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6742B -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6742B
CN115946742B CN202310224331.2A CN202310224331A CN115946742B CN 115946742 B CN115946742 B CN 115946742B CN 202310224331 A CN202310224331 A CN 202310224331A CN 115946742 B CN115946742 B CN 115946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node
attribute
sec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43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46742A (zh
Inventor
朱健
张钊
王子鑫
孙博
马铮
赵威阳
马瑞红
谢千野
张雅婷
马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co Signal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co Signal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co Signal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Casco Signal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43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6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6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6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46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6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提供生成运行交路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本申请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运行交路,是指列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即列车从起始站至终端折返站之间往返运行的线路区段,地铁信号系统需要在线路具备折返条件的地方设置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TS)运行交路以指挥列车运行。简而言之,就是对于一条轨道线路而言,基于出现折返区段能够存在多条路径,根据这些路径就能够组成所有可能的运行交路,作为ATS交路数据,它可以应用于列车的行车规划。
目前,ATS运行交路数据是利用列车运行经过的站台点来进行标记,并且目前的数据制作方法都是人工配置,但实际上一条轨道线路上的交路数量是非常多的,这样如果采用人工配置,随着交路数量越多,操作会变得越繁琐且越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以自动生成方法替代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能够规避人工配置数据造成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配置和准确性。
本申请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
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包括:
向所述站台区段增加标记第一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上下乘客;
向所述转换轨区段增加标记第二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折返;
向所述道岔区段上所存在渡线的两端增加标记第三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轨道信息中确定各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向每个所述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
根据每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所述全局序号、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数据表中的所述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以所述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所述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所述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所述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所述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向每条所述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所述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记单元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向所述站台区段增加标记第一运行节点;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下乘客;
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向所述转换轨区段增加标记第二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二运行节点的属性为折返;
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向所述道岔区段上所存在渡线的两端增加标记第三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三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组成单元,用于从所述轨道信息中确定各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添加单元,用于向每个所述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所述全局序号、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表中的所述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确定模块,用于以所述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所述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所述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所述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所述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生成模块,用于向每条所述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所述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以信号系统平面图作为系统输入条件,采集轨道信息以构建站场图,并进一步在该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从而在站场图中对这些区段增加标记运行节点和设置相应属性,从而方便于通过遍历各个运行节点的方式,再集合运行节点的属性,自动生成上行方向和/或下行方向的运行交路,以最终得到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是以自动生成方法替代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解决了现有采用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导致效率低且易出错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方案,能够规避人工配置数据造成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配置和准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例举的站场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如图1所示,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步骤:
101、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102、从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本申请实施例从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的轨道信息至少包括:按上下行方向,根据公里标大小排序逐一提取轨道名称、道岔区段、站台区段,以及自动提取道岔岔前轨道名称。
103、根据轨道信息,在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列车运行交路,是指列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即列车从起始站至终端折返站之间往返运行的线路区段,简而言之,就是对于一条轨道线路而言,基于出现折返区段能够存在多条路径,根据这些路径就能够组成所有可能的运行交路。
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利用列车入段/出段的区段、站台上下乘客区段和道岔区段来获取符合列车运行的可能发生的所有运行交路,所以在站场图中优先找出这些区段。
104、根据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向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运行节点的属性。
105、通过遍历站场图中的各个运行节点,根据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找出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之后,向这些区段增加标记运行节点,这些运行节点实际表征列车运行可经过的走行点,并且根据每个运行节点所在站场图中区段(即是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或道岔区段)设置属性。例如,若运行节点为在站台区段,则设置其属性为“上下乘客”;若运行节点为在转换轨区段,则设置属性为“折返”;若运行节点为在道岔区段,则根据上下行走向设置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由于这些运行节点实际表征列车运行可经过的走行点,因此根据站场图中列车实际可发生的运行方向,连接两个运行节点则相应呈现大量路径,据此通过遍历站场图中各个运行节点,也就是相当于基于这些大量路径的排列组合而生成大量运行交路。但需要说明的是,还需要考虑到生成的运行交路是符合列车实际运行可行性的,而不只是多个相邻路径的简单连接而已,据此本申请实施是利用运行节点的属性而实现这样的筛选的,从而得到有效的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示例性的,以本申请实施例例举的站场图(如图2)对步骤104-105进行解释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灰色矩形框区段为基于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所标记出的运行节点;并且优选实施方式为,以全局序号(即不发生重复序号)标识这些运行节点;并且为每个运行节点设置了相应属性,其中为方便说明各个不同属性,本申请实施例优先实施方式为将“上下乘客”(即对应为站台区段)标识为“N”,将“折返”(即对应转换轨区段)标识为“TF”,以将“上行转下行”标识为“TBUD”且将“下行转上行”标识为“TBDU”。
在站场图中由全局序号标记的这些运行节点,实际就是为列车在轨道线路中可经过的走行点,列车运行交路就是经过了哪几个走行点而组成的交路。如图2所示,例如运行节点(9-6-7)表明列车可发生的运行交路为:列车从车辆段出来到正线运行(如运行节点9-6)经上行转下行到站台区段(如运行节点7)可进行上下乘客,这是一条运行交路。
但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列车还可以继续走行运行节点(11-15-14),从而运行节点(6-7-11-15-14),根据这些走行点得到列车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再例如:由于运行节点(14)实际为一个折返点,因此如图2,再经过运行节点(13-12-10-4-3-2-8),根据这些走行点得到列车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据此基于如上例举,从而得到根据列车可发生经过的不同运行节点,将会生成大量运行交路数据。
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以信号系统平面图作为系统输入条件,采集轨道信息以构建站场图,并进一步在该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从而在站场图中对这些区段增加标记运行节点和设置相应属性,从而方便于通过遍历各个运行节点的方式,再集合运行节点的属性,自动生成上行方向和/或下行方向的运行交路,以最终得到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是以自动生成方法替代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解决了现有采用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导致效率低且易出错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方案,能够规避人工配置数据造成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配置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详细地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如图3所示,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步骤:
201、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202、从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203、根据轨道信息,在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步骤201-203的解释说明,参见步骤101-103。
204、根据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向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运行节点的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自动为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标记运行节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道岔区段,是为每个渡线的两端标记一个运行节点。并且对以上所标记的运行节点还需要进行是否符合列车实际运行可行性的检查,示例性的,可以但不限于是根据人工检查经验来预先编写适应于不同运行交路的检查模板,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初步检查,将出现异常的情况自动推送人工检查,以尽量节省检查处理成本和效率。
另外,为了方便在站场图中区别标记不同运行节点和其对应属性,提供优选实施方式为:向不同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的标识,并且也将属性简化为字母表示,例如:将属性“上下乘客”(即对应为站台区段的运行节点)标识为“N”;将属性“折返”(即对应转换轨区段的运行节点)标识为“TF”;将属性“上行转下行”(对应为道岔区段的运行节点)标识为“TBUD”且将“下行转上行”(对应为道岔区段的运行节点)标识为“TBDU”。
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站台区段折返的情况,如图2示出的运行节点(7),它的左右两边都有“渡线”,因此可直接将之前提及为“渡线”一端所标记的运行节点应设置的属性叠加到该运行节点(7)上即可,如图2示出运行节点(7)所具有属性为:“N”+“TBUD”+“TBDU”。
205、根据各个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206、根据每个运行节点对应的全局序号、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如图2所示的站场图,构建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表,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SMS_1
由于根据列车可发生经过的不同运行节点,将会生成大量运行交路数据,为避免疏漏生成某条运行交路,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构建站场图对应的运行节点的数据表,从而基于该数据表逐一以某个运行节点为首位,有序地遍历各个运行节点以构建运行交路。
207、按照数据表中的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208、以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站场图(如图2)和表一对步骤207-208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如下:
实例1:以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生成上行方向ATS运行交路,具体解释说明如下步骤:
步骤1,从表一中首先选择全局序号为“1”的运行节点作为首位运行节点,并以该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以寻找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从而确定一条或多条运行交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按照全局序号的排序逐个选择不同运行节点作为首位运行节点,以进行迭代查找运行交路的操作。
步骤2、根据首位运行节点的不同属性,执行以下几种并列确定运行交路的方案,解释说明如下:
方案1: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N”,表示该运行节点为对应站台区段,这不是一个交路开始的地方,因此舍弃该首位运行节点,重新选择首位运行节点。
方案2: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DU”或上行“TF”,则结合图2,按照上行方向寻找下一个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如果查找到一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N”,则记录该运行节点并继续向下查找,直到找到某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或“TF”则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以上在确定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之后,确保记录下首位运行节点和停止位置的运行节点之间可走行经过的所有运行节点,以生成上行方向ATS运行交路。
例如,如图2,以运行节点(6)为首位运行节点,走行经过其他运行节点(7-11-15-14),从而得到一条运行交路(6-7-11-15-14)。
方案3: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DU”或上行“TF”,则结合图2,按照上行方向寻找下一个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如果查找到一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DU”,则记录该运行节点并从该点沿道岔其中一个方向继续向下寻找,直到找到的某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或“TF”为止并记录该节点。以上在确定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之后,确保记录下首位运行节点和停止位置的运行节点之间可走行经过的所有运行节点,以生成上行方向ATS运行交路。
例如,如图2,运行节点(7)或(12)的属性有“TBDU”,道岔位置出现不同方向,则应该考虑到遍历到每个方向的可能性去生成ATS运行交路。
实例2:以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生成下行方向ATS运行交路,具体解释说明如下步骤:
步骤1,从表一中首先选择全局序号为“1”的运行节点作为首位运行节点,并以该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以寻找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从而确定一条或多条运行交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按照全局序号的排序逐个选择不同运行节点作为首位运行节点,以进行迭代查找运行交路的操作。
步骤2、根据首位运行节点的不同属性,执行以下几种并列确定运行交路的方案,解释说明如下:
方案1: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N”,表示该运行节点为对应站台区段,这不是一个交路开始的地方,因此舍弃该首位运行节点,重新选择首位运行节点。
方案2: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或下行“TF”,则结合图2,按照下行方向寻找下一个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如果查找到一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N”,则记录该运行节点并继续向下查找,直到找到某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或“TF”则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以上在确定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之后,确保记录下首位运行节点和停止位置的运行节点之间可走行经过的所有运行节点,以生成上行方向ATS运行交路。
例如,如图2,以运行节点(14)为首位运行节点,走行经过其他运行节点(13-12-10-4-3-2-8),从而得到一条运行交路(14-13-12-10-4-3-2-8)。
方案3:若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或下行“TF”,则结合图2,按照下行方向寻找下一个可走行经过的运行节点。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如果查找到一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UD”,则记录该运行节点并从该点沿道岔其中一个方向继续向下寻找,直到找到的某个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BDU”或“TF”为止并记录该节点。以上在确定停止向下查找操作之后,确保记录下首位运行节点和停止位置的运行节点之间可走行经过的所有运行节点,以生成上行方向ATS运行交路。
例如,如图2,运行节点(7)或(4)的属性有“TBUD”,道岔位置出现不同方向,则应该考虑到遍历到每个方向的可能性去生成ATS运行交路。
对于以上生成上行方向或下行方向运行交路的方案,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1、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运行节点(9-6-7)表明列车可发生的运行交路为:列车从车辆段出来到正线运行(如运行节点9-6)经上行转下行到站台区段(如运行节点7)可进行上下乘客,这是一条运行交路;但列车还可以继续走行运行节点(11-15-14),从而运行节点(6-7-11-15-14),根据这些走行点得到列车上行方向运行交路。类似此种遍历运行节点出现的情况,即运行节点(7)属性为“N”+“TBUD”+“TBDU”,即它不只是有属性“TBUD”而已,则表明后续还可以走行其他运行节点,如果遇见这样运行节点,应该继续向下延伸查找运行节点,以避免疏漏;
2、进一步的,对于如上涉及到具有多个属性的运行节点,应该逐个按照每个属性都进行一遍向下查找,以避免疏漏;
3、在不断查找下一个运行节点的过程中,对于查找到属性为“TBDU”的位置,应该确保沿道岔的多个方向都遍历查找到,以生成ATS运行交路,避免疏漏;
4、以上,如图2所示,由于一个运行节点会具有多个属性,且遇见道岔位置将会走行不同方向,因此生成ATS运行交路是多样性的,但也会基于不同首位运行节点得到走行路径相同的情况,因此,在利用表一遍历各个运行节点生成大量运行交路之后,可以执行去重处理,从而在确保得到多样性ATS运行交路的同时,避免保留大量冗余数据。
209、向每条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得到的大量运行交路,可以进一步添加交路描述和交路属性,以生成运行交路数据表,从而方便于清楚展示运行交路数据的相关内容信息,示例性的,解释说明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的运行交路的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F”,则相应添加交路属性为“出段”并可简化标识为“O”;若运行交路的末位运行节点的属性为“TF”,则相应添加交路属性为“回段”并可简化标识为“I”;若运行交路的首位运行节点和末位运行节点的属性都不具有“TF”,则相应添加交路属性为“正常运行”并可简化标识为“N”;此外还按照上行或下行为交路分类,且一并添加到交路属性中,例如“上行”标识为“U”且下行标识为“D”,则交路属性可为“UO”或“DI”。
此外,除了向运行交路添加了交路属性以外,还可进一步添加交路描述和交路编号。其中对于交路描述,例如,以首位运行节点和末位运行节点各自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对交路添加交路描述,如运行交路(9-6-7),对应添加的交路描述为“ZHG2到0106G”。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运行交路添加的交路编号、交路描述和交路属性,构建运行交路数据表,如下表二。
表二
