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0920A -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80920A CN115980920A CN202211653452.0A CN202211653452A CN115980920A CN 115980920 A CN115980920 A CN 115980920A CN 202211653452 A CN202211653452 A CN 202211653452A CN 115980920 A CN115980920 A CN 1159809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 image
- alignment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26 fusion spli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该光纤中的标识结构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从而在光纤对准时,通过拍摄装置拍摄光纤的侧面,不需要移动拍摄装置,提高了光纤对准和熔接的精度。该方法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两个拍摄角度相差90度的图像中两根待对准的光纤的轮廓,对待对准的两根光纤进行轮廓对准,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包括有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第三图像,并根据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待对准的两根光纤进行角度对准。该方法无需拍摄装置移动,避免了相机位置的移动对光纤对准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对准的精度,也简化了对准的过程,节省了对准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作为光传导的工具被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长距离通信所需的光纤一般由多段光纤熔接而成。在熔接时,若两根光纤的纤芯未对准,则会对光纤通信产生较大的损耗。
光纤内一般含有标识结构,用于区别不同的纤芯以及提高对接精度。现有的针对光纤的对准方法,通常是使用相机对熔接的两根光纤横截面进行拍照,根据识别到的图像中标识结构的位置,来调整两根光纤的位置,以使两根光纤中的纤芯对准。
然而,现有技术在使用相机对熔接的两根光纤横截面进行拍照时,需要将相机移动到光纤横截面附近进行拍照,然后移出,并重复此步骤,直至两根光纤的纤芯对准。上述方法中相机位置的移动会使光纤对准产生误差,相机与光纤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光纤对准和熔接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的光纤对准方法中,相机位置的移动会使光纤对准产生误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该光纤包括:光纤纤芯、标识结构和光纤芯层;其中,
所述光纤芯层包裹所述光纤纤芯和所述标识结构,所述标识结构为线性结构,且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纤芯平行设置;
所述标识结构靠近所述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且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芯层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所述光纤的灰度图中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芯层的灰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光纤为多芯光纤,所述标识结构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标识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光纤纤芯之间。
可选的,所述标识结构为至少两个时,多个所述标识结构位于所述多芯光纤的同一半周。
可选的,所述光纤为保偏光纤,所述保偏光纤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应力棒,所述标识结构位于所述应力棒的边侧。
可选的,所述标识结构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标识结构的直径在5至8微米之间;所述标识结构距离所述光纤芯层的外表面的距离为10至30微米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对准方法,该方法中待对准的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结构为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光纤的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相差90°;
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以使所述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包括: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平移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第一标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
以所述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对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对准模块,用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相差90°;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所述对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以使所述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平移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第一标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以所述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熔接机,所述光纤熔接机包括拍摄装置、处理器、存储器和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图像;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并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和旋转;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光纤对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光纤对准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光纤和光纤对准方法。该改进的光纤中的标识结构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从而在光纤对准时,通过拍摄装置拍摄光纤的侧面,不需要移动拍摄装置,提高了光纤对准和熔接的精度。该光纤对准方法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两个拍摄角度相差90度的图像中两根待对准的光纤的轮廓,对待对准的两根光纤进行轮廓对准,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包括有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第三图像,并根据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待对准的两根光纤进行角度对准。该方法无需拍摄装置移动,避免了相机位置的移动对光纤对准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对准的精度,也简化了对准的过程,节省了对准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6为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一;
图7为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二;
图8为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预设”、“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光纤作为光传导的工具被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长距离通信所需的光纤一般由多段光纤熔接而成。在熔接时,若两根光纤的纤芯未对准,则会对光纤通信产生较大的损耗。距离越长,熔接点就越多,因熔接而产生的损耗就越大。
光纤内一般含有标识结构,用于区别不同的纤芯以及提高对接精度。现有的针对光纤的对准方法,通常是使用相机对熔接的两根光纤横截面进行拍照,根据识别到的图像中标识结构的位置,来调整两根光纤的位置,以使两根光纤中的纤芯对准。
然而,现有技术在使用相机对熔接的两根光纤横截面进行拍照时,需要将相机移动到光纤横截面附近进行拍照,然后移出,并重复此步骤,直至两根光纤的纤芯对准。上述方法中相机位置的移动会使光纤对准产生误差,相机与光纤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光纤对准和熔接的精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光纤及光纤对准方法。该改进的光纤中的标识结构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且标识结构与光纤芯层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光纤的灰度图中标识结构与光纤芯层的灰度不同,从而在光纤对准时,通过拍摄装置拍摄光纤的侧面,不需要移动拍摄装置,提高了光纤对准和熔接的精度。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例如可以通过光纤熔接机实现。该光纤熔接机包括拍摄装置、处理器和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承载光纤1和光纤2,并控制光纤1和光纤2移动和旋转。拍摄装置3和拍摄装置4用于在光纤1和光纤2对准时,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准区域A进行拍摄,拍摄装置3和4之间的拍摄角度相差90°,拍摄装置3和4拍摄的图像例如可以是灰度图。例如拍摄装置3以俯视角度对对准区域A进行拍摄,拍摄装置4以正视角度对对准区域A进行拍摄。可以理解的,光纤1和光纤2的侧面在拍摄装置3和4拍摄到的图像中成像,且光纤1和光纤2的标识结构也会在图像中成像(图1中未示出,具体参见下文)。
