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4395A -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4395A
CN115994395A CN202211447318.5A CN202211447318A CN115994395A CN 115994395 A CN115994395 A CN 115994395A CN 202211447318 A CN202211447318 A CN 202211447318A CN 115994395 A CN115994395 A CN 115994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imensional
instrument
model
flow ch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73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文辉
王贵山
蒋亮
胡成龙
蔡一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ming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ming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ming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ming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73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4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4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涉及自动管道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基于第一属性数据生成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通过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管道长度合理且不存在碰撞情况的三维管道模型,并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准确的管道数据,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自动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背景技术
管道仪表流程图(Process&Instrumentation Drawing,PID)是指详细标识系统的所有设备、仪表、管道、阀门及其他相关公用工程系统,如常规污水处理、发电系统、冷凝水加热方案、中央空调系统等,并有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码的图纸。
在现有的PID图纸使用过程中,当PID图纸设计完毕后,施工人员需要根据PID图纸进行建筑施工。其中,管线的排布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道走向进行实时的个性化设计,如:针对管线交错的情况、管道转弯的情况等。
平面的PID图纸无法表现管线交错情况以及碰撞情况,导致施工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线走向的过程较为繁琐,施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能够自动生成三维厂房模型中管线的排布结果,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所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所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所述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
基于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所述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所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所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所述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生成模型,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所述生成模块,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
所述生成模块,基于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所述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计管道仪表流程图,根据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并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和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管道模型,并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准确的管道数据,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中管道长度合理、且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化工厂的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生成三维管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基于图3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碰撞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发生碰撞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PID图是管道仪表流程图(Process&Instrumentation Drawing,PID)的缩写,指的是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详细地表示该系统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阀门和其他有关公用工程系统,如:污水常规处理,发电系统,加热凝结水方案,中央空调系统的图纸。
管道仪表流程图是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是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亦是工程设计中各有关专业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
管道仪表流程图是借助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用图示的方法把建立化工工艺装置所需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阀门及主要管件,按其各自功能,为满足工艺要求和安全、经济目的而组合起来,以起到描述工艺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管道仪表流程图不仅是设计、施工的依据,而且也是企业管理、试运转、操作、维修和开停车等各方面所需的完整技术资料的一部分。它还有助于简化承担该工艺装置的开发、工程设计、施工、操作和维修等任务的各部门之间的资料交流。
示意性的,图1是一个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示意图,用于表示化工厂内部布局,如图1所示:
管道仪表流程图100中包含各种部件,分别用字母符号101和数字符号102来介绍每个部件的基本信息。
字母符号101中介绍了图中所示化工厂内部包含以下部件:
原料进灌阀、安全放空阀、止回阀、进水阀、水量控制阀、水量控制阀、逆止阀、压力表。
数字符号102中介绍了图中所示化工厂内部包含以下部件:
储料罐、流量计、填料塔、储槽、液体转子流量计、填料层上压力计、填料层下压力计、离心泵、蓄水池。
管道仪表流程图100的右下角标注有该化工厂的厂房信息103,用于介绍该化工厂搭建时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注册时间、占地面积等。
除了上述用字母符号101和数字符号102来介绍的各种部件,管道仪表流程图100中还包括各种管道104,管道104用于连接各个部件,使各个部件互通,化工厂才得以建立成功并投入运行。
管道仪表流程图常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厂的核心是管道工程,也即管道的排布设计工程。
其中,管道是由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组成的管路系统。
管道组成件是用于连接或装配管道的元件,包括管子、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膨胀接头、挠性接头、耐压软管、疏水器、过滤器、和分离器等。管道工程由若干管路系统所组成。
在管道工程中,根据管道材质的不同、关内输送介质的不同、施工条件的不同等诸多因素,通过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连接、承插连接等连接方式,将管子、管件、阀门、等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管路系统。
管道工程所用的管材种类很多,可分为金属管和非金属管,金属管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素钢管、合金钢钢管、不锈钢管、铸铁管、有色金属管等;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无缝钢管、焊接钢管。
非金属管可分为塑料管、玻璃钢管、陶瓷管等。管道工程中使用的管道组成件有金属件和非金属件,规格、等级各异,为了使它们能够科学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在规格、类型和质量上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目的是统一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供用,便于生产和使用。管道的基本属性包括管径、材质、等级、介质等。
