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2470A -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2470A
CN115892470A CN202310025770.0A CN202310025770A CN115892470A CN 115892470 A CN115892470 A CN 115892470A CN 202310025770 A CN202310025770 A CN 202310025770A CN 115892470 A CN115892470 A CN 11589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energy
airflow
equipment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57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2470B (zh
Inventor
王显圣
张�林
周方奇
徐来武
罗新福
李阳
常伟
杨党国
吴继飞
邓吉龙
刘洋
刘刚
李聪健
韩新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0257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2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2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2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2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气装置、射流供给装置、矢量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进气装置用于引进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以及收集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射流供给装置用于提供气流,矢量控制装置用于矢量调节喷射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内置式设备分离过程的气动载荷强度,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飞行器,并可以不受使用时间以及适用范围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飞行器一般采用内置式设备舱携带设备。当飞行器使用设备时,内置式设备舱的舱门处于打开状态,使设备从飞行器的设备舱分离,因此会产生高强度气动载荷,从而破坏内置式设备系统,目前,存在可以对内置式设备进行安全防护的装置,但是使用时间以及适用范围会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装置、射流供给装置、矢量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连接,所述射流供给装置与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引进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所述射流供给装置用于提供气流;所述矢量控制装置用于调节喷射气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所述射流供给装置包括低能气流偏转体、高能气流偏转体、外侧支撑体以及气流加速室,所述矢量控制装置包括矢量喷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将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引流进入所述进气装置;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所述气流加速室由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以及所述外侧支撑体密封连接围成的气流通道,用于对流入所述射流供给装置的气流进行加速;所述矢量喷口设置于矢量通道的气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气流流动方向呈一定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包括低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低能气流内引导面,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包括高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所述低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强度;所述低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所述高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产生;所述高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包括低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低能气流内引导面,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包括高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所述低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强度;所述低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所述高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产生;所述高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道以及集气室,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矢量通道;所述进气道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下游,用于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集气室设置于所述进气道内部,用于收集流过所述进气口的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所述矢量通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系统的下游,用于构成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气体分流装置,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与所述进气装置连接;所述气体分流装置用于调节气流比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分流装置包括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所述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气装置的高能气流的比例;所述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内置式设备舱的边界层的中低能气流的比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整流器;所述整流器设置于所述进气道内部以及所述集气室下游,用于减弱所述进气装置中气流速度的紊乱程度,提高气体流通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矢量调节栅;所述矢量调节栅设置于所述矢量通道内部,用于调节所述矢量喷口产生的喷射气流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中高能气体的引流汇聚形成高压气源,在不需要飞行器额外携带高压气体情况下,利用引流形成的高压气源自动喷射气体产生射流,使内置式设备系统的气动载荷形成受到抑制,设备分离的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工程实用性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中低能气流的减速增压,减弱了边界层的流动分离强度,实现内置式设备舱开口区域的剪切层不稳定性抑制,提升了内置式装置分离过程中的气动载荷控制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在作战环境中均可实现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同时具有自适应飞行速度的特点,可在不改变装置几何外形的情况下,实现内置式设备舱射流控制参数的自动调节,显著降低了装置的操作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安装于飞行器内置式设备舱的外部,安装难度低,同时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稳定可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不仅适用于常见飞行器,还适用于马赫数大于1的超声速飞行器,因此该系统的应用环境不受限制并且环境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纵截面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二种纵截面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二种安装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纵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A-气体分流装置、B-进气装置、C-射流供给装置、D-矢量控制装置、E-支撑装置、A100-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300-角度调节器、B100-进气口、B200-进气道、B300-集气室、B400-整流器、C100-低能气流偏转体、C101-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2-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200-高能气流偏转体、C201-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2-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300-气流加速室、D100-矢量通道、D200-矢量调节栅、D300-矢量喷口、20-内置式设备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现代飞行器一般采用内置式设备舱携带设备,当飞行器处于起飞状态、降落状态、巡航等状态时,设备舱的舱门处于关闭状态,能够有效改善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如增强机动性能、降低飞行阻力等;当飞行器使用设备时,内置式设备舱的舱门处于打开状态,使设备从飞行器的内置式设备舱分离。
