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9292A -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9292A
CN115929292A CN202310143472.1A CN202310143472A CN115929292A CN 115929292 A CN115929292 A CN 115929292A CN 202310143472 A CN202310143472 A CN 202310143472A CN 115929292 A CN115929292 A CN 115929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ging
imaging
stratum
technolog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434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owell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owell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owell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owell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434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9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9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9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井技术领域,揭露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对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结合地层特性、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基于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成像测井技术构建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测井应用方向,利用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本发明提升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的能力。

Description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具有各向异性的地层,常规测井因信噪比低、分辨率低以及解释方法模型的多解性等缺陷,对其难以实现精准识别,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是集中在高精度测井仪器开发和解释模型优化方面,如不断设计和优化高分辨率的测井仪器,以实现测井高分辨率,而很少提及利用成像测井的分辨率高、连续成像等优点对常规测井方法进行优化。因此,由于融合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的能力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融合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的能力,从而提升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的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包括:
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图像;
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量数据;
基于所述地层图像与所述测量数据,识别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包括:
从所述地层特性中获取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应的成像测井数据与常规测井数据;
查询所述成像测井数据与所述常规测井数据之间的不同数据与相同数据;
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
组合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得到所述测井应用方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包括:
在所述不同数据中查询所述常规测井技术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之间的互补数据与高效数据;
利用所述互补数据、所述高效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成像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成像数据,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曲线图;
利用所述测井曲线图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常规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常规数据,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电阻率:
其中,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水平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垂直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某一岩性的岩层的电阻率,表示与不同的某一岩层的电阻率,表示所对应的岩层的体积;
构建所述测井电阻率的电阻率曲线;
利用所述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包括:
构建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的成像模型曲线与常规模型曲线;
组合所述成像模型曲线与所述常规模型曲线,得到组合曲线;
将所述组合曲线作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地层测井模块,用于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方向确定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通过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以用于采集测量得到的地层数据,方便后续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地层信息的推测与计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以用于根据常规测井技术与成像测井技术的优势与不同地层之间的匹配项,确定不同地层所适合的测井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以用于基于基础的测量数据来计算不可测量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以用于将两个结果作对比分析,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融合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的能力,从而提升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的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提供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其中一个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提供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另外一个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所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端、终端等能够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的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换言之,所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终端设备或服务端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软件可以是区块链平台。所述服务端包括但不限于:单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云端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集群等。所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中描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包括:
S1、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待测井地层是指包含多种岩性的地下环境,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岩性多种多样,包括泥岩、砂岩、碳酸盐岩以及膏岩等,而每个岩性的地层随着地层的深度不同而表现不同,且组成复杂,例如砂岩又包括细粉砂岩、含泥粉砂岩、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粉质粉砂岩等等;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是指是根据钻孔中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对井壁和井周围物体进行物理参数成像的方法,成像测井应包括井壁成像、井边成像和井间成像,井壁成像测井在技术上最成熟,包括井壁声波成像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井边成像主要是电阻率成像,所用的方法为方位侧向测井和阵列感应测井,井间成像包括声波、电磁波和电阻率成像;所述常规测井技术主要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探井测井、评价井测井、开发井测井工程中都要测量的测井方法,即所谓"九条"曲线系列一一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三岩性曲线,浅、中、深三电阻率曲线,声波、中子、密度三孔隙度曲线,在地层复杂的情况下再加上地层倾角、自然伽马能谱二项构成所谓的"十一条曲线"。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以用于采集测量得到的地层数据,方便后续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地层信息的推测与计算。其中,所述地层特性是指测井时地层所向测井仪器所反应的特征,包括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以及自然伽马等等,例如在成像测井图像中粉砂岩层常呈“亮黄色”,而泥岩由于电阻率低,在成像测井中图像一般为暗色。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所述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包括:
S201、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图像;
S202、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量数据;
