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7694A -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7694A
CN115827694A CN202211551506.2A CN202211551506A CN115827694A CN 115827694 A CN115827694 A CN 115827694A CN 202211551506 A CN202211551506 A CN 202211551506A CN 115827694 A CN115827694 A CN 115827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arget user
preset
preset cache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1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猛
李鸿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15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7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7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该方法通过引入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提高了读取效率;同时节省了成本,使缓存的数据不容易失效。

Description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分布式缓存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业务场景需要通过APP应用查询相关用户的信息,相关APP应用中存储有大量用户的信息数据,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关APP应用查询这些信息。
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在查询用户信息时,一种方案是需要先通过访问数据库查询所有用户的ID,然后根据各个用户的id从数据库中依次查询对应的具体信息如工作经历、学校经历、大公司经历、所属行业等等;另一种方案则是在前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加入Redis缓存。
第一种方案中,在查询具体信息时需要依次查询每个id的工作经历、学校经历、大公司经历、所述行业等等,即每个id需要查询至少五次,这样的方式查询次数过多,效率较低;第二种方案中,会将已查询的结果存入Redis缓存,在新一次的查询中会优先查询Redis缓存中的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直接查询数据库的次数,但Redis缓存的过期时间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若设置时间短则会导致缓存的失效率高,若设置时间长会导致数据的误差较大,并且由于是以聚合形式进行存储,若用户的信息发生了变化,则所有的数据都会发生变化而导致缓存失效。而且以Redis缓存进行缓存时,和数据查询服务器之间需要网络IO请求来查询数据,当网络请求较多时,成本会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目标用户ID包括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或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具体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利用一致性哈希hash算法获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或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获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具体包括: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具体包括:
将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若在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之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不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缓存主机中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所对应的查询频率,并根据查询频率确定待删除用户ID;
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待删除用户ID和待删除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监测预设数据库中的各用户ID和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预设数据库中各预设缓存主机中存储的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将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任一用户ID所在的预设缓存主机,以使预设缓存主机利用变换后的用户数据对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预设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请求;
响应于数据更新请求向终端发送操作完成信号,并在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数据更新请求对预设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请求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查询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目标用户ID包括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或第二类目标用户ID;
数据查询模块具体用于:
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具体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利用一致性哈希hash算法获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或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获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用于: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数据存储模块进一步用于: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缓存数据删除模块,用于:
若在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之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不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缓存主机中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所对应的查询频率,并根据查询频率确定待删除用户ID;
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待删除用户ID和待删除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缓存数据更新模块,用于:
监测预设数据库中的各用户ID和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预设数据库中各预设缓存主机中存储的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将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任一用户ID所在的预设缓存主机,以使预设缓存主机利用变换后的用户数据对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更新模块,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预设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请求;
响应于数据更新请求向终端发送操作完成信号,并在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数据更新请求对预设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请求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引入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根据查询请求从预设数据库获取目标用户ID和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后,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存储于预设缓存主机中,该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可以直接从预设缓存主机中去读,无需再从预设数据库中一一寻找,提高了读取效率;同时采用预设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无需通过网络IO请求方式从其他缓存中读取数据,节省了成本,并且以预设缓存主机形式存储的数据不存在过期时间的问题,不容易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查询方法实施所依赖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类目标用户ID查询与存储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类目标用户ID查询与存储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查询用户数据的总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各预设缓存主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查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通过对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查询方法实施所依赖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终端、数据查询服务器(有由多组预设缓存主机组成)、以及预设数据库。