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7215A -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7215A
CN115967215A CN202211737505.7A CN202211737505A CN115967215A CN 115967215 A CN115967215 A CN 115967215A CN 202211737505 A CN202211737505 A CN 202211737505A CN 115967215 A CN115967215 A CN 115967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asing
glue
stato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7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登治
赖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iShen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iShen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iShen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iShen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75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7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7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7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振镜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定子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端面和/或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出线槽及注胶槽,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避让槽及注胶孔,定子壳体中设有绕组,绕组的出线穿过出线槽,从避让槽中穿出,定子壳体通过从注胶孔及注胶槽注入的胶层将绕组固定。通过将定子壳体拆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部分,在第一壳体上设出线槽,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避让槽,从而可避免出线容易被刮伤的问题。绕组能快速放入第一壳体中,使出线放于出线槽中,再将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上,从而提高了出线穿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镜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振镜电机是一种优良的矢量扫描器件,目前主要应用在激光设备上,如激光打标、激光打孔、激光雷达等。目前振镜电机的结构设计中,在定子壳体处的设计大同小异,且普遍采用灌胶固定绕组的工艺,主要通过A/B胶混合进行绕组及绕组出线的固定。
现有技术中振镜电机的定子壳体主要有两种基本结构方式,一种如图1所示,漆包线的出线孔位在定子外壳的中部,该结构中漆包线伸出定子外壳时,生产工艺比较不便,并且在加工定子外壳时,定子外壳中轴孔和出线孔位的边缘一般会有批锋,在生产时不易消除,导致漆包线从出线孔位拉出时,其折弯位置容易被批锋刮伤漆皮,进而使得绕组和定子外壳直接接触从而产生漏电短路等不良现象,因此,在批量生产时,为防止伤到漆包线,需要小心操作,导致组装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另一种如图2所示,漆包线的出线孔位在定子外壳的端面上,由于在进行灌胶工艺前,需要将中孔尺寸控制轴压入进行定位,此时要对该结构端面上所有可能的间隙都进行密封,但漆包线的出线孔位因为出线需要,导致后端面在密封的时候,容易产生胶体泄漏在后轴承位置,但控制轴是刚性密封件,容易压到漆包线的出线部分,导致伤到漆包线或出现密封问题。
另外,上述两种结构在灌胶的时候,胶水只能从上面渗透进放置漆包线的腔体里面,因为A/B胶在混合搅拌过程中,无法避免会有气泡存在,绕组本身也存在间隙,在灌胶过程中,因为胶有一定的黏度,无法像水一样彻底渗透均匀,导致腔体中存在气泡,在高温固化胶水后,会出现腔体无法灌饱满,无法实现绕组完整包胶的状况,并且由于胶的黏度原因,灌胶时间比较长,生产效率低。目前现有结构设计和工艺,无法满足快速、可靠的高速生产需求,导致定子壳体无法大批量快速生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定子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所述定子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出线槽及注胶槽,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避让槽及注胶孔,所述定子壳体中设有绕组,且所述绕组的出线穿过所述出线槽,从所述避让槽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通过从所述注胶孔及所述注胶槽注入所述定子壳体中的胶层将所述绕组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绕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设有所述出线槽及所述注胶槽,所述出线槽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的端面,所述注胶槽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的端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孔共同组成所述定子壳体中用于容纳所述绕组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盖体及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形成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容纳部中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所述避让槽及所述注胶孔,所述避让槽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端面,所述注胶孔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端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还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出线槽相对设置,所述避让槽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过线槽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还设有进胶槽,所述进胶槽与所述注胶槽相对设置,所述进胶槽一端与所述容置孔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所述进胶槽与所述注胶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胶孔的结构与所述避让槽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线槽的结构与所述注胶槽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盖体及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形成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容纳部中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出线槽及所述注胶槽,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所述避让槽及所述注胶孔,所述出线槽一端与所述避让槽连通,所述注胶槽一端与所述注胶孔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振镜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壳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定子组装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定子壳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绕组放入所述第一壳体中,使所述绕组的出线容置于所述出线槽中;
