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4217B -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4217B
CN115814217B CN202310108306.8A CN202310108306A CN115814217B CN 115814217 B CN115814217 B CN 115814217B CN 202310108306 A CN202310108306 A CN 202310108306A CN 115814217 B CN115814217 B CN 115814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puncturing
capsule
bas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83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14217A (zh
Inventor
陈东浩
陈岚
陈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83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4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4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4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14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4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属于粉雾剂吸入器械领域,其包括上方结构、下方结构与刺破结构;上方结构相对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针;上方结构包括胶囊仓及胶囊仓外侧的刺破通道;刺破通道提供刺破针发生侧方刺破运动的刺破轨迹;在上方结构、下方结构与刺破结构间设置配合结构,用于实现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配合结构包括与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配合的槽型倾斜轨道,坡型倾斜轨道,及倾斜连杆等结构;每种方式的设置都能有效实现下方结构与上方结构在按压条件下,刺破针沿刺破通道从侧方刺破胶囊仓内胶囊,整个器械美观,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经口吸入粉雾剂到肺部发挥作用的吸入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胶囊型粉雾剂吸入器械存在有笔形吸入器械与椭圆握持型吸入器械。针对椭圆握持型胶囊吸入器械,现有的胶囊型粉雾剂吸入器械的刺破结构设置在整体结构的底部侧面,设置在单侧或双侧,具体如现有技术:吸入装置 CN 215083633 U 及粉雾剂给药装置的破囊机构 CN 105920709 B ;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单侧还是双侧,刺破结构都包括侧方的弹性按动结构及与弹性按动结构连接的刺破针;都是通过侧面的弹性按动结构带动刺破针从侧面刺破胶囊的。
但此种弹性按动结构与刺破结构连接的粉雾剂吸入器械类型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1)侧方按动弹性按动结构的设置方式多需要单手的食指与拇指横向张开协同按动,用力方向为不好发力横向用力;按动需要的手部力量大,且不容易发力,对应手部力量小的患者很难完成对刺破结构的操作;2)侧面弹性按动结构的设置会导致双侧宽度大,整体美观性,横向距离大也是增加操作难度的因素之一。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方案存在操作力度要求大,横向宽度大等问题,提供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侧方设置的弹性按动结构与对应的刺破结构的技术方案;其弹性按动结构与刺破结构的刺破方向一致,导致整个器械横向宽度大,且用力不方便,使用过程中需要拇指与食指协调,且较难通过双手来完成协调操作用力;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垂直用力的垂直按压的方式来实现对吸入器械胶囊进行刺破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其包括:
刺破结构,用于从侧方刺破胶囊;其包括刺破针;
上方结构,上方设置吸嘴;上方结构包括,
胶囊仓,用于容纳胶囊;及
刺破通道,设置在胶囊仓外侧且连通胶囊仓;所述刺破通道提供刺破针发生侧方刺破运动的刺破轨迹;
下方结构,用于容纳上方结构,上方结构相对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
配合结构,设置在上方结构、下方结构与刺破结构间,用于实现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
通过上方结构,下方结构,刺破结构及配合结构的设置,很好的实现通过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间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达到侧方刺破胶囊仓内胶囊的目的,因为是垂直方向的操作,所以一般通过将拇指设置在下方结构下方,将食指与中指分别设置在上方结构两侧,通过3指完成操作;或者通过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分别是拇指设置在下方结构下方,食指设置在上方结构上方,通过双手进行操作也非常简单方便。胶囊内设置能够沿吸嘴吸入肺部的任何粉剂或粉雾剂。
优选地,刺破通道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其中最优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
刺破基座,为刺破结构一部分,刺破基座上设置刺破针;和,
