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5515A - 电能表 - Google Patents

电能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5515A
CN115825515A CN202310111199.4A CN202310111199A CN115825515A CN 115825515 A CN115825515 A CN 115825515A CN 202310111199 A CN202310111199 A CN 202310111199A CN 115825515 A CN115825515 A CN 115825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upper cover
pit
sliding
energy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11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25515B (zh
Inventor
曾亮
马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11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25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2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5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25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5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工仪表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电能表,包括:上盖、卡门盖和电池盖,上盖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分别位于上盖的相对两侧,第二凹坑底壁上设有限制部,上盖于限制部的周沿设置有拆卸槽;卡门盖滑动插接于第一凹坑内,卡门盖包括插口,第一凹坑的侧壁与卡门盖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插结构;电池盖包括盖体和安装于盖体内部的连接件,盖体可拆卸插接于第二凹坑内,连接件的一端与盖体相连,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限制部相卡接,拆卸槽远离限制部的一端连通至盖体或上盖的外部,外部工具可插入拆卸槽内挤压连接件。本申请大幅度减少螺钉装配方式,组装比较简单、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电能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工仪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能表。
背景技术
电能表是用于测量各种电学量的常用仪表,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交变电流在铁芯中产生磁通,使铝盘感应出涡流后转动,铝盘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电能表按其用途可分为定量电能表、损耗电能表和多功能电能表等。
定量电能表不仅具有普通电能表的计量功能,还可根据用户的买电情况自动开启和切断电源,使电能表具有安全性能高、防窃电等特点,现已在公寓、写字楼等需使用预付电费功能的场所广泛使用。
一般在电能表内常安装可拆卸的电池进行供电,电池放置于电能表的电池盒内,电池盒包括电池盖和电池座,电池座设有容纳电池的腔体,电池盖与电池座可拆卸连接。例如:一篇申请号为20171004723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可更换的电能表及电能表表底,电能表包括设有印制板的表体,表体上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包括电池盒体和电池盒盖,电池盒盖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长孔,电池盒体的后端设置有螺纹孔,电能表在装配时,螺钉穿过固定板拧入到螺纹孔中将电池盒盖固定,拧松螺钉可拆下电池盒盖,以进行更换电池的操作。
而且在定量电能表的生产和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组装卡门结构,组装完成后的卡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防水和防尘性能标准。例如:一篇申请号为20132001573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能表上的防脱落卡门,包括带有卡口的固定板、遮掩卡口的防尘板以及控制该防尘板伸缩的弹性片,固定板设有内槽,该内槽连通卡口,弹性片和防尘板置于内槽内,防尘板与卡口对应布置,固定板上设有固定螺孔供螺钉相互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类似于上述常规设计电能表,电池盖和卡门盖均采用螺栓连接的固定方式实现电池盖的可拆卸装配,在生产过程中,需设置螺孔和制作螺钉,并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组装,因此存在组装比较麻烦、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能表,以解决常见电能表组装比较麻烦、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能表,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分别位于所述上盖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凹坑的底壁上设有限制部,所述上盖于所述限制部的周沿设置有拆卸槽;
卡门盖,滑动插接于所述第一凹坑内,所述卡门盖包括用于供卡片插拔的插口,所述第一凹坑的侧壁与所述卡门盖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插结构,所述第一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相异于卡片插拔于所述插口的方向;以及,
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包括盖体和安装于所述盖体内部的连接件,所述盖体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二凹坑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制部相卡接,所述拆卸槽远离所述限制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盖体或所述上盖的外部,外部工具可插入所述拆卸槽内挤压所述连接件,以用于驱使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限制部相脱离。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插结构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凹坑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设于所述卡门盖的侧部上,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一,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另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安装方式简单且牢固稳定,而且制作成本较低,卡门盖的组装效率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门盖还包括限位块,所述第一凹坑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卡接的限位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凹槽配合,可在卡门盖与上盖滑插连接后,进一步限制卡门盖在滑插方向上的移动,以防止卡门盖从第一凹坑内脱离,连接更牢固。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制部包括挡块,所述挡块的端部与所述拆卸槽的侧壁相连,所述挡块与所述拆卸槽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从所述间隙露出。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顶板和侧面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凹坑底壁相对立设置,所述侧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临近所述限制部的一端,所述挡块位于所述侧面板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可以进一步限制连接件大幅度形变,有利于提升连接件与限制部之间卡接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牢固、耐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底壳,所述上盖的周沿与所述底壳的周沿插接;以及,
