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6016A -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6016A
CN115836016A CN202180042718.5A CN202180042718A CN115836016A CN 115836016 A CN115836016 A CN 115836016A CN 202180042718 A CN202180042718 A CN 202180042718A CN 115836016 A CN115836016 A CN 115836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drive
drum
section
support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2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尔伯特·萨利库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bersi Italia Pty Ltd Chessano Boscone Plastic Product R&d Center Basel Renach Switzerland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Habersi Italia Pty Ltd Chessano Boscone Plastic Product R&d Center Basel Renach Switzerland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bersi Italia Pty Ltd Chessano Boscone Plastic Product R&d Center Basel Renach Switzerland Branch filed Critical Habersi Italia Pty Ltd Chessano Boscone Plastic Product R&d Center Basel Renach Switzerland Branch
Publication of CN115836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6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6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for 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arriers movable in curved paths
    • B65G21/18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for 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arriers movable in curved paths in three-dimensionally curved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06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 B65G17/08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the surface being formed by the traction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06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 B65G17/08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the surface being formed by the traction element
    • B65G17/086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the surface being formed by the traction elem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follow a curv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模块化传送带(180)的直驱滚筒(100),包括滚筒旋转轴线、多个支撑元件(110)和多个直驱元件(120)。每个支撑元件(110)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上具有带支撑表面(111)。每个直驱元件(120)沿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106)与所述支撑元件(110)中的每个支撑元件分开并保持一距离布置。以这种方式,在模块化传送带(180)的坍缩阶段中在该模块化传送带(180)内以及在模块化传送带(180)与直驱滚筒(100)之间产生的张力可以减小。

Description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和包括这种直驱滚筒和模块化传送带的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从US 2017/0022012A1和相关专利申请公开文献US2018/0290833A1和US 2019/0308817A1已知用于螺旋传送带的强制驱动系统,也被称为直驱系统,其中驱动元件——特别地呈形成驱动滚筒的一部分的波状肋和笼条棒的形式——接合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但也支撑该模块化传送带。驱动滚筒还可以包括在肋的末端与滚筒的进入端之间延伸的连续的周向环,从而连接驱动元件并提供带支撑表面。
WO 2013/142136A1公开了类似的强制驱动系统,其中组合的驱动和支撑元件接合、驱动和支撑模块化传送带。附加的支撑元件可以布置在这些组合的驱动和支撑元件之间。
当用于驱动模块化传送带(在本文中,“模块化”是指由多个单独的传送带模块组成)时,这种已知的强制或直驱系统遇到的技术问题是,因为它们不允许驱动滚筒与传送带之间有充分的滑动,因此在该模块化传送带中产生不需要的张力。这种张力特别地发生在模块化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或带行进方向的变化期间。
当直驱滚筒迫使传送带从线性的带行进方向进入圆形的带行进方向,即例如在螺旋传送系统中围绕直驱滚筒周向时,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带模块被迫朝向它们靠近直驱滚筒并由该直驱滚筒支撑的(内)端靠近在一起,并且被迫朝向它们远离直驱滚筒的(外)端移动分开。因此,在这个“坍缩阶段”期间,传送带的各个带模块之间的距离需要改变,而驱动滚筒的各个驱动元件(在其各个带模块处或之间接合传送带的驱动元件)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各个带模块同时被迫在一起和分开,因此在模块化传送带内以及在模块化传送带与直驱滚筒之间产生张力。
当模块化传送带在脱开阶段离开直驱滚筒时从圆形的带行进方向变为线性的带行进方向时,各个带模块需要重新对准并脱离外表面,特别是直驱滚筒的驱动元件,它也会产生张力。有时出口处的张力也太低,并且应稍微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驱滚筒,该直驱滚筒更好地控制在模块化传送带内产生的张力,特别是控制在模块化传送带的坍缩阶段中产生的张力,有利地也控制在模块化传送带的脱开阶段产生的张力。
该目的通过提供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和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4的包括这种直驱滚筒的传送系统来实现。独立权利要求16限定了一种制造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的方法。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如下:一种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包括:滚筒旋转轴线;多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具有带支撑表面;和多个直驱元件。每个直驱元件沿所述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与所述支撑元件中的每个支撑元件分开并保持一距离布置。
已经发现,通过在螺旋传送系统的直驱笼或直驱滚筒上(在直驱笼或滚筒的周向方向或旋转方向上)将直驱元件(例如,包括驱动肋)与支撑元件(例如,被实现为笼条棒或附加的带支撑条棒或笼或笼条棒上的片)分离,可以减少或甚至避免坍缩阶段期间的张力。因此,发现通过具有用于执行支撑功能的第一多个元件和用于执行驱动功能的第二多个元件,其中该第二多个元件与第一多个元件不同并且在空间上分隔开,来实现(在直驱笼或滚筒的周向方向或旋转方向上)将支撑功能与驱动功能分开是有利的。
还已经发现,在脱开阶段期间,通过(在直驱笼或滚筒的周向方向或旋转方向上)将直驱滚筒上的各个元件的支撑功能与直驱功能分离并因此减少了与模块化传送带接合的直驱元件的数量,从而可以有利地减小从直驱滚筒传递到模块化传送带上的力,并且促进带模块的重新对准。减少与模块化传送带接合的直驱元件的数量减少了模块化传送带对直驱滚筒的附着,并且因此有助于从直驱滚筒释放模块化传送带。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是通过压靠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而不是仅仅依靠直驱滚筒与模块化传送带的至少一个带模块之间的摩擦来直接地或强制地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一种直驱滚筒。
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是包括(单个)带模块的传送带,其中相邻的带模块彼此连接。在半径/辐射形或螺旋(模块化)传送带中,带模块的互连使得带模块可以在垂直于带行进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彼此转动或扭转:例如,可以通过插入链节端来连接相邻的带模块,其中通过延伸穿过链节端中的槽的枢转杆来联接该插入链节端,槽允许枢转杆沿带行进方向和相反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移动,从而形成稍微灵活的连接,即允许带模块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
直驱滚筒可以通过该直驱元件在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自由空间中突出来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例如在模块化传送带的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间隙、凹口或凹槽中突出来接合模块化传送带。
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自由空间也可以设置在两个突出部或凸轮之间,该突出部或凸轮从带模块的面向直驱滚筒及其最外表面的那些端延伸。直驱滚筒通过接合从带模块延伸的凸轮中的至少一个凸轮来接合传送带,例如通过压靠从带模块延伸的凸轮中的至少一个凸轮来接合传送带。一些凸轮可以在某些阶段与直驱滚筒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接触。带模块在其面向滚筒的端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轮,优选地具有一个或两个凸轮,最优选地具有一个凸轮。(一个或多个)凸轮可以是每个带模块的与直驱滚筒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直接接触并因此由该带支撑表面支撑的仅有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直驱滚筒包括滚筒旋转轴线,直驱滚筒当驱动模块化传送带时围绕该滚筒旋转轴线旋转或转动。滚筒旋转轴线是几何或假想的旋转轴线,其是延伸穿过滚筒的(假想的)顶部和底部圆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圆形区域的中心并在滚筒的整个高度上延伸的几何中心轴线。例如,在直驱滚筒安装在转台(例如,以周向齿轮圈为特征)、驱动盘或嵌齿轮(cogwheel)上并由其支撑和/或驱动的情况下,旋转轴线(或旋转的轴线)可能不是机械零部件或元件。然而,直驱滚筒可以具有机械零部件形式的旋转轴,该机械零部件用于支撑和/或驱动直驱滚筒,例如,一个或多个轴承、链轮和/或嵌齿轮附接到旋转轴线的一端或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是(形成直驱滚筒的表面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零部件,并且具有在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指向的带支撑表面,并由此在给定的时间点接触和支撑模块化传送带。带支撑表面可以形成直驱滚筒的最外表面的一部分。支撑元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长方形或条棒的形状。支撑元件(沿其最长或纵向轴线)的长度比该支撑元件的宽度或直径大几倍,例如支撑元件的长度:宽度、或长度:直径的比率为5:1至100:1,优选地10:1至100:1,更优选地10:1至25:1。支撑元件的宽度或直径通常为30mm至150mm。支撑元件的长度可长达8m或更多,这取决于直驱滚筒的高度。每个支撑元件(沿其纵向轴线)从下支撑端向上延伸至上支撑端(使得支撑元件的长度限定直驱滚筒或其一部分的高度)的布置是优选的。支撑元件可以具有不用作带支撑表面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倒角边缘。在沿着直驱滚筒的周向的特定位置中,可以有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一直延伸的单个支撑元件,但是替代性地,该位置可以由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一字排列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支撑元件占据。这种单独的支撑元件可以彼此相邻布置,由此两个相邻的支撑元件可以彼此接触或分开,例如在两个相邻的支撑元件之间具有间隙或密封件。