倾斜轨道,设置在下方结构内,用于实现刺破基座倾斜运动;所述倾斜轨道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下部且朝向胶囊仓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在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靠近运动时刺破结构沿倾斜轨道朝向胶囊仓方向移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进入胶囊仓完成对胶囊的刺破。通过手部握持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实现上方结构相对向下移动,下方结构相对向上移动,最终实现与倾斜轨道组合连接的刺破结构在倾斜轨道及刺破通道的双重引导下,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此种倾斜轨道的设置方式为一种有效合理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刺破通道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刺破通道的刺破运动方向与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的纵向垂直运动方向合成倾斜轨道方向上的合运动方向。
优选地,刺破基座在刺破通道的刺破距离与垂直运动距离的合运动距离为倾斜轨道上的倾斜运动距离。
优选地,倾斜轨道倾斜角度确定后,根据倾斜轨道的倾斜角度确定刺破通道及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运动距离的比例关系。或者,根据需要的垂直运动距离与刺破通道的运动距离计算得出倾斜角度。
优选地,刺破通道方向为水平方向,倾斜轨道长度为L1;刺破针刺破距离为L2;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为L3,三者关系为:L1的长度大于L2与L3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通过此种确定的关系设置,可以有效地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距离,而不用随机设置,根据需要确定两个距离后就能够快速确定第三个竖直的方位。
优选地,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前后侧壁上的槽型倾斜轨道,刺破基座上设置伸入槽型倾斜轨道内的突出柱;
优选地,槽型倾斜轨道的槽型口为“口”字形或“T”字形口;优选地,刺破基座围绕胶囊仓设置一个或两个;
优选地,当为单侧刺破时,刺破基座设置一个,下方结构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两个槽型倾斜轨道;每个刺破基座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且刺破结构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在同侧对应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刺破通道;
或者,当为两侧刺破时,设置两个刺破基座,设置4条槽型倾斜轨道;每个刺破基座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优选地,2个刺破基座及4条槽型倾斜轨道围绕胶囊仓对称设置;优选地,在一个刺破结构上设置1个刺破针,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
不管是单侧刺破还是双侧刺破,都能通过垂直的运动实现侧方的刺破,整个操作可单手或双手完成,握持时也更加稳定,操作更加简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倾斜轨道坡型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左右侧壁的坡型倾斜轨道;坡型倾斜轨道的运动轨道为坡型轨道的倾斜面;刺破基座上设置与坡型倾斜轨道坡型面贴合的吻合面;此种在左右侧壁的坡型倾斜轨道的设置为一种整体更加容易设置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过坡型倾斜轨道与刺破结构建立联系,并实现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运动时,刺破结构沿坡型倾斜轨道向胶囊仓运动,进而带动刺破针在刺破通道内移动刺破胶囊仓内胶囊的目的。
刺破基座包括主基座,主基座上设置吻合面;主基座上方设置带有刺破针的针座。
当为单侧刺破时,设置一个坡型倾斜轨道及一个主基座;且在一个针座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及在同侧设置两个平行的刺破通道;或者,当为双侧刺破时,对称地在下方结构左右两侧设置两个坡型倾斜轨道,并对应设置两个主基座;优选地,在一个针座上设置1个刺破针,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
优选地,贴合结构包括在侧方提供弹力的弹簧结构,弹簧结构一端连接在上方结构下端,一端连主基座侧面;或者贴合结构为设置在倾斜面上的T形限位槽;还包括在吻合面伸出的适配的T形突出;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吻合面与倾斜面的始终贴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杆方式的实现方式,具体为:配合结构包括与刺破结构连接的连杆结构,连杆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倾斜连接刺破结构主连杆,主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下方结构侧壁;另一端转动连接刺破结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相对纵向垂直运动时,主连杆结构带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刺破胶囊仓内胶囊;
