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2508B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2508B
CN116002508B CN202310303437.1A CN202310303437A CN116002508B CN 116002508 B CN116002508 B CN 116002508B CN 202310303437 A CN202310303437 A CN 202310303437A CN 116002508 B CN116002508 B CN 116002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jaw
plate
limi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34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2508A (zh
Inventor
赵红艳
李锦程
蒋玉庆
郑伟
郭爱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exingyua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34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2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2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2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2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涉及预制桩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提升板,所述提升板的底部向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提升板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提升板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板转动至与所述提升板平行位置的旋转液压缸,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夹持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向靠近第二夹爪一侧移动的第一夹持液压缸,所述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向靠近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移动的第二夹持液压缸。本申请具有能够在夹持过程中对管桩进行翻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制桩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式一般为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采用每种施工方式都需要先将预应力混凝土管状进行夹持吊装,之后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竖直放置到指定的沉桩位置进行施工操作。
目前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装置,一般为采用两个夹板对地面上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夹持,之后通过夹持件上方的钢索结合预应力管桩自身的重量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处于竖直状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采用上述的夹持组件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夹持时,很容易造成管桩位置倾斜,从而增加沉桩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夹持过程中对管桩进行翻转的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包括提升板,所述提升板的底部向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提升板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提升板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板转动至与所述提升板平行位置的旋转液压缸,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夹持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向靠近第二夹爪一侧移动的第一夹持液压缸,所述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向靠近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移动的第二夹持液压缸,所述第一夹爪远离所述第二夹爪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远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嵌入所述夹持板的内部且与所述夹持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远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远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远离所述第二夹爪的一端嵌入所述夹持板内部且与所述夹持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板远离所述第二夹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的夹持槽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夹爪的上方靠近第二夹爪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二夹爪的上方靠近第一夹爪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导向杆,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远离第一夹爪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杆远离第二夹爪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杆,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杆插接的第一移动槽,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杆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接杆插接的第二移动槽,所述夹持板的一侧还设有对所夹持管桩的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靠近所述第一夹爪一侧的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与靠近所述第二夹爪一侧的夹持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液压缸与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杆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液压缸与所述第二限位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杆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用于对所述管桩的内壁进行抵接的第一限位夹爪,所述第二限位杆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用于对所述管桩的内侧壁进行抵接的第二限位夹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管桩进行夹持时,通过提升板下降至适合夹持的竖直位置,之后水平移动提升板,将夹持板带动至适合夹持的水平位置,将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上端与管桩抵接,之后开动第一夹持液压缸和第二夹持液压缸,当开动第一夹持液压缸时,第一夹持液压缸带动第一连板移动,第一连板带动第一夹爪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爪的一侧与管桩侧壁的抵接,同时开动第二夹持液压缸,第二夹持液压缸带动第二连板移动,第二连板带动第二夹爪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夹爪的一侧与管桩侧壁的抵接,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对管桩的夹持。
