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5015B -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5015B
CN115845015B CN202211396256.XA CN202211396256A CN115845015B CN 115845015 B CN115845015 B CN 115845015B CN 202211396256 A CN202211396256 A CN 202211396256A CN 115845015 B CN115845015 B CN 115845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preparation
expelling
aquacultur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62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5015A (zh
Inventor
张亮
吴昊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ongcheng Zheng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ongcheng Zheng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ongcheng Zheng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ongcheng Zheng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62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5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5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5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5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5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制剂包括:复合植物提取液80.1‑114.5份、青皮桔油0.1‑1.5份、增稠剂0.1‑1.0份、乳化稳定剂0.2‑2.5份。本发明复合制剂可有效抑制养殖水体环境中的纤毛虫、指环虫、孢子虫、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增殖,驱避其在水产动物体上的附着,快速修复虫体附着组织,保护水产动物免受寄生虫的侵害;可泼洒于养殖水体或直接添加于饲料中投喂,使用方便,使用量小,效果稳定,可从机体内外两方面消除寄生虫对水产动物的侵染,减少甚至不用杀虫剂,促进消化,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Description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33年位居全球第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大量的蛋白质资源。近年来,随着养殖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日趋复杂,防控压力越来越大,养殖用药量日益加剧,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的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害,其中寄生虫病的防治比较棘手,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目前,常规采用的是用重金属盐类(硫酸铜、硫酸锌)、农药(辛硫磷、氯氰菊酯等)和化学药物(甲苯咪唑等)来杀灭寄生虫进行防治。但此类药物使用效果受水体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比较大,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具有风险性。若使用剂量控制不好,不但没有杀灭寄生虫,反而会杀死水体中的藻类,引起水体缺氧,同时造成养殖生物死亡,引起养殖事故。每年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死鱼事件不胜枚举,渔业损失严重。因此人们在寄生虫病的防治上开始将目光转向中草药。经相应的探索,百部、印楝、苦参等中药材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中草药存在主要成份不明,使用量大,效果不稳定,使用不方便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使用前景。因此,在水产养殖上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植物源复合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 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制剂以抑制寄生虫繁殖、驱避寄生虫在水产动物上的附着来替代现有的杀灭寄生虫的防治理念,具有驱避效果好且稳定,驱虫/抑虫谱广,使用量小,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满足生态健康绿色养殖的要求。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复合植物提取液80.1-114.5份、青皮桔油0.1-1.5份、增稠剂0.1-1.0份、乳化稳定剂0.2-2.5份;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为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和辛夷的混合提取液。所述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优选 9-13.5:3-10:0.5-2.5:2.5-4:3-8:4-10:0.5-2.5;所述增稠剂优选黄原胶;所述乳化稳定剂优选聚山梨酯-60或聚山梨酯-80。
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将各原料分别洗净、干燥后粉碎,得各植物粉,备用;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5-60℃,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所述粉碎至过20-60目;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加水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优选的,所述混合后的植物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4-6;所述水蒸汽蒸馏的时间为30-250min,水蒸汽蒸馏至水的质量减少至初始添加量的 5-10%wt;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乙醇浸提,收集浸提液,得第二提取液;优选的,所述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45-60:40-55,所述乙醇的浓度为95-100%V/V;所述浸提的温度为30-32℃,所述浸提的时间为 60-120min;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即得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优选的,所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的质量比为80-99.5:0.1-15。
本发明中各组分的作用如下:
桉树叶: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幼嫩叶对生,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无柄,有白粉;成熟叶片革质,披针形,镰状,两面有腺点,气味芳香而苦凉。桉树叶中含挥发油,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略似樟脑,性质辛凉,具抗菌、驱避等作用。目前使用的都是桉树叶精油,价格高,驱虫效果有限。
生姜:为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00cm)的新鲜根茎。生姜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生姜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解毒等功效。生姜中国各地均有种植,采收方便。
