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5115A -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5115A
CN115975115A CN202211739624.6A CN202211739624A CN115975115A CN 115975115 A CN115975115 A CN 115975115A CN 202211739624 A CN202211739624 A CN 202211739624A CN 115975115 A CN115975115 A CN 115975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pheres
quantum dot
solution
seed
microsp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96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代文
朱小波
林乐平
朱东亮
董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iginal Assignee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filed Critical GB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ority to CN2022117396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5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5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涉及量子点技术领域。将单体、交联剂、引发剂、量子点和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得到油相混合物;将油相混合物乳化分散后,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然后升温聚合;其中,单体与种子微球的结构单元相同或是其衍生物;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在油相混合物中添加硫醇和/或硫醚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引入适量水相阻聚剂调节反应速率,控制量子点和单体/齐聚物进入球的速率相当,最大程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包埋更多的量子点,提升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

Description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背景技术
量子点是一类因电子态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尺寸依赖性质的晶态纳米颗粒,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发射光谱窄、耐光漂白的优良性质,能够实现一元激发多元发射,荧光之间没有相互干扰,是一种理想的荧光编码材料,还能够实现高通量检测。
目前常见的制备量子点编码微球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1)基于成品单分散微球的方法
先将微球溶胀,通过扩散作用使疏水性量子点随机进入微球;或者用两亲高分子介导量子点嵌入单分散多孔微球,但是两亲性高分子不可避免的会和量子点发生配体交换,导致量子点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明显下降,导致每个微球的荧光也不均一。
(2)共聚的方法
通过搅拌或者陶瓷膜挤出比较均一的量子点-单体液滴,引发-聚合形成量子点荧光微球,在合成微球的过程中掺杂量子点,但是由于量子点与聚合物微球的相容性差,导致量子点微球的量子点含量低、荧光强度低。
因此,如何提升量子点的含量、提升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旨在提高量子点微球的量子点含量和荧光强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单体、交联剂、引发剂、量子点和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得到油相混合物;将油相混合物乳化分散后,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然后升温聚合;其中,单体与种子微球的结构单元相同或是其衍生物;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辛硫醚、苯二硫醇、三苯基甲硫醇、叔十二硫醇、叔十四硫醇、金刚烷硫醇、二糠基二硫、二苄基二硫和二苯基二硫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和辛硫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子量调节剂与量子点的质量比为0.1-0.5:100;
优选地,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比为20-100:1,当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之和为100mL时,对应引发剂的质量为0.01g-0.5g,对应分子量调节剂的质量为0.2-0.5g,对应量子点的质量为0.5-1g。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交联剂为至少含有两个乙烯基的化合物;
优选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苯、烯丙基醚、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二硫、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量子点是指端基带有可聚合配体的量子点;优选地,量子点上的可聚合配体选自聚丙烯酸酯、聚磷酸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溶胀剂与第一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溶胀剂液滴,将种子微球与第二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种子微球乳化液,将溶胀剂液滴和种子微球乳化液混合搅拌3h-6h;
优选地,种子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种子微球和溶胀剂的质量比为1:0.5-4;
优选地,溶胀剂与种子微球的溶解度参数的差值为0-2。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油相混合物与第三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后得到混合液滴,将混合液滴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3h-6h得到待反应液,将待反应液与分散剂溶液混合后进行升温聚合;
优选地,聚合温度为60℃-80℃,聚合时间为12h-20h
优选地,种子微球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2-20;
优选地,分散剂溶液选自聚乙烯醇水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3%,分散剂溶液与待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0-20:1。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乳化剂溶液、第二乳化剂溶液和第三乳化剂溶液均独立地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第一乳化剂溶液、第二乳化剂溶液和第三乳化剂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0.1%-0.5%,第一乳化剂溶液、第二乳化剂溶液和第三乳化剂溶液的用量均是控制与待乳化物料的质量比为10-100:1。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其通过上述任意实施方式中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在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油相混合物中添加硫醇和/或硫醚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引入适量水相阻聚剂调节反应速率,控制量子点和单体/齐聚物进入球的速率相当,最大程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包埋更多的量子点,提升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量子点微球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量子点微球的SEM图;
