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5480A - 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480A
CN115885480A CN202180052063.XA CN202180052063A CN115885480A CN 115885480 A CN115885480 A CN 115885480A CN 202180052063 A CN202180052063 A CN 202180052063A CN 115885480 A CN115885480 A CN 115885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data
processing unit
fec
en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20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井廉
松田大辉
木村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85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3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with erasure correction and erasure determination, e.g. for packet loss recovery or setting of erasures for the decoding of Reed-Solom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36Reed-Muller [RM]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03M13/151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using error loca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polynomials
    • H03M13/1515Reed-Solom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03M13/151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using error loca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polynomials
    • H03M13/152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5Serial concatenated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实现低延迟通信的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解决方案]根据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设备设有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利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并且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案和无线网络(以下,也称为“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高级LTE Pro(LTE-A-Pro)”、“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或“进一步EUTRA(FEUTRA)”)处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审查中。注意,在以下描述中,LTE包括LTE-A、LTE-A Pro和EUTRA,并且,NR包括NRAT和FEUTRA。
在LTE中,基站设备(基站)也称为演进NodeB(eNodeB),并且,在NR中,基站设备(基站)也称为gNodeB。在LTE和NR中,终端设备(移动站、移动站设备或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UE)。
LTE和NR是由基站覆盖的多个区域以蜂窝形状被布置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可以管理多个蜂窝。在NR中,除了智能电话的常规数据通信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以外,假设一个无线系统支持诸如针对用于自动驾驶的紧急消息传送等需要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等的各种通信使用情况。
在低延迟要求高的URLLC中,由重传引起的延迟是问题之一。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NR中研究的错误校正码相关技术。
作为减少解码延迟的方法,专利文件1公开了在传输块(TB)或代码块(CB)的前面添加实现等同分组错误率的小块的发明。然而,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方法不能减少作为延迟占主导的重传延迟。
引文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US 2016/0294512 A
非专利文件
非专利文件1:3GPP TS 38.212V15.7.0(2019-09),“Multiplexing and channelcoding(Release 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实现低延迟通信的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并且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本公开的编码方法包括: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和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通过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和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的第二协议层的处理。
本公开的解码方法包括:执行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通过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和执行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的第二协议层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构成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FEC的编码的示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FEC的编码的示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传送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接收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基本过程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1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2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3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4的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5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6的示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7的示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的示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2的示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3的示图。
图19是示出第一FEC报头的格式示例的示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4的示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5的示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6的示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7的示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8的示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9的示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0的示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1的示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2的示图。
图29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传送设备执行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构成的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通信网络的构成]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构成示例。在图1中,传播信道(线)由虚线表示。线意味着逻辑连接,并且不一定是物理上的直接连接。
作为多个基站,包括了提供宏蜂窝(macro cell)11的宏蜂窝基站13和提供比宏蜂窝小的小蜂窝(small cell)12的小蜂窝基站14。在被称为基站的情况下,基站可以任意地是宏蜂窝基站13或小蜂窝基站14。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是其中多个基站中的每一个提供服务的通信区域(蜂窝),并且在图1中用椭圆表示。一个基站可以提供多个蜂窝。
基站可以经由回程(这里,为有线或无线)相互通信,并且主要交换控制信息。在该回程中,例如,可以通过使用X2接口或S1接口的协议交换信息。基站之间的回程的拓扑可以是任何类型,诸如网格类型、星类型或环类型等。
基站还具有与核心网络的回程。基站可以通过连接到控制实体15(控制实体15可以被视为核心网络16的一个要素)连接到核心网络16。可以存在多个控制实体15。
此外,除了经由控制实体15以外,基站还可以经由外部网络18连接到核心网络16。这种外部网络18的示例包括可以安装在室内或家中的毫微微蜂窝基站设备或家庭eNodeB(HeNB)设备等。一个或多个小蜂窝基站14经由HeNB网关设备19连接到外部网络18。外部网络18经由网关设备20连接到核心网络16。
小蜂窝12基本上被设置为与宏蜂窝11重叠。然而,小蜂窝12可以被设置为部分地与宏蜂窝11重叠,或者可以被完全地设置在宏蜂窝11的外部。多个小蜂窝基站14可以构成组(集群)。在集群中,可以设置具有集群头部的角色的基站。
在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中使用的无线电资源(频率资源、时间资源或空间资源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特性。例如,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F1(或时间资源T1)。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作为整个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利用效率。
宏蜂窝11可以使用频率资源F1(或时间资源T1),并且小蜂窝12可以使用频率资源F2(或时间资源T2)。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之间的干扰。
此外,频率资源F1和F2两者(时间资源T1和T2两者)可以由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中的每一个使用。频率资源F1、F2两者由宏蜂窝11和小蜂窝12中的每一个使用的方法在概念上与载波聚合(CA)类似。
[传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送侧,使用多个错误校正码(FEC)以对要传送的信息序列执行逐步编码。具体而言,对于信息序列,首先通过在第一协议层(数据链路层等)中使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erasure correction code)执行第一FEC的编码,其次,通过在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物理层等)中使用第二代码,执行第二FEC的编码。另外,接收侧对从传送侧接收的编码数据通过对应于多个FEC中的每一个的解码方案以逐步方式来执行解码,从而获取信息序列。具体而言,首先在第二协议层中执行第二FEC的解码,其次在第一协议层执行第一FEC的解码。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FEC的编码的示图。在第一FEC的编码中,从一个输入比特序列生成一个或多个要输出的比特序列。多个生成的比特序列可以被分成两种,即,需要传送到接收侧的比特序列和可以在接收侧解码而不传送到接收侧的比特序列。即,即使接收侧不接收所有的多个比特序列,要被输入的原始比特序列也可以被恢复。
