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7773A -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7773A
CN115997773A CN202310060085.1A CN202310060085A CN115997773A CN 115997773 A CN115997773 A CN 115997773A CN 202310060085 A CN202310060085 A CN 202310060085A CN 115997773 A CN115997773 A CN 115997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zalil
tebuconazole
thiabendazole
seed treatment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0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st Crop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st Crop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st Crop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ust Crop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00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7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7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种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噻菌灵6±0.6%、戊唑醇6±0.6%、抑霉唑4±0.4%、分散剂0.35‑1.5%、乙二醇7‑18%、增稠剂0.08‑0.14%、防腐剂0.35‑0.6%、有机硅0.035‑0.06%、染料10‑30%、环氧大豆油5‑15%、辅助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本申请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具有优良的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种子萌芽过程的负面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种子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种子药剂处理是指种子没播种前经过化学药剂处理,可以杀死或抑制种子外部附着的病菌以及潜伏于种子内部的病菌,保护种子及幼芽免受土壤中害虫和病菌的侵害,并且种子吸收的药剂可传输给植株地上部分,保护地上部分免受某些害虫和病菌的侵害。
小麦散黑穗病是麦田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担子菌亚门小麦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该病发生程度和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在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化学药剂处理能够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但是控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药剂的综合杀菌效果;同时化学药剂也可能会对小麦种子有一定的毒性,容易导致小麦种子的萌芽率下降的不良现象。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优良且对小麦种子萌芽率负面影响较小的种子处理悬浮剂。
发明内容
为了研发一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优良且对小麦种子萌芽率负面影响较小的种子处理悬浮剂,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噻菌灵6±0.6%、戊唑醇6±0.6%、抑霉唑4±0.4%、分散剂0.35-1.5%、乙二醇7-18%、增稠剂0.08-0.14%、防腐剂0.35-0.6%、有机硅0.035-0.06%、染料10-30%、环氧大豆油5-15%、辅助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
上述方案中以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作为杀菌活性成分,并按照上述质量百分比控制三者的添加量,三者复配后能够达到1+1>2的杀菌效果,对于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优异,具有保护、治疗、内吸的综合优势,实际使用中的平均防效能够达到98%以上。并且经上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种子的毒性较低,处理后的小麦种子萌芽率能够达到90%以上,综合处理效果优异。
另外,在上述方案所用助剂的配合作用下,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噻菌灵6±0.6%、戊唑醇6±0.6%、抑霉唑4±0.4%、分散剂0.7-1%、乙二醇12-15%、增稠剂0.1-0.12%、防腐剂0.4-0.5%、有机硅0.04-0.05%、染料18-24%、环氧大豆油9-13%、辅助剂0.5-1.5%、余量为去离子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种子处理悬浮剂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所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综合性能更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噻菌灵6%、戊唑醇6%、抑霉唑4%、分散剂1%、乙二醇13%、增稠剂0.1%、防腐剂0.5%、有机硅0.05%、染料21%、环氧大豆油12%、辅助剂1.5%、余量为去离子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种子处理悬浮剂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所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综合性能更优。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二烷基磺酰琥珀酸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增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和硅酸铝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山梨酸和卡松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染料包括耐晒艳红BBC、耐晒红BBS、3132大红粉和永固红F4R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辅助剂为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粒径为5-10μm。
进一步在种子处理悬浮剂体系中加入辅助剂,即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过氧化镁上自内至外分别为聚丙烯酰胺层和乙基纤维素层。由于乙基纤维素层具有亲水且不溶于水的特性,因此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能够稳定且均匀地分散在体系内,从而在种子包衣过程中过氧化镁能够较稳定且均匀地存在于包衣中。同时,因乙基纤维素层对水的阻隔作用,过氧化镁和体系中的水发生反应的程度较低。
另外,位于过氧化镁本体与乙基纤维素层中间的聚丙烯酰胺层具有较强的吸湿保水性,在播种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乙基纤维素层很容易发生分解;聚丙烯酰胺层吸水溶胀,溶胀后的聚丙烯酰胺层进一步加速了乙基纤维素层的破除。受聚丙烯酰胺层吸水溶胀的影响,包衣中的过氧化镁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氧气,其中氢氧化镁能够起到肥料的作用,氧气能够促进种子萌芽;同时聚丙烯酰胺能够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进而综合促进了小麦种子的萌芽生长,实用效果较好。