图3为对比例1制备得到量子点微球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测试结果;
图5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测试结果;
图6为对比例2制备得到产品的电镜图;
图7为对比例3制备得到产品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
将溶胀剂与第一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溶胀剂液滴,将种子微球与第二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种子微球乳化液,将溶胀剂液滴和种子微球乳化液混合搅拌3h-6h(如3h、4h、5h、6h等)。先将溶胀剂和种子微球进行乳化,再进行溶胀,使种子微球能够充分溶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量子点的载入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种子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溶胀剂与种子微球的溶解度参数的差值为0-2,也就是说,溶胀剂指的是与种子微球的溶解度参数相差小于等于2的溶剂。
具体而言,种子微球为聚苯乙烯微球时,溶解度参数为17.8-18.6,溶胀剂包括但不限于环己烷、氯乙烷、三氯乙烷、乙酸戊酯、乙酸丁酯、邻二甲苯、三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种子微球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微球时,溶解度参数为18.4-19.4,溶胀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酸丁酯、四氯化碳、正丙苯、对二甲苯、甲苯、四氯乙烯、苯甲酸乙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种种子微球可以为市购原料,也可以为自主合成,合成方法可以参照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1986)24(11)2995-3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种子微球和溶胀剂的质量比为1:0.5-4,如可以为1:0.5、1:1.0、1:2.0、1:3.0、1:4.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乳化剂溶液和第二乳化剂溶液均独立地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第一乳化剂溶液和第二乳化剂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0.1%-0.5%,第一乳化剂溶液和第二乳化剂溶液的用量均是控制与待乳化物料的质量比为10-100:1,以保证充分乳化。
具体地,第一乳化剂溶液和第二乳化剂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均独立地为0.1%、0.2%、0.3%、0.4%、0.5%等,第一乳化剂溶液的用量与溶胀剂的质量比可以为10:1、30:1、50:1、80:1、100:1等,第二乳化剂溶液与种子微球的质量比可以为10:1、30:1、50:1、80:1、100:1等。
S2、制备油相混合物
将单体、交联剂、引发剂、量子点和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得到油相混合物,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引入分子量调节剂,能够使量子点和单体/齐聚物进入球的速率相当,最大程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包埋更多的量子点,提升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
单体与种子微球的结构单元相同或是其衍生物,如种子微球为聚苯乙烯微球,单体包括但不限于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氟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碘苯乙烯及同分异构体等;种子微球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
交联剂为至少含有两个乙烯基的化合物,用于减缓溶解度参数的变化,提高量子点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交联剂选自二乙烯苯、烯丙基醚、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二硫、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
引发剂的种类不限,可以为常规的引发剂种类,比如偶氮类引发剂、过氧类引发剂等,如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钠等。
量子点是指端基带有可聚合配体的量子点,以提高量子点与聚合物微球的相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量子点上的可聚合配体选自聚丙烯酸酯、聚磷酸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具有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可聚合配体。具体地,量子点可以是II-VI族量子点、II-V族量子点、III-V族量子点、Ⅳ-Ⅵ族量子点、I-VI族量子点、I-III-VI族量子点和IV族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如可以为Ⅱ-Ⅵ族Zn(S,Se)、Cd(S,Se,Te),II-V族Cd3(P,As)2,Ⅲ-Ⅴ族In(P,As),Ⅳ-Ⅵ族Pb(S,Se),I-VI族Ag2(S,Se),I-III-VI族CuIn(S,Se)2、AgIn(S,Se)2和IV族(C、Si、Ge)等。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是指利用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对聚乙二醇进行改性得到,可以为市购原料,也可以自主合成,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制备方法如下:
由聚乙二醇、丙烯酸为原料,在甲苯中进行酯化反应,过柱子分离得到聚乙二醇丙烯酸单酯,再将产物与马来酸酐混合升温,进行二次酯化反应,过柱分离得到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
同理可得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丙二醇。
由于硫醇、硫醚能和量子点表面发生配体交换,为了减缓这个过程,硫醇需有一定位阻,确保在配置油相混合物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快速配体交换,导致量子点在油相混合物中沉降,硫醇、硫醚可选用带有多元环或支链结构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辛硫醚、苯二硫醇、三苯基甲硫醇、叔十二硫醇、叔十四硫醇、金刚烷硫醇、二糠基二硫、二苄基二硫和二苯基二硫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和辛硫醚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几种原料均适合于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引入,均有利于控制量子点和单体/齐聚物进入球的速率相当,最大程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包埋更多的量子点,提升量子点微球的荧光强度。
发明人对各原料的用量进行了优化,以更好地控制聚合反应速率,得到均一的产品:分子量调节剂与量子点的质量比为0.1-0.5:100,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比为20-100:1,当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之和为100mL时,对应引发剂的质量为0.01g-0.5g,对应分子量调节剂的质量为0.2-0.5g,对应量子点的质量为0.5-1g。
具体地,分子量调节剂与量子点的质量比可以为0.1:100、0.2:100、0.3:100、0.4:100、0.5:100等,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比可以为20:1、50:1、80:1、100:1等。当单体和交联剂的体积之和为100mL时,引发剂的质量可以为0.01g、0.05g、0.10g、0.20g、0.30g、0.40g、0.50g等,分子量调节剂的质量可以为0.2g、0.3g、0.4g、0.5g等,量子点的质量可以为0.5g、0.6g、0.7g、0.8g、0.9g、1.0g等。
