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8296A -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8296A
CN115938296A CN202211526654.9A CN202211526654A CN115938296A CN 115938296 A CN115938296 A CN 115938296A CN 202211526654 A CN202211526654 A CN 202211526654A CN 115938296 A CN115938296 A CN 115938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ower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6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仕浩
胡振文
喻勇
刘文红
王彬
钱胤杰
武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66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8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多个供电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部件、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均与发光部件耦接;每个供电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各供电组均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连接。供电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的功耗状态相对应;根据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提供电信号。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多个供电组切换工作,可以避免单个供电组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老化速度,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OLED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具有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能耗低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在未来的平板显示领域会有长足的发展。
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设置有供电组,供电组持续发热会影响加速部分区域老化,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多个供电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部件、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均与发光部件耦接;每个供电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各供电组均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连接,多个供电组被配置为根据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所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和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与柔性线路板连接,柔性线路板与印刷电路板连接,多个供电组彼此间隔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各供电组通过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线路板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连接,柔性线路板被设置为朝向显示面板的背侧弯曲使得印刷电路板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背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方法包括:
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根据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提供电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组切换工作的时间位于两帧画面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
在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在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预设条件包括第二时间间隔;
第一工作模式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功耗;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预设温度,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
在当前供电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切换下一个供电组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
按照预设条件向各供电组发送对应的指令信号,以控制被选中的供电组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工作模式,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选择多个供电组中的一个供电组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原始图像数据,确定待显示的图像包括主图像数据和副图像数据;
采用限流因子对副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
控制显示面板显示主图像数据和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提供电信号。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个方面中公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单个供电组持续工作在高温状态,由此降低了显示装置的老化速度,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供电组的效率,满足了客户的高质量需求,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测试点温升测试曲线图;
图7A为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7B为另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7C为另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控制部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结合。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OLED显示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尺寸终端产品(例如手机)中,中、大尺寸OLED显示产品也逐渐开始运用到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驱动结构示意图。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集成有时序控制器(Tcon)、多个源极驱动芯片14(Source IC)、电源管理芯片(PMIC)、触控芯片(TIC)以及电致发光芯片131(ELIC)等主动器件。如图1所示,柔性线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300与显示面板100绑定连接,柔性线路板300另一端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400连接。示例性地,电致发光芯片131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400上。显示面板100中设置用于控制OLED器件工作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工作所需要的电源包括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电致发光芯片131通过印刷电路板400、柔性线路板300向显示面板100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
在显示装置中,主动器件持续工作会持续发热,从而导致印刷电路板发热比较严重。尤其对于中大尺寸的OLED显示产品,由于尺寸的增大,在相同的亮度下OLED器件需要的电流更大,就需要电致发光芯片131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导致印刷电路板400发热更加严重。
对于中大尺寸的OLED产品,通过弯折柔性线路板300将印刷电路板4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但这使得印刷电路板400直接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接触。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中大尺寸的OLED显示面板采用一个电致发光芯片131为所有的发光部件提供工作电源,电致发光芯片131位于印刷电路板400上,当印刷电路板400贴附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后,电致发光芯片131会贴附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靠近电致发光芯片131位置的温升比较大、温度比较高,加速了电致发光芯片131位置OLED器件的老化,造成整个产品寿命下降。
