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7439B -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7439B
CN117077439B CN202311322670.0A CN202311322670A CN117077439B CN 117077439 B CN117077439 B CN 117077439B CN 202311322670 A CN202311322670 A CN 202311322670A CN 117077439 B CN117077439 B CN 117077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dex
building
target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26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7439A (zh
Inventor
史铁花
王翠坤
郭浩
唐曹明
白雪霜
杨光
黄颖
张谦
齐娟
魏志栋
高雅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to CN2023113226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7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7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7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7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7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包括: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从相关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第一指数、第二指数、第三指数和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能够缩短目标建筑的数据的获取时长,能够明显减少计算的数据量以及计算的工作量,进而提升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抗震隐患排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会造成房屋等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进而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对房屋等建筑的抗震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置建筑的安全隐患,提升建筑的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还没有关于建筑抗震隐患快速排查技术的相关方法。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以快速有效地对房屋等建筑进行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通过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中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获取对应的指数,进而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这些指数进行计算,能够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获取效率,以及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运算速度,快速有效地实现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在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加固信息和/或加固年代信息;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第五指数和/或所述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第六指数;所述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包括:采用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以及所述第五指数和/或所述第六指数进行计算。
通过从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中再额外获取目标建筑的抗震加固信息以及加固年代信息,使得目标建筑在后期的使用情况更加完善,进而将目标建筑的抗震加固信息以及加固年代信息与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一起进行计算,能够提高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以及所述第五指数和/或所述第六指数进行计算,包括:进行M×(S+F 1C×(T+F 2)的计算;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指数,S表示所述第二指数,F 1表示所述第五指数,C表示所述第三指数,T表示所述第四指数,F 2表示所述第六指数。
通过将相同类别的指数进行相加,不同类别的指数进行相乘,使得抗震隐患排查结果的计算方便简洁,提高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前经过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后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各个年代区间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通过是否经过专业抗震加固以及专业抗震加固的年代,能够简单且精准的对抗震加固信息以及加固年代信息所对应的指数进行确定,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建造、未经专业改造结构、改造结构后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减隔震构件未按要求维护、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建造维护行为、专业建造维护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抗震设防且当前设防烈度大于预设的烈度、设防类别提高、设防烈度提高预设的级别、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均未提高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存在静载缺陷、传力路径无法确定、主体结构的复杂度高于预设复杂度、特殊特防类或重点设防类的建筑的结构类型为单跨框架、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内框架和混杂中的一种、处于地震后会引发次生灾害的场地、改造结构后未经结构鉴定以及抗震加固、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各个年代区间建造及其对应的指数。
通过是否经过专业建造、改造、抗震加固、维护等,能够简单且精准的对建造维护信息所对应的指数进行确定,以及通过是否经过抗震设防、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的变化,能够简单且精准的对抗震设防信息所对应的指数进行确定,以及通过静载缺陷、传力路径、主体结构、框架类型、所处场地等,能够简单且精准的对结构特征信息所对应的指数进行确定,以及通过建造的年代,能够简单且精准的对年代相关信息所对应的指数进行确定,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包括: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最小的第一目标信息;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低于或等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继续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次小的第二目标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以及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隐患,直到能够确定所述目标建筑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为止;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高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在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所对应的指数中,一旦通过某一指数能够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就不再对其它指数再进行确定,进一步提高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的效率,以及从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中按照信息量从大到小选择信息确定其对应的指数,能够提高前期指数确定的效率,在后期无需继续确定指数时,能够提高信息指数确定的效率,进而提高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的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在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所述相关资料是否准确;若是,则将所述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若否,则根据所述现场勘察情况修改所述相关资料,并将修改后的