S3、聚合
将油相混合物乳化分散后,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然后升温聚合,即得量子点微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油相混合物与第三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后得到混合液滴,将混合液滴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3h-6h得到待反应液,将待反应液与分散剂溶液混合后进行升温聚合,得到均一的量子点微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乳化剂溶液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第三乳化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0.5%(如0.1%、0.2%、0.3%、0.4%、0.5%等),第三乳化剂溶液的用量是控制与待乳化物料(即油相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100:1,如可以为10:1、30:1、50:1、80:1、100:1等。通过第三乳化剂溶液对油相混合物进行超声乳化,分散成小液滴,以促进聚合反应充分进行,使得到的产品更加均一。
混合液滴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的用量比是控制种子微球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剂溶液选自聚乙烯醇水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分散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3%,分散剂溶液与待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0-20:1。通过引入分散剂使反应体系中的各原料分散均匀,使得到的量子点微球更加均一。分散剂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为1%、2%、3%等,分散剂溶液与待反应液的体积比可以为10:1、13:1、15:1、18:1、20:1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合温度为60℃-80℃,聚合时间为12h-20h,在此聚合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为宜,以使反应速率更为适宜。具体地,聚合温度可以为60℃、70℃、80℃等,聚合时间可以为12h、15h、18h、20h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其上述任意实施方式中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具有高荧光强度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在定量检测中得到应用,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5g 4.5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微球分散在50mL 0.1%(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
(2)将2g环己烷加入50mL 0.1%(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超声乳化,形成溶胀剂液滴。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持续搅拌4h得到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
(4)取5mL苯乙烯、0.25mL二乙烯基苯、0.026g偶氮二异丁腈、0.02625g苯乙硫醇、0.0525g量子点混合均匀,用50mL 0.1%(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超声乳化成混合液滴。
(5)将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3)中得到的种子微球混合液中,继续搅拌4h,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聚乙烯醇水溶液,升温至70℃,聚合16h。
(6)过滤、重悬即得到量子点微球。
测试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微球的SEM图,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量子点微球的直径约为5.0μm,尺寸均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5g 4.5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种子微球分散在50mL 0.5%(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
(2)将2g环己烷加入50mL 0.5%(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超声乳化,形成溶胀剂液滴。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持续搅拌4h得到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
(4)取5mL甲基丙烯酸甲酯、0.05mL乙二醇丙烯酸甲酯、0.505mg偶氮二异庚腈、0.025g辛硫醚、0.05g量子点混合均匀,用50mL 0.5%(m/m)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超声乳化成混合液滴。
(5)将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液滴加入步骤(3)中得到的种子微球混合液中,继续搅拌4h,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的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升温至70℃,聚合16h。
(6)过滤、重悬即得到量子点微球。
测试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微球的SEM图,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量子点微球的直径约为5.0μm,尺寸均一。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不加入苯乙硫醇。
测试本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微球的SEM图,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量子点微球的直径约为5.2μm。如图3箭头所示,未使用硫醇时,单体更快生长在种子微球上,箭头所指的是量子点和单体生成的聚合物,量子点/单体生长的慢,会有部分自己成核,生成片状、块状不规则聚合物,造成量子点的浪费。
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微球的流式荧光图(等质量微球),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对比例1的荧光强度明显比实施例1弱,且分布稍宽。
实施例2的流式荧光分布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分布窄且集中,表明所得量子点微米球荧光均一。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4)中的苯乙硫醇的用量为0.25g。
对比例2制备得到产品的电镜图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硫醇使用量过多,导致生成的聚苯乙烯分子量过小,球与球之间互相粘连。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4)中的苯乙烯用量为25g。
对比例3制备得到产品的电镜图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单体用量过多,大部分单体自发成核形成不规则聚合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单体、交联剂、引发剂、量子点和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得到油相混合物;
将所述油相混合物乳化分散后,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然后升温聚合;
