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6012A - 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6012A
CN115996012A CN202111218308.XA CN202111218308A CN115996012A CN 115996012 A CN115996012 A CN 115996012A CN 202111218308 A CN202111218308 A CN 202111218308A CN 115996012 A CN115996012 A CN 115996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oltage converter
switching
arm element
switch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83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英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83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6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6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6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向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供给适当的电力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1)与电源(10)、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分别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电源的电力驱动第一马达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系统具备:第一电压转换器(21),其与电源和第一马达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第一马达供给;第二电压转换器(22),其与电源和第二马达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第二马达供给;以及开关部(3),其设置为将第一电压转换器与第一马达之间的第一连接点(21b)与第二电压转换器与第二马达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2b)连接。

Description

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应对地球气候变动的具体措施,面向实现低碳社会或脱碳社会的努力变得活跃。在具备车辆等的驱动源的机器中,为了削减CO2排出量,推进驱动源的电动化。例如,作为车辆,诸如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或者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al Vehicle)这样的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和作为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源的蓄电池的电动车辆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的技术,该技术在电动车辆中,在蓄电池与马达发电机之间设置有对蓄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电压控制单元(VCU:VoltageControl Unit)。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508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有时在一个机器中设置多个电动机等负载设备。在设置了多个负载设备的情况下,需要为每个负载设备供给适当电压的电力。例如,作为向两个负载设备的每一个供给适当电压的电力的方法,可以考虑将两个转换器(电压转换器)并联连接,通过一方的转换器生成向一方的负载设备供给的电压,并且通过另一方的转换器生成向另一方的负载设备供给的电压,并且将这两个电压分别单独地输出。然而,在将两个转换器并联连接的结构中,为了能够输出大电压,系统可能大型化,在现有技术中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向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供给适当的电力的驱动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系统,其与电源、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分别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电源的电力驱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其中,
所述驱动系统具备: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一电动机供给;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二电动机供给;以及
开关部,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一电动机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向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供给适当的电力的驱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对电压转换器的臂元件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驱动系统
2 电压转换部
3 开关部
4 控制装置
10 电源
21 第一电压转换器
21a、22a 连接点
21b 第一连接点
22 第二电压转换器
22b 第二连接点
D31 第一反并联二极管
D32 第二反并联二极管
L1 第一电抗器
L2 第二电抗器
M1 第一马达(第一电动机)
M2 第二马达(第二电动机)
Q11 第一上臂元件
Q12 第一下臂元件
Q21 第二上臂元件
Q22 第二下臂元件
Q31 第一开关元件
Q32 第二开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驱动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1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中,驱动系统1是与电源10和马达100分别连接并能够通过电源10的电力来驱动马达100的系统(装置)。具体而言,驱动系统1对电源10的电力进行升压,并利用升压后的电力对马达100进行驱动。例如,驱动系统1搭载于电动车辆,并且对由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等实现的电源10的电力进行升压,并利用升压后的电力来驱动作为电动车辆的驱动源的马达100(所谓的牵引马达)。通过该马达100的驱动而产生的动力被传递至电动车辆的驱动轮(例如左右一对驱动轮),以供电动车辆的行驶。
如图1所示,驱动系统1具备:电源侧正极端子P,其与电源10的正极端子连接;电源侧负极端子N,其与电源10的负极端子连接;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其与马达100中的第一马达M1(图示为“MOT1”。例如驱动右驱动轮的马达)连接;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其与马达100中的第二马达M2(图示为“MOT2”。例如驱动左驱动轮的马达)连接;负载侧负极端子Nout,其与电源侧负极端子N、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连接;电压转换部2;开关部3;以及控制装置4。另外,驱动系统1在比电压转换部2靠电源侧具有平滑电容器C1,并且在比电压转换部2靠马达100侧具有平滑电容器C11、C12。
电压转换部2具有第一电压转换器21和第二电压转换器22。第一电压转换器21是能够对电源10的电力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马达M1供给的电压转换器(DC/DC转换器)。另外,第二电压转换器22是能够对电源10的电力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二马达M2供给的电压转换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源10设为蓄电池或燃料电池等直流电源,并将第一马达M1及第二马达M2设为交流马达。因此,在电压转换部2与马达100之间设置有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第一逆变器电路51(图示为“1NV1”)和第二逆变器电路52(图示为“1NV2”)。