管道组成件也可称为仪器部件,管道支撑件也可称为沿管线布局的管道。其中,管线用于表示仪器部件之间的连接情况。
在现有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使用过程中,需要先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上设计待施工系统的布局情况,设计完毕后,再根据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建筑施工。其中,管线的排布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道走向进行实时的个性化设计,如:针对管线交错的情况、管道转弯的情况等。
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管线都是没有具体直径和长度的直线,或者需要拐弯的直线,在基于管线和管线上标注的基本属性信息实际生成三维管道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距离较近的管线所对应的三维管道之间,因三维管道的尺寸过大而发生碰撞现象。或者,在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观察到的视角是从与管道仪表流程图所对应的厂区顶部俯视视角,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厂区的内部情况,在垂直方向上因视觉差异导致管线交错的情况无法观察出来。也即,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无法表现管线交错情况以及碰撞情况,导致施工人员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线走向的过程较为繁琐,施工效率低下。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上设计待施工系统的布局情况,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管道模型,将平面图纸上的管道排布结果和仪器部件的布局情况在三维管道模型和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立体地表现出来。并且,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中的管道长度合理,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避免了建筑人员的在实际施工时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示意性的,图2是一个基于图纸转换生成三维管道的示意图,以污水处理厂为例,如图2所示:
首先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管道仪表流程图201,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201中的仪器部件所在位置和仪器部件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一个三维仪器排布模型202,三维仪器排布模型202中包括与管道仪表流程图201对应的三维仪器部件排布结果,其中,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202中包含三维管道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按照预设比例将三维仪器排布模型202中布置的三维仪器部件和三维管道的数据计算出来,得到管道数据203,管道数据203可以作为参考数据,以便施工人员获取实际材料。
结合上述名词简介和应用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或者服务器执行,也可以由终端和服务器共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方法由终端执行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
其中,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需要现场施工的建筑的内部情况,如:表示厂区中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可选地,厂区是指污水处理厂的厂区,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设计内容用于表示待施工的污水处理厂的厂区内部情况,包括厂区中的仪器部件、仪器部件各自的位置情况、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其中,管线布局情况是基于仪器部件之间的基本属性信息还有位置关系所设计的。
可选地,仪器部件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格栅、沉砂池、消毒设备、曝气池、厌氧消化池等。
可选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第一属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仪器部件的材质种类;
2、仪器部件的名称;
3、仪器部件的型号;
4、仪器部件的规格参数:外壳尺寸、直径、功率等。
可选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第二属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管线的直径;
2、管线的长度;
3、管线的材质。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含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
示意性的,图4是本申请一个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管道仪表流程图400中包括第一仪器部件401和第二仪器部件402,其中,第一仪器部件401与第二仪器部件402距离较近,且第一仪器部件401的出口与第二仪器部件402的入口通过管线40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厂区还可以指化工厂的厂区,使用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化工厂厂区的厂区内部情况时,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也包括与化工厂厂区对应的的仪器部件、仪器部件各自的位置情况、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
其中,管线布局情况也是基于化工厂厂区内部仪器部件之间的基本属性信息还有位置关系所设计的。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设计不同的厂区模型时,其内部设计内容也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仪器部件和管线,任意两个仪器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线相连,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管线相连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管线布局情况是基于仪器部件之间的基本属性信息还有位置关系所设计的,也即管线布局情况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第一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用于描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第二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用于描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302,基于第一属性数据生成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其中,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是基于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和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得到的,主要实现仪器部件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可选地,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1、自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2、接收相关指令进行操作,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指定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可选地,自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尺寸生成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2)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3)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显示三维仪器部件。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是一张尺寸为15*12的二维图纸。
其中,管道仪表流程图的长为15个单位长度,宽为12个单位长度。
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其对应的三维数值为15*12*8。
其中,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长为15个单位长度,宽为12个单位长度,高为8个单位长度。
