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7831A - 生物安全柜 - Google Patents

生物安全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7831A
CN115957831A CN202111183664.2A CN202111183664A CN115957831A CN 115957831 A CN115957831 A CN 115957831A CN 202111183664 A CN202111183664 A CN 202111183664A CN 115957831 A CN115957831 A CN 115957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air
cabin
door
lock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36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文慧
孔维益
柳海泉
贾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36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7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7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生物安全柜。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安全柜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操作室,所述操作室适于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消毒舱,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的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新笼盒进行消毒;转运舱,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的另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旧笼盒进行转移灭菌。通过消毒舱和转运舱,能够及时转移更换后新笼盒和旧笼盒,保证操作室存在操作空间,提高了更换笼盒的效率。

Description

生物安全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能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逸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其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和生产中,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中一级防护屏障中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
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包括箱体、工作台和底座支架,所述箱体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的底端固定焊接有四组矩形阵列分布的刹车万向轮,所述箱体上半部分的侧面一体成型有挡板,所述挡板内置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透明状的玻璃护罩,且玻璃护罩与箱体滑动连接,且滑槽内粘接有密封条,所述箱体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工作台;所述箱体的竖向内壁和挡板上均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箱体上的一组竖向内壁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红外接种环消毒器。
该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生物安全柜,向上推动玻璃护罩,将试验操作需要用的试验品和相关用品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将玻璃护罩向下拉合关闭,通过控制器启动紫外线灭菌灯和红外接种环消毒器,对整体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杀菌过程中作业人员可离开现场,待消毒杀菌结束后再进行相关作业;消毒杀菌和作业过程中,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风机可实现箱体内的气体流通,外界气体通过风机进入箱体,且气体进入箱体时会由过滤器进行过滤,箱体内中的气体会通过下方的过滤器过滤排至箱体外,为箱体内部提供无菌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的双手戴着无菌手套并伸入箱体内腔,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关的试验,作业结束时可再次进行消毒杀菌作业。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只能在作业开始和作业结束对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消毒和灭菌。比如,在生物安全柜内更换笼盒时,在作业过程中,旧笼盒和新笼盒始终共处在生物安全柜内,需要更换的笼盒数量比较多时,由于生物安全柜的空间(相当于本申请的操作室)有限,因此消毒杀菌消耗的时间较长,进而影响笼盒更换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缩短更换后的笼盒在操作室的时间,提高笼盒的更换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安全柜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操作室,所述操作室适于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消毒舱,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的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新笼盒进行消毒;转运舱,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的另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旧笼盒进行转移灭菌。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消毒舱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的侧壁凸出于所述消毒舱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内壁面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时,所述消毒舱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第一密封门,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密封门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或相断开。
