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4841A -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4841A
CN115854841A CN202211668027.9A CN202211668027A CN115854841A CN 115854841 A CN115854841 A CN 115854841A CN 202211668027 A CN202211668027 A CN 202211668027A CN 115854841 A CN115854841 A CN 115854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uilding
seat
disposed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680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钢
刘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te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te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te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te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680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4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484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外观变化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于建筑物一侧地面上的固定座、可拆卸地设置于建筑物一侧的辅助测量件,固定座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定位套筒、滑动设置于定位套筒内的测量柱、设置于测量柱一侧的限位块、两端分别连接限位块和定位套筒的连接弹簧,固定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底座,底座与升降组件连接,测量柱的一端与辅助测量件抵接,测量柱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刻度条。本申请具有便于检测建筑外观变形情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外观变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与变形。所谓变形是指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没能保持原有设计形状、位置或大小,或是建筑引起周围地表及其附属物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建筑进行形变检测是人们对建筑质量进行有效了解的途经,对新盖建筑进行形变检测能够有效了解施工精度,对年久建筑进行形变检测能够有效排除建筑坍塌的危险,对建筑进行实时检测能够对建筑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便于进行建筑维护与排除危险。
但在实施相关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的测量,目前国内的检测方式通常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量测的方式,通常用于有精度要求、较高大建筑的检测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观测距离受限、布设和操作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的测量,目前国内的检测方式通常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量测的方式,通常用于有精度要求、较高大建筑的检测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观测距离受限、布设和操作不便的缺点,实现了便于检测建筑外观变形情况的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于建筑物一侧地面上的固定座、可拆卸地设置于建筑物一侧的辅助测量件,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安装座上的定位套筒、滑动设置于定位套筒内的测量柱、设置于测量柱一侧的限位块、两端分别连接限位块和定位套筒的连接弹簧,所述固定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测量柱的一端与辅助测量件抵接,所述测量柱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刻度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与建筑物一侧固定的定位板、与定位板一侧垂直固定的底板,所述定位板、底板均与地面固定,所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远离定位板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底座插接于定位框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底座的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两个间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插接于定位槽内的定位块、连接定位块与定位槽槽底的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块的一侧与底座远离定位板的一侧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激光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激光灯配合的第一标靶。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测量件包括测量板、设置于测量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建筑物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单面镜,所述单面镜自下而上向靠近测量板的一侧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所述测量柱的端部且位于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定位激光灯,所述测量柱的端部且位于第二定位激光灯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测量头,所述测量板中心设置有透明材质的中心板,所述第二定位激光灯的灯束穿过中心板的中心并照射于单面镜的中心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激光灯配合的第二标靶。