在图2中输入的比特序列由多个矩形表示,并且,各矩形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多个输出比特序列分别由一个矩形指示,并且,各比特序列对应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的编码符号。各比特序列(编码符号)是基于对应于输入侧的一个或多个矩形的比特生成的。各比特序列和从其生成各比特序列的输入侧的比特之间的关系由连接输入侧的矩形和输出侧的矩形的直线表示。
作为用于第一FEC的代码(第一代码),可以使用消失校正码(纠删码)。消失校正码的示例包括属于诸如无速率码或喷泉码等的类别的FEC方法,或对多个比特序列执行线性合成或XOR合成以编码比特序列的FEC方法。消失校正码的具体示例包括无速率码、喷泉码、Tornado码、卢比变换(LT)码、Raptor码、RaptorQ码、LDPC码、BCH码、RS码、Zigzag可解码代码、ZD喷泉码和XOR码等。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FEC的编码的示图。在第二FEC的编码中,从一个输入比特序列生成要输出的一个比特序列。在图3的示例中,通过将奇偶校验序列添加到输入比特序列生成输出比特串。
用于第二FEC的代码(第二代码)的示例包括卷积码、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代码)和极化码等。然而,不排除使用消失校正码作为用于第二FEC的代码。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传送设备100的示例的框图。传送设备100包括较高层处理单元101、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第一处理单元)、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第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106和天线108。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设备100执行无线通信,但也不排除用于执行有线通信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天线108。
较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与较高层相关的处理。作为示例,较高层包括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传输层和网络层。较高层处理单元101例如执行应用,并生成要传送到接收设备的数据。较高层处理单元101将生成的数据提供给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较高层处理单元101可以将诸如服务质量(QoS)信息等的附加信息与数据一起提供给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服务质量信息包括诸如例如允许的传送延迟、传送带宽、数据的优先级或应用类型等的信息。
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执行与第一协议层相关的处理。作为示例,第一协议层是数据链路层。注意,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可以由较高层处理单元101执行。可选地,较高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可以由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执行。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获取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提供的数据,作为图2中描述的输入比特序列(要传送和接收的信息序列)。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包括执行第一FEC的编码的第一FEC编码单元103。
第一FEC编码单元103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输入的数据(目标数据)进行编码,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第一编码数据被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该第二传送单元104执行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的处理。
作为示例,第一FEC编码单元103以编码符号单位(第一FEC符号单位)(即,以编码符号大小(第一FEC符号大小))将输入数据(目标数据)分割成多个符号(多条第一数据)。通过用消失校正码对多个符号进行编码,生成多个编码数据(编码符号)。向多条编码数据添加检错信息,以获得多条第一编码数据(编码符号)。检错信息的示例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以下简称CRC)、校验子(syndrome)和帧校验序列(FCS)等。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将多条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可选地,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基于多条第一编码数据以第一协议层的格式生成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
作为示例,在3GPP标准的情况下,当编码数据与应用第二FEC的编码的长度匹配时,可以原样提供多条第一编码数据作为用于生成代码块的数据。在第一编码数据比应用第二FEC的编码的长度长的情况下,第一编码数据可以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并且,可以提供各片段作为用于代码块生成的数据。在第一编码数据比应用第二FEC的编码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第一编码数据之间连结(concatenate)片段,并且可以提供连结的片段作为用于代码块生成的数据。可以组合分割和连结。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的操作。
作为另一示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多条第一编码数据生成一个或多个媒体访问控制(MAC)帧,并且可以将MAC帧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MAC帧可以是MAC协议数据单位(MPDU)或聚合MPDU(A-MPDU)。作为示例,MAC帧包括MAC报头、帧主体字段和FCS。主体数据存储在帧主体字段中。基于第一编码数据生成主体数据。包含于MAC帧中的第一编码数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编码数据可以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以生成包括片段的MAC帧。可以生成包含两条或更多条第一编码数据的MAC帧。可以通过组合分割和连结,生成MAC帧的主体数据。可以将填充数据添加到MAC帧的尾部,并且可以将服务字段添加到头部。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的操作。
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可以基于要传送的数据的优先级或应用的信息决定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数据的优先级或应用的信息通过诸如表等的关联信息与预先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基于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提供的数据的优先级和应用的信息,参照表决定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决定的符号数量或决定的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第一FEC的符号大小,并且,以决定的符号单位,分割输入数据(目标数据)。
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可以基于传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200之间的通信路径的质量信息决定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质量可以为例如数据或第一编码数据的重传的次数、分组的错误率、通信速度、SINR、RSSI、延迟请求或可靠性请求等。作为示例,通信质量的信息通过诸如表等的关联信息与预先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基于测量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参考表决定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决定的符号数量或决定的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并且,以决定的符号单位分割要传送的数据。通信质量的测量可以由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较高层处理单元101、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或通信单元106执行。
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可以基于通信单元106用于传送的调制方案、第二代码的编码率、第一代码的编码率或其组合决定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调制方案、第二代码的编码率、第一代码的编码率或其组合例如通过诸如表等的关联信息与预先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基于在通信单元106中使用的调制方案、第二代码的编码率、第一代码的编码率或其组合,参照表决定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决定的符号数量或决定的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决定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并且,以决定的符号单位分割要传送的数据。可以任意地通过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或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决定调制方案、第二代码的编码速率、第一代码的编码率或其组合。
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执行与第二协议层相关的处理。作为示例,第二协议层是物理层。注意,物理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可以由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执行。可选地,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可以由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执行。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包括第二FEC编码单元105。第二FEC编码单元105通过用第二代码对从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提供的诸如第一编码数据等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第二编码数据。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基于第二编码数据生成要传送到接收设备的数据。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将生成的数据作为数据帧(传送帧)提供给通信单元106。
作为示例,在3GPP标准的情况下,第二FEC编码单元105通过基于从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提供的数据(包括第一编码数据、第一编码数据的片段或片段的连结等)用第二代码执行编码生成代码块。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将多个代码块连结成传输块,并且将作为检错信息的CRC添加到传输块的尾部。如果需要,在CRC之后添加填充数据。填充数据添加之后的数据作为数据帧(传输帧)被提供给通信单元106。可以将报头添加到传输块的头部。这里描述的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是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的操作。