优选地,主连杆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上部且朝向胶囊仓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优选地,刺破通道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以刺破通道方向水平为例,刺破通道方向水平,主连杆的倾斜角度为a;主连杆的长度为L11,刺破针刺破距离为L2;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为L3;所述角度a与所述长度L11,所述距离L2与所述距离L3的关系为:L11>L2+L3/cota。
还设置方向维持结构用于保证主连杆在一个平面运动;
方向维持结构为与主连杆厚度或直径一致的运行腔道;运行腔道由在下方结构侧方伸出的两块板形结构形成;
或者,方向维持结构为与上方结构连接的两根维持连杆,两根维持连杆设置在刺破通道两侧;维持连杆上方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上方结构侧壁,一端活动连接刺破针或刺破针基座;维持连杆对称地围绕刺破通道设置。
通过有效的主连杆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管是刺破基座与倾斜轨道的设置方式还是连杆结构的设置方式,其都通过与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的纵向垂直运动相结合,实现刺破针从侧方刺破胶囊。其是一种新的通过新的运动形式完成粉雾剂吸入器械胶囊刺破动作的构思方式;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实现了单手的水平用力改为单手的纵向垂直用力方式,纵向垂直用力方式较水平用力方式更加容易,更加容易操作,且因为各个结构都设置在上方结构及下方结构内使整个器械的美观度更高,且通过转换用力方向的方式,可以减小器械整体的横向宽度,握持时也更加方便。
下方结构前后侧壁设置槽型倾斜轨道,且围绕胶囊仓对称设置倾斜轨道的方式可以对称性地从两侧刺破胶囊,在进行干粉吸入时更加的安全有效。
下方结构左右侧壁设置坡型倾斜轨道,也是一种很好的可以实现对应功能的与槽型倾斜轨道形似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显著。
下方结构内设置与上方结构连接的倾斜连杆的方式,在保证倾斜连杆在一个运动平面内运动的前提及设置具体结构的思路下,也可以很好地实现沿着穿刺通道刺破胶囊仓内胶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不带保护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不带保护帽的整体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吸入通道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嘴段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方结构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带限位杆的防分离结构的整体结构前后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部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
图9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刺破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刺破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未刺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槽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刺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且上方结构未显示手指放置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且上方结构未显示手指放置区域的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下方结构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带平行杆的刺破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显示T形限位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带T形突出的刺破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未刺破状态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坡型倾斜轨道实施方式的刺入状态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且上方结构未显示手指放置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且上方结构未显示手指放置区域的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上方结构连杆结构与刺破针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连杆结构与刺破针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未刺破状态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的刺入状态左右向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倾斜主连杆实施方式中,主连杆在运动到水平状态时正好刺破胶囊的方式,主连杆的倾斜角度a与主连杆长度L1,刺破针刺破距离L2与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L3的关系图。