其中,所述单体与所述种子微球的结构单元相同或是其衍生物;
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辛硫醚、苯二硫醇、三苯基甲硫醇、叔十二硫醇、叔十四硫醇、金刚烷硫醇、二糠基二硫、二苄基二硫和二苯基二硫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分子量调节剂选自苯乙硫醇和辛硫醚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与所述量子点的质量比为0.1-0.5:100;
优选地,所述单体和所述交联剂的体积比为20-100:1,当所述单体和所述交联剂的体积之和为100mL时,对应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0.01g-0.5g,对应所述分子量调节剂的质量为0.2-0.5g,对应所述量子点的质量为0.5-1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至少含有两个乙烯基的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苯、烯丙基醚、二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二烯丙基二硫、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是指端基带有可聚合配体的量子点;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上的可聚合配体选自聚丙烯酸酯、聚磷酸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乙二醇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化的聚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的制备过程包括:将溶胀剂与第一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溶胀剂液滴,将种子微球与第二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得到种子微球乳化液,将所述溶胀剂液滴和所述种子微球乳化液混合搅拌3h-6h;
优选地,所述种子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和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种子微球和所述溶胀剂的质量比为1:0.5-4;
优选地,所述溶胀剂与所述种子微球的溶解度参数的差值为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油相混合物与第三乳化剂溶液混合乳化后得到混合液滴,将所述混合液滴与溶胀后的种子微球混合液混合溶胀3h-6h得到待反应液,将所述待反应液与分散剂溶液混合后进行升温聚合;
优选地,聚合温度为60℃-80℃,聚合时间为12h-20h;
优选地,所述种子微球与所述单体的质量比为1:2-20;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溶液选自聚乙烯醇水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3%,所述分散剂溶液与所述待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0-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乳化剂溶液、所述第二乳化剂溶液和所述第三乳化剂溶液均独立地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油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乳化剂溶液、所述第二乳化剂溶液和所述第三乳化剂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为0.1%-0.5%,所述第一乳化剂溶液、所述第二乳化剂溶液和所述第三乳化剂溶液的用量均是控制与待乳化物料的质量比为10-100:1。
9.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在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CN202211739624.6A 2022-12-30 2022-12-30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Pending CN115975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9624.6A CN1159751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9624.6A CN1159751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5115A true CN115975115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9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9624.6A Pending CN1159751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51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shady Suspension, emulsion, and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A methodological survey
Dowding et al. 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to form polymer beads
US4352916A (en) Use of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water soluble polymers i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Guyot et al. High solid content latexes
US2934530A (e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DE69920664T2 (de) Expandierbare mikrokugeln und herstellundsverfahren dafür
US83780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olymer particle
EP0575488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UNIFORM MACROPOROUS POLYMERIC PEARLS.
CA1299306C (en) Multilobals
US20090166578A1 (en) Composite partic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087513B (zh) 一种双亲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两性离子纳米中空胶囊的可控制备方法
CN115975115A (zh) 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应用
US5492960A (en) Method of making polymeric particles
CN114591460B (zh) 一种基于沉淀聚合制备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的方法
JP4009752B2 (ja) 狭い粒径分布を有する自己活性化ポリマー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25291A (zh) 用于合成单峰丙烯酸珠粒的寡聚物晶种
KR100257293B1 (ko) 다공성 중합체 입자의 제조방법
CN111592610B (zh) 一种反相悬浮聚合制备吸水性树脂的方法
Tauer Latex particles
CN116004220A (zh) 沉淀聚合法制备量子点微球的方法、量子点微球及应用
EP2627678B1 (en) Anionic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JPH0689082B2 (ja) 単分散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11158204A (ja) 懸濁重合方法
CN106674542B (zh) 一种以沉淀聚合原位产生的聚合物微球为稳定剂制备石蜡分散液和石蜡微球的方法
KR100961281B1 (ko) 무유화중합법을 이용한 카르복실기를 가진 단분산 고분자나노입자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