作为另一示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第二FEC编码单元105基于从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提供的MAC帧(MPDU或A-MPDU),用第二代码执行编码。可以将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添加到MAC帧。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将作为物理层的报头的物理报头(PHY报头)添加到编码的MAC帧以形成物理层的数据帧(传送帧),并将物理层的数据帧提供给通信单元106。这里描述的IEEE802.11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是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IEEE 802.11的情况下的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的操作的细节。
通信单元106将从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提供的数据经由天线108传送到接收设备。更具体而言,通信单元106利用用于传送的调制方案调制数据,并对调制的数据执行数模(DA)转换。转换的模拟信号的频率被上转换,并且,根据用于传送的无线电资源的频率执行频带滤波。频带滤波信号被放大,并且,从天线108传送无线电信号。
这里,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可以基于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提供的服务质量请求决定是否执行第一FEC(用第一代码的编码)。在决定不执行第一FEC的情况下,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生成要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的数据(用于代码块生成的数据和MAC帧等),而不通过第一FEC编码单元103执行第一FEC的编码。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向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提供生成的数据。
此外,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或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可以向接收设备通知关于第一FEC(通过第一代码的第一编码)的信息。作为示例,关于第一FEC的信息包括指示执行第一编码的信息、消失校正码的类型、应用第一FEC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应用第一FEC的符号的索引或检错信息的类型和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可以向第一编码数据添加包括关于第一FEC的信息的报头(第一报头)。另外,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可以将包括关于第一FEC的信息的报头(第一报头)添加到物理层的数据。此外,传送设备100可以在与接收设备初始连接时执行的连接序列时传送关于第一FEC的信息。此外,传送设备100可以在要传送到接收设备的控制信息或管理信息中包括关于第一FEC的信息。控制信息可以是提供用于与接收设备通信的无线电资源(频率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或其组合)的通知的信息。此外,在决定从不执行第一FEC的状态执行第一FEC的情况下,传送设备100可以向接收设备传送关于第一FEC的信息。传送设备100包括向接收设备通知关于第一FEC的信息的通知单元。通知单元可以包含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或通信单元106中。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接收设备的示例的框图。接收设备200包括较高层处理单元201、第二接收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202、第一接收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204、通信单元206和天线208。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200执行无线通信,但是也不排除用于执行有线通信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天线208。
通信单元206经由天线208从传送设备100接收无线电信号。通信单元206对接收的无线电信号执行低噪声放大,执行频率下转换和频带滤波等,并且对经受频带滤波的模拟信号执行模数(AD)转换。通过AD转换获得的数字信号通过对应于在传送侧使用的调制方案的解调方案被解调,并且解调的数据作为物理层的数据帧被提供给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
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第一处理单元)执行与第二协议层(物理层等)相关的处理。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从通信单元206获取物理层的数据(数据帧)。更具体而言,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从通信单元206获取由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并进一步由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帧。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包括第二FEC解码单元205。第二FEC解码单元205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获取的数据帧进行解码,并获取解码数据。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将解码的数据提供给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在检错信息(CRC等)被添加到获取的数据的情况下,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执行CRC确定,并将CRC确定的结果提供给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
作为示例,在3GPP标准的情况下,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第二FEC解码单元205对各代码块执行第二FEC的解码。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将各代码块的解码数据(例如,第一编码符号)与传输块的CRC的确定结果一起提供给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这里描述的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是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的操作的细节。
作为另一示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处理物理层的数据帧的报头。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经受报头处理的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取MAC帧。注意,服务字段可以被添加到MAC帧。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将获取的MAC帧提供给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这里描述的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是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的操作的细节。
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第二处理单元)从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获取数据。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包括第一FEC解码单元203。第一FEC解码单元203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消失校正码)的解码方案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作为示例,第一FEC解码单元203确定添加到获取的数据的检错信息,并指定确定结果为OK的数据。确定结果为NG的数据被视为丢失数据,并且,基于确定结果为OK的数据执行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将数据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在解码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重传请求(自动重复请求(ARQ)或混合ARQ(HARQ)等)被传送到传送设备100。第一FEC解码单元203可以从传送设备100获取关于第一FEC(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信息执行解码。
作为示例,在3GPP标准的情况下,在作为传输块的CRC确定的结果从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获取的信息为OK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判断包含于传输块中的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第一FEC解码单元203对从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提供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数据(正确解码)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在传输块的CRC确定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执行从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提供的数据(例如,第一编码符号)的CRC确定。第一FEC解码单元203将CRC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视为丢失符号,并且通过使用CRC确定结果为OK的编码符号执行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将数据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此外,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在解码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有错误不能被校正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将重传请求(ARQ或HARQ等)传送到传送设备100。例如,传送CRC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的重传请求。可选地,可以传送对应于解码数据的错误部分的编码符号的重传请求。可以通过另一方法决定要重传的编码符号请求。这里描述的操作是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的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详细描述3GPP标准的情况下的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的操作的细节。
作为另一示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从第一接收处理单元204获取MAC帧,处理服务字段,然后确定各MPDU的FCS。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针对FCS确定的结果为NG的MPDU确定包含于MPDU中的第一编码符号的检错信息(FCS等)。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包含于FCS确定的结果为OK的MPDU中的编码符号可以被视为被正确接收,而不执行FCS确定。第一FEC解码单元203通过使用FCS确定的结果为OK的编码符号和被视为被正确接收的编码符号执行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将数据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此外,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在解码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有错误不能被校正的情况下),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将重传请求(ARQ或HARQ等)传送到传送设备100。例如,传送FCS确定的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的重传请求。可选地,可以传送对应于解码数据的错误部分的编码符号的重传请求。可以通过另一方法决定要重传的编码符号请求。这里描述的操作是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的操作的示例,并且,在后面通过使用具体示例描述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的操作的细节。
较高层处理单元201执行较高层的处理。例如,较高层处理单元201将从第二接收处理单元202提供的数据传递给应用。
