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4581A -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4581A
CN115944581A CN202310127736.4A CN202310127736A CN115944581A CN 115944581 A CN115944581 A CN 115944581A CN 202310127736 A CN202310127736 A CN 202310127736A CN 115944581 A CN115944581 A CN 115944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se
skin
external preparation
content
cellular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7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真
宋肖洁
刘楠楠
马萍
张凡
陈明杰
付启勇
霍刚
张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smun Bi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77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4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4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4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该玫瑰细胞液中的活性成分包括玫瑰多糖;玫瑰多糖在玫瑰细胞液中的浓度为3‑5mg/mL;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4.5‑6.5。该玫瑰细胞液具有较强渗透性,能够很好地渗透进皮肤细胞组织,加强活性成分的渗透与作用。含有的玫瑰多糖能激活水通道蛋白AQP‑3,修护肌肤屏障,增强保湿补水功效。该玫瑰细胞液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通过改善组织形态,降低晒伤细胞个数,抑制线粒体活性氧、活性氧(ROS)含量和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提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丝聚蛋白、兜甲蛋白的含量,达到修护功效。其可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

Description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玫瑰(Rose rugosa Thumb.),蔷薇科蔷薇属的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据《西京杂记》记载,玫瑰的栽培始于汉朝,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玫瑰花富含花青素、黄酮类物质、挥发性油脂、多酚类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等,这些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常应用于化妆品、食品与医药行业中。但目前普遍是将玫瑰精油和玫瑰花水加入到护肤品中,玫瑰中其它活性成分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玫瑰细胞液,其活性成分中含有玫瑰多糖,其一方面能够修护肌肤屏障,增强保湿补水功效,另一方面其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提高修护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玫瑰细胞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玫瑰细胞液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玫瑰细胞液的皮肤外用制剂。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玫瑰细胞液,其活性成分包括玫瑰多糖;
玫瑰多糖在玫瑰细胞液中的浓度为3-5mg/mL;
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4.5-6.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玫瑰细胞液的固含量为3.5-5.5mg/mL。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的玫瑰细胞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含玫瑰多糖的植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取包括:研磨或压榨含玫瑰多糖的植物,随后固液分离,收集液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的玫瑰细胞液的应用,玫瑰细胞液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剂为可起到修护肌肤屏障效果的皮肤外用制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制剂包括面部护理产品、身体护理产品、彩妆产品以及清洁产品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皮肤外用制剂,其成分包括前述实施方式的玫瑰细胞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制剂还包括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包括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润肤剂、皮肤保护剂、防腐剂、pH调节剂、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乳化剂包括硬脂酸、卵磷脂、肉豆蔻醇、月桂醇、棕榈酸、山嵛醇、山梨坦辛酸酯、甘油硬脂酸酯和月桂基PEG/PPG-18/18聚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水解小核菌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硬脂醇、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卡波姆、卡拉胶、纤维素、卡波类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保湿剂包括木糖醇基葡糖苷、脱水木糖醇、甘油、1,3-丙二醇、泛醇、1,2-己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尿囊素、透明质酸钠、PEG-7甘油椰油酸酯、赤藓醇、甜菜碱、双丙甘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润肤剂包括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矿油、鲸蜡醇、鲸蜡硬脂醇、角鲨烷、