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4537A -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4537A
CN115854537A CN202111122627.0A CN202111122627A CN115854537A CN 115854537 A CN115854537 A CN 115854537A CN 202111122627 A CN202111122627 A CN 202111122627A CN 115854537 A CN115854537 A CN 115854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in body
side wall
rail groov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6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志强
李婧
劳春峰
魏伟
刘金文
张同鑫
顾明亮
徐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26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4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4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4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连杆组件及空调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第二连杆,一端设有第二止挡部;运动件,包括第一销体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销体的一侧,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时,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均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向运动。通过运动件一个部件就可以同时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减少了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的部件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摆叶主要依靠连杆的运动实现摆动,进而实现摆叶的导风功能。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空调器的连杆为多个时,多个连杆运动时,每个连杆的运动为单独控制,进而增加了与连杆运动相关的其他部件的数量,使得连杆的控制比较复杂,使得空调器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杆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连杆的控制比较复杂,空调器的成本增加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第二连杆,一端设有第二止挡部;运动件,包括第一销体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销体的一侧,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时,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均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向运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组件;多个第一摆叶,枢接于第一连杆,且多个所述第一摆叶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第二摆叶,枢接于第二连杆,且多个所述第二摆叶沿所述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杆组件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运动件的第一销体运动时,第一销体可以同时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相抵接,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向运动,通过运动件一个部件就可以同时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减少了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的部件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运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处于初始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反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反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反向运动状态的连杆组件与摆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二连杆与第二摆叶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连杆;101、第一轨槽;102、第一侧壁;103、第三侧壁;104、第一止挡部;105、第一避让槽;106、第三止挡部;107、第四止挡部;108、第二避让槽;109、限位勾件;110、第三杆体;111、第四杆体;20、第二连杆;201、第二轨槽;202、第二侧壁;203、第四侧壁;204、第二止挡部;205、第五侧壁;206、限位柱;207、第一杆体;208、第二杆体;30、运动件;301、第一销体;302、驱动部;303、第二销体;304、曲柄;305、驱动装置;40、第一摆叶;401、第一转动轴;402、第二转动轴;50、第二摆叶;501、第三转动轴;502、第四转动轴;60、空调器;601、壳体;60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20和运动件30,第一连杆10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104;第二连杆20一端设有第二止挡部204;运动件30包括第一销体301和驱动部302,驱动部302能够带动第一销体301运动;其中,第一止挡部104与第二止挡部204均位于第一销体301的一侧,驱动部302带动第一销体301运动时,第一销体301能够与第一止挡部104和第二止挡部204均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运动。
第一连杆10设有第一止挡部104,第二连杆20设有第二止挡部204,驱动部302带动第一销体301转动时,第一销体301与第一止挡部104和第二止挡部204均相抵接,能够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时并同向运动,通过运动件30一个部件,实现了对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驱动,简化了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运动所需的部件,减少了结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可以同向设置,且第一连杆10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0的一端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可选地,第一连杆10也可以反向设置,且第一连杆10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0的一端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可选地,第一连杆10的一端设有第一轨槽101,第一轨槽101包括第一侧壁102,第一止挡部104包括第一侧壁102;第二连杆20的一端设有第二轨槽201,第二轨槽201包括第二侧壁202,第二止挡部204包括第二侧壁202;第一销体301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驱动部302能够带动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其中,第一销体301沿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的长度方向运动时,第一销体301能够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均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
本申请图4至图7、图9至图14中M表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N表示的方向为第二方向,C表示的方向为电机转动的方向。
第一止挡部104包括第一轨槽101的第一侧壁102,第二止挡部204包括第二轨槽201的第二侧壁202,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时,能够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均抵接,进而实现第一销体301同时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运动。
可选地,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至少部分重合,以便于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
可选地,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的槽型相同,一方面便于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另一方面,节省了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占用的空间,并降低了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的制作成本。
可选地,第一轨槽101还包括第三侧壁103,第二轨槽201还包括第四侧壁203,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均位于第一销体301的另一侧,第一销体301越过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后,第一销体301能够与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均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并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当第一销体301越过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后,第一销体301与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均相抵接,由于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均位于第一销体301的另一侧,第一销体301能够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通过运动件30与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202、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的配合,实现了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可以共同朝向第一方向运动,也可以共同朝向第二方向运动,通过在第一连杆10的一端开设第一轨槽101和在第二连杆20的一端开设第二轨槽201,无需单独设运动部件,最终,仅通过运动件30、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三个部件就能实现对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控制。
