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4388A -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4388A
CN115974388A CN202310084236.7A CN202310084236A CN115974388A CN 115974388 A CN115974388 A CN 115974388A CN 202310084236 A CN202310084236 A CN 202310084236A CN 115974388 A CN115974388 A CN 115974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nveying
wind
assembly
spo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42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雷军
白炎卫
刘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North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North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North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North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42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4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4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4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04Nozzles, blow heads, blowing units or thei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27/0442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 C03B27/0447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for bent glass sheets the quench unit being variably adaptable to the bend of the she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3Drive means, clutches, gearing or drive speed contro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3Drive means, clutches, gearing or drive speed control means
    • C03B35/164Drive means, clutches, gearing or drive speed control means electric or electronicsystems therefor, e.g. for automatic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5Supports or couplings for roller ends, e.g. trunions, gudge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oth flat and bent sheets or rib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8Construction of the conveyor rollers ; Materials, coatings or coverings thereof
    • C03B35/186End caps, end fixtures or roller end shape desig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8Construction of the conveyor rollers ; Materials, coatings or coverings thereof
    • C03B35/187Roll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oth flat and bent sheets or ribbons, i.e. rollers of adjustable curv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具有输送端面;所述输送端面用于沿一输送方向输送玻璃;上吹风组件,所述上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沿以摆动方向往复流动;下吹风组件,所述下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下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输送端面的下方沿所述摆动方向往复流动。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包括,输送步骤;玻璃摆动步骤;风冷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前曲面钢化玻璃,尤其是建筑用的大版面弧形曲面玻璃,采用的钢化工艺是将加热后的玻璃送入成型区,在成型区同时完成成型和淬冷钢化过程,玻璃的钢化过程要求是“玻璃各处均匀加热,然后快速均匀淬冷”,在加热和淬冷过程中,玻璃表面任意地方,如果温度与整体表面的温度场存在差异,钢化结束后,在玻璃表面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淬冷过程中,由于表面各处淬冷温度场的差异引起的钢化结果的“表象”,行业内俗称“风斑”。
具体的是,图1以及图2为传统曲面钢化玻璃生产装置,由上风栅1、下风栅4以及多个输送辊道3组成。玻璃2在炉内加热至预设软化温度时,被输送至图1所示的曲面成型装置中,由多个输送辊道转动进行输送至上风栅以及下风栅之间,之后如图2,多个输送辊道3、上风栅1以及下风栅4在变弧机构的作用下,玻璃2由平板玻璃变形为曲面玻璃,然后上风栅、下风栅同时对玻璃上下表面吹风淬冷,同时,在输送辊道的正反旋转过程中,玻璃在多个输送辊道形成的曲面上,沿图2箭头方向,往复摆动。这种传统淬冷工艺过程的结果是容易在玻璃表面留下“点状”或者“条状”的风斑。