该处理器根据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中待对准的两根光纤的轮廓,控制调整装置对光纤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两根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从而使两根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然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灰度图中待对准的两根光
纤的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调整装置对光纤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两根光纤5进行角度对准,使两根光纤的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从而实现两根光纤的对准。该方法无需拍摄装置移动,从而避免了现有的使用相机对熔接的两根光纤横截面进行拍照时,相机位置的移动对光纤对准的影响,且由于拍摄装置拍摄的是待对准光纤的侧面,而非横截面,因而提高了对准的精度;同时,由于无需相机移动,从而简化了对准的过程,节省了对准时间。
0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
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申请提5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待对准的光纤为四芯光纤,
包括四个光纤纤芯13、标识结构11和光纤芯层12。光纤芯层12包裹光纤纤芯13和标识结构11。标识结构11为圆形的线性结构,标识结构11与光纤纤芯13平行设置,标识结构可以为实心结构,如掺锗等高折材料。
标识结构11与光纤芯层12在位置上的关系为:标识结构11靠近光纤芯0层12的外表面设置,且标识结构11与光纤芯层12的折射率不同,例如标识
结构11的折射率与光纤芯层12的折射率的差值为0.15%-1.5%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拍摄装置从侧面拍摄光纤时,拍摄的光纤的灰度图中标识结构11与光纤芯层12的灰度不同,从而可以显示出标识结构11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现有技术中对光纤进行对准处理时,是采用摄像机拍摄待5对准光纤的横截面,识别纤芯和标识结构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进而根据纤芯
和标识结构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进行对准。且现有光纤的标识结构一般不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因此使用摄像机从侧面拍摄现有的光纤,是无法识别到标识结构的。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由于标识结构与光纤芯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光0纤的灰度图中,标识结构的灰度和光纤芯层的灰度不同;且本申请提供的光纤的标识结构靠近光纤纤层的外表面设置,从而使得在摄像装置拍摄光纤的侧面时,可以准确的在拍摄的图像中识别出拍摄的标识结构的位置。因此可以简化光纤对准的执行步骤,也可以提高光纤对准的精确度。可以理解的,标识结构距离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越近,其在图像中成像的边缘越清晰。
可选的,标识结构11的直径在5至8微米之间。为了不影响光纤的整体结构,标识结构11与光纤芯层12的外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0微米,同时,为了使拍摄装置拍摄光纤侧面时,标识结构11可以在图像中成像,标识结构11与光纤芯层12的距离不应大于30微米,也即标识结构11距离光纤纤芯12的外表面的距离在10-30微米之间最佳。
标识结构11位于相邻的两个光纤纤芯13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拍摄装置拍摄光纤的侧面时,尽可能的避免光纤纤芯13对标识结构11成像的影响。
可选的,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待对准的光纤为八芯光纤,包括八个光纤纤芯13、两个标识结构11和光纤芯层12。当存在两个标识结构11时,每个标识结构11均位于相邻两个光纤纤芯13之间,且两个标识结构位于该八芯光纤的同一半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拍摄装置拍摄该八芯光纤的侧面时,拍摄的图像中可以同时包括两个标识结构。
可以理解的,当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中光纤侧面不具备标识结构时,光纤纤芯在侧面的成像是周期性重复的。而当添加两个标识结构时,光纤纤芯投影条纹密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方便的在图像中确定标识结构的位置,进而就可以根据两个标识结构的位置来实现光纤对准。
可选的,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的光纤的横截面示意图三。如图4所示,待对准的光纤为保偏光纤,包括光纤纤芯13、标识结构11、光纤芯层1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应力棒14。标识结构11位于应力棒14的边侧。由于两根应力棒之间没有多余光纤纤芯,因此在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中易于区分出标识结构11。
下面对基于上述光纤结构的光纤对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流程图一。本实施例中待对准的光纤的结构为上述图2-图4所示的光纤的结构。本市实施例的实施场景具体可参见图1所示的实施场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包括:
S101: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光纤的轮廓和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
其中,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分别为待对准的两根光纤。如图1所示,该方法中存在两个拍摄装置。两个拍摄装置设置的拍摄角度相差90°,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也相差90度。例如拍摄装置分别设置在待对准光纤的正视方向和俯视方向,第一图像为正视方向的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第二图像为俯视方向拍摄的图像。拍摄装置用于拍摄待对准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侧面。
图6为图1中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第一图像中包括有第一光纤的轮廓和第二光纤的轮廓,第二图像中也包括有第一光纤的轮廓和第二光纤的轮廓。但是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拍摄的轮廓不同。例如第一图像拍摄的是光纤在正视方向的轮廓,第二图像拍摄的是光纤在俯视方向的轮廓。
在该步骤中,可以根据两个图像中第一光纤的轮廓和第二光纤的轮廓,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其目的是为了使待对准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横截面贴合。
可以理解的,该步骤中不拍摄光纤的横截面。由于拍摄的是光纤的侧面,在光纤的侧面图中,只要使拍摄角度相差90°的两个图像中的轮廓均处于同一直线,且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轮廓接触,就可以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S102: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其中,在确定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之后,需要进行角度对准,以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纤芯对准。可以理解的,上述步骤S101只能使光纤的横截面贴合,但是无法保证光纤内部的纤芯对准。该步骤正是为了使光纤内部的纤芯对准。
第三图像为灰度图,该灰度图中包括有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根据上述图2中光纤的结构可知,待对准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中的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均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且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与光纤芯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当使用拍摄装置对光纤的侧面进行拍摄时,靠近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的标识结构经光纤表面折射后在第三图像中成像。
图7为图1中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二,图7可以表示为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之后,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如图7所示,第三图像中包括有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且第一标识结构和标识结构没有位于同一直线。
S103: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
其中,在获取到包括有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第三图像之后,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来进行角度对准。
图8为图1中对准区域A的示意图三。图8可以表示为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已经完成角度对准。