与此同时夹持板带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移动,使得第一限位夹爪和第二限位夹爪的一侧与管桩的端部抵接,从而确定夹持板所夹持管桩的位置,并且在夹持的同时,第一夹持液压缸带动第一限位杆移动,第一限位杆带动第一限位夹爪移动与管桩的内壁进行抵接,第二夹持液压缸带动第二限位杆移动,第二限位杆移动带动第二限位夹爪与管桩的内壁抵接,从而实现通过第一限位夹爪和第二限位夹爪对管桩的进一步夹持。
当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爪带动若干第一导向杆向靠近第二夹爪的方向移动,第二夹爪带动若干第二导向杆向靠近第一夹爪的方向移动,第一导向杆移动的过程中其一侧的第一插接杆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导向杆的第二插接槽内部移动并转动,第二导向杆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导向杆一侧的第二插接杆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导向杆一侧开设的第一插接槽内部移动并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的限定。
之后开动旋转液压缸,旋转液压缸带动夹持板转动,夹持板带动管桩转动,当夹持板转动至与提升板平行的位置时,管桩转动至与提升板垂直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管桩夹持位置的调节,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管桩进行后续的操作,降低了管桩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并且由于第一连板一端与第一夹持液压缸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板与夹持板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连板的一端与第二夹持液压缸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板与夹持板的内部滑动连接,从而使得在夹持过程中,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受到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力难以传递至第一夹持液压缸和第二夹持液压缸,进而减少了第一夹持液压缸和第二夹持液压缸的活塞杆承受径向力损坏而造成的施工浪费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若干所述第一限位夹爪靠近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插接至所述第一限位杆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内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限位弹簧,若干所述第二限位夹爪靠近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插接至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限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夹持板使得第一限位夹爪和第二限位夹爪的一侧与管桩的端部抵接时,由于第一限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弹簧的存在,第一限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弹簧可以拉动夹持板使得夹持板能够移动至适当的位置,从而减少第一限位夹爪和第二限位夹爪在与管桩的端部抵接的过程中,夹持板与管桩端部的抵接造成第一限位夹爪和第二限位夹爪的破坏。
可选的,所述提升板的容置槽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辅助夹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桩在夹持板的带动下转动至提升板的容置槽内部时,由于限位夹持组件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容置槽内部的管桩的进一步夹持,从而实现对管桩更加稳定的夹持。
可选的,所述提升板内部设为空腔,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一侧贯穿提升板的顶块,所述顶块与所述提升板的内壁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升降弹簧,所述顶块位于所述提升板内部一侧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夹持杆,所述顶块位于所述提升板内部一侧的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夹持杆,所述第一夹持杆远离所述顶块的一端贯穿容置槽的侧壁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位于容置槽内的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持杆远离所述顶块的一端贯穿容置槽的侧壁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位于容置槽内的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桩在夹持板的带动下向提升板一侧的容置槽内部转动时,管桩的一侧与顶块抵接,并且带动顶块向上移动,顶块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与顶块抵接的一端向上移动,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远离顶块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杆一端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持杆一端的第二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实现对提升板一侧容置槽内部管桩的进一步夹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对管桩进行夹持,并且通过旋转液压缸带动夹持板转动,夹持板带动管桩转动,从而实现将管桩转动至竖直位置并且夹持,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施工操作;
2.由于限位组件的存在,可以加快工作人员对管桩的加持速度,减少了在夹持前需要工作人员对管桩的夹持位置进行测量,并且需要工作人员人为调整夹持位置的麻烦;
3.通过辅助夹持组件的存在,可以实现对转动至容置槽内部的管桩的进一步夹持,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当管桩转动至竖直位置时,管桩掉落引发安全事故问题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突出显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与夹持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突出显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与夹持板的连接关系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升板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持板夹持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升板;11、容置槽;12、旋转槽;13、旋转液压缸;2、夹持板;21、转动块;22、夹持槽;23、第一夹爪;231、第一夹持液压缸;232、第一连板;24、第二夹爪;241、第二夹持液压缸;242、第二连板;25、第一限位槽;26、第二限位槽;27、第一连接槽;28、第二连接槽;3、导向组件;31、第一导向杆;311、第一插接杆;312、第一移动槽;32、第二导向杆;321、第二插接杆;322、第二移动槽;4、限位组件;41、第一限位杆;411、第一限位连板;412、第一限位滑块;413、第一限位夹爪;4131、第一连杆;414、第一限位弹簧;42、第一连接杆;43、第二限位杆;431、第二限位连板;432、第二限位滑块;433、第二限位夹爪;4331、第二连杆;434、第二限位弹簧;44、第二连接杆;5、辅助夹持组件;51、顶块;511、升降弹簧;52、第一夹持杆;521、第一转轴;522、第一夹板;53、第二夹持杆;531、第二转轴;532、第二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提升板1,提升板1的上端连接有带动提升板1进行升降的吊索,且吊索在图中未示出。