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2699A -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2699A
CN115942699A CN202211519824.0A CN202211519824A CN115942699A CN 115942699 A CN115942699 A CN 115942699A CN 202211519824 A CN202211519824 A CN 202211519824A CN 115942699 A CN115942699 A CN 115942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heat dissipation
temperature
air
ob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98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政
潘佳成
李炎
罗静
柯子煜
李望南
杨沫
许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Longzhong Laborator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Longzhong Laborator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Longzhong Laborator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Longzhong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2115198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2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2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散热模块、传感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散热模块中的抽风装置将通信基站内部的空气抽入散热管道中,在散热管道中与大地换热后,经过除湿装置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后,回到通信基站中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同时通过传感模块监控基站内部,并根据传感模块的传感结果,利用控制模块对抽风装置的功率进行实时反馈调节,确保基站内式中没有冷凝水的产生,防止设备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利用大地对通信基站的散热,还通过除湿装置,结合传感模块及控制模块,根据实际露点温度灵活地调节抽风装置的功率,防止了冷凝水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通信基站的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4G、5G信号发生器,基站内部包括MT-BBU、MS-TRDU和PDP等单元模块。这些电子设备价格昂贵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相关研究表明电子设备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热失效,电子设备的失效有55%是温度超过额定值引起的,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设备的失效率成指数增长。根据基站运维公司的相关数据统计,通信网络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基站环境因素异常造成。
通信基站是一个密闭空间,大量电子设备长时间工作时,使基站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过高的基站内部温度是影响基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依据新开发基站柜产品设计要求,机柜内部环境温度需在40~48℃范围内。为满足通信基站散热需求,一般基站内部都装有空调。
如今的空调虽然能够为基站进行降温,但是,如果空气湿度太大,基站内部热空气与空调冷空气相遇可能会在电子设备上形成冷凝水,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人们亟需一种能够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同时又不会形成冷凝水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用以达到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同时又不会形成冷凝水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模块、传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抽风装置、除湿装置和散热管道,所述抽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通信基站,所述除湿装置的出气口连通通信基站,所述散热管道埋入地下,所述散热管道的进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抽风装置的出风口,所述散热管道的出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除湿装置的进气口,所述传感模块设置于通信基站内,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抽风装置及所述传感模块电连接,其中:
所述传感模块,用于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通信基站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绝热层,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散热管道延伸出地下的部分。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包括:
建立露点温度关系模型,所述露点温度关系模型用于表征露点温度与温度及湿度之间的运算关系;
根据空气焓湿图,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计算模型,得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所述基站内湿度,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得到所述实际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包括:
获取散热管道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建立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
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所述抽风装置的初始流量和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
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基于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所述实际散热功率,得到所述目标空气流速。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散热管道长度和散热管道直径,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为:
P=hπdL[0.5(tin+tout)-tw]=0.25πdρvcp(tin-tout)
其中,P为散热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d为所述散热管道直径,L为所述散热管道长度,tin为管道进气温度,tout为管道出气温度,tw为管壁温度,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速,cp为空气比热容。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流量,得到初始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初始空气流速,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雷诺数;
根据所述初始雷诺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
根据所述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对流换热系数;
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初始对流换热系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和所述初始空气流速,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散热管道的埋设深度;
根据所述埋设深度,得到地底温度;
根据所述地底温度,得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包括:
获取阳光辐射功率和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