接收设备200和传送设备100之间的通信质量可以由接收设备200测量。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200可以将关于测量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传送到传送设备100。
图6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基本过程的示例。该示图示出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的示例。这里,基站是传送设备100,并且,终端是接收设备200,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终端可以是传送设备,并且,基站可以是接收设备。这里,假设3GPP标准的情况,但是可以在IEEE 802.11标准的情况下执行类似的过程。
首先,终端将关于终端能力的信息(终端能力信息)通知终端自身连接的蜂窝的基站(S11)。作为示例,终端能力信息包括关于第一FEC的能力和第二FEC的能力的信息。在初始连接(初始接入)过程期间,或者在初始连接之后提供终端能力信息的通知。作为用于通知的物理信道,可以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的至少一个。
基站向连接到由基站管理的蜂窝的终端通知包括关于第一FEC和第二FEC的信息的半静态控制信息(S12)。半静态控制信息可以是蜂窝特定控制信息。在初始连接的过程期间,或者在初始连接之后提供该控制信息的通知。此外,可以作为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RRC配置和RRC重新配置等的RRC过程的一部分提供半静态控制信息的通知。此外,可以定期地从基站向终端提供半静态控制信息的通知。作为用于提供控制信息的通知的物理信道,可以使用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EPDCCH))或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然后,在从基站到终端具体发生下行链路通信的情况下,基站向终端通知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动态控制信息),诸如用于下行链路的无线电资源等(S13)。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的发生的示例包括终端请求数据下载(拉)的情况或向终端发生推数据的情况等。
动态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特定(UE特定)或终端组特定(UE组特定)的控制信息。这里,终端组为例如作为下行链路通信是多播或广播的情况下的传送目的地目标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组。
动态控制信息的示例包括用于向目标终端(或终端组)分配下行链路通信的频率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频率资源为例如资源块、副载波或副载波组等。时间资源为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或符号等。空间资源为例如天线、天线端口、空间层或空间流等。
此外,动态控制信息的其它示例包括关于非正交多址((NOMA)、多用户叠加传送(MUST)、交织分多址(IDMA)、码分多址(CDMA))的非正交资源(功率相关资源、交织模式、加扰模式或扩散模式等)的信息。
此外,动态控制信息的其它示例包括关于调制阶数的信息、关于调制方案的信息、关于第二FEC的编码方法和编码率的信息、关于第一FEC的编码方法和编码率的信息和与ARQ/HARQ相关的设定(新数据指示符(NDI)和冗余版本(RV)等)等。调制阶数代表可以通过使用调制方案用调制符号传送的比特深度。第二FEC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案的组合对应于例如调制和编码集(MCS)。
接收到动态控制信息的终端根据接收的控制信息执行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适当接收的准备的设定。
基站基于向终端提供的控制信息通知,向终端传送到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数据(S14)。更具体而言,基站通过第一FEC对下行链路通信的数据进行编码,通过第二FEC对由第一FEC编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且调制由第二FEC编码的数据。调制的数据被转换为模拟信号,被放大,然后经由天线作为无线电信号被传送。作为结果,无线电信号被传送到终端。
终端从基站接收无线电信号,对接收的无线电信号执行AD转换和解调,进一步通过第二FEC对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解码,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一FEC对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码。根据由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指定的设定执行解调、第二FEC解码和第一FEC解码。终端根据数据(原始数据)的解码是成功还是失败,从终端向基站传送ACK或NACK(以下,称为ACK/NACK)。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传送NACK(S15),并且,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传送ACK(S18)。
可以根据数据解码是成功还是失败改变ARQ或HARQ处理的设定。例如,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重传用于HARQ的信号。在基站中,为了组合重传信号,期望将解码失败的数据的解码结果或正在解码的数据(软判定值和对数似然比(LLR)等)存储在存储器中。ARQ或HARQ中的重传可以是检测错误的第一FEC的符号(编码符号)的重传,或者可以是对解码失败的数据的数据部分进行解码所需的编码符号的重传。可选地,也不排除检测到错误的代码块的重传和第二FEC的所有块的重传。可以通过另一方法执行重传。
基站根据从终端接收的ACK/NACK执行接下来要执行的处理。例如,在接收NACK的通知的情况下(S15),执行ARQ或HARQ的重传准备。重传准备的示例包括选择冗余版本(RV)、选择调制和编码集(MCS)以及选择无线电资源等。基站再次向目标终端(或终端组)通知动态控制信息(S16),并且根据控制信息的设定执行下行链路通信(S17)。
在基站从终端接收ACK的情况下(S18),基站判断要传送的数据被正确接收,并且基站移动到传送下一新数据的处理。基站再次向目标终端(或终端组)通知动态控制信息,并且根据控制信息的设定执行下行链路通信。
[根据现有技术的生成3GPP标准的数据帧的示例]
图7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的数据帧(传送帧)的过程的示例。在传送设备中,要传送的输入数据(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输入数据)被分割成应用第一FEC的数据大小单位,并且,CRC被添加到数据大小单位中的每一个。注意,在具有某个长度或更大长度的数据的情况下执行数据分割,而在具有小于某个长度的数据的情形下不执行分割。添加CRC的数据在物理层中被编码。这里执行的编码对应于上述的第二FEC的编码。在现有技术中,在第二FEC的编码之前不执行第一FEC的编码。编码数据的块被称为代码块。以代码块为单位执行数据重传。
生成的代码块被连结。连结的块被称为传输块。作为错误检测代码的CRC(以传输块为单位的CRC)被添加到连结块,即,传输块。
填充数据被添加到添加CRC的传输块的尾部,以匹配调制符号单位。因此,生成数据帧。数据帧由传送设备传送。
描述接收设备接收从传送设备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接收设备首先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在CRC确定的结果为成功(OK)的情况下,包含于传输块中的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因此,接收设备解码FEC(对应于第二FEC代码的解码),并向传送设备传送确认响应(ACK)。
在CRC确定的结果为失败(NG)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对各代码块执行CRC确定。接收设备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传送针对CRC确定结果为NG的代码块的重传请求。
[根据本实施例的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对要传送和接收的信息序列逐步应用多个FEC编码生成数据帧。
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数据帧(传送帧)的过程的概要。
传送设备100将要传送的输入数据分割成应用第一FEC的符号单位。
传送设备100对通过以符号为单位的分割获得的符号执行第一FEC编码(消失校正编码)。
检错信息被添加到通过第一FEC的编码获得的编码符号。CRC或校验子被添加作为检错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描述添加CRC的情况。添加检错信息的编码符号被称为第一编码符号。
传送设备100通过根据需要对第一编码符号进行分割、连结或执行两者,根据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生成数据,以匹配应用第二FEC(物理层上的编码)的长度。在第一编码符号本身与应用第二FEC(物理层上的编码)的长度匹配的情况下,可以不执行分割和连结。
传送设备100通过对对应于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的数据执行第二FEC的编码(物理层中的编码)生成代码块。
传送设备100通过连结多个代码块生成传输块。CRC(以传输块为单位的CRC)作为检错信息被添加到传输块。可以添加诸如校验子等的其它信息作为检错信息。
传送设备100将填充数据添加到添加CRC的传输块的尾部,以根据需要匹配调制的符号单位。因此,生成作为传送帧的数据帧。传送设备100向接收设备200传送数据帧。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数据帧的过程的概要。以下,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数据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在下文中,主要描述与以上的概要的描述的不同。
[示例1-1]
图8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1。在示例1-1中,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与应用第二FEC的长度匹配的情况。
首先,传送设备100以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分割输入数据。
通过分割获得的各符号由第一FEC编码,并且CRC被添加到编码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传送设备100对第一编码符号执行第二FEC的编码以生成代码块。
传送设备100通过连结生成的代码块生成传输块,并以传输块为单位添加CRC。如果需要,添加填充数据以匹配调制的符号单位,由此生成数据帧。
接下来,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在CRC确定的结果为OK的情况下,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因此,执行第二FEC和第一FEC的解码,并且,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此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更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CRC确定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接收设备200用第二FEC解码各代码块以获得第一编码符号。然后,执行第一编码符号的CRC确定。
CRC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通过使用CRC确定结果为OK的编码符号尝试第一FEC的解码。
在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即,在不能校正所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
作为示例,对CRC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执行重传请求。可选地,执行对应于不能校正错误的数据部分的编码符号的重传请求。可以通过另一方法决定请求重传的编码符号,并且可以请求决定的编码符号的重传。注意,请求重传的目标不限于编码符号,并且可以是代码块或整个原始数据。关于重传请求的该描述类似地适用于以下描述。
[示例1-2]
图9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2。在示例1-2中,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比应用第二FEC的长度长的情况。
首先,传送设备100以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分割输入数据。
通过分割获得的各符号由第一FEC编码,并且,CRC被添加到编码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接下来,传送设备100根据应用第二FEC的长度将第一编码符号分割成多个片段(在本示例中,分割成两个)。通过对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片段)执行第二FEC的编码生成代码块。
传送设备100将生成的代码块连结成传输块,并以传输块为单位添加CRC。