当内置式设备舱的舱门开启时,由于环境气体流速较高、内置式设备舱内气体流速较低,不同流速气体之间会在内置式设备舱开口区域形成过渡层,该过渡层气体称为剪切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由于剪切层的高度不稳定性,当剪切层撞击内置式设备舱舱壁时,舱内极易出现流激振荡现象,产生高强度气动载荷。高强度气动载荷对内置式设备系统具有破坏作用,如引发系统结构件振动破坏、电控仪器设备失灵,不仅降低了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性,还增加了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因此,通过增加防护装置减弱内置式设备的分离过程的气动载荷强度。
目前,用于内置式设备气动载荷抑制和安全防护的装置主要包括前缘扰流片和微孔射流两种类型,前缘扰流片的缺点在于:扰流片的适用工况范围较小,特别是超声速飞行条件下,装置的气动载荷控制能力显著下降;微孔射流的缺点在于:微孔射流需要额外高压气源供气,高压气源不仅不便于携带,而且射流出口流量受到气源影响,导致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时间受到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进气装置、射流供给装置、矢量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进气装置用于引进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以及收集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射流供给装置用于提供气流,矢量控制装置用于矢量调节喷射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内置式设备分离过程的气动载荷强度,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飞行器,并可以不受使用时间以及适用范围的限制。其中,具体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针对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安装示意图。具体的,该系统可以包括进气装置B、射流供给装置C、矢量控制装置D以及支撑装置E,其中,进气装置B与射流供给装置C连接,射流供给装置C与矢量控制装置D连接,支撑装置E与射流供给装置C连接,支撑装置E设置于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装置B可以用于引进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射流供给装置C可以用于提供气流;矢量控制装置D可以用于矢量调节喷射气流;系统支撑装置E由支撑块组成,用于将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固定于飞行器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支撑低能气流偏转体与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之间形成气流流通通道,提高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对于内置式设备舱开口区域剪切层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降低内置式设备舱气动载荷强度,从而提升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装置B、射流供给装置C以及矢量控制装置D的内部均为光滑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纵截面剖视图。在具体实施例中,进气装置B包括进气口B100,射流供给装置C包括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外侧支撑体以及气流加速室C300,矢量控制装置D包括矢量喷口D300。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B100正对边界层流动方向,进气口B1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进气口B100截面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进气口B100可以用于将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引流进入进气装置B。
在本实施例中,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设置于射流供给装置C靠近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包括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1以及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1设置于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中靠近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1作用是对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低能气流的速度进行调节,提高低能气流对内置式设备舱开口区域剪切层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进而抑制内置式设备舱20中气动载荷的强度;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设置于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中远离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作用是对未流入进气装置B的高能气流的速度进行调节,以增强边界层控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设置于射流供给装置C远离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包括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1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1设置于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中远离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1作用是对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高能气流的速度进行调节,提高高能气流对内置式设备舱开口区域剪切层不稳定性的抑制效果,进而抑制内置式设备舱20气动载荷的产生;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设置于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中靠近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一侧,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作用是对进气装置B以外的高能气流的速度进行调节,以增强边界层控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加速室C300由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以及外侧支撑体通过密封连接的方式围成的气流通道,气流加速室C300用于对流入射流供给装置C的气流进行加速,提高矢量喷口D300产生气体射流的能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和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均为光滑曲面,气流加速室C300面积最小的喉道位于气流加速室C300的中间位置,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可以改变,作为一种方式,气流加速室C300面积为进气口B100面积的30%。作为一种方式,气流加速室C300面积为进气口B100面积的20%,气流加速室C300具体的面积大小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是气流加速室C300的关键组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对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和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气流加速室C300对气流的加速能力,进而改善内置式设备舱的气动载荷环境,提高设备分离安全防护能力。