佩兰: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cm。根茎横走,淡红褐色。全草供药用,味辛,性平。利湿、健胃、清暑热。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
香茅草:是禾本科、香茅属的多年生密丛型具香味草本,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应性极强,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喜光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以较为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域。全草含酸性皂甙类物质、鞣质、蛋白质、粘液质、苦味质、糖类、酚性物质和挥发油,如柠檬烯、茴香醛和α-松油醇等,有消毒、杀菌与治疗神经痛、肌肉痛的效果。
碎米荠:为十字花科植物曲枝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With.的全草。全草长15-33cm,主根细长,侧根呈须根状。茎由基部分枝,多且近等长,表面有细沟棱。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对,小叶长卵形,边缘1-3齿裂。长角果长 1.2-2cm,宽约1mm。种子长圆形而扁,长约1mm,边缘或先端有极狭的翅,黄褐色,气微清香。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味甘,性平。清热利湿、安神、止血。常用于湿热泻痢、热淋、白带、心悸、失眠、虚火牙痛、小儿疳积、吐血、便血、疔疮。
互叶白千层:是桃金娘科白千层属植物,灌木。树皮灰白色,厚而松软,呈薄层片状剥落;小枝圆柱形;叶互生,披针形,绿;花无梗,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蒴果半球形,直径3~4mm;种子倒卵或近三角形,长约1mm;花期每年多次,中国海南、广东、广西、重庆等地有栽培。其新鲜枝叶可提取精油,可以高效、无毒、无刺激地去除皮肤表面的真菌与细菌。
辛夷: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其生长于较温暖地区,主要分布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一带,含挥发油,如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等,味辛,温。具收敛、抗病毒、祛风、通窍作用。
青皮桔油:也叫橙皮桔油,属于植物精油,是从鲜甜橙皮、桔皮、柚皮中提取的一种物质,主要成份是D-柠檬烯。青皮桔油是一种纯天然的物质,安全有效,能够溶解害虫体表蜡质层,封闭虫卵。
水产寄生虫病主要由纤毛虫、指环虫、孢子虫、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引起,单一驱避组分只能针对其中一种或几种有效,并不能达到全面有效。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制剂,以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混合提取液为主要成分,辅以青皮桔油并进行适合的重量配比。其中,1)桉树叶富含天然活性物质1,8-桉叶素和单萜烯、倍半萜烯、醇、酯、醛以及酮的天然混合物,易于穿透寄生虫虫体的生物膜结构,导致细胞膜和细胞核膜的液化和扩张,细胞膜和核膜的稳定性丧失、渗透性增强,细胞内和细胞核内的内容物和细胞液渗出,寄生虫机体机能的紊乱。2)互叶白千层富含萜品烯-4-醇、对松油精、柠檬油精、桉油酚、香油脑、茴香素等,可驱散虫体,杀灭虫卵,收敛动物表皮,减少虫叮咬后真菌的侵入,与碎米荠复配作用加强。 3)生姜含挥发油2%~3.5%,油中主要含姜烯、姜醇、β-倍半水芹烯、莰烯、姜黄烯等,还有姜辣醇、6-姜醇、姜烯酚、姜酮;香茅草含酸性皂甙类物质、鞣质、蛋白质、粘液质、苦味质、糖类、酚性物质和挥发油,如柠檬烯、茴香醛和α-松油醇等,二者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一步加强驱散虫体作用,使远离动物机体,同时缓解虫体叮咬后产生的疼痛、瘙痒等不适,减轻动物机体应激反应。4)佩兰含挥发油0.5%~2%,包括聚伞花素(对异丙基甲苯)、乙酸橙花醇酯,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以及其他三萜类化合物,可体内杀虫,修复动物机体被虫体损伤部位,减轻虫体叮咬以后的炎症。5)辛夷含挥发油、黄酮、木脂素、生物碱等,能够影响虫体摄食,加强对虫体的产卵驱避,同时在抑制虫体正常发育方面起到增效剂的作用。6)青皮桔油能促进复合制剂在水产动物体表和组织的渗透而提高附着性。以上各组分共同作用,协同达到驱虫/抑虫,以及增强水产动物抵抗虫体侵扰的效果。本发明集驱散、抑制繁殖、触杀以及促进损伤恢复多种功效于一体,防治效果显著、驱虫抑虫谱广。
本发明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以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为复合植物源,先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和水溶性活性组分,然后以乙醇对所述提取后的植物残渣浸提非挥发性且不溶于水的活性组分,并对各提取阶段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反复优化,最终形成的制备方法,经前期大量应用效果验证,可以最大限度富集复合植物源的活性成分,从而保证最佳的驱虫/抑虫效果。
本发明所述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分别取各原料,搅拌使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在常温下即可完成,设备要求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应用。
本发明复合制剂的应用方法:1)外用: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泼洒100~150mL,连用2~5次;2)内服:每100kg饲料中添加0.5~1.0kg,根据寄生虫爆发情况连用3~5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制剂,1)可有效抑制养殖水体环境中的纤毛虫、指环虫、孢子虫、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增殖,驱避其在水产动物体上的附着,快速修复虫体附着组织,保护水产动物免受寄生虫的侵害;2)可泼洒于养殖水体或直接添加于饲料中投喂,使用方便,使用量小,效果稳定,可从机体内外两方面消除寄生虫对水产动物的侵染,减少甚至不用杀虫剂,促进消化,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3)本发明为植物源杀虫剂,易降解,残效期短,对环境和食物无污染,驱虫/抑虫的同时不会对水产动物造成毒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其中,1份代表1g;本发明所采用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购获得。青皮桔油的有效含量10%,黄原胶的有效含量99%,聚山梨酯-80的有效含量99%。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98份、青皮桔油0.9份、黄原胶0.3份、聚山梨酯-60 0.8份;制备方法为:分别取各原料,常温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分装后,包装入库;
其中,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10:2.5:4:6:7:2.5),将各原料分别洗净、45℃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2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置于蒸馏器中,加入5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80min,然后加热蒸馏120min至水量蒸至剩余8%wt,期间补充纯净水2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60:40),32℃浸提100min,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86.5:11.5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98.2份、青皮桔油0.8份、黄原胶0.3份、聚山梨酯-80 0.7份;制备方法为:分别取各原料,常温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分装后,包装入库;
