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3024B -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3024B
CN115883024B CN202310166286.XA CN202310166286A CN115883024B CN 115883024 B CN115883024 B CN 115883024B CN 202310166286 A CN202310166286 A CN 202310166286A CN 115883024 B CN115883024 B CN 115883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ength
mapping
user data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62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83024A (zh
Inventor
黄海莲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Xinjiang Starlink Core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Xinjiang Starlink Core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Xinjiang Starlink Core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662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3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3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3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83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3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首先,获取用户数据;然后,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最后,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预设解析方式与预设结构对应,从而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进而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

Description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高轨设备主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帧解析和译码,为了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需要减少帧解析和译码的耗时。
现有技术从缩短译码时延的角度出发,对高轨设备的交织器进行改进,设计出能够支持并行译码的交织器,然而高轨设备接收的信号的帧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帧解析过程依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如何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以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能够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进而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应用于高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所述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所述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所述预设解析方式与所述预设结构对应。
可选地,所述高轨设备中设置有多个交织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数据长度,计算所述用户数据的有效比特对;
根据所述有效比特对,从所述多个交织器中确定目标交织器,其中,所述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有效比特对、且所述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与所述有效比特对的差值最小;
将所述目标交织器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编码码率,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数据,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同;
获取所述调制方式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
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
利用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所述帧数据。
可选地,所述符号包括非空符号,所述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为整数、且所述比值等于预设数量,则将所述编码数据划分为预设数量个有序的子数据,其中,每个所述子数据的数据长度均等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
依次将每个所述子数据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可选地,所述符号还包括空符号,所述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比值不为整数、且所述比值小于预设数量,则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
按照所述数据长度增量,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增长处理,得到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
将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划分为多个有序的、且数据长度均为所述单位映射长度的子数据;
依次将每个所述子数据均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在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后添加多个空符号,得到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比值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得到目标比值;
根据所述目标比值和所述单位映射长度,计算目标数据长度;
将目标数据长度与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差值,作为所述数据长度增量。
可选地,所述帧数据的结构包括帧头、预设字段和数据字段,所述利用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所述帧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写入所述预设字段;
将预设数量个符号写入所述数据字段,得到所述帧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应用于高轨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用户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映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所述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所述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所述预设解析方式与所述预设结构对应。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轨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首先,获取用户数据;然后,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最后,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预设解析方式与预设结构对应。由于本发明通过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再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满足预设结构帧数据,使其可以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从而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进而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步骤S102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帧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步骤S103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过程的示例图一;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过程的示例图二;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的功能单元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轨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标:100-数据映射装置;101-获取模块;102-确定模块;103-映射模块;200-高轨设备;210-存储器;22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以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于高轨设备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该数据映射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获取用户数据。
