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7282A -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7282A
CN115967282A CN202211331485.3A CN202211331485A CN115967282A CN 115967282 A CN115967282 A CN 115967282A CN 202211331485 A CN202211331485 A CN 202211331485A CN 115967282 A CN115967282 A CN 115967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diode
port
inductor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14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宁
张涛
陈怡�
胡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et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et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et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et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14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7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7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7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其中整流电路包括至少1个主功率模块、至少1个从功率模块和至少1个电感支路模块。所述主功率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都具有多种形式,而且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均能独立完成电能转换。通过电感支路模块将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关联起来协同工作,可使得整个电路输出功率的调节手段更多样化,增加了整个电路输出特性的可调节性。

Description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流电路,尤其涉及多输入源的桥式整流电路。
背景技术
整流电路是一种能将交流电(AC)转换成直流电(DC)的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其中,桥式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其主要特点为:变压器利用率高、所需整流器件数目较多。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交流电源呈现出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火力、水力、核能发电机组,还包括风力、光热、潮汐、氢能发电机组等。多输入源的整流电路具有综合利用多种交流电源的能力。目前,常见的多输入源的整流电路大多采用“单相多重”的形式。即,多输入源的整流电路由多个相同且独立的单输入源的子整流电路构成,各子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保持独立但输出端并联。
发明内容
“单相多重”的整流电路构造简单,各子整流电路工作独立,彼此间仅呈现一种简单的解耦工作关系。但是,这种“各子整流电路结构相同且工作独立”的特点会牺牲各子整流电路彼此间协同工作的可能性。
为克服现有“单相多重”整流电路中各子整流电路彼此间缺乏协同工作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还包括其输出特性的调节方法,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一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二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四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五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六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七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八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四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五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六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七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八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一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二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四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五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六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七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八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额外提供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四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第五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六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第七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第八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基于上述结构,作为所述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最基本单元,即“1个主功率模块+1个从功率模块+1个电感支路模块”的组合存在至少16种。在最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多个主功率模块+多个从功率模块+多个电感支路模块”的复合结构,包括1个主功率模块连接多个电感支路模块、1个从功率模块连接多个电感支路模块、不同最基本单元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部分或全部二极管可以被可控开关器件(例如同步整流MOSFET)所替代。所述交流电源可以是三电平及以上的多电平交流电源,包括正弦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可以同源,也可以不同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适用于前述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
步骤1: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的数目;
步骤2: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
步骤3:改变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步骤4:改变与主功率模块相连的第一交流电源的工作参数,例如:幅值、频率、周期、相位、电平值、脉宽等;
步骤5:改变与从功率模块相连的第二交流电源的工作参数,例如:幅值、频率、周期、相位、电平值、脉宽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与现有“单相多重”桥式整流电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均能独立完成电能转换,而电感支路模块则将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关联起来。额外的电流流经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使整流电路输出特性的调节手段更多样化,即改变电感支路模块的数目、改变电感支路模块内部电感支路的数目、改变交流电源的工作参数都能改变整流电路输出值,提升了整流电路输出特性的可调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输出功率特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输出功率特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输出电流纹波特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输出功率特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输出电流纹波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以下描述中,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特定细节并非为实施本发明所必需。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对公知的电路、材料或方法做具体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均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称元件“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至少1个主功率模块、至少1个从功率模块和至少1个电感支路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包括多个主功率模块、多个从功率模块和多个电感支路模块,这些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可以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其中,1个主功率模块为M1,1个从功率模块为S1,1个电感支路模块为C1。