其中,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5:8:2:3.5:6.5:6:2),将各原料分别洗净、50℃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4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置于蒸馏器中,加入5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90min,然后加热蒸馏180min至水量蒸至剩余9%wt,期间补充纯净水4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58:42),30℃浸提105min,2800r/min离心12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87.5:10.7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98份、青皮桔油0.8份、黄原胶0.5份、聚山梨酯-80 0.7份;制备方法为:分别取各原料,常温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分装后,包装入库;
其中,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2:8.5:2:3.5:6.5:5:2.3),将各原料分别洗净、52℃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5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置于蒸馏器中,加入5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88min,然后加热蒸馏105min至水量蒸至剩余6%wt,期间补充纯净水4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55:45),31℃浸提108min,3500r/min离心13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85.5:12.5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80.1份、青皮桔油0.1份、黄原胶0.1份、聚山梨酯-60 0.2份;制备方法为:分别取各原料,常温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分装后,包装入库;
其中,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9:3:0.5:2.5:3:4:0.5),将各原料分别洗净、60℃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2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置于蒸馏器中,加入4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60min,然后加热蒸馏30min至水量蒸至剩余5%wt,期间补充纯净水 2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95%V/V乙醇(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45:40),30℃浸提120min,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80:0.1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114.5份、青皮桔油1.5份、黄原胶1.0份、聚山梨酯-80 2.5份;制备方法为:分别取各原料,常温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分装后,包装入库;
其中,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5:10:2.5:4:8:10:2.5),将各原料分别洗净、45℃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6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置于蒸馏器中,加入6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90min,然后加热蒸馏250min至水量蒸至剩余10%wt,期间补充纯净水4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无水乙醇(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60:55),32℃浸提60min,40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99.5:15混合均匀,即得。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复合植物提取液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10:2.5:4:13:2.5)。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复合植物提取液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辛夷的质量比为13:10:2.5:4:13:2.5)。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复合制剂的原料组成为:复合植物提取液98份、黄原胶0.3份、聚山梨酯-60 0.8份。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13:10:2.5:4:6:7:2.5),将各原料分别洗净、45℃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之后粉碎至过20目,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加入无水乙醇(植物粉与乙醇的质量比为60:40),32℃浸提100min,2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提取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5倍质量的水,室温下静置80min,然后加热蒸馏120min至水量蒸至剩余8%wt,期间补充纯净水2次至原有水量,冷却后收集馏出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按质量比86.5:11.5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效果试验研究:
1、研究地点:江苏南京地区的青虾养殖试验塘A1-A5、江苏苏州地区的加州鲈鱼养殖试验塘B1-B5,以及江苏扬州地区的鲫鱼养殖池塘试验塘C1-C5。
2、使用方法:将本发明实施例1及对比例1-4各样品以每亩每米水面100 mL的用量分别泼洒至各试验塘,连续泼洒3天,同时按每100kg饲料中添加0.5kg的用量添加至饲料中,连续添加3天。
3、镜检观测方法:取动物的鳃组织或体表组织(3个个体及以上)少量置于载玻片上,加3~4滴普通洁净水或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加压平,于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先用低倍镜(4×10~10×10倍)检查,对寄生虫具体种类定性分析(如小瓜虫、孢子虫、指环虫等),当发现有虫体构造看不准时,再换中倍镜或高倍镜(10×40倍)检查。然后在一个玻片上观察3个视野并记数,算出平均每个视野中的数量。
4、使用效果:使用前,各池塘水产动物均存在摄食水平低,生长缓慢。使用后,水产动物吃食恢复,活动恢复正常。使用前后各池塘水产动物寄生虫镜检结果见表1。
表1使用前后各池塘水产动物寄生虫镜检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样品前,镜检可见青虾附肢和鳃上有纤毛虫附着,加州鲈鱼体表和鳃上有锚头鳋和小瓜虫附着,鲫鱼体表和鳃上有车轮虫、指环虫和孢子虫附着,使用后,各试验塘寄生虫附着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以实施例1改善效果最好,说明其组方、制法最为合理,驱虫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分组成:
复合植物提取液80.1-114.5份、青皮桔油0.1-1.5份、增稠剂0.1-1.0份、乳化稳定剂0.2-2.5份;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为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和辛夷的混合提取液;
所述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的质量比为9-13.5:3-10:0.5-2.5:2.5-4:3-8:4-10:0.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新鲜桉树叶、生姜、佩兰、香茅草、碎米荠、互叶白千层枝叶、辛夷,将各原料分别洗净、干燥后粉碎,得各植物粉,备用;