可选地,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消毒液转运车,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毒舱相连通;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管路相连通,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所述消毒液转运车流入所述消毒舱,并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所述消毒舱流入所述消毒液转运车。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操作室相连通的第一传递口,所述转运舱设有第二传递口,所述第一传递口与所述第二传递口相连通时,所述操作室与所述转运舱相连通;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第一传递门,设于所述第一传递口,所述第一传递门设有第一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传递门;第二传递门,设于所述第二传递口,所述第二传递门设有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传递门;旋转结构,与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均相连接,所述旋转结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或相分离;其中,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时,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互锁,所述第一传递门和所述第二传递门联动,进而能够同时打开所述第一传递门和所述第二传递门以使所述操作室与所述转运舱相连通;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分离时,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分别自锁,所述第一传递门和所述第二传递门分别关闭,以使所述操作室和所述转运舱相分离。
可选地,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升降小车,设于所述转运舱的下方,能够带动所述转运舱转移至灭菌装置处。
可选地,所述转运舱还包括:囊式过滤器,所述转运舱背离所述安全柜的一端设有所述囊式过滤器,所述囊式过滤器与所述转运舱相连通,用于过滤进入所述转运舱内的高压蒸汽。
可选地,所述操作室设有朝前的开口;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第二密封门,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开口处;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门设有多个手套操作口,以便于实验操作。
可选地,所述壳体限定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操作室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内,驱动所述操作室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口流出,以使所述操作室形成负压环境,进而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后,经所述风道流入所述操作室内。
可选地,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操作台,设于所述操作室内,所述操作台设有通风孔,以便于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通;第二初效过滤器,位于所述风道内,用于过滤实验生物的毛发;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操作台和所述第二初效过滤器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进风风箱,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风箱,所述进风风箱限定出进风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第一初效过滤器,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内;高效过滤器,设于所述进风风道内;其中,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初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和所述操作室依次设置;和/或,所述壳体包括:排风风箱,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排风风箱,且所述排风风箱限定排风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一级排风过滤器,设于所述排风风道内;二级排风过滤器,设于所述排风风道内;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初效过滤器、所述一级排风过滤器和所述二级排风过滤器依次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安全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操作室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提供操作空间,换笼完成后,新笼盒的表面已经受到污染。此时,连通操作室与消毒舱,将新笼盒放入消毒舱中进行消毒,保证新笼盒的外表面能够完全消毒。对于更换后的旧笼盒,连通操作室与转运舱,将旧笼盒通过转运舱转运到灭菌处。通过消毒舱和转运舱,能够及时转移更换后新笼盒和旧笼盒,保证操作室存在操作空间,提高了更换笼盒的效率。另外,还能防止笼盒携带的病毒扩散到环境中,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险。