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6329A - 耳内式(ite)线圈对准 - Google Patents

耳内式(ite)线圈对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6329A
CN115916329A CN202180043123.1A CN202180043123A CN115916329A CN 115916329 A CN115916329 A CN 115916329A CN 202180043123 A CN202180043123 A CN 202180043123A CN 115916329 A CN115916329 A CN 115916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te
ear canal
ear
recip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3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P·弗里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chlear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chlea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chlear Ltd filed Critical Cochlear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6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6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middle or inner ear
    • A61N1/36038Cochlear stimulation
    • A61N1/36039Cochlear stimulation fitting proced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middle or inner ear
    • A61N1/36038Cochlear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211Mea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timulators
    • A61N1/37217Mea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tim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munication link, e.g. acoustic or tactile
    • A61N1/37223Circuits for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 A61N1/37229Shape or location of the implanted or external antenn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211Mean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timulators
    • A61N1/37235Aspects of the external programmer
    • A61N1/37247User interfaces, e.g. input or presentation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41Medic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出了用于确定耳内式(ITE)线圈的最佳或选择放置的技术,所述耳内式线圈被构造成可移除地定位在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耳道内,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的可植入线圈。ITE线圈的最佳放置用于制造/生产被构造成可佩戴在接受者的耳道内的ITE部件。ITE部件构造有使得当ITE部件适当地插入到耳道中时ITE线圈将位于耳道内的最佳放置的布置。在最佳放置处,ITE线圈被构造成与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的可植入线圈高效地通信。

Description

耳内式(ITE)线圈对准
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使耳内式(ITE)线圈与可植入医疗装置的可植入线圈对准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医疗设备已为接受者提供了广泛的治疗益处。医疗装置可以包括内部或可植入部件/装置、外部或可穿戴部件/装置,或其组合(例如,具有与可植入部件通信的外部部件的装置)。医疗装置,例如传统助听器、部分或完全可植入听力假体(例如,骨传导装置、机械刺激器、耳蜗植入物等)、起搏器、除颤器、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和其它医疗装置,多年来在执行救生和/或生活方式改善功能和/或接受者监测方面一直是成功的。
多年来,医疗装置的类型以及由其执行的功能范围有所增加。例如,有时称为“可植入医疗装置”的许多医疗装置现在通常包括永久或临时植入接受者中的一个或多个器械、设备、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或其它功能性机械或电部件。这些功能性装置通常用以诊断、预防、监测、治疗或管理疾病/损伤或其症状,或研究、替换或修改解剖结构或生理过程。这些功能性装置中的许多功能性装置利用从外部装置接收的电力和/或数据,所述外部装置是可植入部件的部分或与可植入部件结合操作。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获得指示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的遥测数据;以及至少基于所述遥测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最佳放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与可植入线圈一起使用的耳内式(ITE)部件,所述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所述ITE部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被布置成插入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以及附接到所述主体的ITE线圈,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这样的形状,所述形状使得当所述主体适当地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和所述可植入线圈具有基于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内获得的遥测数据确定的预定相对定位。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将测试线圈组件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执行对所述耳道的射频扫描以生成遥测数据,所述遥测数据表征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多个不同相对定位处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以及至少基于所述遥测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位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听觉假体系统。所述听觉假体系统包括:可植入部件,所述可植入部件包括被构造成邻近所述听觉假体系统的接受者的耳道植入的主体、可植入线圈和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的刺激装置;以及耳内式(ITE)部件,所述耳内式部件包括:ITE线圈,所述ITE线圈被构造成电感耦合到所述可植入线圈;以及被布置成插入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耳模,其中所述耳模具有这样的布置,所述布置使得当所述耳模适当地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和所述可植入线圈具有基于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内获得的遥测数据和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相关联的解剖数据确定的预定相对定位。