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结构相同,因此若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没有位于同一直线,如图7所示的情况,则表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并没有完成角度对准。而当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如图8所示,则表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完成了角度对准,也即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纤芯已经对准了。
例如可以通过按照预设方向旋转第一光纤和/或第二光纤来进行角度对准,或者按照预设角度周期性的旋转第一光纤和/或第二光纤来进行角度对准。本申请对根据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殊限制,只要可以使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从而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角度对准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通过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灰度图,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从而实现了待对准光纤的对准,该方法无需拍摄装置移动,从而避免了相机位置的移动对光纤对准的影响,提高了对准的精度;同时,由于无需相机移动,从而简化了对准的过程,节省了对准时间。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的流程图二。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例如可以为光纤熔接机。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图5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光纤对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示出的光纤对准方法,包括:
S201: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其中,第一图像为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侧面图像,可以根据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轮廓,来控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的轮廓对准。
例如处理器向调整装置发送第一指令,调整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令,控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轮廓对准。
S202: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其中,第二图像为第二方向上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侧面图像,可以根据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轮廓,来控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的轮廓对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优选相差90°,例如正视方向和俯视方向,这样可以更加精准的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横截面贴合。
例如处理器向调整装置发送第二指令,调整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指令,控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轮廓对准。
S203:平移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其中,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从而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横截面接触,以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例如处理器向调整装置发送第三指令,调整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指令,控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横截面接触。
可以理解的,步骤S201-步骤S203之间没有严格的时序关系,可以是执行步骤S201之后,执行步骤S202和步骤S203,也可以是执行步骤S203之后,执行步骤S201和步骤S202。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且步骤S201-步骤S203在执行时可以重复执行,只要满足步骤S201-步骤S203执行完成后,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即可。
S204: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其中,在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后,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结构和标识结构的为位置,控制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
例如处理器向调整装置发送第四指令,调整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四指令,控制第一光纤和/或第二光纤旋转,以使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横截面接触
如图7所示,此时的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没有位于同一直线,此时可以控制第一光纤(左侧的光纤)向下旋转,以使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示例性的,此处给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第一标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以所述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其中,控制第一光纤旋转,直至第一标识结构位于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的目的是:当第一标识结构位于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时,第一标识结构成像最清晰,且不会存在视角的误差。
当第一标识结构位于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时,就可以不控制第一光纤旋转,此时以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第二光纤旋转,从而使第二标识结构位于第二光纤的中心位置,也即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从而实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角度对准。当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对准完成,可以进行熔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对准方法,通过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进行轮廓对准,确保了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轮廓对准的准确性;在轮廓对准之后,通过控制第一光纤和/或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不仅实现了光纤对准,还避免了相机位置的移动对光纤对准的影响,提高了对准的精度;同时,由于无需相机移动,从而简化了对准的过程,节省了对准时间。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对准装置,该光纤对准装置300包括:
对准模块301,用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相差90°;
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所述对准模块3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以使所述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301,具体用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平移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30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对准模块301,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第一标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以所述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纤熔接机,该光纤熔接机包括:拍摄装置、处理器、存储器和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图像;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并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和旋转;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光纤对准方法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光纤对准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述光纤对准设备所执行的光纤对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Claims (12)
1.一种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括:光纤纤芯、标识结构和光纤芯层;其中,