例如,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升压后的电力从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被输出到第一逆变器电路51,并被第一逆变器电路51转换为交流之后,被供给至第一马达M1。另外,由第二电压转换器22升压后的电力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被输出到第二逆变器电路52,并被第二逆变器电路52转换为交流后,被供给至第二马达M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有时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这两者的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详细情况见后述。此时,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这两者的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从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向第一逆变器电路51输出并且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向第二逆变器电路52输出。
对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详细叙述,第一电压转换器21构成为包括由MOSFET(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实现的第一上臂元件Q11以及第一下臂元件Q12及由在铁芯上卷绕有线圈的铁芯电抗器实现的第一电抗器L1。
第一上臂元件Q11的漏极端子与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连接,且其源极端子与第一下臂元件Q12的漏极端子连接。另外,第一下臂元件Q12的源极端子经由电源侧负极端子N与电源10的负极端子连接。第一电抗器L1的一端经由电源侧正极端子P与电源10的正极端子连接,且其另一端与第一上臂元件Q11和第一下臂元件Q12之间的连接点21a连接。
另外,第一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11与第一上臂元件Q11反并联连接。同样地,第一下臂反并联二极管D12与第一下臂元件Q12反并联连接。作为第一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11,可以使用独立于第一上臂元件Q11的二极管,也可以使用第一上臂元件Q11的体二极管。同样地,作为第一下臂反并联二极管D12,可以使用独立于第一下臂元件Q12的二极管,也可以使用第一下臂元件Q12的体二极管。
接下来,对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详细叙述,第二电压转换器22构成为包括:由MOSFET实现的第二上臂元件Q21以及第二下臂元件Q22及由铁芯电抗器实现的第二电抗器L2。
第二上臂元件Q21的漏极端子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连接,且其源极端子与第二下臂元件Q22的漏极端子连接。另外,第二下臂元件Q22的源极端子经由电源侧负极端子N与电源10的负极端子连接。第二电抗器L2的一端经由电源侧正极端子P与电源10的正极端子连接,且其另一端与第二上臂元件Q21和第二下臂元件Q22之间的连接点22a连接。
另外,第二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21与第二上臂元件Q21反并联连接。同样地,第二下臂反并联二极管D22与第二下臂元件Q22反并联连接。作为第二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21,可以使用独立于第二上臂元件Q21的二极管,也可以使用第二上臂元件Q21的体二极管。同样地,作为第二下臂反并联二极管D22,可以使用独立于第二下臂元件Q22的二极管,也可以使用第二下臂元件Q22的体二极管。
开关部3以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和第一马达M1之间的第一连接点21b与第二电压转换器22和第二马达M2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2b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此,对开关部3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详细叙述,开关部3构成为包括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实现的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
第一开关元件Q31的集电极端子与第二开关元件Q32的集电极端子连接。换言之,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各自的集电极端子彼此连接。另外,第一开关元件Q31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上臂元件Q21和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2b连接。另一方面,第二开关元件Q32的发射极端子与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上臂元件Q11和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1b连接。
另外,第一反并联二极管D31与第一开关元件Q31反并联连接。同样地,第二反并联二极管D32与第二开关元件Q32反并联连接。
平滑电容器C1以与电源10并联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平滑电容器C1的一端经由电源侧正极端子P与电源10的正极端子连接,且其另一端经由电源侧负极端子N与电源10的负极端子连接。另外,平滑电容器C11以与第一上臂元件Q11以及第一下臂元件Q12并联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平滑电容器C11的一端与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连接,且其另一端与电源侧负极端子N及负载侧负极端子Nout连接。并且,平滑电容器C12以与第二上臂元件Q21以及第二下臂元件Q22并联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平滑电容器C12的一端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连接,且其另一端与电源侧负极端子N及负载侧负极端子Nout连接。
控制装置4例如通过具备进行各种运算的处理器、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以及控制控制装置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数据、控制信号等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装置等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来实现,且是对包含电压转换部2以及开关部3的驱动系统1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装置。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对电压转换部2(即第一电压转换器21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各臂元件及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等进行控制。例如,控制装置4能够通过控制施加于各臂元件以及各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的栅极电压来控制它们的接通/断开。而且,控制装置4通过控制电压转换部2的各臂元件及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能够切换是以共用的电压(同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还是分别以单独的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
例如,控制装置4在以同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同步地控制电压转换部2的各臂元件与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此时,控制装置4例如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控制为相位彼此错开例如180°。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在以同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在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设为接通时,将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设为断开,并将第二开关元件Q32设为接通。另外,控制装置4在将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设为接通时,将第一开关元件Q31设为接通,并将第二开关元件Q32设为断开。
以这种方式,通过同步控制电压转换部2的各臂元件与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能够将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交错动作而升压的电力(即,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这两者的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在分别以单独的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将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断开。即,控制装置4通过将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断开,能够分别以单独的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