可选地,以管道仪表流程图的中心点为原点(0,0)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横轴(X轴)和纵轴(Y轴)。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每个仪器部件都会拥有一个坐标,仪器部件的坐标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基于它们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生成的,用于表示每个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分布情况。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括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和第一管线,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第一管线相连接。
第一仪器部件在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2),表示第一仪器部件与原点(0,0)之间在横轴正方向距离2个单位长度,在纵轴正方向距离2个单位长度。
第二仪器部件在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2),表示第二仪器部件与原点(0,0)之间在横轴负方向距离2个单位长度,在纵轴负方向距离2个单位长度。
第一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包括第一仪器部件的材质种类、名称、型号和规格参数;第二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包括第二仪器部件的材质种类、名称、型号和规格参数。
基于上述信息,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显示与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三维形态相同的三维仪器部件。
基于上述步骤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后,在终端屏幕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包括的三维管道排布结果可以是任意的,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当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式为自动生成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个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尺寸对应数值可以是任意的,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单位长度可以是任意的;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其对应的三维数值可以是任意的,单位长度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时,除了可以使用上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生成位置坐标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若使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每个仪器部件的坐标可以是任意的,坐标的单位长度也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第一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用于描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第二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用于描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仪器部件和管线,任意两个仪器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线相连,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管线相连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管线布局情况是基于仪器部件之间的基本属性信息还有位置关系所设计的,也即管线布局情况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303,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
其中,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管口配置数据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和管口高度,基于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和管口高度以及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含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第一管线相连接,第一管线是一条直线,第一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包括第一管线的直径、长度和材质。
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对应存在第一三维仪器部件和第二三维仪器部件,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是基于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管口高度以及第一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管道位于三维管道模型中。
步骤304,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
其中,三维管道模型表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的分布情况。
其中,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基于管道数据并在实际情况下调整管道数据,获取施工时所需要的管道材料。
可选地,基于三维管道模型,按照预设的比例生成实体材料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实体管道的尺寸、体积、材质、弯曲程度、形状等数据。
可选地,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第一管道对应的实体材料,是一个直径为10厘米、长度为20厘米的圆柱形管道,材质为塑料。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的管道数据所包含的种类可以是任意的,包括但不限于尺寸、体积、材质、弯曲程度、形状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若按照预设的比例生成实体材料的数据,则该预设的比例可以是任意的;可以对管道数据进行调整后再作为获取实体材料的依据,也可以直接使用管道数据作为获取实体材料的依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管道仪表流程图,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并根据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的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和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并显示三维管道模型,并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准确的管道数据,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中的管道长度合理、且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并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能够实现将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从二维映射到三维,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后,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和管口高度,以及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管道模型,能够提高实际施工的效率,为获得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式除了自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他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还包括一种通过接收拖动指令来生成指定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方式。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后,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与管道仪表流程图所对应的位置显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仪器部件。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302,还可以实现为如下步骤。
步骤3021,接收选择操作。
其中,选择操作是用于在候选仪器部件中选择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部件。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是终端自动生成的,标注有各自的尺寸规格信息,是管道仪表流程图映射到三维所生成的。
其中,三维仪器部件也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三维仪器部件标注的第一属性数据和其对应的仪器部件上标注的第一属性数据相同。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是一张尺寸为15*12的二维图纸。其中,管道仪表流程图的长为15个单位长度,宽为12个单位长度。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含如下仪器部件: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