所述光纤芯层包裹所述光纤纤芯和所述标识结构,所述标识结构为线性结构,且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纤芯平行设置;
所述标识结构靠近所述光纤芯层的外表面设置,且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芯层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所述光纤的灰度图中所述标识结构与所述光纤芯层的灰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多芯光纤,所述标识结构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标识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光纤纤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为至少两个时,多个所述标识结构位于所述多芯光纤的同一半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保偏光纤,所述保偏光纤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应力棒,所述标识结构位于所述应力棒的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标识结构的直径在5至8微米之间;
所述标识结构距离所述光纤芯层的外表面的距离为10至30微米之间。
6.一种光纤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对准的光纤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的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相差90°;
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以使所述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包括: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轮廓对准;
平移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或所述第二光纤旋转,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光纤旋转,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第一标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纤的中心线位置;
以所述第一标识结构的位置为参照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光纤旋转,直至直至拍摄得到的图像中所述第一标识结构与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10.一种光纤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对准模块,用于根据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光纤的轮廓和第二光纤的轮廓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光纤的轮廓,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轮廓对准,以使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待对准的横截面贴合,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拍摄角度相差90°;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拍摄装置拍摄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为包括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灰度图,所述灰度图中包括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
所述对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标识结构的位置,对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进行角度对准,以使所述第一标识结构和所述第二标识结构位于同一直线。
11.一种光纤熔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熔接机包括拍摄装置、处理器、存储器和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拍摄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的图像;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并控制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移动和旋转;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对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53452.0A CN115980920A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53452.0A CN115980920A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80920A true CN115980920A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5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53452.0A Pending CN115980920A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8092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48978A (zh) * | 2023-04-21 | 2023-05-23 |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密度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7342785A (zh) * | 2023-12-06 | 2024-01-05 | 深圳市天域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毛细管生产母料棒熔接监控方法及系统 |
-
2022
- 2022-12-21 CN CN202211653452.0A patent/CN11598092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48978A (zh) * | 2023-04-21 | 2023-05-23 |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密度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7342785A (zh) * | 2023-12-06 | 2024-01-05 | 深圳市天域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毛细管生产母料棒熔接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17342785B (zh) * | 2023-12-06 | 2024-02-09 | 深圳市天域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毛细管生产母料棒熔接监控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80920A (zh) | 光纤、光纤对准方法、装置、光纤熔接机和存储介质 | |
US7003200B2 (en) | PM fiber alignment | |
CN104871059B (zh) | 摄影设备、计算用于对焦控制的信息的方法以及相机系统 | |
KR20090107536A (ko) | 정량적 3-d 이미징을 위한 방법 | |
CN104154898B (zh) | 一种主动测距方法及系统 | |
CN107490861A (zh) | 虚拟现实头盔景深优化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534715B (zh) | 相机生产方法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 |
CN104019757B (zh) | 一种光纤阵列纤芯距精密测量方法和系统 | |
CN103493470A (zh) | 用于确定光学摄像机的图像数据检测芯片的调整偏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调整检验装置 | |
CN101813816A (zh) | 透镜镜筒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5719239A (zh) | 一种用于图像拼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411574A (zh) | 一种裸眼3d显示效果的评价方法、装置、介质及系统 | |
CN114372916A (zh) | 一种自动化点云拼接方法 | |
CN102880867B (zh) | 光学指纹采集装置 | |
CN106772738B (zh) | 一种对位方法及光栅结构 | |
CN113160323B (zh) | 小芯径熊猫型保偏光纤精准对接方法 | |
US11762148B2 (en) |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igning multicore fiber optic cables | |
CN205160708U (zh) | 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 |
JP2015114607A (ja) |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調芯方法、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 | |
CN113906362A (zh) | 测绘相机的控制方法、测绘相机、无人机以及测绘系统 | |
JPWO2023008214A5 (zh) | ||
JPWO2023032506A5 (zh) | ||
CN111385487A (zh) | 一种多镜头摄像机的调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750842A (zh) | 用于摄影测量的反射片及采用其进行全站仪自动照准方法 | |
JP3418296B2 (ja) | 異径光ファイバの軸ずれ量検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