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2525B -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2525B
CN115832525B CN202111144655.2A CN202111144655A CN115832525B CN 115832525 B CN115832525 B CN 115832525B CN 202111144655 A CN202111144655 A CN 202111144655A CN 115832525 B CN115832525 B CN 115832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switch
battery
heating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46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2525A (zh
Inventor
陈新伟
但志敏
刘成勇
张伟
侯贻真
黄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46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535 priority patent/WO2023050790A1/zh
Priority to EP22747234.7A priority patent/EP4184664A4/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27723A priority patent/KR102521442B1/ko
Priority to JP2022548493A priority patent/JP7430810B2/ja
Priority to US18/148,126 priority patent/US1187616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583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2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2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加热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与控制单元,其中,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与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导通或断开,以通过输入电源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对加热电源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扶持,以及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动车辆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新方向。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成为影响电动车辆普及的重要因素。作为关键零部件的电池,是电动车辆的主要动力来源,其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至关重要。
但是低温环境下电池的使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具体地,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放电容量会严重衰退,以及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无法充电。因此,为了能够正常使用电池,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为电池进行加热。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需要采用特定的电源才能够实现对电池的加热,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能够对加热电源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与控制单元,其中,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同,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的极性相同。控制单元与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导通或断开,以通过输入电源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
通过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导通或断开,能够实现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充电时,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反接。此时,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即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整体电压为0或接近为0。因此,在该种情况下,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均能够实现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即对输入电源的要求较低,从而该加热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同时,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特定电源的方案,本申请的实现难度较低,且成本也较低。此外,还能够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主开关与负载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主开关与负载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主开关为第二开关。
在电池组与负载之间通常设置有第一主开关与第二主开关,以控制负载的得电或失电。继而,当该加热系统与负载连接时,可采用该第一主开关作为第二开关,能够减少第二开关,有利于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将第一电池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的电压设置为相等,可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在反接后,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即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整体电压为0。在该种情况下,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均能够实现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即对输入电源的要求较低,从而该加热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均包括N个电池包。第一电池组中的N个电池包并联,第二电池组中的N个电池包并联。
当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中的各电池包均为并联时,第一电池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的电压即为一个电池包的电压。从而,通过设置各电池包的电压相同或接近相同,有助于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时,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整体电压为0或接近于0,从而能够降低对输入电源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实用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以通过输入电源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其中,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用于使输入电源的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
在第一开关断开,且第二开关以预先设置的占空比进行导通与断开时,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均有电流流过,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由于自身内阻特性,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内部产热升温,从而实现了加热过程。同时,控制流过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能够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可能出现燃爆等风险,有利于延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通过输入电源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开关导通。
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过程中,需实时检测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加热完成,此时应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断开与输入电源的连接。继而,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内,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之间的压差降低至小于第一压差阈值。并在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再控制第一开关导通。从而,可减少可能产生的环路电流,以对加热系统中各电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方法,应用于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其中,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输入端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同,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的极性相同。方法包括:若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其中,开关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
在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后,才进行加热,能够减少误加热的几率,有利于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继而,通过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切换开关状态,能够实现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充电时,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反接。在该种情况下,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均能够实现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从而该加热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同时,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特定电源的方案,本申请的实现难度较低,成本也较低。另外,还能够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包括: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以对为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其中,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用于使输入电源的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
在第一开关断开,且第二开关以占空比进行导通与断开时,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均有电流流过,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由于自身内阻特性,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内部产热升温,从而实现了加热过程。同时,控制流过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能够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出现燃爆等存在的风险,有利于延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方法还包括:若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开关导通。
