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7059A - 管腔支架 - Google Patents

管腔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7059A
CN115887059A CN202110973224.0A CN202110973224A CN115887059A CN 115887059 A CN115887059 A CN 115887059A CN 202110973224 A CN202110973224 A CN 202110973224A CN 115887059 A CN115887059 A CN 115887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nd
tubular body
channel
binding
tubula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3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春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3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7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管状主体包括波形环状物,半释放装置包括束缚单元,束缚单元包括多股束缚线束,当束缚线束沿管状主体的周侧延伸、且对波形环状物施加径向约束力时,在波形环状物所在的轴向区间内,每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可沿相应的束缚线束的延伸方向相连并形成一条连线,以形成与多股束缚线束相对应的多条连线,在管状主体的轴向上,至少两条连线间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时,波形环状物沿其轴向的两端受力更均衡,以提高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管腔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背景技术
近十余年来,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病变,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方法。手术时,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相应的输送系统将覆膜支架送到病变位置,覆膜支架将血流与病变位置隔绝,消除血压对病变位置的影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为了解决覆膜支架在体内的定位问题,通常会在支架的关键位置做显影标记,利用显影标记对覆膜支架的轴向和周向进行定位。但是,当覆膜支架压缩在输送鞘管内时,其周向具有压缩褶皱,且轴向处于伸长状态,若此时通过显影标记定位,会存在较大的周向和轴向偏差。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束缚线束对覆膜支架进行径向约束,使得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其外径大于装载于输送器内时的外径,且外径小于覆膜支架完全释放并锚定于人体管腔内的外径。相较于将覆膜支架装载于输送器内状态下通过显影结构定位覆膜支架的位置,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外径更接近完全释放时的外径,通过显影结构定位也会更加精准。如图1所示,当约束线2位于靠近波圈1的一端(图1中所示为对波谷进行束缚)对波圈1进行束缚时,容易造成波圈1未被约束线2束缚的波峰向外翘起,导致波峰的外径等于或接近其完全释放的外径,相当于该波圈1翘起的部位提前完全释放,造成该翘起的部位与管腔壁(例如血管壁)锚定接触,从而会导致无法对覆膜支架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腔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波形环状物,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束缚单元,所述束缚单元包括多股束缚线束,当所述束缚线束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侧延伸、且对所述波形环状物施加径向约束力时,在所述波形环状物所在的轴向区间内,每股所述束缚线束对所述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可沿相应的所述束缚线束的延伸方向相连并形成一条连线,以形成与所述多股束缚线束相对应的多条所述连线,在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上,至少两条所述连线间隔。
综上,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管腔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设置成位于至少两个具有间距的连线上,使得沿波形环状物的轴向方向,波形环状物的受力点的数量会增加,进而会使得在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时,波形环状物沿其轴向的两端受力更均衡,避免波形环状物的端部相对于另一端向外翘起,进一步地避免造成该翘起的部位与管腔壁实现锚定,以便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下稳定性好,能够继续调整位置,以提高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在技术中对波形环状物端部束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对波形环状物中位线圈束缚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中,束缚单元对波形环状物束缚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7是再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8是一实施例的管腔支架中,第一束缚通道和所述第二束缚通道由多个限位环扣构成时的示意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未示出波形环状物)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管腔支架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未示出波形环状物)处于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再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未示出波形环状物)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管腔支架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未示出波形环状物)处于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半释放装置配置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并使得管腔支架(未示出波形环状物)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管腔支架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图17示出的管腔支架,半释放装置的第一限位杆离开锁定部,使得第二限位杆与锁定部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7示出的管腔支架处于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1是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中,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的锁定部相对限位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管腔支架的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1示出的管腔支架处于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定义管腔支架在释放后距心脏近的一端为近端,距心脏远的一端为远端。
