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546B -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546B
CN113890546B CN202111472338.3A CN202111472338A CN113890546B CN 113890546 B CN113890546 B CN 113890546B CN 202111472338 A CN202111472338 A CN 202111472338A CN 113890546 B CN113890546 B CN 113890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eaver
parameters
error pulse
sequence
presel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23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546A (zh
Inventor
黄海莲
邹刚
张哲�
赵深林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glian Xi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23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5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0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71Internal interleaver for turbo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结合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每组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以选择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基于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从而根据多个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预选参数的性能值,以选择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采用错误脉冲谱来评估交织器性能,极大减少计算复杂度,以改善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组交织器,又叫规则交织器,是最早应用于信道编码中的交织器,也是通用的交织器。交织器通常是对输入的原始信息序列进行随机置换后从前向后读出,交织使编码产生随机度,使码随机化、均匀化,它只起着对码重量整形的作用。
交织器设计的目标是使交织前后的序列的相关性越小越好。然而,使用现有的交织器设计方法设计出的交织器,由于长turbo码的重量谱计算困难,导致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够改善现有的交织器设计方法设计出的交织器,由于长turbo码的重量谱计算困难,导致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采用如下的计数方案。
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
结合所述协议,选择出多组与所述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每组所述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
根据所述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其中,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所述码长的长度一致;
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所述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序列合理性、并行条件和距离阈值;
所述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的步骤,包括:
从多组所述交织器参数中确定出满足所述序列合理性且满足所述并行条件的待确定交织器参数;
从所述待确定交织器参数中,选择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序列合理性包括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交织序号均不相同,且各所述交织序号均位于预设范围内,所述预设范围根据所述码长得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并行条件包括:
Figure F_211201160913583_583076001
其中,
Figure F_211201160913692_692465002
Figure F_211201160913801_801784003
Figure F_211201160913944_944420004
Figure F_211201160914038_038163005
Figure F_211201160914135_135276006
表征交织器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将输出数据划分成
Figure F_211201160914245_245590007
段数据,
Figure F_211201160914371_371615008
表征每段数据的长度,
Figure F_211201160914496_496598009
表征第
Figure F_211201160914607_607444010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11201160914701_701203011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11201160914812_812036012
表征第
Figure F_211201160914905_905826013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11201160915017_017156014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11201160915110_110853015
表征交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组所述预选参数,在所述码长的每个信息位置添加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
结合该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序列对每个信息位置进行重复译码,直至译码出错,根据译码出错时的译码次数,得到每个所述信息位置的错误脉冲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组所述预选参数,从各所述错误脉冲值中选择最小的错误脉冲值作为最小距离;
根据各所述错误脉冲值,统计出错误脉冲值相同的信息位置的个数,以得到该组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谱。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错误脉冲谱,计算出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总和;
从所述最小距离最大的多组所述预选参数中,选择所述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最少,且所述错误脉冲总和最大的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织器配置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织器配置装置,包括参数预选模块、错误脉冲计算模块和参数确定模块;
所述参数预选模块,用于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结合所述协议,选择出多组与所述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每组所述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所述错误脉冲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其中,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所述码长的长度一致;
所述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所述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从多组与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再基于预选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预先参数的多个错误脉冲值,从而得到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的性能值,进而选择出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以完成对需求交织器的配置和设计,采用错误脉冲谱来代替重量谱评估交织器性能,极大减少了交织器设计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能够改善现有的交织器设计方法,由于长turbo码的重量谱计算困难,导致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交织器配置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步骤S103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步骤S105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中步骤S107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错误脉冲值与信息位置之间的关系图。