根据所述阳光辐射功率和所述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得到所述实际散热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中系统通过散热模块中的抽风装置将通信基站内部的空气抽入散热管道中,在散热管道中与大地换热后,经过除湿装置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后,回到通信基站中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同时通过传感模块监控基站内部,并根据传感模块的传感结果,利用控制模块对抽风装置的功率进行实时反馈调节,确保基站内式中没有冷凝水的产生,防止设备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利用大地对通信基站的散热,使得整个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还通过除湿装置防止了冷凝水的产生,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传感模块及控制模块,根据实际露点温度灵活地调节抽风装置的功率,进一步降低了冷凝水产生的概率,极大地降低了通信基站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一实施例中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302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图3中步骤S303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图5中步骤S503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基站(后文中简称基站或柜机)通常为柜机结构,柜机形成半密封的空间,其内部设置有通信电子设备,通信基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现有装置,因此,本文中的对于通信基站的其余结构、连接方式等特征均不做过多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通过抽风装置将通信基站内部的空气抽入散热管道中与大地进行换热,然后使空气回到通信基站中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并且,通过除湿装置去除散热管道内空气中的水分,利用传感模块监控通信基站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并通过控制模块根据实际露点温度计算出合适的目标空气流速并调节抽风装置的功率,以防止冷凝水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结合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该系统包括散热模块110、传感模块120和控制模块130,所述散热模块110又包括抽风装置111、除湿装置112和散热管道113,所述抽风装置111的进风口连通通信基站200,所述除湿装置112的出气口连通通信基站200,所述散热管道113埋入地下,所述散热管道113的进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抽风装置111的出风口,所述散热管道113的出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除湿装置112的进气口,所述传感模块120设置于通信基站200内,所述控制模块130和所述抽风装置111及所述传感模块120电连接,其中:
所述传感模块120,用于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所述控制模块130,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111的工作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中系统通过散热模块110中的抽风装置111将通信基站200内部的空气抽入散热管道113中,在散热管道113中与大地换热后,经过除湿装置112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后,回到通信基站200中为通信基站200进行散热。同时通过传感模块120监控基站内部,并根据传感模块120的传感结果,利用控制模块130对抽风装置111的功率进行实时反馈调节,确保基站内式中没有冷凝水的产生,防止设备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利用大地对通信基站200的散热,使得整个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还通过除湿装置112防止了冷凝水的产生,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传感模块120及控制模块130,根据实际露点温度灵活地调节抽风装置111的功率,进一步降低了冷凝水产生的概率,极大地降低了通信基站200的故障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10中,抽风装置111由抽风机实现,其安装于基站侧壁,并通过管道与基站内部连接。除湿装置112为除湿器等能够去除空气中水分的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管道113埋入地底,通过大地为管内空气进行散热,埋入地底的部分呈“U”形活其他弯曲的形状布置,以增加散热管道113与大地的换热面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模块110还包括绝热层114,所述绝热层114包围所述散热管道113延伸出地下的部分,以减少环境的热辐射。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传感模块12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通信基站200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3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均匀散布在通信基站200内,取四个温度传感器探测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基站内温度。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130,可以由电脑终端、上位机、服务器等任意具备运算、存储及控制功能的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台上述种类的设备组合实现。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30通过PLC控制器调节抽风机的功率,进而调节空气流速。
为了更好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方法,在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基础之上,对应的,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应用于上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S302、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S303、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S304、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
具体地,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301通过所述传感模块进行,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探测的平均值,得到基站内温度,通过湿度传感器得到基站内湿度,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
结合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302、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具体包括:
S401、建立露点温度关系模型,所述露点温度关系模型用于表征露点温度与温度及湿度之间的运算关系;
S402、根据空气焓湿图,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计算模型,得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
S403、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所述基站内湿度,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得到所述实际露点温度;
S404、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具体地,上述过程中的露点温度关系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步骤S401所建立的露点温度关系模型为三次多项式:
Figure BDA0003973305200000091
式中,tc为露点温度、T0为温度、
Figure BDA0003973305200000092
为湿度、a1、b1、c1、d1、a2、b2、c2、d2均为运算系数。
上述露点温度关系模型中的运算系数均需要通过空气晗湿图确定,因此,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中,根据空气晗湿图,可以得到上述多项式的系数求解矩阵:
Figure BDA0003973305200000101
式中,tci为从空气焓湿图得到的第i个露点温度值、Tij为从空气晗湿图得到的第i个露点温度值对应的第j个环境温度值,
Figure BDA0003973305200000102
为从空气焓湿图得到的第i个露点温度值对应的第j个环境湿度值。
通过求解上述矩阵,可以得到露点温度关系模型中的运算系数值,将这些值带回露点温度关系模型得到的多项式,便为所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
在步骤S403中,将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的值带入所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中,便得到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值。然后在上述步骤S404中,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例如,若除湿装置未启动时,可以将目标管道出气温度设置为高于实际露点温度,以减少冷凝现象的发生。若除湿装置启动,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则可以根据实际中空气的水分、除湿装置的除湿能力结合实际露点温度得到。
进一步的,结合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303、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具体包括:
S501、获取散热管道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建立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