凡是采用这样工艺制备的曲面钢化玻璃,都有钢化风斑的存在,由于玻璃厚度不同,曲率不同,加热的温度及淬冷风压,吹风距离等因素不同,风斑的表现形式和可视化程度也不一样。究其根本,这种弧形曲面钢化玻璃表面的风斑,是一种影响玻璃表面光学性能的一种“缺陷”。近些年,随着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弧形曲面钢化玻璃表面没有风斑,或者没有肉眼可见的风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可以通过上吹风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对输送组件上的玻璃往复吹风,减少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风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其可以通过对玻璃往复吹风,减少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风斑。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包括,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具有输送端面;所述输送端面用于沿一输送方向往复输送玻璃;
上吹风组件,所述上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沿一摆动方向往复流动;所述摆动方向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
下吹风组件,所述下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下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输送端面的下方沿所述摆动方向往复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支架、多个输送辊道以及变弧机构;多个输送辊道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上;所述变弧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输送支架变形呈圆弧状,以使多个输送辊道上形成为圆弧输送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吹风组件包括多个风栅支架、多个风栅板以及摆动驱动机构,所述多个风栅支架与所述输送支架连接;所述风栅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风栅支架上;所述风栅板上设有多个吹风孔;所述风栅板用于引导气流吹向所述输送端面;摆动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多个风栅板在所述摆动方向往复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偏心轮,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风栅支架上,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所述偏心轮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引导所述风栅板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吹风组件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风栅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端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吹风组件用于与所述下吹风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变弧机构包括多个变弧单板以及变弧单板驱动件,相邻两个变弧单板相互铰接;变弧单板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变弧单板转动;所述输送辊道枢接于所述变弧单板上;各个所述风栅支架与各个变弧单板连接;相邻两个风栅支架以万向节连接。
进一步地,变弧单板驱动件包括链轮、链轮轴以及链轮轴驱动件,所述链轮与所述链轮轴同步连接;所述链轮枢接于所述风栅支架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包括,
输送步骤,在曲面玻璃淬冷钢化时段内,玻璃经输送组件输送至上吹风组件和下吹风组件之间;
玻璃摆动步骤,玻璃在输送组件的作用沿输送端面进行往复摆动;
风冷步骤,上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上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下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下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摆动步骤中玻璃的往复摆动方向与所述风冷步骤中往复吹风方向交错。
进一步地,该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还包括玻璃生产步骤,
所述单曲面钢化玻璃生产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沿生产工艺走向方向依次为加热段和所述的装置,所述加热段包括炉腔和设置在炉腔内的加热元件以及陶瓷输送辊道组,陶瓷输送辊道组上母线平面为水平面。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曲面钢化玻璃工艺过程中,吹风的位置由静止状态改为沿辊道轴向做周期性往复摆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风斑,使得玻璃表面的光学性能大幅提升,视觉舒适性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生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生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生产状态的气流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生产状态的气流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输送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输送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装配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中:10、输送组件;11、输送辊道;12、变弧单板;13、链轮;20、下吹风组件;21、风栅板;22、风栅支架;221、万向节;23、偏心轮;24、升降组件;30、上吹风组件;40、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3-8所示的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10、上吹风组件30以及下吹风组件20,输送组件10具有输送端面,在进行输送时,生产完成的玻璃40可以放置在输送端面上,经输送端面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输送,玻璃40在吹风淬冷过程中往复摆动。