例如,控制装置4基于电动车辆的行驶所要求的要求驱动力,导出分别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的电力。要求驱动力例如能够基于电动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加速踏板开度等导出。而且,在分别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的电力较小时(具体而言,小于阈值时),即只有在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负载较小时,控制装置4使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断开,并且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单独的电力供给。由此,在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负载比较小时,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各自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分别供给的电力不小时,即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负载比较大时,控制装置4如前述那样,使开关部3的开关元件与电压转换部2的臂元件同步地动作,由此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交错动作而升压的该电压的电力。
以这种方式,在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负载比较大时,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交错动作得到大电压,从而与构成为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各自独立地得到大电压的情况相比,即使不使第一电抗器L1以及第二电抗器L2大型化,也能够确保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驱动所需的电压。因此,通过仅追加开关部3的简易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电抗器L1以及第二电抗器L2的大型化并且进行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适当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第一电抗器L1以及第二电抗器L2的大型化而驱动系统1的大型化、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进行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适当的电力供给。
[驱动系统的具体动作的一例]
接着,对驱动系统1的具体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驱动系统1以同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时由控制装置4进行的第一下臂元件Q12与第二下臂元件Q22的接通/断开的切换的一例的图。另外,本例表示接通占空比(α)为50%的情况。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4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彼此相位错开180°而接通/断开。由于第一下臂元件Q12和第二下臂元件Q22的接通/断开存在180°的错位,因此第一电抗器L1的电流iL1与第二电抗器L2的电流iL2的相位也错开180°。
而且,控制装置4在图2中的“A”所示的期间(以下也称为“A期间”)中,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接通,并将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断开。另外,在A期间,控制装置4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上臂元件Q1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上臂元件Q21均设为断开。并且,在A期间,控制装置4将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设为断开,并将第二开关元件Q32设为接通。
另外,控制装置4在图2中的“B”所示的期间(以下也称为“B期间”)中,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断开,并将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接通。另外,在B期间,控制装置4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上臂元件Q1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上臂元件Q21均设为断开。并且,在B期间,控制装置4将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设为接通,并将第二开关元件Q32设为断开。
因此,当从A期间切换为B期间时,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由此,电流iL1经由第一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11流向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而且,从第一连接点21b分支,经由第二反并联二极管D32及第一开关元件Q31也流向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另外,在B期间,由于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接通,因此电流iL2流向第二下臂元件Q22。
另外,当从B期间切换为A期间时,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第二下臂元件Q22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由此,电流iL2经由第二上臂反并联二极管D21流向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而且,从第二连接点22b分支,经由第一反并联二极管D31及第二开关元件Q32也流向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另外,在A期间,由于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第一下臂元件Q12接通,因此电流iL1流向第一下臂元件Q12。
由此,在A期间以及B期间的各个期间中,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与负载侧负极端子Nout之间的电压(即来自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与负载侧负极端子Nout之间的电压(即来自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的输出电压),以同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此外,在此说明了将接通占空比(α)设为5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接通占空比(α)可以根据例如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的驱动所需的电压等而适当变化。
另一方面,在分别以单独的电压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将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均事先设为断开,并且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各自独立地(即非同步地)动作。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针对第一电压转换器21,交替地反复切换将第一上臂元件Q11设为断开且将第一下臂元件Q12设为接通的状态和将第一上臂元件Q11设为断开且将第一下臂元件Q12设为断开的状态。另外,独立于对该第一电压转换器21的控制,控制装置4针对第二电压转换器22交替地反复切换将第二上臂元件Q21设为断开且将第二下臂元件Q22设为接通的状态和将第二上臂元件Q21设为断开且将第二下臂元件Q22设为断开的状态。进而,独立于对这些第一电压转换器21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控制,控制装置4将开关部3的第一开关元件Q31及第二开关元件Q32均事先设为断开。
如上所述,如果控制装置4在将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保持断开的状态下,交替地反复切换将第一上臂元件Q11设为断开且将第一下臂元件Q12设为接通的状态和将第一上臂元件Q11设为断开且将第一下臂元件Q12设为断开的状态,则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升压后的电力(例如第一电压的电力)从第一负载侧正极端子P1输出并被供给至第一马达M1。