其中,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单位可以为比特,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是不固定的。例如,用户数据A的数据长度为1536比特,用户数据B的数据长度可以为1304比特,用户数据C的数据长度为3072比特。
S102,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其中,高轨设备中设置有多个交织器,每个交织器的长度(单位为比特对)不同,如下表所示,不同长度的交织器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不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照图2,步骤S102可以包括子步骤S102-1~S102-3。
S102-1,利用数据长度,计算用户数据的有效比特对。
示例性地,假设用户数据A的数据长度为1536比特,用户数据B的数据长度为5744比特,则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为768比特对,用户数据B的有效比特对为2872比特对。
S102-2,根据有效比特对,从多个交织器中确定目标交织器。
其中,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不小于有效比特对、且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与有效比特对的差值最小。
示例性地,假设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为768比特对,分别与上表中的交织器1~10的长度进行比较,由于交织器1的长度不小于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且交织器1的长度与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的差值为0,因此,交织器1可以作为用户数据A对应的目标交织器。
可以理解地,后续针对用户数据A的译码流程也是由交织器1来执行。
同样地,假设用户数据B的有效比特对为2872比特对,分别与上表中的交织器1~10的长度进行比较,由于交织器8的长度不小于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且交织器8的长度与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的差值为0,因此,交织器8可以作为用户数据B对应的目标交织器。
同样地,后续针对用户数据B的译码流程也是由交织器8来执行。
S102-3,将目标交织器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示例性地,假设通过比较用户数据A的有效比特对和上表中交织器1~10的长度确定出的用户数据A对应的目标交织器为交织器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交织器1对应的调制方式为QPSK,编码码率为1/3。
将交织器1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用户数据A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即用户数据A 的调制方式为QPSK,编码码率为1/3。
同样地,假设通过比较用户数据B的有效比特对和上表中交织器1~10的长度确定出的用户数据B对应的目标交织器为交织器8,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交织器8对应的调制方式为8PSK,编码码率为5/6。
将交织器8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用户数据B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即用户数据B的调制方式为8PSK,编码码率为5/6。
S103,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
其中,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预设解析方式与预设结构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数据长度的用户数据映射成的帧数据的结构均是满足预设结构的。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假设帧数据的长度为2368个符号,其包括帧头、预设字段和数据字段,帧头的长度为32个符号,预设字段的长度为32个符号,数据字段的长度为2304个符号。
对于任意数据长度的用户数据,均需将其按照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转化成2304个符号,再写入帧数据的数据字段,从而实现用户数据与帧数据的映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照图4,步骤S103可以包括子步骤S103-1~S103-4。
S103-1,按照编码码率,对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数据。
其中,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同。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对于数据长度为1536比特的用户数据A,按照编码码率1/3进行turbo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A’的数据长度为4068比特(1536比特/(1/3)=4068比特)。
如图6所示,对于数据长度为5744比特的用户数据B,按照编码码率5/6进行turbo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B’的数据长度为6893比特(5744比特/(5/6)=6893比特)。
S103-2,获取调制方式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制方式可以包括QPSK、8PSK和16QAM,QPSK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为2比特,8PSK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为3比特,16QAM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为4比特。
S103-3,基于单位映射长度,将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
其中,符号可以为非空符号,也可以为空符号。预设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假设预设数量为2304,步骤S103-3的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S103-3-1,计算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
示例性地,针对图5中用户数据A,由于其调制方式为QPSK,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为2比特,由用户数据A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A’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为4608比特/2比特=2304。
针对图6中用户数据B,由于其调制方式为8PSK,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为3比特,由用户数据B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B’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为6893比特/3比特=2277.67。
S103-3-2,若比值为整数、且比值等于预设数量,则将编码数据划分为预设数量个有序的子数据。
其中,每个子数据的数据长度均等于单位映射长度。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由于由用户数据A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A’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为4608比特/2比特=2304,为整数且等于预设数量,因此,将编码数据A’划分为2304个数据长度为2比特的子数据,分别为a1、a2、…、a2304