可选地,第三侧壁103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102的长度,且第四侧壁203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202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销体301沿第三侧壁103运动的距离大于沿第一侧壁102运动的距离,且第一销体301沿第四侧壁203运动的距离大于沿第二侧壁202的距离,以使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后,再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朝第二方向的距离大于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的距离,使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相对于初始状态可以同时实现朝向第一方向运动和朝向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轨槽101沿第一连杆10的一端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轨槽201沿第二连杆20的一端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均呈直线型槽。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运动件30还包括曲柄304,驱动部302和第一销体301均设于曲柄304;其中,曲柄304和第一销体301能够绕驱动部302转动。
曲柄304和第一销体301能够绕驱动部302转动,一方面,便于控制第一销体301的运动;另一方面,第一销体301在驱动部302的带动下,呈弧形运动,使得第一销体301在转动过程中就可以分别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再一方面,曲柄304和第一销体301绕驱动部302转动,使得运动件3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沿第一销体301的长度方向,曲柄304、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依次设置,可以理解为:曲柄304位于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前侧,便于对曲柄304进行操作,进而控制第一销体301转动。
可选地,连杆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305,驱动装置305设于驱动部302,能够带动驱动部302转动。
其中,驱动装置305可以为电机、步进电机、马达等。
可选地,也可以采用手动方式驱动驱动部302转动,进而带动曲柄304转动。
可选地,运动件30还包括第二销体303,第二销体303设于曲柄304,并与第一销体301分别设于驱动部302的两端。
第一销体301和第二销体303分别位于曲柄304的两端,驱动部302带动曲柄304转动时,第一销体301和第二销体303均能够绕驱动部302转动,以便于第一销体301和第二销体303能够同时驱动相应的部件运动。
可选地,第一连杆1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避让槽105和第三止挡部106,第一避让槽105与第一轨槽101相连通,第二轨槽201还包括与第二侧壁202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205;其中,曲柄304转动时,第一销体301能够从第一轨槽101运动到第一避让槽105内,并与第五侧壁205相抵接,以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且第二销体303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
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时,能够实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运动,第一销体301从第一轨槽101运动到第一避让槽105内时,由于第一销体301与第二轨槽201的第五侧壁205相抵接,使得第一销体301能够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而第二销体303与第一连杆10的一端的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由于第一销体301和第二销体303均绕驱动部302转动,并分为位于驱动部302的两端,因此,第一销体301驱动第五侧壁205运动的第二方向与第二销体303驱动第三止挡部106运动的第一方向相反,进而实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运动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轨槽101、第二轨槽201、第一避让槽105和第三止挡部106实现了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既可以同向运动,也可以反向运动。
可选地,第一销体301在第一避让槽105内运动时,第一避让槽105不会对第一销体301的运动产生干涉。
可选地,第一避让槽105呈弧形,且第一避让槽105与第一销体301的运动轨迹相匹配,且弧形开口朝向第三止挡部106。
可选地,沿第一销体301的长度方向,第一销体301贯穿第一避让槽105和第二轨槽201,以便于第一销体301带动第二连杆20运动,且第一销体301不会带动第一连杆10运动。
可选地,第三止挡部106包括第一挡筋,第一挡筋设于第一连杆10的一端朝向曲柄304的一侧,以便于第二销体303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
可选地,第一销体301的长度大于第二销体303的长度,第一销体301需贯穿第一避让槽105和第二轨槽201,而第二销体303与第一挡筋相抵接,第一挡筋设于第一连杆10的一端朝向曲柄304的一侧,所以第一销体301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二销体303的长度,能够使得第一销体301能够与第五侧壁205相抵接,且第二销体303能够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而且第一销体301与第二销体303之间的运动不会相互干涉。
可选地,第一连杆10的一端还设有第四止挡部107,第四止挡部107与第三止挡部106相对设置,曲柄304反向转动时,第一销体301与第二侧壁202相抵接,以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销体303与第四止挡部107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向第二方向运动。
曲柄304反向转动时,第一销体301的运动方向与曲柄304转动时的运动方向相反,同样的,第二销体303的运动方向与曲柄304转动时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曲柄304反向转动时,第一销体301与与第五侧壁205相对的第二侧壁202相抵接,带动第二轨槽201朝向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使得第二连杆20不仅可以朝向第二方向运动,还可以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连杆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三止挡部106相对设置的第四止挡部107,所以,曲柄304反向转动时,第一销体301通过第二侧壁202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销体303通过第四止挡部107带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实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反向运动。
可选地,第四止挡部107包括挡筋(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二挡筋),第二挡筋设有第二避让槽108,曲柄304转动时,第二销体303能够通过第二避让槽108后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
第二止挡部204为第二挡筋时,由于第二挡筋与第一止挡部104相对设置,曲柄304转动时,第二销体303在朝向第三止挡部106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挡筋会阻挡第二销体303的运动,因此,第二挡筋设有第二避让槽108,当曲柄304转动时,第二销体303能够通过第二避让槽108后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以实现第二销体303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并带动第一连杆10运动。
可选地,曲柄304转动时,第二避让槽108不会对第二销体303的转动产生干涉。
可选地,第二避让槽108的槽型与第二销体303的运动轨迹相匹配。
可选地,曲柄304反向转动时,第二销体303与第二挡筋相抵接,当第一销体301运动到第一轨槽101内时,第二销体303能够从第二避让槽108脱出,使第二销体303成为自由端,以使第一销体301可以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继续运动,以实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同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可以同向运动,也可以反向运动,同时可以在同向运动和反向运动之间切换,使得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地,沿曲柄304转动时,第二销体303的运动方向,第三止挡部106和第四止挡部107依次设置。
可选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设置,可选地,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20中的一个设有限位柱206,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中的另一个设有限位勾件109,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运动时,限位柱206和限位勾件109相配合。
限位柱206和限位勾件109相配合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相连接,以使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运动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同步。
可选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中的另一个朝向第二方向运动,限位柱206与限位勾件109相分离。
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方向相反时,限位柱206和限位勾件109相分离,以使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可以独立运动,互不干涉。
可选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设置时,第一连杆10的长度与第二连杆20的长度不同。
