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3187A -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3187A
CN115983187A CN202211584710.4A CN202211584710A CN115983187A CN 115983187 A CN115983187 A CN 115983187A CN 202211584710 A CN202211584710 A CN 202211584710A CN 115983187 A CN115983187 A CN 115983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bus
deviation
layer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47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耿耿
余延涛
郭文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5847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3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3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包括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层分配阶段,根据拥塞情况评估各线网的优先级,得到不同的层分配顺序,按照优先级次序进行布线;步骤S2、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将初始布线结果的总线偏差要素引入布线优先级调整顺序的评估,调整各线网的层分配次序,优化布线结果的时序匹配;步骤S3、计算总线偏差,对于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在给定轨道资源数的条件下,找到各线网满足时序匹配的路径,优化总线偏差;本发明能使总线的线长偏差有效地减少,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总体布线结果。

Description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总体布线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芯片所能容纳的元器件数量级愈发庞大,线网内总线的占比逐渐增加,总线布线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芯片的时序匹配、布通率等性能,同时单一的2D金属层层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布线设计的需求。因此,在目前多布线层的布线设计中,在层分配阶段对总线偏差进行判断与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芯片对时序特性的需求,提高芯片性能。
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布线阶段所要处理难题的技术复杂度不断提高。由于其布线的规模巨大,布线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两个阶段进行设计。两个阶段分别为总体布线阶段和详细布线阶段。而总体布线是整个物理设计中极其重要的阶段,总体布线的结果将决定后面详细布线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物理设计的结果。另外,基于目前芯片应用的多布线层结构,总体布线设置了层分配阶段作为过渡到详细布线的中间阶段。具体而言,层分配算法基于2D总体布线结果,在没有溢出的条件下,需要考虑线网放置的布线层次,为生成层分配结果即3D总体布线结果。该结果进一步作为后续阶段的基础,为详细布线提供具体引导。
总线的作用是将控制信号或数据并行传输到相应的功能模块,现代制程工艺能够将亿万级数量的元器件集成在芯片内部,在芯片拥有更多功能的同时导致总线的密度极大。因此,在层分配阶段对总线偏差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统一处理,有效地降低总线偏差过大导致芯片时序混乱、布通率降低、功耗过大的概率、更好地满足设计需求十分具有意义。
在层分配的布线过程中,线网将依照规定的布线次序进行走线,而一个电路的布线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布线资源会随着布线的进行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先行层分配的线网将拥有更多可选的布线资源,而后续分配的线网相比起前者拥有的可选资源减少,这就导致了线网的布线次序对层分配的布线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层分配开始布线前找到一个恰当的层分配顺序可以提高布线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得到最好的层分配结果。当期望优化的目标不同时,优先级算法所选取的线网属性也有所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能使总线的线长偏差有效地减少,从而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总体布线结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用于在布线设计中减少总线的线长偏差,所述方法包括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层分配阶段,根据拥塞情况评估各线网的优先级,得到不同的层分配顺序,按照优先级次序进行布线;在线长得到较优解时同时得到总线偏差较小的布线结果;
步骤S2、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将初始布线结果的总线偏差要素引入布线优先级调整顺序的评估,调整各线网的层分配次序,优化布线结果的时序匹配;