附图说明
在本文中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A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耳蜗植入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图1A的耳蜗植入物的功能框图;
图1C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图1A的耳蜗植入系统的耳内式(ITE)部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示出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与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一起使用的示例耳扫描系统的前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示例耳扫描系统的后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示出被构造成执行射频(RF)扫描的示例耳扫描系统的前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示出渲染耳模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ITE部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另一ITE部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计算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示出示例方法的高级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示出另一示例方法的高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提出了用于确定耳内式(ITE)线圈的最佳或选择放置的技术,所述耳内式线圈被构造成可移除地定位在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耳道内,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的可植入线圈。ITE线圈的最佳放置用于制造/生产被构造成可佩戴在接受者的耳道内的ITE部件。ITE部件采用这样的布置构造,所述布置使得当ITE部件“适当地插入”到耳道中时,ITE线圈将位于耳道内的最佳放置。在最佳放置处,ITE线圈被构造成与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的可植入线圈高效地通信。
如本文所用,“适当地插入”是指ITE部件在耳道105中的优选/预期放置,使得ITE部件将保持该放置(例如,鉴于影响保持、舒适度、通风、阻塞管理、装饰品等的解剖特性,ITE部件适当地装配到耳道中)。换句话说,在正常/日常操作期间,适当地插入是ITE部件的预期或最终位置。
如本文所使用,ITE线圈的“最佳”放置是这样的放置(位置),其提供ITE线圈与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的可植入线圈之间的选择的电感耦合(所选互感)(例如,大于最小阈值水平的电感耦合)。另外,ITE线圈的“最佳”放置是考虑耳道的解剖特征,包括影响保持、舒适度或其它接受者特定考虑因素的解剖特征的放置。另外,ITE线圈的“放置”或“位置”可包括ITE线圈在耳道中的外侧/内侧定位、上/下定位或前/后定位(例如,相对于矢状面、冠状面和或横向面的定位),以及ITE线圈的取向(例如,线圈相对于矢状面、冠状面和或横向面的角位置)。
仅仅为了易于描述,主要参考一种耳蜗植入系统来描述本文提出的技术。然而,应了解,本文提出的技术还可与多种其它可植入医疗装置系统一起使用。例如,本文提出的技术可与其它听觉假体系统一起使用,所述其它听觉假体系统包括中耳听觉假体系统(中耳植入系统)、骨传导装置系统、直接声学刺激器系统、电-声假体系统、听觉脑刺激器系统等。本文提出的技术还可与包含或包括耳鸣治疗装置、前庭装置(例如,前庭植入物)、视觉装置(即,仿生眼)、传感器、起搏器、药物递送系统、除颤器、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导管、癫痫发作装置(例如,用于监测和/或治疗癫痫事件的装置)、睡眠呼吸暂停装置、电穿孔装置等的系统一起使用。
图1A是示例耳蜗植入系统100的示意图,可利用其实施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在图1A中,耳蜗植入系统100被展示为植入接受者101中。图1B是图1A的耳蜗植入系统100的功能框图,图1C是图1A的耳蜗植入系统的耳内式(ITE)部件的局部横截面图。为了便于描述,将一起大致描述图1A-1C。应了解,耳蜗植入系统100可包括为了易于图示而已从图1A-1C省略的其它部件。
耳蜗植入系统100包括外部部件102和内部/可植入部件104,所述内部/可植入部件有时称为耳蜗植入物104。在图1A-1C的示例中,外部部件102包括耳后(BTE)声音处理单元106和单独的耳内式(ITE)单元108。BTE声音处理单元106被构造成附接到接受者的耳廓103且佩戴在耳廓附近,而ITE单元108被构造成佩戴在接受者的耳道105中。耳廓103、耳道105和耳鼓大体上形成接受者的外耳107。接受者的听力解剖结构还包括中耳109(包括中耳腔111和听骨链113)和耳蜗147。
BTE声音处理单元106包括用于接收输入信号,例如声音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输入元件/装置113。在本示例中,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113包括被构造成捕获/接收输入信号的声音输入装置114(例如,麦克风,电传线圈等),一个或多个辅助输入装置115(例如,音频端口,例如直接音频输入(DAI),数据端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电缆端口等),和短程无线接口116(例如,蓝牙或BLE接口),他们位于声音处理单元106的壳体117中、壳体上或壳体附近。
例如,声音处理单元106可包括例如至少一个电池118、射频(RF)接口电路(收发器)119和处理模块120。处理模块1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和至少一个存储装置(存储器)122。存储器122包括声音处理逻辑123。当声音处理逻辑123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21执行时,声音处理逻辑使至少一个处理器121执行声音处理操作(例如,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刺激控制信号)。
存储器122可包括任何合适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NV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高速缓存存储器、持久存储装置(例如,半导体存储装置、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等),或能够存储程序指令或数字信息的任何其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模块120可以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PCB)上实施。
应了解,图1B中的处理模块120的布置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本文提出的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处理布置来实现。例如,处理模块1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一个或多个uC内核等)、固件、软件、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的数字逻辑门中的任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等来实现。
返回图1A-1C的示例实施方案,外部部件102还包括ITE部件108,所述ITE部件被构造成可移除地插入耳道105中。也就是说,当使用时,ITE部件108插入到接受者的耳道105中。当不使用时(例如,当接受者101正在睡觉时),从耳道105移除ITE部件108。
ITE部件108在图1C中更详细地示出,其包括被布置成插入耳道中的主体124。如下文进一步描述,主体124成形为符合耳道105的解剖形状。同样如下所述,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主体124包括制造的耳模。为了便于参考,图1A-1C将参考耳模124的使用进行描述。