终端向数据查询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数据查询服务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将查询请求中的各个目标用户ID分配到各个预设缓存主机1-n中,同时数据查询服务器与预设数据库存在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查询服务器中的预设缓存主机是以组的形式存在,分配时也是按照组进行分配,每一组预设缓存主机中有一个或多个预设缓存主机(如图中缓存主机1和缓存主机2)。在同一组预设缓存主机中,各个预设缓存主机的编号和存储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图中缓存主机1和缓存主机2中的1、2并不代表该预设缓存主机的编号)。在一组预设缓存主机中设置多个预设缓存主机用于当其中一台预设缓存主机发生故障时,同组的其他预设缓存主机可以继续工作以完成对目标用户ID的用户数据查询。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中的数据查询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其中,终端可以是用户使用的设备,如手机等。查询请求是用户通过终端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的信号。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Identity document)是每个用户对应的编号,用于数据查询服务器识别各个用户。待查询信息类型是用户每次进行查询时,需要查询的具体信息类型,如用户的工作经历、学校经历、大公司经历、所属行业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举例来说,用户A需要查询50个用户的相关信息,用户A通过终端向数据查询服务器发送查询这50个用户相关信息的请求,数据查询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会获取该请求中50个用户的用户ID(即目标用户ID)(如1-50)和需要查询的信息类型(即待查询信息类型)(如工作经历、学校经历、大公司经历、所属行业等)。
步骤S102,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其中,用户数据是各个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的具体信息。预设缓存主机是预先设置在数据查询服务器中的,用来存储部分用户ID以及其对应的用户数据。采用预设缓存主机的好处在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存储的数据不存在设置过期时间的问题,不会像Redis缓存在设置过期时间过长时导致数据误差大,或设置时间过短时导致缓存失效率高,并且Redis缓存的误差受用户ID的用户数据变更影响,只要有一个用户数据有变更,则缓存失效,且当用户数量较多时(如超过500人),Redis缓存也容易失效。第二,Redis缓存和数据查询服务器之间需要网络IO请求来查询数据,当网络请求较多时,成本会较高,而采用预设缓存主机的方式无需采用网络IO请求的方式来查询数据,成本较低。第三,从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数据时,可以并发地将多个用户ID分配到多个预设缓存主机中同时查询,而采用传统的数据库查询方式时只能将每个目标用户ID一次一次地从数据库中进行匹配,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库查询方式,采用预设缓存主机能大幅提高查询效率。
举例来说,数据查询服务器获取到某目标用户ID为1,待查询类型信息为学校经历,那么将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找确认是否有预设缓存主机存储有目标用户ID为1的用户数据。若有预设缓存主机有存储,则从该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为1对应的学校经历的用户数据(如清华大学);若各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没有存储,则数据查询服务器从预设数据库中查找用户ID为1对应的学校经历的用户数据。
步骤S103,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
其中,查询结果是将查询到的多个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根据待查询信息类型进行分组聚合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聚合操作采用map_reduce(一种现有的编程模型)的思路,将需要聚合的用户数据先分组,分组后再各分组内进行并发取数聚合操作,最后统一汇总。
举例来说,数据查询服务器查询到用户ID为1-10的学校经历、工作经历,其中用户ID为1-5号的学校经历为清华大学,6-10号的学校经历为北京大学,用户ID为1-5号的工作经历为软件工程师,6-10号的工作经历为网络工程师。数据查询服务器整合的查询结果为“学校经历为清华大学的用户ID为1-5”、“学校经历为北京大学的用户ID为6-10”、“工作经历为软件工程师的用户ID为1-5”、“工作经历为网络工程师的用户ID为6-10”。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引入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根据查询请求从预设数据库获取目标用户ID和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后,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存储于预设缓存主机中,该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可以直接从预设缓存主机中去读,无需再从预设数据库中一一寻找,提高了读取效率;同时采用预设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无需通过网络IO请求方式从其他缓存中读取数据,节省了成本,并且以预设缓存主机形式存储的数据不存在过期时间的问题,不容易失效。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目标用户ID包括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或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利用一致性哈希hash算法获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或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获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其中,第一类目标用户ID是指外部数据,外部数据的特点是不可控制其分配至各预设缓存主机,只可随机平均分配到各个预设缓存主机上。第二类目标用户ID是指内部数据,内部数据的特点是可控制其分配至各预设缓存主机,即可通过人为控制其分配至的预设缓存主机。
其中,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是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通过随机分配被分配到的预设缓存主机,第二预设缓存主机是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计算确定的预设缓存主机,第三预设缓存主机是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计算得到的确定的预设缓存主机。
具体地,数据查询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后,先随机平均分配到各个预设缓存主机上,并根据各个目标用户ID在其分配到的预设缓存主机(即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查找是否存储有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有存储,则判断可以在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无存储,则根据对该目标用户ID进行一致性hash计算,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并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查找是否存储有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有存储,则判断可以在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无存储,则判断不可以在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用户ID。
数据查询服务器接收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后,先对各个目标用户ID进行一致性hash计算,计算得到各个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并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找是否存储有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有存储,则判断可以在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无存储,则判断不可以在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其中,预设数据库存储有全部类型的用户ID和全部用户数据。
具体地,对于某一外部数据用户ID(即第一类目标用户ID),数据查询服务器在其随机分配至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其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均未查询到有存储该用户ID和其对应的用户数据时,将从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该用户ID相同的用户ID,并获取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将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在该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将查询到用户数据存储在预设缓存主机中以便下次查询相同的用户数据时能快速从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无需再从预设数据库中一一获取。