下支撑端可以与直驱滚筒的底部或底端处于同一水平,或者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不包括用于支撑、接合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的支撑元件和/或直驱元件中的任一种,而是包括其他零部件,例如用于安装、支撑和/或驱动直驱滚筒的零部件,诸如转台(例如以周向齿轮圈为特征)、驱动盘、嵌齿轮、链轮和/或轴承的情况下,该下支撑端可以在直驱滚筒的底部附近。
上支撑端可以是直驱滚筒的顶部或顶端,或者在直驱滚筒的顶部不包括用于支撑、接合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的支撑元件和/或直驱元件中的任一种,而是包括其他零部件,诸如转台(例如以周向齿轮圈为特征)、驱动盘、嵌齿轮、链轮和/或轴承的情况下,该上支撑端可以在直驱滚筒的顶部附近。
直驱元件是(形成直驱滚筒的表面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部分,例如肋、边缘或条棒,其通过暂时将自身或其一部分插入到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自由空间中(例如,在模块化传送带的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间隙、凹口或凹槽中)来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从而起到驱动元件的作用。
在沿着直驱滚筒的周向的特定位置中,可以有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一直延伸的单个直驱元件,但是替代性地,该位置可以由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与顶部之间一字排列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直驱元件占据。这种单独的直驱元件可以彼此相邻布置,由此两个相邻的直驱元件可以彼此接触或分开,例如在两个相邻的直驱元件之间具有间隙或密封件。
从降低带模块的设计的复杂性和降低制造带模块所需的材料量并因此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简单且有效的方式是,使用在两个相邻的带模块的长边缘或长边缘的一区段之间的间隙,带模块的长边缘通常与带行进方向交叉或成从70°至90°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元件(例如肋、边缘或条棒)应该足够窄,即具有足够小或小于所述间隙的宽度的宽度,以便能够通过将该驱动元件自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间隙中来在所述间隙中接合带模块。
或者,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自由空间也可以设置在两个突出部或凸轮之间,该突出部或凸轮从带模块的面向直驱元件和/或直驱滚筒和/或其最外表面的那些端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直驱元件通过接合从带模块中的每个带模块延伸的突出部或凸轮中的至少一个来接合传送带,例如通过压靠突出部或凸轮来接合传送带。
凸轮可以与直驱滚筒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接触。在其面向滚筒的端处,每个带模块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轮,优选地具有一个或两个凸轮,最优选地具有一个凸轮。(一个或多个)凸轮可以是每个带模块的与直驱滚筒的支撑元件的一个或至少一个支撑表面直接接触并因此由该一个或至少一个支撑表面支撑的仅有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因此,直驱元件通过接合其带模块而不是通过摩擦或摩擦力传递来直接驱动模块化传送带。为了接合带模块,直驱元件可以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这意味着直驱元件的突出部(高度)至少延伸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带的水平高度,与涉及摩擦损失的摩擦力传递相比,它具有直接力传递的优点。
然而,直驱元件不需要在直驱滚筒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整个高度或距离上或在直驱元件的整个长度上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支撑表面的水平高度。相反,直驱元件如之前所描述的仅在直驱滚筒的某些区段(诸如接合区段和直驱区段)中突出,并且在直驱滚筒的其他区段中不突出的情况是有利的,其他区段例如使坍缩区段和脱开区段,即其中期望或应当允许模块化传送带打滑或某一量的打滑以便防止在模块化传送带内有(过大)张力的那些区段。
可以限定直驱滚筒的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区段。直驱滚筒的区段是直驱滚筒的在该直驱滚筒的高度的某一部分上竖直地或沿竖直方向(即沿着和/或平行于滚筒旋转轴线)延伸、并且一直围绕直驱滚筒周向地或者沿周向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该区段也可以更准确地称为“高度区段”或“竖直区段”。在直驱滚筒的特定周向位置中,直驱滚筒的区段可以包括:
-在该元件从直驱滚筒的底部一件式延伸到顶部(或反之亦然)的情况下,支撑元件或直驱元件在元件的纵向方向上的特定部分或区段;或
-在直驱滚筒的整个高度上使用多个单独的元件的情况下,在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到顶部(或反之亦然)的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或直驱元件。
在直驱滚筒的一区段内,支撑元件可以具有不同于直驱滚筒的其余部分或在该直驱滚筒的至少一个其他区段内的支撑元件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属性。在一区段内,直驱元件可以具有不同于直驱滚筒的其余部分或在该直驱滚筒的至少一个其他区段内的直驱元件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属性。例如,所述属性可以是支撑元件和/或直驱元件的大小或尺寸(长度、宽度、高度),特别是位置,诸如带支撑表面与滚筒旋转轴线或竖直轴线之间的角度、和/或直驱元件或其驱动肋的高度或突出部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多个支撑元件限定所述直驱滚筒的最外周的带支撑表面。
这种布置有利地实现了直驱滚筒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接接触和直驱滚筒的旋转对称设计,这确保了通过直驱滚筒的旋转来平滑地驱动模块化传送带,并且避免了模块化传送带横向移动超出带行进方向。
直驱滚筒的最外周的带支撑表面是支撑模块化传送带的最外周的滚筒表面,并因此对应于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的总和。
支撑元件和直驱元件的几何形状和/或该支撑元件与直驱元件之间的以下几何形状中的一个或多个几何形状有助于将施加到直驱滚筒和/或模块化传送带的力有利地均匀或相等地分布:
(i)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沿着直线或曲线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底区段或底端延伸到直驱滚筒的顶部、顶区段或顶端;
(ii)支撑元件与其他支撑元件一起沿着直线或曲线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底区段或底端延伸到直驱滚筒的顶部、顶区段或顶端;
(iii)直驱元件(的纵向轴线)沿着直线或曲线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底区段或底端延伸到直驱滚筒的顶部、顶区段或顶端;
(iv)直驱元件与其他直驱元件一起沿着直线或曲线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底区段或底端延伸到直驱滚筒的顶部、顶区段或顶端;
(v)(在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上在直驱元件之后或之前)每个直驱元件(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每个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
(vi)(在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上在直驱元件之后或之前)每个直驱元件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每个支撑元件的笔直区段的纵向轴线延伸;
(vii)支撑元件和直驱元件被布置成使得支撑元件的笔直区段(即,不像直驱滚筒的裙区段那样弯曲的区段)的纵向轴线和直驱元件的纵向轴线与滚筒旋转轴线同轴对准;
(viii)直驱元件在所述元件的整个长度上等距离地延伸到直驱元件两侧的两个相邻的支撑元件;
(ix)支撑元件和直驱元件围绕滚筒旋转轴线旋转对称地布置;和/或
(x)多个支撑元件和多个直驱元件一起形成圆形或正多边形,该圆形或正多边形的几何中心在滚筒旋转轴线上。
有利地,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直驱元件两者沿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以交替顺序布置,其中每个支撑元件之后是1个到5个直驱元件,优选地是一个直驱元件,并且每个直驱元件之后是1个到5个支撑元件,优选地是一个支撑元件。
支撑元件和驱动元件的这种交替顺序确保以稳定且平滑的方式驱动模块化传送带,这是因为模块化传送带同时得到充分地支撑和驱动,从而避免了模块化传送带在带行进方向的急动运动和/或模块化传送带的横向移动超出带行进方向。
支撑元件和直驱元件有利地布置在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上,其中两个接着的元件之间的间隔空间具有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支撑元件中的一个支撑元件的宽度,但至少是驱动元件中的一个驱动元件的宽度(以允许连续的带模块相对于彼此的一些自由运动和元件的紧凑布置,从而导致直驱滚筒的紧凑设计)。
所述多个支撑元件中的支撑元件可以是条棒或板,并且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具有带支撑表面,其中带支撑表面优选地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凸形表面。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一个优点是支撑元件改进了模块化传送带的引导和/或支撑,其中平坦表面或凸形表面分布接触或支撑压力,以便将模块化传送带、支撑元件本身和直驱滚筒机械上的负载或应力最小化;它承受模块化传送带的沿朝向滚筒旋转轴线的方向作用的和背离直驱元件朝向直驱滚筒的周向表面作用的负载。这使得直驱元件能够更具体地设计用于接合直驱滚筒,例如以相对较窄的驱动肋或脊为特征,并因此有助于在(窄的)间隙中,例如在两个模块之间的间隙中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但更少用于支撑模块化传送带或该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
多个支撑元件中的支撑元件可以被设计为条棒,特别是T形条棒、板或片。支撑元件可以由塑料材料或金属制成,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的是塑料条棒,特别是塑料T形条棒、塑料板或塑料片。支撑元件优选地以带支撑表面为特征,该带支撑表面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特别是指向朝向模块化传送带,用于支撑和/或引导模块化传送带。带支撑表面可以由塑料材料或金属制成,或包含塑料材料或金属,优选地是塑料材料,而支撑元件的其余部分可以由金属制成。合适的塑料材料是耐磨损的塑料材料,例如聚缩醛、聚碳酸酯、HDPE(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PEEK(聚醚酮)和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所述多个直驱元件中的直驱元件可包括驱动肋,所述驱动肋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和/或在所述直驱滚筒的至少一区段上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优点是直驱元件更具体地设计用于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例如以相对较窄的驱动肋为特征,并因此有助于在(窄的)间隙中,例如在两个带模块之间的间隙中接合模块化传送带。可以选择从由刀片、边缘、脊、嵌齿、T形条棒和一排条棒末端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设计来代替驱动肋并达到相同的效果。为了改进或优化与模块化传送带的接合,直驱元件可以有利地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方向渐缩。
有利地,所述直驱元件中没有直驱元件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包括带支撑表面。