所述主功率模块M1包括变压器T1A、二极管D1A、二极管D1B、二极管D1C、二极管D1D和电感LS1A。变压器T1A,其原边绕组的2个端口与交流电源vAC1相连,其副边绕组的2个端口为中间端口1_A和1_B;二极管D1A,其阴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二极管D1B,其阴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二极管D1C,其阳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阴极与电感LS1A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D,其阳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阴极与电感LS1A的一端相连;电感LS1A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从功率模块S1包括变压器T1a、二极管D1a、二极管D1b、二极管D1c、二极管D1d和电感Ls1a。变压器T1a,其原边绕组的2个端口与交流电源vac1相连,其副边绕组的2个端口为中间端口1_a和1_b;二极管D1a,其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二极管D1b,其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二极管D1c,其阳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阴极与电感Ls1a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d,其阳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阴极与电感Ls1a的一端相连;电感Ls1a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C1包括4个电感支路。第一电感支路由电感La1和二极管Da1串联而成,电感La1的一端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电感La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a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a1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第二电感支路由电感Lb1和二极管Db1串联而成,电感Lb1的一端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电感Lb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b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b1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第三电感支路由电感Lc1和二极管Dc1串联而成,电感Lc1的一端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L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c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c1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第四电感支路由电感Ld1和二极管Dd1串联而成,电感Ld1的一端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Ld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d1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支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限定电流的方向和防止环流。C1中电感支路的数目可变,变化范围为0至4。
为便于理解,图1仅显示了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一部分——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以图1显示的部分为例,介绍主/从功率模块及电感支路模块的稳态工作过程。主/从功率模块独立工作时,都是典型的全桥整流工作过程,故不再赘述。
为简单起见,假设主功率模块M1和从功率模块S1采用了相同的元器件,变压器T1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例如,连接至交流电源vAC1正端)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变压器T1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例如,连接至交流电源vac1正端)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交流电源vAC1为一三电平交流电源(+VAC1、0、-VAC1),交流电源vac1=A·vAC1(A为常数),即vAC1和vac1频率和周期、相位、脉宽都相同,但幅值或电平值不同。以A<1为例,加以说明。图1所示电路的一个工作周期T1可分为4个阶段,一种典型工作情况如下:
(1)阶段1:vAC1=+VAC1
主功率模块M1中:D1B和D1C导通,D1A和D1D截止,(a)vAC1经T1A与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c导通,D1a、D1b和D1d截止;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1和Db1导通,Dd1截止,(b)vAC1经T1A与La1、Da1、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第2个回路;(c)vAC1经T1A、vac1经T1a与Lb1、Db1、D1c、Ls1a、直流母线和负载、D1B构成第3个回路;(d)Dc1导通直至由Lc1、Dc1、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的第4个回路中的电流ic1为零。
(2)阶段2:vAC1=0
主功率模块M1中:D1A、D1B、D1C和D1D导通,(a)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D1C构成第1个回路;(b)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D1D构成第2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c和D1d导通,D1a和D1b截止;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1和Db1导通,Dc1和Dd1截止;
此时,T1A副边和T1a副边都相当于短路,流过第一电感支路的电流ia1和流过第二电感支路的电流ib1均由D1c和D1d以及D1A和D1B共同分担。
(3)阶段3:vAC1=-VAC1
主功率模块M1中:D1A和D1D导通,D1B和D1C截止,(a)vAC1经T1A与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d导通,D1a、D1b和D1c截止;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c1和Dd1导通,Da1截止,(b)vAC1经T1A、vac1经T1a与Lc1、Dc1、D1d、Ls1a、直流母线和负载、D1A构成第2个回路;(c)vAC1经T1A与Ld1、Dd1、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第3个回路;(d)Db1导通直至由Lb1、Db1、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的第4个回路中的电流ib1为零。
(4)阶段4:vAC1=0
主功率模块M1中:D1A、D1B、D1C和D1D导通,(a)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D1C构成第1个回路;(b)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D1D构成第2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c和D1d导通,D1a和D1b截止;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c1和Dd1导通,Da1和Db1截止;
此时,T1A副边和T1a副边都相当于短路,流过第三电感支路的电流ic1和流过第四电感支路的电流id1均由D1c和D1d以及D1A和D1B共同分担。
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协同工作时,或独立或联合地将2个交流电源的电能转化后供给直流母线或负载。
C1中电感支路数目为1至3的工作过程和上述类似,不再赘述。为了方便理解电感支路模块C1对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特性(主要是输出功率)的影响,假设:VAC1=20V,vAC1的周期T1=90μs,vAC1的+VAC1脉宽为T1/4,vAC1的-VAC1脉宽也为T1/4,T1A和T1a的原副边匝数比均为1:2、耦合系数均为0.999,直流母线电压Vo=20V。取3种情况做进一步说明,情况1:A=0.5;情况2:A=0.75;情况3:A=1。
取La1=Lb1=Lc1=Ld1=LS1A=Ls1a=300μH,图2给出了上述3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输出功率表现。由图2可知,(i)电感支路模块C1的“有”和“无”(“无”相当于其内部电感支路数目为0的情况)对实施例1的输出功率存在影响;(ii)当电感支路模块C1存在时,其内部电感支路数目对实施例1的输出功率存在影响;(iii)vAC1和vac1的幅值差或电平差对实施例1的输出功率也存在影响。
此外,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对实施例1的输出特性(包括输出功率和输出电流纹波)也存在影响。
基于上述特点,适用实施例1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
Step 1: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C1的数目(0至1);
Step 2: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0至4);
Step 3:改变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La1或/和Lb1或/和Lc1或/和Ld1);