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通过对于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能够在确保目标建筑相关信息获取效率不会大幅降低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目标建筑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进而确保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包括:在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按照预设间隔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标识,所述预设间隔的大小与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内容的多少呈正相关;在查找到所述标识的预设范围内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通过预设间隔在普查结果中进行目标建筑的查找,能够避免从头到尾的通篇查找,并且在普查结果中查找到目标建筑的标识后,在查找点的预设范围内查找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在确定目标建筑相关信息查找全面的情况下,提高目标建筑相关信息的查找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指数模块,用于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排查模块,用于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第一方面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目前,关于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还没有快速有效的方法。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信息中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指数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进行计算,能够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获取效率,以及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运算速度,快速有效地实现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1: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房屋调查结果,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房屋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的结果。房屋调查结果可以从地区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中获得。在房屋调查结果中,包含了地区内每个房屋的多项信息指标。这些信息指标可以包括城镇房屋的基本信息、建筑信息、使用情况和抗震设防信息等。其中,基本信息可以包括建筑名称、建筑地址、产权单位、小区名称、套数、权属情况等。建筑信息可以包括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造时间、结构类型、是否采用减隔震、是否为保护建筑、是否经过专业设计建造等。使用情况可以包括是否进行过改造、改造时间、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抗震加固时间、有无明显的裂缝、变形、倾斜等缺陷、静载下有无严重缺陷等。抗震设防信息可以包括建筑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设防类别以及设防烈度和设防类别的变化情况。
在获得房屋调查结果后,就可以在该结果中进行搜索,以获得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而搜索的具体方式,则为常规的基于关键字词进行搜索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而房屋调查结果的获取,可以从相关的部门申请获取,或者直接调查获取,此处不做限定。
S12:从相关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
目标建筑的操作维护信息,可以是指目标建筑在建造期间设计和建造的具体过程数据,以及在使用期间进行结构改造的具体过程数据。
目标建筑的抗震设防信息,可以是指目标建筑从建造到当前时间,抗震设防的具体情况,即各个时期的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
目标建筑的结构特征信息,可以是指目标建筑的结构安全状况以及抗震措施落实情况等。
目标建筑的年代相关信息,可以是指与目标建筑相关的各种时间信息。例如:目标建筑的建造年代、加固年代等。因为不同年代设计建造的建筑,其使用的设计标准版本不同,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同。以及不同年代加固的建筑,其使用的加固标准不同,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同。
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的提取,也是常规的基于检索的关键字词从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中进行提取,提取的具体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S13: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
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各种建筑信息以及为其配置的抗震安全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个子对应关系,例如:各种具体的建造维护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具体的抗震设防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具体的结构特征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个年代相关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等。而指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相应类别信息的数量多少以及实际计算要求确定,此处不做限定。
通过对应关系确定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也就是将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与对应关系中的各种建造维护信息进行匹配,进而将匹配中的具体的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指数作为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的第一指数。目标建筑的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与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的确定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14: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第一指数、第二指数、第三指数和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指数确定完毕后,就可以对这四个指数代入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中进行计算。
这里的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其中可以包含各种基本的数学运算逻辑,例如:乘法、加法、减法、除法等,并不包含各种大型运算方式。
在得到计算结果后,计算结果的大小就可以表征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例如:计算结果为0,表征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抗震能力较差。计算结果为1,表征目标建筑暂无抗震安全隐患,抗震能力较好。计算结果为0-1之间的数值,表征目标建筑可能存在抗震安全隐患,抗震能力一般。
在得到各个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后,能够将暂无抗震安全隐患的建筑筛选出来,直接进行城市更新设计,以及将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建筑筛选出来,进行详细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并且,还能够得出一定区域内的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比例等指标,以便于城市规划。以及,对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建筑划分出轻重缓急,分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和抗震加固,以使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建筑抗震安全保护。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通过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中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获取对应的指数,进而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这些指数进行计算,能够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获取效率,以及提升建筑相关信息的运算速度,快速有效地实现建筑抗震性能初步评估。