为了解决显示装置局部温升老化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多个供电组200。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发光部件、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均与发光部件耦接。每个供电组200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各供电组200均与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连接,多个供电组200被配置为根据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所述第一电源线120和所述第二电源线130提供所述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示例性地,处于工作状态的供电组200可以向第一电源线120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dd、向第二电源线130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ss,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为发光部件工作所需的电源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可以是量子点显示面板,本公开实施例并不限定显示面板为何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01,显示区101中可以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发光部件,该发光部件可以是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或者发光二极管芯片(LED)。
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01设置有发光部件和像素驱动电路50,像素驱动电路50与发光部件对应,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部件发光。像素驱动电路50可以由多个晶体管构成,晶体管可以为P型晶体管或者N型晶体管。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存储电容Cst。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复位信号端Reset耦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初始信号端Vinit和第一节点N1耦接。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扫描信号端Gate耦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第一节点N1耦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扫描信号端Gate耦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数据信号端Data和第三节点N3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端EM耦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DD和第三节点N3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端EM耦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第二节点N2和第四节点N4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端与扫描信号端Gate耦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初始信号端Vinit和第四节点N4耦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DD和第一节点N1耦接。发光部件EL的正极与第四节点N4耦接,负极与第二电源端VSS耦接。
各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一电源端VDD均与第一电源线120连接,各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二电源端VSS均与第二电源线130连接。从而,供电组200通过第一电源线120向各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一电源端VDD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dd,并通过第二电源线130向各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二电源端VSS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ss,以驱动各发光部件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多个所述供电组20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也就是说,显示装置在工作时,多个供电组200可以交替向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提供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多个供电组200,并且多个供电组200切换工作,使得其中一个供电组200工作时,其余的供电组200可以休息进行散热,降低供电组200所在区域的温度,避免了供电组200长期处于高温状态,避免了显示面板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加速老化,提高了供电组的效率,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
示例性地,可以不限定多个供电组200的切换工作的顺序,只要当前供电组200停止工作后,切换另一个供电组200工作均可。例如,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个供电组、第二个供电组和第三个供电组。在第一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可以切换第二个供电组工作;在第二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可以切换第三个供电组工作,或者,可以切换第一个供电组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供电组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按照预设条件依次切换工作。从而,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切换工作。例如,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个供电组、第二个供电组和第三个供电组。在第一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二个供电组工作;在第二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三个供电组工作;在第三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一个供电组工作。这样的方式,每个供电组可以休息散热的时间更长,进一步降低供电组200所在区域的温度,提高了供电组的效率,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供电组200可以间隔分布,以避免相互之间温度的影响。
示例性地,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供电组200间隔设置,供电组200间隔设置的距离可以确保不影响相邻供电组200的区域的温度。供电组200在显示装置的具体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两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即两个供电组200在同一时间只有其中一个对发光部件110提供电信号,从而可以在确保显示面板100供电需要的情况下,使得供电组200可以间歇休息进行散热,从而避免供电组200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下。
示例性地,供电组200包括第一供电组200a和第二供电组200b,两者在印刷电路板400上的对称轴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显示面板100的对称轴在同一直线上,以此尽量保证第一供电组200a和第二供电组200b与显示面板100两侧的距离相等,减少两端信号延迟不相等。
示例性地,供电组200包括第一供电组200a和第二供电组200b,第一供电组200a均分别从两侧引出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柔性线路板300连接到显示面板的VSS,VDD;第二供电组200b均分别从两侧引出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柔性线路板300连接到显示面板的VSS,VDD;如此设计尽量保证供电组200到显示面板的电压稳定,减少压降。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组200的具体结构可以按照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示例性地,每个供电组2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可以向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所述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示例性地,电源模块可以为电致发光芯片(EL IC)。
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相对应,例如,可以通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确定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功耗状态、第二功耗状态以及第三功耗状态。示例性地,第一功耗状态可以为高功耗状态,第二功耗状态可以为中功耗状态,第三功耗状态可以为低功耗状态。在不同功耗状态下,多个供电组切换工作的预设条件可以不相同。示例性地,在第三功耗状态下,可以选择多个供电组中的一个持续工作,而不需要多个供电组进行切换工作。高功耗、中功耗和低功耗的具体功耗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预设条件可以为供电组200切换的时间间隔或者预设温度。例如,当显示装置10在第一功耗状态的时候,按照第一时间间隔切换两个供电组200进行工作,当显示装置10在第二功耗状态的时候,按照第二时间间隔切换两个供电组200进行工作,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不相同,即显示装置10在不同功耗状态下,供电组200切换的速度不同。通过在显示装置10的对应的工作模式下,按照不同切换速度切换供电组200进行工作,从而使得供电组200能够休息进行散热,避免供电组200长时间工作形成高温环境。