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座,所述升降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座和安装座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一调节座靠近或远离建筑物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二调节座沿与建筑物平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导轨、设置于第一调节座下方并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座、转动设置于固定座上的第一丝杠、设置于第一调节座下方并与第一丝杠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导轨、第一丝杠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调节座上方的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二调节座下方并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座、转动设置于第一调节座上的第二丝杠、设置于第二调节座下方并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的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导轨、第二丝杠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和第二调节座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第一活塞筒、设置于限位块一端并滑动设置于第一活塞筒内的第一活塞杆、设置于第二调节座上的第二活塞筒、滑动设置于第二活塞筒内的第二活塞杆、设置于第二调节座上的定位环、设置于第二活塞杆一端并滑动连接于定位环内的定位柱,所述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的端部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为弹性管且长度大于升降组件的高度,所述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相互平行,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刻度条。
本申请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检测装置,将辅助测量件安装于建筑物的侧壁上,并且通过测量机构与辅助测量件抵接,能够使得连接弹簧被压缩,测量柱沿着定位套筒滑动,能够通过读取第一刻度条上的刻度数,建筑物侧壁的变形情况,并且辅助测量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建筑物不同的高度上,驱动升降组件带动测量柱升降,与辅助测量件配合,多次测量数据,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的测量,目前国内的检测方式通常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量测的方式,通常用于有精度要求、较高大建筑的检测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观测距离受限、布设和操作不便的缺点,实现了便于检测建筑外观变形情况的优点。
2、由于采用了第一定位激光灯,所以能够使得安装座安装于固定座上时,能够使得安装座与固定座进行调节定位,提高数据测量的精准性。
3、由于采用了单面镜,所以通过第二定位激光灯照射于单面镜上,使得第二定位激光灯的光束反射至固定座上,与第二标靶配合,能够得知建筑物是否具有变形,若光束与第二标靶并未重合,则建筑物产生变形,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调节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使得光束与第二标靶重合,通过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的移动量,转换得知建筑物的变形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辅助测量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量机构与辅助测量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11、定位板;12、底板;121、定位框;122、定位槽;13、定位组件;131、定位块;132、定位弹簧;14、第一标靶;15、第二标靶;2、底座;21、第一调节座;22、第二调节座;3、辅助测量件;31、测量板;32、连接板;33、单面镜;4、测量机构;41、安装座;411、第一定位激光灯;42、定位套筒;43、测量柱;431、第一刻度条;44、限位块;45、连接弹簧;44、第二定位激光灯;45、测量头;5、升降组件;51、第一连接条;52、第二连接条;53、剪叉单元;531、第一支杆;532、第二支杆;54、升降丝杠;55、升降座;56、第一指针;57、第一指示刻度;6、联动机构;61、第一活塞筒;62、第一活塞杆;63、第二活塞筒;64、第二活塞杆;65、定位环;66、定位柱;67、第二刻度条;68、连接管;7、第一移动机构;71、第一导轨;72、第一滑座;73、第一丝杠;74、第一升降座55;75、第二指针;76、第二指示刻度;8、第二移动机构;81、第二导轨;82、第二滑座;83、第二丝杠;84、第二升降座55;85、第三指针;86、第三指示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通过将辅助测量件3安装于建筑物的侧壁上,并且通过测量机构4与辅助测量件3抵接,能够使得连接弹簧45被压缩,测量柱43沿着定位套筒42滑动,能够通过读取第一刻度条431上的刻度数,建筑物侧壁的变形情况,并且辅助测量件3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建筑物不同的高度上,驱动升降组件5带动测量柱43升降,与辅助测量件3配合,多次测量数据,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的测量,目前国内的检测方式通常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量测的方式,通常用于有精度要求、较高大建筑的检测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观测距离受限、布设和操作不便的缺点,实现了便于检测建筑外观变形情况的优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1、辅助测量件3,固定座1安装于建筑物一侧的地面上,辅助测量件3可拆卸地安装于建筑物的侧壁上,固定座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底座2,在底座2上安装有测量机构4,能够通过测量机构4与辅助测量件3配合,对建筑物的变化数据进行测量。为了方便测量建筑物的变形数据,以固定座1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以垂直于建筑物侧壁的方向为x轴,以平行建筑物侧壁的方向为y轴,以沿建筑物高度设置的方向为z轴,建立坐标系,通过将变形数据分解至xyz三个方向上,通过各个方向上的变形数据,经过转换,方便直观了解变形的情况。
参照图2、图3,固定座1包括定位板11、底板12,定位板11的一侧与建筑物的侧壁且靠近地面的位置固定,且定位板11的下端面与地面贴合,底板12固定安装于定位板11的一侧并与定位板11固定连接,定位板11和底板12均呈长方体状,且定位板11和底板12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相互垂直。定位板11的宽度方向与建筑物的侧壁相互平行,且定位板11的宽度小于底板12的宽度,定位板11与底板12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固定。底板1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框121,定位框121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呈开口结构,定位框121内插接有底座2,测量机构4位于底座2上方,底板12上安装有定位组件13,用于定位底座2。定位组件13包括定位块131、定位弹簧132,底板12上开设有两个间隔的定位槽122,定位槽122位于底板12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在定位槽122内插接有定位块131,定位块131与定位槽122滑动配合,定位弹簧1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定位块131和定位槽122的槽底,定位块131的上端成型有斜面,斜面背向定位板11,底座2从底板12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插接于定位框121内,定位块131的一侧与底座2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抵接,使得测量机构4整体安装稳定,定位精准。