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一个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另一个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安全柜主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安全柜主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消毒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消毒液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转运舱的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转运舱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升降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生物安全柜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D部分的方法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生物安全柜;20、安全柜主体;201、壳体;202、操作室;203、第一传递口;204、第一传递门;205、第二密封门;2051、连接杆;206、手套操作口;207、操作台;208、第二初效过滤器;209、开口;2091、第一连通口;2092、第一连通口的内壁面;30、消毒舱;301、第二连通口;3011、第二连通口的外壁面;302、第一密封门;303、第三密封门;304、第一驱动装置;305、充气装置;40、转运舱;401、第二传递口;402、第二传递门;403、旋转结构;404、把手;405、囊式过滤器;50、消毒液转运车;60、升降小车;601、底托;602、伸缩杆;603、底板;604、顶板;605、万向轮;606、支撑架;70、风道;701、进风口;702、出风口;703、第二驱动装置;7031、进风风机;7032、排风风机;704、进风风箱;705、进风风道;706、第一初效过滤器;707、高效过滤器;80、排风风箱;801、排风风道;802、一级排风过滤器;803、二级排风过滤器;90、笼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10,生物安全柜10包括安全柜主体20、消毒舱30和转运舱40,其中,安全柜主体20包括壳体201,壳体201限定出操作室202,操作室202适于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90;消毒舱30设于安全柜主体20的一侧,并能够与操作室202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新笼盒进行消毒;转运舱40,设于安全柜主体20的另一侧,并能够与操作室202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旧笼盒进行转移灭菌。
本实施例中,操作室202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90提供操作空间。换笼完成后,由于新笼盒和旧笼盒共处在操作室202内,新笼盒的表面已经受到污染。将消毒舱30与操作室202相连通,将新笼盒传递至消毒舱30内,新笼盒在消毒舱30内进行消毒。同时,连通转运舱40与操作室202,将旧笼盒传递至转运舱40中,利用转运舱40将旧笼盒转移至灭菌处灭菌。其中,转运舱40除了可以转运旧笼盒,还可以转运旧笼盒中动物生物的粪便、受污染的水等残余携带病毒的杂质,以最大程度防止笼盒90的病毒外泄。进而提高笼盒90的灭菌和消毒效果,保证新笼盒的实验生物后续培养。通过消毒舱和转运舱,能够及时转移更换后新笼盒和旧笼盒,保证操作室存在操作空间,提高了更换笼盒的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生物安全柜10为三级生物安全柜,适用于3级或4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柜能够在进行操作危险度4级的微生物材料实验时为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环境提供最好的保护,并能够提供一个洁净的操作区来保护试验原材料。具体的,所有的三级生物安全柜都采用完全密闭设计,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三级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室202一直保持负压状态。
可选地,如图5、图7、图15和图16所示,壳体201设有与操作室202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2091,消毒舱30开设有第二连通口301,第二连通口301的侧壁凸出于消毒舱30的外表面,且第二连通口的外壁面3011与第一连通口的内壁面2092密封连接,其中,第一连通口2091和第二连通口301相连通时,操作室202与消毒舱30相连通,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第一密封门302,第一密封门302可开合地设于第一连通口2091和第二连通口301处,第一密封门302能够控制操作室202与消毒舱30相连通或相断开。
本实施例中,操作室202与消毒舱30通过第一密封门302相连通或断开。操作室202内更换笼盒90时,第一密封门302关闭,保证操作室202的密闭性,以保证操作室202的负压状态。笼盒90更换完成后,打开第一密封门302,将更换后的新笼盒传递至消毒舱30内。然后关闭第一密封门302,保证消毒舱30和操作室202的分离,避免病毒的扩散。
可选地,第一密封门302可以为手动开启,采用手动开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第一密封门302也可以为电动控制开启,增加生物安全柜10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与密封门的接触频率,进而减少病毒的扩散。
可选地,消毒舱30包括外壳,外壳限定出消毒腔,外壳设有与消毒腔相连通的第二连通口301。第一密封门302开启时,第一连通口2091与第二连通口301相连通,消毒腔与操作室202相连通。第一密封门302关闭时,第一连通口2091与第二连通口301断开,消毒腔与操作室202相断开。
可选地,第一密封门302采用充气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具体的,第一密封门302设于壳体201,第一密封门302关闭时,第一密封门302与外壳的间隙设有充气密封圈。外壳设有凹槽,充气密封圈位于凹槽内,自然状态下充气密封圈的可伸缩部分隐藏在凹槽内。当通过气嘴向充气密封圈充气时,充气密封圈因受内压力作用而发生变形,中间部分向外胀起,与第一密封门302紧密接触,从而起到密封作用。需要解除密封状态时,通过气嘴排出充气密封圈内高压气体,膨胀部分受橡胶弹性作用自动回缩到凹槽内,与第一密封门302脱离。
可选地,外壳与壳体20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消毒舱30的维修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门302采用充气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密封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消毒液转运车50和第一驱动装置304,消毒液转运车50通过管路与消毒舱30相连通,第一驱动装置304与管路相连通,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消毒液转运车50运送到消毒舱30,并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所述消毒舱30流入所述消毒液转运车50。
本实施例中,消毒液转运车50用于向消毒舱30提供消毒液,第一驱动装置304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消毒液转运车50中流入消毒舱30中,以使消毒液充满消毒舱30。当新笼盒传递至消毒舱30内时,新笼盒可以部分或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可以对新笼盒的外表面进行完全消毒,不存在消毒死角,提高消毒的效果。待新笼盒消毒完成后,第一驱动装置304可以驱动消毒舱30中的消毒液流回消毒液转运车50中,然后消毒液转运车50转移使用后的消毒液并对其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驱动装置304,消毒舱30可以实现自动进液和自动排液,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304可以为水泵。