插销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的二者之另一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布置,所述插销件插接并卡接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销件可以代替常见的螺钉,将上盖与底壳的局部固定连接,无需提前在上盖与底壳上设置螺纹孔,也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组装,装配更加快捷,而且制作和安装成本更低,同时插销件还可以替代电能表内部的扣位结构,有效简化上盖与底壳之间的安装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端盖,扣合于所述扣合部上,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穿线槽和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孔;以及,
铅封销钉,所述铅封销钉的第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装配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铅封销钉的第二端设置有铅封孔,且能够藏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封销钉的端部会藏纳于容纳槽,而且会在端盖上开设穿线槽,以便铅封穿过铅封销钉的铅封孔,电能表的外表面没有凸出部分且更加平整,更方便安装、搬运转移、使用电能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壁设有通孔,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按键,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键轴,所述键帽临近所述容纳腔底壁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与所述容纳腔底壁相抵接,所述容纳腔底壁与所述键帽的端部之间留有供所述弹性部活动的间隙,所述键轴的局部与所述通孔相卡接且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脱离所述上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和按键两者相互配合,按键具有良好的按压与回弹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上盖和按键之间分体设置回弹弹簧,本方案中的弹性部一体化连接于按键上,生产过程中无需额外组装回弹弹簧,生产效率更高,按键在相对上盖活动的过程中可保持平稳不偏移,操作流畅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锁止插销,滑动插接于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临近所述按键布置,所述锁止插销的内侧端用于卡紧所述键帽,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铅封通槽,所述锁止插销上设置有铅封凹槽,所述铅封通槽与所述铅封凹槽相连通且用于穿设铅封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封线可以将锁止插销牢固连接于上盖上,有效防止锁止插销被恶意拔出和损坏,安全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凹坑,所述第三凹坑位于所述上盖相异于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的侧面,所述第三凹坑内设置有弹性内扣部,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模块盒盖,滑插安装于所述第三凹坑内,所述模块盒盖的侧部与所述第三凹坑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滑插结构,所述模块盒盖的内侧壁上设有外扣部,所述外扣部抵接于所述弹性内扣部以用于限制所述模块盒盖脱离所述第三凹坑;以及,
推钮结构,滑动装配于所述模块盒盖的侧部,用于驱动所述弹性内扣部的端部背离所述外扣部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模块盒盖和上盖之间滑动插接,因此在非模块盒盖滑动的方向上,模块盒盖难以脱离,同时增加的弹性内扣部与外扣部,两者之间相互抵接,有效地限制模块盒盖脱离上盖,模块盒盖上还滑动装配有推钮结构,推钮结构可使弹性内扣部与外扣部相脱离,以便于从上盖拆卸模块盒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模块盒盖采用螺钉装配的固定方式,无需额外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即可快速安装拆卸模块盒盖,组装、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的技术效果:
由于卡门盖和上盖之间滑动插接,因此在非卡门盖滑动的方向上,卡门盖难以脱离;
由于上盖和电池盖两者相互插接配合,上盖的第二凹坑对电池盖的四周起到了良好的限位隔挡作用,可防止电池盖在沿非插接方向的晃动,同时限制部和连接件相互卡接,有效地限制电池盖在第二凹坑内沿插接方向脱离,专门设计的拆卸槽可供外部工具插入,外部工具贯穿拆卸槽后挤压连接件的端部,即可驱使连接件产生一定的变形和转动,使连接件的端部与限制部相脱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卡门盖和电池盖采用螺钉装配的固定方式,无需额外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即可快速安装拆卸卡门盖和电池盖,组装、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卡门盖和卡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盖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凹坑内和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块盒盖和推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插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铅封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1、上盖;11、第一凹坑;12、第二凹坑;13、限制部;131、挡块;14、第一滑动部件;15、限位凹槽;16、第二穿孔;17、扣合部;18、安装部;181、限位孔;182、旋转卡槽;19、容纳腔;110、铅封通槽;111、第三凹坑;112、弹性内扣部;1121、弹性片;1122、第二凸块;113、卡口;114、挡板;115、第一定位块;116、第一台阶面;117、第二台阶面;118、避让槽;119、嵌槽;120、第一凸块;121、凸起部;122、第二环;123、通孔;124、挡片;125、导向槽;126、第一侧壁;127、第二侧壁;128、合围板;
102、卡门盖;21、插口;22、第二滑动部件;23、限位块;24、检修口;
103、电池盖;31、盖体;311、第一顶板;312、侧面板;313、第一围板;314、限位柱;32、连接件;321、第一凸缘;33、第二定位块;
104、底壳;41、连接耳板;411、第一穿孔;412、加强板;
105、插销件;51、侧板;511、卡缺口;52、卡板;521、第一卡块;5211、第一导向面;5212、第一隔挡面;522、第二卡块;5221、第二导向面;5222、第二隔挡面;523、斜导向面;
106、端盖;61、穿线槽;62、容纳槽;621、安装孔;63、骨板;64、第一插孔;65、第一环;
107、铅封销钉;71、铅封孔;72、限位卡块;
108、按键;81、键帽;811、第二顶板;812、第二围板;813、凹陷结构;82、键轴;821、限位部;83、弹性部;831、连接杆;832、活动端;
109、锁止插销;91、铅封凹槽;
100、模块盒盖;1001、外扣部;1002、第三围板;10021、基座孔;10022、第二插孔;1003、第四围板;
200、推钮结构;201、基座板;2011、滑孔;2012、铅封部;202、推块;2021、第二凸缘;2022、第三凸缘;
300、卡紧件;301、遮挡条;302、卡口导向面;30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14,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表,请参阅图1和图2和图5,包括:
上盖101,上盖101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12,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12分别位于上盖101的相对两侧,第二凹坑12的底壁上设有限制部13,上盖101于限制部13的周沿设置有拆卸槽,上盖101由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卡门盖102,滑动插接于第一凹坑11内,卡门盖102包括用于供卡片插拔的插口21,第一凹坑11的侧壁与卡门盖102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插结构,第一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相异于卡片插拔于插口21的方向,卡门盖102可为绝缘塑料件;以及,