在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种子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过程中,在后续小麦种子播种后,由于过氧化镁与水反应能够产生氢氧化镁和氧气,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辅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二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0-30wt%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将乙基纤维素溶于乙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10-15wt%的乙基纤维素溶液;
(2)先将过氧化镁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中,搅拌1-3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然后将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加入乙基纤维素溶液中,搅拌2-5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混合噻菌灵、戊唑醇、抑霉唑、分散剂、乙二醇、增稠剂、防腐剂、有机硅、染料、环氧大豆油、辅助剂和去离子水,充分分散后得到母液;
粗磨:对母液进行粗磨处理,得到粒径为8-10μm的粗磨液;
精磨:对粗磨液进行精磨处理,得到粒径为4-5μm的半成品,半成品经沉降后,得到成品种子处理悬浮剂。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以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作为杀菌活性成分,三者按照规定量复配后能够达到1+1>2的杀菌效果,对于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优异,具有保护、治疗、内吸的综合优势。
2.本申请所提供的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中,通过各助剂的相互配合,所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综合性能较优,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3.本申请进一步以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作为辅助剂,过氧化镁本体外侧依次有聚丙烯酰胺层和乙基纤维素层,由于乙基纤维素层具有良好的亲水且不溶于水的特性,以及聚丙烯酰胺层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水性,过氧化镁本体可以较稳定地分散在悬浮剂体系中,且过氧化镁本体在小麦种子播种后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水,进而可以有效改善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播种后的萌芽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涉及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实施例1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的原料:
噻菌灵6kg、戊唑醇6kg、抑霉唑4kg、分散剂1kg、乙二醇13kg、增稠剂0.1kg、防腐剂0.5kg、有机硅0.05kg、染料21kg、环氧大豆油12kg、去离子水36.35kg;
且本实施例所用原料的具体选择如下:分散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AS:52292-17-8;增稠剂由黄原胶和硅酸镁铝按照质量比1:2.3组成;防腐剂为卡松;有机硅为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染料为耐晒红BBS;环氧大豆油CAS:8013-07-8。
上述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开启分散机,依次向配制罐投入去离子水、分散剂、乙二醇、增稠剂、防腐剂、有机硅、染料、环氧大豆油、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一边投料一边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pm,至投料结束,继续搅拌15min,将混合液放入母液计量罐中,将高速分散机速度调至900rpm,运行20分钟,得到母液;
S2粗磨:高速分散结束后,将母液计量罐移至粗磨砂磨机,接好管线,开启冷却水系统及压缩空气阀门,启动砂磨机进料泵,出料口接到初次研磨母液罐,待出料口有物料出来时,开启砂磨机,控制进料泵的进料量,粒径控制在8-10μm,得到粗磨液;
S3精磨:将初次研磨母液罐接至精磨砂磨机,接好管线,开启冷却水系统及压缩空气阀门,启动砂磨机进料泵,出料口接到半成品接收罐,待出料口有物料出来时,开启砂磨机,控制进料泵的进料量,半成品粒径控制为4-5μm;精磨结束后,将半成品泵入沉降罐沉降,取样分析合格后进行定量灌装,即得到成品种子处理悬浮剂。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各原料的配比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原料配比表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041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05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原料还包括辅助剂1.5kg,去离子水的量为34.85kg;在S1混合步骤中,辅助剂与有机硅一起投料;辅助剂为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粒径为5-10μm;
辅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含量≥90%、分子量200-600万的聚丙烯酰胺溶于乙二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5wt%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将乙基纤维素(规格:20cps,平均粒径0.2μm,乙氧基含量48%)溶于乙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15wt%的乙基纤维素溶液;
(2)先将粒径为1-5μm的过氧化镁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中,700rpm的转速搅拌2.5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然后将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加入乙基纤维素溶液中,500rpm转速搅拌3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辅助剂为聚丙烯酰胺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且辅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固含量≥90%、分子量200-600万的聚丙烯酰胺溶于乙二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5wt%的聚丙烯酰胺溶液;
(2)将粒径为1-5μm的过氧化镁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中,700rpm的转速搅拌2.5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聚丙烯酰胺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辅助剂为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且辅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乙基纤维素(规格:20cps,平均粒径0.2μm,乙氧基含量48%)溶于乙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15wt%的乙基纤维素溶液;