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山茶籽油和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皮肤保护剂包括水解贝壳硬蛋白、甘草酸二钾、积雪草苷、铁皮石斛提取物、滨蒿提取物、莲花水、松口蘑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滇龙胆提取物、虎杖根提取物以及珍珠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乳酸菌发酵产物、焦亚硫酸钠、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pH调节剂包括精氨酸、氨甲基丙醇、三乙醇胺、柠檬酸、柠檬酸钠、琥珀酸、琥珀酸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螯合剂包括植酸钠、肌醇六磷酸、辛酰羟肟酸和EDTA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谷氨酸盐、月桂酰谷氨酸盐、椰油酰甘氨酸盐、月桂酰甲基牛磺酸盐、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月桂酰肌氨酸盐、月桂酸盐、肉豆蔻酸盐、棕榈酸盐、硫酸盐、异硬脂酸盐、硬脂酸盐、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百分数计,乳化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5wt%;
和/或,增稠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20wt%;
和/或,保湿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05-15wt%;
和/或,防腐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1wt%;
和/或,润肤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15wt%;
和/或,皮肤保护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15wt%;
和/或,pH调节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1wt%;
和/或,螯合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5wt%;
和/或,表面活性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10-50wt%。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皮肤外用制剂中,除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以外,余量均为玫瑰细胞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制剂为无水制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无水制剂为不额外添加水的无水制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玫瑰细胞液具有较强渗透性,能够很好地渗透进皮肤细胞组织,加强活性成分的渗透与作用。该玫瑰细胞液含有的玫瑰多糖能激活水通道蛋白AQP-3,修护肌肤屏障,增强保湿补水功效。此外,该玫瑰细胞液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通过改善组织形态,降低晒伤细胞个数,抑制线粒体活性氧、活性氧(ROS)含量和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提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丝聚蛋白、兜甲蛋白的含量,达到修护功效。
该玫瑰细胞液可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尤其是制备可起到锁水保湿和/或修护肌肤屏障效果的皮肤外用制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免疫荧光检测AQP3蛋白在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的染色结果图;
图3为实施例3中玫瑰细胞液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图4为实施例4中线粒体活性氧检测结果图;
图5为实施例5中的ROS图片;
图6为实施例5中线粒体活性氧检测结果图;
图7为实施例6中3D皮肤模型组织形态结果图;
图8为实施例7中DNA损伤CPD免疫组化结果图;
图9为实施例7中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柱状图;
图10为实施例8中Nrf2相对积分光密度(OID)值柱状图;
图11为实施例8中FLG相对积分光密度(OID)值柱状图;
图12为实施例8中LOR相对积分光密度(OID)值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提出一种玫瑰细胞液,其活性成分包括玫瑰多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玫瑰细胞液的活性成分除了含有玫瑰多糖以外,还可含有其它的玫瑰活性成分,如玫瑰多酚、花青素和维生素C等。
本申请中,玫瑰多糖在玫瑰细胞液中的浓度为3-5mg/mL,如3mg/mL、3.5mg/mL、4mg/mL、4.5mg/mL或5mg/mL等,也可以为3-5mg/mL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上述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4.5-6.5,如4.5、5.0、5.5、6.0或6.5等,也可以为4.5-6.5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上述玫瑰细胞液的固含量为3.5-5.5mg/mL,如3.5mg/mL、4mg/mL、4.5mg/mL、5mg/mL或5.5mg/mL等,也可以为3.5-5.5mg/mL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承上,具有pH值、活性成分浓度以及固含量的玫瑰细胞液具有较强渗透性,能够很好地渗透进皮肤细胞组织,加强活性成分的渗透与作用。该玫瑰细胞液含有的玫瑰多糖能激活水通道蛋白AQP-3,修护肌肤屏障,增强保湿补水功效。此外,该玫瑰细胞液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通过改善组织形态,降低晒伤细胞个数,抑制线粒体活性氧、活性氧(ROS)含量和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提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含量,达到修护功效。
作为参考地,上述玫瑰细胞液可经含玫瑰多糖的植物提取得到。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玫瑰细胞液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含玫瑰多糖的植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提取过程包括:研磨或压榨含玫瑰多糖的植物,随后固液分离,收集液体。