将所述第二壳体压紧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成的定子壳体中放入中孔尺寸控制轴;
通过所述注胶孔及所述注胶槽在所述定子壳体底部进行灌胶处理。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定子壳体针对现有技术中出线孔位容易刮伤绕组出线的问题,通过将定子壳体拆分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个部分,在第一壳体的端面上设出线槽,并在第二壳体上设置配合的避让槽,从而可避免出线容易被刮伤的问题。在提供的定子组装方法中,绕组能快速放入第一壳体中,使出线放于出线槽中,再将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上,从而使得出线穿出的效率得到提高。而通过上下放置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并通过注胶孔的设置,配合注胶槽,进行灌胶,从接近底部的位置进行胶体的灌注,可减少从上部渗透注射而出现的胶体气泡,提高灌胶效率,并避免胶固化后容易产生气泡缺陷的不良,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第一种现有技术中定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第二种现有技术中定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定子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定子壳体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3所示定子壳体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3所示定子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所示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所示定子壳体组装时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定子壳体;10-第一壳体;11-本体;12-定位部;121-出线槽;122-注胶槽;13-容置腔;20-第二壳体;21-盖体;22-容纳部;221-避让槽;222-注胶孔;23-定位槽;231-过线槽;232-进胶槽;24-容置孔;30-绕组;31-绕组本体;32-出线;40-胶层;200-中孔尺寸控制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壳体100,用于振镜电机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振镜电机的定子灌胶不足和效率低、容易刮伤绕组出线的问题。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述定子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以组合形成定子壳体100。所述定子壳体100中设有绕组30及胶层40。所述绕组30设于所述定子壳体中。所述胶层40设于所述定子壳体与所述绕组30之间,以将所述绕组30固定于所述定子壳体中。
具体的,请参阅图6及图7,所述第一壳体10大致呈圆筒状。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本体11及定位部12。所述定位部12连接于所述本体1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12与所述本体11一体成型。
所述本体11与定位部12同轴,且所述定位部12的半径小于所述本体11的半径,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0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端形成阶梯状。
所述第一壳体10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容置腔13,即所述容置腔13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本体11远离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上,所述容置腔13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定位部12远离所述本体11的端面上。所述容置腔13与所述第一壳体10同轴。所述容置腔13用于容置所述绕组30。
所述定位部12远离所述本体11的端面开设有出线槽121及注胶槽122。所述出线槽121用于放置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所述注胶槽122用于进行注胶。
所述出线槽121一端与所述容置腔13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所述注胶槽122一端与所述容置腔13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121及所述注胶槽122均为直线槽,且延长线均穿过所述定位部12端面的圆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121及所述注胶槽122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121及所述注胶槽122结构相同,可以相互替换进行使用。
请参阅图8及图9,所述第二壳体20同样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壳体20的直径与所述本体11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组合成的所述定子壳体呈圆筒状。
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组成的定子壳体还可是其他形状的,如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或六棱柱其他棱柱状。
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盖体21及容纳部22。所述容纳部22为所述盖体21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沿轴向向外沿伸形成。所述容纳部22呈环状,且与盖体21同轴。所述容纳部22的外径与所述盖体21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2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
所述容纳部22中设有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与容纳部22同轴,且所述定位槽23的形状与所述定位部1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定位槽23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12。