具体上吹风组件30设于输送端面的上方,且并上吹风组件30可以引导气流在输送端面的上方沿一摆动方向往复流动。下吹风组件20设置在输送端面的下方,下吹风组件20可以引导气流在输送端面的下方沿摆动方向往复流动,该摆动方向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由于输送方向一般是沿玻璃自身的长度方向,而摆动方向是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故在吹风时,玻璃由输送机构沿自身方向往复输送,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玻璃自身长度方向不同段均有气流进行流动,而上吹风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能够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因而气流能够在上吹风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能够在玻璃的宽度方向流动,如此,气流可以在玻璃自身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有流动。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发明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时,玻璃40可以在设备的成型段进行成型以及淬冷实现成型以及淬冷钢化,玻璃40可以通过先在成型段进行加热,加热之后的玻璃40可以输送至淬冷段。
玻璃40再输送至淬冷段时,即本申请中的上吹风组件30以及下吹风组件20,可以对位于输送组件10的输送端面上的玻璃40进行上下吹风,上吹风组件30可以引导气流在玻璃的宽度方向上往复吹风,即在玻璃40的上表面能够往复吹风,同样的,下吹风组件20可以引导气流在玻璃的宽度方向上往复吹风,即在玻璃40的下表面能够往复吹风。
若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接吹风的方式,参见图3,
上吹风组件30直接对玻璃40的上表面进行直接吹风,上吹风组件30可以在玻璃40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吹风点A1、A2、A3、A4、A5、A6、A7、A8....,下吹风组件20直接对玻璃40的下表面直接吹风,下吹风组件20可以在玻璃40的下表面直接吹风,在玻璃40的下表面形成多个吹风点B1、B2、B3、B4、B5、B6、B7、B8、B9…,在该结构基础上,玻璃4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形成的冷却点都是相同且冷却点断开不连续,因而会在对应位置形成风斑。
故本申请中,可以通过上吹风组件30以及下吹风组件20在玻璃4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进行往复吹风,在这样的结构基础上,上吹风组件30可以在同一位置形成往复的多个吹风点,参见图5,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图3,上吹风组件30可以在A1、A2、A3、A4、A5、A6、A7、A8…各个位置都多个上吹风点,下吹风组件20可以在B1、B2、B3、B4、B5、B6、B7、B8、B9…各个位置形成多个下吹风点,且由于气流在风栅板摆动过程中连续,因而在A1、A2、A3、A4、A5、A6、A7、A8…各个位置的吹风点为连续的,可以相互衔接形成上吹风面,以及B1、B2、B3、B4、B5、B6、B7、B8、B9…各个位置的吹风点为连续的,可以相互衔接形成下吹风面。
如此,配合玻璃40在输送组件10的作用在往复摆动,在玻璃自身的长度方向形成长度方向的出风面,与上吹风组件30以及下吹风组件20的往复气流配合,玻璃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可以形成多个连续的冷却点,在玻璃的宽度方向形成出风面,两个动作的合成,玻璃4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可以形成多个连续的冷却点,且在风冷时以连续的出风点形成的出风面进行淬冷,使得玻璃40表面受风淬冷更加均匀,从而达到消弭曲面钢化玻璃40表面风斑,提高玻璃40表面光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本申请中,在曲面钢化玻璃40工艺过程中,吹风的位置由静止状态改为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周期性往复摆动,形成上出风面以及下出风面,玻璃的受风面更大,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弭曲面钢化玻璃40表面的风斑,使得玻璃40表面的光学性能大幅提升,视觉舒适性大幅提高。
具体的是,上述输送组件10包括输送支架、多个输送辊道11以及变弧机构,将多个输送辊道11可转动的安装于输送支架上,变弧机构用于驱使输送支架变形呈圆弧状,以使多个输送辊道11上形成为圆弧输送端面。
在这一结构基础上,多个输送辊道在输送支架枢接之后,每个输送辊道在进行玻璃输送时,每个输送辊道相连形成的承托面为上述输送端面,如此,上述输送方向为多个输送辊道的排布方向,而摆动方向则为输送轨道的轴线延伸方向。
由于在淬冷过程中,曲面玻璃40需要往复摆动,若是采用平面的输送端面,则曲面玻璃40必然只能部分与多个输送辊道11曲面玻璃40时,若是通过多个输送辊道11对曲面玻璃40往复驱动,则曲面玻璃40若是出现晃动的情况,且容易掉落。故,为了使曲面玻璃40与输送端面更加贴合,可以通过变弧机构驱使输送支架,以使输送支架呈圆弧状,由于输送支架呈圆弧状,因而枢接在输送支架上的多个输送辊道11形成的玻璃承载面也即输送端面,也可以为圆弧输送端面,在进行曲面玻璃40的输送时,输送支架形成的圆弧输送端面可以根据曲面玻璃40的曲率进行适应性调整。