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过程中,需实时检测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加热完成,此时应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断开与输入电源的连接。继而,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内,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之间的压差降低至小于第一压差阈值。并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再控制第一开关导通。从而,可减少可能产生的环路电流,以对加热系统中各电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系统。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用电设备为电动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系统通过在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设置第一开关,以及在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设置第二开关。进而,通过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导通或断开,能够实现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充电时,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反接。此时,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则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即可实现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从而该加热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同时,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特定电源的方案,本申请的实现难度较低,且成本也较低。此外,还能够实现同时对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加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图6中示出的步骤61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所执行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曲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汽车工程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现。
而由于动力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被大大限制,严重影响客户冬季用车体验。因此,为了能够正常使用动力电池,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为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常见的加热方案为利用外部高压电源,让电池在充电与放电之间快速变换,加热电流流过电池后,电池由于自身内阻特性,电池内部直接产热升温,从而实现电池加热过程。
然而,由于电池两端也存在电压,因此对外部高压电源的要求较高,才能够实现对电池的充电过程。换言之,需要设置特定的电源才能够完成电池的加热过程,即只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导致实用性较差。
基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能够在降低对加热电源的要求的基础上,比如能够以低压电源或者电网作为加热电源,实现对电池的加热过程。因此,该加热系统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可以为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铅酸电池、镍隔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或者钠离子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从规模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可以为电芯单体,也可以是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在此不做限定。从应用场景而言,该电池可应用于汽车、轮船等动力装置内。例如,可以应用于动力汽车,以为动力汽车的电机供电,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该电池还可为电动汽车中的其他用电器件供电,比如为车内空调、车载播放器等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热系统的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为车辆1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有插座11与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加热系统。其中,插座11用于接入输入电源,该输入电源可以为低压的电源或者电网等,并将输入电源传输至加热系统,以通过输入电源为加热系统中的电池包12加热。
该加热系统包括2K个电池包12,其中,2K个电池包12中的K个电池包12并联,另外K个电池包12并联,K为正整数。电池包12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包12包括至少一个电芯,电芯用于充电或放电,且可以采用可循环再充电的方式反复充电。电池包12可以用于车辆10的供电,例如,电池包12可以作为车辆10的操作电源。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2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提供驱动动力。
本申请并不限定加热系统的使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实现对电池包12的加热过程。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系统100包括第一输入端101、第二输入端102、第一电池组103、第二电池组104、第一开关105、第二开关106与控制单元107。其中,第一输入端101与第二输入端102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200,第一开关105连接于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之间,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106连接于第一输入端101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输入端102与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107与第一开关105以及第二开关106连接。其中,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均包括至少一个电芯。
其中,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同,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的极性相同。具体地,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为正极,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为负极,则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为正极,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为负极;反之,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为负极,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为正极,则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为负极,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为正极。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其中,“+”表示正极,“-”表示负极。在图2中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为正极,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为负极,且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为正极,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为负极为例。在图3中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为负极,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为正极,且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为负极,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为正极为例。
以下以图2所示的加热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而图3所示的加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图2所示加热系统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图2中,第一开关105与第二开关106均受控于控制单元107,即控制单元107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105导通或断开,以及控制第二开关106导通或断开,以通过输入电源200为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105断开,且第二开关106闭合时,输入电源200、第一输入端101、第二开关106、第二电池组104、第一电池组103以及第二输入端102形成了回路,输入电源200输出电流,且该电流流过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由于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存在内阻,则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内部因流过电流而产热升温,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处于被加热状态。
继而,当第一开关105导通,且第二开关106断开时,输入电源200与第一电池组103以及第二电池组104之间的回路被断开,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上的电流减小为0,通过输入电源200为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的过程结束。此时,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完成,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可作为电源用以为负载供电。