为解决上述约束线2位于靠近波圈1的一端对波圈1进行束缚时,容易造成波圈1未被约束线2束缚的端部向外翘起,进一步导致的无法对覆膜支架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将束缚力的作用点聚集在波形状环状物的中间位置,进而避免波形环状物的两端翘起。具体地,如图2所示,覆膜支架包括覆膜102'、设置在覆膜102'上的波形环状物101'以及可对波形环状物101'进行径向束缚的束缚线束20',波形环状物101'包括波峰101a'、波谷101b'和位于波峰101a'与波谷101b'之间的波杆101c',束缚线束20'对覆膜支架进行径向束缚时,束缚线束20'对波形环状物101'的束缚力的作用点位于波形环状物101'的中位线圈上,从而避免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峰101a'或波谷101b'中的任一端向外翘起。需要解释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中位线圈”,是指波形环状物101'中各波杆101c'的中点的连成的环形线圈。
与之不同的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如图3和图4所示,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10,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10上、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的半释放装置20。管状主体10包括波形环状物101,半释放装置20包括多股束缚线束。本发明的创新构思是:通过对多股束缚线束进行设定,使得当束缚线束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且对波形环状物101施加径向约束力时,每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101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可沿相应的束缚线束的延伸方向相连并形成一条连线,这样,多股束缚线束便可以对应的多条所述连线,在管状主体10的轴向上,至少两条连线间隔。从而使得沿波形环状物101的轴向方向,波形环状物101的受力点的数量会增加,进而会使得在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101的径向约束时,波形环状物101沿其轴向受力更均衡,避免波形环状物101的端部相对于另一端向外翘起,进一步地避免造成该翘起的部位与管腔壁实现锚定,以便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下稳定性好,能够继续调整位置,以提高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地是,多股束缚线束中的每股束缚线束可包括一根或多根束缚线。束缚单元所包括的束缚线束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是两股或两股以上,例如三股、四股、五股或者更多股,只要束缚单元的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施加径向约束力时,至少有两股束缚线束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间隔即可。
也就是说,当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101施加径向约束力,在波形环状物101所在的轴向区间内,多股束缚线束对波形环状物101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位于至少两个具有间距的连线上。束缚线束可以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延伸,或者束缚线束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管状主体10的周向具有一定夹角,该夹角可以为锐角或钝角。即与束缚线束对应的连线可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延伸,或者该连线与管状主体10的周向具有一定夹角,该夹角可以为锐角或钝角。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线中的一条位于中位线圈的一侧,所述至少两个连线中的另一条位于所述中位线圈的另一侧,从而将束缚力聚集在中位线圈的两侧,从而保证波形环状物101受力平衡,进而避免波形状物101的端部翘起。也可以理解为,与多股束缚线束相对应的多条连线中,一些连线位于中位线圈的一侧,另一些连线位于中位线圈的另一侧,从而维持波形环状物101的受力平衡,以避免波形状物101的端部翘起,进一步地避免造成该翘起的部位与管腔壁实现锚定而无法对管腔支架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
具体地,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10,以及连接在管状主体10上、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的半释放装置20。
管状主体10包括波形环状物101,波形环状物101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如镍钛、不锈钢等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圈波形环状物101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从近端到远端依次排布,优选为平行间隔排布。
结合图4所示,波形环状物101包括多个波峰101a、多个波谷101b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波峰101a与波谷101b的连接杆101c。波形环状物101为闭合圆柱状结构,多圈波形环状物101间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波形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波形环状物101的具体结构,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每圈波形环状物101中的波形个数以及波形高度均可根据需要设置。
多圈波形环状物101上连接有覆膜102,覆膜102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FEP(Fluorinatedethylene propylen,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和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继续参阅图4所示,波形环状物101还包括沿其轴向间隔相对、并环绕其周侧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1的宽度D1为以波峰101a为起点沿轴向向所述波谷101b方向延伸2/5倍波高,也就是说,界定该第一区域A1的宽度D1的两条边b1、b2分别环绕在波形环状物101的对应波峰101a的位置,以及到波峰101a的垂直距离为2/5倍波高的位置。第二区域A2的宽度D2为以波谷101b为起点沿轴向向波峰101a方向延伸2/5倍波高,也就是说,界定该第二区域A2的宽度D2的两条边b3、b4分别环绕在波形环状物101的对应波谷101b的位置,以及到波谷101b的垂直距离为2/5倍波高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波高是指波峰沿波形环状物101的轴线方向到波谷的垂直距离。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半释放装置20包括限位杆21和多个沿管状主体10轴向间隔设置的束缚单元22。其中,束缚单元22与波形环状物101一一对应,束缚单元22用于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使得管状主体10被约束的部分均匀压缩。
具体地,束缚单元22包括多股束缚线束、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多股束缚线束包括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多股束缚线束对所述波形环状物101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位于至少两个具有间距的连线上,至少两连线中的至少一条位于第一区域A1内,至少两连线中的至少另一条位于第二区域A2内,从而保证受力平衡。