可选地,消毒液转运车50包括本体、推动部和转动轮,推动部设于本体的上方,用于推动消毒液转运车50移动。转动轮设于本体的底部,便于消毒液转运车50的移动。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3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装置304包括进液驱动装置和排液驱动装置。其中,进液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消毒液从消毒液转运车50运送到消毒舱30中,排液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消毒舱30中的消毒液从消毒舱30排到消毒液转运车50中。
可选地,消毒舱30还开设有取出口,消毒舱30还包括第三密封门303,第三密封门303设于取出口,用于将消毒完成的新笼盒取出。其中,第三密封门303采用充气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
可选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充气装置305,充气装置305与第一密封门302和第三密封门303均相连通,能够向第一密封门302的充气密封圈和第三密封门303的充气密封圈充气。
可选地,外壳还限定出安装空间,充气装置305和第一驱动装置304均设于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与消毒腔相分离,消毒腔通过管路与第一驱动装置304和消毒液转运车50均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安装空间便于充气装置305和第一驱动装置304的安装,避免消毒液对充气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304造成损坏。
在实际应用中,操作室202内的笼盒90更换完成后,在操作室202内打开第一密封门302,将新笼盒传递至消毒舱30内。然后关闭第一密封门302,设定新笼盒需要浸泡的时间,消毒液自动从消毒液转运车50进入消毒舱30,新笼盒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保证新笼盒的外表面完全消毒。浸泡完成后,消毒液自动排到消毒液转运车50中,打开第三密封门303,取出新笼盒,可以对新笼盒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可选地,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壳体201设有与操作室202相连通的第一传递口203,转运舱40设有第二传递口401,第一传递口203和第二传递口401相连通时,操作室202与转运舱40相连通;安全柜主体20包括第一传递门204、第二传递门402和旋转结构403,第一传递门204设于第一传递口203,第一传递门204设有第一锁止结构,第一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传递门204;第二传递门402设于第二传递口401,第二传递门402设有第二锁止结构,第二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传递门402;旋转结构403与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均相连接,旋转结构403能够使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或相分离;其中,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互锁,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联动,能够同时打开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以使操作室202与转运舱40相连通;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相分离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分别自锁,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分别关闭,以使操作室202和转运舱40相分离。
本实施例中,换笼完成后的旧笼盒携带大量病毒,为了防止病毒外泄,操作室202与转运舱40的连通采用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能够互锁和自锁。当旋转结构403带动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互锁时,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连通,可以同时打开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以连通操作室202和转运舱40,进而将旧笼盒从操作室202转移至转运舱40内。当转运完成后,旋转结构403带动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分别自锁。这样,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无法打开,操作室202和转运舱40相分离,病毒不会外泄。
可选地,第一锁止结构包括α结构,第二锁止结构包括β结构,旋转结构403能够控制α结构和β结构相对接和相分开。α结构和β结构相对接时,α结构和β结构互锁,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联动,进而能够同时打开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α结构和β结构相分开时,α结构和β结构分别自锁,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二传递门402分别关闭,操作室202和转运舱40相分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运舱40包括RTP(快速转移接口)转运阀,具体地,RTP转运阀包括α门和β桶,α门包括第一传递门204和第一锁止结构,β桶包括转运舱40、第二传递门402和第二锁止结构。
本实施例中,转运舱40采用RTP转运阀,密封性能稳定,能够保证转运过程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将旧笼盒、污染的器械以及动物饮水瓶安全转载到密封的β罐中,然后转移到灭菌装置中进行处理,以防止转移过程中病毒的外泄。
可选地,转运舱40的外表面设有把手404,把手404便于提起转运舱40或者旋转转运舱40。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升降小车60,升降小车60设于转运舱40的下方,并与转运舱40相连接,能够带动转运舱40转移至灭菌装置处。
升降小车60能够带动转运舱40转移位置,升降小车60还可以带动转运舱40调节高度,以使转运舱40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灭菌装置。
可选地,灭菌装置可以为高压蒸汽灭菌箱。