然后,填充数据被添加到添加CRC的传输块的尾部,以根据需要匹配调制的符号单位。因此,生成作为传送帧的数据帧。传送设备100向接收设备200传送数据帧。
接下来,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在CRC确定的结果为OK的情况下,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因此,执行第二FEC和第一FEC的解码,并且,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另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CRC确定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接收设备200用第二FEC对各代码块进行解码,以获得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片段)。
通过连结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获得第一编码符号。对各第一编码符号执行CRC确定,并且,CRC确定结果为NG的第一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通过使用CRC确定结果为OK的第一编码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
在通过第一FEC的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即,在不能校正所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
[示例1-3]
图10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3。在示例1-3中,与示例1-2类似,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比应用第二FEC的长度长的情况。
在上述的示例1-2中,第一编码符号被分割成两个,但在示例1-3中,执行分割和连结。在图10中,与第一个代码块对应地,分割最左边的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最左边的第一编码符号的剩余部分和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被连结并与第二代码块相关联。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的剩余部分和从左边起的第三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被连结并与第三代码块相关联。以下同样适用。
由于除了在传送时执行分割和连结以外与示例1-2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示例1-4]
图1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4。在示例1-4中,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比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短的情况。
首先,传送设备100以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分割输入数据。
通过分割获得的各符号由第一FEC编码,并且,CRC被添加到编码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接下来,传送设备100根据应用第二FEC的长度连结第一编码符号(在本示例中,连结两个符号)。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的大小与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相匹配。通过对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执行第二FEC的编码生成代码块。作为结果,代码块包括多个CRC。
传送设备100将生成的代码块连结接成传输块,并以传输块为单位添加CRC。
然后,填充数据被添加到添加CRC的传输块的尾部,以根据需要匹配调制的符号单位。因此,生成作为传输帧的数据帧。传送设备100向接收设备200传送数据帧。
接下来,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在CRC确定的结果为OK的情况下,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因此,执行第二FEC和第一FEC的解码,并且,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另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CRC确定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接收设备200用第二FEC对各代码块进行解码,以获得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
接收设备200通过将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分割成两个获得第一编码符号。
接收设备200对各第一编码符号执行CRC确定,并将CRC确定结果为NG的第一编码符号视为丢失符号。通过使用CRC确定结果为OK的第一编码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
在通过第一FEC的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即,在不能校正所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
[示例1-5]
图12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5。在示例1-5中,与示例1-4类似,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比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短的情况。
在上述的示例1-4中,连结两个第一编码符号,但在示例1-5中,执行连结和分割。在图12中,最左边的第一编码符号和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被连结并与第一代码块相关联。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的剩余部分和从左边起的第三第一编码符号被连结并与第二代码块相关联。即,从三个第一编码符号生成用于生成两个代码块的数据(对应于应用第二FEC的长度的数据)。以下同样适用。
由于除了在传送时执行连结和分割以外与示例1-4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示例1-6]
图1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6。在示例1-6中,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与传输块的长度匹配的情况,更具体地,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等于通过将包含于传输块中的代码块的数量乘以应用第二FEC的长度获得的值的情况。
首先,传送设备100用第一FEC对输入数据进行编码(用第一代码的编码),并将CRC添加到编码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接下来,传送设备100根据应用第二FEC的长度将第一编码符号分割成多个片段(在本示例中,分割成四个)。通过对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片段)执行第二FEC的编码生成代码块。作为结果,存在不包括CRC的三个代码块和包括CRC的一个代码块。
传送设备100将生成的代码块连结成传输块,并以传输块为单位添加CRC。
然后,填充数据被添加到添加CRC的传输块的尾部,以匹配调制符号单位。因此,生成作为传送帧的数据帧。传送设备100向接收设备200传送数据帧。
接下来,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对传输块执行CRC确定。在CRC确定的结果为OK的情况下,所有代码块已被正确接收。因此,执行第二FEC和第一FEC的解码,并且,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另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CRC确定的结果为NG的情况下,接收设备200用第二FEC对各代码块进行解码,以获得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片段)。
多个(在本示例中为四个)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被连结以获得第一编码符号。对第一编码符号执行CRC确定,并且,CRC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在正确接收数量等于或大于解码所需数量的传输块之后,通过使用CRC确定结果为OK的多个编码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
在通过第一FEC的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即,在不能校正所有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
[示例1-7]
图14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3GPP标准中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1-7。在示例1-7中,描述第一编码符号的长度比通过将包含于传输块中的代码块的数量乘以应用第二FEC的长度获得的值长的情况。
首先,传送设备100用第一FEC对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并将CRC添加到编码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第一编码符号基于传输块的大小被分割成多个片段(在示图的示例中,为两个片段)。在该示图的示例中,各片段匹配通过将包含于传输块中的代码块的数量乘以应用第二FEC的长度获得的值。对分割的第一编码符号(片段)的处理与上述示例1-6中的处理相同,并因此省略其描述。
[根据现有技术的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示例]
图15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传送帧)的过程的示例。
在传送设备中,要传送的输入数据被分割成作为重传单位的MAC协议数据单位(MPDU),并且被设定为MSDU或A-MSDU。
MPDU报头(示图中的“H”)被添加到MSDU或A-MSDU的头部,并且,作为MPDU检错信息的帧检验序列(FCS)被添加到尾部。
包括关于MPDU之间的边界的信息的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D”)被添加到各MPDU的头部。通过经由MPDU定界符连结MPDU并添加指示尾部到尾部的MPDU定界符(EOF 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ED”),生成聚合MPDU(A-MPDU)。
服务字段“Service”和填充数据“Pad”被添加到A-MPDU。在添加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的A-MPDU上,执行物理层的编码。该编码对应于上述的第二FEC的编码。
在第二FEC的编码之后,通过向A-MPDU添加物理报头生成数据帧。数据帧由传送设备传送。
描述接收设备接收从传送设备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接收设备基于在物理报头中设定的信息执行第二FEC的解码。
基于MPDU定界符,通过第二FEC的解码获得的A-MPDU被分割成MPDU的单位。
确定各MPDU的FCS,并且,对于检测到错误的MPDU,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请求重传。
[根据本实施例的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要传送和接收的信息序列逐步应用多个FEC编码生成数据帧。
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概要。传送设备100以应用第一FEC的符号单位分割要传送的输入数据。
传送设备100用第一FEC对通过分割获得的符号进行编码。检错信息(FCS等)被添加到由第一FEC编码的符号以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传送设备100通过基于MPDU的长度分割和连结第一编码符号生成MAC帧的主体数据。通过向主体数据添加MPDU报头和FCS等生成MPDU。
传送设备100将包括关于MPDU之间的边界的信息的MPDU定界符添加到各MPDU的头部。通过经由MPDU定界符连结MPDU并添加指示尾部到尾部的MPDU定界符(EOF MPDU定界符),生成聚合MPDU(A-MPDU)。
传送设备100向A-MPDU添加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对添加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的A-MPDU执行第二FEC的编码。
在第二FEC的编码之后,通过向A-MPDU添加物理报头生成数据帧。数据帧由传送设备100传送。
以下,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在下文中,主要描述与上述过程的概要的区别。
首先,描述第一FEC的编码被应用于MSDU或A-MSDU的情况(图16~图24)。
[示例2-1]
图16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示例2-1示出第一编码符号被分割成多个MPDU并被包括的情况。
