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2957A -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32957A CN115932957A CN202211395207.4A CN202211395207A CN115932957A CN 115932957 A CN115932957 A CN 115932957A CN 202211395207 A CN202211395207 A CN 202211395207A CN 115932957 A CN115932957 A CN 115932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ult
- oil
- gas
- fault identification
- ration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针对目标单元,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识别断点;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经过验证,本申请提供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进入开发中期后老油田的高部位断层,实现主控断层位置精确定位,提高对高部位断层的识别准确度,较之前阶段认识外推,不仅可最大限度挖潜该类剩余油并取得高产,还可以带动层系井网重新调整,同时增加可动用储量规模,具有成效快、效益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阁楼油是油藏构造高部位剩余油,从老油田开发经历和经验看,即使进入开发后期,针对复杂断块构造油藏构造高部位断层附近阁楼油剩余油挖潜,油井仍可获得高产。然而对于复杂断块构造高部位断层精细识别和解释,存在构造地质复杂、地震品质差等问题,高部位断层解释位置普遍存在多解性。若能够实现老油田主控断层位置精确识别和解释,甚至较之前阶段认识外推,可最大限度挖潜断块高部位阁楼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用于提高对高部位断层的识别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目标单元,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
识别断点;
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产量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注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能量分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地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元进行地质分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断点包括:
通过地质对比法识别断点;和/或,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包括: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和/或,
改善资料与多资料对比解释;和/或,
井震结合解释;和/或,
三维可视化建模解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包括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
所述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的校正公式包括公式(1);
Δh=Δt×1670÷1000 (1);
在公式(1)中,Δt为同相轴未下拉与下拉后之间的时间差,Δh为实际深度与同相轴下拉后地震解释深度差;
所述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的校正公式包括公式(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
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和/或,
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和/或,
通过现场实施阁楼油挖潜措施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所述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油藏动态特征反馈检验;和/或,
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所述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地震静态断层平面叠合法检验。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经过验证,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进入开发中期后老油田的高部位断层,实现主控断层位置精确定位,提高对高部位断层的识别准确度,较之前阶段认识外推,不仅可最大限度挖潜该类剩余油并取得高产,还可以带动层系井网重新调整,同时增加可动用储量规模,具有成效快、效益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Y29-1井地层对比断点地震解释未利用现象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Y29-1井重新解释后断层与原断层解释差异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油田E1f2 3-E1f1含油层断层平面叠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目标单元,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
识别断点;
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产量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注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能量分析。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地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元进行地质分析。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断点包括:
通过地质对比法识别断点;和/或,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点。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包括: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和/或,
改善资料与多资料对比解释;和/或,
井震结合解释;和/或,
三维可视化建模解释。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包括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
所述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的校正公式包括公式(1);
Δh=Δt×1670÷1000 (1);
在公式(1)中,Δt为同相轴未下拉与下拉后之间的时间差,Δh为实际深度与同相轴下拉后地震解释深度差;
所述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的校正公式包括公式(2);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
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油藏动态特征反馈检验;和/或,
所述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地震静态断层平面叠合法检验。
在本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通过现场实施阁楼油挖潜措施进行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进入开发中期后老油田的高部位断层,实现主控断层位置精确定位,提高对高部位断层的识别准确度,较之前阶段认识外推,不仅可最大限度挖潜该类剩余油并取得高产,还可以带动层系井网重新调整,同时增加可动用储量规模,具有成效快、效益好等特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2中,提供了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步骤2)识别断点要素;步骤3)解释落实断层面,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步骤4)验证新构造、断层认识合理性。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1)中,针对目标单元,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识别判断断层是否存在矛盾、位置是否合理准确。
1)动态上判断是否存在矛盾
识别动态矛盾主要通过产量分析、注采分析、能量分析三个方面。
对于单井或者井组产量分析中需重点识别储采矛盾、采出差异大、单井产量异常等现象。储采矛盾通常是指单层储量的采出程度超过40%,储采比偏高,出现该情况需要分析断层位置以及油水边界线是否准确。采出差异大是指相同地质条件下,油井生产效果特别是初期或者累计产油量存在较大差异,存在有非同一断块、断层外扩等可能性。单井产量异常是指单井累计产油量高,相比于其所控制的储量采出偏高,有进一步重新认识构造、储量规模的潜力。
注采受效方面应识别注采矛盾、单井含水差异大等现象。注采矛盾一是相同地质条件下,同一个注水井组存在油井不受效,可能存在断层分割;二是油水井间存在明显断层分割,但注水受效,则表明断层应不存在。
能量方面关注单井压降差异大、以及区域能量供给不平衡等现象。单井压降差异大主要表现在相同状况下,油井压力差异大,例如动液面高低差异。区域能量供给差异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区域的能量差异大,存在低液量和高液量差异、或低含水高含水差异。
2)地震上判断断层位置是否合理
(1)地震上资料品质好,判断地震解释是否存在假象,主要有两种现象。
一是波阻连续性假象。地震资料品质好,波组连续性好、断面波清晰,能够较好的解释定位断层。但并不表明断层一定解释定位准确,需要重点关注同相轴看似连续、实则错开一个相位的连续性假象问题。
二是断层偏移过量。有些地震资料品质看似良好,实则存在断层偏移过量,存在假象误导断层解释,实际钻遇的地层可能会与预期相差较大。
(2)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判断地震解释断面波、同相轴位置是否合理。
地震资料品质差,在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断层准确解释,反过来也表明断层外推、重组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对地震断面波、同相轴的解释开展判断。
断面波不清晰时,特别是宽断面波往往容易解释成上陡下缓的“躺椅”式断层,实际情况可能是存在多条断层相临,各自地震波相互干扰,导致地震上断面波显示不清、同相轴不连续。
同相轴不清楚、终止点杂乱情况下,解释不精确主要有两种典型现象:第一种是断层解释位置位于上升盘同相轴最连续位置的终止点现象。在早期开发中,为避免断缺风险,多数断层解释位置位于上升盘同相轴终止点,但实践表明真实断层位置点往往不是同相轴终止点。第二种是同相轴标定、识别错误现象。目的层同相轴认识偏上一个相位或者下一个相位均可导致断层解释的位置不精确。
3)地质上判断断层是否合理
地质上判断断层是否合理主要通过分析构造层面、断层面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1)构造线异常扭曲,有存在断层可能性。在构造成图过程中,构造图上常常有等值线扭曲现象,部分因平滑修饰而掩盖,但因井深差异、对比差异保留了构造线扭曲的现象,若该现象与周边构造总体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则可能存在断层未被识别。
(2)断层倾角走向异常,断层要素不合理。在构造图以及其它地质作图的图件中,当断层线过于平滑或极其扭曲、同一条断层上下部位倾角差异大、断层线走向突然变化或者与断层整体规律不符合(例如多个平行式断层组合中存在一条弧形断层)等,则断层线位置要素可能不合理。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2)中,基于步骤1)中的目标单元,利用地质地震精细对比描述方法,识别断层各要素。
主要通过地质对比方法和井震结合方法,针对实钻井进行精细对比识别断点位置、深度、断距、数量等。
(1)地质对比法识别断点
在实际地层对比中,经常遇到断点是否存在、断点精确位置不能准确认定的情况。而对于高部位断层解释,准确识别实钻井断点的位置、深度、断距、数量等各个要素尤其关键。
常规方法是通过等时对比、等厚对比,旋回分级来对比地层断点,事实上,多数地层、断层对比均采取上述的对比方法,但仍然不断的发现断层认识不准确,导致识别不出潜力。
在本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比的准确程度,提出利用短距特征标记法、垂深差异法、以及岩性组合分析等,识别实钻井是否存在断点,以及准确识别断层位置、深度、断距、断缺层位、数量等。短距特征标记法是指在对比井与标准井分别在井段25-50m范围内标记辅助标志层,此标志层必须为局部等时沉积,通常为泥岩、特殊岩性体;垂深差异法是指根据上下盘邻井同地层地层垂深差异判断识别断层;岩性组合对比是指在地层对比中,应该考虑沉积厚度的影响,在整体相似性的原则下,将上下相邻的岩性地层组合起来,整体对比。