参照图1、图4,辅助测量件3包括测量板31、连接板32,测量板31与建筑物相互平行,连接板32设置有两个,分别垂直固定于测量板31靠近两侧的位置处,两个连接板32相背离的一侧成型有边沿,通过螺栓能够将边沿可拆卸地固定安装于建筑物上,作为辅助测量的零部件。
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测量机构4包括安装座41、定位套筒42、测量柱43、限位块44、连接弹簧45,安装座41位于底座2上方,并与底座2相互平行,底座2上安装有第一调节座21,第一调节座21的上方安装有第二调节座22,固定座1、底座2、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相垂直。安装座41与底座2通过升降组件5连接,具体地,升降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座22和安装座41连接,能够用于驱动安装座41升降,对建筑物的不同高度处进行变形测量,即测量y方向的变形数据。定位套筒42固定安装于安装座41的上端面,并且定位套筒42的轴线方向与建筑物相互垂直,测量柱43插接于定位套筒42内,并且沿定位套筒42的轴线方向滑动,限位块44固定安装于测量柱43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在测量柱43上套设有连接弹簧45,连接弹簧4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44和定位套筒42的端面固定连接,在连接弹簧45的作用下,使得测量柱43能够抵接于辅助测量件3的表面。在测量柱4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条431,第一刻度条431沿测量柱43的长度方向设置。测量柱43的一端与辅助测量件3抵接,能够通过辅助测量件3对测量柱43挤压,使得测量柱43沿着定位套筒42滑动,通过读取第一刻度条431,能够得知建筑物在x方向上的变形数据。通过固定座1,能够使得测量机构4整体便于安装于建筑物的一侧,并且通过建筑物作为参照物,使得测量机构4安装位置精准,不易对建筑物变形的数据测量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机构4安装位置的精准性,在安装座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激光灯411,在固定座1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一标靶14,第一定位激光灯411和第一标靶14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一标靶14与第一定位激光灯411配合,当测量机构4整体安装于固定座1上后,观察第一定位激光灯411的灯束与第一标靶14是否重合,能够确认安装位置是否精准。
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升降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条51、第二连接条52、剪叉单元53、升降丝杠54、升降座55,在第二调节座2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条51,在安装座41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条52,第一连接条51和第二连接条52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相垂直,并且在第一连接条51和第二连接条52靠近建筑物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条51的长度方向一致。剪叉单元53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剪叉单元53包括中部相互铰接并呈X状的第一支杆531和第二支杆532,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支杆5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条51铰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杆5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条51的条形槽内,位于最上方的第一支杆53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条52的条形槽内,位于最上方的第二支杆532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条52上,位于中部的多个剪叉单元53依次铰接,具体地,一个剪叉单元53的第一支杆531的一端与相邻的剪叉单元53的第二支杆532一端铰接,一个剪叉单元53的第二支杆532的一端与相邻剪叉单元53的第一支杆531一端铰接。在第二调节座2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杠54,升降丝杠5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调节座22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与建筑物相垂直,升降座55螺纹连接于升降丝杠54上,且升降座55的下端面与第二调节座22的上端面滑动配合,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杆532一端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条51的条形槽内,连接轴的另一端与升降座55的一侧固定连接。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杆532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指针56,在第二调节座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指示刻度57,第一指示刻度57沿第二调节座2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指针56与第一指示刻度57配合。通过转动升降丝杠54,能够驱动升降座55水平移动,进而驱动安装座41升降,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二支杆532端部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指针56移动,通过换算,显示安装座41升降的高度。
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安装座41和第二调节座22之间安装有联动机构6,通过联动机构6,能够在测量柱43升高后,方便读取测量柱43的数据。联动机构6包括第一活塞筒61、第一活塞杆62、第二活塞筒63、第二活塞杆64、定位环65、定位柱66,第一活塞筒61固定安装于安装座41上,并且第一活塞筒61的轴线与定位套筒42的轴线重合,第一活塞筒61位于测量柱43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在第一活塞筒61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活塞杆62,第一活塞杆62的一端伸出第一活塞筒61并与限位块44固定连接,通过测量柱43抵接于辅助测量件3上,能够挤压或拉动第一活塞杆62。第二活塞筒63固定安装于第二调节座22的上端面,且第二活塞筒63与第一活塞筒61相互平行。第二活塞杆64滑动安装于第二活塞筒63内,并且第二活塞杆64的一端伸出第二活塞筒63并固定安装有定位柱66,定位柱66与测量柱43相互平行,位于第二活塞筒63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在第二调节座22上固定安装有定位环65,定位柱66的一端穿过定位环65并与定位环65滑动配合。在定位柱6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刻度条67,第二刻度条67沿定位柱6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刻度条431和第二刻度条67的起始点相反,能够方便读数。第一活塞筒61和第二活塞筒63的端部通过连接管68连通,连接管68为弹性管且长度大于升降组件5的高度,使得第一活塞筒61升至高处时,连接管68不易被拉扯产生干涉。在第一活塞筒61和第二活塞筒63内填充有气体,测量柱43抵接于辅助测量件3上时,若测量柱43被挤压,能够推动第一活塞杆62沿着第一活塞筒61滑动,挤压第一活塞筒61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68连通至第二活塞筒63内,使得第二活塞筒63内的第二活塞杆64受到挤压,沿着第二活塞筒63向靠近建筑物的方向移动,进而能够通过读取第二刻度条67,得知变形的数据,在测量柱43移动到上方时,能够方便读取到测量柱43变形的数据。