直驱元件或至少其驱动肋或其表面可以由塑料材料(聚合物)或金属制成,优选地由金属制成,最优选地由钢制成。直驱元件也可以有利地由塑料和钢的组合制成,以便在耐久性与减少摩擦和/或成本之间取得平衡。特别有利的材料组合是对于接合区段使用钢(以提高被暴露于增加的机械磨损水平的该区段的耐久性)和进一步向上的塑料,特别是在直驱区段使用塑料(以减少摩擦)。就直驱滚筒的由其支撑元件和直驱元件覆盖的高度区段而言,直驱区段通常大于或甚至远大于接合区段。因此,在任何给定时间,与接合区段相比,模块化传送带的更长或甚至远更长的区段与直驱区段接触。在直驱元件的两个区段中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直驱滚筒与模块化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在直驱区段中比在接合区段中大得多。通过在直驱区段中使用与在接合区段中不同的材料以用于直驱元件或至少它们的驱动肋或其表面,可以减少或补偿直驱区段中较高的摩擦量,所述材料具有与模块化传送带相关的较低摩擦系数,例如是塑料材料。
在直驱滚筒的一些区段中,直驱元件可以完全地(即在肋的整个高度上)、部分地(即仅在肋的高度的一部分上)或不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在直驱滚筒的一些区段中,突出量(即突出部高度)可以改变,即增加和/或减少。
在直驱元件在直驱滚筒的至少一区段上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情况下,直驱元件优选地在直驱滚筒的至少一区段上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特别地以一突出部高度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从所述直驱滚筒的下支撑端向上延伸的下裙区段,所述裙区段在低于所述直驱滚筒的上支撑端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其中在所述裙区段中,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带支撑表面相对于所述滚筒旋转轴线成角度(裙角度、斜坡角度)布置,所述角度为0.5°至30°,优选地0.5°至15°,更优选地0.5°至10°,还更优选地0.5°至7.5°,并且最优选地0.5°至5°,例如1°或3.5°。裙角度朝向直驱滚筒的底部向下敞开。支撑元件的在裙区段上延伸的部分可以被称为支撑元件的裙部分。因此,裙角度也是支撑元件的裙部分的带支撑表面与滚筒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裙角度可以在支撑元件的裙区段或裙部分上保持恒定或进行变化。
具有裙区段的优点是以更平滑的方式进行:
-直驱滚筒与进入的模块化传送带接合;以及
-模块化传送带被弯曲,同时被迫从线性运动(笔直对准)变成围绕直驱滚筒的圆形运动(圆形对准)。
由于裙角度,直驱滚筒的直径在朝向其底部的裙区段上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裙区段也可以被称为“锥形区段”的原因),其中模块化传送带的进入(部分)被进给并接近直驱滚筒。当模块化传送带被迫从基本笔直的运动方向进入曲线或甚至圆形运动方向时,即进入(围绕直驱滚筒的)弯曲,沿横向方向(横向或垂直于带行进方向)和朝向直驱滚筒的弯曲发生。这需要相邻的带模块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转动或扭曲至少一些程度:例如,可以通过插入链节端来连接相邻的带模块,其中通过延伸穿过链节端中的槽的枢转杆来联接该插入链节端,槽允许枢转杆沿带行进方向和相反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移动,从而形成稍微灵活的连接。相邻的带模块的替代性的灵活连接,例如通过夹持,也是可能的。灵活的连接允许各个带模块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并由此允许模块化传送带或其一个区段经受弯曲以便尽可能靠近地紧贴到直驱滚筒。直驱滚筒在裙区段内的较大直径导致直驱滚筒的较大周长,使得与直驱滚筒上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弯曲相比,特别是与直驱区段中的弯曲量相比,在直驱滚筒的底部处和附近的裙区段中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初始弯曲量减少。弯曲量的减少伴随着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相对于彼此的取向的变化量的减小,因此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量、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张力量、以及模块化传送带与直驱滚筒之间的张力量减小。当带沿着裙区段向上移动时,最靠外的模块上的张力的减小是由直径变化引起的。由于成排的模块是在与驱动元件接合之后设定的,因此最靠外的链节上的张力被释放,这是因为它们朝着更小的直径移动,或者换句话说,彼此变得更靠近。
直驱元件可以延伸到裙区段中。这种布置提供如下益处:根据裙角度(逐渐或缓慢地)改变直驱元件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量或突出部高度,特别是从下支撑端和/或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开始和/或沿朝向裙区段顶端的方向上以增加距离来增加直驱元件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高度。改变直驱元件超出相邻支撑元件的突出量或突出部高度,尤其是如果逐渐地或缓慢地执行,具有如下优点:引起延迟直到直驱元件并由此直驱滚筒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从而使得模块化传送带的模块能够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即模块可以根据需要从其线性对齐重新定向为圆形对齐,并且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张力、以及模块化传送带与直驱滚筒之间的张力的量(值)减小或不累积。
优选地,直驱元件突出超过相邻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特别地具有突出部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坍缩区段和相邻的接合区段,在所述坍缩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在所述相邻的接合区段中所述直驱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突出部延伸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坍缩区段可以从直驱滚筒的底部、底区段或底端延伸,或从直驱滚筒的顶部、顶区段或顶端延伸。坍缩区段和接合区段可以形成裙区段的一部分,或者可以形成裙区段,在这种情况下坍缩区段从裙区段的下支撑端延伸。
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具有突出部高度,所述突出部高度有利地至少在所述接合区段的一部分中在背离所述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增加。坍缩区段和相邻的接合区段的这种布置提供如下益处:随自直驱滚筒的坍缩区段的距离的增加来(逐渐或缓慢地)增加直驱元件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高度。在坍缩区段内,模块化传送带最初接触直驱滚筒,并且模块化传送带的模块开始重新定向,即模块化传送带被进给到直驱滚筒(因此坍缩区段也可以被称为“进给区段”)。相应地,
-直驱元件滚筒在坍缩区段中没有突出部,以及
-增加直驱元件超出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量或突出部高度,尤其是如果逐渐地或缓慢地执行的话,在直驱滚筒的相邻的接合区段中
具有如下优点:引起延迟直到直驱元件并由此直驱滚筒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为止,从而使得模块化传送带的模块能够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以这种方式,带模块可以根据需要从其线性对齐重新定向为圆形对齐,并且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张力、以及模块化传送带与直驱滚筒之间的张力的量(值)减小或不累积。
至少在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的接合区段的一部分中,直驱元件的突出部高度可以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减小。(超过相邻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的)突出部高度的降低,尤其是达到没有(超过相邻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的)突出部的水平,具有如下优点:在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上减小(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驱动元件的数量,从而允许模块化传送带的模块相对于彼此移动更多,并由此更好地重新定向和/或减小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
在接合区段中,直驱元件的突出部高度可能: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仅增加;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仅减小;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先增加并然后减小;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先减小并然后增加;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增加和减小;或
-在背离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增加至少一次并减小至少一次。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与所述接合区段相邻的直驱区段,在所述直驱区段中所述直驱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高度具有是恒定的突出部高度。具有其直驱元件的直驱区段的作用是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并从而驱动该模块化传送带,优点是由直驱滚筒的专门用于驱动和支撑模块化传送带的任务的区段可靠地驱动模块化传送带。优选地,直驱元件在直驱区段内以恒定的突出部高度突出,使得由直驱区段的直驱元件完全且均匀地接合模块化传送带,有利地允许从直驱滚筒到模块化传送带基本上均匀且统一的传递力。
优选地,直驱区段定位在接合区段附近并直接位于接合区段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脱开区段,在所述脱开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脱开区段,在该脱开区段中每个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
-突出超过相邻的直驱元件或其驱动肋;或
-与相邻的直驱元件或其驱动肋平齐,特别是与相邻直驱元件的驱动肋(即,相邻的驱动肋)的在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最靠外的边缘平齐。
由于这种布置,脱开区段内的直驱元件不接合模块化传送带。脱开区段的作用是准备模块化传送带以从直驱滚筒释放并最终从那里释放该模块化传送带。因此,在脱开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的突出部导致在脱开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接合模块化传送带,即直驱元件不(通过压靠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向模块化传送带传递力。换句话说,在脱开区段中,模块化传送带的每个模块由直驱滚筒支撑,但不与直驱元件接合。这有利地促进模块化传送带从直驱滚筒释放以及其模块从圆形对准重新对准到线性对准。
因此,在脱开阶段期间,从直驱滚筒传递到传送带上的力可以有利地减小,并且由于减少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元件和驱动肋的数量,从而促进了带模块的重新对准,这也减小了模块化传送带对直驱滚筒的附着,并因此有助于模块化传送带从直驱滚筒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上裙区段。直驱滚筒可以包括没有下裙区段的上裙区段或附加于下裙区段的上裙区段。直驱滚筒可以包括不具有下裙区段的下裙区段或附加于下裙区段的下裙区段。
在上裙区段中,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成一角度(裙角度或斜坡角度)。裙角度朝向直驱滚筒的顶部向上敞开。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的裙角度或斜坡角度可以为0.5°至30°,优选地为0.5°至15°,更优选地为0.5°至10°,还更优选地为0.5°至7.5°,并且最优选地为从0.5°到5°,例如1°或3.5°。
可以包括坍缩和/或接合区段的上裙区段可以帮助正在顶侧被进给到直驱滚筒并向下运行的模块化传送带的接合。
或者,在模块化传送带向上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脱开区段的上裙区段可以帮助在顶侧从直驱滚筒离开或展开的模块化传送带的脱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