耳内式(ITE)线圈126设置在主体124中,设置在主体上,部分设置在主体中,部分设置在主体上(例如,附接到主体)。如图1C中所示,耳模124包括ITE线圈126所位于的插口(切口)128和延伸穿过耳模124的细长长度的通风口130。ITE线圈126经由耳模124内的电缆/线132和电路系统(例如,布线)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106,即RF收发器119。应当理解,通风口130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可以形成没有通风口的耳模。还应了解,根据本文中提出的实施方案的ITE部件可包括图1C中所示的之外的其它部件。例如,ITE部件还可包括例如声接收器或其它声出口、麦克风或其它声音输入装置、处理模块或通常集成在BTE声音处理单元和/或离耳(OTE)声音处理单元中的其它部件。例如,在替代实施方案中,BTE声音处理单元106和ITE部件108可以集成到单个部件中,所述单个部件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接受者的耳道中。
可植入部件(耳蜗植入物)104包括植入主体(主模块)134、引线区136和耳蜗内刺激组件138,所述植入主体、引线区和耳蜗内刺激组件全部被构造成植入接受者的皮肤/组织(组织)下方。植入主体134通常包括气密密封的壳体140,其中设置了RF接口电路系统142和刺激器单元144。植入主体134还包括内部/可植入线圈146,所述内部/可植入线圈一般在壳体134外部,但经由气密馈通(图1B中未展示)连接到RF接口电路系统142。
如图1A中所示,植入主体134被构造成充分/完全植入形成于接受者101的乳突骨137中的腔135内。腔135邻近于接受者的耳道105形成,使得如图1A中所示,植入主体134邻近耳道105的上表面/壁。一旦植入,植入主体134,因此可植入线圈126就由组织139(例如,形成耳道105的上壁的组织)与耳道分离。
如所指出,在图1A的示例中,植入主体134和可植入线圈126示出为邻近耳道的上壁。应当理解,植入主体134和可植入线圈126的该特定定位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植入主体134和/或可植入线圈126可以植入在接受者内的不同定位处。例如,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植入主体134和/或可植入线圈126可以定位在中耳腔111中(例如,邻近由耳鼓形成的耳道105的远端)。
返回图1A-1C的示例中,刺激组件138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植入接受者的耳蜗147中。刺激组件138包括多个纵向隔开的耳蜗内电刺激触点(电极)148,所述耳蜗内电刺激触点共同形成用于向接受者的听觉系统递送电刺激信号(电流信号)的触点或电极阵列150。刺激组件138延伸穿过接受者的耳蜗147中的开口(例如耳蜗造口术、圆窗等),并且具有经由引线区136和气密馈通(图1B中未展示)连接到刺激器单元144的近侧端部。引线区136包括将电极148电耦合到刺激器单元144的多个导体(导线)。
如所指出,耳蜗植入系统100包括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线圈126、146通常是各自包括多匝导线(例如,单股或多股铂导线或金导线)的线状天线线圈。当线圈126和146彼此操作对准时,线圈以形成线圈之间的经皮紧密耦合式无线链路电感耦合在一起。紧密耦合式无线链路可用于例如通过组织139传输电力和/或数据。在图1A-1B的示例中,紧密耦合式无线链路是射频(RF)链路。然而,诸如红外(IR)、电磁、电容和感应传输的各种其他类型的能量传输可用以将电力和/或数据从外部部件传输到可植入部件,并且由此,图1A-1C仅示出一个示例布置。
如上文所述,声音处理单元106包括处理模块120。处理模块120被配置成将输入的声音信号(例如,由麦克风114捕获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用于刺激接受者的第一只耳朵的刺激控制信号(即处理模块120被配置成对在声音处理单元106处接收的声音信号执行声音处理)。换句话说,处理模块120(例如,实施固件、软件等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被配置成将所接收的声音信号转换成表示电刺激的刺激控制信号,以递送到接受者。被处理并转换成刺激控制信号的声音信号可以是经由声音输入装置114接收的音频信号、经由辅助输入装置115接收的信号,经由短程无线接口116接收的信号等。
在图1B的实施方案中,刺激控制信号被提供给RF接口电路119,所述RF接口电路经由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将刺激控制信号经皮传输(例如以编码方式)到可植入部件104。也就是说,刺激控制信号经由可植入线圈146在RF接口电路系统142(在植入主体134中)处被接收到,并且被提供给刺激器单元144。刺激器单元144被配置成利用刺激控制信号来产生电刺激信号(例如电流信号)以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刺激触点1486递送到接受者耳蜗147。以该方式,耳蜗植入系统100以使接受者感知在声音处理单元106处接收的声音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分量的方式电刺激接受者的听神经细胞,绕过通常将声振动转换为神经活动的缺失或有缺陷的毛细胞。
如上所述,当耳蜗植入系统100在操作中时,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应彼此操作对准,以使得电力和数据在ITE部件108与可植入部件104之间能够经皮传输。更具体地,在操作中,RF接口电路119被配置成利用电流(经由电缆132)驱动ITE线圈126,电流使ITE线圈126产生/发射大体上在图1C中由磁通线152表示的磁场(例如,发射的磁场可以可视化为从ITE线圈126的中心发出的磁通线)。当发射的磁场穿过可植入线圈时,在可植入线圈146中感应电流,电流继而可用作用于刺激接受者和/或用于电力(例如,用于工作电力、以为可植入电池充电等)的数据。
可植入线圈146中感应的电流的量与在给定时间由可植入线圈146的区域包围的总磁通量有关(即,链接绕组的总磁通量与通过绕组的电流成比例)。由可植入线圈146的区域包围的总磁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定位(接近度)和取向方面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的相对定位。即,一般来说,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在物理上彼此越紧密,并且ITE线圈126与可植入线圈146彼此越平行,由可植入线圈146的区域包围的总磁通将增加。因此,为了有效地经皮传输电力和/或数据,通常期望将ITE部件108定位在耳道105中,使得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具有特定的相对定位(例如,相对于彼此的特定物理接近度和取向)。更一般地讲,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应已经选择彼此电感耦合(互感),例如大于最小阈值水平的电感耦合强度。
应了解,ITE部件108将仅在特定时间段(例如,在白天)内留在耳道105中,并且当不使用时(例如,当接受者正在睡觉时)将被移除。因此,接受者或其它用户将每天必须将ITE部件108一次或多次插入到耳道105中。如上所述,尤其以可重复方式(例如,每次插入ITE部件108时)获得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的特定相对定位对于耳蜗植入系统100的高效操作是重要的,但在常规布置中也是困难的。
因此,本文提出了用于识别ITE线圈126在耳道105中的最佳放置且确保ITE线圈126可以插入到耳道105中使得ITE线圈相对于可植入线圈146重复/一致地适当定位的技术。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文提出的技术使得能够制造被构造为使ITE线圈126可移除地定位在其中的耳模,例如耳模124。制造耳模124使得当耳模124插入到耳道105中时,ITE线圈126和可植入线圈146将具有特定/所选(例如,最佳)的相对定位。如下文进一步描述,基于射频(RF)测量值和耳蜗植入系统100的接受者的解剖结构确定ITE线圈126在耳道105内的最佳放置。
图2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示出示例方法260的流程图。为便于描述,将参考植入在接受者101中的图1A-1C的耳蜗植入系统100描述示例方法260。
方法260开始于262,其中计算装置获得与接受者101的外耳107(例如,至少耳道105)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根据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可以多种不同方式中的任一种获得和/或生成与接受者101的外耳107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所述解剖数据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接受者解剖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执行对空耳道105的三维(3D)成像扫描以获得接受者解剖数据。在此类示例中,3D耳扫描系统用于记录例如耳廓103和耳道105的形状。图3A和3B大体上说明被配置成执行对外耳107的3D成像扫描的示例耳扫描系统370。图3A仅是耳扫描系统370的透视图,而图3B是用于扫描接受者101的外耳107的耳扫描系统370的透视图。