S502、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所述抽风装置的初始流量和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
S503、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S504、基于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所述实际散热功率,得到所述目标空气流速。
具体地,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501中,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散热管道长度和散热管道直径,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为:
P=hπdL[0.5(tin+tout)-tw]=0.25πdρvcp(tin-tout)
其中,P为散热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d为所述散热管道直径;L为所述散热管道长度(即所述散热管道中埋入地底部分的长度);tin为管道进气温度;tout为管道出气温度;tw为管壁温度;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速;cp为空气比热容,本实施例中其值为1.005kJ/(kg.K)。
上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是根据能量平衡定律所得到,并且根据上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可以计算出其他信息,例如,可以得到下式以在规划设计阶段计算散热管道L:
L=P/{hπd[0.5(tin+tout)-tw]}
然后便可以进行步骤S50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502中的所述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散热管道的埋设深度;
根据所述埋设深度,得到地底温度;
根据所述地底温度,得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得到地底温度的过程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tw=20.38-0.625H+0.026H2
式中,tw为地底温度、H为埋设深度。获得地底温度后,便可以根据实际的散热管道的管壁厚度等参数,得到管壁温度。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管道管壁较薄,因此管壁温度和地底温度视为相同。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步骤S502的抽风装置的初始流量可以从抽风装置直接获取,而所述获取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具体包括:
获取阳光辐射功率和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
根据所述阳光辐射功率和所述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得到所述实际散热功率。
上述过程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P=P1+P2
式中,P为实际散热功率(即散热系统的散热功率)、P1为阳光辐射功率、P2为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即通信基站内部各电子设备的发热功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更加详细的实施例,用以得到实际散热功率:
设当基站机柜内空气温度达到40℃时抽风机开始工作,抽风机流量为1800m3,空气通过抽风机吸入散热管道,再由散热管道出口经过除湿机进入基站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列出基站内机柜热平衡方程:
Qsun+Qequ-Qair-Qground=Cpairmair△T+Cpsteelmsteel△T
Qsun=η×I0×S×t
Qequ=λ×Pequ×t
式中,Qsun是太阳辐射热量;Qequ是设备发热热量;Qair是空调制冷量;Qground是散热系统制冷量;Cpair是空气比热容,本实施例中其值为1.005KJ/(kg.K);Cpsteel是金属比热容;mair是基站柜机内空气质量,单位为kg;msteel是基站柜机质量,单位为kg;η是柜机材料辐射吸收率,本实施例中其值为0.55;I0是太阳辐射强度,本实施例中采用夏季最大强度约700W/m2;S柜机接触阳光的面积;λ是设备功率损失率;Pequ为基站柜机设备的发热功率;t是时间。
假设空调不工作,即Qair=0,环境温度35℃,机柜内部环境的临界温度40℃,若保证机柜内部温度始终与环境温度相同,则可通过计算出散热系统制冷量,进而得到实际散热功率P=9.80KW。
本发明提供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中,实际散热功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调节,并且实际实施方法时,所述实际散热功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例如通过硬件直接检测,或根据温度推算等。
进一步的,结合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503、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具体包括:
S601、根据所述初始流量,得到初始空气流速;
S602、根据所述初始空气流速,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雷诺数;
S603、根据所述初始雷诺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
S604、根据所述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对流换热系数;
S605、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初始对流换热系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和所述初始空气流速,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上述过程最后可以同时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和调节前的初始管道出气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实际中管道进气温度也可以根据其他方法得到,例如可以将基站内温度直接作为管道进气温度。但是实际中基站柜机内的温度可能不均匀,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方法采用了更加精确的方式,得到更加精准的温度。
具体地,上述步骤S601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
v0=4Q/πd2
式中,v0为初始空气流速;Q为初始流量;d为散热管道的直径。
进一步的,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60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
Re=ρv0d/μ=4ρQ/μπd
式中,Re为所述初始雷诺数;ρ为空气密度,本实施例中其值为1.128kg/m3;μ为动力粘性系数。
进一步的,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603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
Nu=0.023Re0.8Pr0.3
式中,Nu为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Pr为普朗特数,本实施例中其值为0.699。
进一步的,上述过程中的步骤S604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
h=Nuλ/d
式中,h为初始对流换热系数;λ为导热系数,本实施例中其值是2.76×10-2W/(m.K)。
在得到初始对流换热系数的值后,便可以进行步骤S605,将所述初始对流换热系数的值、实际散热功率的值、实际管壁温度的值和初始空气流速的值带入上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中,得到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然后便可以进行步骤S504、基于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所述实际散热功率,得到所述目标空气流速。
具体地,根据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可以得到下式:
tout=tin-4Pπdρvcp
此时,将初始管道进气温度带入上式tin中,将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带入上式tout中,将实际散热功率代数上式P中求解,得到的结果v便为目标空气流速。
至此,步骤S303已经结束,然后便可以进行步骤S304、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进而配合除湿装置,将通信基站内的温度控制在不会产生冷凝水的范围内,提高通信基站运行时的安全稳定性。显然,如何调节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以达到目标空气流速为本领域人员能过够想到的现有技术,因此本文不做过多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中系统通过散热模块中的抽风装置将通信基站内部的空气抽入散热管道中,在散热管道中与大地换热后,经过除湿装置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后,回到通信基站中为通信基站进行散热。同时通过传感模块监控基站内部,并根据传感模块的传感结果,利用控制模块对抽风装置的功率进行实时反馈调节,确保基站内式中没有冷凝水的产生,防止设备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利用大地对通信基站的散热,使得整个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等优点,还通过除湿装置防止了冷凝水的产生,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传感模块及控制模块,根据实际露点温度灵活地调节抽风装置的功率,进一步降低了冷凝水产生的概率,极大地降低了通信基站的故障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模块、传感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抽风装置、除湿装置和散热管道,所述抽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通信基站,所述除湿装置的出气口连通通信基站,所述散热管道埋入地下,所述散热管道的进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抽风装置的出风口,所述散热管道的出口延伸出地下并连通所述除湿装置的进气口,所述传感模块设置于通信基站内,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抽风装置及所述传感模块电连接,其中:
所述传感模块,用于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通信基站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绝热层,所述绝热层包围所述散热管道延伸出地下的部分。
4.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内温度和基站内湿度;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目标空气流速,调节所述抽风装置的工作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和所述基站内湿度,得到实际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包括:
建立露点温度关系模型,所述露点温度关系模型用于表征露点温度与温度及湿度之间的运算关系;
根据空气焓湿图,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计算模型,得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
根据所述基站内温度、所述基站内湿度,基于所述露点温度运算模型,得到所述实际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实际露点温度,得到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并根据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基于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目标空气流速,包括:
获取散热管道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建立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
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所述抽风装置的初始流量和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
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基于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所述实际散热功率,得到所述目标空气流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参数包括散热管道长度和散热管道直径,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为:
P=hπdL[0.5(tin+tout)-tw]=0.25πdρvcp(tin-tout)
其中,P为散热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d为所述散热管道直径,L为所述散热管道长度,tin为管道进气温度,tout为管道出气温度,tw为管壁温度,ρ为空气密度,v为空气流速,cp为空气比热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实际管壁温度、所述初始流量和所述目标管道出气温度,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流量,得到初始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初始空气流速,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雷诺数;
根据所述初始雷诺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
根据所述初始平均努谢尔特数,得到所述散热管道内空气的初始对流换热系数;
基于所述实际散热功率、所述初始对流换热系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和所述初始空气流速,根据所述气体流动热平衡模型,得到所述初始管道进气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散热管道的实际管壁温度,包括:
获取所述散热管道的埋设深度;
根据所述埋设深度,得到地底温度;
根据所述地底温度,得到所述实际管壁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的实际散热功率,包括:
获取阳光辐射功率和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
根据所述阳光辐射功率和所述通讯基站总发热功率,得到所述实际散热功率。
CN202211519824.0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Pending CN115942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9824.0A CN115942699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9824.0A CN115942699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2699A true CN115942699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70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9824.0A Pending CN115942699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26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0715B2 (ja) サーバー冷却システム
JP6153772B2 (ja) 煙突効果を利用した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CN201177563Y (zh) 发动机进气调节装置
CN107368641A (zh) 基于电缆运行热环境的城市管廊式电缆隧道通风设计方法
EP2516818A1 (en) Condenser ventilation control
CN205216859U (zh) 一种节能型恒温恒湿试验箱
Wen et al. Sustainabl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hybrid ventilation, photovoltaic thermal an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CN102734873A (zh) 通讯机房分布式热管理装置
La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data center via fan-wall free cooling technology
CN115942699A (zh) 一种通信基站地冷散热系统及通信基站地冷散热方法
CN205229017U (zh) 一种氙灯耐气候试验机
CN108444065A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制冷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JP2020183856A (ja) 機械学習装置、空調システム及び機械学習方法
CN202902469U (zh) 通讯机房分布式热管理装置
Baker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prototype dynamically insulated wall
CN206398927U (zh) 一种用于机房的智能调节温度、湿度的空调系统
CN203275335U (zh) 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发电性能的同步检测系统
CN105718708A (zh) 一种变电站主变室散热通风风速计算方法
Zhou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n applications of solar chimney and earth tube systems for BEAM/LEED assessment
Sornek A study of selected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incorporated in a biomass-fired stove
JP6023683B2 (ja) 床面の吹出し口の面積を決定する方法
Ghabuzyan et al.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n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and Optimal Tilt Angle
Pec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overheating of an unglazed transpired collector façade under southern European summer conditions for four modes of operation
CN201904978U (zh) 电气设备节能机柜
Dragićević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a modified Trombe wall solar collecto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