-上裙区段包括坍缩和/或接合区段,并且帮助接合被进给到直驱滚筒的上部(特别地被进给到其上裙区段)的模块化传送带;以及
-可以包括脱开区段的下裙区段帮助模块化传送带从直驱滚筒的下部离开或展开,特别地从其下裙区段离开或展开。
相反地,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
-可以包括脱开区段的上裙区段帮助模块化传送带从直驱滚筒的上部离开或展开,特别地从其上裙区段离开或展开;以及
-下裙区段包括坍缩和/或接合区段,并且帮助接合被进给到直驱滚筒的下部(特别地被进给至其下裙区段)的模块化传送带。
在裙区段是第二裙区段并且用于帮助脱开模块化传送带的情况下,则第二裙区段可以包括脱开区段。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脱开的效果由脱开区段和裙角度两者提供,在该脱开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该裙角度即是通过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形成的角度,如下所述。当模块化传送带在离开直驱滚筒或从直驱滚筒展开时从圆形带行进方向变为线性带行进方向时,各个带模块需要重新对准并脱离外表面,特别是脱离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以及脱离支撑元件及其带支撑表面。带模块的重新对准和从直驱滚筒的外表面的释放两者都伴随着直驱滚筒与模块化传送带之间的张力以及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的累积。
通过连续增加直驱滚筒在裙区段中和朝向模块化传送带从直驱滚筒展开并离开直驱滚筒的出口区段的直径,可以使带模块从成角度的或弯曲取向重新对准到相对于彼此的笔直取向的过程被改善并且取向更加平滑。
此外,对于这种重新对准的过程和从直驱滚筒的外表面释放的过程,它帮助减少从直驱滚筒传递到模块化传送带上的力的量(值)。这可以有利地通过背离直驱元件(特别地,直驱元件的驱动肋)连续地移动模块化传送带来实现,通过驱动元件的设计,即通过脱开区段和/或裙区段中的成角度的带支撑表面。这种方式特别地可以减小驱动肋在相邻的带支撑表面上的突出部高度。同时,驱动肋与模块化传送带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尺寸连续减小,并因此它们的附着连续减小。
该过程的连续特性避免了模块化传送带的任何颠簸运动,否则可能由传递到模块化传送带的力的突然变化引起,例如在从直驱滚筒展开期间。模块化传送带的颠簸运动可以:
-通过在其零部件上造成增加或甚至过度的机械应力来损坏该模块化传送带或减小该模块化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和/或
-可能导致由模块化传送带运输的任何物品和/或液体的损坏和/或溢出。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轨,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导轨;或一个或多个引导框架,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引导框架,一个或多个导轨可以形成每个引导框架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可以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导轨上,优选地两个导轨。导轨以螺旋方式缠绕在直驱滚筒周围并且可以形成引导框架的一部分。导轨和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充当模块化传送带的支撑件,从而(从下方)抵抗重力和可选地也横向地支撑该模块化传送带。导轨和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由此引导模块化传送带围绕直驱滚筒并向上或向下引导。导轨和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可以(例如,通过杆或链轮)固定到直驱滚筒(的笼结构),并因此与直驱滚筒一起转动,或者固定到笼或脚手架上,从而形成不与直驱滚筒一起转动的静止的引导框架。
在使用导轨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外导轨和内导轨,外导轨比内导轨更远离滚筒旋转轴线定位。在外导轨与内导轨之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导轨。
彼此独立的导轨和/或支撑表面可以具有特定的截面轮廓,该特定的截面轮廓选自由具有光滑运行表面的(经典)导轨形式的导轨、扁平金属条和L形轮廓或L型材组成的组。
在导轨和/或支撑表面的上述轮廓中和/或在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中可以存在引导槽,导轨和支撑表面中的引导槽接收从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突出的叉或边缘,同时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中的引导槽接收导轨;所述引导槽可以为模块化传送带提供(附加的)横向引导。
L形轮廓或L型材可以本身(通过作用)在模块化传送带的指向背离直驱滚筒的外部或其(周向)带支撑表面来提供横向引导,但是对于附加的横向引导,L形轮廓或L型材也可以以引导槽为特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传送系统,该传送系统包括如本文所描述的直驱滚筒和如本文所描述的模块化传送带。
在根据本发明的传送系统内,优选地,
(i)每个支撑元件是如本文所描述的,并且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上具有带支撑表面,该带支撑表面中的至少一些带支撑表面支撑模块化传送带;和/或
(ii)直驱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直驱元件是如本文所描述的,并且在直驱滚筒的接合区段和/或直驱区段中接合模块化传送带。
传送系统优选地是螺旋传送系统,其中模块化传送带在向上并围绕直驱滚筒行进时呈现螺旋形或螺旋状。换句话说,模块化传送带沿其向上并围绕直驱滚筒行进的线呈现或类似于螺旋形或螺旋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从包括多个支撑元件的滚筒移除一些支撑元件,并且用直驱元件替换所移除的支撑元件中的每一个支撑元件,来制造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的方法。以这种方式,可以将已经存在的滚筒改装为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和目的,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和图(以下简称“图”(“Figs.”)或单数形式为“图”(“Fig.”))的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贯穿所有附图,相似的特征(机械元件或零部件,诸如方向、区段、表面、高度、角度、中点等几何术语)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用于不同实施例的相似特征的附图标记在实施例之间相差一百、两百或几百;例如,在各种不同的实施例中,直驱滚筒由附图标记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和4900指示,支撑元件由附图标记1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4510和4910指示,直驱元件由附图标记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和4920指示,或坍缩区段由附图标记153、553、653、753、853和953指示。因此并且为了简明起见,图中重复出现的特征不一定在用于每个单独的图的描述中表示。它们可以通过比较图中附图标记的最后两位数码与图1至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的最后两位数码来识别,并且在描述中被完全表示,或者替代性地是另一实施例的。
应当理解,本文总体地和具体地(关于一幅或多幅图)描述的和在图中描绘的各种不同的实施例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技术教导相互兼容并且因此可以被组合,并且对一个特定实施例和/或图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描述可以用在本文的图中总体地或具体地描述的和在图中描绘的另一实施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直驱滚筒和(示意性表示的)模块化传送带的螺旋传送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螺旋传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螺旋传送系统的直驱滚筒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以及模块化传送带的一区段的透视图。
图5是图3的直驱滚筒以及模块化传送带的一区段的侧视图。
图6是支撑元件的下区段和直驱元件的下区段的侧透视图,分别都安装到图1至图5的直驱滚筒的笼。
图7是图1和图2中所描绘的螺旋传送系统的局部示意俯视图。
图8至图10是根据图1至图7所图示的实施例的螺旋传送系统在如下不同接合阶段的细节的局部示意俯视图:
图8图示了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不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情况,例如当直驱元件不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时,例如在直驱滚筒的坍缩区段或脱开区段中;
图9图示了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部分地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情况,例如当直驱元件超出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高度变化(增加或减小)时,例如在直驱滚筒的接合区段中;
图10图示了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的情况,例如在直驱滚筒的裙区段顶端处或直驱区段中,其中直驱元件完全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
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如图12所描绘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的支撑元件的下区段和直驱元件的下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4是如图14所描绘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的支撑元件的下区段和直驱元件的下区段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图16、图17和图19各自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支撑元件的下区段和直驱元件的下区段的透视图,其中图17图示了与图16相同的实施例,但是示出了元件的来自另一侧的较大区段。
图18、图20、图21和图22各自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直驱滚筒的下区段的透视图,其中图18图示了与图16和图17相同的实施例,图20图示了与图19相同的实施例,以及图21和图22图示了与图19和图20所示的实施例密切相关的实施例,仅有的区别是图21和22中的直驱元件的驱动肋延伸件不同。
图23至图35各自是根据其他实施例的直驱滚筒的靠近且包括下支撑端的下区段的透视图,其中每个直驱元件的驱动肋的下区段的设计从一幅图到另一幅图有变化。
图36至图47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驱元件的驱动肋的不同截面轮廓,其中每个截面轮廓是从安装在直驱滚筒上的直驱元件的顶端或底端看到的,并且敞开的顶端(未画线)面朝向滚筒旋转轴线,而(钝的、倒圆的、弯曲的或尖的)底端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或与该方向成一角度,以便接合模块化传送带。
图48是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的直驱滚筒的上区段的透视图。
图49至图52各自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直驱滚筒的靠近且包括上支撑端的上区段的透视图,其中每个直驱元件的驱动肋的上区段的设计从一幅图到另一幅图变化。
图53是包括下裙区段和上裙区段以及导轨的螺旋传送系统的侧视图。
图54是图53的没有导轨的螺旋传送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传送系统190包括如下面进一步更详细描述的直驱滚筒100,并且该直驱滚筒100围绕如图2和图7所示的滚筒旋转轴线105沿顺时针方向107a或逆时针方向107b(从上方观察)旋转,从而支撑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180。模块化传送带180呈现螺旋形或螺旋状,同时向上并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或向下并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模块化传送带180在带进给区段处进给到直驱滚筒100,并且在带出口区段离开该直驱滚筒100。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中,带进给区段位于接合区段之前(沿带行进的方向)且位于直驱滚筒100的底部处或附近,例如位于点P1处或附近,而带出口区段位于脱开区段后面(沿带行进的方向)且位于直驱滚筒100的顶部处或附近,例如位于点P2处或附近;在该变型中,模块化传送带180沿顺时针方向107a向上并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从而呈现螺旋形或螺旋状。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中,带进给区段位于接合区段之前(沿带行进的方向)且位于直驱滚筒100的顶部处或附近,例如位于点P2处或附近,而带出口区段位于脱开区段后面(沿带行进的方向)且位于直驱滚筒100的底部处或附近,例如位于P1点处或附近;在该变型中,模块化传送带180沿逆时针方向107b向下并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从而呈现螺旋形或螺旋状。