低能气流内引导面C102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C202可以改变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根据气流的速度改变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气流速度增大时,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可以先缩小,气流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扩张。作为另一种方式,气流速度增大时,气流加速室C300的面积可以缩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矢量喷口D300设置于矢量通道的气流出口的位置,矢量喷口D30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矢量喷口D300具体的截面形状在此不作限定,矢量喷口D300与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气流流动方向呈一定角度,也就是说,矢量喷口D300使矢量控制装置D产生的高速喷射气体与环境气流方向呈一定角度,该角度的范围可以为30-90度,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矢量控制装置D产生的高速喷射气体与环境气流方向可以呈60度。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矢量控制装置D产生的高速喷射气体与环境气流方向可以呈70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B100和矢量喷口D300的气流流通面积可以根据内置式设备发射场景进行优化,作为一种方式,进气口B100的气流流通面积可以为矢量喷口D300的气流流通面积的2倍。作为一种方式,进气口B100的气流流通面积可以为矢量喷口D300的气流流通面积的3倍,其中,进气口B100和矢量喷口D300具体的气流流通面积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二种纵截面剖视图。在具体实施例中,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道B200以及集气室B300,矢量控制装置D还包括矢量通道D100。进气口B100、低能气流偏转体C100、高能气流偏转体C200、外侧支撑体、气流加速室C300以及矢量喷口D300,具体描述请参阅上述对图2中部件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道B200设置于进气口B100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进气道B200可以用于形成气流通道。集气室B300可以设置于进气道B200内部,用于收集流过进气口B100的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通道D100设置于射流供给装置C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矢量通道D100用于构成气流通道。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二种安装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气体分流装置A。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分流装置A可以与进气装置B连接,该气体分流装置A可以用于用于调节气流比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分流装置A包括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以及角度调节器A300。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设置于气体分流装置A中远离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进气装置B的高能气流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高能气流具体指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流动中速度超过90%来流速度的气流。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设置于气体分流装置A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内置式设备舱的边界层的中低能气流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低能气流具体指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流动中速度低于90%来流速度的气流。角度调节器A300可以用于调节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角度调节器A300可以调节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的角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角度调节器A300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自动调节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的角度;作为另一种方式,角度调节器A300可以在使用过程前固定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的角度。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纵截面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装置B还包括整流器B400,整流器B400设置于进气道B200内部,以及集气室B300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整流器B400可以用于减弱进气装置B中气流速度的紊乱程度,提高气体流通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控制装置D还包括矢量调节栅D200。矢量调节栅设置于矢量通道D100内部,用于调节矢量喷口D300产生的喷射气流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中可以将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取消,可以理解的是,将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取消,可以简化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并可以保留核心功能组件,提高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气体分流装置A取消,也就是将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取消,可以简化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因此,取消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时,同时取消角度调节器A3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中可以将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取消,简化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保留核心功能组件,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将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进行组合使用,使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更加丰富,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状况下内置式设备的发射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图6的基础上保留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图6的基础上将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整流器B400均取消,仅保留矢量调节栅D200。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图6的基础上将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矢量调节栅D200均取消,仅保留整流器B400。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图6的基础上取消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保留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