所述第二壳体20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容置孔24。所述容置孔24与所述第二壳体20同轴。所述容置孔24与所述定位槽23连通,且所述容置孔24的孔径与所述容置腔13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所述容置腔13与所述容置孔24共同组成所述定子壳体中用于容纳所述绕组30的容置空间。
所述容置腔13与容置孔24组成的所述容置空间呈圆筒状,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空间还可是其他形状的,如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或六棱柱其他棱柱状,只要能够将所述绕组30容纳即可。
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与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连接,所述容纳部22的端面与所述本体11靠近定位部12的端面连接,从而使所述容置腔13与所述容置孔24连通。
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上还设有过线槽231。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相对设置。所述过线槽231一端与所述容置孔24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23的侧壁。
所述容纳部2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还开设有避让槽221。所述避让槽221与所述过线槽231相对设置。所述避让槽22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23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23的侧壁。所述避让槽221的底壁与所述过线槽231底壁平齐,以使所述避让槽221与所述过线槽231连通。
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共同组成用于容纳出线32的孔,所述避让槽221则用于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对设于所述容置腔13中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进行避让,并使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的端部从所述避让槽221的槽底穿出。即,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从容置空间中穿入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组成的孔后,从所述避让槽221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221与所述过线槽231均为直线槽,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221还可为斜槽,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可使所述第二壳体20绕轴向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的端部沿所述避让槽221的沿伸方向滑入所述避让槽221的槽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221与所述出线槽121及所述过线槽231的槽宽度相同,且槽宽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出线32的宽度,从而可以使所述出线32从其中穿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不设置所述过线槽231,只设置与所述定位槽23连通的所述避让槽221,且使所述避让槽221的底壁与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平齐。此时,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可从容置空间中穿入所述出线槽121与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组成的孔后,从所述避让槽221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不设置所述出线槽121,只设置所述过线槽231及所述避让槽221。此时,所述绕组30的出线32可从容置空间中穿入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组成的孔后,从所述避让槽221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
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上还设有进胶槽232。所述进胶槽232与所述注胶槽122相对设置。所述进胶槽232一端与所述容置孔24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23的侧壁。
所述容纳部22上还开设有注胶孔222。所述注胶孔222与所述进胶槽232相对设置。所述注胶孔22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23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22的端面。所述注胶孔222的底壁与所述进胶槽232平齐,以使所述注胶孔222与所述进胶槽232连通。
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时,所述进胶槽232、注胶槽122与所述注胶孔222共同组成用于胶体进入容置空间的孔洞,即,组成所述胶层40的胶体从注胶孔222中注入定子壳体,随后通过所述进胶槽232与所述注胶槽122组成的孔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中与所述绕组30及所述定子壳体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孔222与所述进胶槽232均为直线槽,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孔222的大小大于或等于所述注胶槽122及所述进胶槽232组成的孔洞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孔222贯穿所述容纳部22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注胶孔222的结构与所述避让槽221相同,且所述进胶槽232的结构与所述过线槽231相同,从而所述注胶孔222及所述进胶槽232可以与所述避让槽221及所述过线槽231相互替换进行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不设置所述进胶槽232,只设置与所述定位槽23连通的所述注胶孔222,且使所述注胶孔222的底壁与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平齐。此时,所述胶体可从注胶孔222中直接流入所述注胶槽122与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组成的孔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中。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不设置所述注胶槽122,只设置所述进胶槽232及所述注胶孔222。此时,所述胶体可从注胶孔222中直接流入所述进胶槽232与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组成的孔后,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绕组30包括绕组本体31及出线32。所述出线32连接于所述绕组本体31上。所述绕组本体31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出线32从所述定子壳体中穿出。