步骤S3、计算总线偏差,对于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在给定轨道资源数的条件下,增加线长较短总线的线长,减少或保持线长较长总线的线长,找到各线网满足时序匹配的路径,优化总线偏差。
所述层分配方法用于2.5D全局布线,2.5D全局布线包括2D阶段与3D阶段,其根据总体布线的2D布线方案,在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在各个线网找到无溢出的路径,通过通孔边连接位于各线网不同金属层的相邻布线单元,得到3D布线方案。
所述方法中,计算线长的方法为:
设给定G0=(V0,E0)表示2D布线网格图,其中v0∈V0为布线单元,e0∈E0为相邻布线单元间的连接边,G1=(V1,E1)表示3D布线结构图,其中V1同V0为通孔边、E0为布线边;
在满足约束规则且不更改2D布线结果的条件下,将总线2D布线结果的各布线边分配到3D结构内合适的布线层,完成层分配工作,得到3D布线结果,该3D布线结果同时具有较短的总线长和优化后的总线偏差;总线长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一所示;
其中,l是金属层数;Vcost是通孔代价;r(e)是每条布线边已使用的轨道资源数。
所述2.5D全局布线中,包括以下流程;
流程A1、根据2D布线结果通过综合拥塞程度、引脚数与线长等指标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根据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初次层分配布线结果,并计算总线偏差;
流程A2、在层调换阶段,即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的阶段,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若不存在总线偏差,直接得到3D布线结果。若存在总线偏差,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流程A3、通过综合总线偏差、引脚数与线长指标的优先级策略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依旧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层分配结果后判断是否依旧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通过对较短线网增加一定线长,重新分配布线层,更新布线状态后,对存在总线偏差的较长线网判断有无更好的路径选择,最终得到3D布线结果。
所述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具体为:采用对线网顺序处理的策略,即依照分配顺序为各个线网分配合适的金属层,在完成每次布线资源的分配后,需更新布线资源现有余量,以避免实际布线溢出;具体为使优先级越高的线网获得更佳的布线资源以优化布线结果,优先级越低的线网,减少供其选择的布线资源,即通过设置优先级函数来优化布线资源分配顺序;具体为:对于线网Ni,计算其层分配的优先级时,需在减小总线偏差的同时保证总线长较小,即使线网的次序越前以使线网Ni越早分配布线资源得到布线结果,优先级设置规则为,优先级越大,次序越前。
初始阶段的优先级P1(Ni)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pin_number(Ni)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为Ni的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α为权重因子。
当以拥塞之和congestion(Ni)为主、综合引脚数pin_numer(Ni)、线长wirelength(Ni)要素共同决定优先级次序时,具体评估方法如下:wirelength(Ni):拥有越复杂的2D线长的线网,其所需的布线资源就越多,即使将该线网优先进行布线资源分配,获得更好的布线资源,得到较好布线结果的概率仍然不高;在分配复杂线网后,原本拓扑结构较为简单的线网因资源不足,需要更多布线资源以完成金属层分配的概率大大提高,极有可能使布线结果的总线长恶意增长,因此,2D线长越复杂的线网的优先级应该要设置得越小;pin_numer(Ni):具有愈多引脚对的线网所需的轨道资源数愈多,对该类线网而言,若能够分配的布线资源较少,层分配后总线长恶意增长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且难以得到能够时序匹配的方案,因此,对于拥有较多引脚对的总线线网,应为其设置较高的优先级;
congestion(Ni):线网的拥塞程度越高,需要的布线边与轨道资源就越多,即使该线网能够优先选择布线层,也会造成布线资源的浪费,因此总体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就要优先处理拥塞值小的线网,即其倾向于延后处理。
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具体为:
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层调换阶段将判断该结果是否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总线偏差,则进入层调换阶段,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将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为更好地调整层分配顺序,引入总线偏差这一要素;对于总线线网集合B={B1,B2,…,Bn},总线偏差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三所示;
其中,WPGi j(k)表示总线Bi由源引脚组(PGi 0)第k个信号位到第j个目的引脚组(PGi j)第k个信号位的距离,MWPGi j表示总线Bi的所有引脚组对布线的最大距离,n表示总线的数目;
层调换阶段的调整优先级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pin_number(Ni)表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表示线网Ni的总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deviation(Bi)是总线Bi的总线偏差,β、γ均为权重因子;
