的第一路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的管路经过换热器,通过热交换将第一路中的传热介质变为第二温度的传热介质;
比例阀,比例阀的第一入口连接内循环泵直接泵出的第二路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比例阀的第二入口连接经过换热器的第二温度的传热介质,通过控制混合的比例后成为第三温度的传热介质。
优选地,当第一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具有超温保护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第一温度达到最高允许温度时,在控制器中设定最高允许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立即断电,停止加热;第一温度最高能达到120℃;
换热器采用冷却循环模块,接入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接入的冷却液的温度位于7~32℃;
当第一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启动内循环泵,比例阀出口的第三温度的传热介质流入储液罐中,与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混合成为新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
在比例阀的出口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PID控制方法,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为反馈值,与传热介质的设定温度的温度值进行比较,调节比例阀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开度比例,控制第一路传热介质和第二路传热介质的混合量比例,循环直至第一温度至设定温度。
优选地,先启动加热器,将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附近,允许有超调量,即允许测得的第一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再启动内循环泵将测得的第一温度最终精准控制在设定温度处。
优选地,所述内循环单元还包含:
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安装在储液罐的顶部,安全阀的许用压力值能够调节,安全阀的许用压力值为1~3bar,当储液罐中的压力高于设定的许用压力值时,安全阀自动打开释放压力;在储液罐的顶部还设置压力表,用以观察储液罐中的压力;在储液罐的顶部还设置阻火器;
磁翻板液位计,所述磁翻板液位计设置在储液罐的侧面,并将液位通过变送器将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并显示在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装置上;
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设置在储液罐的侧面中下部;
内循环过滤器,设置在内循环泵和储液罐之间;
内循环入口压力表和内循环出口压力表,内循环入口压力表设置在内循环泵和内循环过滤器之间,内循环出口压力表设置在内循环泵出口处。
优选地,储液罐,用以存储设定温度的传热介质;所述内循环单元能够提供传热介质至设定温度;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与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并联连接到储液罐;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包含:第一外循环泵、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第一调节阀;根据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一外循环泵、第一调节阀;从第一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包含:第二外循环泵、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第二调节阀;根据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二外循环泵、第二调节阀;从第二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
第一外循环泵与第二外循环泵相互独立,第一调节阀与第二调节阀相互独立。
优选地,用于分别的控制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的温度;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在第一被控器件处设置第一交换器;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在第二被控器件处设置第二交换器;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第一温控管路模组还包含:第一外循环过滤器、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储液罐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外循环过滤器、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泵、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第一交换器、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一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回液口;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设置在第一流量计的上游与第一调节阀的下游之间,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外循环回流控制阀;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还包含:第二外循环过滤器、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储液罐出口依次连接,第二外循环过滤器、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泵、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第二交换器、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二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回液口;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设置在第二流量计的上游与第二调节阀的下游之间,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外循环回流控制阀。
优选地,第一状态包括第一流量、第一压力;第二状态包括第二流量、第二压力;
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与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分别独立地控制。
优选地,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控制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
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阀的开度,控制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含:内循环单元,所述内循环单元提供传热介质;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能够独立测控的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和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分别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第二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据此,能够独立地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内循环单元
110储液罐
111加热器
112第一温度传感器
113安全阀
114磁翻板液位计
115排液阀
116压力表
117阻火器
120内循环泵
121第一路
122第二路
123内循环过滤器
124内循环入口压力表
125内循环出口压力表
126出口
130换热器
131冷却液
140比例阀
141第一入口
142第二入口
143出口
144第二温度传感器
200外循环单元
210第一温控管路模组
211第一外循环泵
212第一流量计
213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
214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
215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
216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217第一调节阀
218第一外循环过滤器
219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
220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
221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
222第一外循环回流控制阀
260第二温控管路模组
261第二外循环泵
262第二流量计
263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