参照图2、图4和图5,在定位板11的上端面且靠近建筑物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标靶15。测量板31的中心固定安装有透明材质的中心板,具体地,中心板为亚克力板制成。两个连接板32之间固定安装有单面镜33,单面镜33自下而上向靠近测量板31的一侧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测量柱43的端部且位于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二定位激光灯44,测量柱43的端部且位于第二定位激光灯44一侧螺纹连接有透明材质的测量头45,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光束能够通过测量头45的中心照射于单面镜33上。当测量头45抵接于中心板的中心后,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灯束穿过中心板的中心并照射于单面镜33的中心处,通过单面镜33将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灯束反射至定位板11上,通过观察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光束是否与第二标靶15重合,得知建筑物在y方向是否有发生变形。
参照图5、图6和图8,在固定座1上安装有第一移动机构7,用于驱动第一调节座21靠近或远离建筑物,第一调节座21上安装有第二移动机构8,用于驱动第二调节座22沿与建筑物平行方向移动。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座21和第二调节座22,能够使得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光束与第二标靶15重合,进而能够得知变形的数据。第一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导轨71、第一滑座72、第一丝杠73、第一升降座74,第一导轨71固定安装于底座2上,第一导轨71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在底座2上方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丝杠73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上,并且第一丝杠73远离建筑物的一端固定有扭块,第一丝杠73位于底座2的中心处。第一滑座72固定安装于第一调节座21的下端面,第一滑座72与第一导轨7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升降座74固定安装于第一调节座21的下端面。第一滑座72与第一导轨71滑动配合,第一升降座74与第一丝杠73螺纹连接,并且第一导轨71、第一丝杠73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垂直。通过转动扭块,带动第一丝杠73正转或反转,能够带动第一调节座21靠近或远离建筑物。在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指示刻度76,第二指示刻度76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调节座2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指针75,第二指针75与第二指示刻度76配合,通过移动第一调节座21后,能够直观读取到偏移的距离,进而获得变形数据。
参照图5、图6和图8,第二移动机构8包括第二导轨81、第二滑座82、第二丝杠83、第二移动座84,第二导轨81固定安装于第一调节座21的上端面,并且第二导轨81沿第一调节座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在第二调节座22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座82,第二滑座82与第二导轨81一一对应设置,并且第二滑座82与第二导轨81滑动配合,第二滑座82的滑动方向与建筑物平行。在第一调节座2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沿第一调节座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调节座21上的两个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杠83,第二丝杠83位于第一调节座21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移动座84固定安装于第二调节座22的下端面,并且第二移动座84与第二丝杠83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杠8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扭块,第二导轨81、第二丝杠83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平行。通过转动第二丝杠83,带动第二丝杠83正转或反转,能够带动第二调节座22沿着y方向进行移动,调节第二调节座22的位置,使得测量柱43能够与测量板31上其他位置进行抵触,多次测量,提高测量数据精确性。在第一调节座21的侧壁设置有第三指示刻度86,在第二调节座22侧壁固定有与第三指示刻度86配合的第三指针85,第三指示刻度86位于第一调节座21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并且沿第一调节座21的宽度方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建筑物初建时,能够通过该装置测量好建筑物在xyz方向的数据。在需要对建筑物外观的变化进行测量时,通过将测量机构4安装于固定座1上,通过驱动测量柱43与测量板31进行抵接。读取测量柱43或定位柱66上的刻度,能够了解到建筑物在x方向上的数据。通过第二定位激光灯44照射于第二标靶15上,若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灯束与第二标靶15产生偏移,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座21、第二调节座22,使得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灯束与第二标靶15重合,读取第二指示刻度76和第三指示刻度86,能够获取到建筑物在y方向上的变化数据。并且通过将辅助测量件3安装于建筑物的不同高度上,并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测量,能够获取到建筑物在z方向上的变化数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建筑物一侧地面上的固定座(1)、可拆卸地设置于建筑物一侧的辅助测量件(3),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测量机构(4),所述测量机构(4)包括安装座(41)、设置于安装座(41)上的定位套筒(42)、滑动设置于定位套筒(42)内的测量柱(43)、设置于测量柱(43)一侧的限位块(44)、两端分别连接限位块(44)和定位套筒(42)的连接弹簧(45),所述固定座(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与升降组件(5)连接,所述测量柱(43)的一端与辅助测量件(3)抵接,所述测量柱(43)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刻度条(4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包括与建筑物一侧固定的定位板(11)、与定位板(11)一侧垂直固定的底板(12),所述定位板(11)、底板(12)均与地面固定,所述底板(12)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