可选地,在候选仪器部件中包含如下仪器部件:三维仪器部件A、三维仪器部件B、三维仪器部件C。其中,三维仪器部件A与第一仪器部件相对应,且三维仪器部件A标注有和第一仪器部件对应的第一属性数据;三维仪器部件B与第二仪器部件相对应,且三维仪器部件B标注有和第二仪器部件对应的第一属性数据。
接收选择操作,选中三维仪器部件A和三维仪器部件B作为与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对应的仪器部件。
其中,执行上述选择操作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中的一种。
可选地,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响应于对笔记本电脑屏幕所显示的候选仪器部件的选择操作。
使用终端设备所连接的鼠标,将鼠标箭头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候选仪器部件的位置,点击鼠标在候选仪器部件中选中仪器部件A和仪器部件B作为三维仪器部件。
可选地,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是平板电脑,响应于对平板电脑屏幕所显示的候选三维厂区模型和候选仪器部件的选择操作。
使用与终端设备所配套的电容笔,将电容笔尖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候选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电容笔点击候选仪器部件中的仪器部件A和仪器部件B,选中仪器部件A和仪器部件B作为三维仪器部件。
或者,将手指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候选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指尖点击屏幕,实现选中候选仪器部件中仪器部件A和仪器部件B作为三维仪器部件的操作。
可选地,执行上述选择操作的终端设备是手机,响应于对手机屏幕的点击操作。
将手指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候选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指尖点击屏幕,实现选中候选仪器部件中仪器部件A和仪器部件B作为三维仪器部件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执行上述选择操作的终端设备除了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不同时,接收选择操作的过程也不同,每个终端设备接收选择操作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候选仪器部件中包含的仪器部件的数量可以是任意的,候选仪器部件中包含的仪器部件的种类可以是任意的,候选仪器部件中每个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可以是任意的,第一属性数据中包含的数据种类和其对应的数值可以是任意的,在候选仪器部件中可以选中任意数量的仪器部件作为三维仪器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3022,接收拖动操作。
其中,拖动操作是用于拖动操作用于对三维仪器部件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的排布位置进行调整。
经过上述步骤3021,已经在候选仪器部件中选择了一些仪器部件作为三维仪器部件,三维仪器部件与管道仪表流程图所对应。
其中,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中的一种。
可选地,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响应于对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拖动操作。
使用终端设备所配套的鼠标,将鼠标箭头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三维仪器部件的位置,长按鼠标拖动三维仪器部件,按照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放置三维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里对应的位置。
可选地,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是平板电脑,响应于平板电脑屏幕的拖动操作。
使用与终端设备所配套的电容笔,将电容笔尖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三维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电容笔拖动三维仪器部件,按照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放置三维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里对应的位置。
或者,将手指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三维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指尖滑动屏幕,实现拖动三维仪器部件的操作,按照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放置三维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里对应的位置。
可选地,执行上述操作的终端设备是手机,响应于手机屏幕的拖动操作。
将手指移动至终端设备屏幕上三维仪器部件的位置,使用指尖滑动屏幕,实现拖动三维仪器部件的操作,按照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放置三维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里对应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执行上述拖动操作的终端设备除了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不同时,接收拖动操作的过程也不同,每个终端设备接收拖动操作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3023,基于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部件。
其中,三维仪器部件也标注有和仪器部件对应的第一属性数据。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括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第一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包括第一仪器部件的材质种类、名称、型号和规格参数;第二仪器部件的第一属性数据包括第二仪器部件的材质种类、名称、型号和规格参数。
自动生成与第一仪器部件相对应的第一三维仪器部件和第二三维仪器部件。其中,第一三维仪器部件上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和第一仪器部件相对应;第二三维仪器部件上也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和第二仪器部件相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第一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用于描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仪器部件,仪器部件的种类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3024,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
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经过三维映射后自动生成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
其中,三维仪器部件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的位置情况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情况相对应。
可选地,以管道仪表流程图的中心点为原点(0,0)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横轴(X轴)和纵轴(Y轴)。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则为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包括横轴(X轴)、纵轴(Y轴)、竖轴(Z轴)。
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每个仪器部件都会拥有一个坐标,仪器部件的坐标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基于它们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位置生成的,用于表示每个仪器部件在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分布情况。
可选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包括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第一仪器部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1,1),第二仪器部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1,-1)。
表示第一仪器部件与原点(0,0)之间在横轴正方向距离1个单位长度,在纵轴正方向距离1个单位长度;第二仪器部件与原点(0,0)之间在横轴负方向距离1个单位长度,在纵轴负方向距离1个单位长度。
可选地,第一仪器部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1,1,0),第二仪器部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1,-1,0)。