无论第一实施例的哪一种变型,这样的传送系统190也被称为螺旋传送系统190。
直驱滚筒100包括沿直驱滚筒100的周向方向106彼此分离并保持一距离(由间隙140引起)的多个支撑元件110和多个直驱元件120,因此形成该直驱滚筒100的圆筒形或准圆筒形的周边。每个支撑元件110从下支撑端101延伸到上支撑端102,并且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的一侧具有带支撑表面111。带支撑表面111支撑模块化传送带180。每个直驱元件120包括驱动肋121,并且在直驱滚筒100的接合区段155和直驱区段156中与模块化传送带180接合,特别参见图5。
下支撑端101可以与直驱滚筒的底部齐平或在该直驱滚筒的底部附近。例如,如果所述底部由其上安装有每个支撑元件110的下区段(具有该支撑元件的下支撑端101)和每个直驱元件120的转台或其他转动底座或盘形成,则该下支撑端101可以在直驱滚筒100的底部附近。转台或其他转动底座或盘可以被用于将直驱滚筒100附接到轴承,和/或通过马达驱动该直驱滚筒100。类似地,如果所述顶部由其上安装有每个支撑元件110的上区段(具有该支撑元件的上支撑端102)和每个直驱元件120的转动的顶部或盘形成,则该上支撑端102可以在直驱滚筒100的顶部附近。转动的顶部或盘可以被用于将直驱滚筒100附接到轴承,和/或通过马达驱动该直驱滚筒100。
每个支撑元件110(以该支撑元件的纵向轴线)在直驱滚筒100的上部中平行于滚筒旋转轴线105并且平行于每个直驱元件120延伸。在下部中,该下部具有裙的形状并因此被指定为裙区段151,特别参见图3至图6,每个支撑元件与竖直线或滚筒旋转轴线105成角度α延伸,该滚筒旋转轴线105是竖直轴线,如图6中更详细地图示的。角度α使得裙区段151中的并朝向直驱滚筒的底部的每个支撑元件110或支撑元件的支撑表面111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弯曲或向外倾斜。相反,直驱滚筒100从该底部朝向裙区段顶端152渐缩。支撑元件110和直驱元件120安装在笼安装环170上,并通过诸如螺钉173之类的紧固装置来固定在该笼安装环170上。或者,支撑元件110和直驱元件120通过焊接来固定在笼安装环170上。在每个支撑元件110与相邻的直驱元件120之间存在间隙140形式的自由空间。支撑元件垫片171定位在每个支撑元件110与每个笼安装环170之间。驱动元件垫片172定位在每个直驱元件120与每个笼安装环170之间。总的来说,直驱滚筒100具有几乎圆筒形的形状(在充分凸面形的带支撑表面111的情况下)或准圆筒形的形状(在平坦的带支撑表面111的情况下)和对应的周向带支撑表面130。使用螺钉173和垫片171和172组装的支撑元件110、直驱元件120和笼安装环170形成笼或笼结构。没有支撑元件垫片171和/或没有驱动元件垫片172的替代实施例也是可以设想到的。特别地,与包括多个支撑元件的现有的滚筒的改装相结合地使用垫片,例如通过移除每隔一个支撑元件并用直驱元件120替换它。
参考图4,模块化传送带180包括多个带模块182。通过由枢转杆联接的插入链节端连接相邻的带模块182,该枢转杆延伸穿过孔,特别地延伸穿过直径略大于枢转杆的直径并且存在于所有链节端中的椭圆形状的孔或槽,该孔或槽允许枢转杆在某些程度上沿带行进的方向和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带模块182之间形成稍微灵活的连接,由此创建在两个方向上能够弯曲的模块化传送带180,即沿带行进的方向看,上下和侧向,即朝向直驱滚筒100和/或直驱滚筒的周向带支撑表面130以及背离它。
参考图2至图5,支撑元件110的各个带支撑表面111一起限定直驱滚筒100的周向带支撑表面130,该周向带支撑表面130支撑并引导模块化传送带180。由于直驱元件120以及每个支撑元件与相邻的直驱元件120之间的间隙140的存在,周向带支撑表面130严格来说不是连续的表面并且因此是部分虚构的表面,尽管由支撑元件110及其带支撑表面111清楚地限定该周向带支撑表面130的位置和曲率。
参考图1至图5,支撑元件110和直驱元件120以交替顺序沿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106布置,其中每个支撑元件110之后是一个直驱元件120,并且每个直驱元件120之后是一个支撑元件110。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每个支撑元件接下来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直驱元件,或者每个直驱元件接下来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110是条棒、板或片,并且优选地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每个支撑元件110在远离滚筒旋转轴线105并背离该滚筒旋转轴线105并朝向模块化传送带180指向(沿径向方向)的一侧上具有带支撑表面111,以便支撑该模块化传送带。优选地,支撑表面111附加地引导模块化传送带180。优选地,支撑表面111为平坦的表面或凸面的表面。每个直驱元件120包括驱动肋121,该驱动肋121在径向方向108上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延伸,并在直驱滚筒的至少一区段150上并且朝向模块化传送带180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以便接合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180。
在图3至图5中最佳示出直驱滚筒100的区段150。该区段150是直驱滚筒的如下一部分,该部分在直驱滚筒100的高度的某一部分(高度区段或竖直区段)上竖直地或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一直围绕直驱滚筒100周向地或沿周向方向106延伸。区段150被划分成接合区段155和直驱区段156。在不同区段内,支撑元件110可以具有不同于其他区段和/或直驱滚筒100的其余部分的支撑元件110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属性,并且直驱元件120可以具有不同于其他区段和/或直驱滚筒100的其余部分的直驱元件120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属性。例如,所述属性可以是支撑元件110和/或直驱元件120的大小或尺寸(长度、宽度、高度),特别是位置,诸如带支撑表面111与滚筒旋转轴线105或竖直轴线之间的角度α、和/或直驱元件120或该直驱元件的驱动肋121的高度或突出部高度h,如图6所图示的。所述属性也可以是不同区段中不同的材料,例如在一个区段中为具有低摩擦系数的塑料并且在另一区段中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钢。
如图3至图6所看到的,裙区段151从直驱滚筒的下支撑端101向上延伸,并且在低于直驱滚筒100的上支撑端102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152,其中在裙区段151中,支撑元件110的带支撑表面111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105以角度α布置,该角度α从0.5°至30°,优选地从0.5°至15°,更优选地从0.5°至10°,还更优选地从0.5°至7.5°,并且最优选地从0.5°至5°,例如1°或3.5°。
裙区段顶端152可以位于在每个支撑元件110中创建的扭结处或者由该扭结形成,在每个支撑元件110中创建扭结通过将支撑元件110(朝向直驱滚筒100的底部看)向外并在直驱滚筒100的裙区段151内以角度α(如本文所述)弯曲。
每个直驱元件120延伸到裙区段151中。如图5和图6最佳看到的,裙区段151包括:坍缩区段153,在该坍缩区段153中没有驱动元件120或驱动元件的驱动肋121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和与坍缩区段153相邻并在该坍缩区段153上方的接合区段155,在该接合区段155中每个直驱元件120的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的突出部160延伸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并且具有突出部高度h,该突出部高度h沿背离坍缩区段153并朝向裙区段顶端152的方向增加。直驱元件120的驱动肋121不延伸到坍缩区段153中。
每个驱动肋121在裙区段151上的这种增加的突出部具有以下效果:模块化传送带180在直驱滚筒的底部处和附近的坍缩区段153中不与驱动肋121接合,并且当模块化传送带向上并围绕直驱滚筒100的裙区段151行进时,该模块化传送带180与驱动肋121越来越多地接合。当模块化传送带180在坍缩阶段期间被迫从先前的笔直行进方向改变为围绕直驱滚筒100的圆形行进方向时,这为带模块182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对准和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如必要的话)。以这种方式降低了模块化传送带内的张力。
直驱滚筒100还包括与接合区段155相邻且在该接合区段155上方的直驱区段156,在该直驱区段156中,每个直驱元件120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的突出部高度h是恒定的。
直驱滚筒100还包括脱开区段158,在该脱开区段158中没有直驱元件120或直驱元件的驱动肋121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事实上,直驱元件120的驱动肋121没有延伸到脱开区段158中。由于这种布置,脱开区段158内的直驱元件120不接合模块化传送带180。脱开区段158的作用是准备模块化传送带180以用于其从直驱滚筒100释放并最终从该直驱滚筒100释放模块化传送带180。相应地,直驱元件120在脱开区段158中没有突出部导致没有直驱元件120在脱开区段158中接合模块化传送带180,即直驱元件120不向模块化传送带180传递力(通过推动模块化传送带的各个模块182)。换句话说,在脱开区段158中,模块化传送带180由直驱滚筒100支撑,但不与直驱元件120接合。这有利地促进了模块化传送带180从直驱滚筒100的释放以及该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182从圆形重新对准到线性对准;它还减少了模块化传送带180对直驱滚筒100的附着,并因此有利于模块化传送带180从直驱滚筒100释放。
参考图7,直驱滚筒100围绕滚筒旋转轴线105沿顺时针方向107a(从上方观察)旋转,从而支撑和驱动模块化传送带180,该模块化传送带180因此沿顺时针方向107a向上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模块化传送带180在进给区段159a中被进给到直驱滚筒100,在该进给区段159a中模块化传送带180还没有被直驱滚筒100(的支撑元件110)支撑。在进给区段159a之后跟随坍缩区段153,在该坍缩区段153中模块化传送带180在朝向滚筒旋转轴线105的方向上由直驱滚筒100的支撑元件110支撑,但尚未与直驱元件120及该直驱元件的驱动肋121接合。在坍缩区段153之后跟随接合区段155,在该接合区段155中直驱元件120的驱动肋121越来越多地接合模块化传送带180,然后是直驱区段156,在该直驱区段156中直驱元件120的驱动肋121完全接合模块化传送带180,然后是脱开区段158(图7中未如此指示),在该脱开区段158中模块化传送带180仍由支撑元件110支撑,但不再与直驱元件120接合,并且最后是出口区段159b,在该出口区段159b中模块化传送带180离开直驱滚筒100。进给区段159a位于点P1处或附近,而出口区段159b位于点P2处或附近。在所示实施例中,进给与出料之间的角度为180°。当然其他角度也是可能的。
在该实施例的变型中,如本文已经描述的,模块化传送带沿相反的逆时针方向107b向下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相应地,直驱滚筒100沿逆时针方向107b旋转,进给区段位于点P2处或附近,并且出口区段位于点P1处或附近。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未示出的变型中,模块化传送带180沿顺时针方向107a向下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其中进给区段位于直驱滚筒100的顶部处并且出口区段位于直驱滚筒100的底部处;或该模块化传送带180沿逆时针方向107b向上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其中进给区段位于直驱滚筒100的底部处并且出口区段位于直驱滚筒100的顶部处。
在前面针对该实施例描述的变型中,模块化传送带以与前面针对该实施例描述的内容相对应的顺序在进给区段159a与出口区段159b之间行进通过其他区段153、155和156。
旋转角度ρ被限定为直驱滚筒100从它开始支撑特定的带模块182的位置到同一带模块182已经到达直驱滚筒100上的某一位置的直驱滚筒100的位置的总体旋转角度。它在本文中用于描述特定的带模块182在直驱滚筒100上向上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时的位置,并且用于描述直驱滚筒100的特定区段(诸如,坍缩区段153、接合区段155、直驱区段156和/或脱开区段158)向上且围绕直驱滚筒100行进时支撑带模块182的程度。