另外,如果控制装置4在将第一开关元件Q3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32保持断开的状态下,交替地反复切换将第二上臂元件Q21设为断开且使第二下臂元件Q22设为接通的状态和使第二上臂元件Q21设为断开且使第二下臂元件Q22设为断开的状态,则由第二电压转换器22升压后的电力(例如与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的电力)从第二负载侧正极端子P2输出并向第二马达M2供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驱动系统1,通过设置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和第一马达M1之间的第一连接点21b与第二电压转换器22和第二马达M2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2b连接的开关部3,在将该开关部3设为断开时,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升压后的第一电压的电力向第一马达M1供给,并且将由第二电压转换器22升压后的第二电压的电力向第二马达M2供给。另一方面,在将开关部3设为接通时,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升压后的同电压的电力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供给。
因此,通过仅追加开关部3的简易的结构,能够选择性地对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进行基于单独的电压的电力供给和基于共用的同电压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电抗器L1以及第二电抗器L2的大型化并且进行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适当的电力供给。而且,能够抑制伴随第一电抗器L1以及第二电抗器L2的大型化而驱动系统1的大型化、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进行向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适当的电力供给。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各臂元件设为MOSFET,但是也可以代替MOSFET而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IGBT。在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各臂元件设为双极型晶体管或者IGBT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的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的说明中的“漏极”替换为“集电极”,且将“源极”替换为“发射极”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设为IGBT,但是也可以代替IGBT而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MOSFET。在将开关部3的各开关元件设为MOSFET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的开关部3的说明中的“集电极”替换为“漏极”,且将“发射极”替换为“源极”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1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22设为两相,但它们也可以是三相以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另外,尽管在括号中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驱动系统(驱动系统1),其与电源(电源10)、第一电动机(第一马达M1)和第二电动机(第二马达M2)分别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电源的电力驱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其中,所述驱动系统具备:
第一电压转换器(第一电压转换器21),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一电动机供给;
第二电压转换器(第二电压转换器22),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二电动机供给;以及
开关部(开关部3),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一电动机之间的第一连接点(第一连接点21b)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点22b)连接。
根据(1),由于驱动系统具备设置为将第一电压转换器和第一电动机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二电压转换器和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第二连接点连接的开关部3,因此在将该开关部设为断开时,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电动机供给,并且将由第二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二电动机供给。另一方面,在将上述的开关部接通时,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以及第二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供给。因此,通过仅追加上述的开关元件的简易的结构,能够抑制系统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向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供给适当的电力。
(2)根据(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具备臂元件(第一上臂元件Q11、第一下臂元件Q12、第二上臂元件Q21、第二下臂元件Q22),
所述开关部具备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Q31、第二开关元件Q32),
所述驱动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臂元件与所述开关部的开关元件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同步地控制所述臂元件和所述开关元件。
根据(2),通过控制装置同步地控制第一电压转换器及第二电压转换器的臂元件与开关部的开关元件,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及第二电压转换器这两者的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供给。
(3)根据(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具备作为所述臂元件的第一上臂元件(第一上臂元件Q11)及第一下臂元件(第一下臂元件Q12),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一上臂元件和所述第一下臂元件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21a)和所述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抗器(第一电抗器L1),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具备作为所述臂元件的第二上臂元件(第二上臂元件Q21)及第二下臂元件(第二下臂元件Q22),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二上臂元件和所述第二下臂元件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点22a)和所述电源连接的第二电抗器(第二电抗器L2),
所述开关部具备作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Q31)及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Q32),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第一反并联二极管(第一反并联二极管D31)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第二反并联二极管(第二反并联二极管D32),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下臂元件和所述第二下臂元件分别错开相位而接通,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第一下臂元件设为接通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设为断开且将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为接通,且
在将所述第二下臂元件设为接通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设为接通且将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为断开。