图中,1、上方结构;111、胶囊仓;112、旋转仓;1121、气流通道口;12、刺破通道;2、下方结构;21、容纳腔;3、刺破针;31、针座;4、复位弹簧;41、上方管腔;42、下方管腔;51、限位杆;52、锁死突起;53、运动槽;54、限位突出;55、导引槽;56、导引面;571、方向引导槽;572、方向引导柱;61、手指放置结构;611、防滑纹;62、吸入通道段;621、柱形通道管;63、吸嘴段;631、吻合管;64、保护帽;71、槽型倾斜轨道;711、引导开口;72、刺破基座;721、突出柱;722、柱形体;723、柱形腔;724、二级适配槽;725、二级适配突;81、坡型倾斜轨道;811、倾斜面;812、吻合面;82、主基座;831、弹簧结构;832、平行管腔;833、平行杆;841、T形限位槽;842、T形突出;851、底部结构;852、底部腔体;853、二级适配空腔;854、二级适配杆;91、主连杆;921、运行腔道;922、板形结构;93、维持连杆;94、连杆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其包括上方结构1、下方结构2与刺破结构;上方结构1相对下方结构2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刺破结构包括刺破针3;上方结构1包括胶囊仓111及胶囊仓111外侧的刺破通道12;刺破通道12提供刺破针3发生侧方刺破运动的刺破轨迹;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刺破结构从刺破通道12刺破胶囊仓111内的胶囊。刺破通道12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以实现从水平侧方,上侧方或下侧方完成对胶囊的刺破。刺破结构与上方结构1及下方结构2设置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的设置实现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刺破结构从刺破通道12刺破胶囊仓111内的胶囊,参考图1、6、7、12、13。
下方结构2与上方结构1的形状及运动关系实施方式为,下方结构2设置容纳上方结构1及刺破结构的容纳腔21;上方结构1在下方结构2容纳腔21内发生纵向垂直相对运动。上方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胶囊仓111上方的旋转仓112,且在旋转仓112的两侧设置倾斜的气流通道口1121。设置实现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运动复位的复位结构,优选为复位弹簧4,参考图1、6、7、8。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刺破结构还包括刺破基座72,刺破基座72上设置刺破针3;下方结构2上设置实现刺破基座72倾斜运动的倾斜轨道;倾斜轨道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2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下部且朝向胶囊仓111的方向倾斜的方向,此种设置可以实现下方结构2发生向上的纵向垂直相对运动时,刺破基座72朝向胶囊仓111方向发生刺破运动。配合结构就为刺破基座72及与其配合的倾斜轨道,参考图2、8。
刺破通道12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刺破通道12的刺破运动方向与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发生的纵向垂直运动方向可合成倾斜轨道方向上的合运动方向。此种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各种倾斜轨道的设置可能,参考图2。
刺破基座72在刺破通道12的刺破距离与垂直运动距离的合运动距离为倾斜轨道上的倾斜运动距离。倾斜轨道倾斜角度确定后,根据倾斜轨道的倾斜角度确定刺破通道12及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纵向垂直运动距离的比例关系。或者,根据需要的垂直运动距离与刺破通道12的运动距离计算得出倾斜角度。此种方式能够较快速地确定各个参数的数值,参考图8、11。
以刺破通道12方向为水平方向为例,倾斜轨道长度为L1;与刺破针3刺破距离L2与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L3的关系为:L1的长度大于L2与L3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参考图2。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倾斜轨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2前后侧壁上的槽型倾斜轨道71,刺破基座72上设置伸入槽型倾斜轨道71内的突出柱721;槽型倾斜轨道71的槽型口为“口”字形或“T”字形口,刺破基座72围绕胶囊仓111设置一个或两个,参考图6-9。
单侧刺破实施方式为:当为单侧刺破时,刺破基座72设置一个,下方结构2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两个槽型倾斜轨道71;每个刺破基座72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721;且刺破结构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3,及在同侧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刺破通道12,参考图5、8、9。
两侧刺破实施方式为:当为两侧刺破时,设置两个刺破基座72,设置4条槽型倾斜轨道71;每个刺破基座72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721。更好的实施方式为:2个刺破基座72及4条槽型倾斜轨道71围绕胶囊仓111对称设置。在一个刺破结构上设置1个刺破针3,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12,参考图5-9。
增加保证刺破基座72沿刺破通道12运动的运动引导结构,刺破基座72上设置与运动引导结构适配的适配部,适配部适配在运动引导结构上运动;运动引导结构为自上方结构1或下方结构2左右侧壁伸出的柱形体722或柱形腔723;运动引导结构的方向与刺破通道12平行。其中更好的实施方式为,运动引导结构为自上方结构1侧壁伸出的柱形体722或柱形腔723,参考图2、8。
