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5650B -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5650B
CN116005650B CN202310305296.7A CN202310305296A CN116005650B CN 116005650 B CN116005650 B CN 116005650B CN 202310305296 A CN202310305296 A CN 202310305296A CN 116005650 B CN116005650 B CN 116005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ncrete pipe
pipe pile
pile bod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52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5650A (zh
Inventor
赵红艳
李锦程
蒋玉庆
郑伟
郭爱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52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5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5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5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5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5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一种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本体和接桩部,所述接桩部包括与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滑动插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圆台型的导向柱,所述连接柱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块,每个连接块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上开设有供连接块滑动插接的定位槽及供插接杆滑动插接的插接槽。本申请具有便于混凝土管桩接桩时对齐,提高混凝土管桩接桩时效率,进而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管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圆筒形的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端头板设置在桩身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上,钢套箍设置在桩身长度方向两端的侧壁上,端头板设置在钢套箍内。
目前混凝土管桩施工的设计要求深度通常较深,在进行混凝土管桩的打设时,单根混凝土管桩的长度难以满足施工设计要求,故多采用接桩的方式连接混凝土管桩。接桩是指将已经打入地下的混凝土管桩的顶端与即将打设的混凝土管桩的底端对齐后,将两根混凝土管桩进行固定,之后继续打设,固定方式多采用焊接。
在进行混凝土管桩的接桩时,一般由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下落进行对齐,对齐之后焊接固定,最后通过打桩设备打设混凝土管桩。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混凝土管桩的打设深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但在接桩对齐这一工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由于自上端被打桩设备吊起,桩身容易发生晃动,影响接桩对齐这一工序的效率,导致混凝土管桩接桩时效率较低,进而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混凝土管桩接桩时的效率,进而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本体和接桩部,所述接桩部包括与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滑动插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圆台型的导向柱,所述连接柱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块,每个连接块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上开设有供连接块滑动插接的定位槽及供插接杆滑动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插接杆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内,连接块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内。
之后利用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进行对齐。导向柱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部,对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进行下落过程中的导向,减小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在下落过程中的晃动对接桩对齐这一工序的影响,提高了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接桩效率,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开设有与插接槽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插接槽连通的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移动杆,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供移动杆滑动插接并与安装槽连通的固定槽,所述插接杆与移动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移动杆插接进固定槽内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块与定位槽的槽底抵接时,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杆滑动插接进固定槽内将混凝土管桩本体与连接柱固定。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向下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滑动槽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移动杆的一侧向内开设有随动槽,所述随动槽内滑动连接有随动块,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盖设随动槽的限位板,所述随动块与移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穿设限位板的随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固定杆外部的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块抵接定位槽的槽底时,插接块推动挡块与移动杆分离,挡块解除对移动杆的限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杆向靠近连接柱的方向运动至插接进固定槽内,将连接柱与混凝土管桩本体固定。此时移动杆通过随动杆带动随动块在随动槽内滑动,提高了移动杆在向靠近连接柱的方向运动过程中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与连接柱之间配合设置有用于固定接桩对齐后混凝土管桩本体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杆插接进固定槽内,将连接柱与混凝土管桩本体固定,进而在移动杆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配合使用,用于固定接桩对齐后的混凝土管桩本体。