框(121),所述定位框(121)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所述底座(2)插接于定位框(121)内,所述底板(12)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底座(2)的定位组件(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两个间隔的定位槽(122),所述定位组件(13)包括插接于定位槽(122)内的定位块(131)、连接定位块(131)与定位槽(122)槽底的定位弹簧(132),所述定位块(131)的一侧与底座(2)远离定位板(11)的一侧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激光灯(411),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激光灯(411)配合的第一标靶(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测量件(3)包括测量板(31)、设置于测量板(31)两侧的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与建筑物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32)之间设置有单面镜(33),所述单面镜(33)自下而上向靠近测量板(31)的一侧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所述测量柱(43)的端部且位于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定位激光灯(44),所述测量柱(43)的端部且位于第二定位激光灯(44)一侧设置有透明材质的测量头(45),所述测量板(31)中心设置有透明材质的中心板,所述第二定位激光灯(44)的灯束穿过中心板的中心并照射于单面镜(33)的中心处,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激光灯(44)配合的第二标靶(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座(21),所述第一调节座(2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座(22),所述升降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座(22)和安装座(41)连接,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驱动第一调节座(21)靠近或远离建筑物的第一移动机构(7),所述第一调节座(2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调节座(22)沿与建筑物平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底座(2)上的第一导轨(71)、设置于第一调节座(21)下方并与第一导轨(7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座(72)、转动设置于固定座(1)上的第一丝杠(73)、设置于第一调节座(21)下方并与第一丝杠(73)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座(74),所述第一导轨(71)、第一丝杠(73)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垂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第一调节座(21)上方的第二导轨(81)、设置于第二调节座(22)下方并与第二导轨(8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座(82)、转动设置于第一调节座(21)上的第二丝杠(83)、设置于第二调节座(22)下方并与第二丝杠(83)螺纹连接的第二移动座(84),所述第二导轨(81)、第二丝杠(83)的长度方向均与建筑物平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1)和第二调节座(22)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6),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设置于安装座(41)上的第一活塞筒(61)、设置于限位块(44)一端并滑动设置于第一活塞筒(61)内的第一活塞杆(62)、设置于第二调节座(22)上的第二活塞筒(63)、滑动设置于第二活塞筒(63)内的第二活塞杆(64)、设置于第二调节座(22)上的定位环(65)、设置于第二活塞杆(64)一端并滑动连接于定位环(65)内的定位柱(66),所述第一活塞筒(61)和第二活塞筒(63)的端部通过连接管(68)连通,所述连接管(68)为弹性管且长度大于升降组件(5)的高度,所述第一活塞筒(61)和第二活塞筒(63)相互平行,所述定位柱(66)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第二刻度条(67)。
CN202211668027.9A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Withdrawn CN115854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8027.9A CN1158548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68027.9A CN1158548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4841A true CN11585484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68027.9A Withdrawn CN115854841A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48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9862A (zh) 建筑工程质量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1916370U (zh) 一种光学镜片精磨定厚度自动控制装置
CN109141303A (zh) 一种构件几何缺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253713A (zh) 一种滑块返向孔位置测量设备
CN212409626U (zh) 一种高精度尺寸测量装置及调节机构
CN204757870U (zh) 一种接触网导高、拉出值检测装置
CN115854841A (zh) 一种建筑外观变化的智能检测装置
CN205879134U (zh) 一种直线度综合检测装置
CN208795190U (zh) 发光器件发散角测试装置及测试一体机
CN211147639U (zh) 远距离水准测量游标砧板
CN206488741U (zh) 一种静压导轨直线度测量装置
CN208721034U (zh) 一种滑块返向孔位置测量设备
CN115112109A (zh) 一种船舶分段结构件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1827244A (zh) 一种贝克曼梁弯沉仪自动采集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8139978U (zh) 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测量放线装置
CN108955545B (zh) 一种调整检测传感器位置的工具及调整方法
CN202928531U (zh) 圆柱材测量装置
CN211477023U (zh) 桥梁预制构件的波纹管点位测量装置
CN220289936U (zh) 胶合棱镜组
CN219161246U (zh) 一种房间顶板面平整度检测设备
CN218600556U (zh) 一种基于激光指示器的测量仪
CN111102961B (zh) 远距离水准测量游标砧板及其应用方法
CN109877569A (zh) 罐体精准定位组装方法及精准定位装置及精准定位方法
CN219037923U (zh) 一种激光平行度检测仪
CN212335971U (zh) 一种贝克曼梁弯沉仪自动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