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6425A -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6425A
CN115906425A CN202211354268.6A CN202211354268A CN115906425A CN 115906425 A CN115906425 A CN 115906425A CN 202211354268 A CN202211354268 A CN 202211354268A CN 115906425 A CN115906425 A CN 115906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filled
filling
determining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42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运美
田志刚
曹铭宇
梁德义
许杨丰
黄强
邓帮
陈闻舞
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kou Lead Zinc Mine of Shenzhen Zhongjin Lingnan Nonfem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nkou Lead Zinc Mine of Shenzhen Zhongjin Lingnan Nonfem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kou Lead Zinc Mine of Shenzhen Zhongjin Lingnan Nonfem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nkou Lead Zinc Mine of Shenzhen Zhongjin Lingnan Nonfem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42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6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6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矿山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区域类型确定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将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根据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与现有技术仅根据专家的经验确定充填挡墙的厚度相比,本申请通过将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以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并根据该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从而提高了确定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矿山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充填采矿法在矿山的推广应用,与之相关的充填采矿理论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充填挡墙的设计是整个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充填采场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在确定充填挡墙的厚度时,通常只是简单的根据相关专家的主观意识和经验确定充填挡墙的厚度,导致确定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的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确定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的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包括:
获取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充填料浆的容重、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
根据充填高度、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以及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所述充填挡墙的竖向线载荷;
将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以及所述竖向线载荷导入与所述区域类型对应的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标准受力。
可选的,所述竖向线载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21
其中,P1表示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23
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
可选的,所述标准受力根据所述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22
其中,P2表示所述标准受力,P1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α表示所述夹角,L表示所述充填长度。
可选的,所述变化幅度包括:位移的第一变化幅度、形变的第二变化幅度以及塑性区的第三变化幅度;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包括:
针对多个预设厚度中的每个预设厚度,分别确定在所述预设厚度下,所述第一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第一变化幅度、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变化幅度以及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将所述多个预设厚度中对应的所述分数值最小的预设厚度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包括:
若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均相同,则将所述不同预设厚度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可选的,所述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
获取包含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确定所述区域类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目标厚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通过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区域类型确定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将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根据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与现有技术仅根据专家的经验确定充填挡墙的厚度相比,本申请通过将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以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并根据该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从而提高了确定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笔记本、计算机等设备。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4,详述如下:
在S101中,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斜坡道类型和无坡度类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详述如下:
获取包含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确定所述区域类型。
本实施例中,待充填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装置。
基于此,摄像装置可以对待充填区域进行拍照,得到包含该待充填区域的图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图像包含的待充填区域确定该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在S102中,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充填挡墙分析模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不考虑待充填区域预设范围内的采场空区和充填体的影响;②待充填区域中的每一种岩体和充填体都视为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③按照目前岩体工程数值分析研究的通常做法,在计算中地应力考虑自重应力及水平构造应力的作用(其中构造应力值可以设置为岩体自重应力的1.2倍),忽略地震波、爆炸冲击波及地下水等因素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以区域类型为斜坡道类型,终端设备具体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S201~S203确定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详述如下:
在S201中,获取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充填料浆的容重、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
在S202中,根据充填高度、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以及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所述充填挡墙的竖向线载荷。
在实际应用中,载荷,也被称为荷载,“载”有“承载”的意思,载荷指的是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也可指施加在工程结构上使工程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的各种直接作用,常见的有: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屋面积灰荷载、车辆荷载、吊车荷载、设备动力荷载以及风、雪、裹冰、波浪等自然荷载。
载荷按照其作用方向可以包括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其中,本实施例中竖向线载荷即为垂直载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充填挡墙的竖向线载荷: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71
其中,P1表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竖向线载荷,b表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充填高度,γ表示充填料浆的容重,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72
表示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
在S203中,将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以及所述竖向线载荷导入与所述区域类型对应的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标准受力。
本实施例中,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指待充填区域的实际斜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根据以下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073
其中,P2表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P1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竖向线载荷,b表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充填高度,γ表示充填料浆的容重,α表示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L表示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
在S103中,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此处不作限制,示例性的,预设厚度包括但不限于:240mm和370mm。
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具体指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充填挡墙在相同的标准受力下,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充填挡墙产生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充填挡墙产生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充填挡墙产生位移,充填挡墙形变以及充填挡墙的塑性区变化情况。
其中,塑性区指充填挡墙的载荷产生的压力超过充填挡墙极限承载力,使充填挡墙的局部区域产生变形不可恢复的屈服区域。
在S104中,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得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后,可以将该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进行一一对比。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均相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充填效率,终端设备可以将不同预设厚度中的最小值确定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S301~S302确定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详述如下:
在S301中,针对多个预设厚度中的每个预设厚度,分别确定在所述预设厚度下,所述第一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第一变化幅度、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变化幅度以及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本实施例中,变化幅度包括但不限于:位移的第一变化幅度、形变的第二变化幅度以及塑性区的第三变化幅度。
针对每个预设厚度,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位移、形变以及塑性区对充填挡墙的损害程度确定位移的第一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一权重、形变的第二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塑性区的第三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三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以及第三权重之和等于1。
需要说明的是,损害程度与权重大小呈正比例关系,即损害程度越大,权重越大;损害程度越小,权重越小。