电池盖103,电池盖103包括盖体31和安装于盖体31内部的连接件32,盖体31可拆卸插接于第二凹坑12内,连接件32的一端与盖体31相连,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限制部13相卡接,拆卸槽远离限制部13的一端连通至盖体31或上盖101的外部,外部工具可插入拆卸槽内挤压连接件32,以用于驱使连接件32的端部与限制部13相脱离。
本申请提供的电能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可预期的技术效果:
由于卡门盖102和上盖101之间滑动插接,因此在非卡门盖102滑动的方向上,卡门盖102难以脱离;
由于上盖101和电池盖103两者相互插接配合,上盖101的第二凹坑12对电池盖103的四周起到了良好的限位隔挡作用,可防止电池盖103在沿非插接方向的晃动,同时限制部13和连接件32相互卡接,有效地限制电池盖103在第二凹坑12内沿插接方向脱离,专门设计的拆卸槽可供外部工具插入,外部工具贯穿拆卸槽后挤压连接件32的端部,即可驱使连接件32产生一定的变形和转动,使连接件32的端部与限制部13相脱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卡门盖102和电池盖103采用螺钉装配的固定方式,无需额外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即可快速安装拆卸卡门盖102和电池盖103,组装、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基于卡门盖102为长条形状,具体地,第一滑插结构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卡门盖102的两端,第一滑插结构包括第一滑动部件14和第二滑动部件22,第一滑动部件14设于第一凹坑11的侧壁上,第二滑动部件22设于卡门盖102的侧部上,第一滑动部件14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一,第二滑动部件22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另一。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滑动部件14均为滑块,两个第二滑动部件22均为相匹配的滑槽。可根据生产条件和实际需求,滑块与滑槽可以互换,以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满足更多使用场景的要求。
具体地,滑槽与滑块的形状相匹配,滑块的形状可为直线条形块,滑块的长度方向与卡门盖102的长度方向平行,滑块与滑槽之间间隙配合,滑块的长度方向也可与卡门盖102的长度方向之间适当倾斜,滑块的形状能满足在装配完成后,滑槽可限制滑块在平行卡门盖102的长度方向和垂直卡门盖102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即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安装方式简单且牢固稳定,而且制作成本较低,卡门盖102的组装效率更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卡门盖102还包括限位块23,第一凹坑11的底壁设置有与限位块23相卡接的限位凹槽15。限位块23为直线条状结构,限位块23的一端连接于卡门盖102的端部,限位块23的另一端设有倒钩结构或三角块,限位块23和限位凹槽15配合,可在卡门盖102与上盖101滑插连接后,进一步限制卡门盖102在滑插方向上的移动,以防止卡门盖102从第一凹坑11内脱离,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的,第一凹坑11的底壁中部设有卡口113,卡口113与插口21的尺寸相同且两者相互平行,同时围绕卡口113的四周设有挡壁,挡壁从第一凹坑11的底壁往卡门盖102方向延伸,挡壁的高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凹坑11的底壁,挡壁用于阻止外部的水等流体进入卡口113内,挡壁的上表面与卡门盖102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卡紧件300,卡紧件300用于开闭卡口113,当有卡片插入时,卡紧件300使卡口113露出以方便卡片插入,当无卡片插入时,卡紧件300遮挡卡口113以防止外部水汽与灰尘进入卡口113内,从而提高防尘和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凹坑11还包括挡板114,卡紧件300卡设于第一凹坑11的侧壁和挡板114之间,当卡口113内插有卡片时,卡紧件300与挡板114可将卡片的两侧抵紧,从而可保证卡片能稳固地插接在卡口113内。
具体地,卡紧件300包括遮挡条301和弹性件303,遮挡条301为直线条状结构,弹性件303为弧线条状结构,遮挡条301的中部和弹性件303的中部相连接,遮挡条301包括卡口导向面302,遮挡条30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置于两个限位块23相对表面之间,可阻挡卡紧件300沿平行遮挡条301长度方向的移动,以保证经过多次插卡与拔卡后,限制卡紧件300发生偏移而堵塞卡口113或插口21,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
卡口导向面302为遮挡条301上临近挡板114一侧的斜面,卡口导向面302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两个凸板,两个凸板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插口21的长度相同,在卡片插入卡口113并与卡口导向面302相抵接时,可使卡片轻松地推动遮挡条301朝接近弹性件303的方向移动以露出卡口113,使本申请的插卡操作更省力,使用更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门盖102的一端和上盖101的连接处设有外露的检修口24,在后期需检修时,检修口24可供检修工具方便地伸入并取走卡门盖102。
请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限制部13包括挡块131,挡块131的端部与拆卸槽的侧壁相连,挡块131与拆卸槽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连接件32的端部从间隙露出。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盖体31包括第一顶板311和侧面板312,第一顶板311与第二凹坑12底壁相对立设置,侧面板312连接于第一顶板311临近限制部13的一端,挡块131位于侧面板312和连接件32之间。
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块131的长度方向与拆卸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挡块131垂直长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与拆卸槽平行长度方向的一侧侧壁相连,挡块131垂直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表面与拆卸槽平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侧壁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供连接件32的端部伸入和活动,以有效地实现电池盖103的固定与脱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块131可以进一步限制连接件32大幅度形变,有利于提升连接件32与限制部13之间卡接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牢固、耐用。
拆卸槽设于上盖101的第二凹坑12的底壁上,拆卸槽可为直线型凹槽,直线型凹槽的一端连通至上盖101外部,直线型凹槽的另一端连通至连接件32的端部,外部工具的伸入方向与电池盖103的插接方向相垂直,可使连接件32与限制部13之间的插接连接分离,顺势将电池盖103从第二凹坑12内取出,有利于方便拆卸电池盖103。
第二凹坑12侧壁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台阶面116,第二凹坑12底壁临近限制部13的一侧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台阶面117,第一顶板311的边缘部与第一台阶面116相咬合,侧面板312的边缘部与第一台阶面116和第二台阶面117均相咬合,从而可限制电池盖103在第一顶板311所在的平面内上下移动,以提高连接的紧密性。
连接件32临近挡块13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缘321,连接件32的长度大于侧面板312的长度,连接件32的端部延伸至拆卸槽内,侧面板312的端部延伸至第二台阶面117表面,第一凸缘321的端部抵接于挡块131临近第二凹坑12底壁的一端,以限制电池盖103沿插接方向的移动,侧面板312的表面抵接于挡块131临近上盖101外部的一端,从而可限制电池盖103在第一顶板311所在的平面内左右移动。