表示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都位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地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时,除了可以使用上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生成位置坐标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若使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式,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每个仪器部件的坐标可以是任意的,坐标的单位长度也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上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给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生成位置坐标的方式来三维映射时,所生成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是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是任意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每个仪器部件的坐标可以是任意的,坐标的单位长度也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地,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第一管线相连接,第一管线是一条直线,第一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包括第一管线的直径、长度和材质。
基于上述信息,在三维厂区模型中显示连接第一仪器部件和第二仪器部件的三维管道,三维管道与管线的三维形态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第二属性数据可以包含任意种类的数据类型,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管线,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任意两个仪器部件之间可以通过管线相连,仪器部件之间通过管线相连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管线布局情况是基于仪器部件之间的基本属性信息还有位置关系所设计的,也即管线布局情况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将管道仪表流程图从平面映射到三维的方法,所自动生成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以及三维仪器部件、三维管道,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和管道仪表流程图所实现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将上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以及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内部的三维仪器部件和三维管道模型作为参考数据,辅助施工,也可以对上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内部的三维仪器部件和三维管道模型各自的位置做出调整,再作为参考数据辅助实际施工,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3021至步骤3022所执行的操作,和步骤3023所执行的操作是并列的;即步骤3021至步骤3022所执行的操作,和步骤3023所执行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也即执行完步骤301后,同时执行步骤3021至步骤3022的操作、步骤3023的操作;上述步骤均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步骤3024;步骤3024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步骤303。
综上所述,通过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自动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生成三维仪器部件,或者,手动拖动候选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作为三维仪器部件的方式,可以实现将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从二维映射到三维,在实际施工前提供了更多的仪器排布位置的参考信息。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后,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与管道仪表流程图所对应的位置显示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的仪器部件,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接收选择操作,在候选仪器部件中选择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部件,接收拖动操作,拖动三维仪器部件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并在终端屏幕上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的方法,提供了手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选择,可以实现将平面的管道仪表流程图从二维映射到三维,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并结合实际仪器排布的情况获得更多三维仪器排布模型的参考信息,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基于管道仪表流程图,自动生成与仪器排布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基于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部件,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的基础上,显示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和三维仪器部件,能够直观的看到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实际参考效果,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也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时,三维管道模型中的三维管道之间有可能发生碰撞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三维管道之间进行碰撞检测,并根据碰撞检测的结果调整三维管道之间的位置。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碰撞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生成三维管道模型的过程中,响应于碰撞检测操作,得到碰撞检测结果。
其中,碰撞检测操作用于检测三维管道模型中所包含的三维管道之间是否存在碰撞现象。三维管道中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若碰撞检测结果表明三维管道之间发生碰撞现象,则基于碰撞检测结果对三维管道进行调整后再显示三维管道;若碰撞检测结果表明三维管道之间未发生碰撞现象,则直接显示三维管道模型。
可选地,三维管道中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当碰撞检测结果为“发生碰撞”,则说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当碰撞检测结果为“未发生碰撞”,则说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碰撞检测结果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包括但不限于文字结果或数字结果,三维管道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602,在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管道的优先级和第二管道的优先级,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排布调整。
三维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即,对三维管道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第一管道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管道的优先级,排布调整处理包括上移处理和下沉处理。
可选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为第五优先级,第二管道的优先级为第六优先级,第一管道的优先级比第二管道的优先级高。
所以,第一管道相较于第二管道更为重要,在进行排布调整处理时,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不再发生碰撞。
排布调整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上移处理和下沉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处理方式。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图7是一个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发生碰撞情况的示意图。
在管道仪表流程图700中,包含第一仪器部件710、第二仪器部件720、第三管道730、第一管道740和第二管道750。
其中,第一仪器部件710的出口和第二仪器部件720的入口通过第三管道730连接,第二仪器部件720的出口处连接了两条管道,分别是第一管道740和第二管道750,第一管道740和第二管道750的另一端连接在管道仪表流程图700边缘上,边缘与代表管道仪表流程图700对应的三维厂区模型的墙壁。