图8示出了图3中步骤S109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交织器配置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0-电子设备;110-存储器;120-处理器;130-通信模块;140-交织器配置系统;150-服务器;160-客户端;170-交织器配置装置;180-参数预选模块;190-错误脉冲计算模块;200-参数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Turbo码交织器影响turbo码的误码平层性能,性能优良的交织器具有以下特点:交织器的最小距离比较大;交织器的最小距离附近的重量谱不密集。
目前设计交织器的方法包括随机交织和规则交织。规则交织器又分为近正则置换(ARP)交织器、DRP(Dithered Relative Prime)交织器、二次多项式置换(QPP)交织器、CPP交织器等。交织器设计方法比较多,但交织器对译码的误码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误码平层上。短码误码平层可以直接测试,长码的误码平层不容易测试,为了测试误码平层,目前已经有一些算法,如输入重量2搜索算法、错误事件搜索算法、约束子码算法。
对于评价交织器性能优劣的各种算法中,输入重量2搜索算法能粗略地估计出最小距离,但偏差比较大。错误事件搜索算法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最小距离,但计算量巨大,难以实现。约束子码算法是采用搜索网格的方法,对于短的turbo码搜索比较容易,但对于长turbo码的搜索需要测试环境有比较大的内存资源,所需要的搜索时间也较长。总而言之,目前评价交织器性能的算法对于长turbo码,都不容易实现。
总而言之,以上交织器设计过程中的各类评价算法中,在进行turbo码的长码交织器设计时,均需要计算重量谱,而重量谱的计算需要花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且获得重量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或者由于计算条件限制,不能计算出重量谱,导致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
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请参照图1,是电子设备100的方框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10、处理器120及通信模块130。存储器110、处理器120以及通信模块13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存储器11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存储设备。
处理器120用于读/写存储器110中存储的数据、计算机程序或机器可执行指令,并执行相应地功能。并将,处理器120执行存储器110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机器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
通信模块130用于通过网络建立电子设备100与其它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并用于通过网络收发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但不限于是:计算机、手机、IPad、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设备等。并且,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也可以为服务器集群。
请参照图2,图2为一种交织器配置系统140的方框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可以应用该交织器配置系统140中。该交织器配置系统140包括服务器150和客户端160,服务器150和客户端160通信连接,并且客户端160可以包括支持人机交互的屏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述图2中的服务器150作为以下步骤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S101,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
具体地,用户根据设计需求,将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通过用户端发送至服务器150,服务器150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
S103, 结合协议,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
其中,每组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
具体地,服务器150结合协议,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并且每组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即根据一组交织器参数就能得到一个预选交织器。
S105,根据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S107,基于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
其中,每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码长的长度一致。
S109,根据多个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其中,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上述交织器配置方法中,从多组与需求交织器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中,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再基于预选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预先参数的多个错误脉冲值,从而得到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的性能值,进而选择出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以完成对需求交织器的配置和设计,采用错误脉冲谱来代替重量谱评估交织器性能,极大减少了交织器设计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能够改善现有的交织器设计方法,由于长turbo码的重量谱计算困难,导致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难度极大的问题。
进一步,针对步骤S103,参照图4,图4为S103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3-1,根据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确定每组交织器参数的个数。
S103-2,根据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码长,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
例如,若需要支持的是符合DVB-RCS2协议,则每组交织器参数包括5个参数,若需要支持的是符合WiMax协议,则每组交织器参数包括4个参数。
本实施方式中,以支持DVB-RCS2协议,且码长为N为例,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的步骤如下。此时,每组交织器参数包括P0-P4五个参数。
S1,根据选择条件,选择第一个参数
Figure F_211201160915237_237829016
其中,选择条件为P0选择
Figure F_211201160915411_411634017
附近的质数,并且
Figure F_211201160915505_505381018
和码长N互质。
一般地,
Figure F_211201160915585_585453019
可以多选择几个参数,并且具体
Figure F_211201160915679_679215020
选择几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S2,从
Figure F_211201160915774_774498021
中选择第二个参数
Figure F_211201160915868_868174022
S3,从
Figure F_211201160915964_964911023
中选择第三个参数
Figure F_211201160916058_058632024
S4,从
Figure F_211201160916169_169927025
中选择第四个参数