进一步地,作为对图1所示方法的细化和扩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参见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1: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
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指与目标建筑相关的一切纸质或电子的信息内容,可以从多方进行收集并整合。
S22:根据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相关资料是否准确。若是,则执行S23,若否,则执行S24。
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可能在记录、存档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建筑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再次确定目标建筑相关资料中的内容是否准确。而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是否准确,可以参考对于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
这里的现场勘察,可以是指相关人员在目标建筑的现场对目标建筑进行外观检查、仪器测量、群众走访等。具体来说,就是相关人员将目标建筑相关资料中的每一条内容在目标建筑的现场进行核验,检查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说明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正确无误,若不一致,说明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有误,需要修改。
S23:将相关资料作为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当确定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准确时,就可以将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加入到房屋调查结果中,以完成房屋调查。
S24:根据现场勘察情况修改相关资料,并将修改后的相关资料作为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当确定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不准确时,需要根据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正确的相关资料加入到房屋调查结果中,以完成房屋调查。
S25:在房屋调查结果中按照预设间隔查找目标建筑的标识。
其中,预设间隔的大小与房屋调查结果中内容的多少呈正相关。
房屋调查结果的数据量较大,如果在普查结果中进行遍历,目标建筑相关信息的查找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可以在普查结果中进行跳跃式检索,即,从普查结果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查找是否存在目标建筑的标识,若不存在,间隔预设字符后,再查找是否存在目标建筑的标识,直到在某一处查找到目标建筑的标识,进入到下一步。接着,继续间隔预设字符,再查找是否存在目标建筑的标识,直到查找到普查结果的最后一个字符为止。
举例来说,假设普查结果存在1万个字符,在第1-10个字符中,查找目标建筑的标识。间隔90个字符,在第101-110个字符中,查找目标建筑的标识。以此类推,直到在普查结果的第9990-10000个字符中查找完目标建筑的标识为止。
目标建筑的标识,可以是目标建筑的编号、名称等。预设间隔,可以根据普查结果的总数据量,采用正相关的方式确定。
S26:在查找到标识的预设范围内查找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在普查结果中查找到目标建筑标识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附近一般来说都是关于目标建筑的信息,因此,在这些位置的预设范围内,查找目标建筑所涉及的一切信息。查找到的信息集中起来就是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继续上述举例,假设在第101-110个字符中,查找目标建筑的标识,以及在第1001-1010个字符中,查找目标建筑的标识。在第101-110个字符的前后50个字符(即第51-160个字符),以及在第1001-1010个字符的前后50个字符(即第951-1060个字符)中,查找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预设范围,也就是向前以及向后的字符数,可以根据所需的目标建筑信息的完整度需求,按照正相关的方式确定。
S27:从相关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年代相关信息、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
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在前述步骤S12中已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抗震加固信息,可以是指建筑是否经过专业抗震加固以及加固的年代。
加固年代信息,可以是指建筑经过专业抗震加固的年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在具体内容上存在重叠。但是,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指数配置存在差异。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的计算需求从两者中选择一个信息确定其对应的指数,仅将这一个指数参与到计算中。或者,选择两个信息分别确定其对应的指数,并将这两个指数都参与到计算中。
S28: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第五指数和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第六指数。
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六个具体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对应关系对应目标建筑不同类别信息的指数确定。
在与建造维护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未经专业建造、未经专业改造结构、改造结构后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减隔震构件未按要求维护、基于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建造维护行为、专业建造维护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1为各种具体的建造维护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1
其中,指数为1,表示建筑按照正规基建流程设计建造且正常使用和维护,未经无序拆改,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低。指数为0,表示建筑没有按照正规基建流程设计建造,或者没有正常使用、维护,或者经过无序拆改,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指数在0-1之间,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其余情况例如可以包括:1、未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专业设计;2、高度和层数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最大值限值要求;3、场地及地基基础不符合相应抗震设计规范要求;4、对结构体系中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未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加强等处理;5、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未按照要求加强抗震措施;6、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不满足结构整体性要求、装配式厂房没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7、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不可靠连接;8、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未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9、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未对薄弱部位进行相应处理,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1-9中,目标建筑命中一项,第一指数为0.7。目标建筑命中两项,第一指数为0.6。目标建筑命中三项,第一指数为0.5。目标建筑命中四项,第一指数为0.4。目标建筑命中五项及以上,第一指数为0.3。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在表1中,如果命中多项,第一指数可以可取数值最小的一个。
在与抗震设防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未经抗震设防且当前设防烈度大于预设的烈度、设防类别提高、设防烈度提高预设的级别、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均未提高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2为各种具体的抗震设防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2