其中,第一管道740和第二管道750之间发生碰撞,在管道仪表流程图700中表现为第一管道740和第二管道750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第一仪器部件710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仪器部件720,所以对第二仪器部件720进行上移或下沉处理,使第一仪器部件710和第二仪器部件720之间不再发生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基于三维管道中每个管道各自的优先级进行处理,还可以考虑三维管道中每个管道的长度总和。为了节省材料,在实际情况中三维管道的长度总和越小,说明该管道仪表流程图带来的有益效果更强。
可选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为第五优先级,第二管道的优先级也为第五优先级,第一管道的优先级和第二管道的优先级相同。
所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一样重要,在进行排布调整处理时,可以分别考虑对第一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以及,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不再发生碰撞的同时达到管道总长度最小的效果。
可选地,对第一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为6米,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为3米,则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
可选地,对第一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为6米,对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也为6米,则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中的任意一个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管道中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三维管道中每个管道的优先级可以是任意的,对三维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可以是任意的,对三维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可以是上移处理或下沉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处理,对三维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的依据除了上述的优先级和管道长度,还可以是其他任意类型的指标,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步骤603,响应于排布调整处理,显示调整后的三维管道模型。
基于上述步骤602的位置移动处理操作,三维管道的位置已经调整为不会发生碰撞的情况,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经过位置调整后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
其中,三维管道模型中三维管道的位置情况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的分布情况相对应。
步骤604,响应于三维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现象,直接显示三维管道模型。
三维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现象,则不需要对三维管道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直接按照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管线的分布情况显示三维管道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602至步骤603所执行的操作,和步骤604所执行的操作是并列的;即步骤602至步骤603所执行的操作,和步骤604所执行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也即执行完步骤601后,同时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3的操作、步骤604的操作。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管道仪表流程图,根据对管道仪表流程图进行三维映射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并基于三维仪器排布在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和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显示三维管道模型,并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准确的管道数据,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中管道长度合理、且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三维管道模型中的三维管道进行碰撞检测,及时判断三维管道之间是否发生碰撞现象,并及时根据碰撞检测的结果调整三维管道之间的位置,避免了实际按照三维管道模型施工时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也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给每个三维管道提前预设优先级,在三维管道之间发生碰撞的时候,按照优先级的顺序选择其中一条发生碰撞的三维管道进行调整,保证了优先级更高、更重要的三维管道的稳定性,并且,也使用了最短管道路径方法,考虑到了三维管道在移动位置的时候需要增加的管道长度,最终生成了管道路径长度合理、且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的结果,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也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所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所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所述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生成模块8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所述生成模块820,还用于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
所述生成模块820,还用于基于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所述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生成模块820,还用于基于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和管口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生成模块820,还包括:
检测单元821,用于在生成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的过程中,响应于碰撞检测操作,得到碰撞检测结果,所述碰撞检测操作用于检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中所包含的三维管道之间是否存在碰撞现象;
调整单元822,用于在所述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管道模型进行调整,并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单元822,还用于在所述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管道的优先级,对所述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优先级,所述排布调整处理包括上移处理和下沉处理。响应于所述排布调整处理,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830,用于基于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仪器部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属性数据,显示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830,还包括:
接收单元831,用于接收选择操作,所述选择操作用于在候选三维仪器部件中选择与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所述三维仪器部件;
所述接收单元831,用于接收拖动操作,所述拖动操作用于对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位置进行调整;
显示单元832,用于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仪器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设计管道仪表流程图,根据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仪器部件的位置和第一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并基于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和管线的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三维管道模型,并基于三维管道模型生成准确的管道数据,自动生成的三维管道模型中管道长度合理、且管道之间不存在碰撞情况,避免了建筑人员的试错过程,提高了管线设计的效率,根据管道数据获取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提高了最终施工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10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计算机设备1000包括有: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