Figure F_211201160916263_263689026
S5,从
Figure F_211201160916344_344741027
中选择第五个参数
Figure F_211201160916438_438478028
Figure F_211201160916549_549345029
Figure F_211201160916658_658708030
Figure F_211201160916755_755382031
Figure F_211201160916849_849146032
Figure F_211201160916960_960466033
即为交织器参数。并且,对于
Figure F_211201160917069_069830034
Figure F_211201160917197_197361035
Figure F_211201160917324_324691036
Figure F_211201160917465_465880037
均从0取值到
Figure F_211201160917593_593002038
。例如,
Figure F_211201160917734_734923039
为56时,则
Figure F_211201160917844_844284040
Figure F_211201160917969_969261041
Figure F_211201160918094_094311042
Figure F_211201160918206_206156043
均从0取值到28。
需要说明的是,S1-S5中每次选择一个数,即完成一次S1-S5,得到一组交织器参数。如此,每组若
Figure F_211201160918334_334503044
选择4个数,
Figure F_211201160918429_429696045
Figure F_211201160918543_543003046
Figure F_211201160918652_652378047
Figure F_211201160918763_763715048
均选择10个数,则交织器参数总共有
Figure F_211201160918873_873062049
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重复S1-S5,选择出所有的交织器参数组之后,再执行S105,来从多组交织器参数中选择预选参数。也可以为每完成一次S1-S5,就执行S105,来判断该组交织器参数是否能作为预选参数,如此反复,获取所有的预选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每组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
而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图5为S105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图,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根据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
S105-1,根据交织器参数,采用序列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
具体地,序列计算公式包括:
Figure F_211201160918983_983920050
其中,
Figure F_211201160919127_127919051
是turbo码交织前的数据顺序,
Figure F_211201160919222_222181052
是turbo码交织后的数据顺序。
序列,即交织序列,指的是打乱turbo码数据的规则。
S105-2,根据序列,采用距离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距离。
其中,距离计算公式包括:
Figure F_211201160919333_333041053
Figure F_211201160919427_427253054
Figure F_211201160919538_538112055
Figure F_211201160919647_647471056
是turbo码经预选交织器进行交织后的任意不同的两个位置,
Figure F_211201160919743_743187057
Figure F_211201160919852_852565058
交织前的位置,
Figure F_211201160919948_948750059
Figure F_211201160920058_058144060
交织前的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序列计算公式并非唯一的序列计算公式,也可以用其他的序列计算方法计算出交织器的序列。
得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后,针对S105,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序列合理性、并行条件和距离阈值。在此基础上,请继续参照图5,为S105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图,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选择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S105-3,从多组交织器参数中确定出满足序列合理性且满足并行条件的待确定交织器参数。
S105-4,从待确定交织器参数中,选择距离大于距离阈值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其中,距离阈值与各组预选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的距离有关,如各组预选参数的距离均较大,则相应地,距离阈值也较大,各组预选参数的距离均较小,则相应地,距离阈值也较小。
在S105-3中,可以先确定出满足序列合理性的交织器参数,再从满足序列合理性的交织器参数中选择出满足并行条件的待确定交织器参数。同理,也可以先确定出满足并行条件的交织器参数,再从满足并行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中选择出满足序列合理性的待确定交织器参数。最后,从待确定交织器参数中选择出预选参数。
进一步地,序列合理性包括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交织序号均不相同,且个交织序号均位于预设范围内。其中,预设范围根据码长得到。
具体地,若码长为N,则预设范围为
Figure F_211201160920169_169455061
此外,序列合理性还包括序列相同的多组交织器参数,只保留其中一组交织器参数。
序列即为交织序列(NewIndex),即打乱turbo码数据的规则。若多个交织器的交织序列相同,则意味着这几个交织器为相同的交织器,因此,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并且,并行条件包括:
Figure F_211201160920265_265678062
其中,
Figure F_211201160920376_376970063
Figure F_211201160920486_486349064
Figure F_211201160920581_581083065
Figure F_211201160920690_690947066
Figure F_211201160920801_801300067
表征交织器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将输出数据划分成
Figure F_211201160920895_895046068
段数据,
Figure F_211201160921024_024431069
表征每段数据的长度,
Figure F_211201160921121_121075070
表征第
Figure F_211201160921230_230969071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11201160921326_326159072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11201160921436_436049073
表征第
Figure F_211201160921582_582067074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11201160921675_675813075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11201160921771_771001076
表征交织。即
Figure F_211201160921880_880415077
表示进行交织计算。
若交织器参数满足并行条件,则意味着交织器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满足并行读写的要求。
选出预选参数后,结合预测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的距离及交织序列,可以得到一个关于预选参数的Para参数集。例如,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T_211201160928930_930672001
经过上述步骤S101-S105(包括S101,S103-1,S103-2,S105-1,S105-2,S105-3和S105-4),选出多组预选参数。得到的多组预选参数,结合对应的交织器距离以及交织序列,作为参数集Para,进入下一步骤S107。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图6为S107的步骤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7-1,针对每组预选参数,在码长的每个信息位置添加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