如图3A和3B中所示,扫描系统370包括扫描仪主体371和探针372。扫描仪主体371尤其包括被配置成捕获外耳107的图像的摄像头374。探针372从扫描仪主体371延伸,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到耳道105中。探针37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例如,激光器、摄像头或其它成像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光学元件被构造成捕获耳道105(例如,当探针372插入耳道中时)和耳廓103的3D图像。可以分析3D图像以生成耳道105和耳廓103的3D解剖数据(例如,3D点云)。3D解剖数据可用于例如生成外耳107的3D表示,其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外耳的3D虚拟模型。由3D解剖数据生成的外耳107的两个示例3D表示(例如,两个虚拟模型)在图3B中显示为3D表示373。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3D图像扫描可以在将可植入部件104植入接受者101中之后执行。在其它实施方案中,3D耳扫描也可以或替代地在术前执行,并且可以分析3D解剖数据以确定图1A-1C中所示的耳蜗植入系统布置(或另一植入物布置)对于接受者101将是可行的(例如,从耳道尺寸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
应当理解,使用3D图像扫描来获得与外耳107相关联的解剖数据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可以以其它方式获得接受者解剖数据。例如,还可以或替代地,经由医疗成像,例如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回波描记、核医学成像,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获得接受者解剖数据。在某些示例中,不同技术(例如,3D图像扫描和CT扫描)的组合可用于获得与接受者的外耳107相关联的解剖数据。
返回图2的示例,在264处,计算装置获得与ITE线圈126在耳道105中的不同潜在“放置”或“位置”相关联的射频(RF)数据,在本文中有时称为遥测数据。如上文所提及,对于ITE线圈126,“放置”或“位置”包括ITE线圈126在耳道105内的定位(例如,ITE线圈在耳道中的外侧/内侧定位、上/下定位或前/后定位)和ITE线圈126的取向(例如,线圈相对于矢状面、冠状面和或横向面的角位置)。
通过相对于可植入线圈146执行入耳RF扫描来获得与ITE线圈126的不同潜在放置相关联的RF数据。如本文所使用,通过将测试RF线圈组件(测试线圈组件)插入耳道105中并测量RF数据(捕获RF测量值)来执行RF扫描,所述RF数据指示在测试线圈组件和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不同相对位置处在测试线圈组件和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例如,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之间的不同取向和物理接近度)。例如,测试线圈组件可以移动到耳道105内的不同放置(定位和取向),并且可以确定/测量在每个不同放置处在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即,听觉专家、医疗保健专家或其它用户将测试线圈组件475插入到耳道105中,并且系统开始捕获RF数据,所述RF数据指示在不同潜在放置处在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RF扫描可以在存在或不存在听觉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在刺激接受者或不刺激接受者时)。
如所提及,插入到耳道105中以执行RF扫描的线圈被称为测试线圈组件475。应了解,此命名法仅为了便于参考,且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与ITE线圈126相同(例如,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与ITE线圈126相同、可以是相同线圈、相同类型的线圈、可互换线圈等)。
在图4所示的一个示例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以附接到图3A和3B的耳扫描系统370的探针372的远端。在此类示例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在结构上和/或功能上可与ITE线圈126相同,所述ITE线圈将由接受者佩戴且可(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连接到声音处理单元106(或等同单元),所述声音处理单元(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连接到计算装置。在图4的具体示例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在探针372的远端处的安装可阻挡扫描仪的光学元件,但此类阻挡是无关的,因为光学元件在此步骤中不用于确定耳道尺寸(例如,耳道尺寸从先前步骤已知)。然而,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以一体化到探针372中和/或以使得测试线圈组件475不阻挡光学元件的方式附接到探针。因此,在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中,与外耳107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和与ITE线圈126的不同潜在放置相关联的RF数据可以同时获得或作为将探针372相同地插入耳道105中的一部分获得。
一般来说,机械可重复夹具用于将测试线圈组件附接到耳扫描系统370(或其它装置)。另外,捕获测试线圈组件相对扫描图像的位置,并将其提供给建模软件。
如所提及,一旦测试线圈组件475插入到耳道105中,测试线圈组件移动到不同放置,系统测量在各种不同放置处在测试线圈组件475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中的任一个促进将测试线圈组件475移动到不同定位和/或取向。例如,在一种布置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以手动地重新定位在耳道105中(例如,通过手动地移动耳扫描系统370,使得测试线圈组件475在不同定位)。另外,测试线圈组件475可经由可铰接(可旋转)或柔韧安装件安装到探针371,所述可铰接或柔韧安装件允许测试线圈组件475手动转动到不同取向。在这些实施方案中,捕获测试线圈组件475在耳道105中的位置并且实时使用以用于参考/结果。
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部分地或完全自动地将测试线圈组件475移动到不同定位和/或取向。例如,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以经由机械接头安装到探针371,所述机械接头允许测试线圈组件475自动移动和/或旋转(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步进电机)。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系统可执行程序以生成例如耳道内的磁场的完整3D绘图(例如,3D热图)。
如所提及,图4示出了其中测试线圈组件475安装到探针371的示例。应当理解,这种布置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测试线圈组件475可以在不使用探针371的情况下插入到耳道105中。例如,测试线圈475可以连接到无源销/保持器,所述无源销/保持器被构造成用于测试线圈组件475手动、部分自动或完全自动地移动到耳道105内的不同放置。
另外,在RF扫描期间(例如,在捕获指示测试线圈组件475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的RF数据时),连续地监测测试线圈组件475在耳道105内的放置(例如,定位和取向)。例如,在图4的实施方案中,耳扫描系统370的摄像头374是活动的,并且被配置成捕获耳道105内部的测试线圈组件475的位置。指示测试线圈组件475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的RF数据可以与测试线圈组件475在耳道105内的实时放置(例如,定位和取向)相关。RF数据的这种相关性和测试线圈组件475的实时放置(例如,定位和取向)提供电感耦合强度随测试线圈组件475的放置而变的指示。总的来说,指示测试线圈组件475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电感耦合的强度和测试线圈组件475在耳道105内的实时放置(例如,定位和取向)的RF数据在彼此相关时在本文中被称为“ITE遥测数据”或简称“遥测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RF扫描期间,可以(例如,使用可听和/或可见指示)向用户实时地提供ITE遥测数据。在此类实施方案中,ITE遥测数据连同接受者的解剖结构(例如,解剖学、舒适度、保留等考虑因素)被用户用于确定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例如,基于实时RF数据和接受者的解剖数据手动选择ITE线圈的位置)。如所提及,ITE线圈126在耳道105中的最佳放置是其中测试线圈组件475与可植入线圈146之间的测量电感耦合强度大于最小阈值水平的放置,以及在解剖学上适合于接受者的放置(例如,考虑耳道的解剖特征,包括影响保持、舒适度或其它接受者特定考虑因素的解剖特征)。