Figure SMS_2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和图3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该装置应用于提供ATS运行交路的自动生成方案,具体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31,用于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第一构建单元32,用于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确定单元33,用于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标记单元34,用于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
生成单元35,用于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标记单元34包括:
标记模块341,用于向所述站台区段增加标记第一运行节点;
设置模块342,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下乘客;
所述标记模块341,还用于向所述转换轨区段增加标记第二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342,用于设置所述第二运行节点的属性为折返;
所述标记模块341,还用于向所述道岔区段上所存在渡线的两端增加标记第三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342,用于设置所述第三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组成单元35,用于从所述轨道信息中确定各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添加单元36,用于向每个所述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
第二构建单元37,用于根据每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所述全局序号、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生成单元35包括:
选取模块351,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表中的所述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确定模块352,用于以所述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所述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所述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所述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所述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生成模块353,用于向每条所述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所述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以信号系统平面图作为系统输入条件,采集轨道信息以构建站场图,并进一步在该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从而在站场图中对这些区段增加标记运行节点和设置相应属性,从而方便于通过遍历各个运行节点的方式,再集合运行节点的属性,自动生成上行方向和/或下行方向的运行交路,以最终得到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是以自动生成方法替代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解决了现有采用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导致效率低且易出错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方案,能够规避人工配置数据造成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配置和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输入单元、第一构建单元、确定单元、标记单元和生成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以自动生成方法替代人工配置运行交路数据,能够规避人工配置数据造成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数据配置和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集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总线。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等。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集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包括:向所述站台区段增加标记第一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上下乘客;向所述转换轨区段增加标记第二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折返;向所述道岔区段上所存在渡线的两端增加标记第三运行节点,以及设置属性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其中,所述运行节点为表征列车运行可经过的走行点,以用于在所述站场图中连接两个所述运行节点呈现大量路径,以及基于所述大量路径排列组合成大量运行交路;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用于从所述大量运行交路中筛选出符合列车实际运行可行性的运行交路;
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轨道信息中确定各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向每个所述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
根据每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所述全局序号、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数据表中的所述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以所述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所述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所述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所述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所述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向每条所述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所述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4.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向列车监控系统输入信号系统平面图;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从所述信号系统平面图中采集轨道信息,构建对应站场图;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轨道信息,在所述站场图中确定站台区段、转换轨区段和道岔区段;
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站台区段、所述转换轨区段和所述道岔区段,向所述站场图中增加标记运行节点以及设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
所述标记单元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向所述站台区段增加标记第一运行节点;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下乘客;
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向所述转换轨区段增加标记第二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二运行节点的属性为折返;
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向所述道岔区段上所存在渡线的两端增加标记第三运行节点;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三运行节点的属性为上行转下行或下行转上行;
其中,所述运行节点为表征列车运行可经过的走行点,以用于在所述站场图中连接两个所述运行节点呈现大量路径,以及基于所述大量路径排列组合成大量运行交路;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用于从所述大量运行交路中筛选出符合列车实际运行可行性的运行交路;