提升板1的底部向内开设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的两端贯穿提升板1将提升板1设置为C形,提升板1下方的一侧设有夹持板2,夹持板2与容置槽1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夹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转动块21,设置转动块21的顶部为圆弧形,提升板1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供夹持板2上方的两个转动块21插接的旋转槽12,两个转动块21分别插接至两个旋转槽12内部,且每个转动块21均与其对应的旋转槽12的侧壁转动连接,提升板1的一侧设有供夹持板2转动至与提升板1平行位置的倒圆角。提升板1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液压缸13,旋转液压缸13的活塞杆贯穿提升板1的侧壁和位于提升板1侧壁内的转动块21,且旋转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与两个转动块21均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液压缸13采用公告号为CN217652987U的现有技术,该技术中的旋转轴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出轴,且在该申请中通过控制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进入液压油,带动活塞环沿轴向移动,并且由于外圆和内孔制有大导程多头梯形螺纹,分别与缸体形成右旋螺选副,与输出的旋转轴形成左旋螺旋副。活塞环左右移动时,在缸体右旋螺旋副的约束下进行转动,同时,左旋螺旋副推动旋转轴旋转。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液压油的流向,可以实现对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改变。
参照图2和图3,夹持板2远离提升板1的一侧开设有夹持槽22,夹持槽22向内开设将夹持槽22贯穿为C形,夹持槽22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相对设置,第一夹爪23远离第二夹爪24的一侧设有用于推动第一夹爪23向第二夹爪24一侧移动的第一夹持液压缸231,第二夹爪24远离第一夹爪23的一侧设有用于推动第二夹爪24向靠近第一夹爪23的一侧移动的第二夹持液压缸241。
当需要对放置到地面上的管桩进行夹持时,先将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放置到所需夹持的管桩的两侧,之后开动第一夹持液压缸231和第二夹持液压缸241,第一夹持液压缸231推动第一夹爪23向靠近管桩的一侧移动,第二夹持液压缸241推动第二夹爪24向靠近管桩的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对管桩的夹持。之后开动旋转液压缸13,旋转液压缸13带动夹持板2以及夹持板2中间的管桩转动,从而使得夹持板2转动至与提升板1平行的状态,使得管桩转动至夹持板2下方的容置槽11内,从而将管桩移动至与提升板1的垂直状态。
通过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对管桩进行夹持,之后通过旋转液压缸13带动夹持板2和夹持板2一侧所夹持的管桩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管桩处于竖直状态,进而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对管桩进行后续的沉桩或压桩操作。
第一夹爪23远离第二夹爪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板232,第一连板232远离第一夹爪23的一端嵌入夹持板2靠近第一夹爪23一侧的侧壁内,且与夹持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一夹持液压缸231位于夹持板2内部水平设置,且第一夹持液压缸231的活塞杆朝向靠近第一夹爪23的一侧,第一连板232位于夹持板2内部的一端与第一夹持液压缸23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板232的两端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周向转动。第二夹爪24远离第一夹爪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板242,第二连板242远离第一夹爪23的一端嵌入夹持板2靠近第二夹爪24一侧的侧壁内,且与夹持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夹持液压缸241位于夹持板2内部水平设置,且第二夹持液压缸241的活塞杆朝向靠近第二夹爪24的一侧,第二连板242位于夹持板2内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液压缸24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板242的两端与第一连板232的两端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周向转动。
在对管桩进行夹持时,由于第一连板232的一端与第一夹爪23转动连接,第二连板242的一端与第二夹爪24转动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上端与管桩远离地面的一侧接触,之后通过第一夹持液压缸231和第二夹持液压缸241推动第一连板232和第二连板24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连板232和第二连板242推动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上端先接触,之后在继续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底部相互接触,进而实现对管桩的夹持。
由于第一连板232与第一夹持液压缸231采取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并且第一连板232与夹持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连板242与第二夹持液压缸241采取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并且第二连板242与夹持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因此可以减少在夹持过程中导致第一夹持液压缸231和第二夹持液压缸241承受径向力而损坏的现象发生。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上侧还设有导向组件3,导向组件3用于对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时进行导向。
通过导向组件3的存在可以减少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在移动过程中错位导致难以对管桩进行精确夹持现象的发生。
导向组件3包括若干与第一夹爪23的上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导向杆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3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导向组件3还包括第二夹爪24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二导向杆32,第二导向杆32的数量同样设置为两个,且每个第二导向杆32均与一个第一导向杆31相对应。每个第一导向杆31远离第一夹爪23的一端且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二导向杆3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311,每个第二导向杆32远离第二夹爪24的一端且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二导向杆3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杆321。
每个第一导向杆31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二插接杆321的一侧均开设有供第二插接杆321插接移动的第一移动槽312,每个第二导向杆32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一插接杆311的一侧均开设有供第一插接杆311插接移动的第二移动槽322;每个第一插接杆311均插接至与其对应的第二移动槽322内部且与第二移动槽322的内侧壁转动且滑动连接,每个第二插接杆321均插接至与其对应的第一移动槽312内部且与第一移动槽312的内侧壁转动且滑动连接。
当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时,两个第一导向杆31和两个第二导向杆32同样向相互靠近的一侧移动,同时每个第一插接杆311均位于其对应的第二移动槽322内部滑动,每个第二插接杆321均位于其对应的第一移动槽312内部滑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移动过程中的导向。
参照图2、图3和图5,夹持板2的一侧还设有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用于对所夹持管桩的位置进行限位。