S103-3-3,依次将每个子数据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依次将由编码数据A’划分得到子数据a1、a2、…、a2034映射为非空符号S1、S2、…、S2304
在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3还包括与子步骤S103-3-2~S103-3-3并列的子步骤S103-3-4~S103-3-8。
S103-3-4,若比值不为整数、且比值小于预设数量,则根据比值,确定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由于由用户数据B编码得到的编码数据B’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为6893比特/33比特=2297.67,不为整数且小于预设数量,因此,需要根据比值2297.67,确定编码数据B’的数据长度增量。
其中,“根据比值,确定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的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对比值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得到目标比值;
然后,根据目标比值和单位映射长度,计算目标数据长度;
最后,将目标数据长度与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差值,作为数据长度增量。
示例性地,针对图6中的编码数据B’,首先将其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为2297.67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得到目标比值为2298。
再将目标比值与单位映射长度的乘积,即2298*3比特=6894比特,作为目标数据长度。
最后,将目标数据长度与编码数据B’的数据长度之间的差值,即6894比特-6893比特=1比特,作为数据长度增量。
S103-3-5,按照数据长度增量,对编码数据进行增长处理,得到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在编码数据末尾填0值来实现对编码数据的增长处理。
示例性地,针对图6中的编码数据B’,通过在其末尾填0,使其数据长度增长1比特,得到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B”,数据长度为6894。
S103-3-6,将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划分为多个有序的、且数据长度均为单位映射长度的子数据。
示例性地,将图6中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B”划分为2298个数据长度为3比特的子数据,分别为b1、b2、…、b2298
S103-3-7,依次将每个子数据均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依次将由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B”划分得到子数据b1、b2、…、b2298映射为非空符号S1、S2、…、S2298
S103-3-8,在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后添加多个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符号。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非空符号S1、S2、…、S2298后添加了6个空符号,得到2304个符号。
S103-4,利用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帧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4的实现过程可以如下:
首先,将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写入预设字段;
然后,将预设数量个符号写入数据字段,得到帧数据。
如图5所示,将用户数据A对应的编码码率和调制方式写入帧数据A的预设字段中,将由用户数据A得到的2304个有序的写入帧数据A的数据字段中,从而实现将用户数据A映射成满足预设结构的帧数据A。
同样地,如图6所示,将用户数据B对应的编码码率和调制方式写入帧数据B的预设字段中,将由用户数据B得到的2304个有序的写入帧数据B的数据字段中,从而实现将用户数据B映射成满足预设结构的帧数据B。
用户数据被处理为统一格式的帧数据,缩短了解析过程的时延,在解析完成后,将利用交织器进行译码。
交织器的作用是使数据的输出顺序与数据的存储顺序不一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交织器可以为二并行交织器。二并行交织器的设计原理可以如下:
首先,交织器的五个参数满足下述公式:
时,
时,
时,
时,
式中,为交织后的数据顺序。
根据上述公式设计交织器参数,其中,每一组交织器参数产生一个交织器。
下面对设计交织器参数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0、选择交织器的第一个参数,一般选择附近的数,并且互质;为turbo码的码长;通常可以选择多个作为备选,在后续搜索过程中不满足步骤7和步骤8条件的参数会被丢弃;
步骤1、选择交织器的第二个参数,可以从搜索,满足步骤7和步骤8条件的参数保留,不满足的则会被丢弃;
步骤2、选择交织器的第三个参数,可以从搜索,满足步骤7和步骤8条件的参数保留,不满足的则会被丢弃;
步骤3、选择交织器的第四个参数,可以从搜索,满足步骤7和步骤8条件的参数保留,不满足的则会被丢弃;
步骤4、选择交织器的第五个参数,可以从搜索,满足步骤7和步骤8条件的参数保留,不满足的则会被丢弃;
步骤5、根据公式计算交织序列NewIndex,上述公式中是交织前的数据顺序,为交织后的数据顺序;
步骤6、按照公式计算交织器距离,上述公式中是turbo码交织后的任意不同的两个位置,交织前的位置,交织前的位置,利用交织器的距离初步筛选交织器,距离越大交织器性能越好;
步骤7、交织器合理性检测:
1)检查交织序列(NewIndex)的合理性,具体为turbo码系统信息长N,NewIndex序列每一个位置代表交织前的数据位置,NewIndex每个位置上交织序号都不同,且在0~N-1的范围内;
2)不同参数产生的交织序列NewIndex可能完全一样,检查交织器是不是和Para参数中的交织器重复,若重复,则丢掉;
步骤8、交织器并行度检查,检查交织序列是不是满足并行读写的要求,并行度计算过程如下:
交织器满足M并行,将输出数据分为M段,每一段数据的第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为,其中,是每一段数据的长度。
保证M段数据并行的条件是,其中,表示数据在数据段内的偏移;表示第段数据,表示第段数据,并且表示交织器,表示交织前的存储位置;
步骤9、将满足步骤7和步骤8的交织器的参数和具体的性能参数保存到参数集Para中,以作备选;
步骤10、参数搜索结束,获得如下表所示的参数集Para。
在得到参数集Para后,采用错误脉冲算法计算交织器的最小距离,流程如下:
首先,计算错误脉冲值,共236个。每一个值是位置的系统信息出错时,使译码器输出正确码字的最大整数,每一时刻只有一个位置出错,其它位置的系统信息全部是0,校验码位置的系统信息也全部是0。
错误脉冲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步骤0、初始化参数,其中N=236是编码前系统有效信息的个数,是每个位置上的错误脉冲值,一共236个,全部初始化为1;
步骤1、设置,这里选择一个足够大的数值即可;
步骤2、这里确保找到位置的最大能正确译码的脉冲值;
步骤3、用加了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译码后再跟全零码字对比;
步骤4、判断译码是否正确。如果译码正确,则执行步骤5,反之则执行步骤2;
步骤5、
步骤6、结束位置的错误脉冲值的计算,获得位置最后的错误脉冲值
在参数集para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流程获得每一个交织器的最小距离,下表展示了同一turbo码的14个交织器的参数集、距离和最小距离。
由于最小距离越大,误码平层的误码越少,也就是说,最小距离越大,交织器性能越好。选择上表中最小距离为16的交织器,如下表所示: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根据距离谱选择交织器。
对于每个交织器,统计其错误脉冲值,得到错误脉冲谱;
统计交织器错误脉冲谱线,选择最小距离附近不密集、错误脉冲总和大的交织器作为最优交织器。
以DVB-RCS2协议中的4号波形为例,用脉冲算法计算错误脉冲谱和错误脉冲总和,得到下表:
由于衡量交织器的误码平层参数有以下三个:
1)最小距离:最小距离越大,交织器性能越好;
2)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越少,交织器性能越好;
3)错误脉冲总和:错误脉冲总和越大,交织器性能越好。
根据上表可知,8个交织器的最小距离都一样,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和错误脉冲总和不一样;
交织器1,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232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792;
交织器2,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264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760;
交织器3,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234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792;