对于某一内部数据用户ID(即第二类目标用户ID),数据查询服务器在其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有存储该用户ID和其对应的用户数据时,将从预设数据库中查找与该用户ID相同的用户ID,并获取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将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在该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包括: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其中,远程缓存remote_cache和本地缓存local_cache是两种缓存形式,以这两种形式存储的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的具体内容是一样的,但远程缓存remote_cache可以被预设缓存主机根据一定逻辑删除,而本地缓存local_cache则将长期存储在预设缓存主机中,预设缓存主机不会自动将其删除。
具体地,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数据查询服务器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未查询到存储有该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的用户数据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该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将读取到的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形式存储在该用户ID随机分配到的预设缓存主机(即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同时也将读取到的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形式存储在该用户ID通过一致性hash计算得到的预设缓存主机(即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举例来说,对于某个第一类目标用户ID,ID为1,数据查询服务器将该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3号预设缓存主机上,在3号预设缓存主机中并未查询到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这时对该用户ID进行一致性hash计算,计算得出该用户ID对应的是1号预设缓存主机,同时数据查询服务器再在1号预设缓存主机中也未查询到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此时数据查询服务器再从预设数据库中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数据,并将该目标用户ID1所对应的全部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形式存储在3号预设缓存主机中,将该目标用户ID1所对应的全部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形式存储在1号预设缓存主机中。
如图3所示,数据查询服务器会先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其中一个预设缓存主机上,该预设缓存主机即为第一预设缓存主机,然后会先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直接获取对应的用户数据,若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不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对该目标用户ID进行一致性hash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找到该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然后从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直接获取对应的用户数据,若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不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从预设数据库中查询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并获取,然后将获取到的用户数据分别以remote_cache和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至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包括:
将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具体地,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数据查询服务器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未查询到存储有该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的用户数据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该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将读取到的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形式存储在该用户ID通过一致性hash计算得到的预设缓存主机(即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举例来说,对于某个第二类目标用户ID,ID为2,数据查询服务器对该用户ID进行一致性hash计算,计算得出该用户ID对应的是2号预设缓存主机,在2号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该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此时数据查询服务器从预设数据库中查询用户ID为2所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将该目标用户ID2所对应的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形式存储在2号预设缓存主机中。
如图4所示,数据查询服务器会根据一致性hash算法计算得出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并将该目标用户ID分配至该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上,然后从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若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直接获取对应的用户数据,若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不能查询到对应的用户数据,则从预设数据库中查询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并获取,然后将获取到的用户数据分别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至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在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之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不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缓存主机中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所对应的查询频率,并根据查询频率确定待删除用户ID;
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待删除用户ID和待删除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指示各预设缓存主机的存储容量,当存储容量达到一定量时,预设缓存主机可通过删除不常用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以腾出存储空间用于存储新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查询评率用于判断remote_cache形式用户数据是否是常用用户数据,通过Lru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计算。
具体地,当数据查询服务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到某一第一类用户ID的用户数据后,将该用户数据存储到预设缓存主机时,预设缓存主机中已存储数据量超过一定的预设数据量(即第一预设阈值)时,对所有以remote_cache形式存储在该预设缓存主机中的用户数据进行Lru算法计算得到各用户数据的查询频率,并将查询频率最低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从该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然后再将新读取到的第一类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存储到该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监测预设数据库中的各用户ID和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预设数据库中各预设缓存主机中存储的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将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任一用户ID所在的预设缓存主机,以使预设缓存主机利用变换后的用户数据对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其中,变化后的用户数据是指某个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发生了改变后的用户数据,比如某个用户ID的工作职业从“老师”变成了“程序员”,“程序员”就是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各个预设缓存主机同时与一个消息队列MQ(Message Queue)连接。
