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6407B -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6407B
CN115986407B CN202310265356.7A CN202310265356A CN115986407B CN 115986407 B CN115986407 B CN 115986407B CN 202310265356 A CN202310265356 A CN 202310265356A CN 115986407 B CN115986407 B CN 115986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d array
array antenna
curve
signal intensit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53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6407A (zh
Inventor
范令君
黄洪云
蒲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dun Defen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dun Defen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dun Defen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dun Defen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53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6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6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6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6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6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及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并调整相控阵天线,直到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避免卫星跟踪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Description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控阵系统主要通过其中的相控阵天线与低轨道的卫星通信,而低轨道卫星与地面之间并非相对静止的,因此常常需要对卫星进行跟踪,目前对于卫星进行跟踪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获取到的卫星信号实时计算并调整相控阵天线的角度,然而采用这样的方式需要不断的进行计算,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增加了相控阵系统的负担。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以避免在卫星跟踪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已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基于所述调整方向调整所述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低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如果在偏转过程中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一直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则重新更新所述第三转动方向,并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最新的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如果在偏转过程中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停止偏转。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的比值,确定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的绝对值,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正;
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负;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正;
如果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包括:
向相控阵系统中的机械控制平台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机械控制平台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天线角度包括俯仰角和偏航角。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向调整所述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案,即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在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基于调整方向调整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如此,不需要实时计算并调整相控阵天线的角度,降低了卫星跟踪过程中的运算量,降低了相控阵系统的负担,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发明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为了避免在卫星跟踪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降低卫星跟踪过程中的运算量,降低相控阵系统的负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相控阵系统中的控制终端设备,相控阵系统包括相控阵天线、机械控制平台和控制终端设备,控制终端设备分别与相控阵天线和机械控制平台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或通信。相控阵天线安装与机械控制平台上,以便通过机械控制平台调节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个人电脑、服务器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等。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所述执行主体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5。
步骤S101.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相控阵系统在通过相控阵天线与卫星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可实时获取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S102.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为确保与卫星之间通信稳定,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预先定义一用于评价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通信是否稳定的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说明相控阵系统(的相控阵天线)与卫星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通信要求,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说明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较差,可能会对通信造成影响,此时可通过向相控阵系统中的机械控制平台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机械控制平台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在通过机械控制平台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转动角度不宜过大,只需要能够获取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即可,如此可避免由于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卫星信号丢失的情况。
步骤S103.在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之后,还可通过机械控制平台控制相控阵天线复位。在控制相控阵天线复位后可通过机械控制平台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可以随机选择,只要保证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即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由于卫星一般相对于地面有规律的运动,因此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可以与前一次调节阵天线的天线角度时所对应的调节方向大致一致,即前一次调节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时所对应的调节方向可以位于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之间。如此,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有较大可能是增加的,从而进一步防止卫星信号丢失的情况发生。
步骤S104.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具体的,确定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41-S1044。
步骤S1041.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具体的,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正,即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开始是逐步增加的。
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负,即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开始是逐步降低的。
步骤S1042.基于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具体的,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正,即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开始是逐步增加的。
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负,即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最开始是逐步降低的。
步骤S1043.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的比值,确定出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与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
其中,曲线的曲线变化率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对曲线(若曲线出现拐点,则取在拐点之前的部分曲线)的中间点求导或者求曲线的平均变化率得到,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确定出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之后,可以将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的比值,作为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与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也即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增量与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
步骤S1044.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与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的绝对值,确定出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具体的,若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正且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正,则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位于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之间。若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正且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负,则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位于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的反方向之间。若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负且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正,则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位于第一转动方向的反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之间。若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负且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为负,则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位于第一转动方向的反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的反方向之间。
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与第一转动方向(或第一转动方向的反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tanα=|L2/L1|,其中L2表示第二信号强度增量,L1表示第一信号强度增量,|L2/L1|表示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与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的绝对值。
步骤S105.基于调整方向调整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其中,所述天线角度包括俯仰角和偏航角。
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说明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通信要求。为进一步确保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质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相控阵系统中的相控阵天线进行调整的可能设计一,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步骤S201-S203。