结合图4至图7所示,对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位于初始状态,第一销体301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电机工作,驱动部302带动曲柄304沿顺时针转动,第一销体301在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内运动,第一销体301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均相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销体301越过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202后,第一销体301继续运动,第一销体301与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同时抵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当第一销体301运动到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203的一端部时,第一轨槽101的上侧壁对第一销体301起到限位作用,如图6所示,此时曲柄304与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平行。
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位于初始装置时,电机带动曲柄304逆时针转动,第一销体301贯穿第一避让槽105后与第五侧壁205相抵接,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第二销体303与第三止挡部106相抵接,带动第一连杆10向第一方向运动,实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方向相反;然后,曲柄304顺时针转动,第二销体303与第二挡筋相抵接,带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第一销体301与第二侧壁202相抵接,带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也实现了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4至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60,空调器6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连杆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60,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连杆组件,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连杆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空调器60包括多个摆叶,多个摆叶包括多个第一摆叶40和多个第二摆叶50,其中,多个第一摆叶40枢接于第一连杆10,且多个第一摆叶40沿第一连杆1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第二摆叶50枢接于第二连杆20,且多个第二摆叶50沿第二连杆2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多个第一摆叶40枢接于第一连杆10,多个第二摆叶50枢接于第二连杆20,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运动时,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形成不同的出风形式,增加空调的出风多样性。
可选地,空调器60包括壳体601,壳体601限定出出风口602,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均设于出风口602处。
可选地,空调器60还包括第一转动轴401和第二转动轴402,第一摆叶40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轴401和第二转动轴402。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且第一摆叶40转动时,第一摆叶40能够绕第一转动轴401所在的直线转动,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二转动轴402转动,第二转动轴402带动第一摆叶40绕第一转动轴401所在的直线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二转动轴402转动,第二转动轴402带动第一摆叶40绕第一转动轴401所在的直线顺时针转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且第一摆叶40转动时,第一摆叶40能够绕第二转动轴402所在的直线转动,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轴401转动,第一转动轴401带动第一摆叶40绕第二转动轴402所在的直线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轴401转动,第一转动轴401带动第一摆叶40绕第二转动轴402所在的直线逆时针转动。
可选地,空调器60还包括第三转动轴501和第四转动轴502,第二摆叶50的一端设有第三转动轴501和第四转动轴502。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且第二摆叶50转动时,第二摆叶50能够绕第三转动轴501所在的直线转动,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带动第四转动轴502转动,第四转动轴502带动第二摆叶50绕第三转动轴501所在的直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带动第四转动轴502转动,第四转动轴502带动第二摆叶50绕第三转动轴501所在的直线顺时针转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摆叶50转动时,第二摆叶50能够绕第四转动轴502所在的直线转动,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三转动轴501转动,第三转动轴501带动第二摆叶50第四转动轴502所在的直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带动第三转动轴501转动,第三转动轴501带动第二摆叶50第四转动轴502所在的直线逆时针转动。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且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逆时针转动,第二摆叶50顺时针转动;或者,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且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顺时针转动,第二摆叶50逆时针转动,可以理解为: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摆动方向不同,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初始状态相同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反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摆动方向不同,能够形成“内八型”或“外八型”,以使空调器60的出风为聚拢出风或防直吹吹风。
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设置时,第一连杆10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20的长度时,第二连杆20包括第一杆体207和第二杆体208,第一杆体207的一端设有第二轨槽201,第一杆体207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208相连接,且第二杆体208自第一杆体207的另一端沿第一杆体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杆体207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杆10的长度,其中,第二摆叶50设于第二杆体208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防直吹出风。
可选地,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以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的情况为例,结合图4至图7,对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不同状态进行说明:
图4为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位于初始状态,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也位于初始状态,第一轨槽101和第二轨槽201相重合,电机带动曲柄304沿顺时针转动至60度,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均逆时针转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均朝向右摆动;电机继续驱动曲柄304顺时针转动至90度,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均顺时针转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均朝向左摆动,由于第三侧壁103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102的长度,且第四侧壁203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202的长度,使得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不仅可以回到初始状态,还可以继续向左摆动。
从初始状态开始,电机带动曲柄304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摆叶40朝向右摆动,第二摆叶50朝向左摆动,进而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能够时空调器60实现聚拢出风。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如图9至图16所示,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同向设置时,第一连杆10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20的长度时,第一连杆10包括第三杆体110和第四杆体111,第三杆体110的一端设有第一轨槽101,第三杆体110的另一端与第四杆体111相连接,且第四杆体111自第三杆体110的另一端沿第三杆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杆体1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杆20的长度,其中,多个第一摆叶40设于第四杆体111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防直吹出风。
可选地,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在于,
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反向设置,第一连杆10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0的一端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不同在于,