需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排除采用除研磨或压榨等物理提取以外的方式进行提取。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玫瑰细胞液的应用,例如可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玫瑰细胞液可以作为皮肤调理剂代替水存在于皮肤外用制剂中,制备无水制剂;尤其是制备可起到锁水保湿和修护肌肤屏障效果的皮肤外用制剂。
示例性地,皮肤外用制剂可包括面部护理产品、身体护理产品、彩妆产品以及清洁产品中的至少一种。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皮肤外用制剂,其成分包括上述玫瑰细胞液。
进一步地,该皮肤外用制剂还可包括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
其中,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润肤剂、皮肤保护剂、防腐剂、pH调节剂、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药学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填充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参考地,乳化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硬脂酸、卵磷脂、肉豆蔻醇、月桂醇、棕榈酸、山嵛醇、山梨坦辛酸酯、甘油硬脂酸酯和月桂基PEG/PPG-18/18聚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增稠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水解小核菌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硬脂醇、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卡波姆、卡拉胶、纤维素、卡波类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保湿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木糖醇基葡糖苷、脱水木糖醇、甘油、1,3-丙二醇、泛醇、1,2-己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尿囊素、透明质酸钠、PEG-7甘油椰油酸酯、赤藓醇、甜菜碱、双丙甘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润肤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矿油、鲸蜡醇、鲸蜡硬脂醇、角鲨烷、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山茶籽油和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皮肤保护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水解贝壳硬蛋白、甘草酸二钾、积雪草苷、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提取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提取物、莲(NELUMBO NUCIFERA)花水、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提取物、苦参(SOPHORAANGUSTIFOLIA)根提取物、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提取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根提取物以及珍珠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防腐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乳酸菌发酵产物、焦亚硫酸钠、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pH调节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精氨酸、氨甲基丙醇、三乙醇胺、柠檬酸、柠檬酸钠、琥珀酸、琥珀酸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螯合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植酸钠、肌醇六磷酸、辛酰羟肟酸和EDTA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表面活性剂示例性但非限定性地可包括椰油酰谷氨酸盐、月桂酰谷氨酸盐、椰油酰甘氨酸盐(如椰油酰甘氨酸钾)、月桂酰甲基牛磺酸盐、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月桂酰肌氨酸盐、月桂酸盐、肉豆蔻酸盐、棕榈酸盐、硫酸盐、异硬脂酸盐、硬脂酸盐、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参考地,按质量百分数计,乳化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5-5wt%,如0.5wt%、1wt%、1.5wt%、2wt%、2.5wt%、3wt%、3.5wt%、4wt%、4.5wt%或5wt%等,也可以为0.5-5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增稠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1-20wt%,如0.1wt%、0.5wt%、1wt%、2wt%、5wt%、8wt%、10wt%、12wt%、15wt%、18wt%或20wt%等,也可以为0.1-20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保湿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05-15wt%,如0.05wt%、0.1wt%、0.5wt%、1wt%、3wt%、5wt%、8wt%、10wt%、12wt%或15wt%等,也可以为0.05-15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防腐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1-1wt%,如0.1wt%、0.2wt%、0.5wt%、0.8wt%或1wt%等,也可以为0.1-1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润肤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5-15wt%,如0.5wt%、1wt%、2wt%、5wt%、8wt%、10wt%、12wt%或15wt%等,也可以为0.5-15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皮肤保护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5-15wt%,如0.5wt%、1wt%、2wt%、5wt%、8wt%、10wt%、12wt%或15wt%等,也可以为0.5-15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pH调节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0.1-1wt%,如0.1wt%、0.2wt%、0.5wt%、0.8wt%或1wt%等,也可以为0.1-1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螯合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含量可以为0.1-5wt%,如0.1wt%、0.5wt%、1wt%、1.5wt%、2wt%、2.5wt%、3wt%、3.5wt%、4wt%、4.5wt%或5wt%等,也可以为0.1-5wt%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值。