步骤S201.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低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预先定义有一用于评价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通信质量的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说明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质量好,该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低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说明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通信要求,但并未达到很好的通信质量。此时,可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第三转动方向可以是随机的生成的一个方向,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方向,还可以是前述步骤S104中的调整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202.如果在偏转过程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一直低于第二预设强度,则重新更新第三转动方向,并在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相控阵天线沿最新的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如果在偏转过程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一直低于第二预设强度,则更新第三转动方向,并控制相控阵天线复位。可以理解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的情形,则也可以控制相控阵天线的角度可以保持在高于第一预设强度时所对应的某个角度。
在相控阵天线复位后继续控制相控阵天线沿最新的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更新第三转动方向可以是重新随机生成一个新的第三转动方向,也可以是在第三转动方向的基础上偏转一定角度得到一个新的第三转动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203.如果在偏转过程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二预设强度,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停止偏转。
由此通过上述的可能设计一,可在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通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的角度,使得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进一步达到更好的信号质量,使得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保持高质量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在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基于调整方向调整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如此,在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较低时,能够自动对相控阵天线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一直满足通信要求,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实时计算并调整相控阵天线的角度,降低了卫星跟踪过程中的运算量,降低了相控阵系统的负担,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同时,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可以根据前一次调节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时所对应的调节方向确定,如此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有较大可能是增加的,从而进一步防止卫星信号丢失的情况发生。另外,可在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的信号强度满足通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的角度,使得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进一步达到更好的信号质量,使得相控阵系统与卫星之间保持高质量通信。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该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向调整所述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工作细节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实施例第一方面,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具体举例的,所述存储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Flash Memory)、先进先出存储器(FIFO)和/或先进后出存储器(FILO)等等;所述处理器可以不限于采用型号为STM32F105系列的微处理器、ARM(Advanced RISCMachines)、X86等架构处理器或集成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s)的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可以但不限于为WiFi(无线保真)无线收发器、蓝牙无线收发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无线收发器、紫蜂协议(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ZigBee)无线收发器、3G收发器、4G收发器和/或5G收发器等。
本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包含有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即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软盘、光盘、硬盘、闪存、优盘和/或记忆棒(Memory Stick)等,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本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基于所述调整方向调整所述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的比值,确定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的绝对值,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低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如果在偏转过程中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一直低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则重新更新所述第三转动方向,并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最新的第三转动方向偏转指定角度;
如果在偏转过程中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停止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正;
如果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为负;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上升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正;
如果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为下降曲线,则判定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为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包括:
向相控阵系统中的机械控制平台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机械控制平台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角度包括俯仰角和偏航角。
7.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相控阵系统中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
控制单元,用于如果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相控阵天线复位后控制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平面垂直;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向调整所述相控阵天线的天线角度,直到所述相控阵天线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确定单元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变化曲线的曲线变化率的比值,确定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的正负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增量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增量的比值的绝对值,确定出所述相控阵天线的调整方向。
8.一种相控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信相连的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消息,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310265356.7A 2023-03-20 2023-03-20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986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5356.7A CN115986407B (zh) 2023-03-20 2023-03-20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5356.7A CN115986407B (zh) 2023-03-20 2023-03-20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6407A CN115986407A (zh) 2023-04-18
CN115986407B true CN115986407B (zh) 2023-05-26

Family

ID=85972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5356.7A Active CN115986407B (zh) 2023-03-20 2023-03-20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6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0437B (zh) * 2023-08-17 2023-10-20 四川省华盾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相控阵系统的宽带微波收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706541B (zh) * 2024-02-06 2024-04-16 四川省华盾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控阵多目标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207B2 (en) * 2005-09-22 2016-01-26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Antenna ai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N102722184B (zh) * 2012-06-18 2014-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单脉冲天线角度模拟跟踪方法
US9853356B2 (en) * 2013-09-26 2017-12-26 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 Ground-based satellite antenna pointing system
CN103545612B (zh) * 2013-10-28 2015-09-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动中通系统的卫星波束中心估计方法
CN105676166B (zh) * 2016-01-19 2017-09-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星载可移点波束天线的地面辐射源定位方法
US10884094B2 (en) * 2016-03-01 2021-01-05 Kymeta Corporation Acquiring and tracking a satellite signal with a scanned antenna
CN11223434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铁的有源相控阵车载天线系统
EP4287527A3 (en) * 2019-11-12 2024-04-03 ViaSat, Inc. Yaw drift compensation for pointing an antenna
CN111430917B (zh) * 2020-04-17 2021-09-21 北京行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2218672B1 (ko) * 2020-05-18 2021-02-22 위월드 주식회사 보조 lnb를 이용한 자동 위성추적 안테나의 위성 포인팅 시스템 및 위성 포인팅 방법
CN113097719B (zh) * 2021-03-18 2022-08-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用于一维相控阵天线的通信卫星跟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6407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86407B (zh) 相控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880895B1 (en) Signal-aware data transfer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905358B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步长功率控制方法
WO2019119214A1 (zh) 用于遥控器和无人机的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170230123A1 (en) Adjusting transmissions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
CN114430294B (zh) 一种对geo卫星的对地波束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1550162U (zh) 终端及承载终端的底座
US202400737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ask offloading between terminal and satellite in mec network
CN109889970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30749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EP3813443A1 (en) Control device,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US8774814B2 (en) Network coverage by cycling through beam shape coverage configurations
CN114047965A (zh) 计算卸载方法、卫星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7604A (zh) 一种上行功率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745698B (zh) 一种移动通信车自动对准方法、系统及移动通信车
CN109639842B (zh) Nb-iot设备软件升级系统及方法
CN110011725B (zh) 中继卫星跟踪方法及装置
US20200100192A1 (en) Adaptiv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81318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191803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a Radio Base Station
CN113703970B (zh) 基于拍卖机制的服务器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3630918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定位系统
JP2016203651A (ja) 人工衛星、蓄積角運動量除去装置および地上局装置
EP3674832A1 (en) Flight attitud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WO2015167508A1 (en) Adjusting transmissions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