相应地,在位置ρ=0°处,带模块182开始由直驱滚筒100支撑,即在坍缩区段153的开始处由直驱滚筒100支撑。典型地,在ρ=n x360°+180°(或不同的角度),其中n是从5到20或甚至更高的整数,优选地从5到15,更优选地从8到12,带模块182末端由直驱滚筒100支撑并且在脱开区段158中离开直驱滚筒100。
依据直驱滚筒100的尺寸,特别是总体高度,带模块182例如:
-对于ρ从0°到720°,优选地从0°到180°,最优选地从0°到45°,保留在坍缩区段153中;和/或
-对于进一步从30°到180°,优选地从40°到120°,最优选地从45°到90°,保留在接合区段155中;
-对于ρ从75°到n x 360°,其中n是1到100的整数、从1到90的整数、从1到80的整数、从1到70的整数、从1到60的整数、从1到50的整数、从1到40的整数、从1到30的整数、从1到20的整数、或从1到10的整数,保留在直驱区段156中;和/或
-对于进一步至少30°,优选地进一步至少40°,更优选地进一步至少45°,还更优选地进一步高达360°,最优选地进一步30°至360°,保留在脱开区段158中。
参考8、图9和图10,分别使用支撑元件垫片171和驱动元件垫片172以及螺钉173来将支撑元件110和直驱元件120安装在直驱滚筒100的笼安装环170上。直驱滚筒100用该直驱滚筒的支撑元件110支撑模块化传送带180,其中每个支撑元件110的支撑表面111接触凸轮183中的至少一个凸轮,该凸轮从模块化传送带180的带模块182中的每一个沿朝向滚筒旋转轴线105的方向突出。每个支撑表面111背离滚筒旋转轴线105向外倾斜向下延伸。在每个支撑元件110与相邻的直驱元件120之间存在间隙140。
图8、图9和图10图示了在直驱滚筒100的旋转期间模块化传送带180的凸轮183与直驱元件120的驱动肋121的接合的不同阶段,如下:
图8图示了直驱滚筒100的坍缩区段153或脱开区段158中的情况,其中因为直驱元件120及其驱动肋121不突出超过它们相邻的支撑元件110,因此驱动肋121不接合凸轮183;
图9图示了直驱滚筒100的接合区段155中的情况,其中因为直驱元件120及其驱动肋121超出其相邻的支撑元件110的突出部高度还小,因此驱动肋121部分地接合凸轮183;
图10图示了直驱滚筒100的直驱区段156中的情况,其中因为直驱元件120及其驱动肋121尽可能地突出超过它们相邻的支撑元件110,因此驱动肋121完全接合凸轮183。
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500的另一实施例。直驱滚筒500包括具有驱动肋521的直驱元件520和具有安装在笼安装环570上的带支撑表面511的支撑元件510。裙区段551从直驱滚筒500的下支撑端501向上延伸,该裙区段在低于直驱滚筒500的上支撑端502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552。每个直驱元件520与该直驱元件的驱动肋521一起不延伸到坍缩区段553中。每个直驱元件520的在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510的突出部560具有突出部高度h,因为驱动肋521本身具有恒定的高度,因此该突出部高度h在接合区段555中背离坍缩区段553的方向上增加。
图13和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600的另一实施例。直驱滚筒600包括具有驱动肋621的直驱元件620和具有安装在笼安装环670上的带支撑表面611的支撑元件610。裙区段651从直驱滚筒600的下支撑端601向上延伸,该裙区段在低于直驱滚筒600的上支撑端602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652。每个直驱元件620与该直驱元件的驱动肋621一起延伸到坍缩区段653中,即使不是一直延伸到坍缩区段653的在与下支撑端601处于同一水平处。每个直驱元件620的在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610的突出部660具有突出部高度h,因为驱动肋621本身具有恒定的高度,因此该突出部高度h在接合区段655中背离坍缩区段653的方向上增加。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的另一实施例。直驱滚筒包括具有驱动肋721的直驱元件720和具有安装在笼安装环(未示出)上的带支撑表面711的支撑元件710。裙区段751从直驱滚筒的下支撑端701向上延伸,该裙区段在低于直驱滚筒的上支撑端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752。每个直驱元件720与该直驱元件的驱动肋721一起延伸到坍缩区段753中,但是驱动肋721在凸缘726上方具有两个不同但恒定的高度,较小的高度在底部附近和底部处的间距调整部(kerning)或凹部处,并且较大的高度在间距调整部上方。因此,间距调整部或凹部中的驱动肋721在相邻的带支撑表面711上方没有突出部,而间距调整部或凹部上方的驱动肋721在相邻的带支撑表面7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接合区段755中向上沿背离间距调整部的方向增加。驱动肋721在间距调整部或凹部上方的这部分是驱动肋721的有效驱动部分,并且在指向间距调整部或凹部的端725处具有倒角,以促进模块化传送带的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可以被实施为具有不同长度和形状的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的驱动肋,即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肋121(至少该驱动肋121的驱动部分)不延伸到坍缩区段153中(图5和图6)并且不延伸到脱开区段158中(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肋721的有效驱动部分不延伸到坍缩区段753中(图15);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肋821确实完全延伸到坍缩区段853中并延伸到坍缩区段853的与下支撑端801处于同一水平的下端(图16至18);并且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肋921的驱动部分本身不延伸到坍缩区段953中(图19至图22),但是可以通过直驱元件920的短驱动肋延伸件923(图21)或长驱动肋延伸件924(图22)延伸到坍缩区段953中,例如通过至少两个螺钉973来附接,每个螺钉穿过直驱元件920中的钻孔922(图21和图22)。
在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和2200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3至图35所示,每个直驱元件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和2220被构造为T形条棒,该T形条棒包括作为它的腹板的驱动肋1021、11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和2221和凸缘1026、1126、1226、1326、1426、1526、1626、1726、1820、1926、2026、2126和2226。直驱滚筒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和2200的下区段和每个直驱元件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和2220及其驱动肋11021、11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和2221的下区段,如图23至图35所示,形成裙区段的一部分。在裙区段中,支撑元件1010的带支撑表面1011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以从0.5°至30°的角度(裙角度、倾斜角度)布置,优选地以从0.5°至15°的角度布置,更优选地以从0.5°至10°的角度布置,还更优选地以从0.5°至7.5°的角度布置,并且最优选地以从0.5°至5°的角度布置,例如1°或3.5°。每个驱动肋1021、11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和2221的下区段,为了允许与特定类型或设计的模块化传送带进行优化且平滑的交互,具有如图23至图35以及如以下所描述的形状(图23至图35所示的实施例非常相似,其中它们仅在驱动肋1021、11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和2221以及因此作为整体的直驱元件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和2220以及突出部的形状及其在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的突出部高度(在图23至图35的每个图中,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观察)不同,而例如支撑元件1010(在图23至图35中示出,但在图23至图35中未用该附图标记指示)和该支撑元件的带支撑表面1011保持相同)。直驱滚筒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和2200的下区段(及其裙区段)被称为直驱滚筒的坍缩区段,其中驱动肋1021、11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和22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的突出部高度为零。
在图23中,驱动肋1021在凸缘1026上方具有恒定高度,并且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沿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具有突出部高度的突出部,该突出部高度在底部处为零(0)并且在裙区段内从底部向上增加。每个支撑元件1010从具有带支撑表面1011的下支撑端1001延伸,由此每个支撑元件1010和每个直驱元件1020分别使用支撑元件垫片1071和驱动元件垫片1072以及螺钉1073安装在笼安装环1070上;在支撑元件1010与相邻的直驱元件1020之间存在间隙1040。
在图24中,驱动肋1121遵循竖直直线,在底部附近和在底部处具有间距调整部或凹部,其中驱动肋1121通过短驱动肋延伸件1123延伸到底部,该短驱动肋延伸件1123通过螺钉1173附接到直驱元件1120的其余部分并填充所述间距调整部(类似于图19至图22中描绘的直驱元件920、驱动肋921和延伸件923和924)。驱动肋1121和短驱动肋延伸件1123在凸缘1126上方具有恒定高度。因此,驱动肋1121和短驱动肋延伸件1123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高度的突出部,该突出部高度在底部处为零(0)并且在裙区段内从底部向上增加。
在图25中,驱动肋1221遵循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从底部倾斜向上的直线,并且从下方看,以5°的角度悬垂。驱动肋1221在凸缘1226上方具有从底部向上以恒定梯度增加的高度。因此,驱动肋1221仅从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26中,驱动肋1321首先遵循从底部向上延伸的凸曲线或凸曲率,并且然后遵循竖直直线。驱动肋1321在凸缘13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从底部处的0开始以沿曲率减小的梯度增加,并且然后保持恒定。因此,驱动肋1321仅从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27中,驱动肋1421首先遵循从底部向上延伸的凸曲线或凸曲率,并且然后遵循竖直直线。驱动肋1421在凸缘14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从底部处开始以沿曲率减小的梯度增加,并且然后保持恒定,由此底部处的梯度比图26中小得多并且梯度减小得更慢。因此,驱动肋1421仅从曲率内的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28中,驱动肋1521遵循竖直直线,在底部附近和在底部处具有间距调整部或凹部(类似于图1、图3至图5和图15中描绘的直驱元件120和720以及驱动肋121和721)。驱动肋1521在凸缘1526上方具有两个不同但恒定的高度,在间距调整部或凹部处具有较小的高度并且在间距调整部上方具有较大的高度。因此,间距调整部或凹部中的驱动肋15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没有突出部,而间距调整部或凹部上方的驱动肋15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从间距调整部向上增加。