根据(3),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及第二电压转换器这两者的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供给。
(4)根据(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驱动系统还具备控制所述开关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4),
所述控制装置在供给至所述第一电动机及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电力小于阈值时,将所述开关部设为断开。
根据(4),控制装置在供给至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的电力小于阈值时,将开关部设为断开,由此,能够将由第一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一电动机供给,并且将由第二电压转换器升压后的电力向第二电动机供给。由此,在供给至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的电力比较小时,即在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的负载比较小时,能够分别以单独的电压对第一电动机以及第二电动机进行电力供给。

Claims (4)

1.一种驱动系统,其与电源、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分别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电源的电力驱动所述第一电动机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机,其中,
所述驱动系统具备: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一电动机供给;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电动机连接,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电源的电力升压并向所述第二电动机供给;以及
开关部,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一电动机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具备臂元件,
所述开关部具备开关元件,
所述驱动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的臂元件与所述开关部的开关元件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同步地控制所述臂元件和所述开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具备作为所述臂元件的第一上臂元件及第一下臂元件,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一上臂元件和所述第一下臂元件之间的连接点和所述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抗器,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具备作为所述臂元件的第二上臂元件及第二下臂元件,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二上臂元件和所述第二下臂元件之间的连接点和所述电源连接的第二电抗器,
所述开关部具备作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并且还具备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第一反并联二极管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第二反并联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下臂元件和所述第二下臂元件分别错开相位而接通,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第一下臂元件设为接通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设为断开且将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为接通,且
在将所述第二下臂元件设为接通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设为接通且将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为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
所述驱动系统还具备控制所述开关部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供给至所述第一电动机及所述第二电动机的电力小于阈值时,将所述开关部设为断开。
CN202111218308.XA 2021-10-19 2021-10-19 驱动系统 Pending CN115996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308.XA CN115996012A (zh) 2021-10-19 2021-10-19 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308.XA CN115996012A (zh) 2021-10-19 2021-10-19 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6012A true CN115996012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8308.XA Pending CN115996012A (zh) 2021-10-19 2021-10-19 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60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4872B1 (en)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and charging method
EP2538543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7675192B2 (en) Active DC bus filter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US11431184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WO2018117084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114949B2 (en) Inverter control board that is configured so that a detection circuit is appropriately arranged
CN111095767A (zh) 驱动电源装置
CN116587869A (zh) 利用电机驱动系统的车辆电池充电系统
JP468714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9425723B2 (en) System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ly excited machine
JP2004336836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US11728802B2 (en) Drive circuit
JP462625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AU2013214528A1 (en) Elective control of an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 or direct current motor
CN115996012A (zh) 驱动系统
CN110063009B (zh)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17715788A (zh) 用于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具有相应电驱动系统的车辆及运行相应电驱动系统的方法
JP2019146407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22187720A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US20230378797A1 (en) High power density universal vehicle charger
EP4030616B1 (en) Motor control system
US20220393614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oving body
US20220410741A1 (en) System for charging vehicle battery using motor driving system
JP2004112903A (ja) モータ回路およ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CN116054616A (zh) 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