表面活性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可以为10-50wt%,如10wt%、15wt%、20wt%、25wt%、30wt%、35wt%、40wt%、45wt%或50wt%等,也可以为10-50wt%范围内的其它任意值。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皮肤外用制剂的成分中,除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以外,余量均为玫瑰细胞液。也即,相应的皮肤外用制剂为无水制剂,尤其是不额外添加水的无水制剂。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1-12中的玫瑰细胞液均由以下方式制备得到:
将玫瑰进行研磨,随后过滤,收集滤液。该玫瑰细胞液(pH值为5.5、固含量为4.5mg/mL)中含有4mg/mL的玫瑰多糖。
实施例1
玫瑰细胞液对AQP-3蛋白表达影响
复苏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以一定细胞数量接种于12孔板,置于37℃,5%CO2浓度的CO2培养箱孵育至细胞贴壁。培养4天后,用完全培养基配置玫瑰细胞液处理细胞(共设3组,其中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将超纯水按比例稀释至1.0%,1组对应用完全培养基将玫瑰细胞液按比例稀释至0.5%,1组对应用完全培养基将玫瑰细胞液按比例稀释至1.0%),随后继续置培养箱孵育24h。待暴露结束后,弃掉上述活性物,用PBS清洗,随后用冷丙酮固定细胞15min。将细胞爬片取出,用5%BSA封闭30min,加AQP-3抗体孵育过夜,弃一抗,用PBS清洗,分别加二抗和DAPI避光孵育,最后滴加封片剂进行封片处理,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在同一曝光下进行拍照,同时使用ZeissAxioScope5荧光显微镜分析AQP3蛋白在单个细胞中荧光强度情况,其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荧光成像可以看出,在相同暴露时间下,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玫瑰细胞液处理后,细胞中AQP-3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这表明玫瑰细胞液能使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AQP-3蛋白表达增加。
实施例2
渗透性测试
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6孔板,置于37℃,5%CO2浓度的CO2培养箱孵育,长至融合70%,用PBS洗一次,之后将伊红母液按1:9比例使用玫瑰细胞液至染色浓度(同时以按同样比例用纯水稀释至染色浓度作为对照),染色30s,后水洗2次,使用倒置显微镜在同一曝光下进行拍照,观察染色情况,其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A为染色后镜下即时拍照,图2中B为晾干固定后拍照)。
从图2可以看出,在同一曝光下,不论是染色后即时拍照还是后续晾干后固定拍照,玫瑰细胞液处理组均比对照组的伊红染色更深。说明相同时间内玫瑰细胞液与正常对照水相比能更快渗透到细胞内,具有更好的渗透效果。
实施例3
抗氧化测试
使用蒸馏水将样品(玫瑰细胞液)配置成相应浓度(也即,水与玫瑰细胞液的体积比为9:1、8:2、6:4、4:6、2:8、0:10),然后分别将待测样品溶液或纯水加入EP管,并加入等体积的DPPH溶液或DPPH溶剂(95%乙醇)混匀,室温避光孵育30min。然后将溶液转移入96孔板,每组设置3个复孔,用酶标仪检测525nm处吸光度,其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玫瑰细胞液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功效,且随浓度升高,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实施例4
线粒体活性氧检测
样品组:5%玫瑰细胞液(玫瑰细胞液与水按体积比为5:95混合得到);
对照组:空白对照(BC);
阴性对照(NC)。
将2.5×105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角质细胞至6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加入待测样品,每孔加样2mL,设3个复孔,对照组不作处理。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放置培养箱中孵育24h。孵育结束后吸弃培养,PBS清洗细胞2次。添加700μL的PBS溶液,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进行300mL/cm2的UVB辐照。结束后采用t-test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如图4所示。
积分光密度(IOD),其数值反应线粒体活性氧的相对含量。
根据图4结果所示,NC组线粒体活性氧含量显著上升,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5%玫瑰细胞液的线粒体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抑制率为41.44%。
实施例5
活性氧(ROS)含量
样品组:50%玫瑰细胞液(玫瑰细胞液与水按体积比为50:50混合得到);
对照组:空白对照(BC);
阴性对照(NC)。
用模型培养液将10mM的探针溶液稀释为20μM的探针工作液。将3D表皮皮肤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mL、20μM的探针工作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将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1h,每隔20min晃动孔板一次,保证模型孵育均匀。探针孵育结束后用PBS冲洗模型底部,将清洗后的模型转移至新的含有PBS的6孔板中,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根据测试分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别均进行600mJ/cm2的UVB辐照。辐照结束后对照组不做处理,样品组加样25μL于模型表面,涂抹均匀。给药完成后,将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中孵育24h。孵育24h后用无菌PBS清晰模型表面残留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立即切取模型,置于1.5mL离心管中。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24h后冰冻包埋、切片。将切片用PBS冲洗8min,冲洗结束后,用吸水纸将组织周围的液体擦拭干净,滴加20μL的荧光抗猝灭封片剂,轻轻盖上盖玻片封片。显微镜下拍照观察。结束后采用t-test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根据图5和图6结果可以看出,NC组ROS含量显著上升,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的线粒体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抑制率为80.10%。