其中,指数为1,表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初步判为符合最新设计标准要求,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低。指数为0,表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符合最新设计标准要求,或抗震设防烈度初步判为严重不符合最新设计标准要求,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指数在0-1之间,表示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不符合最新设计标准要求,但程度相对较轻。
在与结构特征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存在静载缺陷、传力路径无法确定、主体结构的复杂度高于预设复杂度、特殊特防类或重点设防类的建筑的结构类型为单跨框架、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内框架和混杂中的一种、处于地震后会引发次生灾害的场地、改造结构后未经结构鉴定以及抗震加固、基于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3为各种具体的结构特征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3
其中,指数为0,表示建筑现状有安全缺陷或抗震措施严重不足,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指数在0-1之间,表示建筑结构安全有一定的不足或抗震措施不够完善。
在实际应用中,其余情况例如可以包括:1、未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专业设计;2、高度和层数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最大值限值要求;3、场地及地基基础不符合相应抗震设计规范要求;4、对结构体系中会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丧失对重力的承载能力的部件或构件未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加强等处理;5、当结构构件的尺寸、截面形式等不利于抗震时,未按照要求加强抗震措施;6、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不满足结构整体性要求、装配式厂房没有较完整的支撑系统;7、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不可靠连接;8、当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布和墙体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未进行地震扭转效应不利影响的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9、当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或刚度沿高度分布突变时,未对薄弱部位进行相应处理,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1-9中,目标建筑命中一项,第一指数为0.5。目标建筑命中两项,第一指数为0.3。目标建筑命中三项及以上,第一指数为0.2。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只要目标建筑的结构特征信息包含表3中的前五种情况中的一种,目标建筑的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可以直接确定为0。
在建筑的结构特征中,包括场地地基基础的场地建筑结构特征和上部结构抗震特征。当上部结构抗震特征为多项内容时,每一项内容以及场地建筑结构特征都需要在表3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相应的指数,即,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指数为场地建筑结构特征对应的指数、每项内容对应的指数之积。场地建筑结构特征指数、各项上部结构抗震特征指数中有一项指数为0时,可直接认为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无需再进行剩余项指数的确定。
在与年代相关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各个年代区间建造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4为各种具体的年代相关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4
其中,指数为1,表示建筑根据最新的标准设计建造,抗震能力强符合要求,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低。指数为0,表示建筑依据早期的标准建造,抗震能力相对薄弱,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指数在0-1之间,表示建筑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在与抗震加固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前经过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后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5为各种具体的抗震加固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5
其中,指数为1,表示建筑按照最新的加固标准进行了抗震加固,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低。指数为0,表示建筑未进行抗震加固,或者按照较低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
在与加固年代信息相关的具体对应关系中,可以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各个年代区间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举例来说,表6为各种具体的加固年代信息及其指数的对应关系。
表6
其中,指数为1,表示建筑按照最新的加固标准进行了抗震加固,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低。指数为0,表示建筑未进行抗震加固,或者按照较低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指数在0-1之间,表示建筑有一定的消除抗震安全隐患的效果。
在上述步骤S28中,有时并不需要将这六个指数都确定下来,在某一个指数为0,或者某两个指数之和为0时,就足以说明目标建筑的抗震能力极差,可直接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无需再确定其它指数。而这六个指数确定的先后顺序,可以按照指数对应信息的信息量从小到大的顺序。
具体来说,上述步骤S28可以包括:
步骤A1:从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年代相关信息、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最小的第一目标信息。
建造维护信息中包含的都是目标建筑在建造和改造时的各种内容,信息量较大。抗震设防信息中包含的都是目标建筑在各时期的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信息量较小。结构特征信息中包含的都是目标建筑的结构现状和抗震措施,信息量适中。年代相关信息中包含的就是目标建筑的建造年代,信息量最小。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中包含的都是目标建筑进行抗震加固的各种内容,信息量适中。因此,一般来说,第一目标信息可以选择年代相关信息。当然,第一目标信息最终的选择,还需要看各信息实际的信息量大小。
步骤A2:从对应关系中确定出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
当第一目标信息为年代相关信息时,也就是在上述表4中查找目标建筑的建造年代所在的年代区间,然后将该年代区间对应的指数作为第一目标信息,即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指数。其余几种信息对应的指数也按此方式确定。
步骤A3:判断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高于预设安全隐患。若是,则执行步骤A4,若否,则执行步骤A5。
也就是说,判断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是否为0。因为指数为0,表示建筑的抗震能力较弱,存在较高的抗震安全隐患。
在确定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为0后,还需要判断第一目标信息是否为年代相关信息、抗震设防信息、抗震加固信息或者加固年代信息。因为抗震加固信息是对抗震设防信息的补救,加固年代信息是对年代相关信息的补救。如果第一目标信息为年代相关信息、抗震设防信息、抗震加固信息或者加固年代信息中的一种,还需要判断相对应的另一种信息的指数是否为0,只有在两个对应的信息都为0时,才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步骤A4: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步骤A5:继续从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年代相关信息、抗震加固信息和加固年代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次小的第二目标信息,并确定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以及判断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隐患,直到能够确定目标建筑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为止。