运动引导结构与适配部的适配方式为:一种实施方式为,当运动引导结构为柱形体722时,适配部为套接在柱形体722外的柱形腔723。柱形腔723前后壁外侧伸出突出柱721。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当运动引导结构为柱形腔723时,适配部为设置在柱形腔723内的柱形体722。柱形体722前后壁外侧伸出突出柱721;在柱形腔723前后侧壁设置实现突出柱721伸出及保证突出运动的横向贯穿缺口,参考图8、9。
为更好地实现运动引导结构与适配部的适配,在柱形腔723内设置二级适配槽724,并在柱形体722上设置二级适配突725;更好的方式为二级适配槽724对称的设置在柱形腔723的前后侧壁内侧或上下侧壁内侧。为更好地将刺破针3设置在刺破基座72上,设置容纳刺破针3的针座31部;刺破针3与针座31一体连接或为组合后位置不变的组合方式。设置针座31部与运动引导结构的位置关系,针座31部设置在运动引导结构的上方;且针座31较运动引导结构体积小;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刺破基座72结构的稳定性。为方便实现将柱形座组合到槽型倾斜轨道71内,在下方结构2最上方设置较倾斜轨道开口大的引导开口711;引导开口711为三角形开口,参考图5、8、9。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倾斜轨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2左右侧壁上的坡型倾斜轨道81;坡型倾斜轨道81的运动轨道为坡型轨道的倾斜面811;刺破针3座31上设置与坡型倾斜轨道81坡型面贴合的吻合面812,吻合面812设置在刺破针3座31的主基座82上,主基座82上方设置带有刺破针3的针座31,参考图8、14、15、20、21。
当为单侧刺破时,设置一个坡型倾斜轨道81及一个主基座82;且在一个针座31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3,及在同侧设置两个平行的刺破通道12,当为双侧刺破时,对称地在下方结构2左右两侧设置两个坡型倾斜轨道81,并对应设置两个主基座82。在一个针座31上设置1个刺破针3,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12,参考图8、14。
设置主基座82始终贴合在倾斜轨道上的贴合结构;第一种贴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为:贴合结构包括在侧方提供弹力的弹簧结构831,弹簧结构831一端连接在上方结构1下端,一端连主基座82侧面。通过弹力维持主基座82贴合在倾斜轨道上,保证各部分的配合运动,参考图14、15。
为进一步维持弹簧结构831的弹力稳定,将弹簧结构831限定在一个与刺破通道12平行的平行管腔832内,平行管腔832包括连接在上方结构1下部的平行管腔832与连接主基座82侧面的平行杆833;平行杆833与平行管腔832始终存在套接段。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弹簧结构831提供一个稳定的力量。平行管腔832可在上方结构1下部伸出或者设置在上方结构1的侧壁上,参考图14、15。
第二种贴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为:贴合结构为设置在倾斜面811上的T形限位槽841;还包括在吻合面812伸出的适配的T形突出842;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吻合面812与倾斜面811的始终贴合。此种方式下也设置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平行管腔832,平行管腔832包括连接在上方结构1下部的平行管腔832与连接主基座82侧面的平行杆833;平行管腔832与平行杆833存在套接段。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弹簧结构831提供一个稳定的力量。平行管腔832可在上方结构1下部伸出或者设置在上方结构1的侧壁上,参考图14-19。
也可以增加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实施方式,在平行管腔832与平行杆833内设置二级适配结构,为对应的二级适配槽724及二级适配突725;通过二级适配可以增加平行管腔832与平行杆833的适配,增加结构稳定性,参考图9、15。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基础下,另一种构思思路下的实施方式为,设置与刺破结构连接的连杆结构,连杆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倾斜连接刺破结构主连杆91,主连杆91一端转动连接下方结构2侧壁;另一端转动连接刺破结构。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发生相对纵向垂直运动时,主连杆91结构带动刺破针3沿刺破通道12刺破胶囊仓111内胶囊,参考图22、23、26、27。
主连杆91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2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上部且朝向胶囊仓111的方向倾斜的方向。此种方式可以实现下方结构2上移过程中主连杆91的水平距离变动,实现下方结构2相对向上运动时,刺破基座72朝向胶囊仓111方向发生刺破运动,参考图23。
刺破通道12方向为水平方向或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的方向;以刺破通道12方向水平为例,主连杆91的倾斜角度a与主连杆91长度L1,刺破针3刺破距离L2与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L3的关系为:L1≥L2+L3*cota。参考图28.此种设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其中任意3个指标后,确定剩余指标。刺破结构包括设有连杆连接部94的刺破针3或带刺破针3的针座31。其中优选刺破结构为设有连杆连接部94的刺破针3。刺破针3在任意时段都包含在刺破通道12内的部分,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刺破针3按照刺破通道12运动刺破结构,参考图23。
设置保证主连杆91在一个平面运动的方向维持结构,方向维持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设置与主连杆91厚度或直径一致的运行腔道921;运行腔道921由在下方结构2侧方伸出的两块板形结构922形成。