(2)分别取各植物粉,混合均匀后加水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收集馏出液,得第一提取液;
(3)向步骤(2)水蒸汽蒸馏后的植物残渣中加入乙醇浸提,收集浸提液,得第二提取液;
(4)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即得所述复合植物提取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5-60℃,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粉碎至过20-60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混合后的植物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4-6;所述水蒸汽蒸馏的时间为30-250min,水蒸汽蒸馏至水的质量减少至初始添加量的5-10%wt。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植物残渣与乙醇的质量比为45-60:40-55,所述乙醇的浓度为95-100%V/V;所述浸提的温度为30-32℃,所述浸提的时间为60-1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的质量比为80-99.5:0.1-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所述乳化稳定剂为聚山梨酯-60或聚山梨酯-80。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分别取各原料,搅拌使混合均匀,即得。
CN202211396256.XA 2022-11-09 2022-11-09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45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256.XA CN115845015B (zh) 2022-11-09 2022-11-09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256.XA CN115845015B (zh) 2022-11-09 2022-11-09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5015A CN115845015A (zh) 2023-03-28
CN115845015B true CN115845015B (zh) 2023-11-17

Family

ID=8566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6256.XA Active CN115845015B (zh) 2022-11-09 2022-11-09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50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1128A (zh) * 2015-09-18 2015-11-11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预防或治疗水产养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53232A (zh) * 2015-12-08 2017-06-16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草本驱虫复合活菌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2586517A (zh) * 2021-01-06 2021-04-02 四川成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用天然植物杀虫粉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1128A (zh) * 2015-09-18 2015-11-11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预防或治疗水产养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53232A (zh) * 2015-12-08 2017-06-16 上海泓宝绿色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草本驱虫复合活菌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2586517A (zh) * 2021-01-06 2021-04-02 四川成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用天然植物杀虫粉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草药防治鱼病研究进展;刘艳华, 杨劲松;中国兽药杂志;第32卷(第1期);52-5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5015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9771A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32755A (zh) 一种新型植物源果树杀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54667B (zh) 一种高效复合植物源农药
CN106135318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19612A (zh) 一种植物源果树杀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94765A (zh) 环保型杀虫剂
CN104686598A (zh) 一种核桃树病虫害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778A (zh) 一种腐植酸型有机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5209A (zh) 一种具有防疟驱蚊止痒修复的青蒿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Thorat et al. Review on Euphorbia neriifolia plant
Lalzarzovi et al. Traditional use of medicinal plants found within Aizawl city in Mizoram, India
CN107372648A (zh) 用于灭蚊救急的植物挥发油喷雾剂
CN115845015B (zh) 用于水产养殖驱虫/抑虫的植物源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obia et al. Use of malabar nut (Justicia adhatoda L.)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current pharmacopeia–A review study
CN116210732A (zh) 一种除螨祛味植物提取物组合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67243A (zh) 一种利用食醋厂废液的腐植酸型无机-有机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4553B (zh) 一种含藏荆芥挥发油的天然植物驱蚊止痒组合物及应用
CN112933194A (zh) 一种防治鱼类多子小瓜虫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
KR20110114514A (ko) 은행나무 추출 유해 곤충 퇴치 조성물
CN105284963A (zh) 鸡皮果树专用植物杀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Imosemi Evaluation of the toxicity, medicinal use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Calotropis procera
CN111109308A (zh) 一种植物萃取垃圾站除臭味消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9503A (zh) 一种防草鱼鱼鳃病的养殖方法
Hernandez et al. Meta-analysis of 10 herbs of Iowa for traditional, homeopathic and modern medicinal uses
CN105566003A (zh) 一种利用食醋厂废液的腐植酸型有机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