供电组200切换的预设条件可以通过供电组200的温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关系进行确定。例如,当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两个的时候,两个供电组200切换需要确保供电组200的温度不超过限定阈值,即通过温度来设置限定切换的预设条件。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多个供电组200通过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向发光部件提供电源信号,供电组200可以通过预设条件切换工作,避免了单个供电组200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降低了显示装置10的老化速度,延长了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供电组200的效率,满足了客户的高质量需求,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柔性线路板300和印刷电路板400,显示面板100与柔性线路板300连接,柔性线路板300与印刷电路板400连接,多个供电组200彼此间隔设置在印刷电路板400上,各供电组200通过印刷电路板400和柔性线路板300与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连接,柔性线路板300被设置为朝向显示面板100的背侧弯曲使得印刷电路板400贴附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可以设置绑定区,柔性线路板300可以与第一绑定区绑定连接;印刷电路板400可以设置有连接部,柔性线路板300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供电组20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400上,从而,供电组200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400、柔性线路板300分别提供至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
显示面板100和印刷电路板400之间通过多个柔性线路板300进行连接,柔性线路板300可以朝向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弯曲,从而使得印刷电路板400的贴附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窄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印刷电路板400的直接接触显示面板100背面,供电组200紧贴显示面板100背面,由于供电组200能够切换工作,避免了供电组200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避免显示面板100的供电组200对应区域加速老化,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公开实施例中,多个供电组200沿着印刷电路板400的宽度方向(图2中为竖直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图2中为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印刷电路板400通过多个例如三个柔性电路板300与显示面板10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01和位于显示区101之外的边框区102,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边框区102的栅驱动电路(GOA驱动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01可以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子显示区的数量可以与供电组的数量相同,多个供电组与多个子显示区一一对应。一个供电组可以向对应的子显示区提供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这样的结构,采用多个供电组对显示区进行分区控制,每个供电组可以持续工作,由于供电组所供应的子显示区中的发光部件数量较少,降低了各供电组的功耗,避免每个供电组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避免显示面板100的供电组200对应区域加速老化,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供电组可以包括多个电源模块,显示区101可以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子显示区的数量可以与电源模块的数量相同,多个电源模块与多个子显示区一一对应,每个电源模块向对应的子显示区提供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这样的结构,可以降低供电组的功耗,延长每个供电组持续工作的时间,降低多个供电组的切换频率。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S20:
在步骤S10: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可以包括高功耗状态和中功耗状态。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与高功耗状态相对应,第二工作模式与中功耗状态相对应。
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可以通过获取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亮度参数进行确定。将显示亮度与预设的显示亮度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显示亮度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低功耗状态;在显示亮度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情况下,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中功耗状态;在显示亮度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高功耗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还可以根据显示设备的亮度设置更多种,在此不做限定。
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还可以通过获取供电组200的输出参数进行确定。
在步骤S20:根据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提供电信号。
供电组200可以向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提供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方法,在显示装置10处于不同功耗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提供电信号,在确保显示面板供电需要的条件下,多个供电组200可以轮次进行休息,从而可以避免供电组200持续供电发热导致局部区域温度上升加速老化,有利于延长显示装置的寿命。
示例性地,可以不限定多个供电组200的切换工作的顺序,只要当前供电组200停止工作后,切换另一个供电组200工作均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测温单元,多个测温单元与多个供电组一一对应,测温单元用于检测对应供电组位置的温度。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可以包括:在按照预设条件控制当前供电组停止工作时,控制其余供电组中与温度值最低的测温单元对应的供电组工作。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如图5所示,多个供电组200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组200a、第二供电组200b、第三供电组200c和第四供电组200d,四个供电组200在印刷电路板400上间隔布置。在实际产品中,通过弯折柔性线路板300将印刷电路板4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侧,使得四个供电组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直接接触。图5中示意出四个供电组200分别在印刷电路板400上的大致位置,并示意出4个温度测试点,其中,将印刷电路板400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侧后,测试点1、测试点2、测试点3、测试点4分别位于第一供电组200a、第二供电组200b、第三供电组200c和第四供电组200d所在区域。四个测温单元分别设置在测试点1、测试点2、测试点3和测试点4,用来检测四个供电组所在区域的温度。通过在显示面板工作的时候,第二供电组200b工作的情况下,对显示面板上的四个测试点进行升温测试,通过四个测温单元获得表1和图6所示的结果。
表1为第二供电组200b工作的情况下,分别对测试点1、测试点2、测试点3和测试点4进行温度测试的结果。图6为根据表1绘制的测试点温升测试曲线图,其中,A对应测试点1的温升曲线,B对应测试点2的温升曲线,C对应测试点3的温升曲线,D对应测试点1的温升曲线。通过表1和图6可以看出,显示面板100工作在相对高温的状态下,距离第二供电组200b位置越近,温度越高,测试点2由于位于第二供电组200b所在区域,测试点2所在局部区域的温升更加严重。测试点1、测试点3、测试点4随着距离测试点2的距离越远,温度越低。如图6所示,测试点2的位置温升最快,并且温度也最高,比较而言,测试点4的位置温升最慢,并且温度最低。
表1对测试点1、测试点2、测试点3和测试点4进行温度测试的结果
Figure BDA0003973233420000111
当当前供电组为第二供电组200b时,温度值最低的位置为测试点4所在位置,温度值最低的测温单元为测试点4的测温单元,与温度值最低的测温单元对应的供电组为第四供电组200d。