方向维持结构还可为与上方结构1连接的两根维持连杆93,两根维持连杆93设置在刺破通道12两侧;维持连杆93一端转动连接上方结构1侧壁,一端活动连接刺破针3或刺破针3基座;维持连杆93对称地围绕刺破通道12设置。维持连杆93及主连杆91的设置还是一种防分离结构的设置方式,参考图22、24、25。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实施方式:
上方结构1最底部与下方结构2底面对应设置相互套接的管腔结构,分别为上方结构1最底部的上方管腔41与上方结构1底面伸出的下方管腔42;上方管腔41套在下方管腔42外侧或者上方管腔41伸入下方管腔42内侧,复位弹簧4设置在上方管腔41与下方管腔42中央,参考图2、8。
设置保证维持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的方向引导结构,方向引导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方结构1中部的方向引导槽571或方向引导柱572;还包括对应设置在下方结构2中部的方向引导柱572或方向引导槽571;设置在不同结构上的方向引导槽571与方向引导柱572适配,且方向引导槽571及方向引导柱572的方向为纵向垂直方向。更好的实施方式为:下方管腔42套接在上方管腔41内;在上方管腔41外侧壁外侧设置方向导引柱,参考图2、5、9。
另一种复位弹簧4及保证纵向垂直方向运动的实施方式为:直接在下方结构2内设置供上方结构1的底部结构851运动的底部腔体852,底部结构851与底部腔体852形状适配;底部腔体852内设置复位弹簧4;底部结构851始终包含有设置在底部腔内的部分;设置此种方式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引导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并设置复位弹簧4。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底部结构851设置二级适配空腔853;底部腔体852内伸出二级适配杆854;二级适配空腔853与二级适配杆854适配,二级适配杆854伸入二级适配空腔853内;且复位弹簧4设置在二级适配空腔853内。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运动方向的引导与适配效果,保证运动稳定性,参考图2、15。
设置实现组合后既能保证纵向垂直运动又能防止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分离的防分离结构;具体防分离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为任意的锁死方式,如防分离结构包括在上方结构1下方伸出的限位杆51;限位杆51最下方为锁死突起52;限位杆51的长度不小于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纵向垂直运动距离;对应在下方结构2侧壁上设置供锁死突运动的运动槽53,运动槽53最上方设置与锁死突起52适配的限位突出54;运动槽53的长度等于限位杆51的长度,参考图5-7。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运动槽53的上方设置导引槽55,导引槽55方向及宽度与运动槽53完全一致,导引槽55的下方终点为限位突出54最上方,且在限位突起最上方设置导引面56,通过导引面56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增加组合是限位杆51的进入。为保证设置稳定及平衡,在左右侧壁或前后侧壁对称地设置至少1对限位杆51及对应运动槽53;其中更好的方式为围绕胶囊仓111对称地在左右侧壁或前后侧壁对称的设置2对限位杆51及对应运动槽53,参考图5-7。
另一种防分离结构的实施方式为,防分离结构包括互连又不影响纵向垂直方向运动的连接结构,优选为互连连杆。为增加上方结构1与下方结构2纵向垂直运动时的手部用力操作方便程度,在上方结构1上方左右两侧延长设置手指放置结构61;手指放置结构61为弧形结构。手指放置结构61最外围形状与下方结构2容纳腔21的最上方形状一致,参考图2、3、8。
在上方结构1上还设置带有药品吸入通道的吸入通道段62;吸入通道旋转组合或卡接组合设置在上方结构1上。吸入通道段62上设置柱形通道管621。吸入通道段62底部设置阻挡网,阻挡网的设置是防止干粉吸入过程中将胶囊吸入。吸入通道段62上方还套接带有吻合吸嘴的吸嘴段63;吸嘴段63上方内部设置于柱形通道管621吻合的吻合管631。此种设置可以增加吸嘴段63与吸入通道段62的适配程度。在吸入通道段62及吸嘴段63底部都设有与手指放置结构61形状一致的弧形结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组合后结构整齐与稳定,且通过吸嘴段63上的弧形结构完成手部放置操作,且在吸嘴段63上的弧形结构上设置防滑纹611,增加操作过程中的摩擦力与可控性。在吸嘴段63上方还设有防止污染的垂直扣合保护帽64及旋转开合保护帽64,参考图1-4。通过食指,中指放置到手指放置结构处,拇指放置到下方结构底部,通过3个手指配合完成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的相对运动,实现垂直运动方式达到侧方刺破胶囊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其包括:
刺破结构,用于从侧方刺破胶囊;其包括刺破针;
上方结构,上方设置吸嘴;上方结构包括,
胶囊仓,用于容纳胶囊;及
刺破通道,设置在胶囊仓外侧且连通胶囊仓;所述刺破通道提供刺破针发生侧方刺破运动的刺破轨迹;
下方结构,用于容纳上方结构,上方结构相对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运动;
配合结构,设置在上方结构、下方结构与刺破结构间,用于实现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刺破胶囊仓内的胶囊;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
刺破基座,为刺破结构一部分,刺破基座上设置刺破针;和,
倾斜轨道,设置在下方结构内,用于实现刺破基座倾斜运动;所述倾斜轨道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下部且朝向胶囊仓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在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纵向垂直方向相对靠近运动时刺破结构沿倾斜轨道朝向胶囊仓方向移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进入胶囊仓完成对胶囊的刺破;