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反向设置,第一连杆10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0的一端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一转动轴4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402转动连接,且第三转动轴501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四转动轴502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外八型”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逆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均为竖直且平行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内八型”,以使空调器60可以实现聚拢出风。
可选地,当第二转动轴4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0与第一转动轴401转动连接,且第四转动轴502与壳体6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转动轴501转动连接时,第一连杆1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摆叶40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20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摆叶50沿顺时针摆动,在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形成形成“内八型”的情况下,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可以回到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
可选地,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位于竖直且平行的初始状态时,出风口602呈打开状态。
可选地,第一摆叶40和第二摆叶50的初始状态也可以其他状态,比如可以为水平设置,覆盖在出风口602处,以关闭出风口602。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设有第一止挡部;
第二连杆,一端设有第二止挡部;
运动件,包括第一销体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销体的一侧,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销体运动时,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均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一轨槽,所述第一轨槽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所述第一侧壁;
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二轨槽,所述第二轨槽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止挡部包括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销体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所述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销体在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内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销体沿所述第一轨槽和所述第二轨槽的长度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一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槽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二轨槽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位于所述第一销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销体越过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后,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朝向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且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还包括:
曲柄,所述驱动部和所述第一销体均设于所述曲柄;
其中,所述曲柄和所述第一销体能够绕所述驱动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还包括:
第二销体,设于所述曲柄,并与所述第一销体分别设于所述驱动部的两端;
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还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一轨槽相连通,所述第二轨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
其中,所述曲柄转动时,所述第一销体能够从所述第一轨槽运动到所述第一避让槽内,并与所述第五侧壁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二销体与所述第三止挡部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还设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四止挡部与所述第三止挡部相对设置,所述曲柄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销体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销体与所述第四止挡部相抵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向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止挡部包括挡筋,所述挡筋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曲柄转动时,所述第二销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后与所述第三止挡部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一个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一个设有限位勾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向运动时,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勾件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另一个朝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勾件相分离。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组件;
多个第一摆叶,枢接于第一连杆,且多个所述第一摆叶沿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多个第二摆叶,枢接于第二连杆,且多个所述第二摆叶沿所述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CN202111122627.0A 2021-09-24 2021-09-24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854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627.0A CN1158545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627.0A CN1158545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4537A true CN115854537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627.0A Pending CN1158545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45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6438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ступенями лопаток статора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углом установки
CN110126591A (zh) 电动隐藏出风口机构、空调设备及机动车
CN107062399B (zh) 空调器
CN115854537A (zh)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CN215446830U (zh) 连杆结构及连杆驱动盒
CN216204230U (zh) 连杆组件及空调器
CN215523709U (zh) 连杆结构及导风板驱动组件
CN216557387U (zh) 摆叶的运动组件及室内机
CN100400970C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0320552U (zh) 出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20507184U (zh) 用于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
KR20060092767A (ko) 자동차의 리어와이퍼 구동장치
CN111735188A (zh) 出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CN220852323U (zh) 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7191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7188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15951727U (zh) 用于双导风板的运动组件和空调器
CN215951726U (zh) 轨道板、驱动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1512430A (zh) 光量调节装置
CN220852522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624351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6928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355535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355538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116887998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开闭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