第二目标信息的确定,以及第二目标信息的指数的确定,与第一目标信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果第二目标信息的指数为0,并且为建造维护信息或结构特征信息,或者,第二目标信息的指数为0,并且为抗震设防信息、年代相关信息、抗震加固信息或加固年代信息中的一种,并且对应的另一种信息的指数也为0,就可以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目标信息为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指数不为0。继续确定的第二目标信息为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指数为0。此时需要确定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指数是否为0,若是,则直接确定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如果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也不为0,那么就继续确定第三目标信息,直到上述六个信息的指数全部确定完成为止。
S29:采用
I eh=M×(S+F 1C×(T+F 2) 公式(1)
进行计算,得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其中,I eh表示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也就是抗震安全隐患评价指数,M表示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S表示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F 1表示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第五指数,C表示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T表示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F 2表示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第六指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计算以及便于统计,当(S+F 1)>1时,取(S+F 1)=1。当(T+F 2)>1时,取(T+F 2)=1。
下表7为抗震安全隐患评价指数与抗震隐患排查结论的对应关系,通过表7,能够确定目标建筑当前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表7
至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就已全部说明完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参见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1、提取模块32、指数模块33和排查模块34。其中,获取模块31、提取模块32、指数模块33和排查模块34依次连接。
获取模块31,用于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提取模块32,用于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
指数模块33,用于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
排查模块34,用于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进一步地,作为对图3所示装置的细化和扩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参见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核查模块41、获取模块42、提取模块43、指数模块44、和排查模块45。其中,核查模块41、获取模块42、提取模块43、指数模块44、和排查模块45依次连接。
核查模块41包括:资料单元411、核查单元412、录入单元413和修改单元414。其中,资料单元411、核查单元412、录入单元413依次连接,修改单元414连接核查单元412。
资料单元41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
核查单元41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所述相关资料是否准确。若是,则进入录入单元413,若否,则进入修改单元414。
录入单元413,用于将所述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修改单元414,用于根据所述现场勘察情况修改所述相关资料,并将修改后的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获取模块42包括:第一查找单元421和第二查找单元422。其中,第一查找单元421和第二查找单元422连接。
第一查找单元421,用于在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按照预设间隔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标识,所述预设间隔的大小与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内容的多少呈正相关。
第二查找单元422,用于在查找到所述标识的预设范围内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提取模块43,用于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以及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加固信息和/或加固年代信息。
指数模块44,用于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以及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第五指数和/或所述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第六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建造、未经专业改造结构、改造结构后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减隔震构件未按要求维护、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建造维护行为、专业建造维护及其对应的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抗震设防且当前设防烈度大于预设的烈度、设防类别提高、设防烈度提高预设的级别、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均未提高及其对应的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存在静载缺陷、传力路径无法确定、主体结构的复杂度高于预设复杂度、特殊特防类或重点设防类的建筑的结构类型为单跨框架、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内框架和混杂中的一种、处于地震后会引发次生灾害的场地、改造结构后未经结构鉴定以及抗震加固、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各个年代区间建造及其对应的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前经过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后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各个年代区间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指数模块44包括:选择单元441、确定单元442、循环单元443和判断单元444。其中,选择单元441、确定单元442、循环单元443依次连接,判断单元444连接确定单元442。
选择单元441,用于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最小的第一目标信息。
确定单元442,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
循环单元443,用于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低于或等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继续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次小的第二目标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以及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隐患,直到能够确定所述目标建筑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为止。
判断单元444,用于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高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排查模块45,用于采用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以及所述第五指数和/或所述第六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
排查模块45,具体用于进行M×(S+F 1C×(T+F 2)的计算;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指数,S表示所述第二指数,F 1表示所述第五指数,C表示所述第三指数,T表示所述第四指数,F 2表示所述第六指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包括在使用期间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数据,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包括从建造到当前时间抗震设防及其变化情况,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包括结构安全状况以及抗震措施落实情况,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包括建造年代和加固改造年代;