评估综合拥塞值之和congestion(Ni)和总线偏差deviation(Bi)的方法如下:总线存在的偏差越大,如果向后处理,造成时序混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优先处存在偏差大的总线;同时,不同的线网存在的拥塞程度不同,拥塞程度较高的线网需要更多的通孔资源来确保布线连通;因此总体层分配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在优化总线偏差的同时减少增长线长,需要综合考虑拥塞程度与总线偏差两个要素。
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用于解决绕障导致其各引脚组内驱动引脚组到接收引脚组的距离差距扩大,导致总线内信号位无法在同一时间内送达传输的数据,从而导致时序混乱的问题,其具体方法为: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短的线网,增加预设范围额度的轨道资源数,搜索是否能够得到减小总线偏差的路径,而后,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长的线网,检查是否存在新路径能够在在优化总线的同时保持或减少线长,通过多次迭代,来得到最终布线结果。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总体布线方法的构建,针对目前多布线层的布线设计,在层分配阶段对总线偏差进行判断与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芯片对时序特性的需求,提高芯片性能。
本发明能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总体布线设计,使总线的线长偏差有效地减少,从而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总体布线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2.5D全局布线的层分配过程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层调换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用于在布线设计中减少总线的线长偏差,所述方法包括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层分配阶段,根据拥塞情况评估各线网的优先级,得到不同的层分配顺序,按照优先级次序进行布线;在线长得到较优解时同时得到总线偏差较小的布线结果;
步骤S2、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将初始布线结果的总线偏差要素引入布线优先级调整顺序的评估,调整各线网的层分配次序,优化布线结果的时序匹配;
步骤S3、计算总线偏差,对于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在给定轨道资源数的条件下,增加线长较短总线的线长,减少或保持线长较长总线的线长,找到各线网满足时序匹配的路径,优化总线偏差。
所述层分配方法用于2.5D全局布线,2.5D全局布线包括2D阶段与3D阶段,其根据总体布线的2D布线方案,在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在各个线网找到无溢出的路径,通过通孔边连接位于各线网不同金属层的相邻布线单元,得到3D布线方案。
2.5D全局布线较3D全局布线而言细化了布线阶段,是目前总体布线的主流布线方法。图1模拟了2.5D全局布线的层分配过程。图1中的(a)为给定的具有三个引脚的线网N的2D全局布线方案,使用层分配算法后,在不超出轨道资源数的约束规则下,线网N每条导线被分配到恰当的布线层,如图1中的(b)所示。不同布线层的导线通过通孔保证线网的连通。
所述方法中,计算线长的方法为:
设给定G0=(V0,E0)表示2D布线网格图,其中v0∈V0为布线单元,e0∈E0为相邻布线单元间的连接边,G1=(V1,E1)表示3D布线结构图,其中V1同V0为通孔边、E0为布线边;
在满足约束规则且不更改2D布线结果的条件下,将总线2D布线结果的各布线边分配到3D结构内合适的布线层,完成层分配工作,得到3D布线结果,该3D布线结果同时具有较短的总线长和优化后的总线偏差;总线长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一所示;
其中,l是金属层数;Vcost是通孔代价;r(e)是每条布线边已使用的轨道资源数。
如图2所示,所述2.5D全局布线中,包括以下流程;
流程A1、根据2D布线结果通过综合拥塞程度、引脚数与线长等指标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根据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初次层分配布线结果,并计算总线偏差;
流程A2、在层调换阶段,即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的阶段,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若不存在总线偏差,直接得到3D布线结果。若存在总线偏差,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流程A3、通过综合总线偏差、引脚数与线长指标的优先级策略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依旧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层分配结果后判断是否依旧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通过对较短线网增加一定线长,重新分配布线层,更新布线状态后,对存在总线偏差的较长线网判断有无更好的路径选择,最终得到3D布线结果。
所述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具体为:采用对线网顺序处理的策略,即依照分配顺序为各个线网分配合适的金属层,在完成每次布线资源的分配后,需更新布线资源现有余量,以避免实际布线溢出;具体为使优先级越高的线网获得更佳的布线资源以优化布线结果,优先级越低的线网,减少供其选择的布线资源,即通过设置优先级函数来优化布线资源分配顺序;具体为:对于线网Ni,计算其层分配的优先级时,需在减小总线偏差的同时保证总线长较小,即使线网的次序越前以使线网Ni越早分配布线资源得到布线结果,优先级设置规则为,优先级越大,次序越前。