Step 4:改变与M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幅值或电平值(VAC1);
Step 5:改变与S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幅值或电平值(A*VAC1)。
实施例2
参考图2,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至少1个主功率模块、至少1个从功率模块和至少1个电感支路模块。
其中,1个主功率模块为M1,1个从功率模块为S1,1个电感支路模块为C1。
所述主功率模块M1包括变压器T2A、二极管D2A、二极管D2B、二极管D2C和二极管D2D和电感LS2A。变压器T2A原边绕组的2个端口与交流电源vAC1相连,其副边绕组的2个端口为中间端口1_A和1_B;二极管D2A的阳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2B的阳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2C的阴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阳极与电感LS2A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D的阴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阳极与电感LS2A的一端相连;电感LS2A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C1包括2个电感支路。第一电感支路由电感La2、二极管Da2和二极管Db2构成,电感La2的一端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电感La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a2的阳极和二极管Db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a2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b2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第二电感支路由电感Lb2、二极管Dc2和二极管Dd2构成,电感Lb2的一端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Lb2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c2的阳极和二极管D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c2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d2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支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限定电流的方向和防止环流。C1中电感支路的数目可变,变化范围为0至2。
实施例2其余的结构和实施例1相同。
为便于理解,图3仅显示了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一部分——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以图3显示的部分为例,介绍主/从功率模块及电感支路模块的稳态工作过程。主/从功率模块独立工作时,都是典型的全桥整流工作过程,故不再赘述。
为简单起见,假设主功率模块M1和从功率模块S1采用了相同的元器件,变压器T2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变压器T1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与M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为一三电平交流电源(+VAC1、0、-VAC1),与S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t)=vAC1(t-t0),即vAC1和vac1幅值或电平值、频率和周期、脉宽都相同,但初始相位不同。以t0=T1/4(T1为周期)为例,加以说明。图3所示电路的一个工作周期T1可分为4个阶段,一种典型工作情况如下:
(1)阶段1:vAC1=+VAC1&vac1=0
此时,T1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A和D2D导通,D2B和D2C截止,(a)vAC1经T2A与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c和D1d导通,(b)D1a导通直至由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D1b导通直至由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的第3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2、Db2、Dc2和Dd2导通,(d)vAC1经T2A与La2、Da2、Db2、D1c、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4个回路,其中流过La2的电流由Da2和Db2以及D1c和D1d共同分担;(e)Lb2、Dc2、Dd2、D1c、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5个回路,其中流过Lb2的电流由Dc2和Dd2以及D1c和D1d共同分担。
(2)阶段2:vAC1=0&vac1=+VAC1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和D2D导通,(a)D2A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B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从功率模块S1中:D1b和D1c导通,D1a和D1d截止,(c)vac1经T1a与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第3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b2和Dd2导通,Da2和Dc2截止,(d)vac1经T1a与La2、Db2、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4个回路;(e)vac1经T1a与Lb2、Dd2、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5个回路。流过La2和Lb2的电流均由D2C和D2D共同分担。
(3)阶段3:vAC1=-VAC1&vac1=0
此时,T1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B和D2C导通,D2A和D2D截止,(a)vAC1经T2A与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1c和D1d导通,(b)D1a导通直至由D1c、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D1b导通直至由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b构成的第3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2、Db2、Dc2和Dd2导通,(d)La2、Da2、Db2、D1c、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4个回路,其中流过La2的电流由Da2和Db2以及D1c和D1d共同分担;(e)vAC1经T2A与Lb2、Dc2、Dd2、D1c、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5个回路,其中流过Lb2的电流由Dc2和Dd2以及D1c和D1d共同分担。
(4)阶段4:vAC1=0&vac1=-VAC1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和D2D导通,(a)D2A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B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从功率模块S1中:D1a和D1d导通,D1b和D1c截止,(c)vac1经T1a与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D1a构成第3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2和Dc2导通,Db2和Dd2截止,(d)vac1经T1a与La2、Da2、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4个回路;(e)vac1经T1a与Lb2、Dc2、D1d、Ls1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5个回路。流过La2和Lb2的电流均由D2C和D2D共同分担。
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协同工作时,交错地将2个交流电源的电能转化后供给直流母线或负载。
C1中电感支路数目为1的工作过程和上述类似,不再赘述。为了方便理解电感支路模块C1对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特性的影响,假设:VAC1=15V,vAC1的周期T1=90μs,vAC1的+VAC1脉宽为T1/4,vAC1的-VAC1脉宽也为T1/4,T2A和T1a的原副边匝数比均为1:2、耦合系数均为0.999,直流母线电压Vo=20V。取3种情况做进一步说明,情况1:t0=0;情况2:t0=T1/8;情况3:t0=T1/4。
取La2=Lb2=LS2A=Ls1a=100μH,图4给出了上述3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输出功率表现,图5给出了上述3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输出电流纹波表现。由图4和图5可知,(i)电感支路模块C1的“有”和“无”(“无”相当于其内部电感支路数目为0的情况)对实施例2的输出特性存在影响;(ii)当电感支路模块C1存在时,其内部电感支路数目对实施例2的输出特性存在影响;(iii)vAC1和vac1的相位差对实施例2的输出特性也存在影响。
此外,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对实施例1的输出特性(包括输出功率和输出电流纹波)也存在影响。
基于上述特点,适用实施例2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
Step 1: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C1的数目(0至1);
Step 2: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0至2);
