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8399B -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28399B CN115828399B CN202310034579.2A CN202310034579A CN115828399B CN 115828399 B CN115828399 B CN 115828399B CN 202310034579 A CN202310034579 A CN 202310034579A CN 115828399 B CN115828399 B CN 1158283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thquake
- fortification
- building
- proof
- tow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将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将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若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若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抗震能力。国内房屋普查在抗震设防方面实现快速评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震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房屋建筑作为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其抗震能力直接影响了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程能度。因此,掌握现有房屋建筑的空间分布及其抗震力,对于地震灾制定应急救援策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目前对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评估主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走访入户等进行了解评估,对专家具有依赖性,而且评价的标准不固定,效率低。在国内房屋普查抗震设防数据也缺少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管理,因此巫需一种方法,以提高评估效率,同时提供评估的标准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目的在于在国内房屋普查中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评估标准化。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数据库中的城镇房屋建筑的相关数据确定其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并结合城镇房屋建筑的相关数据评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解决了房屋建筑抗震评价的标准不固定,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在国内房屋普查中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评估标准化和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硬件和/或软件来实现,并一般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例如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
其中,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根据用途划分类别,例如可以包括救灾类、医疗类、福利院类等非住宅建筑。
步骤120、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其中,地震区划,本质上是对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划分。国家地震区划则是根据地震危险性将国土划分成的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区域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参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内有多个不同代别,目前国内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共有5代,其中,第5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于2015年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形式正式实施。将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重合的区域,根据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落入的地震区划,确定该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步骤130、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其中,目前最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第5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以将其作为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变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能还会有更新的代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步骤140、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步骤150、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其中,上述方法可以基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各对象,以抗震设防信息专业指标和技术规范为依据,叠加5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空间数据,构建各房屋建筑、市政实施抗震设防烈度及安全评估计算模型。研发的工具可以采用.net开源开发平台为依托,采用CS架构和多线程并发的大数据处理方式,支持PG库直连和多用户并行处理。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数据库中的城镇房屋建筑的相关数据确定其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并结合城镇房屋建筑的相关数据评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解决了房屋建筑抗震评价的标准不固定,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在国内房屋普查中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评估标准化和高效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包括:
根据建造时间,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代别;其中,不同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不同时间编制完成,将建造时间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时间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在建造时间之前最近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哪个代别,将其作为城镇房屋建筑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代别。
获取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其中,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包括:
获取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
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包括:
对于1990年之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类别;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其他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抗震设防类别;
对于2009年及之后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医疗、福利院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其他的城镇非住宅房屋,无现设防类别。
可以采用如图1B所示的评估流程来对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210、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20、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30、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40和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50,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210,用于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20,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30,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40,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50,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可选的,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20,具体用于:
根据建造时间,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代别;
获取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可选的,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30,具体用于:
获取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可选的,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40,具体用于: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可选的,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50,包括:
设防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能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设防类别确定单元,可以具体用于:
对于1990年之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类别;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其他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抗震设防类别;
对于2009年及之后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医疗、福利院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其他的城镇非住宅房屋,无现设防类别。
抗震能力确定单元,可以具体用于: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输入装置330和输出装置340;电子设备中处理器3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3中以一个处理器31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310、存储器320、输入装置330和输出装置3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3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中的数据获取模块210、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20、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230、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40和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250)。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
存储器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3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3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 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其中,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其中,所述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
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包括:
对于1990年之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类别;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其他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抗震设防类别;
对于2009年及之后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医疗、福利院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其他的城镇非住宅房屋,无现设防类别;
其中,所述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包括:
根据建造时间,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代别;
获取所述城镇房屋建筑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对应代别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包括:
获取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数据;