传送设备100以应用第一FEC的符号为单位分割MSDU或A-MSDU。
传送设备100对通过分割获得的符号执行第一FEC的编码(消失校正编码)。通过向编码符号添加作为检错信息的FCS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传送设备100通过基于MPDU的长度分割和连结第一编码符号生成主体数据。通过向主体数据添加MPDU报头和FCS等,生成MPDU。
传送设备100将包括关于MPDU之间的边界的信息的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D”)添加到各MPDU的头部。通过经由MPDU定界符连结MPDU并添加指示尾部到尾部的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ED”),生成聚合MPDU(A-MPDU)。
传送设备100向A-MPDU添加服务字段“Service”和填充数据“Pad”。对添加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的A-MPDU执行第二FEC的编码。
在第二FEC的编码之后,通过向A-MPDU添加物理报头生成数据帧。数据帧由传送设备100传送。
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基于在物理报头中设定的信息执行第二FEC的解码。
接收设备200基于MPDU定界符将通过第二FEC的解码获得的A-MPDU分割成MPDU的单位。
接收设备200确定各MPDU的FCS。获得MPDU的主体数据(通过从MPDU中移除MPDU报头和FCS而获得),并且,主体数据被连结以获得第一编码符号。
在作为连结源的多个(在本示例中为两个)MPDU的FCS的确定结果均为OK的情况下,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的FCS的确定也为OK。因此,可以省略FCS的确定。另一方面,在作为连结源的多个MPDU的FCS的确定中的至少一个为NG的情况下,执行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的FCS的确定。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接收设备200尝试通过使用确定结果为OK的编码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另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通过第一FEC的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作为示例,对FCS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执行重传请求。可选地,对与数据中的错误未被校正的数据部分对应的编码符号执行该处理。可以通过另一方法决定请求重传的编码符号。请求重传的目标的描述也适用于以下描述。
[示例2-2]
图17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2。示例2-2示出在MPDU中至少部分地包含多个第一编码符号的情况。
传送设备100以应用第一FEC的符号为单位分割MSDU或A-MSDU。
传送设备100用第一FEC对通过分割获得的符号进行编码。通过向由第一FEC编码的符号添加作为检错信息的FCS,生成第一编码符号。
传送设备100通过基于MPDU的长度至少部分地连结多个第一编码符号生成主体数据。通过向主体数据添加MPDU报头和FCS等,生成MPDU。
传送设备100将包括关于MPDU之间的边界的信息的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D”)添加到各MPDU的头部。通过经由MPDU定界符连结MPDU并添加指示尾部到尾部的MPDU定界符(示图中的“ED”),生成聚合MPDU(A-MPDU)。
传送设备100向A-MPDU添加服务字段“service”和填充数据“Pad”。对添加服务字段和填充数据的A-MPDU执行第二FEC的编码。
在第二FEC的编码之后,通过向A-MPDU添加物理报头,生成数据帧。
描述接收设备200接收从传送设备100传送的数据帧并执行解码的过程的示例。
首先,接收设备200基于在物理报头中设定的信息执行第二FEC的解码。
接收设备200基于MPDU定界符将通过第二FEC的解码获得的A-MPDU分割成MPDU的单位。
接收设备200确定各MPDU的FCS。获得MPDU的主体数据(通过从MPDU移除MPDU报头和FCS而获得),并且,获得主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第一编码符号,或者,部分地连结多条主体数据以获得第一编码符号。
在作为第一编码符号的获取源的MPDU的FCS的确定结果为OK的情况下,第一编码符号的FCS的确定也为OK。因此,可以省略FCS的确定。另一方面,在作为获取源的多个MPDU的FCS的确定中的至少一个为NG的情况下,执行连结的第一编码符号的FCS的确定。确定结果为NG的编码符号被视为丢失符号。接收设备200尝试通过使用确定结果为OK的编码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向传送设备100传送确认响应(ACK)。另外,通过解码获得的数据被提供给较高层处理单元201。
在通过第一FEC的解码获得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确认响应(NACK)向传送设备100请求重传。
[示例2-3]
图18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3。在示例2-3中,执行第一FEC的层的第一FEC报头(示图中的“FH”)被添加到各第一编码符号。即,第一FEC报头被添加到MSDU或A-MSUD的头部。第一FEC报头对应于包括关于第一FEC的信息的第一报头的示例。
图19示出第一FEC报头的格式示例。第一FEC报头包括第一FEC指示符(1st FECindicator)、第一FEC类型(1st FEC Type)、第一FEC长度(1st FEC Length)、第一FEC符号数量(Num.of 1st FEC symbol)和第一FEC索引(1st FEC Index)的字段。
第一FEC指示符包括用于识别是否执行第一FEC的编码(是否需要在接收侧执行第一FEC的解码)的信息。第一FEC类型包括指示第一FEC的类型(例如,代码的类型)的信息。第一FEC长度包括指示第一FEC的符号长度的信息。第一FEC符号数量包括包含于应用第一FEC报头的MPDU中的符号的数量(在图18的示例中,符号的数量是1)。第一FEC索引包括指示符号在符号序列中的位置的信息(序列号)。
在图19中示出的字段中的一些可以不存在,或者,可以存在图19所示的字段以外的字段。例如,可以包括时间戳字段和符号总数字段。接收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第一FEC报头执行第一FEC的解码。
[示例2-4]
图20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4。示例2-4示出第一编码符号被分割并且包含于多个MPDU中的情况。主要描述与示例2-3的区别。
示图左侧的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被剪切,并且,添加第一FEC报头,然后添加MPDU报头和FCS,使得生成第一MPDU。第一编码符号的剩余部分和添加到示图右侧的第一编码符号上的第一FEC报头被连结。通过将MPDU报头和FCS添加到连结数据生成第二MPDU。通过将MPDU报头和FCS添加到示图右侧的第一编码符号的FCS以外的部分,生成第三MPDU。类似地生成第四MPDU和后续MPDU。
[示例2-5]
图2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5。示例2-5示出与上述示例2-4类似地将第一编码符号分割并包含于多个MPDU中的情况。示例2-5示出在MPDU中包括多个第一FEC报头的情况。主要描述与示例2-4的区别。
示图中的最左边的第一编码符号和添加到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的第一FEC报头被连结,并且,添加MPDU报头和FCS,使得生成第一MPDU。作为结果,第一MPDU包括两个第一FEC报头。从左边起的第二第一编码符号、从左边起的第三第一编码符号的第一FEC报头和从左边起的第三第一编码符号的头部侧的一部分被连结。通过将MPDU报头和FCS添加到连结数据,生成第二MPDU。然后,类似地生成第三MPDU和后续MPDU。
[示例2-6]
图22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6。示例2-6在上述的示例2-3(见图18)中仅将第一FEC报头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第一FEC报头还包括关于包含于第二MPDU和后续MPDU中的第一编码符号的信息。其余与示例2-3相似。
[示例2-7]
图2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7。示例2-7在上述的示例2-4(见图20)中仅将第一FEC报头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其余与示例2-4相似。
[示例2-8]
图24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8。示例2-8在上述的示例2-5(见图21)中仅将第一FEC报头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其余与示例2-4相似。
在上述的示例2-1~2-8中,第一FEC的编码被应用于MSDU或A-MSDU,但在下文中,作为示例2-9~2-12,示出第一FEC的编码被直接应用于MPDU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FEC报头需要附加到至少一个第一编码符号。可以在第一FEC报头的头部中包括用于确保向后兼容性的字段。
[示例2-9]
图25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9。在示例2-9中,FCS被添加到由第一FEC编码的各符号的尾部,以获得第一编码符号。
第一FEC报头被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添加第一FEC报头和FCS的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被设定为MPDU,并且,第二和后续第一编码符号中的每一个被设定为MPCU。MPDU报头和FCS不被添加到各MPDU。随后的过程与示例2-1至示例2-8(见图16~24)类似。MPDU报头的信息可以存储在第一FEC报头中。
[示例2-10]
图26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0。示例2-10仅将第一FEC报头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在示例2-10中,对于第二和后续MPDU,第一编码符号与后续第一编码符号的一部分连结以形成MPDU。其它过程与示例2-9中的那些(见图25)相似。
[示例2-11]
图27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1。在示例2-11中,第一FEC报头不仅被添加到头部处的第一编码符号,而且被添加到其它第一编码符号。其它过程与示例2-10中的那些(见图26)类似。
[示例2-12]
图28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成IEEE 802.11标准的数据帧的过程的示例2-12。在示例2-12中,通过连结多个第一编码符号并添加第一FEC报头获得MPDU。MPDU包括多个第一编码符号。其它过程与示例2-9中的那些(见图25)类似。
图29是示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传送设备100执行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传送设备100的较高层处理单元101生成要传送到接收设备200的数据(S21)。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获取QoS信息(S22),并判断是否要执行第一FEC(S23)。QoS信息可以从较高层处理单元101获取,或者可以从接收设备200获取。可选地,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或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可以通过测量与接收设备200的通信质量获取QoS信息。
在决定不执行第一FEC(在S23中为NO)的情况下,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在不执行第一FEC的编码的情况下对由较高层处理单元101生成的数据执行第一协议层(数据链路层等)的处理,并且向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提供处理的数据。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通过对数据执行包括第二FEC的编码的第二协议层(物理层等)的处理生成数据帧(S26)。
在决定执行第一FEC(在S23中为YES)的情况下,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决定第一FEC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S24)。基于决定的符号数量或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第一FEC的符号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执行包括上述的第一FEC的编码的处理(S25)。第一传送处理单元102将处理的数据提供给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第二传送处理单元104通过对数据执行包括第二FEC的编码的第二协议层(物理层等)的处理生成数据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蜂窝移动通信或无线LAN的无线网络中,在比物理层高的协议层(3GPP标准的层2或IEEE 802.11标准的MAC层)中执行FEC,使得可以实现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