可选的,所述导向柱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贯穿至连接柱下表面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槽壁开设有与固定槽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与固定槽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靠近移动槽的一侧为斜面,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为抵接第一楔块斜面的椎面,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移动块的上方设置有套设在支撑杆外部的随动板,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及支撑杆的周向均开设有供随动板滑动的连接槽,所述移动块与随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支撑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为锥状的套筒,所述随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随动板的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并缠绕在套筒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杆插接进固定槽的过程中,移动杆靠近第一楔块的一端穿过固定槽并带动第一楔块向靠近移动槽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楔块带动移动块向上运动,直至两个第一楔块相互抵接。
移动块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向上运动,随动板在连接槽内滑动,进而支撑杆带动螺纹杆和套筒均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提高了移动块与第一楔块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滑动插接于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楔块,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滑槽连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插接有第三楔块,所述第二楔块和第三楔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斜面并且两个斜面抵接,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壁向下开设有与第二滑槽连通的容纳槽,所述第二楔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容纳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容纳槽靠近连接柱的槽壁与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簧,所述移动槽的槽壁向外开设有与第三滑槽一一对应且与第三滑槽连通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靠近支撑杆一侧为斜面的第四楔块,所述第四楔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四滑槽的槽壁向上开设有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靠近支撑杆的槽壁与限位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紧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紧弹簧的作用下,限位块抵接限位槽远离连接柱的槽壁,第四楔块的斜面有部分伸出第四滑槽。当移动块在第一楔块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随动板于连接槽内向上滑动,当两个第一楔块相互抵接时,随动板的上表面抵接第四楔块的斜面。
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抵接第二楔块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的斜面和第三楔块的斜面相互作用,第二楔块带动第三楔块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
进而第三楔块带动第四楔块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在第四楔块斜面的作用下,随动板在连接槽内向下滑动。进而随动板带动牵引绳向下运动,缠绕在套筒上的牵引绳逐渐与套筒分离,带动套筒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运动。
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带动环形块下落的过程中,套筒向靠近环形块的方向运动,套筒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内。环形块继续下落,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的上表面,套筒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的槽壁,将连接柱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初步固定。
进而使得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连接柱及已经打设混凝土管桩本体初步固定,提高了后续对混凝土管桩本体焊接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向内开设有防脱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槽减小了牵引绳缠绕在套筒上与套筒提前分离的可能性,提高了接桩过程中牵引绳带动套筒向靠近环形块的方向运动,进而套筒锥形端面抵接环形槽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当打设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插接杆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内,连接块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内,在插接杆与插接槽滑动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抵接挡块并带动挡块在滑动槽内向下运动;
S2、当连接块与定位槽的槽底抵接时,挡块解除对移动杆的限制,通过第二弹簧带动移动杆向靠近连接柱的方向运动,直至移动杆插接进固定槽内将混凝土管桩本体与连接柱固定,之后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打设进地下,混凝土管桩本体的顶端与连接柱露出地面;
S3、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移动杆插接进固定槽并继续向靠近移动槽的方向运动,移动杆靠近移动槽的一端穿过固定槽抵接并带动第一楔块向靠近移动槽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楔块带动移动块向上运动,直至两个第一楔块相互抵接,移动块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向上运动,支撑杆带动螺纹杆和套筒均向上运动,随动板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在连接槽内滑动;
S4、在顶紧弹簧的作用下,限位块抵接限位槽远离支撑杆的槽壁,第四楔块的斜面有部分伸出第四滑槽,当两个第一楔块相互抵接时,随动板的上表面抵接第四楔块的斜面,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在下落的过程中,导向柱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部进行导向;
S5、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抵接第二楔块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的斜面和第三楔块的斜面相互作用,第二楔块带动第三楔块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三楔块带动第四楔块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随动板在第四楔块斜面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随动板带动牵引绳向下运动,缠绕在套筒上的牵引绳逐渐与套筒分离,带动套筒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运动;
S6、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带动环形块下落的过程中,套筒向靠近环形块的方向运动,套筒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内,环形块继续下落,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的上表面,套筒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的槽壁,将环形块初步固定进而将连接柱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初步固定;