或者,配合结构包括与刺破结构连接的连杆结构;和连杆结构与上方结构及下方结构组合的连接结构;
连杆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倾斜连接刺破结构主连杆,主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下方结构侧壁;另一端转动连接刺破结构;
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发生相对纵向垂直运动时,主连杆结构带动刺破针沿刺破通道刺破胶囊仓内胶囊;主连杆的倾斜方向为自下方结构上部边缘位置逐渐向上部且朝向胶囊仓的方向倾斜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
当配合结构的实施方式包括倾斜轨道时,刺破通道方向为水平方向,倾斜轨道长度为L1;刺破针刺破距离为L2;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为L3,三者关系为:L1的长度大于L2与L3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前后侧壁的槽型倾斜轨道,刺破基座上设置伸入槽型倾斜轨道内的突出柱;刺破基座围绕胶囊仓设置一个或两个;
当为单侧刺破时,刺破基座设置一个,下方结构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两个槽型倾斜轨道;每个刺破基座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且刺破结构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在同侧对应设置两个平行设置的刺破通道;
或者,当为两侧刺破时,设置两个刺破基座,设置4条槽型倾斜轨道;每个刺破基座前后侧都设置伸入槽型轨道内的突出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2个刺破基座及4条槽型倾斜轨道围绕胶囊仓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刺破结构上设置1个刺破针,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运动引导结构,用于保证刺破基座沿刺破通道运动;所述刺破基座上设置与运动引导结构适配的适配部,所述适配部适配在运动引导结构上运动;
运动引导结构为自上方结构或下方结构左右侧壁伸出的柱形体或柱形腔;运动引导结构的方向与刺破通道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运动引导结构为自上方结构侧壁伸出的柱形体或柱形腔;
当运动引导结构为柱形体时,适配部为套接在柱形体外的柱形腔;柱形腔前后壁外侧伸出突出柱;或者,当运动引导结构为柱形腔时,适配部为设置在柱形腔内的柱形体;柱形体前后壁外侧伸出突出柱;在柱形腔前后侧壁设置实现突出柱伸出及保证突出运动的横向贯穿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柱形腔内设置二级适配槽,并在柱形体上设置二级适配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二级适配槽对称地设置在柱形腔的前后侧壁内侧或上下侧壁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容纳刺破针的针座;刺破针与针座一体连接或为组合后位置不变的组合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针座部设置在运动引导结构的上方;且针座较运动引导结构体积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下方结构最上方设置较倾斜轨道开口大的引导开口;引导开口为三角形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倾斜轨道为设置在下方结构左右侧壁的坡型倾斜轨道;坡型倾斜轨道的运动轨道为坡型轨道的倾斜面;刺破基座上设置与坡型倾斜轨道坡型面贴合的吻合面;刺破基座包括主基座,主基座上设置吻合面;主基座上方设置带有刺破针的针座;
当为单侧刺破时,设置一个坡型倾斜轨道及一个刺破基座;且在一个刺破基座上设置两个平行刺破针,及在同侧设置两个平行的刺破通道;或者,当为双侧刺破时,对称地在下方结构左右两侧设置两个坡型倾斜轨道,并对应设置两个刺破基座,在一个刺破基座上设置1个刺破针,及在两侧设置两个平行的或同直线的刺破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还设置,
贴合结构,用于实现主基座始终贴合在倾斜轨道上;贴合结构包括在侧方提供弹力的弹簧结构,弹簧结构一端连接在上方结构下端,一端连主基座侧面;
或者,贴合结构为设置在倾斜面上的T形限位槽;还包括在吻合面伸出的适配的T形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当配合结构的实施方式包括连杆结构时,刺破通道方向水平,主连杆的倾斜角度为a;主连杆的长度为L11,刺破针刺破距离为L2;上方结构与下方结构纵向垂直方向运动距离为L3;所述角度a与所述长度L11,所述距离L2与所述距离L3的关系为:L11>L2+L3/cot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入器械,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方向维持结构用于保证主连杆在一个平面运动;
方向维持结构为与主连杆厚度或直径一致的运行腔道;运行腔道由在下方结构侧方伸出的两块板形结构形成;
或者,方向维持结构为与上方结构连接的两根维持连杆,两根维持连杆设置在刺破通道两侧;维持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上方结构侧壁,一端活动连接刺破针或刺破针基座;两维持连杆对称地围绕刺破通道设置。