当然,上述输送辊道11也可以由输送轮替换,在这一结构基础上,可以在输送支架的两侧均设置输送轮,以输送轮在玻璃的两侧进行承托,由多个输送轮进行玻璃承托,输送轮的承托面相互衔接形成的面为输送端面。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上述下吹风组件20包括多个风栅支架22、多个风栅板21以及摆动驱动机构,将多个风栅支架22与输送支架连接,且风栅板21可转动的安装于风栅支架22上,在风栅板21上设有多个吹风孔;风栅板21可以引导气流吹向输送端面,而摆动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多个风栅板21在玻璃的宽度方向往复摆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玻璃40的下表面进行风冷时,可以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多个风栅板21相对各个风栅支架22进行摆动,由于风栅板21上设有多个吹风孔,在进行吹风时,由于摆动板摆动,由摆动板的多个吹风孔引导至玻璃40下表面的气流可以在摆动方向分布,对风栅板21上方的玻璃40下表面实现往复吹风。
需要说明的是,若是多个风栅板21形成的往复吹风面不形成与曲面玻璃40基本一致的弧度,多个风栅板21形成的往复吹风面与曲面玻璃40下表面形成的间距会差异较大,也会导致各个吹风点的冷却温差较大,形成风斑。
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供风栅板21安装的风栅支架22是与输送支架连接的,因而风栅支架22可以随着输送支架一起变换弧度,使多个风栅板21形成的吹风面能够与弧形输送端面进行匹配,弧形输送端面上的曲面玻璃40的下表面能够多个风栅板21形成的吹风面弧度基本一致,故吹风面能够在玻璃40的弧形下表面形成均匀的吹风点,且不易出现吹风盲点。
进一步地,上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偏心轮23,电机安装于风栅支架22上,电机用于带动偏心轮23转动,偏心轮23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引导风栅板21摆动。在该结构基础上,驱动风栅板21转动时,可以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偏心轮23转动,偏心轮23的凸出部可以在转动过程中顶压驱动风栅板21,由于偏心轮23在转动一圈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点与风栅板21进行顶压,因而可以偏心轮23可以实现风栅板21摆动,且摆动范围由偏心轮23的偏心距离实现。
当然,也可以是直接通过电机带动摆动板转动,实现摆动板的摆动,在这一结构基础上,摆动范围更大,但是,由于设有多个摆动板,摆放范围太大容易造成干扰,不易控制。
进一步地,上述下吹风组件20还包括升降组件24,升降组件24可以带动风栅板21靠近或者远离输送端面运动,在这一结构基础上,若是调整风栅板21的出风面与玻璃40下表面之间的吹风距离,则可以通过升降组件24带动风栅板21运动实现吹风距离的调整,根据冷却温度进行调整即可。
上述升降组件24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者电动滑台等直线运动输出结构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栅板上的多个吹风孔可以引导气流分散导出,由于风栅板的摆动是在玻璃的宽度方向上施加均匀的风冷气流,可以配合在风栅板的多个吹风孔在玻璃宽度方向上分布,引导气流进一步在玻璃表面的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分散,即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均有风冷气流分布,就使得玻璃上下表面各处淬冷受风更加均匀,进一步减少风斑形成。
实施例2,
上吹风组件30与实施例1中的下吹风组件20结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上吹风组件30设置于输送端面的上方,在输送端面的上方进行吹风淬冷,其工作原理以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0的变弧机构包括多个变弧单板12以及变弧单板12驱动件,且相邻两个变弧单板12相互铰接,具体变弧单板12驱动件用于带动多个变弧单板12转动,将输送辊道11枢接于变弧单板12上,上述各个风栅支架22与各个变弧单板12连接,相邻两个风栅支架22以万向节221连接。
在这一结构基础上,上述多个相互铰接的变弧单板12可以形成输送支架,将上述输送辊道11均枢接在变弧单板12上,在实现多个输送辊道11的变弧时,可以通过变弧挡板驱动件带动变弧单板12,其中一个变弧单板12的转动可以联动相邻另一个变弧单板12联动,与变弧单板12连接的输送辊道11就可以随着变弧单板12变换位置,多个输送辊道11在单个变弧单板12上的位置就可以变换,形成的输送端面可以形成弧形输送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弧单板12以万向节221实现铰接,具体万向节22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是万向联轴节,以万向联轴节实现联接,相邻两个变弧单板12之间可以伸缩,使得风栅支架22之间得以串联联动,且万向联轴节的伸缩,可以满足不同曲率半径状态时的变弧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弧单板12可以是由单独的变弧单板12驱动件进行驱动转动,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变弧单板12转动与其他的变弧单板12来实现联动。
此外,上述变弧机构也可以是由现有技术中的链条结构来实现,以链条的链节用作安装基础,在各个链节上设置安装座,输送辊道的端部枢接在安装座上,链节形成的输送支架能够随着链条摆动形成一定的弧度。
当然,也可以是选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等结构制成输送支架,输送支架具有一定的柔性,将输送辊道可转动的安装在柔性的输送支架上,输送支架可以在外力的驱使下具有一定的变形,也可以实现变弧,如此,变弧机构也可以简单的选用顶升气缸等施压即可,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导致输送组件的整体强度不够,且需要设置多个点进行施压才能形成一定的曲面,变弧操作不够方便。
进一步地,变弧单板12驱动件包括链轮13、链轮13轴以及链轮13轴驱动件,链轮13与链轮13轴同步连接;链轮13枢接于风栅支架22上。
在此结构基础上,可以通过链轮13轴驱动件带动链轮13轴转动,链轮13轴转动可以带动链轮13转动,由于链轮13枢接在风栅支架22,而风栅支架22与输送支架连接,因而在风栅支架2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驱使输送支架对应位置上下变化,实现输送支架的弧度变化。
实施例4,
一种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包括,
输送步骤,在曲面玻璃淬冷钢化时段内,玻璃经输送组件输送至上吹风组件和下吹风组件之间;
玻璃摆动步骤,玻璃在输送组件的作用沿输送端面进行往复摆动;