具体地,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分别穿设于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第一束缚通道位于第一区域A1内,第二束缚通道位于第二区域A2内,从而将第一股线束221设置于第一区域A1内,将第二股线束222设置于第二区域A2内,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均沿管状主体10周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束缚通道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相应的,第二束缚通道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从而利用第一束缚通道对位于其内的第一股线束221在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上起到良好限位效果,相应地,利用第二束缚通道对位于其内的第二股线束222在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上起到良好限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束缚通道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及第二束缚通道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包括接续地沿管状主体10的延伸设置方式,以及以间隔地方式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实际上,这与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的结构有关,下面将以第一束缚通道为例加以说明。
例如,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束缚通道由多个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223构成,限位环扣223可以是固定在波形环状物101的连接杆101c上,也可以是固定在波形环状物101上的覆膜102上,在此不做限定,只要第一束缚通道位于第一区域A1,第二束缚通道位于第二区域A2内,从而第一束缚通道将第一股线束221设置于第一区域A1内,第二束缚通道将第二股线束222设置于第二区域A2内即可。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股线束221穿过这些限位环扣223所构成的第一束缚通道,并被相对管状主体10的轴向约束。由于多个限位环扣223之间彼此间隔设置,此时的第一束缚通道是以间隔的方式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设置。
再例如,结合图6所示,覆膜102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物224,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形成于覆盖物224与覆膜10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其中只有一个是由覆盖物224与覆膜102围合形成,即形成于覆盖物224与覆膜102之间。
例如,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其中一个由多个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223构成,其中另一个形成于覆盖物224与覆膜102之间。结合图7所示,第一束缚通道由多个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223构成,第二束缚通道形成于覆盖物224与覆膜102之间。
其中,限位杆21可以是位于管状主体10外,也可以是位于管状主体10内,只要可以利用限位杆21可分离地实现将束缚单元22束缚于管状主体10即可。即可以利用限位杆21可分离地实现将束缚单元22的多股束缚线束的首尾相连,从而利用多股束缚线束对管状主体10径向束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管状主体10径向束缚时,束缚线束也可不必首尾相连,只要束缚线能够对管状主体10的至少部分束缚即可。例如束缚线束仅对管状主体10沿圆周方向的一半的管体进行径向束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能够分别将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束缚在第一区域A1内和第二区域A2内,从而可以避免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峰101a或波谷101b出现翘起,因此,在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中设置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股线束221能够在第一束缚通道内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移动,通过这种结构设置,第一股线束221与第一束缚通道的接触不至于过紧,以此确保释放管状主体10时,随着管状主体10的扩张,第一股线束221能够灵活地沿第一束缚通道移动,从而使得管状主体10能够稳定地扩张。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股线束222能够在第二束缚通道内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移动,从而提高第二股线束222沿第二束缚通道移动的灵活性。
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的一端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锁定部220a,锁定部220a以可分离的方式与限位杆2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部220a可以是由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彼此相连的方式共同形成,也可以是分别形成相应的锁定结构而组合形成。
例如,结合图6所示,锁定部220a包括第一套环221a和第二套环222a,第一套环221a连接于第一股线束221,第二套环222a连接于第二股线束222,限位杆21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套环221a和第二套环222a,实现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的可分离连接。且在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相连接时,通过将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的周向,使得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对管状主体10的周向起到约束效果,使得管状主体10周向被压缩而被半释放装置20控制在半释放状态,这样,当管腔支架100从输送鞘管中释放后,在该半释放装置20的约束下,处于半释放状态的管腔支架100与血管壁不贴合,操作者仍可对管腔支架100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定位准确后,再将半释放装置20的约束解除,使管腔支架100展开贴壁。并且,沿波形环状物101的轴向方向,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对波形环状物的束缚力的作用点设置在至少两个具有间距的连线上,从而避免波形环状物101的两端受力不均所导致的端部翘起。此外,通过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将第一股线束221限定在第一区域A1内,将第二股线束222限定在第二区域A2内,避免多股多股束缚线束在中位线圈聚集,若多股束缚线束在中位线圈聚集,多股束缚线在外力(例如输送器对多股束缚线的轴向)作用下向波形环状物101的一端偏移,再次翘起。
可理解地,第一套环221a和第二套环222a可以取消其中一个,或者,两者彼此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环状结构,此时,锁定部220a为环状件,第一股线束221与第二股线束222均与环状件相连接,限位杆21可活动地穿设于环状件,实现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的可分离连接。
结合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部220a还可以由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彼此连接的方式共同构成。
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由束缚线对折形成,束缚线对折位置形成锁定部220a,限位杆21穿设在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之间。
可理解地,锁定部220a除了由束缚线对折的方式构成,还可以是由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接合形成。确切的说,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的一端与管状主体10相连接,另一端彼此相连,从而在两者连接位置构成与限位杆21可分离连接的锁定部220a。