作为又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图6的基础上保留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角度调节器A300,取消整流器B400以及矢量调节栅D20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可知,气流在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表面形成边界层,气流在边界层中不同流动区域的能量不同,其中I区为边界层低能流动区域,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该部分气流位于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表面法向距离小于50%边界层厚度的空间区域(边界层厚度是指气流速度达到环境气流速度99%的空间位置与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表面之间的距离),气流在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1作用下不断减速增压;II区为边界层高能流动区域,根据空气动力学知识,该部分气流位于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固壁表面法向距离大于50%边界层厚度的空间区域,气流经过气体分流装置A、进气装置B、射流供给装置C和矢量控制装置D的内部空间,在气流加速室C300的作用下,于矢量喷口D300喷射高速气体;III区为外流区域,在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1和矢量调节栅D200的作用下,该区域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并在矢量喷口D300处与其I区和II区气流形成混合气流,产生高速喷射的气帘,提高内置式设备舱的气动载荷抑制能力,提升设备分离安全防护效果。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的第一种纵截面剖视图。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可以安装于内置式设备舱20的前缘位置,气流经过气体分流装置A以后,在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100和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A200的作用下,边界层低能流动区域的气流在低能气流外引导面C101作用下不断减速增压,减弱了边界层在内置式设备舱20前缘的分离强度,抑制了剪切层的不稳定性和内置式设备舱20气动载荷的形成;边界层高能流动区域,经过气体分流装置A、进气装置B、射流供给装置C和矢量控制装置D的内部空间,在矢量喷口D300产生气体射流,有效干扰内置式设备舱气动载荷的产生;外流区域的气流在高能气流外引导面C201和矢量调节栅D200作用下流动方向发生偏转,在矢量喷口D300处形成高速流动的气帘,气帘可有效减缓流入内置式设备舱20的高能气体,对内置式设备舱20的气动载荷进行抑制,提升设备分离安全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气装置、射流供给装置、矢量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进气装置用于引进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以及收集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射流供给装置用于提供气流,矢量控制装置用于矢量调节喷射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内置式设备分离过程的气动载荷强度,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飞行器,并可以不受使用时间以及适用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或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发明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装置、射流供给装置、矢量控制装置以及支撑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连接,所述射流供给装置与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连接,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
所述进气装置用于引进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
所述射流供给装置用于提供气流;
所述矢量控制装置用于调节喷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口,所述射流供给装置包括低能气流偏转体、高能气流偏转体、外侧支撑体以及气流加速室,所述矢量控制装置包括矢量喷口;
所述进气口用于将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引流进入所述进气装置;
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
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装置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
所述气流加速室由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以及所述外侧支撑体密封连接围成的气流通道,用于对流入所述射流供给装置的气流进行加速;
所述矢量喷口设置于所述矢量通道的气流出口的位置,与所述设备舱前缘气流流动方向呈一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包括低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低能气流内引导面,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包括高能气流外引导面以及高能气流内引导面;
所述低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强度;
所述低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低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
所述高能气流外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抑制所述内置式设备舱中气动载荷的产生;
所述高能气流内引导面设置于所述高能气流偏转体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增强边界层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道以及集气室,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矢量通道;
所述进气道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下游,用于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集气室设置于所述进气道内部,用于收集流过所述进气口的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边界层高能气流的气体;
所述矢量通道设置于所述射流供给系统的下游,用于构成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气体分流装置,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与所述进气装置连接;
所述气体分流装置用于调节气流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包括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以及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
所述高能气流比例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中远离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气装置的高能气流的比例;
所述低能气流比例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中靠近所述内置式设备舱前缘固壁一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内置式设备舱的边界层的中低能气流的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整流器;
所述整流器设置于所述进气道内部以及所述集气室下游,用于减弱所述进气装置中气流速度的紊乱程度,提高气体流通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矢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矢量调节栅;
所述矢量调节栅设置于所述矢量通道内部,用于调节所述矢量喷口产生的喷射气流速度。
CN202310025770.0A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Active CN115892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770.0A CN115892470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5770.0A CN115892470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2470A true CN115892470A (zh) 2023-04-04
CN115892470B CN115892470B (zh) 2023-05-23

Family

ID=8574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5770.0A Active CN115892470B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247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230A (en) * 1991-06-04 1992-08-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bleed air energy recovery apparatus
US5853143A (en) * 1996-12-23 1998-12-29 Boeing North American, Inc. Airbreathing propulsion assisted flight vehicle