由于限位组件4的存在,可以对夹持板2上第一夹板522和第二夹板532所夹持的管桩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得夹持板2内部夹持的管桩能够顺利的进行转动。
限位组件4包括位于夹持板2靠近提升板1的一侧且靠近第一夹爪23一侧的第一限位杆41,还包括位于夹持板2靠近提升板1一侧且靠近第二夹爪24一侧的第二限位杆43,第一限位杆41和第二限位杆43均与夹持板2垂直设置。第一限位杆41靠近夹持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连板411,第一限位连板411远离第一限位杆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412,且第一限位滑块412位于第一限位杆41靠近提升板1的一侧,第一限位滑块412插接至夹持板2内部,夹持板2靠近第一限位滑块412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滑块412向靠近第二限位杆43的方向移动的第一限位槽25,第一限位滑块412位于第一限位槽25内部且与第一限位槽2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块412位于夹持板2内部的部分与第一夹持液压缸231的活塞杆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杆42,夹持板2内部设有用于供第一连接杆42向靠近第二限位杆43的方向移动的第一连接槽27。
第二限位杆43靠近夹持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连板431,第二限位连板431远离第二限位杆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432,且第二限位滑块432位于第二限位杆43靠近提升板1的一侧,第二限位滑块432插接至夹持板2的内部,夹持板2靠近第二限位滑块432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滑块432向靠近第一限位杆41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槽26,第二限位滑块432位于第二限位槽26内部且与第二限位槽2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滑块432位于夹持板2内部的部分与第二夹持液压缸241的活塞杆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二连接杆44,夹持板2的内部设有用于供第二连接杆44向靠近第一限位杆41的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槽28。
第一限位杆41远离夹持板2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夹爪4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夹爪41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设置第一限位夹爪413的形状为L形,且第一限位夹爪413的L形短边位于远离第一限位杆41的一侧且朝向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第一限位夹爪413的L形短边与第一限位杆41平行设置。
第二限位杆43远离夹持板2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夹爪4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夹爪43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之间存在能够容纳第一限位夹爪413的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均为L形,且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的L形短边位于远离第二限位杆43的一侧且朝向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的L形短边均与第二限位杆43平行设置。
在夹持过程中,先将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上端搭接至管桩的上方,之后沿管桩进行移动,使得第一限位夹爪413的L形短边靠近夹持板2的一端插接至管桩中间的通孔内,同时使得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的L形短边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同样插接至管桩中间的通孔内,并且使得管桩端部的侧壁与第一限位夹爪413和第二限位夹爪433的L形长边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抵接,之后当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第一限位夹爪413插接至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之间,并且使得第一限位夹爪413的L形短边远离第一限位杆41的一侧与管桩的内侧壁抵接,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的L形短边远离第二限位杆43的一侧均与管桩的内壁抵接,从而在实现准确把控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夹持管桩位置的同时,实现对管桩端部的进一步夹持。
第一限位夹爪413靠近第一限位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131,第一连杆4131远离第一限位夹爪413的一端插接至第一限位杆41的内部且一端与第一限位杆4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一连杆4131位于第一限位杆41内部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弹簧414,第一限位弹簧414远离第一连杆413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杆41的内壁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靠近第二限位杆4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连杆4331,第二连杆4331远离第二限位夹爪433的一端插接至第二限位杆43的内部且一端与第二限位杆4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331位于第二限位杆43内部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弹簧434,第二限位弹簧434远离第二连杆4331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43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将管桩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夹爪413和第二限位夹爪433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抵接时,第一限位弹簧414拉动第一连杆4131向第一限位杆41的内部移动,第一连杆4131拉动第一限位夹爪413向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移动,第二限位弹簧434拉动第二连杆4331向第二限位杆43内部移动,第二连杆4331拉动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向靠近夹持板2的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夹持位置的调整。
参照图1和图6,提升板1的容置槽11内还设有辅助夹持组件5,辅助夹持组件5用于对转动到容置槽11内部的管桩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管桩的进一步夹持和限位。
由于辅助夹持组件5的存在,可以对转动至容置槽11内部的管桩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从而使得位于容置槽11内部的管桩处于竖直位置,进而加快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
提升板1内部设有空腔,顶块51位于空腔内,且顶块51的下侧贯穿提升板1下侧的侧壁,顶块51上方设有升降弹簧511,升降弹簧511靠近顶块51的一端与顶块51位于空腔内部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升降弹簧511远离顶块51的一端与提升板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提升板1内部空腔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夹持杆52,设置第一夹持杆52为C字形,第一夹持杆52靠近顶块51顶部侧壁的一端与顶块51的顶部抵接,第一夹持杆52中间部位被贯穿且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21,第一转轴521的两端均与提升板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杆52远离顶块51顶部侧壁的一端贯穿容置槽11的竖直侧壁,第一夹持杆52贯穿容置槽11侧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板522,设置第一夹板522为弧形,且第一夹板522的弧形开口朝向远离第一夹持杆52的一侧。