具体地,当数据库中某个用户ID的某个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数据查询服务器通过监测发现该用户数据发生了变化,并将这个变化通过一个消息队列MQ发送给存储有该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的预设缓存主机,该预设缓存主机接收到变化消息后将原存储的用户数据替换成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存储。
举例来说,用户ID1的工作职业在预设数据库中从“老师”变成了“程序员”,且用户ID1的工作职业“老师”在1号预设缓存主机中有存储,此时数据查询服务器监测到该变化,将用户ID1的工作职业“程序员”发送至MQ,MQ将该变化消息发送至1号预设缓存主机,1号预设缓存主机接收到该变化消息后,将原存储的用户ID1的工作职业“老师”替换为“程序员”。
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发送查询请求后,会先根据各个用户ID的类型分配各个用户ID查询预设缓存主机,然后从各个预设缓存主机或预设数据库中并发查询多个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查询到各个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后会将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分组聚合操作。分组聚合操作即将所有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相同的用户ID划分在同一个组中,如用户ID1和用户ID2的学校经历都为清华大学,则将用户ID1和用户ID2划分在同一个“学校经历为清华大学”的组中,最终汇总聚合得到查询结果。
如图6所示,所有预设缓存主机连接于同一个MQ,当一个预设缓存主机组中的某一个预设缓存主机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该MQ可实现对该预设缓存主机组中其他预设缓存主机对应存储的用户数据的更新,以实现数据的同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预设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请求;
响应于数据更新请求向终端发送操作完成信号,并在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数据更新请求对预设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请求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其中,数据更新请求可以是对添加新的用户数据、删除已有的用户数据或对已有的用户数据进行修改。操作完成信号用于提示用户该数据更新操作已完成。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用于指示系统的空闲状态。第二预设阈值用于指示系统是否能负担更多的操作任务。
具体地,当终端通过一个消息队列MQ发送对预设数据库的添加、删除、修改用户数据的操作请求后,数据查询服务器向终端返回一个该操作已完成的完成信号,终端向用户显示该操作已完成,后续数据查询服务器根据系统空闲状态(即系统资源占用率)判断是否立即执行该操作,若系统处于空闲状态(即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立即执行相应的数据更新操作,若系统不处于空闲状态(即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不立即执行该数据更新操作,等到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再执行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互联网技术IT系统的健康度评估装置700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701、数据查询模块702以及信息显示模块模块703,其中,
请求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数据查询模块702用于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信息显示模块703用于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引入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根据查询请求从预设数据库获取目标用户ID和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后,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存储于预设缓存主机中,该部分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类型信息的用户数据可以直接从预设缓存主机中去读,无需再从预设数据库中一一寻找,提高了读取效率;同时采用预设缓存主机的存储方式,无需通过网络IO请求方式从其他缓存中读取数据,节省了成本,并且以预设缓存主机形式存储的数据不存在过期时间的问题,不容易失效。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目标用户ID包括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或第二类目标用户ID;
数据查询模块具体用于:
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具体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利用一致性哈希hash算法获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或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获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用于: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用户数据存储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数据存储模块进一步用于: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缓存数据删除模块,用于:
若在将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之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不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缓存主机中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所对应的查询频率,并根据查询频率确定待删除用户ID;
从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待删除用户ID和待删除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缓存数据更新模块,用于:
监测预设数据库中的各用户ID和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预设数据库中各预设缓存主机中存储的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获取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将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任一用户ID所在的预设缓存主机,以使预设缓存主机利用变换后的用户数据对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数据更新模块,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预设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请求;
响应于数据更新请求向终端发送操作完成信号,并在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数据更新请求对预设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请求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执行图2所示方法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8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其中,这里的处理器可以称为下文所述的处理装置801,存储器可以包括下文中的只读存储器(ROM)80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以及存储装置808中的至少一项,具体如下所示: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
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终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约束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第一约束的模块”。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用户信息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所述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所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所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至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用户ID包括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或第二类目标用户ID;