示例性的,假设位移对充填挡墙的损害程度小于形变对充填挡墙的损害程度,形变对充填挡墙的损害程度小于塑性区对充填挡墙的损害程度,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权重小于第二权重,第二权重小于第三权重。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预设厚度对应的第一变化幅度、第一权重、第二变化幅度、第二权重、第三变化幅度以及第三权重,计算得到该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得到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在S302中,将所述多个预设厚度中对应的所述分数值最小的预设厚度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充填挡墙的稳定性,降低充填挡墙的损坏程度,终端设备可以将多个预设厚度中对应的分数值最小的预设厚度确定为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通过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根据区域类型确定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将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根据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与现有技术仅根据专家的经验确定充填挡墙的厚度相比,本申请通过将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输入至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以得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并根据该变化幅度,确定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从而提高了确定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的准确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4,该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装置4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1、模型确定单元42、处理单元43及目标厚度确定单元44。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模型确定单元42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处理单元43用于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目标厚度确定单元44用于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模型确定单元42具体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一计算单元及第二计算单元。其中: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充填料浆的容重、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充填高度、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以及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所述充填挡墙的竖向线载荷。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以及所述竖向线载荷导入与所述区域类型对应的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标准受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向线载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111
其中,P1表示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112
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受力根据所述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920381430000113
其中,P2表示所述标准受力,P1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α表示所述夹角,L表示所述充填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化幅度包括:位移的第一变化幅度、形变的第二变化幅度以及塑性区的第三变化幅度;目标厚度确定单元44具体包括:第三计算单元和第一厚度确定子单元。其中: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针对多个预设厚度中的每个预设厚度,分别确定在所述预设厚度下,所述第一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第一变化幅度、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变化幅度以及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第一厚度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预设厚度中对应的所述分数值最小的预设厚度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厚度确定单元44具体包括:第二厚度确定子单元。
第二厚度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均相同,则将所述不同预设厚度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41具体包括:第三获取单元和类型确定单元。其中: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包含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图像。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确定所述区域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图5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存储器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5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5的内存。所述存储器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包括:
获取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充填料浆的容重、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
根据充填高度、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以及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计算得到所述充填挡墙的竖向线载荷;
将所述待充填区域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充填长度以及所述竖向线载荷导入与所述区域类型对应的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标准受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线载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3920381420000011
其中,P1表示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
Figure FDA0003920381420000012
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内摩擦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受力根据所述挡墙受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3920381420000021
其中,P2表示所述标准受力,P1所述充填挡墙上第z个位置点的所述竖向线载荷,b表示所述充填挡墙的高度,n表示所述充填高度,γ表示所述充填料浆的容重,α表示所述夹角,L表示所述充填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幅度包括:位移的第一变化幅度、形变的第二变化幅度以及塑性区的第三变化幅度;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包括:
针对多个预设厚度中的每个预设厚度,分别确定在所述预设厚度下,所述第一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二权重,以及所述第三变化幅度对应的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第一变化幅度、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变化幅度、所述第二权重、所述第三变化幅度以及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的分数值;
将所述多个预设厚度中对应的所述分数值最小的预设厚度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包括:
若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均相同,则将所述不同预设厚度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目标厚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包括:
获取包含所述待充填区域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确定所述区域类型。
8.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采场中待充填区域的区域类型;
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类型确定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的标准受力,以及与所述待充填区域对应的充填挡墙分析模型;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标准受力输入至所述充填挡墙分析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充填挡墙在不同预设厚度下的变化幅度;
目标厚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化幅度,确定所述充填挡墙的目标厚度。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
CN202211354268.6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906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4268.6A CN11590642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4268.6A CN11590642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6425A true CN115906425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4268.6A Pending CN11590642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64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2623A (zh) * 2023-08-30 2023-10-03 武汉科技大学 充填挡墙稳定性计算分析、加固方法及系统
CN117147300A (zh) * 2023-10-27 2023-12-01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充填挡墙受力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设备、试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2623A (zh) * 2023-08-30 2023-10-03 武汉科技大学 充填挡墙稳定性计算分析、加固方法及系统
CN116842623B (zh) * 2023-08-30 2023-11-10 武汉科技大学 充填挡墙稳定性计算分析、加固方法及系统
CN117147300A (zh) * 2023-10-27 2023-12-01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充填挡墙受力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设备、试验方法
CN117147300B (zh) * 2023-10-27 2024-03-22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充填挡墙受力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设备、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06425A (zh) 一种充填挡墙的厚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4915483B (zh) 一种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基础稳定性验算方法
CN102023042A (zh) 一种采用检测设备检测箱体液体量的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1797293A (zh) 一种数据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02004A (zh) 一种充电剩余时间计算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US977804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oute comparison
CN113283082A (zh) 质心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CN112818445B (zh) 深埋等压圆形复合式衬砌隧道力学响应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948944A (zh) 一般连续地表位移作用下管道应变计算方法
US11403816B2 (en) Three-dimensional map generation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map gener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2629404A (zh) 一种监测建筑物姿态变化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2211672A (zh) 盾构机的排土量测量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2562164B (zh) 用于露天采煤区爆破的防洪坝系安全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
CN10497873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4359089B2 (ja) 鉱物資源の生産高算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5659743A (zh) 层状岩体弹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US20080262720A1 (en) Driving recorder
CN112305608B (zh) 一种回采工作面的来压步距计算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642865A (zh) 一种矿山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612670B (zh) 一种防护网监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9948176B (zh) 尾矿坝安全评价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3642868A (zh) 一种回采矿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3175666A (zh) 一种用于桥梁监测的挠度数据现场采集装置
CN113032860A (zh) 铺路材料剂量调配平台及方法
CN117763786A (zh) 顺层边坡稳定性判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以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