(2)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点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点是通过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标志把断点识别出来。在地震剖面上可通过断层六大基本特征识别断点:同相轴连续性差、同相轴局部扭曲或下陷、同相轴相互间呈角度接触、同相轴相互间呈强弱变化、波组特征变化、断面波。①反射波同相轴错断。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断层两侧波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反射层特征清楚且可以横向对比,这一般是中、小型断层的反映。②标准反射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这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③反射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这往往是大断层的反映。尤其拉张式构造模式,断层上升盘由于沉积地层少,甚至未接受沉积,因而在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减少、埋深变浅甚至缺失。相反,在断层下降盘由于盆地不断地大幅度的下降,往往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较厚、较全的地层,因而在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数目明显增多,反射层次齐全。这类断层在地质上形成期早,活动时间长,断距大,破碎带宽,它对地层厚度及构造的形成发育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如吴堡、真武等断层。④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两侧地层产状突变,以及由于断层的屏蔽作用,引起断面下反射波射线畸变等原因造成的。⑤特殊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重要标志,在反射层错断处,往往伴随出现断面波、绕射波等。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3)中,基于步骤1)中的目标单元,利用重新识别断层的各要素,通过波动方程等多种方法,综合解释落实构造层与断层面,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1)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
在地震资料中,多存在同相轴与实钻地层层位不匹配,同相轴下拉的假象情况。根据实际资料建立观测系统,通过波动方程模拟野外放炮,模拟地震资料及处理过程,通过去噪、反褶积、静校正等处理手段,消除绕射、多次波等干扰现象,进一步提高资料品质,然后建立偏移速度场,通过柯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得到最终的正演模拟剖面。
通过正演结果分析发现,在平面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断层越陡,中间层的厚度越大,下拉幅度越大;同一地区,断层断距越大,断层两盘速度差异越大,下拉幅度越大。任何导致断层两盘速度差异增大的因素,均会增强断层对下盘构造的影响。其校正公式如下:
Δt=161×(1/1260-1/1400)×1000=12.8(ms)
Δh=12.8×1670÷1000=21.4(m)
Δt——同相轴未下拉与下拉后之间的时间差;
Δh——实际深度与同相轴下拉后地震解释深度差。
(2)改善资料与多资料对比解释
受不同年度采集仪器、采集方法及不同时期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资料的整体面貌、信噪比和分辨率差异性大。利用不同资料的差异性,选取各自反射清晰的方面进行解释,同时相互对比,确定断层位置。
可通过叠后滤波技术滤除对地震成像不利的各类噪声,提高资料对断棱的辨识度,保留用有利于构造解释的地震反射信号。其原理是将时间域地震资料通过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设置为N点的有限长序列,则其正变换DFT为:
式中,k=0、1、2...、N-1;WN=e-j2*π/N
x(n)——离散信号,x(k)——离散信号的频谱;
n——离散信号的序列号,k——离散信号频谱的序列号,N—一离散序列的总长度。
利用傅立叶变换可以确定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及主频信息,通过对滤波前后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判定地震资料处理的好坏,找出对断层成像起到改善作用的频率段。
(3)井震结合解释
在地震构造解释中层位遵循同相轴等时闭合解释,无明显错断一般不开断层,但有实钻井证实存在“层断波不断”的现象,应结合地质认识,井震联合解释。
过实钻井轨迹是否存在断层断面波(或同相轴波组差异)协助判断。一般上述两种方法基本可解决绝大部分是否存在断层断点的判断。但也存在地震资料不清晰、地层对比难以有效确定是否有存在断点的情况,在常规手段均无法确认断点的情况下,假定不存在断层并继续进行构造解释。
(4)三维可视化建模解释确定断层形态
通过三维地质可视化构造建模确定断层在三维空间的形态。油藏地质建模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析各种可靠的原始资料,采用三维图形学的方法建立油气藏的地层框架模型和层状实体模型,为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其中构造建模由断层建模和层面建模组成。
首先断面建模是要实现断点与断面在三维模型中的形态。需要准备地震解释的层面数据和地质对比的井上断点数据。将井上断点认为是源数据,三维空间形成的断面必须经过这些断点;利用地震解释数据作为软数据约束断面的宏观形态,二者结合,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可靠断面模型。
其次层面建模是要实现地层在三维模型中的形态。以精细对比落实的井上层面深度数据作为源数据,以地震解释的层位数据作为约束宏观形态的软数据,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模拟建立出各小层构造层面在三维空间上的深度分布、走向、倾向、倾角。
最后通过断层模型和构造层面模型在三维空间的交线,确定每个层面范围,并刻画出断层在各个层位交汇位置;最终落实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骤4)中,基于步骤1)中的目标单元,对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通过动态、静态等多手段,检查新构造、断层认识合理性,并通过现场实施“阁楼油”挖潜措施进行验证。