可选地,升降小车60包括底板603、伸缩杆602和顶板604,伸缩杆602连接在底板603和顶板604之间,伸缩杆602能够带动顶板604相对于底板603运动。其中,伸缩杆602可以通过液压控制升降,升降小车60还包括万向轮605,设于底板603的底部,能够带动升降小车60移动。
可选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底托601,连接在升降小车60和转运舱40之间,用于支撑和稳定转运舱40,以便于转运舱40的放置和转运。
本实施例中,底托601包括支撑面和支撑架606,支撑架606设于支撑面的下方。支撑架60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架606沿支撑面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如图13所示,支撑架606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地,支撑面的上表面与转运舱40的底部相适配,以便于稳定放置转运舱40,如图13所示,支撑面的上表面呈内凹型,以便于安装罐状的转运舱40。
可选地,每一支撑架606的底部设有脚轮,便于底托601的移动。
可选地,支撑面与升降小车60的顶板604相抵接,以稳定支撑底托601,从而便于底托601支撑转运舱40。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转运舱40还包括囊式过滤器405,囊式过滤器405位于转运舱40背离安全柜的一端,且囊式过滤器405与转运舱40相连通,用于过滤进入转运舱40内的高压蒸汽。
本实施例中,转运舱40转运至灭菌装置处后,灭菌装置的高压蒸汽通过囊式过滤器405进入转运舱40内。囊式过滤器405过滤表面积大,囊式过滤器405的外表为聚丙烯材料,不含粘合剂和其它化学物质,保证不污染样品。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操作室202设有朝前的开口209;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第二密封门205,第二密封门205可开合地设于开口209处;其中,第二密封门205设有多个手套操作口206,以便于实验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门205可开合地设于开口209处,当需要运送大型仪器至操作室202内时,第二密封门205可打开以便于大型仪器进入。第二密封门205关闭时,多个手套操作口206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操作室202内部为负压状态,第二密封门205使得实验操作的环境和人员环境完全隔离。以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完全阻挡病毒外泄。
可选地,第二密封门205采用充气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
可选地,第二密封门205与充气装置305相连通,充气装置305能够向第二密封门205的充气密封圈充气。
可选地,如图2所示,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连接杆2051,连接杆2051的一端与第二密封门205转动连接,连接杆2051的另一端与壳体201转动连接,当第二密封门205开启时,连接杆2051支撑在第二密封门205和壳体201之间,以稳定住第二密封门205的开启角度,以便于仪器进入操作室202。
可选地,连接杆2051的长度可调,以使第二密封门205的开启角度不同时,连接杆2051均能支撑在第二密封门205和壳体201之间。
可选地,如图6所示,壳体201限定出具有进风口701和出风口702的风道70,操作室202与风道70相连通;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03,第二驱动装置703位于风道70内,驱动操作室202内的气流经出风口702流出,以使操作室202形成负压环境,进而驱动气流从进风口701流入后,经风道70流入操作室202内。
图6中箭头表示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703驱动风道70内的气流流动,操作室202形成负压环境,能够进一步保证操作室202的密闭性。即使操作室202存在微小的间隙,也只能使外界空气进入操作室202内,而操作室202内的空气不会外泄至外界,进而避免操作室202内的感染物质、病毒及细菌外泄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同样的,由于操作室202的负压环境的存在,风道70的进风口701可以从外界吸入气流,吸入的气流经风道70流入操作室202内,保证风道70实现气流的全进全排。而且使风道70形成单向气流,保护实验生物不会交叉感染。
可选地,壳体201包括排风风箱80,出风口702设于排风风箱80,且排风风箱80限定排风风道801,风道70包括排风风道801;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二级排风过滤器803,一级排风过滤器802设于排风风道801内;二级排风过滤器803设于排风风道801内;沿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操作室202、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二级排风过滤器803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室202内的气流经驱动装置驱动经风道70流入排风风道801内,经过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二级排风过滤器803过滤后,经出风口702排出。通过安装双排风过滤器,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保证舱内的病毒不会泄露到舱外,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可以防止其中一个排风过滤器失效时,产生风险。同时,双排风过滤器结构,可以提高过滤效果,有效过滤排出的空气,安全性高。
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7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装置703包括排风风机7032,排风风机7032设于排风风道801内。且沿排风风道80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排风风机7032、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二级排风过滤器803依次设置。
可选地,排风风机70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风风机7032可以保证风道70内的排风力度,并且,在一个排风风机7032坏的时候,其他排风风机7032仍可正常运行,以保证生物安全柜10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壳体201包括进风风箱704,进风口701设于进风风箱704,进风风箱704限定出进风风道705,风道70包括进风风道705;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第一初效过滤器706和高效过滤器707,第一初效过滤器706设于进风风道705内;高效过滤器707设于进风风道705内;其中,沿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初效过滤器706、高效过滤器707和操作室202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初效过滤器706用于过滤环境空气中的大颗粒,保证高效过滤器707的使用寿命。高效过滤器707保证进入操作室202内的空气的洁净度,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单向气流,保护实验的安全性。经过双重过滤的气流进入操作室202,保证操作室202的空气的洁净度,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病毒进入操作室202,与实验生物交叉感染。