例如,用根据传送路径的通信质量、数据的优先级、应用的类型、第二FEC的编码率、第一FEC的码率或调制方案等的符号长度执行第一FEC的编码。接收侧对对应于第一FEC的各符号执行正确/不正确的确定,并且,通过使用确定结果为OK的符号执行第一FEC的解码。以符号的单位执行重传。因此,可以减少到传送侧的重传请求的次数,并且,可以减少重传数据的量。即,除了物理层的FEC(使用第二代码的编码)以外,还考虑将第一FEC(消失校正码)简单地应用于比物理层高的层(3GPP标准的层2或EEE 802.11标准的MAC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传输块或代码块等的现有单位应用第一FEC,并且应用第一FEC的效果可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用上述的适当符号长度执行第一FEC的编码,可以减少重传请求的次数和重传数据的量。这使得能够实现更高可靠性和更低延迟的通信。
(硬件构成)
图30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构成的示例。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300。信息处理设备对应于传送设备100或接收设备200。计算机设备300包括经由总线307相互连接的CPU301、输入接口302、显示单元303、通信单元304、主储存单元305和外部储存单元306。图30所示的构成的一部分可以不存在。例如,显示单元303或输入接口302可能不存在。此外,可以存在图30所示的构成以外的要素。例如,可以存在向各要素供电的电池或者诸如照相机或麦克风等的传感器设备。
CPU(中央处理单元)301在主储存单元305上执行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是实现信息处理设备的上述功能配置中的每一个的程序。计算机程序可以不是由一个程序而是由多个程序和脚本的组合实现。CPU 301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各功能配置。
输入接口302是用于将来自诸如键盘、鼠标和触摸板等的输入设备的操作信号输入到信息处理设备的电路。
显示单元303显示存储在信息处理设备中的数据或由信息处理设备计算的数据。显示单元303为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阴极射线管(CRT)或等离子体显示器(PDP),但不限于此。
通信单元304是供信息处理设备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外部设备通信的电路。在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的数据可以经由通信单元304从外部设备被输入。通信单元304包括天线。从外部设备输入的数据可以存储在主储存单元305或外部储存单元306中。
主储存单元305存储计算机程序、执行计算机程序所需的数据和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生成的数据等。在主储存单元305上展开和执行计算机程序。主储存单元305为例如RAM、DRAM或SRAM,但不限于此。
外部储存单元306存储计算机程序、执行计算机程序所需的数据和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生成的数据等。当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这些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被读入主储存单元305中。外部储存单元306为例如硬盘、光盘、快擦写存储器或磁带,但不限于此。
注意,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预先安装在计算机设备300中,或者可以存储在诸如CD-ROM等的储存介质中。此外,计算机程序可以被上传到因特网上。
此外,计算机设备300可以被配置为单个设备,或者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计算机设备的系统。
注意,上述的实施例示出用于实施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可以以各种其它形式实现本公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提出各种修改、替换、省略或其组合。这些修改、替换和省略等也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包含于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发明及其等效范围内。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公开的效果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提供其它效果。
注意,本公开还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项目1]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并且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项目2]
根据项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将检错信息添加到由第一代码编码的第一数据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
[项目3]
根据项目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基于第二编码数据生成要传送到接收设备的数据。
[项目4]
根据项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代码块。
[项目5]
根据项目3或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所述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标准中的代码块。
[项目6]
根据项目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并且连结从不同的第一编码数据获得的多个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连结的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标准中的代码块。
[项目7]
根据项目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连结多条第一编码数据,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由第二代码对连结的多个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代码块。
[项目8]
根据项目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多个第一片段,并将第一片段分割成多个第二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所述多个第二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多个代码块,并且基于所述多个代码块生成传输块。
[项目9]
根据项目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编码数据生成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项目10]
根据项目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并生成包括所述片段的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项目11]
根据项目3~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连结从不同的第一编码数据获得的多个片段,并生成包括所述片段的连结的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项目12]
根据项目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传送目标数据的优先级或传送目标数据的应用的信息,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项目13]
根据项目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与接收设备的通信路径的质量信息,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项目14]
根据项目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在第二协议层中执行的编码的编码率、第一数据的编码的编码率和用于向接收设备的传送的调制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项目15]
根据项目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服务质量(QoS)信息,决定是否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以及
在不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单元向第二协议层提供第一数据。
[项目16]
根据项目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向接收设备通知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
[项目17]
根据项目1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生成包括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的第一报头,以及
第二协议层使用第二代码对包括第一报头和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进行编码。
[项目18]
根据项目16或1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指示正在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值;
第一代码的类型;
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的索引;和
包含于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检错信息的类型和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项目19]
根据项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二代码是卷积码、turbo码、LDPC码或极化码。
[项目20]
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和
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项目21]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执行第一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由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由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和
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二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
[项目22]
一种解码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由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由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和
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二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
附图标记列表
11宏蜂窝
12小蜂窝
13宏蜂窝基站
14小蜂窝基站
15控制实体
16核心网络
18外部网络
19HeNB网关设备
20网关设备
100传送设备
101较高层处理单元
102第一传送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
103第一FEC编码单元
104第二传送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
105第二FEC编码单元
106通信单元
108天线
200接收设备
201较高层处理单元
202第二接收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
203第一FEC解码单元
204第一接收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
205第二FEC解码单元
206通信单元
208天线
300计算机设备
302输入接口
303显示单元
304通信单元
305主储存单元
306外部储存单元
307总线