所述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所述目标用户ID,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将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随机分配至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若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利用一致性哈希hash算法获取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二预设缓存主机,若在所述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或所述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都查询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获取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若在所述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在所述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到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所述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对于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若确定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未查询到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则在从所述预设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第二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之后,将所述用户数据存储到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数据分别存储到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一预设缓存主机和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包括: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所述用户数据以远程缓存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
将每一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所述用户数据以本地缓存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所述第二预设缓存主机中。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数据存储到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具体包括:
将每一第二类目标用户ID和所述用户数据以local_cache的形式存储在所述第三预设缓存主机中。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将所述第一类目标用户ID和所述用户数据以remote_cache的形式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之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不小于预设第一预设阈值,则获取所述预设缓存主机中各remote_cache形式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用户ID所对应的查询频率,并根据所述查询频率确定待删除用户ID;
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主机中删除所述待删除用户ID和所述待删除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预设数据库中的各用户ID和对应的用户数据;
在所述预设数据库中各预设缓存主机中存储的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发生变化时,获取所述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并将所述变化后的用户数据发送至所述任一用户ID所在的预设缓存主机,以使所述预设缓存主机利用所述变换后的用户数据对所述任一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更新。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预设数据库的数据更新请求;
响应于所述数据更新请求向所述终端发送操作完成信号,并在系统服务器资源占用率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数据更新请求对所述预设数据库进行所述数据更新请求对应的数据更新操作。
9.一种用户信息查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身份标识ID和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
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于每一目标用户ID,在各预设缓存主机中查询所述目标用户ID,若查询到所述目标用户ID,则从对应的预设缓存主机中读取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若未查询到所述目标用户ID,则从预设数据库中读取所述目标用户ID对应的待查询信息类型所对应的用户数据;
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基于各目标用户ID对应的用户数据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查询结果,并将所述查询结果发送至所述终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5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0骤。
CN202211551506.2A 2022-12-05 2022-12-05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27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1506.2A CN115827694A (zh) 2022-12-05 2022-12-05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1506.2A CN115827694A (zh) 2022-12-05 2022-12-05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7694A true CN115827694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1506.2A Pending CN115827694A (zh) 2022-12-05 2022-12-05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76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65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CN108696895B (zh) 资源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81563B (zh) 页面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729570B (zh) 用于服务器的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13485962B (zh) 日志文件的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35529A (zh) 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5287B (zh) 汽车报文存储方法及装置、汽车报文存储系统
CN111338834A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11262907B (zh) 服务实例访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14089B (zh) 数据访问代码的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113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6175B (zh) 用于虚拟机的内存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5827694A (zh) 用户信息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07676B (zh) 能源报表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00211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203210A (zh) 哈希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47552B (zh) Api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60929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63176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42837B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11572A (zh) 适用于分库分表的在线扩容方法和装置
CN110716885B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08703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35848B (zh) 数据分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030856B (zh) 一种基于云的数据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3 Room B-3202, Building 2, No. 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Room B-3202, Flat 2, No. A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taoyoutianxia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