提升板1内部空腔远离第一夹持杆52的一侧设有第二夹持杆53,设置第二夹持杆53为与第一夹持杆52同样的C字形,第二夹持杆53靠近顶块51顶部侧壁的一端与顶块51的顶部侧壁抵接,第二夹持杆53的中间部位被贯穿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31,第二转轴531的两端均与提升板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夹持杆53远离顶块51顶部侧壁的一端贯穿容置槽11远离第一夹持杆52一侧的竖直侧壁,第二夹持杆53贯穿容置槽11侧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板532,设置第二夹板532为与第一夹板522同样的弧形,且第二夹板532的弧形开口朝向靠近第一夹板522的一侧。
参照图6和图7,当管桩转动至容置槽11的内部时,管桩一端与顶块51抵接,顶块5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夹持杆52和第二夹持杆53的一端转动,第一夹持杆52和第二夹持杆53位于容置槽11内部的一端均向靠近管桩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杆52一端连接的第一夹板522和第二夹持杆53一端连接的第二夹板532与管桩抵接,从而实现对管桩的进一步夹持,同时由于第一夹板522与第二夹板532同时与管桩抵接,进一步能够实现对管桩位置的限制,使其能够处于竖直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通过吊索将提升板1下放,使得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的上端与管桩的上侧抵接,之后移动提升板1带动夹持板2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夹爪413和两个第二限位夹爪433的一端插接至管桩一端的内部,之后开动第一夹持液压缸231和第二夹持液压缸241,带动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对管桩进行夹持,同时第一限位夹爪413和第二限位夹爪433实现对管桩内壁的抵接。
之后开动旋转液压缸13,旋转液压缸13带动夹持板2向靠近提升板1的一侧转动,从而将管桩转动至提升板1的容置槽11内。
管桩在转动的过程中一侧与顶块51抵接,从而使得顶块51向上移动,顶块5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夹持杆52和第二夹持杆53转动,第一夹持杆52和第二夹持杆53转动带动第一夹板522和第二夹板532对中间的管桩进行夹持,进而实现将管桩移动至竖直位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板(1),所述提升板(1)的底部向内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提升板(1)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夹持板(2),所述提升板(1)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板(2)转动至与所述提升板(1)平行位置的旋转液压缸(13),所述夹持板(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夹持的夹持槽(22),所述夹持槽(22)的内部设有第一夹爪(23),所述第一夹爪(23)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二夹爪(24),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23)向靠近第二夹爪(24)一侧移动的第一夹持液压缸(231),所述第二夹爪(24)的一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24)向靠近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一侧移动的第二夹持液压缸(241),所述第一夹爪(23)远离所述第二夹爪(2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板(232),所述第一连板(232)远离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一端嵌入所述夹持板(2)的内部且与所述夹持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232)远离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液压缸(23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24)远离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板(242),所述第二连板(242)远离所述第二夹爪(24)的一端嵌入所述夹持板(2)内部且与所述夹持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板(242)远离所述第二夹爪(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液压缸(24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2)的夹持槽(22)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夹爪(23)和第二夹爪(2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3),所述第一夹爪(23)的上方靠近第二夹爪(2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一导向杆(31),所述第二夹爪(24)的上方靠近第一夹爪(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导向杆(32),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31)远离第一夹爪(23)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311),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杆(32)远离第二夹爪(24)一端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杆(321),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31)靠近所述第二导向杆(32)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杆(321)插接的第一移动槽(312),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杆(32)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杆(31)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接杆(311)插接的第二移动槽(322),所述夹持板(2)的一侧还设有对所夹持管桩的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杆(41)和第二限位杆(43),所述第一限位杆(41)与靠近所述第一夹爪(23)一侧的夹持板(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43)与靠近所述第二夹爪(24)一侧的夹持板(2)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液压缸(231)与所述第一限位杆(41)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杆(41)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杆(43)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夹持液压缸(241)与所述第二限位杆(43)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杆(43)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杆(41)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41)远离所述夹持板(2)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用于对所述管桩的内壁进行抵接的第一限位夹爪(413),所述第二限位杆(43)远离所述夹持板(2)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用于对所述管桩的内侧壁进行抵接的第二限位夹爪(4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限位夹爪(413)靠