在图29中,驱动肋1621遵循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从底部倾斜向上的直线,并且从下方看,以20°的角度悬垂,然后遵循竖直直线向上。驱动肋1621在凸缘16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从底部向上以恒定梯度增加并且然后保持恒定。因此,驱动肋1621仅从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高度的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30中,驱动肋1721首先遵循竖直直线从底部向上,然后遵循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倾斜的直线,该直线从下方看以20°的角度悬垂,并且之后该驱动肋1721遵循竖直直线。驱动肋1721在凸缘17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从底部向上保持恒定,然后以恒定梯度增加并且然后再次保持恒定。因此,驱动肋1721仅从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高度的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31中,驱动肋1821仅在距离底部某一距离处开始遵循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倾斜的直线向上,该直线从下方看以20°的角度悬垂,并且然后该驱动肋1821遵循竖直直线。驱动肋1821在凸缘18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从底部向上为零(0),然后跳跃到某一值,从该值以恒定梯度增加,并且然后保持恒定。因此,驱动肋1821仅从某一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32中,驱动肋1921仅在距离底部某一距离处开始遵循从凸缘1926向上延伸的凸曲线或凸曲率向上,并且然后遵循直线向上。驱动肋1921在凸缘19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从0沿曲率以减小的梯度增加,并且然后保持恒定。因此,驱动肋1921仅从曲率向上的某一点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33中,驱动肋2021遵循直线,从下方看,该直线以斜坡角度朝向滚筒旋转轴线倾斜,该斜坡角度优选地是与带支撑表面1011朝向滚筒旋转轴线倾斜的角度(裙角度、斜坡角度)相同的角度,即从0.5°至30°的角度,优选地从0.5°至15°的角度,更优选地从0.5°至10°的角度,还更优选地从0.5°至7.5°的角度,并且最优选地从0.5°到5°的角度,例如1°或3.5°。驱动肋2021在凸缘2026上方具有从底部向上以恒定梯度减小的高度。因此,驱动肋20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保持恒定。
在图34中,驱动肋2121仅在距离底部某一距离处向上开始遵循竖直直线向上。驱动肋2121在凸缘2126上方具有恒定的高度。因此,驱动肋21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向上增加。
在图35中,驱动肋2221首先遵循从底部向上延伸的竖直直线,并且然后遵循从下方看以斜坡角度朝向滚筒旋转轴线倾斜的直线,该斜坡角度为从1°至45°,优选地从10°至45°,更优选地从10°至35°,最优选地从15°至30°,例如20°,并且最后遵循竖直直线进一步向上。驱动肋2221在凸缘22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从底部恒定向上,然后以恒定梯度进一步向上减小并且然后保持恒定仍进一步向上。因此,驱动肋22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10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在裙区段内从底部向上增加,并且然后仍在裙区段内减小直到突出部消失。
参考图36至图47,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的驱动肋可以被实施为具有各种不同的截面轮廓3327、3427、3527、3627、3727、3827、3927、4027、4127、4227、4327和4427,以便适应特定类型或设计的模块化传送带,并允许与该模块化传送带进行优化且平滑的交互。每个截面轮廓3327、3427、3527、3627、3727、3827、3927、4027、4127、4227、4327和4427是从安装在直驱滚筒上的直驱元件的顶端或底端看到的。敞开的顶端(未画线)面朝向滚筒旋转轴线,而(钝的、倒圆的、弯曲的或尖的)底端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或与该方向成一角度,以便接合模块化传送带;因此,底端在下文中被称为外端。因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肋具有如图36至图47所示并且如下的截面轮廓(垂直于其纵向轴线延伸,即从驱动肋的任一端或从直驱滚筒的顶部或底部看到的):
图36示出了矩形轮廓3327;
图37示出了具有倒圆的外端的矩形轮廓3427;
图38示出了外端尖成90°角度的等腰三角形的矩形轮廓3527;
图39示出了外端尖成30°角度的等腰三角形的矩形轮廓3627;
图40示出了外端尖成25°角度的等腰三角形并且所得末端为倒圆的矩形轮廓3727;
图41示出了外端尖成22.5°的角度其中矩形的长边中仅一个长边是成角度的矩形轮廓3827;
图42示出了外端尖成22.5°的角度其中矩形的长边中仅一个长边是成角度的并且所得的末端是倒圆的矩形轮廓3927;
图43示出了其边缘中的一个边缘背离外端倒角的长方体或条棒形轮廓4027;
图44示出了其角部中的在外端处的一个角部以等于矩形轮廓4127宽度的一半(0.5)的曲率半径倒圆的矩形轮廓4127;
图45示出了其角部中的在外端处的一个角部以等于矩形轮廓4227宽度的曲率半径倒圆的矩形轮廓4227;
图46示出了矩形轮廓4327,其中矩形在某一点处侧向倾斜1°至45°,优选地10°至45°,更优选地10°至35°,最优选地10°到30°,例如15°;
图47示出了矩形轮廓4427,其中矩形从某一点向前在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上以具有等于矩形轮廓宽度的8倍的曲率半径的曲线侧向弯曲。
图48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至图10的直驱滚筒100的上区段。
图49至图5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驱滚筒4500、4600、4700和4800的上区段的不同实施例,包括直驱区段156的上区段和在其上方的脱开区段158,并且特别是其直驱元件4520、4620、4720和4820及其驱动肋4521、4621、4721和4821的上区段。在脱开区段中,驱动肋4521、4621、4721和4821在凸缘4526、4626、4726和4826上方的高度分别减小,并且相应地驱动肋4521、4621、4721和4821的突出部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4511上方的突出部高度减小或为零,如下所述。
图49示出了直驱滚筒4500的上区段,其中支撑元件4510的上区段具有带支撑表面4511并且延伸到上支撑端4502,并且呈T形条棒形式的直驱元件4520的上区段具有作为其腹板的驱动肋4521和凸缘4526。直驱元件4520的上区段使用螺钉4573安装在笼安装环4570上,其中驱动元件垫片4572放置在直驱元件4520与笼安装环4570之间。驱动肋4521遵循竖直直线向上,并且然后有凹部,从该凹部继续遵循竖直直线到达顶部,它仍然从凸缘4526突出。驱动肋4521在凸缘4526上方具有两个不同但恒定的高度,在凹部中具有较小的高度且在凹部下方具有较大的高度。因此,驱动肋45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45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在凹部下方具有恒定的突出部高度,并且驱动肋4521没有从凹部向上的突出部。
在图50中,驱动肋4621首先遵循竖直直线向上,并且然后遵循从下方看以斜坡角度朝向滚筒旋转轴线倾斜的直线到顶部,该斜坡角度为从1°至45°,优选地从10°至45°,更优选地从10°至35°,最优选地从10°至30°,例如10°,该驱动肋4621仍然从凸缘4626突出。驱动肋4621在凸缘46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以恒定梯度减小直到它到达顶部。因此,驱动肋46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45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进一步向上不断减小,从某一点开始不再有突出部,直至到达顶部。
在图51中,驱动肋4721首先遵循竖直直线向上,并且然后遵循向上方向的凸曲线或凸曲率到达顶部。驱动肋4721在凸缘47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沿着曲率向上以增加的梯度减小。因此,驱动肋47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45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向上以增加的梯度减小,直至到达顶部,从某一点向上不再有突出部。
在图52中,驱动肋4821首先遵循竖直直线,并且然后遵循向上方向的凹曲线或凹曲率到达顶部。驱动肋4821在凸缘4826上方具有高度,该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沿着曲率向上以减小的梯度减小。因此,驱动肋4821在两个相邻的带支撑表面4511上方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高度首先保持恒定,并且然后以减小的梯度向上减小,直到它到达顶部,从某一点向上不再有突出部。
图53和图54各自示出了大致具有与图1至图10中描绘的直驱滚筒100相同结构的直驱滚筒4900,除了以下方面:
-其上区段的设计,在直驱滚筒4900的情况下,其附加地包括上裙区段4957或由上裙区段4957构成(附加于部裙区段4951);以及
-在图53的情况下,导轨4995和4996以及导轨4995和4996可以形成其一部分的任何引导框架(未示出)。
因此,直驱滚筒4900包括多个支撑元件4910和多个直驱元件4920,它们都通过螺钉4973固定到笼安装环4970,并且在直驱滚筒4900的周向方向4906上彼此分开并保持一距离布置(由间隙4940引起),因此形成直驱滚筒4900的圆筒形或准圆筒形的周边。每个支撑元件4910从下支撑端4901延伸到上支撑端4902,并且在远离且指向背离滚筒旋转轴线(未示出,但位于图2和图7所示的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对应位置处)的一侧具有带支撑表面4911。带支撑表面4911支撑模块化传送带4980。每个直驱元件4920包括驱动肋4921,并且以与本文结合图1至图10所描述相同的方式与模块化传送带4980接合。因此,除了具有第二裙区段,即上裙区段4957之外,直驱滚筒4900以与直驱滚筒100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因此图1至图10和本文对其的描述也适用于直驱滚筒4900,因此图53和图54中的附图标记以相同的两个数字结尾,但是与图1至图10中使用的那些附图标记相差数百和数千,但具有与本文结合图1至图10所描述的相同的含义。
在上裙区段4957中,每个支撑元件4910及其带支撑表面4911成角度α(裙角度或斜坡角度,图53和图54中未示出,但是图6中提供的图示类推适用),即朝向直驱滚筒4900的顶部背离滚筒旋转轴线(图53和图54中未示出,但在图1至图7中提供的图示,图2和图7所示的滚筒旋转轴线105类推适用)弯曲或向外倾斜。在上裙区段4957中,直驱滚筒4900朝向裙区段顶端加宽,在这种情况下该裙区段顶端是上支撑端4902。相对于滚筒旋转轴线的裙角度或斜坡角度α为从0.5°至30°,优选地从0.5°至15°,更优选地从0.5°至10°,还更优选地从0.5°至7.5°,最优选地从0.5°到5°,例如1°或3.5°。
上裙区段4957可以包括脱开区段并且附加与下裙区段4951来提供该上裙区段4957,在模块化传送带4980被进给到直驱滚筒4900并在下裙区段4951中与该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4920接合的情况下,该上裙区段4957帮助模块化传送带4980离开直驱滚筒4900或从直驱滚筒4900展开的脱开,该下裙区段4951包括坍缩和接合区段,并且然后围绕直驱滚筒4900并向上行进。
相反,模块化传送带4980可以被进给到直驱滚筒4900并在上裙区段4957中与该直驱滚筒的直驱元件4920接合,在这种情况下该上裙区段4957包括坍缩和接合区段,并且然后围绕直驱滚筒4900并向下行进,在这种情况下,下裙区段4951包括脱开区段,并且帮助模块化传送带4980离开直驱滚筒4900或从直驱滚筒4900展开的脱开。
在第二裙区段4951或4957用于帮助模块化传送带4980的脱开的情况下,第二裙区段4951或4957包括脱开区段。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脱开的效果由脱开区段(即如本文所描述的驱动肋4921的设计)和裙区段(即如本文所描述的通过支撑元件4910与带支撑表面4911的成角度)两者提供。
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导轨上运行,优选地在两个导轨上运行。图53中所描绘的导轨4995和4996以螺旋围绕直驱滚筒缠绕,并且可以形成引导框架(未示出)的一部分。导轨4995和4996以及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充当模块化传送带的支撑件,(从下方)支撑该模块化传送带抵抗重力以及可选择地还横向地支撑。导轨4995和4996以及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由此引导模块化传送带围绕直驱滚筒并向上或向下引导。导轨4995和4996以及引导框架(如果存在的话)可以固定(例如,通过杆或链轮,未示出)到直驱滚筒4900(的笼结构),并因此与直驱滚筒4900一起转动,或者替代性地,固定到笼或脚手架上,从而形成不与直驱滚筒4900一起转动的静止的引导框架(未示出)。
存在外导轨4995和内导轨4996,外导轨4995比内导轨4996更远离滚筒旋转轴线定位。在外导轨与内导轨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导轨(未示出)。彼此独立的导轨4995和4996可以具有特定的截面轮廓,该特定的截面轮廓选自由具有光滑运行表面的(经典)导轨形式的导轨、扁平金属条和L形轮廓或L型材组成的组。
在导轨的上述轮廓中和/或在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中可以存在引导槽,导轨中的引导槽接收从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突出的叉或边缘,和/或模块化传送带(的带模块)中的引导槽接收导轨;所述引导槽为模块化传送带提供(附加的)横向引导。
L形轮廓或L型材本身(通过作用)在模块化传送带的指向远离直驱滚筒的外部或其(周向)带支撑表面提供横向引导,但是对于附加的横向引导,L形轮廓或L型材也可以以引导槽为特征。