交织器4,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170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854
交织器5,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454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570;
交织器6,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2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8030;
交织器7,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470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544;
交织器8,其最小距离为16的错误脉冲值有222个,错误脉冲值总和为7832。
交织器6的最小距离16附近的谱线个数2个,最稀疏,总和最大,为8030,所以以上的8个交织器中,6号交织器性能最好。
根据上述交织器设计原理得到的交织器如下表所示:
为了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数据映射装置100的实现方式。
请参照图7,该数据映射装置100包括获取模块101、确定模块102及映射模块103。
获取模块101,用于用户数据。
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映射模块103,用于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预设解析方式与预设结构对应。
可选地,高轨设备中设置有多个交织器,确定模块102具体用于利用数据长度,计算用户数据的有效比特对;根据用户数据的有效比特对,从多个交织器中确定目标交织器,其中,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不小于有效比特对、且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与有效比特对的差值最小;将目标交织器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可选地,映射模块103具体用于按照编码码率,对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数据,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同;获取调制方式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基于单位映射长度,将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利用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帧数据。
可选地,符号包括非空符号,映射模块103在用于基于单位映射长度,将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时,具体用于计算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若比值为整数、且比值等于预设数量,则将编码数据划分为预设数量个有序的子数据,其中,每个子数据的数据长度均等于单位映射长度;依次将每个子数据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可选地,符号还包括空符号,基于单位映射长度,映射模块103在用于将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时,还具体用于若比值不为整数、且比值小于预设数量,则根据比值,确定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按照数据长度增量,对编码数据进行增长处理,得到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将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划分为多个有序的、且数据长度均为单位映射长度的子数据;依次将每个子数据均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在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后添加多个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符号。
可选地,映射模块103在用于根据比值,确定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时,具体用于对比值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得到目标比值;根据目标比值和单位映射长度,计算目标数据长度;将目标数据长度与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差值,作为数据长度增量。
可选地,帧数据的结构包括帧头、预设字段和数据字段,映射模块103在用于利用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帧数据时,具体用于将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写入预设字段;将预设数量个符号写入数据字段,得到帧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数据映射装置100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轨设备200,请参照图8,高轨设备200可以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
其中,处理器220可以是一个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映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210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10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器220相连接。存储器210也可以和处理器220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210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220用于执行存储器210中存储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在被执行时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映射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首先,获取用户数据;然后,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最后,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预设解析方式与预设结构对应。由于本发明通过根据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再基于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将用户数据映射为满足预设结构帧数据,使其可以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从而减少帧解析过程的耗时,进而提高高轨设备的接收速度和吞吐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高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所述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所述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所述预设解析方式与所述预设结构对应;
所述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编码码率,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数据,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同;
获取所述调制方式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
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
利用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所述帧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轨设备中设置有多个交织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数据长度,计算所述用户数据的有效比特对;
根据所述有效比特对,从所述多个交织器中确定目标交织器,其中,所述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有效比特对、且所述目标交织器的长度与所述有效比特对的差值最小;
将所述目标交织器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作为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包括非空符号,所述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的比值;