264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
265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
266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267第二调节阀
268第二外循环过滤器
269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
270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
300第一被控器件
400第二被控器件
T1第一温度
T2第二温度
T3第三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含:内循环单元100、外循环单元200。内循环单元100提供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可以为冷却液。外循环单元200通过能够独立测控的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和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分别对第一被控器件300和第二被控器件400进行温度控制。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中流动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中流动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
内循环单元100包含:储液罐110、加热器111、内循环泵120、换热器130、比例阀140。储液罐110中存储传热介质。加热器111设置于储液罐110处设置,通过加热器111将储液罐110中传热介质加热到第一温度T1,第一温度T1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2测量并反馈控制加热器111。内循环泵120能够将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泵出。内循环泵120出口的第一路121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的管路经过换热器130,通过热交换将第一路121中的传热介质变为第二温度T2的传热介质。比例阀140的第一入口141连接内循环泵120直接泵出的第二路122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比例阀140的第二入口142连接经过换热器130的第二温度T2的传热介质,通过控制混合的比例后成为第三温度T3的传热介质。
当第一温度T1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加热器111。加热器111具有超温保护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2测量到第一温度T1达到最高允许温度时,在控制器中设定最高允许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器111立即断电,停止加热。第一温度最高能达到120℃。
换热器130采用冷却循环模块,接入的冷却液131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接入的冷却液131的温度位于7~32℃。
当第一温度T1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启动内循环泵120,比例阀出口的第三温度T3的传热介质流入储液罐110中,与第一温度T1的传热介质混合成为新的第一温度T1的传热介质。在比例阀140的出口143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144,通过PID控制方法(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以第一温度传感器112测量的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144测量的温度值为反馈值,与传热介质的设定温度的温度值进行比较,调节比例阀140的第一入口141和第二入口142的开度比例,控制第一路121传热介质和第二路122传热介质的混合量比例,循环直至第一温度T1至设定温度。
先启动加热器111,将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附近,允许有超调量,即允许测得的第一温度T1高于设定温度,再启动内循环泵120将测得的第一温度T1最终精准控制在设定温度处。通过加热器能够将第一温度T1升高至小于或等于120℃。换热器13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为7~32℃。通过先加热再冷却的方式,通过比例阀140的混合后,传热介质能在温度范围20~120℃内精准的调控,而且,能够快速的到达设定温度处。能够适用于大部分乘用车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双通道测试的温度控制需求。
内循环单元100还包含:安全阀113、磁翻板液位计114、排液阀115、内循环过滤器123、内循环入口压力表124、内循环出口压力表125。安全阀113安装在储液罐110的顶部,安全阀113的许用压力值能够调节,安全阀113的许用压力值为1~3bar,1巴(bar)=100千帕(kPa),当储液罐110中的压力高于设定的许用压力值时,安全阀113自动打开释放压力。在储液罐113的顶部还设置压力表116,用以观察储液罐110中的压力。在储液罐110的顶部还设置阻火器117。磁翻板液位计114设置在储液罐110的侧面,并将液位通过变送器将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并显示在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装置上。排液阀115设置在储液罐110的侧面中下部。内循环过滤器123设置在内循环泵120和储液罐110之间。内循环入口压力表124设置在内循环泵120和内循环过滤器123之间,内循环出口压力表125设置在内循环泵120出口126处。
储液罐110用以存储设定温度的传热介质。内循环单元100能够提供传热介质至设定温度。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与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并联连接到储液罐110。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包含:第一外循环泵211、第一流量计212、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213和214、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215和216、第一调节阀217。根据第一流量计212、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213和214、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215和216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一外循环泵211、第一调节阀217。从第一调节阀217回流至储液罐110。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包含:第二外循环泵261、第二流量计262、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263和264、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265和266、第二调节阀267。根据第二流量计262、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263和264、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265和266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二外循环泵261、第二调节阀267。从第二调节阀267回流至储液罐110。
第一外循环泵211与第二外循环泵261相互独立,第一调节阀217与第二调节阀267相互独立。
此时,储液罐110中传热介质的温度偏离设定温度,再启动内循环单元100将传热介质的温度控制至设定温度处。
用于分别的控制第一被控器件300和第二被控器件400的温度。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在第一被控器件300处设置第一交换器。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13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14。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15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16。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在第二被控器件400处设置第二交换器。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63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64。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65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66。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210还包含:第一外循环过滤器218、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219、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220、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221。