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台阶面117与第一顶板311相对立的一侧表面与拆卸槽底面位于同一平面,连接件32的长度则与侧面板312的长度相等,侧面板312设有与拆卸槽相连的缺口,外部工具通过缺口可伸入拆卸槽内,以方便地驱动连接件32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31还包括第一围板313,第一围板313连接于第一顶板311上远离侧面板312的一端,第一围板313可为矩形环状结构,第一围板313与第一顶板311垂直,第二凹坑12内相对立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115,第一围板313与侧面板312相垂直的两侧外周壁上与第一定位块115相对应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块33,第二定位块33滑插连接于第一定位块115临近第二凹坑12底壁的一侧,且滑插方向与电池盖103的插接方向垂直,在电池盖103的安装过程中,先将从外向内推动电池盖103,至第二定位块33与第一定位块115相滑插连接,再使连接件32与限制部13相卡接,从而可进一步限制电池盖103沿插接方向脱离上盖101,连接更加稳固。
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115还可设于第二凹坑12内平行侧面板312的侧壁上,第二定位块33还可设于第一围板313上与侧面板312相平行且背离侧面板312一侧的外周壁上,第一围板313设有第二定位块33一侧的表面与第二凹坑12侧壁之间留有空间,供第一定位块115与第二定位块33滑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顶板311朝向第二凹坑12的一侧还设有限位柱314,限位柱314为柱状结构,限位柱314的一端与第一顶板311相连,限位柱31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凹坑12开口处,限位柱314用于固定电池,减少电池在第二凹坑12内的扰动,保证电池的电接触良好。
请参照图2、图4和图8,上盖101内设有容纳腔19,容纳腔19底壁设有通孔123,电能表还包括:
按键108,活动安装于容纳腔19内,按键108包括键帽81和键轴82,键帽81临近容纳腔19底壁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部83,弹性部83的端部与容纳腔19底壁相抵接,容纳腔19底壁与键帽81的端部之间留有供弹性部83活动的间隙,键轴82的局部与通孔123相卡接且用于限制按键108脱离上盖10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盖101和按键108两者相互配合,按键108具有良好的按压与回弹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上盖101和按键108之间分体设置回弹弹簧,本方案中的弹性部83一体化连接于按键108上,生产过程中无需额外组装回弹弹簧,生产效率更高,按键108在相对上盖101活动的过程中可保持平稳不偏移,操作流畅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108在被按压时,键帽81从容纳腔19开口处往临近容纳腔19底壁的方向移动至终点位置,按键108在按压被释放后回弹时,键帽81从终点位置移动回容纳腔19开口处,键帽81的移动可驱动键轴82同步移动,以实现按键108的操纵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键帽81包括第二顶板811和第二围板812,第二顶板811位于容纳腔19开口处,第二顶板811的外周缘与容纳腔19侧壁相贴合,第二围板812的一端与第二顶板811临近容纳腔19底壁的一侧相连,部分第二围板812的另一端设有弹性部83,通过在第二顶板811与弹性部83之间设置第二围板812,可增强键帽81的整体结构刚度,使得键帽81在容纳腔19内的活动更平稳,同时可减少驱动键帽81活动时弹性部83所需的变形量,从而使得本申请的按键108在按压与回弹过程中反馈更及时,使用更方便。
具体地,第二围板812为矩形环状结构,可理解地,第二围板812还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环状结构,第二围板81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顶板811表面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8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围板812相对立两侧的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83还可设有三个及以上个,所有弹性部83以第二围板812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中心对称布置,用于使第二围板812整体受到的弹性部83作用力方向与第二围板812的中轴线一致,从而可使按键108在活动过程中不会朝某一侧偏移,保证了本申请的按键108在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部83包括连接杆831和活动端832,连接杆831为长条形的杆状结构,活动端832为三角板结构,连接杆8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围板812的端部和活动端832相连,活动端832的端部与容纳腔19底壁朝向键帽81的一侧相抵接,连接杆831和活动端832的结构形状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制作,弹性部83与按键108采用一体化设计,可减少弹性部83的组装工序,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连接杆83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容纳腔19底壁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连接杆831临近键帽81的一侧与第二围板812端部之间留有间隙,连接杆831远离键帽81的一侧与容纳腔19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可为按键108提供可活动的空间,以保证了按键108具有良好的按压与回弹效果。
具体地,在键帽81被按压时,连接杆831与第二围板812端部之间的间隙和连接杆831与容纳腔19底壁之间的间隙均减小,连接杆831的端部与第二围板812的连接处受到挤压而变形,在键帽81受到的按压被释放时,连接杆831的端部与第二围板812的连接处的挤压变形恢复,以驱动键帽81移动,连接杆831与第二围板812端部之间的间隙和连接杆831与容纳腔19底壁之间的间隙均增大,直至键帽81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键轴82的一端与第二顶板811中部的表面相连,键轴82的另一端贯穿通孔123并设有限位部821,限位部821位于容纳腔19底壁背离键帽81的一侧,限位部821用于限制键帽81在回弹过程中脱离上盖101,以保证本申请的操作连续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3的形状为T形,可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23的形状还可为十字形等其他形状,键轴82的横截面形状与通孔123的形状相匹配,通孔123采用这样的形状,以保证本申请的按键108具有良好的按压与回弹效果。
具体地,键轴82主体为条形板状结构,键轴82主体表面设有挡条,挡条的宽度方向与键轴82主体的宽度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可限制键轴8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转,使运动更流畅。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3相对立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片124,挡片124位于容纳腔19底壁朝向键帽81的一侧,限位部821为弹臂且设有两个,两个限位部821分别位于键轴82的两侧,限位部82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键轴8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限位部821的一端与键轴82表面相连,限位部821的另一端抵接于挡片124背离容纳腔19开口的一侧,两个限位部821端部最远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挡片124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限制按键108脱离上盖101,使本申请的按键108具有良好的防脱效果。