在此实施例中,在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的过程中,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处于反接状态,即第一电池组103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104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亦即,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整体的电压为0或接近为0,在该种情况下,可将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整体等效为电阻。从而,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即可实现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进行加热,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中采用特定的电源,可见该加热系统100对输入电源200的要求较低。因此,该加热系统100能够适用于较多的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并且,也降低了实现难度与成本。另外,由于能够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进行加热,也有利于提高加热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组103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104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将第一电池组103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电压设置为相等,可使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在反接后,第一电池组103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104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即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整体电压为0。在该种情况下,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均能够实现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加热过程,即对输入电源的要求较低,从而该加热系统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开关(比如第一开关105与第二开关106)均可以为任意的可起到开关作用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例如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等类型,也可以是任意的常用开关,例如接触器、继电器、延时开关、光电开关、轻触开关、接近开关等类型,也可以是上述类型的多种组合形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主开关400与负载30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主开关500与负载300的第二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可将第一主开关400作为图2或图3中所示的第二开关106使用,即第一主开关400可起到第二开关106的作用。其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二开关106连接于第一输入端101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之间,则第一主开关400也应连接于第一输入端101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之间。
应理解,在此实施例中,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均为正极,且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均为负极,则第一主开关400应连接的是负载的正极。而若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一端均为负极,且第一电池组10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第二端均为正极,则第一主开关400应连接的是负载的负极。
当加热系统100与负载300连接时,通常在加热系统100与负载300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开关400与第二主开关500,以控制负载300的得电或失电。继而,可采用该第一主开关400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开关106,以减少第二开关106,有利于降低加热系统100的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可将该加热系统100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设置有电池(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且在电池的正极与负载的正极之间设置有主正开关,在电池的负极与负载的负极之间设置有主负开关。在此实施例中,主正开关可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开关400,则主负开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开关500,或主负开关也可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开关400,则主正开关对应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开关500。从而,可利用新能源汽车上自带的主正开关或主负开关作为第二开关106使用,以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3或图4所示的加热系统100的硬件结构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加热系统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5,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均包括N个电池包,任一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电芯,N为正整数。其中,第一电池组103包括电池包A1、电池包A2…电池包AN,第二电池组104包括电池包B1、电池包B2…电池包BN。
具体地,电池包A1、电池包A2…电池包AN并联连接,电池包B1、电池包B2…电池包BN并联连接。此时,第一电池组103两端电压即为电池包A1、电池包A2…电池包AN中任一电池包两端的电压,第二电池组104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池包B1、电池包B2…电池包BN中任一电池包两端的电压。从而,通过设置各电池包的电压相同或接近相同,有助于在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时,使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整体电压为0或接近于0,从而能够降低对输入电源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实用性。
又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包104为一个电池包下的两个电压相等的电芯模组集合,模组集合可以是多个模组串联或多个模组并联。再如,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还可以为两个电压相等的电芯集合,电芯集合可以是多个电芯串联或多个电芯并联。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控制单元107具体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05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106导通与断开,以通过输入电源200为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
其中,第一开关105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第二开关106的初始状态为断开。占空比为预先设置的占空比,且该占空比可由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确定,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为预先设置的电流有效值。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可对应在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过程中,电流可达到的最大值的有效值。继而,根据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获得其对应的占空比,并记为最大占空比。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占空比小于最大占空比,可降低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因电流过大而被损坏的风险,以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使用寿命。
综上可得,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输入电源200的输出电流(即流过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以对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起到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可以为用户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预先设置的电流有效值,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一并结合该加热系统中各个电器元件可流过的最大电流的有效值以确定第一电流阈值,以对各个电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也可以为控制单元107根据电池的类型或材料,而自动设置的电流有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输入电源200为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之后,控制单元107还用于:若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106断开,并在第二开关106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开关105导通。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温度值,也可以为控制单元107根据电池的类型或材料,而自动设置的温度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加热过程中,需实时检测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温度,以降低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几率。在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加热完成。此时,首先控制第二开关106断开,以断开与输入电源200的连接。
继而,在第二开关106断开预定时间内,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之间的压差能够降低至小于第一压差阈值。并在第二开关106断开预定时间之后再控制第一开关105导通。从而,完成了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的加热过程,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可作为电源为负载提供工作电压。其中,第一时长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可设置为10分钟。
其中,第一压差阈值可根据电池的材料或类型,和/或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比如,在一实施例,当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之间的环路电流对加热系统中各电器元件的造成影响时,将该环路电流对应的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之间的压差设置为第一压差阈值。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电池组103与第二电池组104之间的压差降低至小于第一压差阈值,可使可能产生的环路电流对各电器元件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以对加热系统中各电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方法的流程图。这里,加热系统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针对图2至图5的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该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若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
其中,开关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请求信号可以为人为给定的信号,即用户通过操作按钮等方式发送加热请求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请求信号也可以为控制单元检测到第一电池组或第二电池组的温度较低,需要加热时主动输出的加热请求信号。同时,在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后,才进行加热,能够减少误加热的几率,有利于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方式中,若该加热系统设置于电动车辆中,在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后,可先检测第一主开关、第二主开关以及输入电源的当前状态,并在确定第一主开关以及第二主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以及该加热系统已接入输入电源后,再执行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