Step 3:改变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La2或/和Lb2);
Step 4:改变与主功率模块M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相位;
Step 5:改变与从功率模块S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相位(t0)。
实施例3
参考图6,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至少1个主功率模块、至少1个从功率模块和至少1个电感支路模块。其中,1个主功率模块为M1,1个从功率模块为S1,1个电感支路模块为C1。
所述从功率模块S1包括变压器T2a、二极管D2a、二极管D2b、二极管D2c、二极管D2d和电感Ls2a。变压器T2a原边绕组的2个端口与交流电源vac1相连,其副边绕组的2个端口为中间端口1_a和1_b;二极管D2a的阳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2b的阳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Vo +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二极管D2c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其阳极与电感Ls2a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d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其阳极与电感Ls2a的一端相连;电感Ls2a的另一端与直流母线的负端Vo -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C1包括2个电感支路。第一电感支路由电感La3、二极管Da3和二极管Db3构成,电感La3的一端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电感La3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a3的阴极和二极管Db3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a3的阳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b3的阳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第二电感支路由电感Lb3、二极管Dc3和二极管Dd3构成,电感Lb3的一端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Lb3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c3的阴极和二极管Dd3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c3的阳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d3的阳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支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限定电流的方向和防止环流。C1中电感支路的数目可变,变化范围为0至2。
实施例3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从结构上看,实施例3和实施例2是互易关系。除了部分电流方向相反,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与实施例2相近或等同,两者适用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也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考图7,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至少1个主功率模块、至少1个从功率模块和至少1个电感支路模块。其中,1个主功率模块为M1,1个从功率模块为S1,1个电感支路模块为C1。
所述主功率模块M1与实施例2的相同;所述从功率模块S1与实施例3的相同。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C1包括1个电感支路,所述电感支路由电感La4、二极管Da4、二极管Db4、二极管Dc4和二极管Dd4构成,二极管Da4的阴极和二极管Db4的阴极都与电感La4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c4的阳极和二极管Dd4的阳极都与电感La4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a4的阳极与M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b4的阳极与M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二极管Dc4的阴极与S1的第一中间端口1_a相连,二极管Dd4的阴极与S1的第二中间端口1_b相连。电感支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限定电流的方向和防止环流。C1中电感支路的数目可变,变化范围为0至1。
为便于理解,图7仅显示了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一部分——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以图7显示的部分为例,介绍主/从功率模块及电感支路模块的稳态工作过程。主/从功率模块独立工作时,都是典型的全桥整流工作过程,故不再赘述。
为简单起见,假设主功率模块M1和从功率模块S1采用了相同的元器件,变压器T2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变压器T2a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口与其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口1_a是同名端关系;与主功率模块M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为一三电平交流电源(+VAC1、0、-VAC1),与从功率模块S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t)=vAC1(a·t),即vAC1和vac1幅值或电平值、初始相位、脉宽比例相同,但频率和周期不同。以a=2为例,加以说明。图7所示电路的一个工作周期T1可分为8个阶段,一种典型工作情况如下:
(1)阶段1:vAC1=+VAC1&vac1=+VAC1
主功率模块M1中:D2D导通,D2A、D2B、D2C截止;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d导通,D2b、D2c截止,(a)vac1经T2a与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1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d4导通,Db4、Dc4截止,(b)vAC1经T2A、vac1经T2a与Da4、La4、Dd4、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2个回路。
(2)阶段2:vAC1=+VAC1&vac1=0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A、D2D导通,D2B、D2C截止,(a)vAC1经T2A与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b导通,(b)D2c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D2d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3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c4、Dd4导通,Db4截止,(d)vAC1经T2A与Da4、La4、Dc4、Dd4、D2a、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4个回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c4和Dd4以及D2a和D2b共同分担。
(3)阶段3:vAC1=0&vac1=-VAC1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D2D导通,(a)D2A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B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从功率模块S1中:D2b、D2c导通,D2a、D2d截止,(c)vac1经T2a与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3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b4、Dc4导通,Dd4截止,(d)vac1经T2a与Da4、Db4、La4、Dc4、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4个回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a4和Db4以及D2C和D2D共同分担。
(4)阶段4:vAC1=0&vac1=0
此时,T2A副边和T2a副边都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D2D导通,D2A、D2B截止;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b导通,(a)D2c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d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b4、Dc4、Dd4导通,(c)Da4、Db4、La4、Dc4、Dd4、D2a、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3个回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a4和Db4、Dc4和Dd4、D2a和D2b以及D2C和D2D共同分担。
(5)阶段5:vAC1=-VAC1&vac1=+VAC1
主功率模块M1中:D2C导通,D2A、D2B、D2D截止;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d导通,D2b、D2c截止,(a)vac1经T2a与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第1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b4、Dd4导通,Da4、Dc4截止,(b)vAC1经T2A、vac1经T2a与Db4、La4、Dd4、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2个回路。