在一个此类示例中,在RF扫描期间,在显示屏处记录和显示测试线圈组件475的实时位置以及接受者的外耳的虚拟模型(例如,测试线圈组件475的实时位置在接受者的外耳的3D模型内显示,所述模型由接受者的解剖数据生成)。在执行RF扫描时,还实时地向用户显示ITE遥测数据。因此,用户可以实时地可视化测试线圈组件475在耳道105内的位置以及电感耦合的强度。使用这些显示,用户可以确定提供与可植入线圈146的足够的电感耦合但也适合于接受者的耳道105的特定解剖结构(例如,平衡电感耦合强度与解剖学、舒适度、保持或其它接受者特定考虑因素)的测试线圈组件475的定位。一旦确定了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就可以记录该位置(例如,用户按下按钮/触发器)。
以上说明实时使用ITE遥测数据来确定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该过程可以完全或部分自动化。例如,可以完成完整RF扫描,并将所得的ITE遥测数据提供给计算装置。计算装置可以被配置成分析ITE遥测数据,并将ITE遥测数据与接受者的解剖数据相关联。然后,计算装置可以确定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和/或为ITE线圈126提供若干建议的最佳放置。在某些示例中,确定的最佳放置或推荐的最佳放置可在显示屏显示以供用户评估(例如,确定最佳放置或推荐的最佳放置是否适合于接受者耳道的特定解剖结构)。
在一个此类示例中,可在计算装置处记录并分析ITE遥测数据以作为接受者的外耳的3D模型的一部分显示。计算装置可以基于ITE遥测数据和与接受者的外耳107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来提供ITE线圈的一个或多个放置的建议。然后确定所选定位(例如,由计算装置以完全自动化过程确定,或基于部分自动化过程中来自用户的另外输入)。
返回到图2的示例,一旦确定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在268处,基于最佳放置生产/制造ITE部件108。更具体地,如上所述,ITE部件108包括被布置(例如,成形、尺寸化等)插入到耳道中(例如,成形为符合耳道105的解剖形状)的主体124,并且被构造成使ITE线圈126定位在其中。主体124是基于ITE线圈126的最佳放置和接受者的解剖数据而生产的,使得当ITE模具适当地插入到耳道105中时,ITE线圈126将定位在先前确定的最佳放置处。
通常,生产主体124使得其只能以预定方式插入到耳道105中,并且当主体124适当地插入到耳道中时,主体将具有预定位置。另外,一旦插入,主体124基本上固定在/保持在耳道中的预定位置。因此,以使得主体内的ITE线圈126将具有先前确定的最佳放置,同时主体124保持在耳道中的预定位置的方式生产/制造主体124。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图1A-1C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主体124包括制造的耳模。在一个此类实施方案中,将接受者的解剖学数据(例如,3D点云)和最佳放置(最佳线圈定位和取向)提供给模具制造位点(例如,经由电子传输)。3D渲染软件平台包括ITE线圈的3D模型,包括间隙和角度公差,以及使得线圈能够在具有合适通风的耳模中适当地放置的数据。最终结果如图5所示是接受者的耳模的3D渲染576,其中渲染包括具有耳模的线圈的定位。
作为原始数据和制造过程之间的链接的渲染用于生产/制造(例如,经由3D打印)ITE线圈126可插入到其中的耳模。也就是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制造耳模以便以使ITE线圈能够从耳模附接/剥离的方式可移除地接收ITE线圈126。以此方式,可以单独维修/更换ITE线圈126和耳模。然而,在替代实施方案中,ITE线圈126可集成在耳模内(例如,铸造或模制到耳模中,使得线圈与耳模不可分离)。
当完成时,耳模包括具有定位和角度的ITE线圈126,当插入到耳道105中时,ITE线圈126将必须呈现先前确定的最佳放置。另外,耳模具有外/外部形状,所述外/外部形状在每次将ITE部件插入到耳道105中时可重复地定位ITE线圈126的确定的最佳放置(例如,耳模仅可插入到耳道105中,当耳模适当地插入到耳道中时,耳模将具有预定位置,并且耳模基本上固定/保持在耳道中的预定位置)。
一般来说,ITE遥测数据、接受者的解剖数据、渲染、植入物定位等可以根据需要存储为接受者的医疗/听力记录的一部分以供后续使用。因此,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可重复地)为接受者生产未来的ITE部件(例如,具有ITE线圈的耳模)。
总而言之,图2示出了用于制造被构造成插入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接受者特定的耳模的示例方法。耳模包括或被构造成接收ITE线圈,使得当耳模插入到耳道中时,ITE线圈和可植入线圈彼此具有所选择的相对定位。因此,图2的示例促进提供高效率传输并延长电池寿命的最佳RF链路。图2的示例还使得接受者能够以一致的线圈对准进行可重复插入,这使得能够使用无磁体植入物(和线圈)。由于耳模确认了耳道的形状,因此耳模可以避免令人不快的感觉,例如发痒、不良保留、闭塞等,同时保留残余听力并向耳道提供通风。
如上所述,ITE部件108的主体124可包括例如通过3D打印或其它制造过程制造的制造式耳模。然而,还应当理解,主体124可以使用其它方法生产。例如,可以使用可围绕(在先前确定的最佳放置处的)ITE线圈126注射到耳道105中的直接耳印模材料产生主体124。在初始注射之后,此类直接耳印模材料随后结构变得足够稳定(例如,硬化),以随后用作ITE部件。
在图1A-1C的示例中,ITE线圈126可直接附接到主体124。然而,在其它实施方案中,ITE线圈可以经由调节机构附接到主体,所述调节机构例如可铰接接头(例如,球形接头)、一个或多个调节螺钉等。例如,图6示出了包括主体624和ITE线圈626的示例ITE部件608。在此示例中,ITE线圈626经由调节机构680附接到主体。使用调节机构677将ITE线圈626附接到主体624使得能够在将ITE线圈附接到主体之后调节ITE线圈626的定位和/或取向。这些调节可以例如在适配、测试等期间执行,并且可以基于当示例ITE部件608定位在接受者的耳道中时进行的RF测量来进行。
一般来说,根据实施方案,生产/形成ITE部件的主体,使得当插入到耳道中时,ITE部件内的ITE线圈将与邻近耳道的可植入线圈(自动对准)自对准,并且与邻近耳道的可植入线圈充分电感耦合。通过本体的布置(例如,形状)和外耳的解剖结构/特征促进了ITE线圈与可植入线圈的这种自对准。即,如上所述,生产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ITE部件的主体,使得其只能以预定方式(由于主体的形状和耳道的解剖特征)插入到耳道中,并且当主体适当地插入到耳道中时,主体将具有预定位置。另外,一旦插入,主体就基本上固定在/保持在耳道中的ITE线圈大体上与可植入线圈对准的预定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TE线圈的自对准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辅助对准特征来补充。在一个示例中,辅助对准特征可包括设置在ITE部件中的金属或磁性部件(例如,铁磁性金属、永磁体等),所述金属或磁性部件被构造成磁性附接到可植入线圈本身和/或植入了可植入线圈的金属或磁性部件。图7示出了示例ITE部件708,其包括主体724、ITE线圈726和磁体778。在使用中,例如图7中所示的布置将进一步确保每当将ITE部件708插入到耳道中时,ITE线圈726一致/重复地与可植入线圈对准。
如上所述,本文中提出的技术的各方面可以由计算装置(例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适配系统等)执行。图8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可用于确定ITE线圈的最佳位置的一个示例计算装置880。如图所示,计算装置880包括多个接口/端口881(1)-881(N)、存储装置(存储器)882、至少一个处理器884和用户界面886。
接口881(1)-881(N)可包括例如网络端口(例如,以太网端口)、无线网络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394接口、PS/2端口等的任何组合。在图8的示例中,接口881(1)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例如,遥测、蓝牙等)经由声音处理单元(或等同装置)连接到测试线圈组件,例如测试线圈组件475。