具体地,若码长为236,则信息位置包括0至235,共236个信息位置。并且,一般先对全零码字进行调制后,再将调制后的全零码字添加至信息位置。以及,全零码字包括系统信息段和校验信息段,校验信息即为校验码。
S107-2,结合该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序列对每个信息位置进行重复译码,直至译码出错,根据译码出错时的译码次数,得到每个信息位置的错误脉冲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7-2中,每次译码时,只有一个信息位置出错,其他信息位置全部是零,校验码位置也是0。
例如,假设
Figure F_211201160923591_591846093
是错误脉冲,码长为236,此时,
Figure F_211201160923718_718763094
Figure F_211201160923828_828621095
Figure F_211201160923939_939495096
时,
Figure F_211201160924048_048876097
表征信息位置1的信息出错时,译码器对经交织器交织后的码字进行译码,输出正确码字的最大整数。
具体地,例如,在0位置加错误脉冲,
Figure F_211201160924146_146046098
,然后译码器译码,译码器译码输出正确码字,则
Figure F_211201160924255_255397099
,继续译码,译码器输出正确码字,则
Figure F_211201160924367_367211100
继续译码,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当
Figure F_211201160924507_507899101
时,译码器译出来的码字不是全零,说明译码出错,结束叠加,选择
Figure F_211201160924622_622622102
作为0位置的错误脉冲值,即错误脉冲值
Figure F_211201160924733_733917103
参照图7,在其他信息位置上重复以上过程,获得
Figure F_211201160924843_843297104
Figure F_211201160924954_954115105
,…,
Figure F_211201160925079_079114106
。就能得到每组预先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
得到各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之后,且基于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针对S109,参照图8,为S109的部分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通过以下步骤能够实现根据多个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预选参数的性能值。
S109-1,针对每组预选参数,从各错误脉冲值中选择最小的错误脉冲值作为最小距离。
S109-2,根据各错误脉冲值,统计出错误脉冲值相同的信息位置的个数,以得到该组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谱。
具体地,对于每组预先参数,其对应的各错误脉冲值中最小的错误脉冲值即为最小距离。最小距离越大,则意味着误码平层的误码越少。因此,最小距离越大,则意味着交织器的性能越好。
对于错误脉冲谱,例如,若码长N=17,一共有17个信息位置,各信息位置的错误脉冲值不是16就是17,最后统计出错误脉冲值为16的信息位置为8个,错误脉冲值为17的信息位置为9个,最后得到的错误脉冲谱如下表2。
表2
Figure T_211201160929213_213941002
在得到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的基础上,在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照图9,针对S109,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可以实现S109中“选择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S109-3,根据错误脉冲谱,计算出每组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总和。
S109-4,从最小距离最大的多组预选参数中,选择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最少,且错误脉冲总和最大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采用最小距离,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以及错误脉冲总和来衡量交织器的误码平层参数。
具体地,最小距离越大,交织器的性能越好;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越少,即最小距离附近不密集,交织器性能越好;错误脉冲综合越大,交织器性能越好。
以DVB-RCS2协议中的4号波形为例,采用方法得到错误脉冲值之后,得到的错误脉冲谱参见表3,该表3为包括码长为472的多组预选参数的数据集,包括预选参数、距离、最小距离、错误脉冲谱、错误脉冲总和等值。
表3
Figure T_211201160929292_292117003
据上表,最小距离最大的为16,交织器6(第6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预选交织器)的最小距离附近的谱线个数为2个(最少),且错误脉冲总和为8030(最大)。因此,上述8个交织器中,6号交织器的性能更优。因此,选择第六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交织器参数,即6号交织器作为需求交织器。至此,交织器配置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采用错误脉冲谱来选择需求交织器的参数,计算过程简单、便捷,耗时短,且消耗计算资源小,能极大地改善现有方法中turbo码长码交织器设计困难的问题。
并且,错误脉冲谱中的错误脉冲总和是在错误脉冲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统计获得的,不需要重新计算。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可以适合任何的交织形式,例如随机交织、规则交织等,也适合并行交织器的设计,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行条件即可拥有并行交织器设计。并且,不仅适用于turbo码的长码交织器配置(设计),也适合短码交织器和中长码交织器的配置(设计)。
还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图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图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方式及各个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交织器配置装置170的实现方式,可选地,该交织器配置装置170可以采用上述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器件结构。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交织器配置装置170的功能模块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交织器配置装置17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方式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应内容。该交织器配置装置170包括:参数预选模块180、错误脉冲计算模块190和参数确定模块200。
参数预选模块180,用于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结合协议,选择出多组与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
其中,每组所述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
参数预选模块180,还用于根据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错误脉冲计算模块190,用于基于每个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
其中,每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码长的长度一致。
参数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多个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预选参数作为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其中,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可选地,上述模块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图1所示的存储器110中或固化于该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并可由图1中的处理器120执行。同时,执行上述模块所需的数据、程序的代码等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0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