(2)将粒径为1-5μm的过氧化镁加入乙基纤维素溶液中,500rpm转速搅拌3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原料还包括辅助剂1.5kg,去离子水的量为34.85kg;辅助剂为粒径5-10μm的过氧化镁。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噻菌灵,戊唑醇添加量为9.6kg,抑霉唑添加量为6.4kg。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戊唑醇,噻菌灵添加量为9.6kg,抑霉唑添加量为6.4kg。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抑霉唑,噻菌灵添加量为8kg,戊唑醇添加量为8kg。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噻菌灵和戊唑醇,抑霉唑添加量为16kg。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噻菌灵和抑霉唑,戊唑醇添加量为16kg。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添加戊唑醇和抑霉唑,噻菌灵添加量为16kg。
对比例7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噻菌灵添加量为10kg、戊唑醇添加量为4kg、抑霉唑添加量为2kg。
对比例8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噻菌灵添加量为4kg、戊唑醇添加量为10kg、抑霉唑添加量为2kg。
对比例9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噻菌灵添加量为2kg、戊唑醇添加量为4kg、抑霉唑添加量为10kg。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噻菌灵添加量为4kg、戊唑醇添加量为2kg、抑霉唑添加量为10kg。
性能检测试验方法
1、小麦散黑穗病防治试验
对照组:用2L水拌100kg小麦种子(中麦895),充分翻拌后将小麦种子置于通风处,阴干后分小区播种,每个小区的播种量为500g,播种当日天气晴朗,气温10.6-17.2℃,试验期间降水量165.8mm,无恶劣气候因子天气。
试验组:以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0中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作为药剂样品,药剂样品40ml加入2L水中,充分混合调成浆状液,将浆状液倒入100kg小麦种子(中麦895)中,充分翻拌后将小麦种子置于通风处,阴干后分小区播种,每个小区的播种量为500g,播种当日天气晴朗,气温10.6-17.2℃,试验期间降水量165.8mm,无恶劣气候因子天气。
调查方式: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0.5m2,分别调查总穗数、病穗数,计算病穗率。
试验期间共调查2次,第一次调查为播种一个月后,即在小麦三叶期进行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调查;第二次调查为播种3个月后,即在小麦成熟期调查1次病穗率。
按以下公式计算防效: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
表2防效试验数据表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071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081
通过表2中防效试验数据可知,本申请实施例1-9中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后,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能够达到98%以上,实用效果较好。
具体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试验结果来看,对比例1-3中分别未添加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并按照实施例1中三者之间的比例用其余两个活性成分补足,即杀菌活性成分的总量与实施例1一致,且各活性成分之间的比例也与实施例1一致。试验发现,对比例1-3中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分别为83.4%、82.7%、85.6%,相较于实施例1均有明显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在15%左右。分析可知,由于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三者之间存在复配协同作用,虽然对比例1-3中的杀菌活性成分总量未变,但是在缺少其中一个活性成分的情况下,活性成分之间的复配协同作用被打破,从而导致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明显下降。
具体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4-6的试验结果来看,对比例4-6中分别仅添加了抑霉唑、戊唑醇、噻菌灵,活性成分的用量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试验发现,对比例4-6的防效仅为73.3%、71.5%、73.0%,相较于实施例1防效下降幅度达到26%以上。分析同上,活性成分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复配协同作用,单一的活性成分彻底缺失了活性成分间的协同作用,因此防效下降幅度更大。
具体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7-10的试验结果来看,对比例7-10中活性成分的添加量及活性成分间的比例均区别于实施例1,但活性成分的总量未变。试验发现,对比例7-10中的防效分别为91.5%、92.2%、91.3%、90.8%,相较于实施例1有8%左右的下降。分析可知,抑霉唑、戊唑醇和噻菌灵之间存在复配协同作用,且复配协同作用的程度与三者之间的配比有较大联系。
2、小麦种子萌芽试验对照组:用2L水拌100kg小麦种子(中麦895),充分翻拌后将小麦种子置于通风处,阴干后采用土壤测定法测试萌芽率。
试验组:以实施例1-9和对比例1-10中得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作为药剂样品,药剂样品40ml加入2L水中,充分混合调成浆状液,将浆状液倒入100kg小麦种子(中麦895)中,充分翻拌后将小麦种子置于通风处,阴干后采用土壤测定法测试萌芽率。
土壤测定法:取麦种两份,每份100粒,选择肥沃、疏松、保水性好的土壤;翻土平整30平方厘米,开两条沟,把两份麦种分别播入沟内,盖好土;7天后刨出麦种,统计发芽的麦种数量,计算萌芽率。
表3萌芽试验检测数据表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091
Figure BDA0004061100360000101
通过表3中萌芽试验数据可知,对照组中用清水处理小麦种子,小麦种子的萌芽率为95%;而本申请中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用于小麦种子的处理后,小麦种子仍能保持90%以上的萌芽率,即可以得知本申请中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对于小麦种子萌芽的负面影响较小。
另外,实施例6中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小麦种子后,小麦种子的萌芽率为99%,高于对照组。分析可知,实施例6中以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作为辅助剂,辅助剂对于小麦种子萌芽的促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体系中其他物质可能对小麦种子萌芽的抑制作用,因此实施例6的试验结果呈现出高于对照组的情况。
同时,结合实施例6-9的试验结果来看,实施例7-9的小麦种子萌芽率均低于实施例6。分析可知,实施例7中的过氧化镁本体上缺少了乙基纤维素层,其加入悬浮剂体系后,聚丙烯酰胺层直接吸水溶胀甚至溶解,随之导致过氧化镁与逐渐与水发生反应,即在未施药之前过氧化镁本体已经基本反应了;导致其在小麦种子萌芽阶段的积极作用较低,但可能仍存在反应产物氢氧化镁作为肥料促进小麦种子萌芽的情况。
而实施例8中,小麦种子萌芽率与对照组相同,即辅助剂促进萌芽作用与悬浮剂体系对小麦种子的萌芽抑制作用相抵消。分析可知,实施例8中的过氧化镁本体上缺少了聚丙烯酰胺层,虽然在施药前过氧化镁本体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但是施药后,因缺少聚丙烯酰胺后续的吸湿保水作用,过氧化镁本体与水反应的过程较慢,从而影响了过氧化镁本体反应后释放氧气促进小麦种子萌芽的作用程度。
实施例9中,未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本体添加至悬浮剂体系中,从试验结构来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小麦种子萌芽的作用。