S7、对混凝土管桩本体接桩处进行焊接固定,之后使用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打入地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打设深度符合设置规定的深度要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壁,插接杆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内,连接块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内,之后利用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导向柱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桩身内部进行下落过程中的导向,减小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在下落过程中的晃动对接桩对齐这一工序的影响,提高了混凝土管桩本体的接桩效率,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2.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抵接第二楔块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通过第三楔块带动第四楔块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第四楔块带动随动板在连接槽内向下滑动,进而随动板带动牵引绳向下运动,进而牵引绳带动套筒向靠近环形块的方向运动,套筒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内,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的上表面,套筒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的槽壁,将连接柱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初步固定,进而使得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连接柱及已经打设混凝土管桩本体初步固定,提高了后续对混凝土管桩本体焊接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插接杆和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固定槽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环形块和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管桩本体;11、定位槽;12、插接槽;13、安装槽;14、滑动槽;15、第二滑槽;16、第三滑槽;17、容纳槽;2、接桩部;21、连接柱;211、连接块;212、插接杆;213、固定槽;214、第四滑槽;215、限位槽;22、导向柱;3、移动杆;4、连接组件;41、挡块;42、第一弹簧;43、固定杆;431、随动槽;44、随动块;45、限位板;46、随动杆;47、第二弹簧;5、第一固定部;51、移动槽;52、第一滑槽;53、第一楔块;54、移动块;55、支撑杆;551、连接槽;56、随动板;561、第三弹簧;57、螺纹杆;58、套筒;581、防脱槽;59、牵引绳;6、第二固定部;61、第二楔块;62、第三楔块;63、滑块;631、抵紧弹簧;64、第四楔块;65、限位块;651、顶紧弹簧;7、环形块;7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管桩。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本体1和接桩部2,接桩部2包括连接柱21,连接柱21与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滑动插接。连接柱2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圆台型的导向柱22,且导向柱22的下端端面圆直径与连接柱21的端面圆直径相等,导向柱22的上端端面圆直径小于连接柱21的端面圆直径。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柱2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块211,每个连接块211远离连接柱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212,混凝土管桩本体1上开设有与连接块211分别一一对应的定位槽11和与插接杆212分别一一对应的插接槽12,连接块211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1内,插接杆212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12内。
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与插接槽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安装槽13与插接槽12连通,连接柱21上开设有固定槽213,固定槽213与安装槽13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槽213与安装槽13连通,安装槽13内设置有移动杆3,插接杆212与移动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用于将移动杆3滑动插接进固定槽213并固定。
当打设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21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将插接杆212与插接槽12,连接块211与定位槽11分别一一对应,插接杆212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12内,连接块211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1内。
当连接块211与定位槽11的槽底抵接时,在连接组件4的作用下,移动杆3滑动插接进固定槽213内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连接柱21固定。
打桩设备将固定有连接柱21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打设进地下,但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顶端与连接柱21露出地面,之后利用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进行对齐。
接桩对齐过程中导向柱22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部,对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进行下落过程中的导向,进而实现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接桩对齐定位,减小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在下落过程中的晃动对接桩对齐这一工序的影响,提高了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接桩效率,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槽13的槽壁向下开设有滑动槽14,连接组件4包括挡块41,挡块41滑动连接于滑动槽14内,挡块41与滑动槽14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
安装槽1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3,固定杆43靠近移动杆3的一侧向内开设有随动槽431,随动槽431内滑动连接有随动块44。固定杆43靠近移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5,限位板45能够盖设随动槽431,随动块44与移动杆3之间固定连接有随动杆46,随动杆46穿过限位板45并与限位板45滑动连接。
移动杆3与安装槽13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7,第二弹簧47套设在固定杆43的外部。
当连接柱21未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时,挡块41置于移动杆3靠近混凝土管桩本体1桩身内壁的一侧,且挡块41与移动杆3抵接,第二弹簧47处于压缩状态。
在连接柱21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1桩身内壁的过程中,插接杆212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12内,连接块211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1内。在插接杆212与插接槽12滑动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212抵接挡块41并带动挡块41在滑动槽14内向下运动。
当连接块211抵接定位槽11的槽底时,挡块41与移动杆3分离,解除对移动杆3的限制,在第二弹簧47的作用下,移动杆3向靠近连接柱21的方向运动至插接进固定槽213内,将连接柱21与混凝土管桩本体1固定。此时移动杆3通过随动杆46带动随动块44在随动槽431内滑动,提高了移动杆3在向靠近连接柱21的方向运动过程中的稳定。