(6)阶段6:vAC1=-VAC1&vac1=0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B、D2C导通,D2A、D2D截止,(a)vAC1经T2A与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1个回路;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b导通,(b)D2c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D2d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3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b4、Dc4、Dd4导通,Da4截止,(d)vAC1经T2A与Db4、La4、Dc4、Dd4、D2a、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4个回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c4和Dd4以及D2a和D2b共同分担。
(7)阶段7:vAC1=0&vac1=-VAC1
此时,T2A副边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D2D导通,(a)D2A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B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从功率模块S1中:D2b、D2c导通,D2a、D2d截止,(c)vac1经T2a与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第3个回路;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b4、Dc4导通,Dd4截止,(d)vac1经T2a与Da4、Db4、La4、Dc4、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4个电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a4和Db4以及D2C和D2D共同分担。
(8)阶段8:vAC1=0&vac1=0
此时,T2A副边和T2a副边都相当于短路;
主功率模块M1中:D2C、D2D导通,D2A、D2B截止;
从功率模块S1中:D2a、D2b导通,(a)D2c导通直至由D2a、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构成的第1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b)D2d导通直至由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d构成的第2个回路中的电流为零;
电感支路模块C1中:Da4、Db4、Dc4、Dd4导通,(c)Da4、Db4、La4、Dc4、Dd4、D2a、D2b、直流母线或负载、LS2A、D2C、D2D构成第3个回路,其中流过La4的电流由Da4和Db4、Dc4和Dd4、D2a和D2b以及D2C和D2D共同分担。
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主功率模块M1、从功率模块S1和电感支路模块C1协同工作时,或独立或联合地将2个交流电源的电能转化后供给直流母线或负载。
为了方便理解电感支路模块C1对整个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特性的影响,假设:VAC1=12V,vAC1的周期T1=90μs,vAC1的+VAC1脉宽为T1/4,vAC1的-VAC1脉宽为T1/4,T2A和T1a的原副边匝数比均为1:2,直流母线电压Vo=18V。取2种情况做进一步说明,情况1:a=2;情况2:a=1。
取La4=100μH、LS2A=Ls2a=300μH,图8给出了上述2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输出功率表现,图9给出了上述2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输出电流纹波表现。由图8和图9可知,(i)电感支路模块C1的“有”和“无”(“无”相当于其内部电感支路数目为0的情况)对实施例4的输出特性存在影响;(ii)电感支路模块C1内部电感支路的数目对实施例4的输出特性存在影响;(iii)vAC1和vac1的频率差或周期差对实施例4的输出特性也存在影响。
此外,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对实施例4的输出特性(包括输出功率和输出电流纹波)也存在影响。
基于上述特点,适用实施例4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
Step 1: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C1的数目(0至1);
Step 2: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0至1);
Step 3:改变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La4);
Step 4:改变与主功率模块M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频率或周期(T1);
Step 5:改变与从功率模块S1相连的交流电源vac1的频率或周期(T1/a)。
如发明内容所述,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均有2种优选结构,电感支路模块有4种优选结构。排列组合后,可形成至少16种的实施例。仅选取典型的实施例1至4加以说明和解释,其余的实施例因工作原理大致相近,故不再枚举赘述。
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均采用二极管在各变压器副边进行续流与能量传递,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二极管也可以被可控开关器件(例如同步整流MOSFET)所替代。此外,前述实施例中的交流电源可以是AC-AC、DC-AC等输出为交流的电力(电子)装置;主功率模块和从功率模块中的变压器参数(如:原副边匝数、励磁电感、同异名端关系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元件组成及元件连接方式均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选择与调整。除了电感与二极管之外,前述电感支路还可以额外包括其它类型的元件或元件的组合,这些变形均未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10)

1.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
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
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一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四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五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六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七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八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
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2.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
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
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四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五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六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七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八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
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3.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
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
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一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阳极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四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五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六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七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八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
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4.一种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包括主功率模块、从功率模块和电感支路模块,其中:
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