实施例6
组织形态sunburncell
样品组:50%玫瑰细胞液(玫瑰细胞液与水按体积比为50:50混合得到);
对照组:空白对照(BC);
阴性对照(NC)。
将3D表皮皮肤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mL的培养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对照组不做处理,样品组添加样品25μL于模型表面,涂抹均匀。给药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进行600mJ/cm2的UVB辐照,辐照结束后将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h。后用无菌PBS清洗模型表面残留的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
取用于组织形态检测的模型,将模型环切剪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24h后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拍照观察。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与BC组相比,NC组模型活细胞层排列紊乱,四层结构边界不清晰,有晒伤细胞出现(圆圈内),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给药组模型晒伤细胞明显减少,受损情况明显改善。
实施例7
DNA损伤CPD免疫组化检测
样品组:50%玫瑰细胞液(玫瑰细胞液与水按体积比为50:50混合得到);
对照组:空白对照(BC);
阴性对照(NC)。
将3D表皮皮肤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mL的培养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对照组不做处理,样品组添加样品25μL于模型表面,涂抹均匀。给药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进行600mJ/cm2的UVB辐照,辐照结束后将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h。后用无菌PBS清洗模型表面残留的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
取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的模型,将模型环切取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24h后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结束后采用t-test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如图8和图9所示。
根据图8和图9可以看出,与BC组相比,NC组模型细胞有明显损伤痕迹,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给药组模型细胞损伤情况明显改善,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抑制率为80.84%。
实施例8
LOR、FLG、Nrf2免疫荧光检测
样品组:50%玫瑰细胞液;
对照组:空白对照(BC);
阴性对照(NC)。
将3D表皮皮肤模型转移到6孔板中(提前添加0.9mL的培养液),在6孔板上标注测试组编号。对照组不做处理,样品组添加样品25μL于模型表面,涂抹均匀。给药结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进行600mJ/cm2的UVB辐照,辐照结束后将6孔板置于CO2培养箱(37℃、5%CO2)中孵育24h。后用无菌PBS清洗模型表面残留的受试物,用无菌棉签拭去模型内外残留液体。
取用于免疫荧光检测的模型,将模型环切取下用4%的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处理,24h后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LOR、FLG、Nrf2免疫荧光检测,显微镜下拍照观察。结束后采用t-test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结果如图10至图12所示。
根据图10可以看出,与BC组相比,NC组的Nrf2含量显著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的Nrf2含量显著上升,提升率为100%。
根据图11可以看出,与BC组相比,NC组的FLG含量显著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的FLG含量显著上升,提升率为237.93%。
根据图12可以看出,与BC组相比,NC组的LOR含量显著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样品玫瑰细胞液的LOR含量显著上升,提升率为139.39%。
承上,结合上述实施例1-2,说明玫瑰细胞液能更快渗透到细胞内,具有更好的渗透效果;并且,在渗透组织的同时能够通过调控水通道蛋白AQP-3蛋白表达增加,来增强皮肤屏障,达到补水保湿的功效。
结合上述实施例3-8,说明玫瑰细胞液拥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能够通过改善组织形态,降低sunburn cell个数,抑制线粒体活性氧、活性氧(ROS)含量和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提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含量,达到修护功效。
实施例9
焕能精华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焕能精华水,其配方组成如表1所示。
表1焕能精华水配方组成表
Figure BDA0004082642960000151
该焕能精华水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常温(25℃)下将A组分各原料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10
透润肌活精华液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润肌活精华液,其配方组成如表2所示。
表2透润肌活精华液配方组成表
Figure BDA0004082642960000161
该透润肌活精华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加热至50℃,混合均质至分散均匀;