具体的,所述出线32穿过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组成的孔,从所述避让槽221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
所述胶层4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所述胶层40与所述容置腔13、所述容置孔24的壁面及所述绕组本体31连接,以将所述绕组本体31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子组装方法,用于制作定子壳体100。所述定子组装方法包括:
S101:将绕组30放入第一壳体10中。
具体地,将所述绕组本体31插入所述第一壳体10的容置腔13中,使设有出线32的一端朝向所述定位部12,并使所述出线32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出线槽121中。
通过涂胶将出线32固定于出线槽121中。
S102:将第二壳体20压紧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
具体地,将第二壳体20设有容纳部2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定位部12的一端,并使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相对,使所述进胶槽232与所述注胶槽122相对,在定位槽23的底壁、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所述容纳部22的端面、所述本体11靠近定位部12的端面分别涂布少量胶体。然后通过油压机或者气压机等在夹治具的定位下,将第二壳体20压入第一壳体10上。使定位槽23的底壁与所述定位部12的端面连接,所述容纳部22的端面与所述本体11靠近定位部12的端面连接。
在压入过程中,避让槽221对出线32进行避让,使得出线32从所述过线槽231与所述出线槽121组成的孔中穿过,并从所述避让槽221中穿出。所述进胶槽232、注胶槽122与所述注胶孔222共同组成连通容置空间与外界,并用于胶体进入的通道。
S103:在定子壳体中放入中孔尺寸控制轴200。
具体地,从第二壳体2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通过容置孔24及容置腔13,将中孔尺寸控制轴200插入。
所述中孔尺寸控制轴200与所述容置孔24相抵持,从而防止后续注胶时胶体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流出。
S104:在定子壳体底部进行灌胶处理。
具体地,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避让槽221,在出线槽121与过线槽231之间涂布胶体,使其形成的用于出线32的孔密封。随后,将第二壳体2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放于朝下,通过注胶孔222进行灌封胶的注射填充,使胶体从下向上填充中孔尺寸控制轴200与容置孔24及容置腔13槽壁之间的空隙。
待高温固化后,将上述中孔尺寸控制轴200从定子壳体中抽出,得到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壳体100。
优选的,所述中孔尺寸控制轴200采用与胶体粘接强度较低的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线槽121还可包括沿所述第一壳体10的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形成L形槽。所述过线槽231同样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壳体20的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形成与上述出线槽121配合的L形槽。
具体的,上述定位部12设有所述出线槽121的一侧沿所述第一壳体10的轴向向远离所述注胶槽122的一端延伸。所述出线槽121包括设于所述定位部12端面的凹槽以及所述定位部12的侧面沿第一壳体10的轴向延伸且与端面凹槽连通的凹槽。
上述容纳部22设有过线槽231的一侧沿所述第二壳体20的轴向外延伸。所述过线槽231包括设于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的凹槽以及所述定位槽23的侧壁沿第二壳体20的轴向外延伸且与底壁的凹槽连通的凹槽。所述避让槽221则设于所述容纳部22的端面上,且避让槽221的底壁远高于过线槽231在所述定位槽23的底壁的凹槽。
L形槽的出线槽121与L形槽的过线槽231可使得出线32从定子壳体中伸出的位置远高于注胶孔222,且高于注胶后胶层40的顶面,从而可不必对出线槽121与过线槽231之间涂布胶体。
本申请提供的定子壳体100针对现有技术中出线孔位容易刮伤绕组出线的问题,通过将定子壳体拆分为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两个部分,在定位部12的端面上开设出线槽121,定位槽23的底壁上设过线槽231,并在容纳部22上设置配合的避让槽221,从而可避免出线容易被刮伤的问题,且绕组30能快速放入第一壳体10中,使出线32放于出线槽121中,再将第二壳体20连接于第一壳体10上,从而使得出线32穿出的效率得到提高。而通过上下放置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并通过容纳部22上注胶孔222的设置,配合定位槽23的底壁上的进胶槽232及定位部12端面上的注胶槽122,进行灌胶,从接近底部的位置进行胶体的灌注,可减少从上部渗透注射而出现的胶体气泡,提高灌胶效率,并避免胶固化后容易产生气泡缺陷的不良,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至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振镜电机,用于激光设备上,如激光打标、激光打孔、激光雷达等。
所述振镜电机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定子壳体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形成所述定子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出线槽及注胶槽,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设有避让槽及注胶孔,所述定子壳体中设有绕组,且所述绕组的出线穿过所述出线槽,从所述避让槽中穿出,所述定子壳体通过从所述注胶孔及所述注胶槽注入所述定子壳体中的胶层将所述绕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绕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面设有所述出线槽及所述注胶槽,所述出线槽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的端面;所述注胶槽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部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容置孔共同组成所述定子壳体中用于容纳所述绕组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盖体及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形成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容纳部中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所述避让槽及所述注胶孔,所述避让槽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端面;所述注胶孔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容纳部