如图2和图4所示,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连接柱21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配合使用,用于固定接桩对齐后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
导向柱22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移动槽51,移动槽51贯穿导向柱22和连接柱21,移动槽51的槽壁开设有第一滑槽52,第一滑槽52与固定槽213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滑槽52与相对应的固定槽213连通。
第一固定部5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52内的第一楔块53,第一楔块53靠近移动槽51的一侧为斜面,移动槽5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4,移动块54的下表面为椎面,且移动块54的下表面与第一楔块53的斜面抵接。
移动块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5,移动块54的上方设置有圆环型的随动板56,随动板56套设在支撑杆55的外部,移动槽51的内壁及支撑杆55的周向均开设有连接槽551,随动板56靠近外圆及内圆的部分均在连接槽551内滑动,移动块54与随动板5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561。
支撑杆55远离移动块54的一端外部固定连接有一对螺纹杆57,每个螺纹杆57均螺纹连接有套筒58,套筒58远离支撑杆55的一端为锥状,随动板56与套筒58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59,套筒58的外部周向开设有防脱槽581,牵引绳59远离随动板56的一端与套筒58固定连接并缠绕在防脱槽581内。
在移动杆3滑动插接进固定槽213并继续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移动杆3靠近第一楔块53的一端穿过固定槽213抵接并带动第一楔块53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因第一楔块53的斜面与移动块54的椎面相抵接,进而,第一楔块53带动移动块54向上运动,直至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
移动块54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55向上运动,随动板56在第三弹簧561的作用下在连接槽551内滑动,进而支撑杆55带动螺纹杆57和套筒58均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弹簧47处于压缩状态,提高了移动块54与第一楔块5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混凝土本体上开设有一对第二滑槽15,第二固定部6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5内的第二楔块61,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开设有第三滑槽16,第三滑槽16与第二滑槽15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三滑槽16与第二滑槽15连通,第三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楔块62。第二楔块61靠近第三楔块62的一侧及第三楔块62靠近第二楔块61的一侧均为斜面,且两个斜面相抵接。
第三滑槽16的槽壁向下开设有容纳槽17,容纳槽17与第二滑槽15连通,第三楔块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63,滑块63滑动连接于容纳槽17内,容纳槽17靠近连接柱21的槽壁与滑块63之间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簧631。
移动槽51的槽壁向外开设有第四滑槽214,第四滑槽214与第三滑槽16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第四滑槽214与第三滑槽16连通,第四滑槽214内滑动连接有第四楔块64,第四楔块64靠近支撑杆55的一侧为斜面。
第四楔块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5,第四滑槽214的槽壁向上开设有限位槽215,限位块65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15内,限位槽215靠近支撑杆55的槽壁与限位块65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紧弹簧651。
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块7,环形块7的内壁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71。
在顶紧弹簧651的作用下,限位块65抵接限位槽215远离支撑杆55的槽壁,第四楔块64的斜面有部分伸出第四滑槽214。抵紧弹簧631通过滑块63作用于第三楔块62,使得第三楔块62完全置于第三滑槽16内,同时使得第三楔块62和第二楔块61的斜面保持相抵接,进而第二楔块61的部分伸出第二滑槽15,置于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端面之上。
当移动块54在第一楔块5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随动板56于连接槽551内向上滑动,当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时,随动板56的上表面抵接第四楔块64的斜面。
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在下落的过程中,导向柱22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部进行导向。
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抵接第二楔块61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61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61的斜面和第三楔块62的斜面相互作用,第二楔块61带动第三楔块62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
进而第三楔块62带动第四楔块64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在第四楔块64斜面的作用下,随动板56在连接槽551内向下滑动。进而随动板56带动牵引绳59向下运动,缠绕在套筒58上的牵引绳59逐渐与套筒58分离,带动套筒58向远离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
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带动环形块7下落的过程中,套筒58向远离支撑杆55即靠近环形块7的方向运动,套筒58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71内。环形块7继续下落,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7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22的上表面,套筒58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71的槽壁,将环形块7初步固定进而将连接柱21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初步固定。
进而使得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连接柱21及已经打设混凝土管桩本体1初步固定,提高了后续对混凝土管桩本体1焊接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打设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21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插接杆212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12内,连接块211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1内。在插接杆212与插接槽12滑动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212抵接挡块41并带动挡块41在滑动槽14内向下运动;
S2、当连接块211与定位槽11的槽底抵接时,挡块41与移动杆3分离,解除对移动杆3的限制,通过第二弹簧47带动移动杆3向靠近连接柱21的方向运动,直至移动杆3插接进固定槽213内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连接柱21固定。之后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打设进地下,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顶端与连接柱21露出地面;