当锁定部220a与限位杆21连接时,束缚单元22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此时,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将第一股线束221与第二股线束222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间隔地限位于波峰101a与波谷101b之间。结合图8所示,以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分别有多个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223构成为例,第一股线束221与第二股线束222分别穿设于构成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的限位环扣223,在锁定部220a与限位杆21连接时,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对管状主体10的径向约束,此时,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被相应的限位环扣223间隔地限位在波峰101a和波谷101b之间,这样,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分别对波形环状物101的波峰101a所在一侧和波谷101b所在一侧进行均匀束缚,提高波形环状物101压缩状态稳定性,从而使得管状主体10稳定地处于均匀压缩状态。
再次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锁定部220a与限位杆21连接使得束缚单元22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时,第一股线束221与第二股线束222彼此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与第一束缚通道相对应的任意一个波峰101a到第一股线束221的垂直距离为L1,与第二束缚通道相对应的任意一个波谷101b到第二股线束222的垂直距离为L2,其中,L≥L1+L2,和/或,L1=L2。
利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波形环状物101的靠近波峰101a的部分和靠近波谷101b的部分分别被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均匀压缩,且由于该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分别在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从而使得波形环状物101能够稳定地处于压缩状态,这样管腔支架被半释放装置20控制在半释放状态时,整体收缩均匀,而使得管腔支架100与血管壁不贴合,操作者可对管腔支架100的轴向和周向位置进行调整,待定位准确后,再将半释放装置20的约束解除,使管腔支架100展开贴壁。
结合图8和图10所示,第一股线束221的一端和第二股线束22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管状主体10上的两个固定点220b,两个固定点220b的连线与管状主体10轴向相互平行,当锁定部220a与限位杆21连接时,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将锁定部220a限位于两个固定点220b,且在沿限位杆21的轴向上,锁定部220a限位于两个固定点220b之间,也就是说该两个固定点对锁定部220a所在一端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进行限位,使得锁定部220a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保持稳定,从而使得束缚单元22对管状主体10对应波形环状物101的位置进行稳定压缩,有利于提高管腔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的稳定性。
结合图1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股线束221的一端和第二股线束222的一端连接于管状主体10上的同一固定点222t。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限位杆21仍然可以借助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约束在该固定点222t处而不能朝与第一股线束221绕设管状主体10相反的方向相对管状主体10移动。继而在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相配合时,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都在限位杆21的限制下保持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使得管状主体10均匀压缩而处于半释放状态,以利于后续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
结合图14所示,束缚单元22包括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的限位扣103。这些限位扣103可以用于将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周向定位,也可以用于在沿管状主体10的轴向对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进行限位。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的形成锁定部220a的一端分别从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穿出,并可活动地穿设于限位扣103。该实施方式中,限位扣103的设置,使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分别从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穿设后的未被束缚的部分相对管状主体10的轴向位置保持稳定。限位扣10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杆21可活动地穿设于限位扣103,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对管状主体10进行径向约束。
继续参阅图15和图16所示,在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扣103时,限位杆21与不同位置的限位扣103相配合,能够被限定在管状主体10的周侧的不同位置,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整束缚单元22对管状主体10的束缚区域。确切的说,束缚单元22可以是围绕管状主体10的周向的每个位置进行约束,使得管状主体10周向所有位置均匀压缩,也可以是对管状主体10的周侧局部位置进行约束,使得管状主体10的周侧具有约束部分和未约束部分,也就是说,在管状主体10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约束部分将在束缚单元22的束缚下周向均匀压缩,未约束部分将由于没有约束处于自然展开状态,这样便可以根据需要,将分支、分支窗口、龙骨等对定位要求较高的部件设置在未约束部分,以便在管状主体10处于半释放状态下对该未约束部分上的分支、分支窗口、龙骨等部件进行准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半释放装置20包括至少2根限位杆21,至少2根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以图17示出的半释放装置20包括2根限位杆21为例,为便于描述,将该两根限位杆21分别称为“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分别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均穿设在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之间,从而释放靠近锁定部220a的第一限位杆21'时,管状主体10将进一步释放而扩张,直到锁定部220a与第二限位杆21”相配合,此时,管状主体10仍处于局部被周向束缚的状态。由于第一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分离后,管状主体10的一部分结构失去束缚单元22的周向束缚而展开,从而该被展开的部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如图17所示,可以将分支窗口105设置在该部分,也可以将分支或龙骨等对定位要求较高的其他部件设置在该部分,也即位于第一限位杆21'和第二限位杆21”之间的部分。
结合图19所示,在第一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分离后,第二限位杆21”能够继续将束缚单元22保持在对管状主体10进行局部周向束缚的状态,以便后续调整管状主体10位置,对分支窗口105进行定位。