2)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
3)将混合后的C组分一起加入上述所得溶液中,缓慢搅拌分散至均一,停止搅拌,冷却即可。
实施例11
焕亮乳液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焕亮乳液,其配方组成如表3所示。
表3焕亮乳液配方组成表
Figure BDA0004082642960000162
Figure BDA0004082642960000171
该焕亮乳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加入主锅,加热至60℃,搅拌均匀;
2)将B组分加入油锅,常温搅拌均匀后抽入主锅,均质10min,搅拌均匀,开始降温到40℃,即得。
实施例12
精华洁颜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精华洁颜蜜,其配方组成如表4所示。
表4精华洁颜蜜配方组成表
Figure BDA0004082642960000172
该精华洁颜蜜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A组分混合均匀加热至80℃;
2)加入B组分,混合均匀后保持温度为80℃;
3)加入C组分,混合均匀后降温至70℃;
4)加入D组分,混合分散均匀后冷却即得。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玫瑰细胞液中玫瑰多糖的浓度为3mg/mL,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4.5。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玫瑰细胞液中玫瑰多糖的浓度为5mg/mL,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6.5。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玫瑰细胞液具有较强渗透性,能够很好地渗透进皮肤细胞组织,加强活性成分的渗透与作用。该玫瑰细胞液含有的玫瑰多糖能激活水通道蛋白AQP-3,修护肌肤屏障,增强保湿补水功效。此外,该玫瑰细胞液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通过改善组织形态,降低晒伤细胞个数,抑制线粒体活性氧、活性氧(ROS)含量和DNA损伤CPD阳性表达率,提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丝聚蛋白、兜甲蛋白的含量,达到修护功效。
该玫瑰细胞液可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尤其是制备可起到锁水保湿和/或修护肌肤屏障效果的皮肤外用制剂。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玫瑰细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瑰细胞液中的活性成分包括玫瑰多糖;
所述玫瑰多糖在所述玫瑰细胞液中的浓度为3-5mg/mL;
所述玫瑰细胞液的pH值为4.5-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玫瑰细胞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瑰细胞液的固含量为3.5-5.5mg/m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玫瑰细胞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含玫瑰多糖的植物;
优选地,提取包括:研磨或压榨含玫瑰多糖的植物,随后固液分离,收集液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玫瑰细胞液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瑰细胞液用于制备皮肤外用制剂;
优选地,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为可起到修护肌肤屏障效果的皮肤外用制剂;
优选地,所述皮肤外用制剂包括面部护理产品、身体护理产品、彩妆产品以及清洁产品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外用制剂的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玫瑰细胞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外用制剂还包括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
优选地,所述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包括乳化剂、增稠剂、保湿剂、润肤剂、皮肤保护剂、防腐剂、pH调节剂、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硬脂酸、卵磷脂、肉豆蔻醇、月桂醇、棕榈酸、山嵛醇、山梨坦辛酸酯、甘油硬脂酸酯和月桂基PEG/PPG-18/18聚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水解小核菌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6、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硬脂醇、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卡波姆、卡拉胶、纤维素、卡波类和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保湿剂包括木糖醇基葡糖苷、脱水木糖醇、甘油、1,3-丙二醇、泛醇、1,2-己二醇、丁二醇、1,2-戊二醇、尿囊素、透明质酸钠、PEG-7甘油椰油酸酯、赤藓醇、甜菜碱、双丙甘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润肤剂包括椰油醇-辛酸酯/癸酸酯、异壬酸异壬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矿油、鲸蜡醇、鲸蜡硬脂醇、角鲨烷、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山茶籽油和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皮肤保护剂包括水解贝壳硬蛋白、甘草酸二钾、积雪草苷、铁皮石斛提取物、滨蒿提取物、莲花水、松口蘑提取物、苦参根提取物、滇龙胆提取物、虎杖根提取物以及珍珠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乳酸菌发酵产物、焦亚硫酸钠、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pH调节剂包括精氨酸、氨甲基丙醇、三乙醇胺、柠檬酸、柠檬酸钠、琥珀酸、琥珀酸二钠、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螯合剂包括植酸钠、肌醇六磷酸、辛酰羟肟酸和EDTA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椰油酰谷氨酸盐、月桂酰谷氨酸盐、椰油酰甘氨酸盐、椰油酰水解燕麦蛋白钾、月桂酰甲基牛磺酸盐、月桂酰肌氨酸盐、月桂酸盐、肉豆蔻酸盐、棕榈酸盐、硫酸盐、异硬脂酸盐、硬脂酸盐、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计,乳化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5wt%;