风冷步骤,上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上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下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下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
若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接吹风的方式,参见图3,
上吹风组件直接对玻璃的上表面进行直接吹风,上吹风组件可以在玻璃的上表面形成多个吹风点A1、A2、A3、A4、A5、A6、A7、A8....,下吹风组件直接对玻璃的下表面直接吹风,下吹风组件可以在玻璃的下表面直接吹风,在玻璃的下表面形成多个吹风点B1、B2、B3、B4、B5、B6、B7、B8、B9…,在该结构基础上,玻璃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宽度方向形成的冷却点都是相同且冷却点断开不连续,因而会在对应位置形成风斑。
故本申请中,可以通过上吹风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宽度方向进行往复吹风,在这样的结构基础上,上吹风组件可以在同一位置形成往复的多个吹风点,参见图5,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图3,上吹风组件可以在A1、A2、A3、A4、A5、A6、A7、A8…各个位置都多个上吹风点,且由于气流在风栅板摆动过程中连续,因而可以形成的上吹风面为由A1、A2、A3、A4、A5、A6、A7、A8....多个吹风点连续衔接之后形成的面,下吹风组件可以在B1、B2、B3、B4、B5、B6、B7、B8、B9…各个位置形成多个下吹风点,因而形成的下吹风面为B1、B2、B3、B4、B5、B6、B7、B8、B9…多个吹风点连续衔接之后形成的面。
如此,配合玻璃在输送组件的作用在往复摆动,在玻璃自身的长度方向形成长度方向的出风面,与上吹风组件以及下吹风组件的往复气流配合玻璃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可以形成多个连续的冷却点,在玻璃的宽度方向形成出风面,两个动作的合成,,在风冷时以连续的出风点形成的出风面进行淬冷,使得玻璃表面受风淬冷更加均匀,从而达到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提高玻璃表面光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本申请中,在曲面钢化玻璃工艺过程中,吹风的位置由静止状态改为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做周期性往复摆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风斑,使得玻璃表面的光学性能大幅提升,视觉舒适性大幅提高。
进一步地,玻璃摆动步骤中玻璃的往复摆动方向与风冷步骤中往复吹风方向交错。
即在上吹风气流摆动方向、下吹风气流摆动的方向可以与玻璃自身由输送机构摆动的方向交错,即上吹风气流摆动方向、下吹风气流摆动的方向朝左时,玻璃自身由输送机构摆动的方向朝右;而在上吹风气流摆动方向、下吹风气流摆动的方向朝右时,玻璃自身由输送机构摆动的方向朝左,上述摆动方向的控制可以是由电机的转动方向来实现,两个相互交错的摆动动作叠加的结果,就使得玻璃上下表面各处淬冷受风更加均匀,更加不容易形成淬冷风斑,从根本上起到消弭风斑的作用。
当然,上述摆动方向也可以是相同,只要能够气流能够在摆动过程中形成连续的风冷面,就能使玻璃表面受风更加均匀,就可以有效减缓淬冷过程形成的风斑,提高生产质量。
进一步地,该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还包括玻璃生产步骤,
依托于单曲面钢化玻璃生产设备进行正弯曲生产或反弯曲生产,该方法包括加热过程、成型过程和淬冷过程;正弯曲生产是指,单曲面钢化玻璃在生产完成后,玻璃表面上任一点的曲率中心均在所在表面上方的生产工艺;反弯曲生产是指,单曲面钢化玻璃在生产完成后,玻璃表面上任一点的曲率中心均在所在表面下方的生产工艺;
单曲面钢化玻璃生产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沿生产工艺走向方向依次为加热段、成型段和淬冷段,加热段包括炉腔和设置在炉腔内的加热元件以及陶瓷输送辊道组,陶瓷输送辊道组上母线平面为水平面。
成型段主要包含多个输送辊道,输送辊道以相同的外径线速度同步转动输送玻璃,各个输送辊道外径周线共同拟合成一个成型曲面。
淬冷段则可以选用上述实施例1-3任一个实施例中的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来实现。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具有输送端面;所述输送端面用于沿一输送方向往复输送玻璃;
上吹风组件,所述上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所述输送端面的上方沿一摆动方向往复流动;所述摆动方向沿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
下吹风组件,所述下吹风组件设于所述输送端面的下方,并用于引导气流在输送端面的下方沿所述摆动方向往复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支架、多个输送辊道以及变弧机构;多个输送辊道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架上;所述变弧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输送支架变形呈圆弧状,以使多个输送辊道上形成为圆弧输送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吹风组件包括多个风栅支架、多个风栅板以及摆动驱动机构,所述多个风栅支架与所述输送支架连接;所述风栅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风栅支架上;所述风栅板上设有多个吹风孔;所述风栅板用于引导气流吹向所述输送端面;摆动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多个风栅板在所述摆动方向往复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偏心轮,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风栅支架上,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所述偏心轮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引导所述风栅板摆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吹风组件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风栅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端面运动。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吹风组件用于与所述下吹风组件的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弧机构包括多个变弧单板以及变弧单板驱动件,相邻两个变弧单板相互铰接;变弧单板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多个变弧单板转动;所述输送辊道枢接于所述变弧单板上;各个所述风栅支架与各个变弧单板连接;相邻两个风栅支架以万向节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弧单板驱动件包括链轮、链轮轴以及链轮轴驱动件,所述链轮与所述链轮轴同步连接;所述链轮枢接于所述风栅支架上。