示例性地,在按照预设条件控制当前的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控制其余供电组中与温度值最低的测温单元对应的第四供电组200d工作。由于第四供电组200d的温度最低,所以,当控制第四供电组200d工作时,可以降低第四供电组200d的温升速度,也有利于第一供电组200a、第三供电组200c继续散热,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温升,延长显示装置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可以包括: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依次切换工作。从而,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切换工作。例如,供电组200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个供电组、第二个供电组和第三个供电组。在第一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二个供电组工作;在第二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三个供电组工作;在第三个供电组停止工作后,切换第一个供电组工作。这样的方式,每个供电组可以休息散热的时间更长,进一步降低供电组200所在区域的温度,提高了供电组的效率,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区域,多个区域与多个供电组一一对应,每个区域为对应的供电组所在的区域。多个测温单元与多个区域一一对应,测温单元用于检测对应供电组所在区域的温度。
示例性地,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可以包括:在按照预设条件控制当前供电组停止工作时,控制与当前供电组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的供电组中的一个供电组工作。
例如,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区域(例如测试点1对应的第一供电组200a所在的区域),第二区域(例如测试点2对应的第一供电组200a所在的区域),第三区域(例如测试点3对应的第一供电组200a所在的区域)和第四区域(例如测试点4对应的第一供电组200a所在的区域)。
当前供电组为第二供电组200b,当180min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第一供电组200a、第三供电组200c、第四供电组200d与第二供电组200b的温度差值分别为29.05℃、37.55℃、44.88℃。如果第一温差阈值为35℃,在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可以从第三供电组200c和第四供电组200d中选择一个供电组工作。
示例性地,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可以包括:在按照预设条件控制当前供电组停止工作时,控制其余供电组中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差阈值的至少两个供电组同时工作。
例如,如果第二温差阈值为7.5℃,当前供电组为第二供电组200b,当180min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第一供电组200a、第三供电组200c、第四供电组200d中温度差值小于第二温差阈值的供电组为第三供电组200c和第四供电组200d。当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可以控制第三供电组200c和第四供电组200d同时工作,以避免第三供电组200c或第四供电组200d温升太快。
示例性地,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可以包括:在按照预设条件控制当前供电组停止工作时,在其余供电组中存在两个供电组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差阈值的情况下,选择该两个供电组中的温度低的供电组工作。
示例性地,第二温差阈值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例如,第二温差阈值为7.5℃,第一温差阈值为35℃时,第一供电组200a和第三供电组200c的温差大于第二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差阈值,可以选择第三供电组200c工作。例如,第二供电组200b停止工作时,时序控制器可以向各供电组发送指令信号“0010”,选中第三供电组200c开始工作,其它三个供电组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以保证能够有效降低供电组200发热。
在其中一些公开实施例中,两个供电组200切换工作的时间位于两帧画面之间。在两个供电组200切换工作的时候,由于供电组200会先将一个供电组200切换断电,再将另一个供电组200切换工作,从而使得发光部件会先断电再通电,即发光部件在两个供电组200切换的时候会存在短暂地断电情况,如果在一帧画面内切换供电组200,则会由于画面出现短暂黑屏影响画面显示效果,从而影响显示装置的屏幕显示效果。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两个供电组200的切换工作的时间设置在两帧画面之间,可以避免切换供电组200影响显示装置的屏幕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在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在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预设条件包括第二时间间隔;第一工作模式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功耗;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第一工作模式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功耗,第一工作模式的供电组200的功率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供电组200的功率,从而,第一工作模式下的供电组20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的供电组200单位时间的发热量。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从而,供电组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时间间隔小于供电组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时间间隔,使得单个供电组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持续工作的时长小于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持续工作的时长。
第一工作模式的状态下供电组200热量产生更多,通过加快供电组200切换速度可以降低供电组200持续工作产生的热量,从而避免局部区域加速老化。
这样的方式,多个供电组切换的时间间隔与显示装置的功耗成反比,功耗越大,切换的时间间隔越短,单个供电组持续工作的时长越短,有利于实现单个供电组每次持续工作发热量相当,使得显示装置的温度管理更简单。
示例性地,在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两个供电组200的切换的第一时间间隔为1帧,在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两个供电组200的切换的第二时间间隔为5帧。两个供电组200的切换的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组切换工作的时间位于两帧画面之间。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将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长设置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每两个供电组切换工作的时间均位于两帧画面之间。将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设置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每两个供电组切换工作的时间均位于两帧画面之间。通过将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设置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可以避免供电组200切换多次后屏幕出现短暂黑屏现象,避免切换供电组200影响显示装置的屏幕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预设温度,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在当前供电组200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切换下一个供电组200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可以为根据供电组200的温升测试得到温度阈值,在此温度阈值范围内供电组200的温升对显示装置的区域老化的影响比较小。
示例性地,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供电组200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获得当前工作的供电组200的当前温度,在当前供电组200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的时候,供电组200继续进行供电会加快局部区域的老化速度,当前供电组200需要断电进行休息。通过检测当前供电组200的预设温度进行切换供电,此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供电组200发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按照预设条件向各供电组200发送对应的指令信号,以控制被选中的供电组200工作。
可以通过时序控制器(Tcon)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时序控制器通过向各供电组200发送对应的指令信号,来选中多个供电组200中的一个工作。
示例性地,时序控制器可以通过I2C协议与多个供电组200进行通讯,来控制多个供电组200的工作。时序控制器通过I2C协议可以为每个供电组200分配独立的地址。指令信号可以包括地址信息,时序控制器可以按照预设条件在切换时向各供电组发送对应的地址信息,从而,时序控制器通过寻址的方式访问不同的供电组200,使得被访问的供电组200进行工作。
表2两个供电组情况下时序控制器的指令信号对应的供电组工作状态示意表
指令信号 供电组200a和供电组200b状态
00 供电组200a和供电组200b均休息