储液罐110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外循环过滤器218,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219,第一外循环泵211,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220,第一流量计212,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15或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13,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13或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15(此两个传感器213、215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第一交换器(位于第一被控器件300处),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14或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16、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16或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14(此两个传感器214、216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第一调节阀217,回流至储液罐110回液口。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221,设置在第一流量计212的上游与第一调节阀217的下游之间,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221上设置有第一外循环回流控制阀222。第一外循环回流控制阀222可以设置为开关阀,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221用来将第一调节阀217控制的流量和压力的多余的传热介质回流至储液罐110中。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260还包含:第二外循环过滤器268、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269、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270、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图中未示);储液罐110出口依次连接:第二外循环过滤器268,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269,第二外循环泵261、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270,第二流量计262,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65或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63,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263或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65(此两个传感器263、265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第二交换器(位于第二被控器件400处),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64或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66,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66或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264,第二调节阀267,回流至储液罐110回液口。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设置在第二流量计262的上游与第二调节阀267的下游之间,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外循环回流控制阀。第二外循环回流控制阀可以设置为开关阀,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用来将第二调节阀267控制的流量和压力的多余的传热介质回流至储液罐110中。
第一状态包括第一流量、第一压力。第二状态包括第二流量、第二压力。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与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分别独立地控制。第一流量能够通过第一流量计212测量,第一压力通过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15和/或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16测量。第二流量能够通过第二流量计262测量,第二压力通过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265和/或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266测量。
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217的开度,控制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
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阀267的开度,控制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
控制器可以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发明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外循环单元,采用双通道并联管路,可以分别控制进入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第一被控器件300和第二被控器件400的实施例)的传热介质的流量和压力,能够满足大部分乘用车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双通道测试需求;本发明提供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内循环单元,传热介质经过先加热后冷却,传热介质的可调温度范围可达20~12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内循环单元,所述内循环单元提供传热介质;
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能够独立测控的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和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分别对第一被控器件和第二被控器件进行温度控制;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第二温控管路模组中流动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单元包含: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中存储传热介质;
加热器,加热器设置于储液罐处设置,通过加热器将储液罐中传热介质加热到第一温度,第一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并反馈控制加热器;
内循环泵,内循环泵能够将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泵出;
换热器,内循环泵出口的第一路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的管路经过换热器,通过热交换将第一路中的传热介质变为第二温度的传热介质;
比例阀,比例阀的第一入口连接内循环泵直接泵出的第二路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比例阀的第二入口连接经过换热器的第二温度的传热介质,通过控制混合的比例后成为第三温度的传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具有超温保护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第一温度达到最高允许温度时,在控制器中设定最高允许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立即断电,停止加热;第一温度最高能达到120℃;
换热器采用冷却循环模块,接入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接入的冷却液的温度位于7~32℃;
当第一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启动内循环泵,比例阀出口的第三温度的传热介质流入储液罐中,与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混合成为新的第一温度的传热介质,
在比例阀的出口处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PID控制方法,以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为反馈值,与传热介质的设定温度的温度值进行比较,调节比例阀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开度比例,控制第一路传热介质和第二路传热介质的混合量比例,循环直至第一温度至设定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先启动加热器,将温度加热到设定温度附近,允许有超调量,即允许测得的第一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再启动内循环泵将测得的第一温度最终精准控制在设定温度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单元还包含:
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安装在储液罐的顶部,安全阀的许用压力值能够调节,安全阀的许用压力值为1~3bar,当储液罐中的压力高于设定的许用压力值时,安全阀自动打开释放压力;在储液罐的顶部还设置压力表,用以观察储液罐中的压力;在储液罐的顶部还设置阻火器;
磁翻板液位计,所述磁翻板液位计设置在储液罐的侧面,并将液位通过变送器将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并显示在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装置上;
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设置在储液罐的侧面中下部;
内循环过滤器,设置在内循环泵和储液罐之间;
内循环入口压力表和内循环出口压力表,内循环入口压力表设置在内循环泵和内循环过滤器之间,内循环出口压力表设置在内循环泵出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储液罐,用以存储设定温度的传热介质;所述内循环单元能够提供传热介质至设定温度;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与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并联连接到储液罐;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包含:第一外循环泵、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第一调节阀;根据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一外循环泵、第一调节阀;从第一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包含:第二外循环泵、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第二调节阀;根据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与控制器中设定值进行比较,调节第二外循环泵、第二调节阀;从第二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
第一外循环泵与第二外循环泵相互独立,第一调节阀与第二调节阀相互独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在第一被控器件处设置第一交换器;第一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一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在第二被控器件处设置第二交换器;第二外循环温度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压力传感器包含: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上游的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第二交换器的下游的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温控管路模组还包含:第一外循环过滤器、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储液罐出口依次连接,第一外循环过滤器、第一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一外循环泵、第一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一流量计、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第一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第一交换器、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第一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或第一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一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回液口;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设置在第一流量计的上游与第一调节阀的下游之间,第一外循环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外循环回流控制阀;
第二温控管路模组还包含:第二外循环过滤器、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储液罐出口依次连接,第二外循环过滤器、第二外循环泵进口压力表、第二外循环泵、第二外循环泵出口压力表、第二流量计、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第二外循环进入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进入压力传感器、第二交换器、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第二外循环流出压力传感器或第二外循环流出温度传感器、第二调节阀,回流至储液罐回液口;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设置在第二流量计的上游与第二调节阀的下游之间,第二外循环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外循环回流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7或8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状态包括第一流量、第一压力;第二状态包括第二流量、第二压力;
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与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分别独立地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度,控制第一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一流量和第一压力;
通过控制第二调节阀的开度,控制第二状态的传热介质的第二流量和第二压力。
CN202211688927.XA 2022-12-27 2022-12-27 温度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6009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8927.XA CN116009612A (zh) 2022-12-27 2022-12-27 温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8927.XA CN116009612A (zh) 2022-12-27 2022-12-27 温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9612A true CN116009612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8927.XA Pending CN116009612A (zh) 2022-12-27 2022-12-27 温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96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717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CN101395432B (zh) 热水供应器的异常检测装置
CN204225986U (zh) 基于热管理系统的动力分散式内燃动车组冷却系统
CN202807106U (zh) 一种飞机加油车供油系统
CN103670653A (zh) 用于车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JPS6018287B2 (ja) プラスチツク用型の冷却装置
CN216308230U (zh) 一种电热水冷式温度控制装置
CN212303766U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液循环测试装置
CN114939831B (zh) 一种冷却水与切割液的温控系统及温控方法
CN116009612A (zh) 温度控制系统
CN201166447Y (zh) 热水发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热泵热水系统
CN107271191B (zh) 发动机热平衡试验方法
CN110671185A (zh) 一种冷却调节系统及发动机
CN105822455A (zh)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换取热水的装置
CN213692127U (zh) 车辆及其电池动力系统
CN205594480U (zh) 一种中冷恒温系统
CN115266116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供油系统
CN114992958A (zh) 一种可调温度和流量的冷却水供给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4199576A (zh) 一种发动机试验进回油条件控制系统
CN103575545B (zh) 用于诊断电动车辆中的主动冷却系统的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49205B (zh) 一种水冷定压补液水箱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355525U (zh) 温控结构及具有该温控结构的制冷系统
CN112250038A (zh) 一种固体氢恒温反应氢气发生装置
CN207106109U (zh) 用于热泵空调的制冷剂加热系统
CN219638913U (zh) 用于发动机性能测试的冷却润滑介质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