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7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装置703包括进风风机7031,进风风机7031设于进风风道705内,沿进风风道705内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初效过滤器706、进风风机7031和高效过滤器707依次设置。
可选地,进风风机70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风风机7031可以保证风道70内的进风力度。并且,在一个进风风机7031坏的时候,其他进风风机7031仍可正常运行,以保证生物安全柜10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操作台207和第二初效过滤器208,操作台207设于操作室202内,操作台207设有通风孔,以便于风道70内的气流流通;第二初效过滤器208位于风道70内,用于过滤实验生物的毛发;沿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操作台207、第二初效过滤器208、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二级排风过滤器803依次设置。
第二初效过滤器208能够过滤风道内的实验生物的毛发,避免毛发进入一级排风过滤器802中,延长排风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生物安全柜具有完整的进排风过滤系统,能够实现全进全排,保证风道内空气的洁净度,并且在驱动装置和多种过滤装置的作用下,形成单项气流,有效保护实验生物不会交叉感染。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柜主体(20),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201)限定出操作室(202),所述操作室(202)适于为实验生物更换笼盒(90);
消毒舱(30),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20)的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202)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新笼盒进行消毒;
转运舱(40),设于所述安全柜主体(20)的另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室(202)相连通,适于对更换后的旧笼盒进行转移灭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1)设有与所述操作室(202)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2091);
所述消毒舱(30)开设有第二连通口(301),所述第二连通口(301)的侧壁凸出于所述消毒舱(30)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外壁面(3011)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内壁面(2092)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2091)与所述第二连通口(301)相连通时,所述消毒舱(30)与所述操作室(202)相连通;
所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
第一密封门(302),可开合地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口(2091)和所述第二连通口(301),所述第一密封门(302)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口(2091)与所述第二连通口(301)相连通或相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毒液转运车(50),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毒舱(30)相连通;
第一驱动装置(304),与所述管路相连通,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所述消毒液转运车(50)流入所述消毒舱(30),并能够驱动消毒液从所述消毒舱(30)流入所述消毒液转运车(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设有与所述操作室(202)相连通的第一传递口(203),所述转运舱(40)设有第二传递口(401),所述第一传递口(203)与所述第二传递口(401)相连通时,所述操作室(202)与所述转运舱(40)相连通;
所述生物安全柜(10)包括:
第一传递门(204),设于所述第一传递口(203),所述第一传递门(204)设有第一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传递门(204);
第二传递门(402),设于所述第二传递口(401),所述第二传递门(402)设有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传递门(402);
旋转结构(403),与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均相连接,所述旋转结构(403)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或相分离;
其中,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对接时,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互锁,所述第一传递门(204)和所述第二传递门(402)联动,进而能够同时打开第一传递门(204)和所述第二传递门(402),以使所述操作室(202)与所述转运舱(40)相连通;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相分离时,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分别自锁,所述第一传递门(204)和所述第二传递门(402)分别关闭,以使所述操作室(202)和所述转运舱(40)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囊式过滤器(405),所述转运舱(40)背离所述操作室(202)的一端设有所述囊式过滤器(405),所述囊式过滤器(405)与所述转运舱(40)相连通,以过滤进入所述转运舱(40)的高压蒸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小车(60),设于所述转运舱(40)的下方,能够带动所述转运舱(40)转移至灭菌装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室(202)具有朝前的开口(209);