Claims (22)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并且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将检错信息添加到由第一代码编码的第一数据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编码数据,并且基于第二编码数据生成要传送到接收设备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代码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所述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标准中的代码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并且连结从不同的第一编码数据获得的多个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连结的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标准中的代码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连结多条第一编码数据,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由第二代码对连结的多个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代码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多个第一片段,并将第一片段分割成多个第二片段,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通过用第二代码对所述多个第二片段进行编码来生成3GPP标准中的多个代码块,并且基于所述多个代码块生成传输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第一编码数据生成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并生成包括所述片段的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将第一编码数据分割成两个或更多个片段,连结从不同的第一编码数据获得的多个片段,并生成包括所述片段的连结的MAC帧,以及
第二处理单元用第二代码对包括所述MAC帧的数据进行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传送目标数据的优先级或传送目标数据的应用的信息,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与接收设备的通信路径的质量信息,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在第二协议层中执行的编码的编码率、第一数据的编码的编码率和用于向接收设备的传送的调制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决定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第一处理单元通过基于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以符号为单位分割传送目标数据来生成多条第一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服务质量(QoS)信息,决定是否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以及
在不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单元向第二协议层提供第一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向接收设备通知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生成包括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的第一报头,以及
第二协议层使用第二代码对包括第一报头和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进行编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关于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指示正在执行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值;
第一代码的类型;
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数量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应用使用第一代码的编码的符号的索引;和
包含于第一编码数据中的检错信息的类型和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第二代码是卷积码、turbo码、LDPC码或极化码。
20.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执行包括通过用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一编码数据的处理的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和
将第一编码数据提供给比第一协议层低的第二协议层。
2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执行第一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由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由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和
第二处理单元,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二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
22.一种解码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一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二代码的解码方案对由作为第一代码的消失校正码编码的、并且进一步由第二代码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和
执行第二协议层的处理,所述第二协议层的处理包括通过对应于第一代码的解码方案对解码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的处理。
CN202180052063.XA 2020-09-02 2021-08-12 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Pending CN1158854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7864A JP2022042428A (ja) 2020-09-02 2020-09-02 情報処理装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JP2020-147864 2020-09-02
PCT/JP2021/029736 WO2022050020A1 (ja) 2020-09-02 2021-08-12 情報処理装置、符号化方法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5480A true CN115885480A (zh) 2023-03-31

Family

ID=8049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2063.XA Pending CN115885480A (zh) 2020-09-02 2021-08-12 信息处理设备、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3301A1 (zh)
EP (1) EP4210228A4 (zh)
JP (1) JP2022042428A (zh)
CN (1) CN115885480A (zh)
WO (1) WO20220500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0607A2 (en) * 2003-08-20 2005-03-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multimedia message over an air interface performing segmentation and encoding at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WO2010087197A1 (ja) * 2009-01-30 2010-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送信データ形成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US8510621B2 (en) * 2009-12-29 2013-08-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source unit based data block partition
US8839078B2 (en) * 2010-03-05 2014-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layer FEC framework for WiGig
JP6467992B2 (ja) * 2015-02-27 2019-0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148290B2 (en) 2015-04-06 2018-1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or decoding channel c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038261A (ja) * 2015-08-11 2017-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3301A1 (en) 2023-09-07
EP4210228A1 (en) 2023-07-12
WO2022050020A1 (ja) 2022-03-10
JP2022042428A (ja) 2022-03-14
EP4210228A4 (en) 2024-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041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LLIMETER WAVE HOTSPOT (mmH) BACKHAUL AND PHYSICAL (PHY) LAYER TRANSMISSIONS
US11146366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067651A1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154309A1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9339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451338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94305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895351B1 (en) New radio code block transmission based on dci extension
JP2019004362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20224532A1 (zh)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19087965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30139754A1 (en)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63699B2 (en)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KR20200099044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71110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539470B2 (en)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WO2022016541A1 (en) Retransmission procedures at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layer
US2023028330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ncoding method, and decoding method
KR10259114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32780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decoding method
US2023032780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WO202313772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coding-based harq retransmission with scrambling
JP2023537184A (ja) ラプターコードのための情報表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