结合图20所示,将第二限位杆21”与锁定部220a分离后,管状主体10将完全展开,完成释放。这种结构设置下,半释放装置20可以对管状主体10进行可控的分级释放,便可以对第一步释放完全展开的重要定位区域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再进行二级释放贴壁,特别是针对带分支或分支窗孔的管腔支架,这种分级释放有利于管腔支架的精准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至少2根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管状主体10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方式,可以是利用定位结构,也可以是利用前述提到的束缚单元22本身将限位杆21相对管状主体10周向限位于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位置处。
例如,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锁扣104,锁扣104用于供至少2根限位杆21中的任意一根穿过。
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104,锁扣104的数量与限位杆21的数量相等,多个锁扣104分别对应地将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状主体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104,锁扣104的数量比限位杆21的数量少1个,至少2根限位杆21中的一根沿与束缚单元22沿管状主体10周侧的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束缚单元22束缚于束缚单元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位置,多个锁扣104对应地将其他的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例如,结合图17所示,管状主体10设置有1个锁扣104,相应的,限位杆21的数量为2根,其中一根沿与束缚单元22沿管状主体10周侧的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束缚单元22束缚于束缚单元22的第一股线束221及第二股线束222与管状主体10的连接位置,锁扣104对应地将另一根限位杆21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限位于管状主体10。
结合图21至图23所示,半释放装置20包括至少一组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且沿管状主体10的周向上,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朝相反的方向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延伸,也就是说,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第一股线束221和第二股线束222的一端与管状主体10固定连接后,另一端沿管状主体10的周侧朝相反方向延伸并形成锁定部220a。
本实施例通过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当限位杆21与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锁定部220a分离时,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可同时解除对管状主体10的局部区域的束缚,使管腔支架更加快速的展开贴壁。同时,由于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固定端22a分别位于限位扣103的两侧,从而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释放对管状主体10的束缚时,管腔支架被束缚的部分周向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展开,从而抵消管腔支架展开过程自身产生的周向力,以此提高管腔支架释放稳定性,使得定位更加精准。
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长度相等,准确的说,各束缚单元22的第一股线束221的长度相等,各束缚单元22的第二股线束222的长度相等。从而当限位杆21与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锁定部220a分离时,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同时释放对管状主体10的径向约束,管状主体10朝两个相反方向展开的周向力大小基本相等,从而能够被很好的抵消,使得管腔支架释放更稳定,定位更精准。
结合图21所示,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第一股线束221与管状主体10连接于管状主体10上的同一固定点220d,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第二股线束222与管状主体10连接于管状主体10上的同一固定点220e。这种结构设置下,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中,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的设置较为简单,结构上无需做大的改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的组数,例如,如图21所示,半释放装置20包括3组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半释放装置20还可以设置2组或2组以上的束缚单元22。或者,半释放装置20除了包括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还可以设置非成对设置的束缚单元22,实现部分束缚单元22成对设置,另一部分束缚单元22非成对设置,提高对束缚区111进行轴向约束过程的灵活性。
限位杆21可选择具有较好弹性记忆、表面粗糙度较小的金属导丝,例如镍钛丝,其物理性满足要求,且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较好。限位杆21的直径可选择0.2mm~0.6mm,以使得限位杆21的直径适宜。避免限位杆21的直径过大而增大管腔支架整体的profile(即,通过面积),限位杆21的直径过大则支撑力不足,影响对锁定部220a的约束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杆21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2μm,以便限位杆21顺畅地从锁定部220a抽出,从而解除对锁定部220a的约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管腔支架,包括管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上的半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包括波形环状物,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束缚单元,所述束缚单元包括多股束缚线束,当所述束缚线束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侧延伸、且对所述波形环状物施加径向约束力时,在所述波形环状物所在的轴向区间内,每股所述束缚线束对所述波形环状物的径向约束力的作用点可沿相应的所述束缚线束的延伸方向相连并形成一条连线,以形成与所述多股束缚线束相对应的多条所述连线,在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上,至少两条所述连线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环状物可形成中位线圈,所述至少两个连线中的一条位于所述中位线圈的一侧,所述至少两个连线中的另一条位于所述中位线圈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环状物包括多个波峰、多个波谷及多个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的连接杆,所述波形环状物还包括沿其轴向间隔相对、并环绕其周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为以所述波峰为起点沿轴向向所述波谷方向延伸2/5倍波高,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为以所述波谷为起点沿轴向向所述波峰方向延伸2/5倍波高,所述至少两个连线的其中一条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至少两个连线的其中另一条