生成单元,用于通过遍历所述站场图中的各个所述运行节点,根据所述运行节点的属性,生成上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组成单元,用于从所述轨道信息中确定各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轨道区段名、公里标和运行方向,以及加上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属性组成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
添加单元,用于向每个所述运行节点添加全局序号;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所述全局序号、所述运行节点对应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信息至少为:全局序号字段、轨道区段字段、公里标字段、运行方向字段和属性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数据表中的所述全局序号的排序先后,逐个从中选取一个目标全局序号作为首位运行节点;
确定模块,用于以所述首位运行节点为起始,遍历所述数据表中其他运行节点,根据所述首位运行节点的属性和遍历到的所述其他运行节点的属性,确定运行交路,所述运行交路至少包括上行方向运行交路和下行方向运行交路;
生成模块,用于向每条所述运行交路添加交路描述以及设置交路属性,以生成所述运行交路对应的运行交路数据。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2。
CN202310224331.2A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946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331.2A CN115946742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331.2A CN115946742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6742A CN115946742A (zh) 2023-04-11
CN115946742B true CN115946742B (zh) 2023-06-09

Family

ID=8589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4331.2A Active CN115946742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674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6962A (ja) * 1993-12-27 1995-07-25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列車ダイヤグラム作成装置
CN107933620A (zh) * 2017-11-28 2018-04-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进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数据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8550B (zh) * 2015-11-25 2019-11-19 深圳市坐标系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列车运营自动化等级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12247B (zh) * 2020-12-28 2024-03-29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跨线运营的开行方案制定方法及系统
CN112693505B (zh) * 2021-01-07 2021-06-1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单方向阻塞条件下的地铁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及系统
CN216467747U (zh) * 2021-06-07 2022-05-1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
CN113704839A (zh) * 2021-10-28 2021-11-26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优先的进路信息表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5077544A (zh) * 2022-05-05 2022-09-20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6962A (ja) * 1993-12-27 1995-07-25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列車ダイヤグラム作成装置
CN107933620A (zh) * 2017-11-28 2018-04-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进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数据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6742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3030B (zh) 一种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报文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192749B (zh) 线路列变换方法、道路信息提供装置和道路信息提供系统
CN110008413B (zh) 一种交通出行问题查询方法和装置
CN112686466B (zh) 地铁乘客的路径确认方法及装置
KR100270941B1 (ko) 토플로지 네트워크 데이터 저장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776017B (zh) 控制列车临时限速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25293B (zh) 公交网络模型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29049B (zh) 铁路线路的码序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377664A (zh) 交通需要控制装置
CN112329277B (zh) 一种基于ctcs-2的室内跑车测试序列编制方法及装置
CN115946742B (zh) 一种自动生成列车监控系统运行交路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77046B (zh) 路网拓扑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03245A (zh) 交通分析系统以及交通分析方法
JPWO2005013242A1 (ja) デジタル地図の位置情報伝達方法とそれを実施する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製品、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CN114485706A (zh)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562839A (zh) 一种跨线运行图的数据存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435433B (zh) 一种验证自动触发进路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US20090234567A1 (en) Method for searching route in navigation system
CN115049756A (zh) 一种线路地图到平面图的转换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748452B (zh) 一种基于路网数据的gps轨迹清洗方法
CN107481520B (zh) 基于浮动车技术的道路运输车辆超限信息识别方法
JP2016156741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ナビゲーショ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6095425A (ja) 地図データ作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3360787A (zh) 出入口标注和路线规划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668821B1 (ko) 회전기반 최적경로 탐색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