S3、在第二弹簧47的作用下,移动杆3插接进固定槽213并继续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移动杆3靠近移动槽51的一端穿过固定槽213抵接并带动第一楔块53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楔块53带动移动块54向上运动,直至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移动块54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55向上运动,支撑杆55带动螺纹杆57和套筒58均向上运动,随动板56在第三弹簧561的作用下在连接槽551内滑动;
S4、在顶紧弹簧651的作用下,限位块65抵接限位槽215远离支撑杆55的槽壁,第四楔块64的斜面有部分伸出第四滑槽214。当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时,随动板56的上表面抵接第四楔块64的斜面。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在下落的过程中,导向柱22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部进行导向;
S5、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抵接第二楔块61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61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61的斜面和第三楔块62的斜面相互作用,第二楔块61带动第三楔块62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三楔块62带动第四楔块64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随动板56在第四楔块64斜面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随动板56带动牵引绳59向下运动,缠绕在套筒58上的牵引绳59逐渐与套筒58分离,带动套筒58向远离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
S6、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带动环形块7下落的过程中,套筒58向靠近环形块7的方向运动,套筒58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71内。环形块7继续下落,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7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22的上表面,套筒58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71的槽壁,将环形块7初步固定进而将连接柱21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初步固定;
S7、对混凝土管桩本体1接桩处进行焊接固定,之后使用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打入地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打设深度符合设置规定的深度要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管桩本体(1)和接桩部(2),所述接桩部(2)包括与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滑动插接的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圆台型的导向柱(22),所述连接柱(21)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块(211),每个连接块(211)远离连接柱(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212),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上开设有供连接块(211)滑动插接的定位槽(11)及供插接杆(212)滑动插接的插接槽(12);
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开设有与插接槽(12)一一对应设置并与插接槽(12)连通的安装槽(13),每个所述安装槽(13)内均设置有移动杆(3),所述连接柱(21)上开设有供移动杆(3)滑动插接并与安装槽(13)连通的固定槽(213),所述插接杆(212)与移动杆(3)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移动杆(3)插接进固定槽(213)内的连接组件(4);
所述安装槽(13)的槽壁向下开设有滑动槽(14),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滑动连接于滑动槽(14)内的挡块(41),所述挡块(41)与滑动槽(14)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2),所述安装槽(1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3),所述固定杆(43)靠近移动杆(3)的一侧向内开设有随动槽(431),所述随动槽(431)内滑动连接有随动块(44),所述固定杆(43)固定连接有盖设随动槽(431)的限位板(45),所述随动块(44)与移动杆(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穿设限位板(45)的随动杆(46),所述移动杆(3)与安装槽(13)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固定杆(43)外部的第二弹簧(47);
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连接柱(21)之间配合设置有用于固定接桩对齐后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
所述导向柱(22)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贯穿至连接柱(21)下表面的移动槽(51),所述移动槽(51)的槽壁开设有与固定槽(213)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与固定槽(213)连通的第一滑槽(52),所述第一固定部(5)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52)内的第一楔块(53),所述第一楔块(53)靠近移动槽(51)的一侧为斜面,所述移动槽(5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4),所述移动块(54)的下表面为抵接第一楔块(53)斜面的椎面,所述移动块(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5),所述移动块(54)的上方设置有套设在支撑杆(55)外部的随动板(56),所述移动槽(51)的内壁及支撑杆(55)的周向均开设有供随动板(56)滑动的连接槽(551),所述移动块(54)与随动板(5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61),所述支撑杆(55)远离移动块(54)的一端沿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螺纹杆(57),所述螺纹杆(57)螺纹连接有远离支撑杆(55)的一端为锥状的套筒(58),所述随动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59),所述牵引绳(59)远离随动板(56)的一端与套筒(58)固定连接并缠绕在套筒(58)外部;
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15),所述第二固定部(6)包括滑动插接于第二滑槽(15)内的第二楔块(61),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滑槽(15)连通的第三滑槽(16),所述第三滑槽(16)内滑动插接有第三楔块(62),所述第二楔块(61)和第三楔块(6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为斜面并且两个斜面抵接,所述第三滑槽(16)的槽壁向下开设有与第二滑槽(15)连通的容纳槽(17),所述第三楔块(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容纳槽(17)滑动连接的滑块(63),所述容纳槽(17)靠近连接柱(21)的槽壁与滑块(63)之间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簧(631),所述移动槽(51)的槽壁向外开设有与第三滑槽(16)一一对应且与第三滑槽(16)连通的第四滑槽(214),所述第四滑槽(214)内滑动连接有靠近支撑杆(55)一侧为斜面的第四楔块(64),所述第四楔块(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5),所述第四滑槽(214)的槽壁向上开设有供限位块(65)滑动的限位槽(215),所述限位槽(215)靠近支撑杆(55)的槽壁与限位块(65)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紧弹簧(651),所述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块(7),所述环形块(7)的内壁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8)的外壁向内开设有防脱槽(581)。