初始阶段的优先级P1(Ni)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pin_number(Ni)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为Ni的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α为权重因子。
当以拥塞之和congestion(Ni)为主、综合引脚数pin_numer(Ni)、线长wirelength(Ni)要素共同决定优先级次序时,具体评估方法如下:wirelength(Ni):拥有越复杂的2D线长的线网,其所需的布线资源就越多,即使将该线网优先进行布线资源分配,获得更好的布线资源,得到较好布线结果的概率仍然不高;在分配复杂线网后,原本拓扑结构较为简单的线网因资源不足,需要更多布线资源以完成金属层分配的概率大大提高,极有可能使布线结果的总线长恶意增长,因此,2D线长越复杂的线网的优先级应该要设置得越小;pin_numer(Ni):具有愈多引脚对的线网所需的轨道资源数愈多,对该类线网而言,若能够分配的布线资源较少,层分配后总线长恶意增长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且难以得到能够时序匹配的方案,因此,对于拥有较多引脚对的总线线网,应为其设置较高的优先级;
congestion(Ni):线网的拥塞程度越高,需要的布线边与轨道资源就越多,即使该线网能够优先选择布线层,也会造成布线资源的浪费,因此总体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就要优先处理拥塞值小的线网,即其倾向于延后处理。
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具体为:
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层调换阶段将判断该结果是否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总线偏差,则进入层调换阶段,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将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为更好地调整层分配顺序,引入总线偏差这一要素;对于总线线网集合B={B1,B2,…,Bn},总线偏差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三所示;
其中,WPGi j(k)表示总线Bi由源引脚组(PGi 0)第k个信号位到第j个目的引脚组(PGi j)第k个信号位的距离,MWPGi j表示总线Bi的所有引脚组对布线的最大距离,n表示总线的数目;
层调换阶段的调整优先级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其中,pin_number(Ni)表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表示线网Ni的总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deviation(Bi)是总线Bi的总线偏差,β、γ均为权重因子;
评估综合拥塞值之和congestion(Ni)和总线偏差deviation(Bi)的方法如下:总线存在的偏差越大,如果向后处理,造成时序混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优先处存在偏差大的总线;同时,不同的线网存在的拥塞程度不同,拥塞程度较高的线网需要更多的通孔资源来确保布线连通;因此总体层分配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在优化总线偏差的同时减少增长线长,需要综合考虑拥塞程度与总线偏差两个要素。
如图3所示,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用于解决绕障导致其各引脚组内驱动引脚组到接收引脚组的距离差距扩大,导致总线内信号位无法在同一时间内送达传输的数据,从而导致时序混乱的问题,其具体方法为: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短的线网,增加预设范围额度的轨道资源数,搜索是否能够得到减小总线偏差的路径,而后,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长的线网,检查是否存在新路径能够在在优化总线的同时保持或减少线长,通过多次迭代,来得到最终布线结果。

Claims (8)

1.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用于在布线设计中减少总线的线长偏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层分配阶段,根据拥塞情况评估各线网的优先级,得到不同的层分配顺序,按照优先级次序进行布线;在线长得到较优解时同时得到总线偏差较小的布线结果;
步骤S2、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将初始布线结果的总线偏差要素引入布线优先级调整顺序的评估,调整各线网的层分配次序,优化布线结果的时序匹配;
步骤S3、计算总线偏差,对于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在给定轨道资源数的条件下,增加线长较短总线的线长,减少或保持线长较长总线的线长,找到各线网满足时序匹配的路径,优化总线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分配方法用于2.5D全局布线,2.5D全局布线包括2D阶段与3D阶段,其根据总体布线的2D布线方案,在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在各个线网找到无溢出的路径,通过通孔边连接位于各线网不同金属层的相邻布线单元,得到3D布线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计算线长的方法为:
设给定G0=(V0,E0)表示2D布线网格图,其中v0∈V0为布线单元,e0∈E0为相邻布线单元间的连接边,G1=(V1,E1)表示3D布线结构图,其中V1同V0为通孔边、E0为布线边;
在满足约束规则且不更改2D布线结果的条件下,将总线2D布线结果的各布线边分配到3D结构内合适的布线层,完成层分配工作,得到3D布线结果,该3D布线结果同时具有较短的总线长和优化后的总线偏差;总线长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一所示;
Figure FDA0003991446210000021
其中,l是金属层数;Vcost是通孔代价;r(e)是每条布线边已使用的轨道资源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5D全局布线中,包括以下流程;
流程A1、根据2D布线结果通过综合拥塞程度、引脚数与线长等指标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根据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初次层分配布线结果,并计算总线偏差;
流程A2、在层调换阶段,即层分配阶段分配布线资源的阶段,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若不存在总线偏差,直接得到3D布线结果。若存在总线偏差,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流程A3、通过综合总线偏差、引脚数与线长指标的优先级策略确定了线网层分配的优先级顺序,依旧所得优先级顺序通过基于最小化通孔数的层分配算法,得到层分配结果后判断是否依旧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通过对较短线网增加一定线长,重新分配布线层,更新布线状态后,对存在总线偏差的较长线网判断有无更好的路径选择,最终得到3D布线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初始层分配阶段以拥塞值为主的优先级分配策略,具体为:采用对线网顺序处理的策略,即依照分配顺序为各个线网分配合适的金属层,在完成每次布线资源的分配后,需更新布线资源现有余量,以避免实际布线溢出;具体为使优先级越高的线网获得更佳的布线资源以优化布线结果,优先级越低的线网,减少供其选择的布线资源,即通过设置优先级函数来优化布线资源分配顺序;
具体为:对于线网Ni,计算其层分配的优先级时,需在减小总线偏差的同时保证总线长较小,即使线网的次序越前以使线网Ni越早分配布线资源得到布线结果,优先级设置规则为,优先级越大,次序越前。
初始阶段的优先级P1(Ni)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991446210000022
其中pin_number(Ni)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为Ni的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α为权重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以拥塞之和congestion(Ni)为主、综合引脚数pin_numer(Ni)、线长wirelength(Ni)要素共同决定优先级次序时,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wirelength(Ni):拥有越复杂的2D线长的线网,其所需的布线资源就越多,即使将该线网优先进行布线资源分配,获得更好的布线资源,得到较好布线结果的概率仍然不高;在分配复杂线网后,原本拓扑结构较为简单的线网因资源不足,需要更多布线资源以完成金属层分配的概率大大提高,极有可能使布线结果的总线长恶意增长,因此,2D线长越复杂的线网的优先级应该要设置得越小;
pin_numer(Ni):具有愈多引脚对的线网所需的轨道资源数愈多,对该类线网而言,若能够分配的布线资源较少,层分配后总线长恶意增长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且难以得到能够时序匹配的方案,因此,对于拥有较多引脚对的总线线网,应为其设置较高的优先级;
congestion(Ni):线网的拥塞程度越高,需要的布线边与轨道资源就越多,即使该线网能够优先选择布线层,也会造成布线资源的浪费,因此总体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就要优先处理拥塞值小的线网,即其倾向于延后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优先级调整策略,具体为:
对于初始层分配阶段产生的布线结果,层调换阶段将判断该结果是否存在总线偏差,若存在总线偏差,则进入层调换阶段,除不存在总线偏差的线网外,将其余线网全部拆解;
为更好地调整层分配顺序,引入总线偏差这一要素;对于总线线网集合B={B1,B2,…,Bn},总线偏差的公式如下述公式三所示;
Figure FDA0003991446210000031
其中,WPGi j(k)表示总线Bi由源引脚组(PGi 0)第k个信号位到第j个目的引脚组(PGi j)第k个信号位的距离,MWPGi j表示总线Bi的所有引脚组对布线的最大距离,n表示总线的数目;
层调换阶段的调整优先级的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991446210000041
公式四;
其中,pin_number(Ni)表示线网Ni的引脚数,wirelength(Ni)表示线网Ni的总线长,congestion(Ni)为Ni的拥塞值之和,deviation(Bi)是总线Bi的总线偏差,β、γ均为权重因子;
评估综合拥塞值之和congestion(Ni)和总线偏差deviation(Bi)的方法如下:总线存在的偏差越大,如果向后处理,造成时序混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优先处存在偏差大的总线;同时,不同的线网存在的拥塞程度不同,拥塞程度较高的线网需要更多的通孔资源来确保布线连通;因此总体层分配要得到更好的布线结果,在优化总线偏差的同时减少增长线长,需要综合考虑拥塞程度与总线偏差两个要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总线偏差的层调换策略,用于解决绕障导致其各引脚组内驱动引脚组到接收引脚组的距离差距扩大,导致总线内信号位无法在同一时间内送达传输的数据,从而导致时序混乱的问题,其具体方法为: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短的线网,增加预设范围额度的轨道资源数,搜索是否能够得到减小总线偏差的路径,而后,对于存在总线偏差且线长较长的线网,检查是否存在新路径能够在在优化总线的同时保持或减少线长,通过多次迭代,来得到最终布线结果。