在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的过程中,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处于反接状态,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互相抵消。即,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整体的电压为0或接近为0,在该种情况下,可将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整体等效为电阻。从而,通过低压的电源或电网即可实现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进行加热,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中采用特定的电源,可见该加热系统对输入电源的要求较低。因此,该加热系统能够适用于较多的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并且,也降低了实现难度与成本。另外,由于能够实现同时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进行加热,也与利于提高加热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61中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
其中,第一开关的初始状态为导通,第二开关的初始状态为断开。占空比为预先设置的占空比,且该占空比可由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确定,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为预先设置的电流有效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可对应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中,电流可达到的最大值的有效值。并可通过该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获得其对应的占空比,并记为最大占空比。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占空比设置为小于该最大占空比,能够降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因电流过大而被损坏的风险,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综上,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可用于使输入电源的输出电流(即流过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以降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被损坏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执行步骤61或步骤71中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加热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若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开关导通。
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加热过程中,需实时检测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以降低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几率。在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加热完成。此时,首先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断开与输入电源的连接,停止加热。
继而,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内,可使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之间的压差降低至小于第一压差阈值。并在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再控制第一开关导通。从而,完成了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可作为电源为负载提供工作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为利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加热方法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的过程中,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变化过程。其中,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为数量相同的同一种电芯组成,以使第一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曲线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曲线相同。即在图9中,曲线L1可为第一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曲线,也可以为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变化曲线。在图9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分钟(min);纵坐标表示温度,时间为摄氏度(℃)。
以第一电池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第一电池组的初始温度约为29℃。在第0.5min,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输入电源对第一电池组输出电流,以使第一电池组通过其内阻加热,第一电池组的温度开始上升。并且由于温度升高会导致第一电池组的内阻降低,所以温度上升的速率处于逐渐趋于平缓的趋势,即曲线L1的斜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直至第12min左右,第一电池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第二开关断开,以断开输入电源,停止对第一电池组加热,第一电池组的温度又再次降低。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方法可实现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加热过程。并且,输入电源可采用低压的电源或者交流电源,例如电网的电源,即能够适用于较多的应用场景,实用性较佳。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加热系统应用于电动车辆中,且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与第一开关组成电池包。其中,电池包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电动车辆还包括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包括BMS与VCU。
在该实施方式中,BMS能够采集电池包的状态信息,例如电池温度、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并根据该状态信息确定电池包是否需要加热。当确定需要对电池包进行加热时,BMS可以向VCU发送加热请求信号。VCU根据BMS发送的加热请求信号,确定是否开启加热系统对电池包进行加热。
若VCU确定开启加热系统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则BMS控制第一开关断开,且VCU控制第二开关以预先设置的占空比进行导通与断开,以对电池包进行加热。
在电池包加热的过程中,如果电池包中的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已满足要求,则VCU可以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向BMS发送停止加热信号,以使BMS控制第一开关导通。即VCU控制加热系统停止电池包的加热过程。
同时,在电池包加热的过程中,电池包的BMS还可以监测电池包的温度是否存在异常。当电池包12的温度存在异常时,BMS可以向VCU发送温度异常的信息,则VCU控制加热系统停止电池包的加热过程。
请参见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加热装置1000应用于加热系统,这里,加热系统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针对图2至图5的具体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加热装置1000包括:开关状态切换单元1001。
开关状态切换单元1001用于若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控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加热,其中,开关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
上述产品可执行图6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请参见图11,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池管理系统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器1102。其中,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1101为例。
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热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10所述的各个单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加热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加热方法以及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各个单元的功能。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11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1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加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6、图7和图8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附图10所述的各个单元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热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该用电设备为电动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加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6、图7和图8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附图10所述的各个单元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于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
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的极性相同;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以及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或断开,以通过所述输入电源为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
所述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主开关与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主开关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主开关为所述第二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均包括N个电池包,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电池组中的N个电池包并联,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N个电池包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以通过所述输入电源为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
其中,具有占空比的所述控制信号用于使所述输入电源的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输入电源为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并在所述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导通。