用户界面886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扬声器,以用于向临床医生、听觉专家或其它用户呈现视觉或听觉信息。用户界面886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该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包括例如小键盘、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存储器882包括定位逻辑883。存储器882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V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装置、光学存储介质装置、闪存装置、电气、光学或其它物理/有形存储器存储装置。
至少一个处理器884是例如执行用于定位逻辑883的指令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因此,一般来说,存储器880可包括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一个或多个有形(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装置),且当软件被(处理器884)执行时,其可操作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技术。例如,可以执行定位逻辑883以:显示接受者解剖数据和/或从接受者解剖数据(例如,外耳的虚拟模型)生成的一个或多个显示,显示ITE遥测数据和/或从ITE遥测数据生成的一个或多个显示,确定ITE线圈在耳道中的最佳放置,提供ITE线圈在耳道中的建议放置等。
图9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方法990的流程图。方法990始于992,其中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配置成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在994处,获得指示插入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的遥测数据。在996处,至少基于遥测数据,确定用于与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的ITE线圈在耳道中的最佳放置。
图10是根据本文提出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方法1090的流程图。方法1090始于1092,其中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配置成邻近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在1094处,将测试线圈组件插入到接受者的耳道中。在1096处,用测试线圈组件执行对耳道的射频扫描以生成遥测数据,所述遥测数据表征在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之间的多个不同相对定位处在测试线圈组件与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在1098处,至少基于遥测数据,确定ITE线圈在耳道中与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的所选位置。
本文提出的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在上文参考示例耳蜗植入系统的ITE部件主要描述。然而,如本文其它地方所指出的,应了解,本文中提出的实施方案可用于确定针对其它类型的系统ITE线圈的最佳放置,包括其他听觉假体,例如其他耳蜗植入系统布置,骨传导装置,直接声刺激器,电-声假体,听觉脑刺激器等。本文提出的技术还可与耳鸣治疗装置、前庭装置(例如,前庭植入物)、视觉装置(即,仿生眼)、传感器、起搏器、药物递送系统、除颤器、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导管、癫痫发作装置(例如,用于监测和/或治疗癫痫事件的装置)、睡眠呼吸暂停装置、电穿孔装置等一起使用。
应了解,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并不相互排斥,并且各种实施方案可以多种不同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与另一实施方案组合。
本文中描述和要求保护的发明在范围上不受本文中公开的具体优选实施方案的限制,因为这些实施方案意图作为本发明的若干方面的例示而非限制。任何等效实施方案都意图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际上,除了本文中所展示和描述的那些修改以外,根据前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这类修改也意图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0)

1.一种方法,包括:
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
获得指示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的遥测数据;以及
至少基于所述遥测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最佳放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与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包括:
执行对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的三维(3D)成像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与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包括:
获得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的医学成像。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指示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的遥测数据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以及
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执行对所述耳道的射频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对所述耳道的射频扫描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处;以及
获得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的射频测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或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以及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手动地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或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自动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或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最佳放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定位和所述ITE线圈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所选取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最佳放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包括:
生成所述遥测数据的实时可听或实时可见表示中的至少一个;
生成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内的位置的实时可见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遥测数据的实时可听或实时可见表示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内的位置的实时可见表示来确定所述最佳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内的位置的实时可见表示包括:
基于所述解剖数据生成所述接受者的包括所述耳道的外耳的虚拟模型;
在显示屏处显示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的虚拟模型;