01 供电组200a休息,供电组200b工作
10 供电组200a工作,供电组200b休息
例如,如表2所示,在供电组200个数为两个的情况下,时序控制器可以向各供电组发送指令信号“00”,此时,两个供电组200均未被选中,两个供电组200均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时序控制器可以向各供电组发送指令信号“01”,此时,第二个供电组200b被选中开始工作,第一个供电组200a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时序控制器可以向各供电组发送指令信号“10”,此时,第一个供电组200a被选中开始工作,第二个供电组200b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供电组200还可以设置有标识信息,时序控制器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各供电组200进行通信。通过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时序控制器按照预设条件生成与标识信息对应的指令信号,并将指令信号发送给标识信息对应的供电组200,以控制被选中的供电组工作。例如,在供电组200个数为两个的情况下,时序控制器可以向两个供电组均发送指令信号“0”,此时,两个供电组200均未被选中,两个供电组200均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时序控制器可以向第一个供电组200a发送指令信号“0”,向第二个供电组200b发送指令信号“1”,此时,第二个供电组200b被选中开始工作,第一个供电组200a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时序控制器可以向第一个供电组200a发送指令信号“1”,向第二个供电组200b发送指令信号“0”,此时,第一个供电组200a被选中开始工作,第二个供电组200b处于休息不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多个供电组切换工作。
在不同的工作模式的时候,时序控制器通过控制发送指令信号的间隔时间来控制供电组切换工作的间隔时间。
在其中的一些公开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工作模式,方法还包括:在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选择多个供电组200中的一个供电组工作。
示例性地,在第三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0处于低功耗状态,供电组200的发热导致局部区域温升较小,对于显示装置10的局部温升老化影响较小,由此在第三工作模式情况下,可以从供电组200中选择一个进行供电,此时不切换供电组200可以避免低功耗情况下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相关技术中,显示画面进入特定场景或者影像功能时,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信息的关注度或者重要度可以忽略,但是在显示画面的时候显示面板的整体的显示亮度保持一致,显示亮度取决于像素单元的电流量的大小,使得显示装置的功耗过大,从而影响供电组200的发热。
在其中的一些公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原始图像数据,确定待显示的图像包括主图像数据和副图像数据;采用限流因子对副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控制显示面板100显示主图像数据和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
示例性地,副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可以为关注度低或者重要度低的图像。
图7A为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图7B为另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图7C为另一种影像场景中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影像场景中,场景中的区域B通常为网页、广告等,图7C中的区域C不是人眼关注的重点,而图7A、图7B和图7C中的区域A为人眼关注的重点。通常显示中,区域B、区域C与区域A的亮度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对于OLED发光部件,亮度取决于流经发光部件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像素灰度值相关,灰度值越大,所需的电流越大,功耗越大。对于影像场景下,区域B和区域C的显示亮度过高会造成功耗损失。在图7A和图7B所示场景下,可以大幅度降低区域B的显示亮度,在图7C所示场景下,可以适当降低区域C的显示亮度,降低程度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自适应切换。
示例性地,在图7A、图7B或图7C所示场景中,主图像数据对应区域A的图像,副图像数据对应区域B或区域C的图像。在原始图像数据中,区域B和区域A的显示亮度一致,区域C和区域A的显示亮度一致。区域B或区域C由于不受人眼关注,可以降低区域B的显示亮度。区域A对应主图像数据,区域B或区域C对应副图像数据。
可以采用限流因子对副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示例性地,限流因子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1,可以将副图像数据对应的亮度值乘以限流因子,得到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从而,显示面板根据主图像数据和处理后的幅图像数据进行图像显示时,区域A的显示亮度不受影响,区域B或区域C的显示亮度会降低,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限流因子的具体数值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不同的限流因子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在图7A、图7B和图7C所示场景中,区域B采用的限流因子小于区域C采用的限流因子,从而,显示的图像中,区域B的亮度值更低,区域C的亮度值稍大。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以设置限流因子档位按钮,用户可以通过调整限流因子档位按钮,根据需要调整副图像数据对应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图7A所示场景中,副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位于主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上下两侧,在图7B和图7C所示场景中,副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位于主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实施例中,副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并不限定于主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上下或左右两侧,副图像数据和主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根据接收到的原始图像数据,确定出副图像数据后,采用限流因子对副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显示亮度小于主图像数据的显示亮度,从而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副图像数据对应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使得供电组200的功耗降低,使得供电组200的发热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包括栅极驱动芯片(Source IC)和像素驱动电路。栅极驱动芯片根据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向副图像数据对应显示区域提供处理后的数据信号,处理后的数据信号通过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发光部件发光,降低副图像数据对应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
像素驱动电路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7T1C电路。通过栅极驱动芯片和像素驱动电路配合数据信号降低副图像数据对应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从而实现降低供电组200的电流,最终达到降低供电组发热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实施例可以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供电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者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以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如图8所示,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供电控制装置应用于本文中任一项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供电控制装置20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201,用于确定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显示装置10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控制模块202,用于根据显示装置10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200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第一电源线120和第二电源线130提供电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显示装置,通过模式确定模块201确定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个供电组200进行切换,从而可以避免供电组200持续工作产生热量以加速局部区域老化,延长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稳定了供电组的效率,满足了客户的高质量需求。