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还可以包括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0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10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1000还包括其他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s)或光盘等。其中,随机存取记忆体可以包括电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ReRAM,Resistance RandomAccess Memory)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所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所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所述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
基于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所述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方向和管口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属性数据,自动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生成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的过程中,响应于碰撞检测操作,得到碰撞检测结果,所述碰撞检测操作用于检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中所包含的三维管道之间是否存在碰撞现象;
在所述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管道模型进行调整,并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对所述三维管道模型进行调整,并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包括:
在所述碰撞检测结果指示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存在碰撞现象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管道的优先级,对所述第二管道进行排布调整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优先级,所述排布调整处理包括上移处理和下沉处理;
响应于所述排布调整处理,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管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仪器部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属性数据,显示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仪器部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属性数据,显示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包括:
接收选择操作,所述选择操作用于在候选三维仪器部件中选择与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应的所述三维仪器部件;
接收拖动操作,所述拖动操作用于对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位置进行调整;
显示调整后的所述三维仪器部件。
7.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管道仪表流程图,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用于表示仪器部件和管线之间的布局情况,所述仪器部件标注有第一属性数据,所述管线标注有第二属性数据,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仪器部件的三维形态,所述第二属性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管线对应的三维形态;
生成模型,基于所述第一属性数据生成所述仪器部件对应的三维仪器排布模型,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包括三维仪器部件的排布效果;
所述生成模块,基于所述三维仪器排布模型中所述三维仪器部件的管口配置数据,以及所述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述管线对应的第二属性数据,生成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的三维管道模型,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用于在所述三维仪器部件之间进行管道连接;
所述生成模块,基于所述三维管道模型生成管道数据,所述管道数据用于辅助三维管道的实体材料的获取。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
CN202211447318.5A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Pending CN115994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7318.5A CN115994395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7318.5A CN115994395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4395A true CN115994395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7318.5A Pending CN115994395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43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3351A (zh) * 2023-07-28 2023-10-24 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3351A (zh) * 2023-07-28 2023-10-24 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6933351B (zh) * 2023-07-28 2024-03-19 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988B (zh) 具有集成的模拟和控制系统配置的工厂构建器系统
US107550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re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CN102622484B (zh) 发电厂管道自动设计生成方法
CN102262704B (zh) 管路系统布置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359351A (zh) 一种管道三维建模方法及管道设计方法
US20070186149A1 (en) Size based display of piping systems
CN107408141B (zh) 网络模拟装置、网络模拟方法和存储装置
JP5582878B2 (ja) 数値解析装置及び要素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15994395A (zh) 一种基于图纸转换的三维管道生成方法、装置和产品
CN111368368A (zh) 船舶管系部件库的构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231876B (zh) 基于几何模型的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1945760A (zh) 深基坑工程减压降水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767230B1 (ko) 플랜트 엔지니어링에 대한 3d cad 모델링 데이터의 통합관리 방법
CN115795593A (zh) 基于bim的市政管线工程监理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2199808B (zh) 一种船舶管路快速设计系统和方法
KR102151733B1 (ko) 하이테크제조업 운영에 따른 변경점 발생 시 공정안전관리 도면의 변경점 반영 자동화 방법
KR101846213B1 (ko) 다중배관 가상평면을 이용한 배관 전산 설계방법
CN115587456A (zh) 一种室外给排水管网bim正向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
CN115292826A (zh) 一种建立冷轧机组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90725B (zh) 一种管道竣工图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220161582A (ko) 자동화 솔루션 소프트웨어를 통한 배관 입찰 물량 산출 방법
CN101770604B (zh) 图形化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6842600B (zh)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元器件选型方法和装置
CN110362901B (zh) 一种航天器管路数据复用方法
CN113962125A (zh) 一种基于les-pbm模型的气液混合器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