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各种建造维护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抗震设防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结构特征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个年代相关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
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包括加法和乘法;
其中,所述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包括:
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最小的第一目标信息;
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
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低于或等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继续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次小的第二目标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以及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隐患,直到能够确定所述目标建筑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为止;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高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加固信息和/或加固年代信息;
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抗震加固信息对应的第五指数和/或所述加固年代信息对应的第六指数;
所述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包括:
采用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以及所述第五指数和/或所述第六指数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以及所述第五指数和/或所述第六指数进行计算,包括:
进行M×(S+F 1C×(T+F 2)的计算;
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指数,S表示所述第二指数,F 1表示所述第五指数,C表示所述第三指数,T表示所述第四指数,F 2表示所述第六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前经过专业抗震加固、预设年代后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各个年代区间经过专业抗震加固及其对应的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专业建造、未经专业改造结构、改造结构后未经专业抗震加固、减隔震构件未按要求维护、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建造维护行为、专业建造维护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未经抗震设防且当前设防烈度大于预设的烈度、设防类别提高、设防烈度提高预设的级别、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均未提高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存在静载缺陷、传力路径无法确定、主体结构的复杂度高于预设复杂度、特殊特防类或重点设防类的建筑的结构类型为单跨框架、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内框架和混杂中的一种、处于地震后会引发次生灾害的场地、改造结构后未经结构鉴定以及抗震加固、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缺陷定义的不安全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指数;和/或,
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各个年代区间建造及其对应的指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资料;
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现场勘察情况确定所述相关资料是否准确;
若是,则将所述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若否,则根据所述现场勘察情况修改所述相关资料,并将修改后的相关资料作为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包括:
在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按照预设间隔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标识,所述预设间隔的大小与所述房屋调查结果中内容的多少呈正相关;
在查找到所述标识的预设范围内查找所述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8.一种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房屋调查结果中获取目标建筑的相关信息;
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相关信息中提取出所述目标建筑的建造维护信息、抗震设防信息、结构特征信息和年代相关信息,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包括在使用期间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数据,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包括从建造到当前时间抗震设防及其变化情况,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包括结构安全状况以及抗震措施落实情况,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包括建造年代和加固改造年代;
指数模块,用于从预设的信息与指数的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建造维护信息对应的第一指数、所述抗震设防信息对应的第二指数、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三指数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对应的第四指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各种建造维护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抗震设防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种结构特征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各个年代相关信息及其对应的建筑抗震安全指数;
排查模块,用于采用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对所述第一指数、所述第二指数、所述第三指数和所述第四指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抗震隐患排查结果,所述基本数学运算模型包括加法和乘法;
其中,指数模块包括:选择单元、确定单元、循环单元和判断单元;其中,选择单元、确定单元、循环单元依次连接,判断单元连接确定单元;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最小的第一目标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
循环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低于或等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继续从所述建造维护信息、所述抗震设防信息、所述结构特征信息和所述年代相关信息中确定出信息量次小的第二目标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以及判断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是否高于预设安全隐患,直到能够确定所述目标建筑是否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为止;
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对应的指数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安全隐患高于预设安全隐患时,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322670.0A 2023-10-13 2023-10-13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077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2670.0A CN117077439B (zh) 2023-10-13 2023-10-13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2670.0A CN117077439B (zh) 2023-10-13 2023-10-13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7439A CN117077439A (zh) 2023-11-17
CN117077439B true CN117077439B (zh) 2024-02-23

Family