具体地,在按键108的组装过程中,键轴82端部贯穿通孔123时,限位部821的端部受到挡片124的挤压而变形,两个限位部821端部最远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挡片124相对表面之间的距离,以使两个限位部821的端部均可穿过通孔123,限位部821的整体穿过通孔123后,限位部821临近键帽81一侧的端部抵接于挡片124背离容纳腔19底壁一侧的表面,按键108与上盖101的组装方式简单,可使本申请的生产效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19底壁上围合通孔123的四周设有合围板128,合围板128位于第二围板812的内周壁与键轴82的外表面之间,可延长外界水汽与灰尘进入容纳腔19的路径,防止容纳腔19底壁内的污染物直接进入通孔123内,以提高本申请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进一步地,合围板128临近容纳腔19开口的一端与第二顶板811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不大于键帽81可活动范围的大小,从而可根据弹性部83的弹性变形极限,限制键帽81被按压时的可活动量,以延长弹性部83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强本申请的产品耐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合围板128的内周壁对称设有两个导向槽125,导向槽125的长度方向与键轴82的长度方向平行,键轴82相对立的两侧分别滑动装配于两个导向槽125内,导向槽125的设置可使键轴82按既定线路进行运动,限制按键108在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以进一步提高使本申请的按键108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顶板811背离容纳腔19底壁的一侧设有凹陷结构813,凹陷结构813的表面为圆弧面,凹陷结构813的中部设有凸点,第二顶板811采用这样的设计便于手指触摸,在视野有限或光线较弱的使用环境中,用户通过手指接触凹陷结构813及凸点可产生易分辨的触感,从而可准确找到键帽81的位置,使本申请的便利性更高。
电能表还包括:
锁止插销109,滑动插接于上盖101的一侧且临近按键108布置,锁止插销109的内侧端用于卡紧键帽81,上盖101上还设置有铅封通槽110,锁止插销109上设置有铅封凹槽91,铅封通槽110与铅封凹槽91相连通且用于穿设铅封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封线可以将锁止插销109牢固连接于上盖101上,有效防止锁止插销109被恶意拔出和损坏,安全性更高。
请参照图2、图4和图9,上盖101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凹坑111,第三凹坑111位于上盖101相异于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12的侧面,第三凹坑111内设置有弹性内扣部112,电能表还包括:
模块盒盖100,滑插安装于第三凹坑111内,模块盒盖100的侧部与第三凹坑111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滑插结构,模块盒盖100的内侧壁上设有外扣部1001,外扣部1001抵接于弹性内扣部112以用于限制模块盒盖100脱离第三凹坑111;以及,
推钮结构200,滑动装配于模块盒盖100的侧部,用于驱动弹性内扣部112的端部背离外扣部1001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模块盒盖100和上盖101之间滑动插接,因此在非模块盒盖100滑动的方向上,模块盒盖100难以脱离,同时增加的弹性内扣部112与外扣部1001,两者之间相互抵接,有效地限制模块盒盖100脱离上盖101,模块盒盖100上还滑动装配有推钮结构200,推钮结构200可使弹性内扣部112与外扣部1001相脱离,以便于从上盖101拆卸模块盒盖10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模块盒盖100采用螺钉装配的固定方式,无需额外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即可快速安装拆卸模块盒盖100,组装、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01包括第一侧壁126和第二侧壁127,第一侧壁126设有两个,两个第一侧壁126分别连接于第二侧壁127的两端,模块盒盖100包括第三围板1002和第四围板1003,第三围板1002设有两个,两个第三围板1002分别连接于第四围板1003的两端,推钮结构200设有两组,两组推钮结构200分别活动安装于两个第三围板1002上,弹性内扣部112与推钮结构200对应设置,可理解地,推钮结构200还可仅设置一组,推钮结构200活动安装于两个第三围板1002中的一个上,在模块盒盖100体积较大对安装稳固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选择双边限位,在模块盒盖100体积较小对安装稳固性要求较低的情况下选择单边限位,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数量的推钮结构200,使本申请更具有经济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与第一侧壁126的长度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插结构的滑槽方向与第一侧壁126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滑插结构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设于模块盒盖100的内侧壁上,第二滑动部设于第一侧壁126上,第一滑动部为滑块和滑槽的两者之一,第二滑动部为滑块和滑槽的两者之另一,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之间的滑插方向与平行,第二滑插结构采用多种滑块与滑槽的组合,可丰富产品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生产环境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围板1002上设有多个基座孔10021和一个第二插孔10022,多个基座孔10021以第二插孔10022为中心对称布置,推钮结构200包括基座板201和推块202,推块202位于基座板201与第三围板1002的相对表面之间,基座板201朝向第三围板1002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与多个基座孔10021一一对应相卡接,基座板201上设有滑孔2011,第二插孔10022与滑孔2011相对设置,滑孔2011的面积小于推块202的表面积,可限制推块202沿垂直第三围板1002表面的方向脱离滑动槽,推块202的一部分滑动装配于第二插孔10022内,推块202的另一部分滑动装配于滑孔2011内,通过基座板201与基座孔10021的卡接作用,推钮结构200可方便地安装在第三围板1002上,使本申请的生产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推块202朝向第三围板100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缘2021,第二凸缘2021的一端与第三围板1002相连,第二凸缘202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插孔10022背离第三围板1002的一侧,第二凸缘2021的中部贯穿且滑动于第二插孔10022内,第二凸缘2021远离第三围板100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插孔10022相匹配的楔形结构,从而可使推块202卡设于第二插孔10022内,以限制第二凸缘2021沿垂直第三围板1002表面的方向脱离第二插孔10022,使本申请的推钮结构200的滑动更加顺畅,产品稳定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推块202背离第三围板1002的一侧设有第三凸缘2022,第三凸缘2022贯穿且滑动于滑孔2011内,第三凸缘2022为外部推动推块202移动提供支撑点,使本申请推钮结构200的滑动操作更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内扣部112包括弹性片1121和第二凸块1122,弹性片1121为直线条形结构,弹性片1121可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第二侧壁127的端部与第一侧壁126相连,弹性片1121的一端与第二侧壁127朝向第三凹坑111的一侧表面相连,弹性片1121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1122相连,弹性内扣部112采用这样的设计,制作简单,材料易得,便于生产和加工,可降低本申请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外扣部1001抵接于第二凸块1122背离弹性片1121的一侧,以限制模块盒盖100沿平行第二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朝外脱离上盖101的凹坑,第二凸缘2021位于第二凸块1122临近弹性片1121的一侧,通过第二凸缘2021抵紧第二凸块1122,可使弹性片1121绕其固定端朝背离外扣部1001的方向摆动,直至外扣部1001与第二凸块1122相分离,进而可方便模块盒盖100从上盖101的凹坑内沿平行第二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朝外取出,使本申请的安装更牢固,拆卸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围板1002与弹性片1121之间留有供第二凸缘2021和外扣部1001活动的间隙,第二凸缘2021位于弹性片1121远离凹坑底壁的一侧,外扣部1001位于弹性片1121临近凹坑底壁的一侧,第二凸缘2021与外扣部1001沿弹性片1121的宽度方向相互错位,从而可使推块202的活动与外扣部1001的活动不产生相互干涉,操作稳定性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围板1002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活动槽,推块202置于滑动槽内,滑动槽内留有供推块202滑动的空间,基座板201置于安装槽内且盖设于推块202外部,推块202平行第三围板1002长度方向的侧边与活动槽侧壁之间设有卡合结构,卡合结构用于固定推块202的位置,使推块202移动至相应的位置后更加稳固,从而可保证有效地限制模块盒盖100脱离上盖101。