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和本公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装置20。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控制部分的结构框图。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模式确定模块201可以包括主控芯片(AP),控制模块201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多个供电组可以包括供电组200a和供电组200b,模式确定模块201与控制模块201通讯连接,控制模块201与多个供电组通过I2C协议与各供电组通讯。多个供电组和控制模块202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400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和供电控制装置,可以利用供电控制装置切换供电组工作,避免了单个供电组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状态,能够解决显示面板局部器件的加速老化,延长了显示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供电组的效率,满足了客户的高质量需求,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和显示装置均可以是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显示器、电子书、生物识别设备例如智能皮肤设备、软机器人和生物医学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的其它构成均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部件、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均与所述发光部件耦接;
多个供电组,每个所述供电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源模块,各所述供电组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多个所述供电组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所述发光部件所需的工作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和印刷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印刷电路板连接,多个所述供电组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各所述供电组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被设置为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弯曲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贴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
4.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根据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切换工作的时间位于两帧画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
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二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功耗;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时间间隔和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为帧画面时长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
在当前供电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切换下一个所述供电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条件向各所述供电组发送对应的指令信号,以控制被选中的所述供电组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工作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选择多个所述供电组中的一个所述供电组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原始图像数据,确定待显示的图像包括主图像数据和副图像数据;
采用限流因子对所述副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
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所述主图像数据和所述处理后的副图像数据。
12.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功耗状态相对应;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控制多个供电组按照预设条件切换工作,以向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信号。
13.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
CN202211526654.9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9382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6654.9A CN115938296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6654.9A CN115938296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8296A true CN115938296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70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6654.9A Pending CN115938296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82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8518B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0766567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28893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an outer circumferentially array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oupling pads
US2018032283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display device
KR100907414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803563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0804529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10546530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9949747B (zh) 显示装置
CN1096374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17118A1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KR20180076490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와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N111554234B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2004138976A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
JP5793923B2 (ja)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用駆動回路及び発光装置の駆動方法
US10283046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method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625133B (zh) Oled显示面板
US20050062696A1 (en)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 display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 optimum brightness under limited power consumption
CN110047429B (zh) 显示设备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15938296A (zh) 一种显示装置、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14613318B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664408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1179083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0514425C (zh) 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3763884A (zh) 数据连接器、数据提供模组、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