(1)油藏动态特征反馈检验
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时候,断层解释具有多解性,后期根据已钻油井的生产动态反馈构造解释的合理性。在一段时间的开采后,含水率是否与原认识相符,累计产量是否符合地质储量。
(2)地震静态断层平面叠合法检验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解释方案最终反映在其平面的组合特征上。将同一断层不同层位的断层线进行叠合,可找出断层由深到浅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断层解释的正确性,以检验断层方案的合理性。
(3)实际钻井措施检验
结合新断层认识通过现场钻井实施“阁楼油”挖潜,以检验新断层方案是否合理。实钻是检验验证新构造、断层合理性是否合理最直接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进入开发中期后老油田的高部位断层,实现主控断层位置精确定位,提高对高部位断层的识别准确度,较之前阶段认识外推,不仅可最大限度挖潜该类剩余油并取得高产,还可以带动层系井网重新调整,同时增加可动用储量规模,具有成效快、效益好等特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3中,提供了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目标单元,从动态和静态出发,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Y油田是九十年代发现开发,探明储量599万吨,含油层系多、含油段长,构造较单一。2018年对已进入开发后期的Y油田开展动态分析、地震、地质复查对比,发现断层高部位附近存在多个异常现象。一是高部位个别井产量较高,存在储采异常;二是临近断层井断点距主要含油目标层系垂向距离大,井上断点与下部主力含油层系E1f1 3垂向距离超过100m;三是地震波存在连续性假象,Y29-1井E1f1 3层系同相轴解释存在回倾下拉、断层解释切强轴等现象(图2)。
步骤2),基于步骤1)中的目标单元,准确识别高部位实钻井断点的位置、深度、断距、数量。针对Y油田断层高部位附近发现的异常现象,通过地震地质对比识别法,主要包括:一是利用短距特征标记法开展高部位全井地层精细对比、断点复查重新划分以及老井轨迹复查,重点落实井断点准确深度、数量,统一小层等时线纠正砂体对比错位;二是通过地震结合地质分层分析识别出Y29-1井E1f1 3层位地震同相轴扭曲现象并非断层影响而是下拉假象。
步骤3)中,以步骤2)重新识别断层的各要素为基础,通过波动方程等多种方法,综合解释落实构造层与断层面,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一是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确定Y29-1井E1f1 3层位向高部位解释与同相轴存在交角,从低部位向高部位应同角度延伸,非向下过同相轴中间部位,解决假象问题(图3)。二是开展新老资料对比,充分对比不同资料解释差异,充分井震结合相互匹配解释;三是通过三维建模法确定断层模型和构造模型,分别确定其在三维空间上位置,通过交会组合,落实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重新解释后,该块主控断层外推,其中主力层系E1f1 3断层平均外推50m。以Y29-1井区主控断层与原解释断层位置外推100m(图3)。
步骤4)中,以步骤3)根据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通过验证新构造、断层认识合理性,从而实施“阁楼油”挖潜。
一是动态上已钻油井的生产动态与新构造解释储采匹配。二是利用断层平面叠合法,从上下各含油层系断层线平面上叠合看,断层解释上下平顺、继承性良好,解释合理(图4),在图4中,曲线a为E1f2 3,曲线b为E1f1 1,曲线c为E1f1 2,曲线d为E1f1 3,曲线e为E1f1 4,曲线f为E1f1 5。
以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为基础,在Y油田东部高部位实施Y56井取得成功,验证了E1f1高部位断层外推的认识。随即开展局部调整方案研究,2019年至2021年累计实施高部位扩边井13口井,均钻探成功,平均单井钻遇油层5.7层22.6m;水淹层6层28.5m。投产后,产能均较高,初期平均日产油4.9t/d,累计新增动用地质储量64.7×104t,新井累增油1.4×104t,预计提高采收率3%。
本申请中的“新构造”是指重新确定后的构造。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术语“上述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上述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可能的实施例”或“可能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目标单元,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
识别断点;
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高部位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动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产量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注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能量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静态方面判断所述目标单元的断层是否准确包括:
对所述目标单进行地震分析;和/或,
对所述目标单元进行地质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断点包括:
通过地质对比法识别断点;和/或,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断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释落实断层面并重新确定构造高部位断层的形态包括: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矫正同相轴解释;和/或,
改善资料与多资料对比解释;和/或,
井震结合解释;和/或,
三维可视化建模解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
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和/或,
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和/或,