和/或,增稠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20wt%;
和/或,保湿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05-15wt%;
和/或,防腐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1wt%;
和/或,润肤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15wt%;
和/或,皮肤保护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5-15wt%;
和/或,pH调节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1wt%;
和/或,螯合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0.1-5wt%;
和/或,表面活性剂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含量为10-50wt%。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中,除药学或化妆品常规原料或辅助成分以外,余量均为所述玫瑰细胞液。
10.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皮肤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外用制剂为无水制剂;
优选地,所述无水制剂为不额外添加水的无水制剂。
CN202310127736.4A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5944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736.4A CN115944581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736.4A CN115944581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4581A true CN115944581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7736.4A Pending CN115944581A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45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9150A (zh) * 2024-03-19 2024-04-26 昆明康尔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分子植物水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7919150B (zh) * 2024-03-19 2024-06-04 昆明康尔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分子植物水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9150A (zh) * 2024-03-19 2024-04-26 昆明康尔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分子植物水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7919150B (zh) * 2024-03-19 2024-06-04 昆明康尔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小分子植物水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1924B (zh) 增强的抗衰老化妆品组合物
WO2018196482A1 (zh) 护肤化妆品组合物
JP2021020886A (ja) アンチエイジング化粧品組成物
WO2021031750A1 (zh) 混合的桦树汁及其在护肤化妆品组合物中的应用
US8808761B2 (en) Composition of skin external application containing rose extract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CN110731923B (zh) 增强的保湿化妆品组合物
TW200904482A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ng melanogenesis
CN110731974B (zh) 具有增强的抗炎功效的皮肤外用组合物
CN103816095A (zh) 高级糖化终产物的去糖化
CN109453087B (zh) 美白透肌水及其制备方法和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US20130101689A1 (e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aper mulberry extracts
WO2021017835A1 (zh) 增强的美白化妆品组合物
CN110731925A (zh) 美白化妆品组合物
CN109350579B (zh) 美白化妆品添加剂和美白醒肤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1926A (zh) 保湿化妆品组合物
KR101427572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Re 및 진세노사이드 화합물 K를 함유하는 히알루론산 생성 촉진용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CN113081903A (zh) 一种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透明美白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1190A (zh) 抗氧化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KR102054793B1 (ko) 천연물추출물과 발효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탄력개선 및 다크서클완화용 항산화 화장품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213099B (zh) 一种含有珍珠提取物化妆品原料
US8986758B2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a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component using a polished-rice steaming method
CN115944581A (zh) 一种玫瑰细胞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10222273A (ja) 養毛剤組成物
CN112618422A (zh) 复合美白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8743487A (zh) 一种美白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