具体地,卡合结构包括一个凸点和两个凹坑,凸点设于推块202的侧边,两个凹坑相间隔设于活动槽的侧壁,凸点卡设于远离第四围板1003的凹坑时,推块202位于滑孔2011远离第四围板1003的一端,第二凸缘2021与第二凸块1122相抵接,凸点卡设于临近第四围板1003的凹坑时,第三凸缘2022位于滑孔2011临近第四围板1003的一端,第二凸缘2021与第二凸块1122相分离,从而可使推钮结构200有效地控制弹性内扣部112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钮结构200上还设有铅封部2012,铅封部2012包括凸条,凸条设于基座板201上临近滑孔2011端部的位置,第三凸缘202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三凸缘2022用于供外部推移,另一个第三凸缘2022与凸条之间分别设有穿孔,穿孔内可配置铅封件的铅封线,以提高防盗性能。
模块盒盖100的安装拆卸操作过程如下:
在模块盒盖100安装至上盖101内时,先将模块盒盖100滑插连接于上盖101的凹坑内,直至外扣部1001抵接于弹性内扣部112背离凹坑外部的一端,然后将第二凸缘2021卡接于第二插孔10022内,第三凸缘2022朝临近第四围板1003移动至滑孔2011的端部,此时第二凸缘2021与第二凸块1122相分离,最后将基座板201卡设于基座孔10021内,第三凸缘2022从滑孔2011内伸出;
在模块盒盖100从上盖101内拆卸时,先将第三凸缘2022朝往远离第四围板1003的方向移动至滑孔2011的端部,第二凸缘2021与第二凸块1122相抵接,直至第二凸块1122与外扣部1001相分离,然后将模块盒盖100从上盖101的凹坑内沿第二滑插结构的滑槽方向朝外取出。
请参照图2、图7、图10、图11和图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上盖101的一端设置有扣合部17,扣合部17上设置有安装部18,电能表还包括:
端盖106,扣合于扣合部17上,端盖106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穿线槽61和容纳槽62,容纳槽62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孔621;以及,
铅封销钉107,铅封销钉107的第一端能够穿过安装孔621,并装配于安装部18上,铅封销钉107的第二端设置有铅封孔71,且能够藏纳于容纳槽62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封销钉107的端部会藏纳于容纳槽62,而且会在端盖106上开设穿线槽61,以便铅封穿过铅封销钉107的铅封孔71,电能表的外表面没有凸出部分且更加平整,更方便安装、搬运转移、使用电能表。
在本实施例中,穿线槽61的槽底为圆弧形状,在穿设铅封线时,圆弧形状的槽底为平滑过渡设计,不易隔挡铅封线,方便铅封线快速穿设安装,更加实用,而且上述形状的穿线槽61,加工制作更加简单。
穿线槽61内设置有骨板63,骨板63的形状和穿线槽61对应部位的端面形状一致,即骨板63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另一侧为圆弧形面,骨板63和容纳槽62间隔布置,骨板63上设置有供铅封线穿过的孔洞,本实施例中骨板63仅设置有一块,在其他实施例中骨板63还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容纳槽62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铅封线同时穿过骨板63和铅封销钉107的前提下,铅封线可以将铅封销钉107和端盖106连接在一起,有效防止铅封销钉107掉落。
上盖101上设置有图元部,凸起部121为长方体形状,端盖106上还设置有连通于孔洞的第一插孔64,凸起部121插接于第一插孔64内,第一插孔64为方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成型带孔洞的骨板63时,一般都会因为注塑模具的本身结构而在端盖106上留下第一插孔64,增加设计的凸起部121插接于第一插孔64内后,不仅具有定位固定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上盖101和端盖106之间设置有环绕铅封销钉107布置的咬合密封结构,骨板63位于咬合密封结构的外侧,咬合密封结构有效防止外部的灰尘和水从铅封销钉107的安装缝隙处进入端盖106的内部,防水和防尘效果较好,对端盖106内部的电子配件或金属配件具有较佳的保护效果。
具体地,咬合密封结构包括第一环65和第二环122,第二环122设于上盖101上,第一环65设于端盖106远离穿线槽61的表面上,第一环65靠近第二环122的端部设置设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咬合于第二环122的端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环65和第二环122咬合装配后,具有一定的限位固定效果,同时上述设计的咬合密封结构,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制作比较方便。
为了有利于快速铅封销钉107快速拆卸和安装,铅封销钉107远离铅封孔7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卡块72,铅封销钉107贯穿安装孔621后通过限位卡块72旋转卡接于安装部18中。安装部18上设置有供限位卡块72伸入的限位孔181,安装部18内设置有旋转卡槽182,旋转卡槽182与限位孔181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铅封销钉107的安装方式不同于螺纹装配,采用旋转卡接的方式进行装配,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地,限位孔181为一字形状,安装孔621为十字形状,限位卡块7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两个限位卡块72分别位于铅封销钉107端部的相对立的两个侧面上。
在确保限位卡块72可以顺利通过安装孔621和限位孔181的基础上,限位孔181还对旋转至旋转卡槽182内的限位卡块72具有良好的隔挡限位效果,结构相对较为牢固,安装、拆卸铅封销钉107都比较方便。
铅封销钉107的另一端藏纳于容纳槽62中,铅封销钉107设有铅封孔71的端部设置为圆形的帽部,而且帽部的直径大于铅封螺其他部分的直径,而且铅封螺其他部分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状,同时帽部的外面表面齐平于端盖106的外表面且设置有一字形的拨动槽。
请参照图2、图13和图14,
电能表还包括:
底壳104,上盖101的周沿与底壳104的周沿插接;以及,
插销件105,底壳104和上盖101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连接耳板41,连接耳板41上设置有第一穿孔411,底壳104和上盖101的二者之另一上设置有第二穿孔16,第一穿孔411与第二穿孔16对应布置,插销件105插接并卡接于第一穿孔411、第二穿孔16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销件105可以代替常见的螺钉,将上盖101与底壳104的局部固定连接,无需提前在上盖101与底壳104上设置螺纹孔,也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组装,装配更加快捷,而且制作和安装成本更低,同时插销件105还可以替代电能表内部的扣位结构,有效简化上盖101与底壳104之间的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耳板41设置于底壳104的周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耳板41也可以设置于上盖101的周沿。
具体地,插销件105为塑料材质,插销件105包括一体成型的侧板51和两块间隔平行布置的卡板52。
卡板52与侧板51垂直布置,两块卡板52连接于侧板51的内侧面,两块卡板5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两块卡板52相远离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穿孔411、第二穿孔16边沿卡接的卡接部。
上述设计的插销件105呈现为U形结构,两块卡板52之间可以受挤压而变形,从而有利于插销件105快速插入,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卡接部在两块卡板52弹性复位后,可以牢固的卡接于第一穿孔411、第二穿孔16边沿,结构相对比较牢固,而且塑料材质的插销件105,可以通过定制模具来批量一体成型,制作效率较高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卡板52同时与第一穿孔411、第二穿孔16之间牢固卡接,卡接部包括第一卡块521和第二卡块522;
第一卡块52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5211和第一隔挡面5212,第一隔挡面5212垂直于卡板52远离另一块卡板52的侧面,第二卡块52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5221和第二隔挡面5222,第二隔挡面5222垂直于卡板52远离另一块卡板52的侧面,第一隔挡面5212位于第二隔挡面5222和侧板51之间;