监测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中的位置;以及
在所述虚拟模型内显示所述测试线圈组件的位置的实时可见表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最佳放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解剖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的最佳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解剖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的最佳放置。
在计算装置处生成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内的一个或多个建议位置;以及
生成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内的一个或多个建议位置的可见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形成ITE部件,所述ITE部件包括主体和用于插入到所述耳道中的ITE线圈,其中所述ITE部件具有使得当所述主体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将位于所述最佳放置处的布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耳模,并且其中形成所述ITE部件包括:
基于所述解剖数据和所述遥测数据形成所述耳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解剖数据和所述遥测数据形成所述耳模包括:
在计算装置处渲染所述耳模的三维(3D)模型;以及
根据在所述计算装置处渲染的所述耳模的3D模型制造所述耳模。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ITE部件包括:
围绕位于所述最佳放置的ITE线圈将直接耳印模材料注射到所述耳道中。
19.一种用于与可植入线圈一起使用的耳内式(ITE)部件,所述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所述耳内式部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被布置成插入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以及
附接到所述主体的ITE线圈,
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这样的形状,所述形状使得当所述主体适当地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和所述可植入线圈具有基于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内获得的遥测数据确定的预定相对定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ITE部件,其中所述ITE线圈可移除地附接到所述主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ITE部件,其中所述ITE线圈集成到所述主体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ITE部件,其中所述ITE线圈经由调节机构附接到所述主体,所述调节机构被构造成使得能够对所述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放置进行调节。
23.根据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ITE部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金属或磁性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金属或磁性部件用于与邻近所述可植入线圈植入的金属或磁性部件进行磁耦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ITE部件,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基于所述遥测数据和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相关联的解剖数据生成的耳模。
25.一种听觉假体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ITE部件,以及被构造成植入在接受者中的可植入部件,其中所述可植入部件包括所述可植入线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听觉假体系统,其中所述听觉假体系统是耳蜗植入系统,所述耳蜗植入系统包括被构造成定位在所述接受者的耳蜗中的刺激组件。
27.一种方法,包括:
获得与可植入听觉假体的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所述可植入听觉假体包括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所述至少一个可植入线圈被构造成邻近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定位以与耳内式(ITE)线圈一起操作;
将测试线圈组件插入到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
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执行对所述耳道的射频扫描以生成遥测数据,所述遥测数据表征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多个不同相对定位处在所述测试线圈组件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以及
至少基于所述遥测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位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与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包括:
执行对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的三维(3D)成像扫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与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相关联的解剖数据包括:
获得所述接受者的外耳的医学成像。
30.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对所述耳道的射频扫描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处;以及
获得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的射频测量值。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以及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手动地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或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不同位置包括:
自动将所述测试线圈组件定位在所述耳道内的多个不同定位或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多个不同取向。
34.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位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定位和所述ITE线圈相对于所述可植入线圈的所选取向。
35.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ITE线圈在所述耳道中的所选位置以与所述可植入线圈一起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解剖数据确定所述ITE线圈的所选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形成ITE部件,所述ITE部件包括主体和用于插入到所述耳道中的ITE线圈,其中所述ITE部件具有使得当所述主体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将位于所选位置处的布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体包括耳模,并且其中形成所述ITE部件包括:
基于所述解剖数据和所述遥测数据形成所述耳模。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解剖数据和所述遥测数据形成所述耳模包括:
在计算装置处渲染所述耳模的三维(3D)模型;以及
根据在所述计算装置处渲染的所述耳模的3D模型制造所述耳模。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ITE部件包括:
围绕位于所述所选位置的ITE线圈将直接耳印模材料注射到所述耳道中。
40.一种听觉假体系统,包括:
可植入部件,所述可植入部件包括被构造成邻近所述听觉假体系统的接受者的耳道植入的主体、可植入线圈和电连接到所述主体的刺激装置;以及
耳内式(ITE)部件,所述耳内式部件包括:
ITE线圈,所述ITE线圈被构造成电感耦合到所述可植入线圈;以及
被布置成插入所述接受者的耳道中的耳模,其中所述耳模具有这样的布置,所述布置使得当所述耳模适当地插入到所述耳道中时,所述ITE线圈和所述可植入线圈具有基于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内获得的遥测数据和与所述接受者的耳道相关联的解剖数据确定的预定相对定位。
CN202180043123.1A 2020-06-19 2021-05-04 耳内式(ite)线圈对准 Pending CN1159163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41219P 2020-06-19 2020-06-19
US63/041,219 2020-06-19
PCT/IB2021/053721 WO2021255538A1 (en) 2020-06-19 2021-05-04 In-the-ear (ite) coil align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6329A true CN115916329A (zh) 2023-04-04

Family

ID=7926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3123.1A Pending CN115916329A (zh) 2020-06-19 2021-05-04 耳内式(ite)线圈对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1386A1 (zh)
CN (1) CN115916329A (zh)
WO (1) WO2021255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8673A1 (en) * 2022-08-01 2024-02-08 Cochlear Limited Offset processor not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S322602A0 (en) * 2002-06-28 2002-07-18 Cochlear Limited Coil and cable tester
US20110319703A1 (en) * 2008-10-14 2011-12-29 Cochlear Limited Implantable Microphone System and Calibration Process
BR112015031947B1 (pt) * 2013-06-19 2022-03-15 Ototronix, Llc Conjunto de processador de som com uma bobina eletromagnética com posicionamento ajustável, dispositivo de suporte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para implante auditivo com um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com um posicionamento ajustável, método de produzir um conjunto de processador de som, método de conseguir um alinhamento ideal de uma montagem de processador de som ligada, método de obter um alinhamento ideal de um conjunto de processador de som integrado, e conjunto processador de som com bobina eletromagnética ajustável
US20150097935A1 (en) * 2013-10-09 2015-04-09 United Sciences, Llc Integrated tracking with world modeling
JP6502649B2 (ja) * 2013-11-12 2019-04-17 ジーエヌ ヒアリング エー/エスGN Hearing A/S 補聴器用バッテリアセンブリ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US9833620B2 (en) * 2013-12-20 2017-12-05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ete Gmbh Active telemetry response for hearing implants
WO2019045681A1 (en) * 2017-08-28 2019-03-07 Advanced Bionics Ag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OPTIMAL ALIGNMENT OF COCHLEAR IMPLANT SYSTEM COMPON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41386A1 (en) 2023-08-03
WO2021255538A1 (en)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0626A1 (en) Event detection in an implantable auditory prosthesis
US9056204B2 (en) Universal implant
US11071487B2 (en) EEG monitor with a housing individually fitted to a person
US20230241386A1 (en) In-the-ear (ite) coil alignment
US2022007151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of evoked responses that occur during an electrode lead insertion procedure
US20230164500A1 (en) Intraoperative vibrational feedback assessment
US20230172666A1 (en) Pre-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US20230319491A1 (en) Wearable device cover with communication coil
US20230389819A1 (en) Skin flap thickness estimation
US20230355962A1 (en) Advanced surgically implantable technologies
US20230226351A1 (en) Surgical healing monitoring
US12005254B2 (en) Electrical field usage in cochleas
WO2024084333A1 (en)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skin flap thickness using ultrasound
US20240196137A1 (en) Hearing prosthe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00206505A1 (en) Activation Code-Based Enablement of a Diagnostic Feature for a Cochlear Implant
WO2023084358A1 (en) Intraoperative guidance for implantable transducers
US20210023371A1 (en) Electrical field usage in cochleas
WO2023084357A1 (en) Implantable electrode array position monitoring
US20220072319A1 (en) Diagnosti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during a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a cochlear implant
WO2024028673A1 (en) Offset processor notification
CN115715216A (zh) 听觉假体电池自主性配置
CN112512627A (zh) 用于自主启用听觉假体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