近第一限位杆(4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131),且所述第一连杆(4131)的一端插接至所述第一限位杆(41)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杆(41)的内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4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杆(4131)的第一限位弹簧(414),若干所述第二限位夹爪(433)靠近第二限位杆(4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4331),所述第二连杆(4331)插接至所述第二限位杆(43)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杆(43)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43)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杆(4331)的第二限位弹簧(4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1)的容置槽(11)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辅助夹持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1)内部设为空腔,所述辅助夹持组件(5)包括一侧贯穿提升板(1)的顶块(51),所述顶块(51)与所述提升板(1)的内壁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升降弹簧(511),所述顶块(51)位于所述提升板(1)内部一侧的一端抵接有第一夹持杆(52),所述顶块(51)位于所述提升板(1)内部一侧的另一端抵接有第二夹持杆(53),所述第一夹持杆(52)远离所述顶块(51)的一端贯穿容置槽(11)的侧壁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位于容置槽(11)内的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板(522),所述第二夹持杆(53)远离所述顶块(51)的一端贯穿容置槽(11)的侧壁且转动连接有用于对位于容置槽(11)内的所述管桩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板(532)。
CN202310303437.1A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Active CN116002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3437.1A CN116002508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3437.1A CN116002508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2508A CN116002508A (zh) 2023-04-25
CN116002508B true CN116002508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02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3437.1A Active CN116002508B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25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70036A (ja) * 2012-02-20 2013-09-02 Toshiba Tec Corp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M495931U (zh) * 2014-07-16 2015-02-21 Chuang Yu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o Ltd 同步夾爪
CN207961141U (zh) * 2018-03-22 2018-10-12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铰接结构抗偏载重载伺服液压缸
CN113073648A (zh) * 2021-04-13 2021-07-06 湖南映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静压植桩机及施工方法
CN217372273U (zh) * 2022-07-25 2022-09-06 潍坊墨炫轮毂科技有限公司 轮毂翻转料架
CN218428409U (zh) * 2022-09-05 2023-02-03 普迈科(芜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体抓取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70036A (ja) * 2012-02-20 2013-09-02 Toshiba Tec Corp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M495931U (zh) * 2014-07-16 2015-02-21 Chuang Yu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o Ltd 同步夾爪
CN207961141U (zh) * 2018-03-22 2018-10-12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铰接结构抗偏载重载伺服液压缸
CN113073648A (zh) * 2021-04-13 2021-07-06 湖南映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静压植桩机及施工方法
CN217372273U (zh) * 2022-07-25 2022-09-06 潍坊墨炫轮毂科技有限公司 轮毂翻转料架
CN218428409U (zh) * 2022-09-05 2023-02-03 普迈科(芜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瓶体抓取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2508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51587A (en) Pile hand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775854C (en) Underwater dril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foundation element into a bed of a body of water
CN116002508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夹持器
CN116255140A (zh) 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钻孔取芯设备
CN112096281A (zh) 钻孔接桩植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40159B (zh) 一种预制管桩植入装置及植桩施工方法
CN213392038U (zh) 一种钻杆传送装置
CN212124482U (zh) 一种版辊自动加筋装置
CN111910629B (zh) 一种砂浆锚杆施工设备
CN108945298B (zh) 船用水下检测支架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CN218293531U (zh) 一种用于煤矿钻机的钻杆夹持装置
CN213476867U (zh) 一种预制管桩植入装置
CN114592810A (zh) 一种用于煤炭井下勘探钻机装卸钻杆集成智能化装置
CN213476866U (zh) 一种预制管桩植入设备
CN115679961A (zh) 一种桥梁小桩头用快速拔桩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42131B (zh) 一种大型钻孔灌注桩的桩头破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990138U (zh) 一种全自动接杆低净空搅拌桩
CN209802701U (zh) 一种用于道路取芯的辅助取芯夹具
SU1636523A1 (ru) Кондуктор дл удерживани забиваемой копром сваи
CN208023576U (zh) 桩锤组件及具有该桩锤组件的打桩机
JP6192085B1 (ja) 杭打ち機及び杭打ち方法
SU109378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пуско-подъемных операций с трубами и глубиннонасосными штангами
CN115648352B (zh) 一种伐木助力机器人
CN216309481U (zh) 用于水稳取芯的取芯设备
CN219751789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