CN202211584710.4A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Pending CN115983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4710.4A CN115983187A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84710.4A CN115983187A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3187A true CN115983187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4710.4A Pending CN115983187A (zh) 2022-12-09 2022-12-09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31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4418A (zh) * 2023-07-12 2023-10-17 合芯科技有限公司 宏单元引脚通孔位置偏差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992818A (zh) * 2023-09-20 2023-11-03 深圳市小铭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电路板版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4418A (zh) * 2023-07-12 2023-10-17 合芯科技有限公司 宏单元引脚通孔位置偏差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894418B (zh) * 2023-07-12 2023-12-22 合芯科技有限公司 宏单元引脚通孔位置偏差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992818A (zh) * 2023-09-20 2023-11-03 深圳市小铭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电路板版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992818B (zh) * 2023-09-20 2024-01-05 深圳市小铭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电路板版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1525B (zh) 考虑总线和非总线线网的层分配方法
CN115983187A (zh) 基于多策略的考虑总线偏差的层分配方法
CN110795908B (zh) 偏差驱动的总线感知总体布线方法
WO2021253684A1 (zh) 基于拓扑优化和启发式搜索的总体布线方法
CN112183015B (zh) 一种面向深度神经网络的芯片布图规划方法
CN111709205B (zh) Fpga布线方法
US648099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sing wires in a circuit design
CN112181867A (zh)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片上网络内存控制器布局方法
CN115659901B (zh) 一种芯片物理设计的距离布线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7832519A (zh)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高性能x结构多层总体布线方法
US6766504B1 (en) Interconnect routing using logic levels
CN112651207A (zh) 一种异步电路物理实现方法及系统
Hsu et al. Multi-layer global routing considering via and wire capacities
CN113919266A (zh) 可编程器件的时钟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0109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lac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components i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WO2021169302A1 (zh) 先进制程下最小化时延和溢出的通孔柱感知层分配器
CN113312875B (zh) 基于择优机制的时延优化层分配方法
CN109582986A (zh) 一种功耗限制下三维片上网络测试端口选择优化的方法
CN113836861B (zh) 一种高质量的规避slew违规的层分配方法
CN116663488B (zh) 一种多层级总体布线方法及系统
CN117875254A (zh) 考虑总线拓扑结构的层分配方法
CN114896941B (zh) 一种时钟树的布局优化方法、优化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5270692A (zh) 基于布线区域生成的总线布线方法
CN114970442A (zh) 考虑总线感知的多层全局布线方法
CN116341473A (zh)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时延驱动的层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