9.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步骤,在曲面玻璃淬冷钢化时段内,玻璃经输送组件输送至上吹风组件和下吹风组件之间;
玻璃摆动步骤,玻璃在输送组件的作用沿输送端面进行往复摆动;
风冷步骤,上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上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下吹风组件在玻璃的下表面宽度方向往复吹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摆动步骤中玻璃的往复摆动方向与所述风冷步骤中往复吹风方向交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弭曲面钢化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方法还包括玻璃生产步骤,
钢化玻璃生产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沿生产工艺走向方向依次为加热段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加热段包括炉腔和设置在炉腔内的加热元件以及陶瓷输送辊道组,陶瓷输送辊道组上母线平面为水平面。
CN202310084236.7A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Pending CN115974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4236.7A CN11597438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4236.7A CN11597438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4388A true CN115974388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4236.7A Pending CN115974388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43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38967A1 (en) Method for bending a glass shee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592045B1 (ko) 유리판의 풍랭 강화 장치 및 풍랭 강화 방법
US5022907A (en) Apparatus for bending glass pane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WO2021179985A1 (zh) 一种弯玻璃成型用的旋转式渐变段及钢化成型设备
EP14842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a glass sheet using curved rollers.
US2005000024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ent glass sheet
CN207918695U (zh) 一种连续式弯钢化玻璃生产设备
CN115974388A (zh) 一种消弭玻璃表面风斑的装置及其方法
CA1054796A (en) Shaping heat-softenable sheets by roll forming
CN111302611B (zh) 一种球面玻璃的钢化成型方法
WO2006001935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forming of glass sheets
US20220185718A1 (en) Conveying sheets of glass using shaped rollers
WO20060019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ylindrically forming glass sheets
US200201892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d quenching glass sheets
EP147328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ering a glass sheet
US4043783A (en) Press shaping glass sheets
CN214457628U (zh) 一种硬轴反弯钢化玻璃连续出片装置
US6901774B2 (en) Air-cooling/tempering device for a glass plate
JP2005015326A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装置及び曲げ成形方法並びに湾曲ローラ
RU281692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странения участк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стекла
JP5899976B2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装置及び曲げ成形方法
CN220845909U (zh) 摆动风栅机构及玻璃钢化炉
JP2004059401A (ja) ガラス板の風冷強化装置
JP4403535B2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装置および湾曲ローラ
JPH053077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