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释放装置还包括限位杆,所述束缚单元还包括第一束缚通道和第二束缚通道,所述多股束缚线束包括第一股线束和第二股线束,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所述第二束缚通道,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管状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限位杆连接,当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时,所述束缚单元对所述管状主体进行径向约束,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所述第二束缚通道均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一股线束与所述第二股线束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间隔地限位于所述波峰与所述波谷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束缚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束缚通道由多个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构成;
或者,所述管腔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波形环状物以及连接在多个所述波形环状物上的覆膜,所述覆膜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物,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束缚通道形成于所述覆盖物与覆膜之间;
或者,所述管腔支架包括多个所述波形环状物以及连接在多个所述波形环状物上的覆膜,所述覆膜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物,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所述第二束缚通道其中一个由多个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环扣构成,其中另一个形成于所述覆盖物与覆膜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限位杆连接使得所述束缚单元对所述管状主体进行径向约束时,所述第一股线束与所述第二股线束彼此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与第一束缚通道相对应的任意一个所述波峰到所述第一股线束的垂直距离为L1,与第二束缚通道相对应的任意一个所述波谷到所述第二股线束的垂直距离为L2,其中,L≥L1+L2,和/或,L1=L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由束缚线对折形成,所述束缚线对折位置形成所述锁定部,所述限位杆穿设在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之间;
或者,所述锁定部由所述第一股线束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股线束的另一端接合形成,所述限位杆穿设在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释放装置包括至少2根所述限位杆,所述至少2根所述限位杆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地限位于所述管状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用于供所述至少2根所述限位杆中的任意一根穿过;
或者,所述管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扣,所述锁扣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杆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锁扣分别对应地将所述限位杆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限位于所述管状主体;
或者,所述管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锁扣的数量比所述限位杆的数量少1个,所述至少2根所述限位杆中的一根沿与所述束缚单元沿所述管状主体周侧的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所述束缚单元束缚于所述束缚单元与所述管状主体的连接位置,多个所述锁扣对应地将其他的所述限位杆沿所述管状主体的周向限位于所述管状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单元包括与所述管状主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扣,所述限位扣用于供所述限位杆可活动地穿设;和/或,所述束缚单元包括与所述管状主体固定连接的限位扣,所述第一股线束和所述第二股线束的形成所述锁定部的一端分别从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和所述第二束缚通道穿出,并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扣。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股线束能够在所述第一束缚通道内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股线束能够在所述第二束缚通道内沿所述管状主体的轴向移动。
CN202110973224.0A 2021-08-24 2021-08-24 管腔支架 Pending CN115887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3224.0A CN115887059A (zh) 2021-08-24 2021-08-24 管腔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3224.0A CN115887059A (zh) 2021-08-24 2021-08-24 管腔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059A true CN115887059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3224.0A Pending CN115887059A (zh) 2021-08-24 2021-08-24 管腔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7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8849B2 (en) Flexible stent graft
US10350096B2 (en) Expandable stent-graft system having diameter reducing connectors
JP5087397B2 (ja) 長さ方向に支持されていない部分を有する血管内ステント−移植片を送出す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722657B2 (en) Asymmetric stent graft attachment
EP1793766B3 (en) Device for treating aortic dissection
US8858613B2 (en) Stent graft deliver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353947B2 (en) Eversible locking mechanism for modular stents
JP2017196505A (ja) 向きを変えられる分岐部を備えた管腔内人工器官
CN110448393B (zh) 管腔支架
US20100268315A1 (en) Castellated Sleev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11329633B (zh) 植入物
CN115887059A (zh) 管腔支架
CN111407477B (zh) 管腔支架
CN112891033B (zh) 管腔支架
CN112891018B (zh) 管腔支架
CN112891017B (zh) 管腔支架
CN111407476B (zh) 管腔支架
CN115869105A (zh) 管腔支架
CN111407475B (zh) 管腔支架
CN111329634A (zh) 植入物
CN114681120A (zh) 管腔支架
CN114681119A (zh) 管腔支架
CN115702839A (zh) 覆膜支架及覆膜支架输送系统
CN111329635A (zh) 植入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