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还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出线槽相对设置,所述避让槽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所述避让槽与所述过线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还设有进胶槽,所述进胶槽与所述注胶槽相对设置,所述进胶槽一端与所述容置孔连通,另一端沿伸至所述定位槽的侧壁,所述进胶槽与所述注胶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孔的结构与所述避让槽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的结构与所述注胶槽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壳体沿轴向贯穿设有容置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盖体及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形成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容纳部中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所述容置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设有所述出线槽及所述注胶槽,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所述避让槽及所述注胶孔,所述出线槽一端与所述避让槽连通,所述注胶槽一端与所述注胶孔连通。
10.一种振镜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壳体。
11.一种定子组装方法,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绕组放入所述第一壳体中,使所述绕组的出线容置于所述出线槽中;
将所述第二壳体压紧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成的定子壳体中放入中孔尺寸控制轴;
通过所述注胶孔及所述注胶槽在所述定子壳体的底部进行灌胶处理。
CN202211737505.7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Pending CN115967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7505.7A CN1159672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7505.7A CN1159672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7215A true CN115967215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7505.7A Pending CN115967215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721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2817A1 (en) * 2001-08-28 2003-03-06 Nissan Motor Co., Ltd. Stator struc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5238461A (ja) * 2004-02-24 2005-09-08 Aichi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樹脂モールド方法および樹脂モールド方法に用いる成形金型
CN104767295A (zh) * 2014-01-08 2015-07-08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封胶定子
CN216564868U (zh) * 2021-11-24 2022-05-17 端汇控制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及其灌封装置
TWM630029U (zh) * 2022-04-27 2022-07-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2817A1 (en) * 2001-08-28 2003-03-06 Nissan Motor Co., Ltd. Stator struc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5238461A (ja) * 2004-02-24 2005-09-08 Aichi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の樹脂モールド方法および樹脂モールド方法に用いる成形金型
CN104767295A (zh) * 2014-01-08 2015-07-08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封胶定子
CN216564868U (zh) * 2021-11-24 2022-05-17 端汇控制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及其灌封装置
TWM630029U (zh) * 2022-04-27 2022-07-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038B2 (en) Electromagnetic drive coil unit and molding method thereof
US11193606B2 (en) Electric valve
CN102916514B (zh) 一种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53471U (zh) 用于灌胶密封的壳体及连接器
CN211907492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JP2010130794A (ja) 車両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5967215A (zh) 一种定子壳体、振镜电机及定子组装方法
CN107275036A (zh) 电磁铁用导线的密封结构
CN216564868U (zh) 一种定子及其灌封装置
KR101951498B1 (ko) 방수형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08735489B (zh) 电磁传输组件的密封方法
CN211174636U (zh) 泵装置
CN113078400B (zh) 壳体、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09948142U (zh) 一种密封式端子模组及连接器
CN214505618U (zh) 电池顶盖以及电池
US20240162542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p cover assembly, top cover assembly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10985773U (zh) 线圈组件、摆动电机及激光扫描振镜
CN204205763U (zh) 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12204686B (zh) 电抗器
EP3933240B1 (en) Expansion valve coil assembly
CN111092507A (zh) 线圈组件、摆动电机及激光扫描振镜
CN218997896U (zh) 一种灌封装置及磁悬浮电机
CN214687592U (zh) 一种线缆铆环封胶模具
CN205829959U (zh) 双耳无线蓝牙耳机
CN116345824A (zh) 定子、电动机以及定子灌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