3.一种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混凝土管桩,包括如下步骤:
S1、当打设混凝土管桩需接桩时,将连接柱(21)滑动嵌设进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壁,插接杆(212)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插接槽(12)内,连接块(211)滑动插接进相对应的定位槽(11)内,在插接杆(212)与插接槽(12)滑动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212)抵接挡块(41)并带动挡块(41)在滑动槽(14)内向下运动;
S2、当连接块(211)与定位槽(11)的槽底抵接时,挡块(41)解除对移动杆(3)的限制,通过第二弹簧(47)带动移动杆(3)向靠近连接柱(21)的方向运动,直至移动杆(3)插接进固定槽(213)内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与连接柱(21)固定,之后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打设进地下,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顶端与连接柱(21)露出地面;
S3、在第二弹簧(47)的作用下,移动杆(3)插接进固定槽(213)并继续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移动杆(3)靠近移动槽(51)的一端穿过固定槽(213)抵接并带动第一楔块(53)向靠近移动槽(51)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楔块(53)带动移动块(54)向上运动,直至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移动块(54)向上运动带动支撑杆(55)向上运动,支撑杆(55)带动螺纹杆(57)和套筒(58)均向上运动,随动板(56)在第三弹簧(561)的作用下在连接槽(551)内滑动;
S4、在顶紧弹簧(651)的作用下,限位块(65)抵接限位槽(215)远离支撑杆(55)的槽壁,第四楔块(64)的斜面有部分伸出第四滑槽(214),当两个第一楔块(53)相互抵接时,随动板(56)的上表面抵接第四楔块(64)的斜面,打桩设备将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吊起至一定高度后再缓慢下落,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在下落的过程中,导向柱(22)伸入待接桩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桩身内部进行导向;
S5、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抵接第二楔块(61)并继续下落的过程中,第二楔块(61)受挤压向下运动,第二楔块(61)的斜面和第三楔块(62)的斜面相互作用,第二楔块(61)带动第三楔块(62)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三楔块(62)带动第四楔块(64)向靠近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随动板(56)在第四楔块(64)斜面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随动板(56)带动牵引绳(59)向下运动,缠绕在套筒(58)上的牵引绳(59)逐渐与套筒(58)分离,带动套筒(58)向远离支撑杆(55)的方向运动;
S6、在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带动环形块(7)下落的过程中,套筒(58)向靠近环形块(7)的方向运动,套筒(58)锥形端面的尖部先进入环形槽(71)内,环形块(7)继续下落,当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下端面与已经打设好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上端面抵接时,环形块(7)的下表面抵接导向柱(22)的上表面,套筒(58)的锥形端面抵紧环形槽(71)的槽壁,将环形块(7)初步固定进而将连接柱(21)与待接桩的混凝土管桩本体(1)初步固定;
S7、对混凝土管桩本体(1)接桩处进行焊接固定,之后使用打桩设备将混凝土管桩本体(1)打入地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混凝土管桩本体(1)的打设深度符合设置规定的深度要求。
CN202310305296.7A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6005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5296.7A CN116005650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5296.7A CN116005650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5650A CN116005650A (zh) 2023-04-25
CN116005650B true CN116005650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037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5296.7A Active CN116005650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56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1827A (ja) * 2001-11-26 2003-08-08 Fumihiko Kamata 杭施工治具、補強杭および杭施工方法
CN211228483U (zh) * 2019-12-15 2020-08-11 建华建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N211816210U (zh) * 2019-12-24 2020-10-30 梁忠文 一种建筑基础带桩大头预应力管桩
CN214695550U (zh) * 2021-04-14 2021-11-12 广东悦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5290085U (zh) * 2021-07-08 2021-12-24 山东华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CN113756299B (zh) * 2021-09-18 2022-09-06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75235B (zh) * 2022-07-23 2023-09-01 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5650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05650B (zh) 一种混凝土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8695A (zh) 一种承台式电缆终端杆塔
CN109741932B (zh) 用于变压器高效生产的自动化系统
CN202227990U (zh) 梁底植筋成孔装置
CN212452606U (zh) 一种灌注桩桩管接头固定装置
KR101646739B1 (ko) 하강 장치
CN211419358U (zh) 一种混凝土静力切割吊装机构
CN111764294A (zh) 猫道板拆除方法
CN106996094A (zh) 一种用于拔出防渗墙接头管的全自动拔管机及其应用
CN210946320U (zh) 一种便梁的顶升侧移装置
CN22076802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桩
CN115928720B (zh) 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
CN114164856B (zh) 一种狭小空间先梁后柱提升矩形钢立柱对接安装方法
CN214245334U (zh) 一种路桥工程吊装式预制成品桥墩
CN214167089U (zh) 一种加气块机械分装夹具
CN112360526B (zh) 一种锚杆拔起装置
CN114541269B (zh) 桥梁顶升装置及连续多跨曲线梁桥同步调坡顶升方法
CN203603144U (zh) 一种长臂螺旋桩机钢筋笼安放装置
CN215718524U (zh) 一种槽口式钻杆快速对接装置
CN21911815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打桩装置
CN214424118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伸缩支架
CN218405430U (zh) 一种深水钢管桩精确定位装置
CN217758759U (zh) 一种砂浆锚杆辅助固定装置
CN217709455U (zh) 一种鸭胚接种用打孔装置
CN213446012U (zh) 一种隧道窑装车用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