就涉及图1、图3至图6和图11至图35而言,当这些图上下颠倒并且以相应的方式阅读和应用本文为这些图提供的描述时,例如裙区段顶端152、552、652、752、852、952作为裙区段底端,这些图图示了另一实施例,其中作为上裙区段的裙区段151、551、651、751、851、951位于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的上部,带模块化传送带180进给到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并且在其上部和上裙区段与该直驱滚筒接合,并且在其下部与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脱开并离开该直驱滚筒。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模块化传送带(180、4980)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所述直驱滚筒包括:
-滚筒旋转轴线(105);
-多个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每个支撑元件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的一侧具有带支撑表面(111、511、611、711、811、911、1011、4511、4911);和
-多个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
其特征在于,每个直驱元件沿所述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106、4906)与所述支撑元件中的每个支撑元件分开并保持一距离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限定所述直驱滚筒的最外周的带支撑表面(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和所述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沿所述直驱滚筒的周向方向(106、4906)以交替顺序布置,其中每个支撑元件之后是1个到5个直驱元件,优选地是一个直驱元件,并且每个直驱元件之后是1个到5个支撑元件,优选地是一个支撑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元件中的每个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是条棒或板,并且每个支撑元件的所述带支撑表面(111、511、611、711、811、911、1011、4511、4911)优选地是平坦表面或凸形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中没有直驱元件在远离并指向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一侧包括带支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驱元件中的每个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包括驱动肋(121、521、621、721、821、921、1021、1221、1321、1421、1521、1621、1721、1821、1921、2021、2121、2221、4521、4621、4721、4821、4921),所述驱动肋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延伸,和/或在所述直驱滚筒的至少一区段(150)上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包括从所述直驱滚筒的下支撑端(101、501、601、701、801、901、1001、4901)向上延伸的下裙区段(151、551、651、751、851、951、4951),所述下裙区段在低于所述直驱滚筒的上支撑端(102、502、602、4502、4902)的高度处包括裙区段顶端(152、552、652、752、852、952、4952),其中在所述下裙区段中,所述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的所述带支撑表面(111、511、611、711、811、911、1011、4511、4911)相对于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以从0.5°至30°、优选地从0.5°至10°的角度(α)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4900),包括从所述直驱滚筒的上支撑端(4902)向下延伸的上裙区段(4957),其中在所述上裙区段中,所述支撑元件(4910)的所述带支撑表面(4911)相对于所述滚筒旋转轴线以从0.5°至30°、优选地从0.5°至10°的角度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中的至少一些直驱元件延伸到所述下裙区段(151、551、651、751、851、951、4951)和/或所述上裙区段(4957)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包括坍缩区段(153、553、653、753、853、953)和相邻的接合区段(155、555、655、755、855、955),在所述坍缩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在所述相邻的接合区段中所述直驱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的突出部(160、560、660)延伸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的突出部(160、560、660)具有突出部高度(h),所述突出部高度至少在所述接合区段(155、555、655、755、855、955)的一部分中在背离所述坍缩区段的方向上增加,和/或至少在所述接合区段(155、555、655、755、855、955)的一部分中在背离所述坍缩区段(153、553、653、753、853、953)的方向上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滚筒包括与所述接合区段(155、555、655、755、855、955)相邻的直驱区段(156),在所述直驱区段中所述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中的至少一个直驱元件在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上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的突出部高度(h)具有是恒定的突出部高度(h)。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驱滚筒包括脱开区段(158),在所述脱开区段中没有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沿背离所述滚筒旋转轴线(105)的径向方向(108)突出超过相邻的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
14.一种传送系统(190),所述传送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和模块化传送带(180、498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系统(190),其特征在于,
(i)所述支撑元件(110、510、610、710、810、910、1010、4510、4910)的所述带支撑表面(111、511、611、711、811、911、1011、4511、4911)中的至少一些带支撑表面支撑所述模块化传送带(180、4980);和/或
(ii)所述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中的至少一些直驱元件在所述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的接合区段(155、555、655、755、855、955)和/或直驱区段(156)中接合所述模块化传送带(180、4980)。
16.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模块化传送带(180、4980)的直驱滚筒(100、5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4500、4600、4700、4800、490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包括多个支撑元件的滚筒移除一些支撑元件,并且用直驱元件(1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4520、4620、4720、4820、4920)替换所移除的支撑元件中的每一个支撑元件。
CN202180042718.5A 2020-06-15 2021-06-09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Pending CN115836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80034.9 2020-06-15
EP20180034.9A EP3925909A1 (en) 2020-06-15 2020-06-15 Direct drive drum for a modular conveyor belt
PCT/EP2021/065514 WO2021254854A1 (en) 2020-06-15 2021-06-09 Direct drive drum for a modular conveyor bel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6016A true CN115836016A (zh) 2023-03-21

Family

ID=7109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2718.5A Pending CN115836016A (zh) 2020-06-15 2021-06-09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7205A1 (zh)
EP (2) EP3925909A1 (zh)
JP (1) JP2023535525A (zh)
CN (1) CN115836016A (zh)
BR (1) BR112022025350A2 (zh)
CA (1) CA3187143A1 (zh)
WO (1) WO20212548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4162A (en) * 1989-11-07 1990-07-31 Liquid Carbonic Corporation Helical conveyor food freezer
CN104271473B (zh) * 2012-03-21 2016-10-05 莱特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强制驱动螺旋输送机
DK3294648T3 (da) * 2015-05-08 2023-04-03 Fps Food Process Solutions Corp Tilspidset drivstangsapparat
US9884723B2 (en) 2015-07-24 2018-02-06 Ashworth Bros., Inc. Spiral convey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4854A1 (en) 2021-12-23
BR112022025350A2 (pt) 2023-01-03
EP3925909A1 (en) 2021-12-22
EP4164969A1 (en) 2023-04-19
JP2023535525A (ja) 2023-08-17
CA3187143A1 (en) 2021-12-23
US20230257205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34977B1 (en) Conveyor system
US10766706B2 (en) Methods for positively-driving spiral conveyors
EP1902978B1 (en) Conveyor
EP2828184B1 (en) Positive-drive spiral conveyor
EP2509895B1 (en) Conveyor transfer system with floating transfer platform
CN101400923B (zh) 利用斜齿驱动的低摩擦直接驱动型输送机
US8302764B2 (en) Spiral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s
EP0219210A1 (en) Positive drive helical conveyor system
US20050067262A1 (en) Rodless conveyor belt or chain
CN107438573B (zh) 具有传送带的输送系统
US11053081B2 (en) Direct drive spiral conveyor bel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736459A (zh) 强制性驱动低张力传送输送机
US20060021847A1 (en) Roller conveyor
CN115836016A (zh) 用于模块化传送带的直驱滚筒
US20210061572A1 (en) Active Direct Drive Spiral Conveyor Bel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60175181A1 (en) Reduced friction roller support for modular link conveyor chain
WO2024081995A1 (en) A conveyor system
RU2206486C1 (ru) Конвейер с подвесной лент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