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9806B -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9806B
CN115849806B CN202211493274.XA CN202211493274A CN115849806B CN 115849806 B CN115849806 B CN 115849806B CN 202211493274 A CN202211493274 A CN 202211493274A CN 115849806 B CN115849806 B CN 115849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iaminodiphenyl sulfone
nano tube
carbon nano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32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9806A (zh
Inventor
田裕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ong 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ong 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ong 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ong 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32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9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9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装饰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砂子800~1200份、碎石900~1200份、水泥250~350份、水120~150份、粉煤灰60~80份、减水剂10~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15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15~25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抗裂性能差、强度低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骨料、粉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再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骨料包括碎石等粗骨料、砂等细骨料,粉料包括矿物掺合料等。混凝土因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强度高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和各种建筑物中,作为应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由于其可塑性强,其自身的装饰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装饰混凝土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可以省掉传统的抹灰、镶贴等粉饰工序。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但其脆性的本质特征使其抗裂性能差,在施工或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微裂缝,这些裂缝的存在及扩大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混凝土抗裂性能差、强度低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饰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砂子800~1200份、碎石900~1200份、水泥250~350份、水120~150份、粉煤灰60~80份、减水剂10~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15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15~25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水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中的一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烯醇纤维与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由以下方法制备:将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超声时间为20min。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装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重量份数的砂子、碎石、水泥、水、粉煤灰、减水剂、聚乙烯醇纤维、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了61.1MPa以上,劈裂抗拉强度达到了5.39MPa以上,具有优异的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属于高性能混凝土。
2、本发明中聚乙烯醇纤维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在混凝土基体中形成网络结构,从而抑制了混凝土的微裂纹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此外聚乙烯醇纤维与4,4’-二氨基二苯砜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进而经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的碳纳米管可以均匀的贯穿于聚乙烯纤维网络中,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800份、碎石1000份、水泥250份、水120份、粉煤灰60份、聚羧酸减水剂1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2
S1、将多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000份、碎石900份、水泥300份、水140份、粉煤灰7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15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3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4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15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5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5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6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5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15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7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5: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实施例8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10: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对比例1
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份、单壁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对比例2
S1、将单壁碳纳米管与5%的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20min,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S2、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对比例3
将砂子1200份、碎石1200份、水泥350份、水150份、粉煤灰80份、氨基磺酸盐减水剂20份、单壁碳纳米管20份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8及对比例1~3得到的混凝土参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制作成若干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室温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 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8提供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了61.1MPa以上,劈裂抗拉强度达到了5.39MPa以上,具有优异的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使用的是未经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的碳纳米管,制备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仅为59.3MPa,劈裂抗拉强度仅为5.08MPa,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远不如实施例3。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聚乙烯醇纤维;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聚乙烯醇纤维并且不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对比例2~3得到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远低于实施例3,此外,聚乙烯醇纤维和4,4’-二氨基二苯砜二者间存在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效果,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力学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砂子800~1200份、碎石900~1200份、水泥250~350份、水120~150份、粉煤灰60~80份、减水剂10~20份、聚乙烯醇纤维10~15份、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15~25份;
所述聚乙烯醇纤维与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2;
所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由以下方法制备:将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混合搅拌、超声,分散均匀,烘干,得到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二氨基二苯砜的丙酮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与4,4’-二氨基二苯砜的质量比为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时间为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数将砂子、碎石、水泥、水、粉煤灰、减水剂、聚乙烯醇纤维、4,4’-二氨基二苯砜改性碳纳米管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装饰混凝土。
CN202211493274.X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49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3274.XA CN115849806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3274.XA CN115849806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9806A CN115849806A (zh) 2023-03-28
CN115849806B true CN115849806B (zh) 2024-04-09

Family

ID=8566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3274.XA Active CN115849806B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980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726A (zh) * 2006-07-14 2008-01-16 同济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56790A (zh) * 2019-12-13 2020-04-2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726A (zh) * 2006-07-14 2008-01-16 同济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56790A (zh) * 2019-12-13 2020-04-2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复掺微-纳米级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scale reinforcement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polyvinyl alcohol fibers on lightweight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s;Zhijun Cheng等;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第57卷;第1-19页 *
杨颖等."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合成及其应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第1版),第42-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9806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5684B (zh) 一种再生细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77687A (zh) 氧化石墨烯低水泥用量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431B (zh) 一种轻质节能抹灰砂浆及其施工方法
CN109867496B (zh)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增韧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860B (zh) 一种节能耐高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3758B (zh) 一种硫氧镁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0634A (zh) 一种掺碳纳米管的高强高韧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8647B (zh) 一种纤维增强型再生细骨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06365536B (zh) 自密实膨胀混凝土
CN109734369A (zh) 一种以铁尾矿为原料常温常压制备的泡沫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23164A (zh) 一种晶须增韧增强地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830821A (zh) 一种pe纤维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40624A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固化轻质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3425A (zh) 一种抗菌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1892346A (zh) 一种环保型改性秸秆纤维再生细骨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076A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2895A (zh) 一种纳/微米填料复合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806B (zh) 一种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9432B (zh)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自密实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83105A (zh) 一种混杂纤维地聚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14478A (zh) 一种碳酸钙、碳纤维增强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43874A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与聚丙烯纤维协同增强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00836A (zh) 一种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6323B (zh) 一种轻质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9326B (zh) 一种高强防裂水泥基无机轻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