6.一种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的输入电源;
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端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加热请求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其中,所述开关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并通过具有占空比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导通与断开,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
其中,具有占空比的所述控制信号用于使所述输入电源的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小于第一电流阈值的有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加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池组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并在所述第二开关断开预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开关导通。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系统。
CN202111144655.2A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Active CN115832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655.2A CN115832525B (zh) 2021-09-28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PCT/CN2022/089535 WO2023050790A1 (zh) 2021-09-28 2022-04-27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EP22747234.7A EP4184664A4 (en) 2021-09-28 2022-04-27 HEATING SYSTEM, HEA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KR1020227027723A KR102521442B1 (ko) 2021-09-28 2022-04-27 가열 시스템, 가열 방법 및 장치, 전기 제품
JP2022548493A JP7430810B2 (ja) 2021-09-28 2022-04-27 加熱システム、加熱方法及び装置、電力消費機器
US18/148,126 US11876160B2 (en) 2021-09-28 2022-12-29 Heating system, he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655.2A CN115832525B (zh) 2021-09-28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2525A CN115832525A (zh) 2023-03-21
CN115832525B true CN115832525B (zh) 2024-05-14

Family

ID=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062A (ko) * 2004-09-22 2006-03-27 넥스콘 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과열방지회로가 내장된 배터리팩
WO2011092662A1 (en) * 2010-01-28 2011-08-04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Battery self-warming
CN103828178A (zh) * 2011-09-21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蓄电池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蓄电池的控制方法
JP2014229522A (ja) * 2013-05-23 2014-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の予熱方法
DE102015012526A1 (de) * 2015-09-26 2016-04-14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Erwärmen einer Batterie einer Schaltungsanordnung sowie Schaltungsanordnung
CN206364156U (zh) * 2016-12-07 2017-07-28 深圳瑞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组加热系统
CN109256607A (zh) * 2018-09-29 2019-01-22 清华大学 一种电池组分组交流预热方法
CN110116653A (zh) * 2019-04-19 2019-08-13 清华大学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驱动电路及电动汽车电池加热方法
CN110137628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10277607A (zh) * 2019-06-29 2019-09-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336099A (zh) * 2019-07-22 2019-10-15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10970690A (zh) * 2018-12-29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00508U (zh) * 2020-03-27 2020-10-1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及电动汽车
CN212229493U (zh) * 2020-05-29 2020-1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24092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电混动系统及其电池温度提升方法
CN212373187U (zh) * 2020-05-29 2021-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装置和车辆
WO202108900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电动汽车和车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062A (ko) * 2004-09-22 2006-03-27 넥스콘 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과열방지회로가 내장된 배터리팩
WO2011092662A1 (en) * 2010-01-28 2011-08-04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Battery self-warming
CN103828178A (zh) * 2011-09-21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蓄电池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用蓄电池的控制方法
JP2014229522A (ja) * 2013-05-23 2014-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の予熱方法
DE102015012526A1 (de) * 2015-09-26 2016-04-14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Erwärmen einer Batterie einer Schaltungsanordnung sowie Schaltungsanordnung
CN206364156U (zh) * 2016-12-07 2017-07-28 深圳瑞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组加热系统
CN109256607A (zh) * 2018-09-29 2019-01-22 清华大学 一种电池组分组交流预热方法
CN110970690A (zh) * 2018-12-29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6653A (zh) * 2019-04-19 2019-08-13 清华大学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驱动电路及电动汽车电池加热方法
CN110137628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110277607A (zh) * 2019-06-29 2019-09-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336099A (zh) * 2019-07-22 2019-10-15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加热方法及装置
WO202108900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电动汽车和车载系统
CN211700508U (zh) * 2020-03-27 2020-10-1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及电动汽车
CN212229493U (zh) * 2020-05-29 2020-1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373187U (zh) * 2020-05-29 2021-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自加热装置和车辆
CN112224092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电混动系统及其电池温度提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04540B2 (ja) 安全性の向上した電池パック
US6781343B1 (en) Hybrid power supply device
JP5295962B2 (ja) 安全性を改良するためのバッテリ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20025768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having precharging circuit for charging capacitor
CN105048006A (zh) 电池系统及操作电池系统的方法
KR20130015652A (ko) 이차 전지의 과전류 보호 장치, 보호 방법 및 전지 팩
US10227066B2 (en) Operation mode control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mode, movable body, output control device, charge discharge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GB2506468A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management for a vehicle
CN216389527U (zh) 电池加热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05730258A (zh) 汽车的点火控制系统及汽车
US11973364B2 (en) Circuit control method, battery and its controller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15832525B (zh)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US20220239140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WO2023050790A1 (zh) 一种加热系统、加热方法及装置、用电设备
JP6791345B2 (ja) 動作モード制御装置、移動体
US20230395890A1 (en) Heating circuit for batter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KR20160067600A (ko) 배터리 셀 과충전 보호 장치 및 방법
TWI695563B (zh) 電動載具儲電裝置
US11951871B2 (en) Multi-voltage storage system for an at least partly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US20230045593A1 (en) Battery device
KR101816040B1 (ko) 배터리 밸런싱 장치
CN116545052A (zh) 一种供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4734875A (zh) 一种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von Borck et al. Lithium-ion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