结合所述协议,选择出多组与所述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每组所述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
根据所述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其中,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所述码长的长度一致;
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所述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所述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组所述预选参数,在所述码长的每个信息位置添加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
结合该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序列对每个信息位置进行重复译码,直至译码出错,根据译码出错时的译码次数,得到每个所述信息位置的错误脉冲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序列合理性、并行条件和距离阈值;
所述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的步骤,包括:
从多组所述交织器参数中确定出满足所述序列合理性且满足所述并行条件的待确定交织器参数;
从所述待确定交织器参数中,选择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合理性包括序列的每个位置上的交织序号均不相同,且各所述交织序号均位于预设范围内,所述预设范围根据所述码长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条件包括:
Figure F_220120163428013_013230001
其中,
Figure F_220120163428091_091353002
Figure F_220120163428185_185117003
Figure F_220120163428265_265195004
Figure F_220120163428358_358969005
Figure F_220120163428439_439994006
表征交织器参数对应的预选交织器将输出数据划分成
Figure F_220120163428518_518112007
段数据,
Figure F_220120163428614_614790008
表征每段数据的长度,
Figure F_220120163428692_692928009
表征第
Figure F_220120163428786_786665010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20120163428866_866759011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20120163428944_944884012
表征第
Figure F_220120163429048_048401013
段数据的第
Figure F_220120163429142_142150014
个数据交织前的序号,
Figure F_220120163429239_239301015
表征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组所述预选参数,从各所述错误脉冲值中选择最小的错误脉冲值作为最小距离;
根据各所述错误脉冲值,统计出错误脉冲值相同的信息位置的个数,以得到该组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错误脉冲谱,计算出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错误脉冲总和;
从所述最小距离最大的多组所述预选参数中,选择所述最小距离附近的错误脉冲个数最少,且所述错误脉冲总和最大的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
7.一种交织器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参数预选模块、错误脉冲计算模块和参数确定模块;
所述参数预选模块,用于获得需求交织器所支持的协议和turbo码的码长,结合所述协议,选择出多组与所述码长相关的交织器参数,每组所述交织器参数对应一个预选交织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交织器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和距离,选择所述距离和序列满足预设条件的交织器参数作为预选参数;
所述错误脉冲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其中,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错误脉冲值的个数与所述码长的长度一致;
所述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错误脉冲值,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的性能值,选择所述性能值满足需求性能的所述预选参数作为所述需求交织器的参数,所述性能值包括最小距离和错误脉冲谱;
所述错误脉冲计算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基于每个所述预选交织器的序列,采用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进行译码,得到每组所述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多个错误脉冲值:
针对每组所述预选参数,在所述码长的每个信息位置添加包括错误脉冲的全零码字;
结合该组预选参数所对应的序列对每个信息位置进行重复译码,直至译码出错,根据译码出错时的译码次数,得到每个所述信息位置的错误脉冲值。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织器配置方法。
CN202111472338.3A 2021-12-06 2021-12-06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90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2338.3A CN113890546B (zh) 2021-12-06 2021-12-06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2338.3A CN113890546B (zh) 2021-12-06 2021-12-06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546A CN113890546A (zh) 2022-01-04
CN113890546B true CN113890546B (zh) 2022-03-04

Family

ID=79016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2338.3A Active CN113890546B (zh) 2021-12-06 2021-12-06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0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7189A (zh) * 2022-05-12 2024-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725A (zh) * 1998-07-03 2000-11-15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带有信息次序改变的自动重新传输
CN1306348A (zh) * 1999-12-28 2001-08-01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长度可变的数据分组进行有效交织的方法
US6453442B1 (en) * 1999-08-20 2002-09-17 At&T Corp. Two stage S—Random interleaver
CN101192836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织器和编/译码器以及交织实现方法
CN102025445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匹配或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89985A (zh) * 2008-07-13 2011-06-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CTC(卷积的Turbo码)编码器发送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2340319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urbo码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5391455A (zh) * 2015-10-31 2016-03-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归零Turbo码起点及深度盲识别方法
CN105491402A (zh) * 2015-12-08 2016-04-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部分协作通信协议的自适应可分级视频传输方法
CN107508604A (zh) * 2017-07-13 2017-12-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Turbo码并行RP交织方法及并行RP交织器