第二穿孔16上设置有供第二卡块522穿过的避让槽118,第二穿孔16和避让槽118为矩形状,且避让槽118设置有两个,两个避让槽118对称布置于第二穿孔16的相对立两侧。
插销件105安装完毕后,第一隔挡面5212隔挡于连接耳板41的内侧面,第二隔挡面5222隔挡于上盖101的内周壁,所以在不暴力破坏底壳104和上盖101的前提下,插销件105难以从电能表外部拆除,有效防止电能表被随意打开,具有一定的“铅封”作用。
具体地,卡板5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块522和两个第一卡块521,两个第一卡块521位于第二卡块522的两侧。
由于第一卡块521的第一隔挡面5212和第二卡块522的第二隔挡面5222呈现为错位状态,有利于卡板52同时卡接于第一穿孔411和第二穿孔16,连接牢固性更高,插销件105安装更加牢固。
上盖101的外周壁设置有容纳侧板51的嵌槽119,侧板51的外侧面与上盖101的外周壁齐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嵌槽119可以有效防止侧板51凸出于上盖101的外周壁,从而整个电能表的外表面会更加平整。
在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侧板51的周沿设置有卡缺口511,嵌槽119的周沿设置有卡接于卡缺口511内的第一凸块120,卡缺口511为矩形状,第一凸块120为小长方体,卡缺口511和第一凸块120相互配合,可以相互隔挡和限位,有效防止侧板51从嵌槽119内脱离。
具体地,侧板51和嵌槽119均为矩形状,侧面的四条边均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卡缺口511,嵌槽119内设置有八个第一凸块120,卡缺口511和第一凸块120一一对应布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缺口511和第一凸块120的数量越多,侧板51和嵌槽119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高,插销件105安装更加牢固。
卡板52远离侧板51的端部设置有斜导向面523,且斜导向面523位于两块卡板52相背离的外侧面,斜导向面523的设计,有利于插销件105的端部快速对准并插入第一穿孔411和第二穿孔16内,装配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连接耳板41设于底壳104的内周侧壁,加强板412垂直连接于连接耳板41的侧边和底壳104的内周侧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412可以使连接耳板41和底壳104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从而连接耳板41不易晃动,方便插销件105稳定且牢固的插接、卡接,装配牢固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分别位于所述上盖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凹坑的底壁上设有限制部,所述上盖于所述限制部的周沿设置有拆卸槽;
卡门盖,滑动插接于所述第一凹坑内,所述卡门盖包括用于供卡片插拔的插口,所述第一凹坑的侧壁与所述卡门盖的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插结构,所述第一滑插结构的滑插方向相异于卡片插拔于所述插口的方向;以及,
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包括盖体和安装于所述盖体内部的连接件,所述盖体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二凹坑内,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制部相卡接,所述拆卸槽远离所述限制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盖体或所述上盖的外部,外部工具可插入所述拆卸槽内挤压所述连接件,以用于驱使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限制部相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插结构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凹坑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设于所述卡门盖的侧部上,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一,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为滑块和滑槽的二者之另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门盖还包括限位块,所述第一凹坑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卡接的限位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包括挡块,所述挡块的端部与所述拆卸槽的侧壁相连,所述挡块与所述拆卸槽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从所述间隙露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顶板和侧面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凹坑底壁相对立设置,所述侧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临近所述限制部的一端,所述挡块位于所述侧面板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壳,所述上盖的周沿与所述底壳的周沿插接;以及,
插销件,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的二者之一上设置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的二者之另一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对应布置,所述插销件插接并卡接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端盖,扣合于所述扣合部上,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穿线槽和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安装孔;以及,
铅封销钉,所述铅封销钉的第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装配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铅封销钉的第二端设置有铅封孔,且能够藏纳于所述容纳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壁设有通孔,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按键,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键轴,所述键帽临近所述容纳腔底壁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与所述容纳腔底壁相抵接,所述容纳腔底壁与所述键帽的端部之间留有供所述弹性部活动的间隙,所述键轴的局部与所述通孔相卡接且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脱离所述上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锁止插销,滑动插接于所述上盖的一侧且临近所述按键布置,所述锁止插销的内侧端用于卡紧所述键帽,所述上盖上还设置有铅封通槽,所述锁止插销上设置有铅封凹槽,所述铅封通槽与所述铅封凹槽相连通且用于穿设铅封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相邻两个表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凹坑,所述第三凹坑位于所述上盖相异于所述第一凹坑和所述第二凹坑的侧面,所述第三凹坑内设置有弹性内扣部,所述电能表还包括:
模块盒盖,滑插安装于所述第三凹坑内,所述模块盒盖的侧部与所述第三凹坑的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滑插结构,所述模块盒盖的内侧壁上设有外扣部,所述外扣部抵接于所述弹性内扣部以用于限制所述模块盒盖脱离所述第三凹坑;以及,
推钮结构,滑动装配于所述模块盒盖的侧部,用于驱动所述弹性内扣部的端部背离所述外扣部运动。
CN202310111199.4A 2023-02-14 2023-02-14 电能表 Active CN115825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199.4A CN115825515B (zh) 2023-02-14 2023-02-14 电能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1199.4A CN115825515B (zh) 2023-02-14 2023-02-14 电能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5515A true CN115825515A (zh) 2023-03-21