若所述比值为整数、且所述比值等于预设数量,则将所述编码数据划分为预设数量个有序的子数据,其中,每个所述子数据的数据长度均等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
依次将每个所述子数据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预设数量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还包括空符号,所述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比值不为整数、且所述比值小于预设数量,则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
按照所述数据长度增量,对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增长处理,得到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
将增长处理后的编码数据划分为多个有序的、且数据长度均为所述单位映射长度的子数据;
依次将每个所述子数据均映射为一个非空符号,得到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
在多个有序的非空符号后添加多个空符号,得到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增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比值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得到目标比值;
根据所述目标比值和所述单位映射长度,计算目标数据长度;
将目标数据长度与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的差值,作为所述数据长度增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数据的结构包括帧头、预设字段和数据字段,所述利用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所述帧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写入所述预设字段;
将预设数量个符号写入所述数据字段,得到所述帧数据。
7.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高轨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用户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用户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
映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制方式和所述编码码率,将所述用户数据映射为帧数据,以对所述帧数据按照预设解析方式进行解析,其中,所述帧数据的结构满足预设结构,所述预设解析方式与所述预设结构对应;
所述映射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所述编码码率,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编码数据,所述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用户数据的长度不同;
获取所述调制方式对应的单位映射长度;
基于所述单位映射长度,将所述编码数据映射为预设数量个符号;
利用所述预设数量个符号,构建所述帧数据。
8.一种高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映射方法。
CN202310166286.XA 2023-02-27 2023-02-27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883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6286.XA CN11588302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6286.XA CN11588302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3024A CN115883024A (zh) 2023-03-31
CN115883024B true CN115883024B (zh) 2023-05-09

Family

ID=8576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6286.XA Active CN115883024B (zh) 2023-02-27 2023-02-27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302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329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594180A (zh) * 2009-06-30 2009-12-02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机的电文的位同步和帧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171B (zh) * 2009-03-25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812604B (zh) * 2012-11-14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调制方法和装置
EP3226572A4 (en) * 2014-11-26 2018-07-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CN114520690A (zh) * 2020-11-19 2022-05-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节点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2329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594180A (zh) * 2009-06-30 2009-12-02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机的电文的位同步和帧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3024A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4625B (zh) 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WO2019126508A1 (en) Decoding concatenated codes by guessing noise
JP7186715B2 (ja) ポーラ符号化および復号方法、送信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受信デバイス
CN108540141A (zh) Polar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0512020C (zh) 一种译码方法及译码装置
CN102835062B (zh) 确定码距的方法及计算装置
CN115883024B (zh) 数据映射方法、装置、高轨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355331B (zh) 一种通用多模式译码装置
CN100433836C (zh) 使用冗余对视/音频和语音数据进行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56218B (zh) 译码处理方法及译码器
CN112039634A (zh) 一种极化码的译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90079B (zh) 解码装置及解码方法
CN111726125A (zh) 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含错级联码识别方法
JP5169771B2 (ja) 復号器および復号方法
US20010037486A1 (en) Method for storing path metrics in a viterbi decoder
CN113890546B (zh)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084486B1 (en) High speed turbo decoder
CN100463370C (zh) 输入控制装置及输入控制方法
RU2421900C1 (ru)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й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ый декодер витерби
CN109412752A (zh) 极化码的非相干检测接收机、系统及方法
CN110380737B (zh) 一种极化码距离谱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45582B (zh) 一种编码交织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160364B1 (en) Code word formatter of shortened non-binary linear error correction code
CN108833057B (zh) 一种基于3gpp 5g-nr极化码的分布式crc处理方法
CN102916707B (zh) 兼容卷积码生成多项式确定方法、编码方法及编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