第一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一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用于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四二极管,其阴极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一电感,其一端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从功率模块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原边绕组的两个端口用于与第二交流电源相连,其副边绕组的两个端口分别为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和第二中间端口;
第五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六二极管,其阳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阴极与直流母线的正端或负载的第一端相连;
第七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八二极管,其阴极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二电感,其一端与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用于与直流母线的负端或负载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电感支路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感支路,其中:
所述电感支路包括电感和二极管,且具有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其电流输入端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其电流输出端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或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九二极管与第三电感。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
第九二极管,其阴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电流输出端,并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十二极管,其阴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电流输出端,并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其另一端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电流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
第九二极管,其阳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电流输入端,并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十二极管,其阳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电流输入端,并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电流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其中所述电感支路包括:
第九二极管,其阳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电流输入端,并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十二极管,其阳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电流输入端,并与主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
第十一二极管,其阴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一电流输出端,并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一中间端口相连;
第十二二极管,其阴极为所述电感支路的第二电流输出端,并与从功率模块的第二中间端口相连;以及
第三电感,其一端与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其另一端与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其中部分或全部二极管被可控开关器件所替代。
10.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特性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任意组合:
步骤1: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的数目;
步骤2:增加或减少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支路的数目;
步骤3:改变电感支路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步骤4:改变与主功率模块相连的第一交流电源的工作参数;
步骤5:改变与从功率模块相连的第二交流电源的工作参数。
CN202211331485.3A 2022-10-28 2022-10-28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Pending CN115967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1485.3A CN115967282A (zh) 2022-10-28 2022-10-28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1485.3A CN115967282A (zh) 2022-10-28 2022-10-28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7282A true CN115967282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7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1485.3A Pending CN115967282A (zh) 2022-10-28 2022-10-28 多ac源桥式整流电路及其输出特性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72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Hybrid switched-inductor converters for high step-up conversion
US9425703B2 (en) AC/DC converter circuit for common three-phase AC input voltag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converter circuit
CN108702104B (zh) 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及三相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
US20050139259A1 (en) Transformerless power conversion in an inverter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5553266B (zh)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US8111528B2 (en) DC to AC inverter
JP2007068385A (ja) トランスレス型系統連係電力変換回路
CN103001525A (zh) 用于转换功率的方法和系统
WO2013127230A1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CN202997936U (zh) 一种高升压电路、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02638164B (zh) 一种高升压电路、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系统
EP3192160A1 (en) Synchronous buck inverter
TWI664797B (zh) 高電壓增益之直流電源轉換器
Hu et al. Fault-tolerant converter with a modular structure for HVDC power transmitting applications
WO2017028776A1 (zh) 高电压增益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电路
Alcazar et al. High voltage gain boost converter based on three-state switching cell and voltage multipliers
KR20190115364A (ko)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Narasimha et al. An improved closed loop hybrid phase shift controller for dual active bridge converter.
Zhang et al. Impact of interleaving on input passive components of paralleled DC-DC converters for high power PV applications
CN106899203B (zh) 正激式五电平逆变器
US9425696B2 (en) Rectify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unbalanced two phase DC grid
Qin et al. A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front end based on a 7-level flying capacitor multilevel converter
CN205646960U (zh) 一种整流充电装置
Lai et al. Parallel-operated single-stage flyback-type single-phase solar micro-inverter
Lam et al. A new step-up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a capacitive output filter for medium voltage (MV) DC grid in wind energy powe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