US6094907A (en) * 1996-06-05 2000-08-01 The Boeing Company Jet engin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jet engine noise by reducing nacell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GB0907444D0 (en) * 2009-04-30 2009-06-10 Vestas Wind Sys As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US20160091112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The Boeing Company Noise and Drag Reducing Cabin Pressure Outflow Valve
CN10676240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联合射流技术的风力机叶片流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35824A (zh) * 2017-11-08 2018-05-15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脉冲式二次射流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CN207728445U (zh) * 2017-12-15 2018-08-1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辅助起动装置
CN108706092A (zh) * 2018-05-31 2018-10-2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锯齿形飞行器武器舱噪声抑制装置
CN112722249A (zh) * 2021-01-07 2021-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气动式涡流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组合控制的飞行器
CN113415412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宽速域射流控制飞行器
CN113443124A (zh) * 2021-07-20 2021-09-28 北京理工大学 采用两级大小叶片的边界层吸入式推进器
CN115520373A (zh) * 2022-08-18 2022-12-27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飞行器机翼后缘流场气流流向的射流控制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230A (en) * 1991-06-04 1992-08-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craft gas turbine engine bleed air energy recovery apparatus
US6094907A (en) * 1996-06-05 2000-08-01 The Boeing Company Jet engin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jet engine noise by reducing nacell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US5853143A (en) * 1996-12-23 1998-12-29 Boeing North American, Inc. Airbreathing propulsion assisted flight vehicle
GB0907444D0 (en) * 2009-04-30 2009-06-10 Vestas Wind Sys As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US20160091112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The Boeing Company Noise and Drag Reducing Cabin Pressure Outflow Valve
CN10676240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联合射流技术的风力机叶片流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35824A (zh) * 2017-11-08 2018-05-15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脉冲式二次射流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CN207728445U (zh) * 2017-12-15 2018-08-1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辅助起动装置
CN108706092A (zh) * 2018-05-31 2018-10-2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锯齿形飞行器武器舱噪声抑制装置
CN112722249A (zh) * 2021-01-07 2021-04-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气动式涡流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组合控制的飞行器
CN113415412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宽速域射流控制飞行器
CN113443124A (zh) * 2021-07-20 2021-09-28 北京理工大学 采用两级大小叶片的边界层吸入式推进器
CN115520373A (zh) * 2022-08-18 2022-12-27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飞行器机翼后缘流场气流流向的射流控制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继飞: "活塞式合成射流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实验流体力学》 *
李耀华: "二元双喉道射流推力矢量喷管流动参数影响的数值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 *
闫盼盼: "内埋武器舱气动特性及武器分离安全性研究",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2470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217B (zh) 降低喷气式发动机尾气噪音的系统和方法
US10196148B1 (en) Ram air chan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m air channel assembly
US4919364A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hypersonic flight
JP5241215B2 (ja) 航空機エンジンノズルの流体のパッシブ誘導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071815B2 (en) Thrust recovery outflow valves for use with aircraft
US7472543B2 (en) Jet engine noise suppressor
CN102105358B (zh) 用于在飞机中供应周围空气的空气管道
US5706650A (en) Vectoring nozzle using injected high pressure air
EP0294145B1 (en) Aerofoil/hydrofoil
US10633108B2 (en) Aircraft fuel tank inerting system
US5779169A (en) Aircraft engine inlet hot gas and foreign object ingestion reduction and pitch control system
EP0118181B1 (en) Device for increasing and deflecting thrust of jet-propulsion engine of v/stol aircraft
US3806068A (en) Aircraft
EP1998035B1 (en) Fluidic vectoring for exhaust nozzle
JPH09100747A (ja) 非対称ゲートダブルフラックスターボジェットの逆推力発生装置
CN102428004A (zh) 用于飞机冷却系统的冷却器、飞机冷却系统和飞机冷却系统的操作方法
US7185853B2 (en) Air discharge valve for an aircraft
CN115892470A (zh) 一种内置式设备分离安全防护系统
CN113443126A (zh) 基于直接力操控原理的全流动控制飞行器
EP3087002B1 (en) Tile assembly for boundary layer modification
RU2663440C1 (ru) Бесфорсажный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RU2094307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самолет с затупленной хвостовой частью фюзеляжа
CN217320760U (zh) 飞机低压进气装置
CN104661913A (zh) 隐蔽方法和装置以及设置有至少这种装置的海军舰艇
RU2332332C2 (ru) Самолет с вертикальными взлетом и посадк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