ID=8870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2670.0A Active CN117077439B (zh) 2023-10-13 2023-10-13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7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4590B (zh) * 2024-01-03 2024-04-05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设施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4995A (zh) * 2007-05-17 2007-11-21 杨仕升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17591A (zh) * 2022-06-20 2022-09-06 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结构群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CN115471138A (zh) * 2022-10-27 2022-12-13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价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5828399A (zh) * 2023-01-10 2023-03-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信息管理中心)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3116A (zh) * 2023-05-31 2023-08-29 河南虹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4995A (zh) * 2007-05-17 2007-11-21 杨仕升 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CN115017591A (zh) * 2022-06-20 2022-09-06 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结构群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CN115471138A (zh) * 2022-10-27 2022-12-13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价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5828399A (zh) * 2023-01-10 2023-03-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信息管理中心)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3116A (zh) * 2023-05-31 2023-08-29 河南虹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trofitted RC frames with RC infill wall mega braces;Shao-Ge Cheng 等;Engineering Structures;1-18 *
从结构综合抗震能力角度审视既有房屋抗震鉴定;王璐 等;建筑结构;310-3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7439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irhurst et 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on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buildings
Yepes-Estrada et al. Modeling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ventory in South America for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Jain et al. A proposed rapid visual screening procedure for seismic evaluation of RC-frame buildings in India
Uma et al. Development of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considering residual deformations
CN117077439B (zh) 建筑抗震隐患排查技术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Sattar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nonduc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ith masonry infill walls—I: Development of a strut model enhanced by finite element models
Lagos et al. The quest for resilience: The Chilean practice of seismic desig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Li et al. Probability-based progressive collapse-resistant assessm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Vicente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istoric masonry buildings
Harris et al.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s in ASCE 41 for new steel buildings: Special moment frames
Kalkan et al. Evaluation of modal pushover–based scaling of one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tall buildings
Cremen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component-level loss predictions of the FEMA P-58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ocedure
Tapia-Hernández et al. Code-oriented methodology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regular steel moment-resisting braced frames
Shahnazaryan et al. Story loss functions for seismic design and assessment: Development of tools and application
Zhang et al. Progressive collapse test of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frame spatial sub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anchorage methods in the beam–column joint
Zhang et al.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a 42-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dual-system building considering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hazard
Kim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domestic piloti-type buildings damaged by 2017 Pohang earthquake
Alcocer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safety of school buildings in Mexico: A first look
Prakash et al. Towards damage-based design approach for RC bridge columns under combined loadings using damage index models
Ahmed et al. Large-scale seismic assessment of RC buildings through rapid visual screening
Wang et 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collapse prediction for post-earthquake damaged RC columns under subsequent earthquakes
Hart et al.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seismic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all buildings
Asgarian et al. Direct generation of floor design spectra (FDS) from uniform hazard spectra (UHS)—Part II: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Hosseini Hashem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combined system in steel braced frames
Hill et al. Do existing damage scales meet the needs of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