S203、基于所述地层图像与所述测量数据,识别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S2、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以用于根据常规测井技术与成像测井技术的优势与不同地层之间的匹配项,确定不同地层所适合的测井技术。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包括:从所述地层特性中获取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应的成像测井数据与常规测井数据;查询所述成像测井数据与所述常规测井数据之间的不同数据与相同数据;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组合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得到所述测井应用方向。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数据的常规测井方向的过程为:在得到所述相同数据时,表示常规测井技术与成像测井技术在此数据的测量上表现一致,则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经济实惠的常规测井技术对此数据进行测量,在得到所述不同数据时,需要根据常规测井的效果与成像测井的效果来确定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测井,例如常规电阻率曲线的纵向分辨率较差,难以识别薄互层中的粉砂质条带等岩性变化,利用成像测井拟合的高分辨率电阻率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岩性的变化,则选择成像测井技术来进行电阻率的测量计算。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所述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包括:
S301、在所述不同数据中查询所述常规测井技术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之间的互补数据与高效数据;
S302、利用所述互补数据、所述高效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
其中,所述互补数据是指所述常规测井技术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之间优势互补的数据,所述高效数据是指对于同一测量内容,有成像测量结果和常规测量结果时,若成像测量结果和常规测量结果中某一测量结果更准确高效,则采用其对应的测井技术。
S3、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以用于基于基础的测量数据来计算不可测量的数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包括: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成像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成像数据,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曲线图;利用所述测井曲线图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示例性地,在所述测井曲线图为成像测井电阻率曲线图时,可分别统计不同纵向分辨率内满足含油电阻率下限值的曲线采样数,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地层的测井参数砂地比:砂地比,其中表示不同纵向分辨率内满足含油电阻率下限值的曲线采样数,代表地层厚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包括: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常规数据;根据所述基础常规数据,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电阻率:
其中,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水平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垂直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某一岩性的岩层的电阻率,表示与不同的某一岩层的电阻率,表示所对应的岩层的体积;
构建所述测井电阻率的电阻率曲线;利用所述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利用所述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的原理与上述利用所述测井曲线图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做进一步地赘述。
S4、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以用于将两个结果作对比分析,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包括:构建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的成像模型曲线与常规模型曲线;组合所述成像模型曲线与所述常规模型曲线,得到组合曲线;将所述组合曲线作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示例性地,所述组合所述成像模型曲线与所述常规模型曲线,得到组合曲线的过程为将所述成像模型曲线与所述常规模型曲线组合在同一曲线图中。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首先通过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以用于采集测量得到的地层数据,方便后续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地层信息的推测与计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以用于根据常规测井技术与成像测井技术的优势与不同地层之间的匹配项,确定不同地层所适合的测井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以用于基于基础的测量数据来计算不可测量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以用于将两个结果作对比分析,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可以提高融合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的能力,从而提升实现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之间的缺陷互补的能力。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功能模块图。
本发明所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40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根据实现的功能,所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可以包括地层测井模块401、方向确定模块402、模型构建模块403以及结果确定模块404。本发明所述模块也可以称之为单元,是指一种能够被电子设备处理器所执行,并且能够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其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各模块/单元的功能如下:
所述地层测井模块401,用于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所述方向确定模块402,用于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403,用于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所述结果确定模块404,用于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详细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400中的所述各模块在使用时采用与上述的图1至图3中所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一样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现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通信总线52以及通信接口53,还可以包括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如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集成电路组成,例如可以由单个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处理芯片、图形处理器及各种控制芯片的组合等。所述处理器50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ControlUnit),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件,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内的程序或者模块(例如执行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程序等),以及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所述存储器5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移动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所述存储器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设备的移动硬盘。所述存储器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移动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数据库配置化连接程序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通信总线5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所述总线被设置为实现所述存储器51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50等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53用于上述电子设备5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网络接口和用户接口。可选地,所述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通常用于在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用户接口可以是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地,所述用户接口还可以是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的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电子设备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图5仅示出了具有部件的电子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所述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例如,尽管未示出,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优选地,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装置实现充电管理、放电管理、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装置、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种传感器、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了解,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之用,在专利发明范围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存储器51存储的数据库配置化连接程序是多个计算机程序的组合,在所述处理器50中运行时,可以实现:
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50对上述计算机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考图1对应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的,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所执行时,可以实现:
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包括:
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图像;
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量数据;
基于所述地层图像与所述测量数据,识别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包括:
从所述地层特性中获取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应的成像测井数据与常规测井数据;
查询所述成像测井数据与所述常规测井数据之间的不同数据与相同数据;
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
组合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得到所述测井应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不同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的成像测井方向,包括:
在所述不同数据中查询所述常规测井技术与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之间的互补数据与高效数据;
利用所述互补数据、所述高效数据与所述相同数据,确定所述常规测井方向与所述成像测井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成像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成像数据,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曲线图;
利用所述测井曲线图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采集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基础常规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常规数据,利用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测井电阻率:
其中,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水平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所述测井电阻率中的垂直方向的电阻率,表示某一岩性的岩层的电阻率,表示与不同的某一岩层的电阻率,表示所对应的岩层的体积;
构建所述测井电阻率的电阻率曲线;
利用所述电阻率曲线计算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包括:
构建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的成像模型曲线与常规模型曲线;
组合所述成像模型曲线与所述常规模型曲线,得到组合曲线;
将所述组合曲线作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8.一种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地层测井模块,用于获取待测井地层、成像测井技术与常规测井技术,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对所述待测井地层进行地层初步测井,得到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特性;
方向确定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地层特性、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确定所述成像测井技术与所述常规测井技术的测井应用方向;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成像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成像分析模型,基于所述测井应用方向,利用所述常规测井技术构建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常规分析模型;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融合所述成像分析模型与所述常规分析模型,确定所述待测井地层的地层测井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
CN202310143472.1A 2023-02-21 2023-02-21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5929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3472.1A CN115929292A (zh) 2023-02-21 2023-02-21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3472.1A CN115929292A (zh) 2023-02-21 2023-02-21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9292A true CN115929292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9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43472.1A Pending CN115929292A (zh) 2023-02-21 2023-02-21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92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9529A (zh) * 2024-01-30 2024-03-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多维信号分析神经网络的测井数据解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9529A (zh) * 2024-01-30 2024-03-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多维信号分析神经网络的测井数据解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188B (zh) 电磁感应和诱导极化效应的量化分解方法
Liu et al.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g identification of lacustrine shale lithofacies: A case study of the first member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CN115929292A (zh) 基于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融合的测井方法、装置及设备
Pradhan et al. Structural controls on bedrock weathering in crystalline basement terrane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Pilz et al. Data-driven and machine learning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reference stations in Europe
Feng et al. Predicting reservoir wettability via well logs
CN113537702A (zh) 地质甜点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Miotti et al. A new petrophysical joint inversion workflow: Advancing on reservoir’s characterization challenges
Christensen et al. Seismically drive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an innovative integrated approach: Syd Arne Field
Fang et al. Study on discriminant method of rock type for porous carbonate reservoirs based on Bayesian theory
CN101082677A (zh) 基于嵌入式Linux的矿井巷道超前探测仪软件体系结构的装置
Elsayed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lay Distribution and Mineralogy on NMR T 2 and Internal Gradient: Insights From Well-Controlled Physical Samples
CN107991705B (zh) 基于二维统计特征的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和装置
Koch et al. Does fluvial channel-belt clustering predict net sand to gross rock volume? Architectural metrics and point-pattern analysis of a digital outcrop model
CN115758792A (zh) 一种基于数字数值一体化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及装置
You et al. Automatic facies classification from acoustic image logs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Kundu et al. Building variable saturation height functions with an improved rock typing scheme
CN113153259A (zh) 碳酸盐岩矿物组分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Venteri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glacial sediments using public water-well data records: an integration of interpretive and geostatistical approaches
CN112253101A (zh) 油气资源勘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06866B (zh) 一种预测页岩地层压力趋势的方法及系统
Asgari Nezha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urce quality based on petrophysical logs and seismic data—a case study from Western Australia
Elkhamry et al. Sand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and Fault Identification Utilizing Ultra-Deep Resistivity 3D Inversion in Complex Clastic Reservoirs
Xu et al.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of drill cores and automatic RQD analytic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Ro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esolution on scale-dependent clustering in fracture spacing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