通过现场实施阁楼油挖潜措施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所述从第二动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油藏动态特征反馈检验;和/或,
所述验证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所述从第二静态方面检查新构造、断层识别合理性包括地震静态断层平面叠合法检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95207.4A CN115932957A (zh) | 2022-11-09 | 2022-11-09 |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95207.4A CN115932957A (zh) | 2022-11-09 | 2022-11-09 |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32957A true CN115932957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669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95207.4A Pending CN115932957A (zh) | 2022-11-09 | 2022-11-09 |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32957A (zh) |
-
2022
- 2022-11-09 CN CN202211395207.4A patent/CN11593295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4535B (zh) | 一种识别薄储层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方法 | |
RU2488146C2 (ru) |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е напряжений на изучаемой площади | |
CN110424955B (zh) | 一种复杂断块内部挖潜方法 | |
Skirius et al. | 3-D seismic attributes applied to carbonates | |
CN109655896B (zh) | 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刻画的方法及系统 | |
US5311484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troleum and gas exploration | |
CN105759312A (zh) | 一种储层特征法井震标定方法 | |
CN104965225A (zh) | 一种基于子波旁瓣信息的油藏识别方法 | |
Neuhaus et al. | Quantitative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ligocene Miocene carbonate buildup: Malampaya field, Philippines | |
Ruijtenberg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data improve reservoir mapping | |
Chen et al. | Curvature attributes with the 3D seismic Kalman filter for fault opening description—An application to a shale oil reservoir in the Jimsar sag, Junggar Basin, Xinjiang | |
CN116027419B (zh) | 利用地震波形特征识别与判定含气砂岩储层的方法 | |
West | Extensional reactivation of thrust faults accompanied by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southwestern Wyoming and north-central Utah | |
CN115932957A (zh) | 一种油藏挖潜阁楼油的断层识别方法 | |
Hart et al. | Seismic Stratigraphy,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Reservoir Character of a Pleistocene Shelf-Margin Delta Complex, Eugene Island Block 330 Field, Offshore Louisiana1 | |
Scibiorski et al. | Recent discoveries in the Pyrenees Member, Exmouth Sub-basin: a new oil play fairway | |
RU2148166C1 (ru)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е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 |
CN103323875A (zh) | 一种振幅归一化处理方法 | |
Alao et al. | Classification of reservoir sand-facies distribution using multiattribute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transform in “Bigola” field, Niger Delta, Nigeria | |
CN112213465B (zh) | 一种基于电成像测井恢复古熔岩流方位及火山机构原始形态的方法 | |
CN115685375A (zh) | 一种潜山界面识别方法 | |
CN117805898A (zh) | 一种确定深层煤岩气有利区域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
Kurniawan et al. | Pre-Stack Inversion to Seismic Rock Type Predictability (SRT) Case Study: Gabus Zone 3B in Belanak Field | |
Hassan et al. |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gainst Nature: 3D 4C OBC Seismic In a 40-Years Producing Field Unleashed Reservoir Potential | |
CN118151219A (zh) | 一种基于杂乱无序算法的三维火山通道刻画识别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