CN107615691A (zh) * 2015-07-17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258940A (zh) * 2021-06-15 2021-08-13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turbo译码方法、装置、译码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2808B4 (de) * 2008-12-23 2010-10-0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Interleaver-Vorrichtung und Empfänger für ein von der Interleaver-Vorrichtung erzeugtes Signal
CN101534130B (zh) * 2009-04-17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织方法和装置、数据解交织方法和装置以及译码器
US9240808B2 (en) * 2010-09-10 2016-01-19 Trellis Phase Communications, Lp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coding with constrained interleaving
US9577677B2 (en) * 2011-12-01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nvolutional turbo code (CTC) encod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725A (zh) * 1998-07-03 2000-11-15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带有信息次序改变的自动重新传输
US6453442B1 (en) * 1999-08-20 2002-09-17 At&T Corp. Two stage S—Random interleaver
CN1306348A (zh) * 1999-12-28 2001-08-01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长度可变的数据分组进行有效交织的方法
CN101192836A (zh) * 2006-11-28 2008-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织器和编/译码器以及交织实现方法
CN102089985A (zh) * 2008-07-13 2011-06-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CTC(卷积的Turbo码)编码器发送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02025445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匹配或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40319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urbo码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7615691A (zh) * 2015-07-17 2018-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5391455A (zh) * 2015-10-31 2016-03-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归零Turbo码起点及深度盲识别方法
CN105491402A (zh) * 2015-12-08 2016-04-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部分协作通信协议的自适应可分级视频传输方法
CN107508604A (zh) * 2017-07-13 2017-12-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Turbo码并行RP交织方法及并行RP交织器
CN113258940A (zh) * 2021-06-15 2021-08-13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turbo译码方法、装置、译码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leaver optimization of convolutional turbo code for 802.16 systems;S.-J. Park等;《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090526;第13卷(第5期);339-341 *
Turbo码最小码距估计算法及其在置换多项式交织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袁星;《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20121015(第10期);正文第31-34页 *
基于Turbo码和ODPD判决法的LoRa改进方法;徐浪等;《电子测量技术》;20200408;第43卷(第7期);142-14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546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4666B2 (en) Decoding signals by guessing noise
CN107370560B (zh) 一种极化码的编码和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84316B (zh)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装置
JP2020536432A (ja) Polar符号化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Polar復号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562071A1 (en) Polar code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JP4602406B2 (ja) データをエンコード及びデコード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装置
JP7027520B2 (ja) Polar符号化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186715B2 (ja) ポーラ符号化および復号方法、送信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受信デバイス
JP2019534651A (ja) polar符号ベースエンコーダ、及びpolar符号ベースエンコーダの分割統治構造を構成する方法
CN113890546B (zh) 交织器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15592A1 (zh)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Hassanzadeh et al. Multipermutation codes in the Ulam metric for nonvolatile memories
CN10863193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08079A (zh) 一种极化码构造方法及装置
JP2018019401A (ja) リード・ソロモン復号器及び復号方法
CN109150384B (zh) 极化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Kiah et al. Codes for DNA storage channels
CN116667923B (zh) 一种信号传输误码率确定方法及相关组件
JP2020524930A (ja) 短縮レイテンシ誤り訂正復号
KR20140076503A (ko) 조합 숫자 시스템을 사용한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기법
CN110022158B (zh) 一种译码方法及装置
JPWO2013027483A1 (ja) 誤り訂正復号装置
EP0986182A2 (en) En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viding medium
CN101667839A (zh) 交织方法
RU2616180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сверточных код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Hailian

Inventor after: Zou G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

Inventor after: Zhao Shenlin

Inventor after: Liu Bo

Inventor before: Huang Hailian

Inventor before: Zou G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e

Inventor before: Zhao Shenl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