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跨越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多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烈度最低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包含在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一个地震动参数区划,则取相应地震动区划烈度值作为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4.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获取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建造空间面矢量、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类型包括城镇住宅房屋和城镇非住宅房屋;
原设防烈度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建造时间对应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原设防烈度;
现设防烈度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空间面矢量与最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叠加,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现设防烈度;
第一抗震能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住宅房屋,根据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其中,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城镇房屋建筑为城镇非住宅房屋,根据建筑用途、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第二抗震能力确定模块,包括:
设防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建筑用途,确定所述城镇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能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建造时间、建造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原设防烈度和现设防烈度,确定所述城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设防类别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于1990年之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类别;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对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建造的其他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无抗震设防类别;
对于2009年及之后建造的用于救灾或医疗的城镇非住宅房屋,原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医疗、福利院类的城镇非住宅房屋,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其他的城镇非住宅房屋,无现设防类别;
抗震能力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对于建造时间晚于1990年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未进行过房屋改造,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在2000年之前的,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在2000年后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建造的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并且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后经过专业设计建造,未进行过房屋改造,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小于现设防类别,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且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为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防疫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原设防类别不小于现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是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未进行过抗震加固,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为未抗震设防;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进行过抗震加固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抗震加固时间晚于2000年,或原抗震烈度小于现抗震烈度,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对于1990年以前建造,在2000年后进行过抗震加固,原抗震烈度不小于现抗震烈度的城镇非住宅房屋,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且结构类型不是非内框架非单跨框架非底框,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若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的现设防类别不是重点设防类,则所述城镇非住宅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足。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
6.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34579.2A CN115828399B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34579.2A CN115828399B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8399A CN115828399A (zh) | 2023-03-21 |
CN115828399B true CN115828399B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552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34579.2A Active CN115828399B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283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77439B (zh) * | 2023-10-13 | 2024-02-23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4995A (zh) * | 2007-05-17 | 2007-11-21 | 杨仕升 |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
CN106570580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暨南大学 | 一种基于年代的加权平均易损性矩阵的群体性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
CN106651039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城市建筑物群震害矩阵动态预测方法 |
CN106651041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民居震害矩阵动态预测方法 |
JP2020125911A (ja) * | 2019-02-01 | 2020-08-20 | 株式会社益田建設 | 家屋の耐震性評価方法 |
-
2023
- 2023-01-10 CN CN202310034579.2A patent/CN1158283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4995A (zh) * | 2007-05-17 | 2007-11-21 | 杨仕升 |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
CN106570580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暨南大学 | 一种基于年代的加权平均易损性矩阵的群体性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
CN106651039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城市建筑物群震害矩阵动态预测方法 |
CN106651041A (zh) * | 2016-12-27 | 2017-05-10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民居震害矩阵动态预测方法 |
JP2020125911A (ja) * | 2019-02-01 | 2020-08-20 | 株式会社益田建設 | 家屋の耐震性評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烈度差的城市建筑地震易损性评估;张健;潘文;宋志刚;林皓;吴兴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0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28399A (zh) | 2023-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hang et al. |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state tree method | |
Shang et al. |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hospital systems | |
Nasrazadani et al. |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integration of risk models and agent-based simulation | |
Hosseini et al. |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 for sustainable site location of post-disaster temporary housing in urban areas | |
Jacques et al. | Resilience of the Canterbury hospital system to the 2011 Christchurch earthquake | |
Ellingwood | Earthquake risk assess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s | |
Yu et al. | A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urban hospitals | |
Polese et al. | Vulnerability analysis for gravity load designed RC buildings in Naples–Italy | |
Sedan et al. | Armagedom—a tool for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llustrated with applications | |
Vamvatsikos et al. | Equivalent constant rates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assessment of ageing structures | |
Masoomi et al. | Simulation-based assessment of postearthquake functionality of buildings with disruptions to cross-dependent utility networks | |
CN115828399B (zh) |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Burton et al. | A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for integrating household decision-making into post-earthquake recovery models | |
Longman et al. | Using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to build a housing recovery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2015 Nepal earthquake | |
Vukotic et al. | Radon survey in Montenegro–A base to set national radon reference and “urgent action” level | |
Esteva et al. | Life-cycle optimisatio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
Bovo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variability contribution due to epistemic uncertainty on constitutive models in the definition of fragility curves of RC frames | |
Lu et al. |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and visual quality mapping and assessment: A Muskegon, Michigan watershed case study with urban planning implications | |
Crowley et al. | Towards a uniform earthquake risk model for Europe | |
Jafarzadeh et al. | Using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stablish construction cost models for seismic retrofit of confined masonry buildings | |
Zeng et al. | Modelling correlated damage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building portfolios under scenario tropical cyclones | |
Miniati et al.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rapid seismic risk mitigation of hospital systems. Comparison between models and countries | |
Poudel et al. | Infrastructur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an overview and integration to contemporary open tool towards global usage | |
Kammouh et al. | PEOPLES: indicator-based tool to compute community resilience | |
Misra et al. | Unified complexity measure: a measure of complexi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