CN115825515B CN115825515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52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1199.4A Active CN115825515B (zh) 2023-02-14 2023-02-14 电能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25515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412Y (zh) * 2008-07-29 2009-05-06 张云山 挂扣式电能表及类似电器装置安装箱
CN202066886U (zh) * 2011-04-18 2011-12-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rs485通信外壳
CN202075320U (zh) * 2011-04-18 2011-12-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无线通信模块外置的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外壳
CN203522949U (zh) * 2014-01-06 2014-04-02 深圳市视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卡门滑动开闭结构
CN203745506U (zh) * 2014-03-11 2014-07-30 浙江华邦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盒
CN104502655A (zh) * 2014-12-31 2015-04-08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表外置电池结构
WO2019083322A1 (ko) * 2017-10-26 2019-05-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하우징을 위한 커버의 체결구조
CN109900942A (zh) * 2019-03-25 2019-06-18 深圳龙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电能表
CN109991454A (zh) * 2019-03-25 2019-07-09 深圳龙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模块的电能表及表盖模具结构
CN209607795U (zh) * 2019-04-11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盒
WO2021000812A1 (zh) * 2019-07-01 2021-01-07 深圳盈达机器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CN213517268U (zh) * 2020-10-26 2021-06-22 深圳市其荣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表上壳组件
CN214585627U (zh) * 2021-01-18 2021-11-02 安特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CN214852206U (zh) * 2021-05-31 2021-11-23 深圳市创新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拆卸的电子设备机盒
CN215812955U (zh) * 2021-03-31 2022-02-11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412Y (zh) * 2008-07-29 2009-05-06 张云山 挂扣式电能表及类似电器装置安装箱
CN202066886U (zh) * 2011-04-18 2011-12-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rs485通信外壳
CN202075320U (zh) * 2011-04-18 2011-12-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无线通信模块外置的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外壳
CN203522949U (zh) * 2014-01-06 2014-04-02 深圳市视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卡门滑动开闭结构
CN203745506U (zh) * 2014-03-11 2014-07-30 浙江华邦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盒
CN104502655A (zh) * 2014-12-31 2015-04-08 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表外置电池结构
WO2019083322A1 (ko) * 2017-10-26 2019-05-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하우징을 위한 커버의 체결구조
CN109900942A (zh) * 2019-03-25 2019-06-18 深圳龙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电能表
CN109991454A (zh) * 2019-03-25 2019-07-09 深圳龙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模块的电能表及表盖模具结构
CN209607795U (zh) * 2019-04-11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盒
WO2021000812A1 (zh) * 2019-07-01 2021-01-07 深圳盈达机器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CN213517268U (zh) * 2020-10-26 2021-06-22 深圳市其荣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表上壳组件
CN214585627U (zh) * 2021-01-18 2021-11-02 安特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三相电能表的壳体结构
CN215812955U (zh) * 2021-03-31 2022-02-11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
CN214852206U (zh) * 2021-05-31 2021-11-23 深圳市创新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拆卸的电子设备机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5515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10816A1 (en) Clip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00024304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3757582B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CN115825515A (zh) 电能表
US20220320787A1 (en) Combined upper cover for a power strip
WO2021047123A1 (zh) 卡扣式自锁型插线板组合上盖
JP2010226881A (ja) 分電盤のブレーカ取外装置
CN209691629U (zh) 一种开关底壳
US616845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54693U (zh) 電腦儲存裝置之快拆組
JP4111759B2 (ja) ドア用錠前のエスカチオン
US12003055B2 (en) Snap-fit type self-locking combined upper cover for a power strip
WO2013044587A1 (zh) 一种容纳电子单元的外壳
CN219496491U (zh) 卡门结构及定量电能表
CN207898051U (zh) 可拆装拉链头以及拉链
CN217768188U (zh) 一种控制面板
CN215782042U (zh) 滤芯舱及净水机
CN216438988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968174U (zh) 一种超长寿命的工业电源插座
CN213635799U (zh) 一种滑盖式组合拼接手控器
CN214481568U (zh) 一种手扫门控一体控制器外壳
CN220043570U (zh) 网关装置
KR200351671Y1 (ko) 가동 커버의 이탈을 방지하는 연성 회로 기판 커넥터
CN219590401U (zh) 铅封结构及电能表
CN219657750U (zh) 模块盒盖安装结构及电能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