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
第二密封门(205),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开口(209)处;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门(205)设有多个手套操作口(206),以便于实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1)限定出具有进风口(701)和出风口(702)的风道(70),所述操作室(202)与所述风道(70)相连通;
所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703),位于所述风道(70)内,驱动所述操作室(202)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口(702)流出,以使所述操作室(202)形成负压环境,进而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701)流入后,经所述风道(70)流入所述操作室(20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作台(207),设于所述操作室(202)内,所述操作台(207)设有通风孔,以便于所述风道(70)内的气流流通;
第二初效过滤器(208),位于所述风道(70)内,用于过滤实验生物的毛发;
沿所述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操作台(207)和所述第二初效过滤器(208)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1)包括:
进风风箱(702),所述进风口(701)设于所述进风风箱(702),所述进风风箱(702)限定出进风风道(705),所述风道(70)包括所述进风风道(705);
所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
第一初效过滤器(706),设于所述进风风道(705)内;
高效过滤器(707),设于所述进风风道(705)内;
其中,沿所述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初效过滤器(706)、所述高效过滤器(707)和所述操作台(207)依次设置;和/或,
所述壳体(201)包括:
排风风箱(80),所述出风口(702)设于所述排风风箱(80),且所述排风风箱(80)限定出排风风道(801),所述风道(70)包括所述排风风道(801);
所述生物安全柜(10)还包括:
一级排风过滤器(802),设于所述排风风道(801)内;
二级排风过滤器(803),设于所述排风风道(801)内;
沿所述风道(7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初效过滤器(208)、所述一级排风过滤器(802)和所述二级排风过滤器(803)依次设置。
CN202111183664.2A 2021-10-11 2021-10-11 生物安全柜 Pending CN115957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3664.2A CN115957831A (zh) 2021-10-11 2021-10-11 生物安全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3664.2A CN115957831A (zh) 2021-10-11 2021-10-11 生物安全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7831A true CN115957831A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3664.2A Pending CN115957831A (zh) 2021-10-11 2021-10-11 生物安全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78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301239B2 (en) Flexible walk-in environmental enclosure
JP4549806B2 (ja) オートクレーブ滅菌を利用した自動細胞培養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4550101B2 (ja) 自動細胞培養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3536370A (e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pparatus
WO2012141055A1 (ja) 細胞培養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US10232363B2 (en) Safety cabinet
CN103636514B (zh) 一种实验动物饲养负压隔离器
CN110479388B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制备的无菌操作装置
CN107930704A (zh) 一种生物安全隔离装置
CN111806328A (zh) 一种集成式pcr检测实验舱
CN216987720U (zh) 用于生物安全柜的过滤组件及生物安全柜
CN110982685A (zh) 高危病原微生物无人化隔离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431444A (zh) 一种医用机器人自助消毒灭菌装置
CN110587666A (zh) 一种实验装置
CN112625886B (zh) 一种用于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的鼻咽拭子自动分装装置
CN115957831A (zh) 生物安全柜
CN206026608U (zh) 一种医学教研多功能解剖台
CN105684920A (zh) 基因工程鼠保种隔离器
CN206029962U (zh) 生物安全型禽负压隔离器
CN205727536U (zh) 一种猪用无菌饲养隔离器
CN210968972U (zh) 一种实验装置
CN206229374U (zh) 一种四级水平细胞毒素安全柜
CN210752732U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制备的无菌操作装置
RU65435U1 (ru) Бактериологическая лаборатория
CN213652478U (zh) 一种干细胞处理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an Wenhui

Inventor after: Kong Weiyi

Inventor after: Wang Guangsheng

Inventor after: Liu Haiquan

Inventor after: Jia Hongtao

Inventor before: Guan Wenhui

Inventor before: Kong Weiyi

Inventor before: Liu Haiquan

Inventor before: Jia Hong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