因此可以得知,以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作为辅助剂,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种子的萌芽率,具有实用价值。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噻菌灵6±0.6%、戊唑醇6±0.6%、抑霉唑4±0.4%、分散剂0.35-1.5%、乙二醇7-18%、增稠剂0.08-0.14%、防腐剂0.35-0.6%、有机硅0.035-0.06%、染料10-30%、环氧大豆油5-15%、辅助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噻菌灵6±0.6%、戊唑醇6±0.6%、抑霉唑4±0.4%、分散剂0.7-1%、乙二醇12-15%、增稠剂0.1-0.12%、防腐剂0.4-0.5%、有机硅0.04-0.05%、染料18-24%、环氧大豆油9-13%、辅助剂0.5-1.5%、余量为去离子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噻菌灵6%、戊唑醇6%、抑霉唑4%、分散剂1%、乙二醇13%、增稠剂0.1%、防腐剂0.5%、有机硅0.05%、染料21%、环氧大豆油12%、辅助剂1.5%、余量为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二烷基磺酰琥珀酸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和硅酸铝镁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山梨酸和卡松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包括耐晒艳红BBC、耐晒红BBS、3132大红粉和永固红F4R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剂为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粒径为5-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酰胺溶于乙二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20-30wt%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将乙基纤维素溶于乙醇中,配制质量浓度为10-15wt%的乙基纤维素溶液;
(2)先将过氧化镁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中,搅拌1-3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然后将聚丙烯酰胺改性后的过氧化镁加入乙基纤维素溶液中,搅拌2-5h,过滤后的滤渣经干燥、粉碎后,得到依次经聚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改性处理的过氧化镁。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混合噻菌灵、戊唑醇、抑霉唑、分散剂、乙二醇、增稠剂、防腐剂、有机硅、染料、环氧大豆油、辅助剂和去离子水,充分分散后得到母液;
粗磨:对母液进行粗磨处理,得到粒径为8-10μm的粗磨液;
精磨:对粗磨液进行精磨处理,得到粒径为4-5μm的半成品,半成品经沉降后,得到成品种子处理悬浮剂。
CN202310060085.1A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997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0085.1A CN115997773A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0085.1A CN115997773A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7773A true CN115997773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0085.1A Pending CN115997773A (zh) 2023-01-16 2023-01-16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777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903A (zh) * 2005-01-31 2005-08-1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抗药性麦类赤霉病的治理方法
CN114532345A (zh) * 2022-02-25 2022-05-27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903A (zh) * 2005-01-31 2005-08-1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抗药性麦类赤霉病的治理方法
CN114532345A (zh) * 2022-02-25 2022-05-27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江苏仁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噻菌灵・戊唑醇・抑霉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农药, no. 08, 10 August 2011 (201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9608B (zh) 田菁胶成膜型种衣剂
EP3596028B1 (en) Fertilizer comprising bioavailable si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10140720A (zh) 一种用于种子处理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8839A (zh) 一种玉米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5997773A (zh) 一种含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943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1861864B (zh) 一种植物杀菌组合物
CN115462388B (zh) 一种茚虫威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MX2013005263A (es) Suspension de zeolita micronizada, proceso para su preparacion y su utilizacion como acarreador en preparaciones agricolas.
CN109122699B (zh) 一种包含噻唑锌颗粒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0757A (zh) 一种醚菌酯与氟环唑组合物悬乳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09277A (zh) 一种含尿囊素的复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11149811A (zh) 一种含尿囊素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01218922A (zh) 一种高效低毒的种子处理剂
CN107568241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12661B (zh) 含氟节胺与三唑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在作物控梢抑芽上的应用
KR102007062B1 (ko) 벼 종자의 발아 촉진 방법 및 벼의 재배 방법
CN114342935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699666A (zh) 一种小麦种子包衣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07083B (zh) 一种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复配杀菌剂
CN115669669B (zh)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76960B (zh) 噻虫胺薄膜缓释型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823630B (zh) 一种杀菌用种子处理剂
CN103229778A (zh) 一种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CN108651447A (zh) 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