CN202310108306.8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Active CN115814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306.8A CN115814217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306.8A CN115814217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4217A CN115814217A (zh) 2023-03-21
CN115814217B true CN115814217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52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8306.8A Active CN115814217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421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0795A (en) * 1949-11-03 1952-12-09 Ernest F Muhlethaler Nose clip for administering medicines
US3795244A (en) * 1973-02-02 1974-03-05 Syntex Corp Inhal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82779A (en) * 1966-09-17 1970-03-04 Fisons Pharmaceuticals Ltd Inhalation Device
JP3388896B2 (ja) * 1994-08-08 2003-03-24 株式会社日立ユニシアオートモティブ 吸入式投薬器
EP2210638B1 (en) * 2009-01-26 2013-03-27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Inhaler
CN105920709B (zh) * 2016-06-06 2019-05-21 浙江百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粉雾剂给药装置的破囊机构
CN208525588U (zh) * 2017-10-19 2019-02-22 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粉雾吸入器
CN109821118A (zh) * 2017-11-23 2019-05-31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肺部药物输送系统
CN211096765U (zh) * 2019-09-04 2020-07-28 苏州新劢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粉吸入器
CN112316256A (zh) * 2020-12-02 2021-02-05 润生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胶囊型干粉吸入器
CN217138881U (zh) * 2021-03-30 2022-08-09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装置
CN215083633U (zh) * 2021-06-01 2021-12-10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0795A (en) * 1949-11-03 1952-12-09 Ernest F Muhlethaler Nose clip for administering medicines
US3795244A (en) * 1973-02-02 1974-03-05 Syntex Corp Inhal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4217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74723B2 (en) Combined laryngo-tracheal anesthetic and stylet device
JP4914345B2 (ja) 吸入器
CN104606745B (zh) 皮内注射适配器、皮内注射组件和皮内注射输送的注射器组件
US3911916A (en) Sequential injection syringe
JP2024057017A (ja) 粉末薬剤をカプセルから放出するためにカプセルに穴を開け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6122712A (ja) 患者に流体薬品を投与する注射器及び投与する方法
PT1427464E (pt) Dispositivo de injecção sem agulha
CN114452496B (zh) 新型干粉吸入装置
WO1991013642A1 (en) Flashback chamber for catheter assembly
CN113616886B (zh) 一种鼻腔给药干粉递送装置
CN115814217B (zh) 一种粉雾剂吸入器械
CN106687040A (zh) 第一滴去除型刺血针装置
US11529468B2 (en) Syringe for administering foam
CN111356495B (zh) 粉末释放装置及方法
CN115814218B (zh) 一种设有防分离结构的粉雾剂吸入器械
EP3448473B1 (en) Pen needle magazine
CN217138881U (zh) 吸入装置
CN215309298U (zh) 吸入装置
CN104921762B (zh) 一种用于气管镜的内镜穿刺取样针
CN111936140A (zh) 通过精密鼻装置的双氢麦角胺的鼻内递送
CN218870995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粉雾剂吸入器械
EP4295889A2 (en) Blood collec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acilitating blood flashback
CN111686342A (zh) 防针刺无损伤针
CN215309297U (zh) 吸入装置
CN214679608U (zh) 用于药粉吸入器的推钮及药粉吸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